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崗位說明書 >

淘寶客服崗位職責說明書

淘寶客服崗位職責說明書

1.熟悉產品

淘寶客服崗位職責說明書

瞭解產品相關資訊。對於客服來說,熟悉自己店鋪產品是最基本的工作,以前在公司對於每一個新產品上市之前,都要開展相關的產品培訓,客服是聯絡店鋪和客戶之間的橋樑,一旦這個橋沒搭好,也許你就永遠失去了這個客戶。對於產品的特徵、功能、注意事項等要做到了如指掌,這樣才能流利解答客戶提出的各種關於產品的資訊。

2.接待客戶

前文如何招聘網店客服已經提過,作為導購客服來說,最好要熱情、活變。一個優秀的客服懂如何接待好客戶,同時還能引導消費者進行附帶消費。對於那些討價還價的客戶,首先需要闡明一個店鋪立場:東東的價格都是很低的,不好再還價了。如果客戶非的糾纏在價格這個因素上,看情況決定是否接下這單生意,就算最終給客戶優惠了,也要順水推舟讓客戶覺的這個優惠來之不易,是店鋪對他個人的特殊優惠。在接待客戶這個環節主要有2種途徑實現,一是利用阿里旺旺、qq等即時通訊工具和客戶進行溝通;另外一種則是接聽客戶打進來的電話。對於電話溝通,要求客戶更具活變性,畢竟你無法像在旺旺上一樣,擁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

3.檢視寶貝數量

店鋪頁面上的庫存跟實際庫存是有出入的,所以客服需要到網店管家當中檢視寶貝的實際庫存量,這樣才不會出現缺貨發不了訂單的情況。現在利用一款淘寶賣家專用的瀏覽器:網店奇兵,可以在頁面上同步庫存資料,非常的方便。

4.下單處理

客戶下單付款,跟客戶核對收件資訊。很多賣家朋友容易忽視這一點,雖然大部分客戶在購買的時候,地址是正確的,但也有一部分客戶因收件資訊發生變動而忘記修改,做為一個買家來說,本人經常幫朋友買東西,有時候也會忘記修改成朋友的收件資訊,所以在客戶付款之後,記得跟你的客戶核對一下收件資訊,不僅可以降低你的損失,也可以讓你的客戶覺的你是在很用心的做事情。在核對客戶資訊的同時,還要提供店鋪可以發的快遞公司,詢問客戶喜歡發什麼快遞,畢竟每個快遞公司在每個城市、每個區域的服務水平都是不一樣的,根據客戶的需求,一切以客戶為中心,如果客戶沒有明確表示的,快遞我們就預設發。

5.修改備註

有時候客戶訂單資訊,或者是收件資訊有變,那麼作為客服來說,你就有義務將變動反饋出來,這樣,制單的同事就知道這個訂單資訊有變動,一般情況下,預設用小紅旗來備註,裡面寫上變動事由,修改人工號和修改時間,這樣,變動情況就一目瞭然了,後面用網店管家做單的時候也能直接的抓取出來。

6.發貨通知

貨物發出去之後,用簡訊貓給客戶發條資訊,告訴包裹已經發出,也可以增加客戶對你店鋪的好感度。對於拍下商品未付款的客戶,如果旺旺線上的客戶,可以在下午的時候,給客戶發個資訊就說快到截單時間了,如果現在付款的話,今天就可以發貨。這叫做“催單”,對於客戶來說,有些客戶可能下單後忘記付款了,然後慢慢就忘記這回事了,你稍微提醒一下,讓他想起這回事,這樣的話,等於你又多拉了一個客戶。對於那些沒打算購買,只是一時衝動拍下的客戶,可以手動關閉訂單,雖然淘寶系統到時候會自動關閉,方便其他同事工作,重複拍下的訂單類似此法,關鍵要跟客戶聯絡一下,問清楚購買意向。

7. 貨到付款的訂單處理

淘寶網開通貨到付款功能,對於賣家來說,是一個好事情,但是很多買家並不清楚貨到付款的含義,直接選用貨到付款,等收到貨物的時候,一看價格比網站上貴一些,於是會認為你店鋪是在欺騙他,拒收訂單,如果只是拒收訂單,你只是需要多支出一些快遞費用,但是如果客戶在心裡認為你是在欺騙他的話,你失去的可能就是一群客戶了,所以,對於客服來說,一看到貨到付款的訂單,需要立即聯絡買家,告知貨到付款的價格稍微要貴一點。如果買家同意發貨到付款那就可以通知制單的同事打單發貨了,否則就需要重新下單。這一點本人深有感觸,貨到付款剛出來的時候,發現貨到付款的拒收率很高,於是後來我們就讓客服給客戶打電話確認,雖然電話費是多支出了一些,但是實施情況證明:正常情況下非快遞因素的拒收率為零。

8.客戶評價

交易完成之後,記得給客戶寫個評價,這是免費給店鋪做廣告的機會。

9.中差評處理

很多朋友被這個信譽度搞的欲哭無淚。中差評不是魔鬼,中差評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處理。當發現有中差評的時候,趕緊跟客戶溝通下,看看是什麼情況導致的呢,客戶不會無緣無故的給你中差評的,先了解情況,然後再來解決問題,曉之於理,動之於情,一般客戶都會給你修改評價的,對於一些惡意評價來獲得不當利益的買家,客服就要注意收集資訊了,以便為後面的投訴翻案收集證據。

10.相關軟體的學習

比如前面說到的網店管家或者淘寶網店版這類的店鋪管理工具,藉助輔助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tw/wenmi/shuoming/n4r38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