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芻議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芻議

長期以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決定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程序和現代化程序的關鍵性問題,也是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全域性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的牢固基礎和農業的積累與支援,就不可能有國家的自立和工業的發展;沒有農村的穩定和全面進步,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全面進步;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國人民的小康。農業豐,則基礎牢;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昌。只有近9億農民全員加入現代化程序,才能盤活國民經濟全域性,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廣大農村的落後面貌明顯改變,才能實現更大範圍、更高水平的小康。為此,中央審時度勢,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決策,為今後我國農村勾畫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美麗藍圖。下面本人結合我縣實際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幾點個人的粗淺看法: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芻議

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牽牢農村經濟發展的“牛鼻子”

經濟發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離開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牽緊、牽牢農村經濟發展這個“牛鼻子”,才能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路走好。

(一)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當前我國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決定了農民家庭單幹這一模式難以形成規模效應,抵禦風險的能力也極為低弱。小規模的家庭經營與農產品統一大市場的矛盾逐步顯現,新時期農業的發展迫切要求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於是農村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我縣農村專業合作社早在幾年前就已出現,但其發展壯大狀況令人堪憂,有的名存實亡,有的甚至是曇花一現。如何更有效地發揮農村專業合作社這一發展農村經濟有益形式的作用呢?本人認為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培育和發展它:其一,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我縣農村專業合作社雖然起步較早,但發展步伐不快,真正意義上的專業合作社還為數不多,發揮的作用也不十分明顯。農村專業合作社是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一條重要出路,政府部門要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地引導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在引導過程中要根據農產品分佈的區域性來發展,注重“一鄉(鎮)一品”乃至“一村一品”,如積極發展蔬菜專業合作社、茶葉專業合作社等。其二,著力在規範運作上下功夫。

我縣農村專業合作社普遍存在在體制和機制上的缺陷,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範在一些合作社或多或少存在著,且大多是鬆散型的組織機構。要引導其從鬆散型組織向以資金為紐帶的緊密型組織發展,另外要從完善制度、加強管理等方面入手進行深層次的改革,使其逐步步入規範化軌道。縣級可建立專業協會對其進行指導和提供資訊等方面服務。其三,大力培養其獨立的競爭意識。農村專業合作社作為近年的新生事物,政府加大對其的扶持力度本無可厚非,但卻容易滋生一些合作社“等、靠、要”的不良思想,這是農村專業合作社作為市場主體的最要不得的致命弱點。政府要改變長期以來撥款的簡單扶持方式,採取“以獎代補”等多種有利於啟用合作社積極性和活力的扶持方式。著力培養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獨立、自主、自強地參與市場競爭的意識,真正成為自我發展、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

(二)培養和造就新型農民。農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最活躍的因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需要培養和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的新型農民。第一,大力推進農民文化、技能素質培訓工程。加大對農民素質培訓的支援力度,提高農民的思想、文化、技能水平。可以嘗試建立村級農民培訓中心,為有關部門實現服務職能下移到村,創設一個良好的載體與平臺,建立各職能單位定期到村級農民培訓中心開展培訓服務的制度,真正把培訓班辦到農民的家門口。第二,充分發揮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經營型農民”的襁褓作用。引導更多的農民參與到農村專業合作社中去,錘鍊經營的本領。

(三)大力實施“強鎮興農”戰略。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努力加強中心鎮建設,把中心鎮建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大抓手抓緊、抓好,在政策上、資金上給予中心鎮更大的傾斜。要通過放權讓利、放水養魚的方法,做強中心鎮這一“龍頭”,放大集聚、輻射的效應,以此推動全縣新農村建設。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以規劃為龍頭

改革開放後,特別是近年來“錢袋子”漸鼓的農民最熱衷的事情可說就是建房,但是由於缺乏長遠規劃的指導,我們不得不面臨這樣一個令人痛心的事實:農民一次又一次的易址建房,但新房卻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許多不足10齡就被淘汰,面臨重新拆建的問題,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甚至許多農民只建新不拆舊,結果造成一些“空心村”、“破房依著新房,新房亂成一團”、“有新房無新村,有新村無新貌”的現象。造成以上事實的根源是:其一,農民對農村發展走勢缺乏清醒的認識;其二,村莊規劃起步較晚。因此,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於我縣而言,首要的就是解決村莊規劃問題,即必須以規劃為龍頭。

(一)規劃要以政府為主導。村莊規劃是一項長遠性的系統工程,它不是農民個體所能承擔的重任,基於我縣目前農村發展的實際,亦非普遍村集體所能承受之重,是目前非政府莫屬的公共服務重要內容之一。規劃要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支援,農民參與”的原則,在全社會形成“建設新農村規劃須先行”的濃厚氛圍,堅持用“科學規劃”理念武裝農民頭腦。

(二)規劃要堅持因地制宜。各村發展步伐不一,地域特點和經濟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規劃不能搞一刀切,要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從各村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開展規劃工作。堅持有選擇、分型別、分層面紮實推進規劃工作,忌搞“村村一張臉”,努力形成“一村一景”各具特色的新農村。

(三)規劃要與宅基地整理相結合。我縣農村住宅普遍佔地在200平方米以上,多數甚至達數百平方米之多,且多數是土木結構,可以說普遍呈現出“面積不小,質量不高”的局面。一方面,許多農民建造新房的要求極為迫切;另一方面,在“人多地少”的客觀條件下,農村住宅建設審批制度又極為嚴格。改善農民住房條件與保護土地兩者矛盾日益顯現,宅基地整理工程可說是調和這對矛盾的一大法寶。通過宅基地整理,引導村莊集並,人口聚集,退出原先佔有的耕地或老宅多佔的土地,提高用地的集約化水平,達到“退宅還耕”、“盤活土地資源”的目的。

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以環境整治為切入點

“垃圾成堆堆,汙水隨地流,灰塵滿天飛,蒼蠅排長隊,蚊子開大會”這是對許多農村惡劣環境的形象描述,與“村容整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本要求相去甚遠,造成農村生活人居環境惡劣,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第一,缺少硬體設施;第二,農民長期形成的不良習慣。如何締造優美整潔的高質量的農村人居環境,急待“對症下藥”。

(一)加大財政對農村環境整治的轉移支付力度。從我縣目前實際情況看,農村建有垃圾池的村尚為數不多,更甭提垃圾中轉站、垃圾填埋場等較高層次的要求了。況且從目前我縣村集體經濟普遍較為薄弱的現實出發,我縣農村還未到有能力自行解決環境問題的階段,作為浙江這個經濟大省中的欠發達縣,這就需要爭取上級政府對我縣農村環境整治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加大財政對我縣農村環境整治的轉移支付力度。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主要用於建設垃圾池、垃圾填埋等硬體設施,為農村環境整治夯實硬體基礎。

(二)建立農村環境整治的長效機制。農村環境整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長期性的基礎工作,所以必須建立該項工作的長效機制。第一,要大力開展環境衛生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在農村形成“講究衛生,人人有責”、“愛護環境,從我做起”的良好風尚。讓人人蔘與到環境整治中來,牢固樹立以愛護環境為榮,以汙染環境為恥的觀念。第二,要建立農村環境保潔制度,以行政村為主體,建立一支義務農村環境衛生保潔員隊伍,開展日常衛生保潔工作,當然有能力的村可考慮有嘗服務。第三,環境整治不僅僅是衛生整治,還包括社會風氣整治。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人情淡漠、唯利是圖、道德信念滑坡等問題在也農村大行其道,賭博風、麻將風可謂十風盛行。解決這些問題,要以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為抓手,在農村設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開展健身、學習等有益的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此舉在豐富農民的業餘生活的同時,還可達到減少矛盾糾紛的目的,有利於促進農村和諧社會建設。

標籤: 芻議 農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xinde/jingxuan/v377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