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活動方案 >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方案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方案

一、指導思想: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方案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要求,大力發展**村的生產力,著力解決好“三農”問題,規劃建設農民新村,培養造就新型農民,樹立新風尚,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促使**村整體面貌出現較大改觀,促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

二、工作思路:

突出一個主題:以科學發展為主題。

實現兩大突破: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在發展主導產業上實現新突破;大力推進農村城鎮化,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實現新突破。

加快三個轉型:農村向城鎮轉型、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型、城郊型農業向都市型農業轉型。

實施“四化”“五通”工程:綠化、美化、亮化、硬化;通水、通電、通氣、通路、通網路。

達到“六新”目標:新設施、新環境、新房舍、新保障、新風尚、新水平

三、工作目標:

到****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萬元;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道路達到國家規定的通達、硬化水平,實現村級道路水泥化、社級道路泥結化;有完善的多功能水利設施,保證旱能灌,澇能排,人行便道到田間;基本實現資訊化,有線電視網路、程控電話實現全覆蓋,行動電話覆蓋率達到**%;天然氣、電力、自來水等多種形式的生活能源基本供給;家家戶戶有冰箱、空調、洗衣機等主要家電、有專用衛生廁所,**%以上的農戶有自己的摩托車等運輸工具,**%的農戶有自己的客車、機動車輛等農用運輸車輛。農村整體面貌顯著改觀,農民住房全部實現磚混結構。農民收入明顯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元。基層黨組織戰鬥力明顯增強,全面建設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四、工作措施:

一、夯實基層組織,奠定農村發展的組織保證

(一)抓村社兩級幹部隊伍建設。實施村社後備幹部人才庫工程,拓寬選人用人的渠道和範圍,實行大範圍、寬領域選拔村社幹部;改進管理辦法,推行幹部崗位目標責任制,嚴格考核管理,將工作績效與幹部待遇掛鉤,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終兌現獎懲。

(二)加強黨員幹部教育。一是建立幹部定期培訓制度。每年對村四職幹部、黨小組長、社長、集體經濟組織的管理人員分期分批培訓一次,培訓時間不小於*個學時。二是鼓勵黨員幹部積極參加黨校、農函大的學習,不斷提高黨員幹部素質。三是建立黨員幹部自學制度、理論學習考核制度,紮實開展“評學”、“述學”和“考學”活動,把考核結果作為選拔任用村社幹部的重要依據,使農村黨員幹部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四是教育黨員幹部爭做致富能力強、幫富能力強的雙強型黨員幹部,提升自身文明素質,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帶頭人。

(三)加強一般黨員教育。在黨員教育中一是在黨員中廣泛開展“三新五帶頭”(樹立新思想、塑造新形象、作出新貢獻,帶頭學理論、講公德、守法規、用科技、活經濟)活動,積極引導黨員充分發揮“三管”模範作用,即管好自己、管好家人、管好身邊的人和身邊的事。二是在黨員中開展爭做“六種人”競賽實踐活動,即:爭做群眾的“自家人”、“貼心人”、“知情人”、“代言人”、“保護人”、“引路人”,活動中評選六類“十佳”,評選結果實行動態管理,年年評選,年年表彰,不搞“終身制”。三是實行黨員責任區負責制,給每個黨員劃定一個責任區,明確黨員在責任區的職責。四是建立黨員幫撫制度。

二、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促進生產發展

生產發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物質基礎。只有生產發展了,農村經濟壯大了,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質量的改善才具有現實條件。農業生產發展:一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公路建設投入,到 ****年村級道路全部硬化,社級道路全部泥結化,加強對村社公路的管護及綠化,實行“四定”養護(定人、定路段、定獎懲、定質量標準),確保道路無積水、坑窪,時時通暢無阻;維修整治好人行道橋。有計劃、有步驟地對農田水利設施進行維修整治,修復*社、*社垮塌水溝***米,整治山坪塘*口,確保旱能灌、澇能排、人行便道到田間,不斷增強農業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二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程序。圍繞市場需求,發揮主導產業優勢,大力發展以生態型無公害農產品為特色,做大做強無公害蔬菜、優質水果等主導產業。優化品種品質,蔬菜種植向大棚蔬菜、反季節蔬菜和名特優新高檔蔬菜方向發展,優質水果種植向建設高標準的優質水果精品園方向發展。大力發展集休閒、旅遊、娛樂為一體的觀光農業,形成山上果園、田間菜園、農家樂園的"三園經濟帶",推進城郊型農業向都市型農業轉型;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通過典型示範、政策引導、科技帶動等措施,大力發展種養殖業,力爭每年新發展種養殖業大戶**戶;三是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加強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規範無公害蔬菜專業合作社內部管理,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實行定單農業,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四是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充分利用現有農產品資源,在農副產品的加工增值上做文章,推行蔬菜深加工,延伸蔬菜產業鏈。大力引進就業量大、市場需求量大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為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提供機會,增加農民的收入;五是加大先進農業科技知識的宣傳培訓和普及推廣,健全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動植物病蟲害防控體系,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三、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生活寬裕

生活寬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具體體現。促進農民生活寬裕,就是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一是引導農民圍繞“二擴大、三提高”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二擴大”,即:擴大優質水果、無公害蔬菜兩大主導產業規模。“三提高”,即:提高主導產業化經營水平,增加農業綜合效益;發展壯大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提高示範基地帶動效果,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到位。二是加強對農村非農產業發展的政策引導,促進農民家庭二三產業發展,使農村群眾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從而大大促進勞動力的優化配置;三是通過農戶之間的土地流轉達到規模經營,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引導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每年轉移農村勞動力**人;四是建立和完善村社會保障體系,對貧困家庭學生全部享受“兩免一補”,逐步實現沒有失學兒童。加強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逐步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真正解決農民有錢看病、吃藥,徹底消除因學致貧、因病致貧現象。

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促進鄉風文明

鄉風文明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靈魂。促進鄉風文明,必須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積極倡導文明新風,利用板報、宣傳隊等多種形式,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法律、法規,使《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家喻戶曉,讓先進文化佔領農村主陣地。二是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加大農民培訓力度,大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三是建立健全鄉風文明的評比獎勵機制。立足於育民、富民、智民、塑民,開展“十星文明戶”、“新風示範戶”、“五好家庭戶”、“誠信經營戶”等評比活動,引導農民遵紀守法、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勤勞致富、愛崗敬業。四是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制定鄉規民約,破除陳規陋習,依法管理宗教活動;五是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降低社會犯罪率。開展“六無”村建立活動,即:無領導幹部嚴重違法違紀案件;無虐待婦女、兒童、老人和歧視殘疾人現象;無黃、賭、毒、黑、拐、邪、假等“七害”事件,無重大刑事、治安、經濟案件和重大責任事故;無嚴重汙染和破壞生態事件;無群體性或惡性上訪事件。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六是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廣泛開展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文明生活“四進農家”的活動,把健康文化建設融入到每家每戶中,讓農民真正受到文化的薰陶。七是加強科普工作,大力宣傳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形成崇尚科學文明、反對封建迷信的良好社會氛圍。九是弘揚農村文明傳統,倡導鄰里團結、妯娌和睦、孝敬父母、不打架不罵人,讓社會公德來制約個人的私心,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會風尚。

五、搞好村建設規劃和管理,促進村容整潔

村容整潔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外在表現。促進村容整潔,就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人居環境,使農村的發展得到合理規劃。一是從**村實際出發,在尊重農民的意願和充分考慮農民的承受能力的基礎上,以改善人居環境為切入點,科學制定**村建設規劃,因地制宜地建設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風情的民居民宅,美觀實用,節約土地;二是加快農民新村建設步伐,以輻射帶動農業的發展。按照“統籌規劃,合理佈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功能,發展服務業,增強農村經濟的拉動作用。三是加強農村環境建設,開展“美在農家,富在庭院”活動,做到“四化”,即:美化(房屋建設規範化,格調、色彩統一)、硬化(村社公路全部硬化)、綠化(村內有公共綠地,公路兩旁栽植人行樹)、亮化(有路燈)。村成立環衛隊,定期打掃衛生,清運垃圾,使農村髒亂差狀況從根本上得到治理,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美的生活環境,讓“鄉下人”成為“城裡人”,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四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道路、安全飲水、農村能源、改廁等設施的投入,完善電力、通訊、網路等配套設施建設,實現“五通”(通電、通氣、通水、通路,通網路)。

五、加強民主政治建設,促進管理民主

管理民主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治保證。促進管理民主,就是要加強和完善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創造和諧的發展環境。一是建立健全黨組織和村委會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式,實行集體領導和民主決策;二是進一步完善“一事一議”制度,搞好村務公開,對重大事項要做到事前公開,發揚民主,讓群眾參與決策;三是堅持和完善黨小組長、社長按期選舉制度,把公道能幹、群眾擁護的人選到領導崗位上,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四是實行由村民或村民代表評議黨員、幹部的制度,加強群眾監督;五是要建立健全村規民約,把村民自治制度落到實處。要在村黨組織領導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村民自治機制,不斷增強農民群眾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使廣大農民群眾真正擁有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真正讓農民當家做主,增強農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不斷推進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六是加強農村法制建設,加大法制宣傳和教育力度,依法辦事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實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

標籤: 農村 方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fangan/huodong/elomq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