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職場指南 >HR管理 >

濫用激勵也會讓好公司失敗

濫用激勵也會讓好公司失敗

濫用激勵也會讓好公司失敗
現在還很難斷定,我們是該為邁克爾·戴維斯(Michael Davies)抱憾,還是為瑪莎百貨公司惋惜。戴維斯是瑪莎百貨公司的僱員,曾在該公司工作30年,但最近卻因缺乏處理人際關係的才能而被解僱。

戴維斯之所以被解僱,是因為他沒有通過公司的一項自我心理測試。該測試旨在評估他的“領導才能”。該測試不是以銷售業績和公司的狀況為衡量標準,而是以“體諒”和“激勵”下屬為衡量標準。公司認為,“密切留意”下屬的需要是至關重要的領導才能,戴維斯應該擅長與員工溝通,“要理解對方”,“要樹立影響力”。看來,戴維斯為公司創造利潤的非凡能力,並不屬於公司考慮的範圍。

過度激勵員工會衍生出一種公司惡習。在這種公司惡習的驅使下,公司將“激勵員工”視為重中之重,追求生產力反而被拋在了一邊。在這些公司看來,士氣高漲,工作積極,要比行之有效的組織更能給公司創造利潤。的確,我們需要鼓舞員工的士氣。現在僅有13%的男性和22%的女性承認他們樂於工作,這樣的數字對每個人來説都不是好消息。

然而,戴維斯的事例表明,過度激勵員工是一種公司惡習,很容易走極端,使員工積極性凌駕於公司利潤之上。這種惡習現在已經蔓延到各家公司,帶來了許多嚴重的危害。

士氣高,盈利多僅僅是個例

兩家英國最大的零售商阿斯達公司(Asda)和瑪莎百貨公司的區別何在?那就是員工的士氣和公司利潤。阿斯達公司84.5%的員工希望每天來公司工作,而且員工的跳槽率出乎尋常的低(低於2%)。這些喜人的數據幫助阿斯達公司榮獲最適宜工作的公司。

令人悲哀的是,我們根本不知道瑪莎百貨公司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有多高。公司的口號是“一切按照標準”,員工上下班時間要準時,不需早到一秒,但是也不能遲到一秒。我們也不知道公司員工的跳槽率是多少,因為公司一直對此保密。公司的年度報告多數是講述公司在銷售羊絨上衣方面所取得的業績,但是很少論及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在今年《星期日泰晤士報》所做的調查中,瑪莎百貨公司竟然沒有躋身英國前100名公司的行列。

兩家公司的另外一個不同之處是公司近幾年來的業績。瑪莎百貨公司的業績一落千丈,而阿斯達公司的業績卻直線上升。

不計其數的書面證據表明,員工的滿意程度與公司的業績息息相關。不論身在哪個公司,皆是如此。麥肯錫諮詢公司2000年針對高層和中層管理人員所做的調查表明,幾乎60%的人都認為自己曾在不稱職的老闆手下工作。其中86%的員工承認,這種經歷使他們開始考慮離開自己的公司。許多人同時認為,他們為公司創造利潤的能力也因此大打折扣。據普華永道會計事務所(Price Waterhouse Coopers)統計,1/4的公司員工認為,如果受到激勵,他們一定會創造出更高的生產力。

調查結果還表明,同一公司不同團隊的業績與其成員的士氣有着非常緊密的聯繫。員工對自己團隊的滿意度越高,他們團隊就越有可能成為公司中最為卓越的集體。同樣,反過來説,如果員工對自己的團隊不滿,他們團隊在公司中的排名就會一落千丈。

經過調查得出的結論是,員工士氣越高漲,工作效率就越高,而管理人員是激勵員工士氣的負責人。

過度關愛員工對公司有益嗎?

儘管眾多公司一致認為,員工的積極性與企業利潤息息相關,儘管持有上述觀點的公司比比皆是,可是我們仍然有充分的理由對該觀點提出質疑。

首先,員工工作愉快,並不一定就可以創造更多的生產力。

儘管大量事實和數據表明,員工士氣與生產力息息相關,但實則並非如此。我們不要總是拿阿斯達公司和瑪莎百貨公司做比較。

以阿斯達公司的競爭者泰斯科公司為例。泰斯科公司並未躋身前100名最適宜工作的公司當中。員工工作積極性最高的前10家公司中,泰斯科公司也是榜上無名,但是泰斯科公司卻是一傢俱有非凡生產力的企業。

2001年,阿斯達公司員工總數為11775人,公司銷售額為97億英鎊,而同年泰斯科公司員工總數為19637人,公司銷售額為1837億英鎊。換句話説,也就是泰斯科公司每位員工創造的平均銷售額為93724英鎊,而阿斯達公司為83000英鎊。泰斯科公司的員工可能不會夜以繼日地工作,但是他們工作效率高,可以產生更多的成果。泰斯科公司的事例給有關員工士氣的理論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以管理人員的權威為代價,放鬆管理,賦予員工一定權力,到底會給公司帶來什麼影響?大量的事例表明,管理鬆懈,只會適得其反。所以在一些地方,勞動力分工又重新為各家公司認可。

研究報告援引福特公司的事例對自己的結論加以證明。福特收購英國美洲豹汽車製造廠後,員工每生產一輛汽車,平均就有246個缺陷。但是進行廣泛的培訓後,下降到了88個,員工士氣也大大提高,這並不是因為公司聘用了體恤下屬的經理,而是因為公司對員工進行了嚴格的培訓和監控。

鬆懈的管理不會帶來員工士氣的提高。現在,一些公司開始側重對員工的培訓。英國政府在各大公司間倡導的“投資人力”培訓計劃,至少提高了75萬名員工的工作效率。公司只是派遣所有員工參加了兩到三個培訓班,但是卻取得了不同尋常的成績,生產力和員工滿意度均有了大幅度提高。

真正的積極性並不來自激勵員工

不論以何種方式評估,麥當勞都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公司憑藉一條非常簡單的經營理念,逐漸發展壯大。2001年底,麥當勞已經在全球21個國家擁有了2.9萬家分店。毋庸置疑的是,麥當勞的發展招致了反全球化人士的敵視。

1995~1998年,麥當勞依照鐵腕的管理手段,成為了一家全球企業。公司似乎對員工的情感和權利漠然視之,但是對服務的質量和餐廳的清潔程度卻情有獨鍾。但這就是麥當勞發家致富的祕訣。

當然,麥當勞對非技術手工勞動者靈魂的摧殘,對他們意識的麻痺,也使公司臭名昭著。“麥當勞的工作”已經成為了一個專有名詞,載入了詞典中。社會批評家對麥當勞的批評不絕於口,猛烈程度甚至不亞於對煙草公司、石油公司以及核能企業的批評。在這種形勢下,麥當勞似乎應該轉而採用“自由管理”方式,應該多多考慮員工的需求。於是,麥當勞真的這麼做了。

1998年,公司新任首席執行官傑克·格林伯格(Jack Greenberg)開始採用一種鬆散的管理方式,但是公司的利潤額也從此一落千丈。格林伯格對湯姆·彼得斯“關注員工”的理念頂禮膜拜,他拋棄了從前任繼承而來的鐵腕管理,將總公司的權力下放給各地的管理人員,讓他們自行決定營銷計劃和菜譜。與此同時,麥當勞開始在不同國家推出具有地方風味的不同食品。

聽起來,格林伯格的主意的確不錯。但是新戰略很快給公司帶來了沉重打擊,公司股票的增長態勢逐漸停止,顧客對公司產品的滿意程度一落千丈。在顧客看來,和其他競爭者相比,麥當勞的食品已經沒有任何特別之處,這對依靠薄利多銷的飲食行業非常有害。公司在海外的營業額還是出現了大幅度下降。賦予員工權力,可能滿足了地方管理人員的雄心壯志,但是對整個企業並無益處。

通過有效管理,提高生產力的企業美德重新獲得了公司的認可。

雖然眾多公司仍然受制於彼得斯所帶來的公司惡習,雖然企業界對員工士氣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可是格林伯格開始了自己的不平凡之旅。他開始重新聘用管理人員。為了重新對各自為政的麥當勞分店加以控制,他還專門設立了中級管理階層。彼得斯曾一直標榜公司要“鬆嚴並舉”,但是格林伯格對此根本不加理睬。

他開始着手扭轉公司內部權力下放的趨勢。為了公司各級領導層可以有效控制公司,他取消了公司30%的機構。格林伯格同時簡化了菜譜,取消了那些曾經顯赫一時的地方特色食品。

格林伯格大刀闊斧的改革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麥當勞重新保證了產品質量。在東京吃麥當勞的時候,我問當地的經理麥香雞日式漢堡的銷量如何,他告訴我,銷量並不好。許多日本顧客對這種漢堡特別反感。他解釋道,如果這些顧客想吃日本食品,那麼他們完全可以去附近的日本餐館,這些餐館多如牛毛。

可見,員工積極性與生產力之間的聯繫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企業付給員工工資,是讓他們為企業做貢獻。如果員工拒絕工作,自然要解僱他們。但是在激勵員工的狂潮中,我們似乎迷失了方向,忘記了這一切。

當你看到福特和麥當勞成功的事例後,是否已經意識到,企業只有具備了生產力,員工才會滿意。只有具備生產力的企業,才能激勵員工為企業做出更大貢獻;員工貢獻越大,企業生產力自然也就越高。能為企業帶來高生產力的話,你自然會心情愉悦,當然也可以盡情去旅遊勝地休假了。

來源:HR管理世界
標籤: 濫用 激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hang/hr/374gm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