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有效教學的學習心得(精選18篇)

有效教學的學習心得(精選18篇)

有效教學的學習心得 篇1

通過這兩天的培訓學習,特別是聽了文老師的《新課程的有效教學》後,使我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理論知識素養。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有許許多多的不足之處,而網絡研修則為我提供了一個學習先進教學方法的平台,通過這次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以下是我通過本次培訓獲得的些許體會:

有效教學的學習心得(精選18篇)

第一,對課程有了新的認識。

在以往的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往往過於注重政治課的政治性,而忽視了政治課的人文性與知識性,政治課給人們一種只能講政治的感覺,使國中的政治課在教學過程中缺少了人情味,枯燥乏味,學生提不起興趣,嚴重地影響了國中的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新課程標準強調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導,更加開闊的眼光和寬廣的胸懷,對國中思想品德課程進行了新的定位,在繼承和發揚舊課程標準強調的國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思想性特徵之外,增強了人文性。強調國中思想品德新課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培養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尊重學生學習與發展規律,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這明確告訴我們,新課程標準非常重視用中華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陶冶學生的情操,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讓學生在鮮活的中學生活中感受、體驗、理解國家和社會對中學生的思想品德要求,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和習慣,使國中思想品德課更貼近中學生的生活,使之成為一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讓學生充分感受學習的樂趣。

第二、新課程注重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理論聯繫實際,是思品課的一大特色,特別要注重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思品教材知識是生硬乏味的,如何把乏味的知識變得讓學生容易接受,是國中思想政治課的一大難題。思品課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社會上的知識來理解和領悟教材知識,這才是思品課的主要目的,從而推動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第三、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傳統的課堂教學強調知識的灌輸,教師填鴨式的滿堂灌,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造成學生缺乏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會死記硬背,缺乏創新思維的能力,難以適應新社會的發展與需要。現代教學理論要求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瞭解知識形成的過程並掌握其規律,達到學會學習、終身學習的目的。前人説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就是要讓學生主動參與、發現、探究知識,在探究中掌握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樹立探究式教學的觀念是必要的。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能力,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有效教學的學習心得 篇2

很榮幸學校安排了這次教學骨幹教師的示範課,以往的科組聽課評課對象都是年輕教師。而這次能有機會聽林海老師的示範課,並參加課後全科組的評課活動,讓我受益匪淺。無論是林海老師的精彩教學設計和課堂控制能力,還是聶勇,王賓,李善劍,李星國等老師的犀利點評和探討都讓我收穫良多。及時總結和歸納收穫是我輩年輕教師成長路上很必要也和重要的工作,為此特撰本文作為記錄。

一, 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

觀念是改革的先導,不同的教育理念,會帶來不同的教學設計,取得不同的學習效果。教師的教育理念決定着教師的行為,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是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新課程理念下的知識觀:學生不僅要掌握陳述性知識,更要掌握陳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新課程理念下對學生的物理學習活動我們應該形成以下基本認識:

⒈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學習物理。我們的教育應該是適合學生的教育,而不是選拔適合教育的學生。雖然學生的智力水平、生活背景和學習習慣等存在差異,但每一個智力正常的學生都有條件按照要求學好物理。布魯納有一句名言:任何一個知識點都能夠以一種合適的方式教給任何一個年齡的學生。

⒉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水平的物理。學生不是一張白紙,他們有着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由於不同的生活背景和家庭環境導致不同的學生有着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允許學生以不同的速度學習物理,也允許不同的學生所達到的物理水平有所差別。

⒊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學習物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適當的方式理解物理問題,同時教師也要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探索和解決問題。有的方法從教師的角度看是好的,而不同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選擇。

⒋物理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不是一個被動吸取知識、反覆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一個有意義的學習過程是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同化新知識並構建他們自己的過程。

二, 充實教學內容

⒈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

教學內容的廣度,指知識的範圍或知識量。一節課的信息量過大,知識點過多,學生難以接受,而一節課信息量過小,知識點過少,則浪費時間,不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⒉ 明確重點、難點和關鍵

當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有幾個知識點時,就需要明確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以免在教學時抓不住主要的內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上多花時間,或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響重點、難點的理解和掌握,而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⒊ 合理地安排教學順序

教學順序,一般教材中已經有所安排。但教材中設計的教學順序,是最基本的,不可能太細,教學中往往還需要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繫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做更細緻的安排。有時一部分知識可能有不同的教學順序,這時教師就要考慮哪種順序更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哪種順序更可以節省教學時間,哪種教學順序教學效果更好。

⒋注意教學與生活的聯繫

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要求教師要有意識地把物理教學和生活實際聯繫起來,講來源,講用處。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學起來有親切感、真實感,靠物理知識本身的力量來吸引學生。

⒌教學過程中注意三個“延伸”

①由知識傳授向傳導方法“延伸”。 由知識傳受向傳導方法延伸,是教學過程中的第一個延伸,也是課堂教學中確立的第一個教育觀—學習觀。“延伸”是指在傳輸知識的過程中,重視對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它的實質在於變重教為重學,變獲得為獲取,便被動為主動。

②由知識傳授向滲透情感“延伸”。 由知識傳受向滲透情感延伸,是教學過程中的第二個延伸,也是課堂教學中確立的第二個教育觀— 人文觀。實施素質教育,究其本質是對完整的、健全的人格的追求和培養,即強調教育的人文精神,突顯教育主體的人格特徵。對學生的尊重和熱愛,是現代教育的第一原則,亦既第二延伸的內涵所在。

③由知識傳授向發展智能“延伸”。 由知識傳受向發展智能延伸,是教學過程中的第三個延伸,也是課堂教學中確立的第三個教育觀— 發展觀。現代教育論認為:課堂教學既包含着由教材的知識結構向學生的認知結構的轉變,同時也包含着學生的認知結構向能力結構的轉化。而且這種質的轉化需要在教師的積極指導與學生的主動作用的雙向活動中來完成。

三, 為學生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

個人只有在寬鬆的氛圍中,才會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才會勇於展現自我,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學生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習,才能心情舒暢,才能使思維始終處於積極的、活躍的思維狀態,才能敢想、敢説、敢於質疑問難。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交流的雙邊活動過程。學生以什麼樣的心境進入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取得教學效果的前提。民主、和諧、寬鬆、自由的教學氛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題性。因此,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提倡六個“允許”:答錯了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許補充;不清楚的允許發問;不同意見的允許爭論;教師錯了允許補充。課堂教學中減少對學生自主學習時間的佔領,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多一些自由的體驗。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個性化、人性化的學習氛圍和空間,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學習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四,組織好有效的課堂練習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學過程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學生每學習一種新知識,必須當堂進行鞏固。有效的課堂練習應具備以下幾點要求:

①練習的內容要有針對性、典型性;

②練習的安排要有坡度、有層次;

③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化;

④練習的對象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進行課堂練習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策略的使用:

①作題不能只重視結果和結論,更要重視過程,要知來龍去脈,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學生不會做題,很多情況是對概念、規律的建立過程沒有實際的體驗。因此,教師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如何通過實驗、課件、圖畫等多種手段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上;

②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平時做練習應多進行自測、自評,把學習的主動權始終交給學生,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質疑,獨立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課堂教學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建構知識的過程;不止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過程,而且是學生得到發展、形成健康人格的過程。因此,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順應學情、講究實效,正確處理好教、學、練的關係,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和手段,採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全面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

有效教學的學習心得 篇3

今天,聆聽了河北省教科所王運教授的講座《反思教學行為 實施有效教學》,感受頗深。

王教授的開場《請您來參與》提出了三個問題,其中第一個問題帶給老師們很多思考。這個問題是:“今年暑假您給孩子留的什麼作業?”前排的好幾個老師做了分享,差不多都是佈置了讀一本好書、寫日記、寫作文、辦手抄報等,然後王教授又追問老師們是如何檢查的。

一邊聽着老師們和王教授的互動,我在心裏也在思考着這個問題:“留什麼作業會讓孩子們既感興趣又有收穫呢?”讀書是應該鼓勵孩子們做的,可是各讀各的,開學後還是沒有一個可行的檢查方法,其結果還是無法瞭解孩子們讀書的情況;檢查寫的日記,也只能看看拉倒,寫的好的給予表揚,可是大部分學生都是抱着寫完就行,好多都是臨開學才開始補作業,交上來之後老師還是無法去評價作業質量,也只是看看誰寫完誰沒寫完……

王教授分享了石家莊某位老師給一年級學生留的寒假作業,令我大開眼界。

一年級學生寒假作業:

1.你跟家長在逛年貨市場時,小販們是如何介紹自己的產品的?賣前和賣後的表情有何不同?回家模擬一下小販賣貨的過程。

2.過年,家家户户都包餃子,説説你家包的餃子都有什麼餡的?

3.在看春節晚會時,在每個家庭成員看到自己喜歡的節目時有什麼樣的表情,用相機拍下來,開學時講一講其中的故事。

4.蒐集鄰居家門上的春聯,開學會比一比看誰背得多……像這樣的作業一共有十個。

二年級學生作業:

1.昨天發佈成績前,你的心情如何?老師是怎麼發佈的?你看了同桌的成績後感覺怎樣?回到家,父母是怎麼問你的?你當時是怎麼想的?

2.聽一聽下雨的聲音,你想到了什麼?下雨後,你想到了什麼?打着傘在雨中走一走,你是什麼感受?寫一寫……

原來,還可以這樣給學生留作業啊!分析老師留的這幾個作業,這樣留到底有什麼作用呢。首先,低年級的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還很少,老師的這些作業有很多需要孩子進行觀察,比如觀察家人看電視的表情、小商販賣貨時的表情、認識餃子和餃子餡等等。雖然這些都是平時再平常不過的事物,但是如果沒人引導他們去刻意地觀察,他們就不會對這些有很深的認知。

其次,這些作業都是結合孩子的生活實際,孩子們做起來就會有興趣。不同於寫字、讀書,時間久了就會令人厭煩,而這些作業就跟玩一樣:聽聽雨的聲音啊、打着傘在雨中走啊、逛商場啊,每一項都是在玩的過程中完成作業。孩子們就不會為了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

第三.每一項作業都是一個綜合實踐活動,能從多方面訓練孩子的各種能力。

聽完王教授的講座,我都慚愧。這麼些年來,我給孩子們留作業還是老傳統,從來沒有動腦筋想過為什麼要留這樣的作業,孩子完成這些作業會有哪些真正的收穫。新的學期馬上就要開始了,我會在留作業上多動腦筋,不再讓學生做很多無用功,既沒有收穫還浪費了很多時間。

有效教學的學習心得 篇4

近日,我們全校教師聽取了四川省特級教師肖成全教授關於《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專題報告。肖教授的“有效教學”報告分三部分:有效教學的研究定位,有效教學的內涵詮釋,有效教學的策略案例。其中對於有效教學的研究定位中,肖教授説:教學是做良心的事兒。是呀,我們天天在教書育人,要想做到對學生的一生負責,難!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我們皆知“有效教學”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每一天,每一節課所追求的目標。然而當我每一次拿着課本走進教室時,便會想這堂課我要教什麼?學生要學會什麼?帶着這個不變的問題嘗試了一堂堂不同的教學。如今,聽了肖教授的報告後,這種想法愈加強烈了,我們一再強調課堂上必須落實“三要義”,如果我們的課堂要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自身的發展,那麼就必須實施有效教學。

從肖教授的報告中,我感悟到有效的課堂應該是培養靈性的課堂。有效的課堂重視過程的探索性,重視師生的交往與對話。記得有一次,我在課堂上處理一道練習題時,由於我在所教的兩個班級中實施了不同的課堂交流方式,因而導致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教學效果:第一次的教學產生了熱鬧的交流過程和出乎意料的教學效果;第二次的教學則是巧妙的引導交流和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學生有效的交流,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給了我很多啟發。課堂上學生交流的目的是什麼?僅僅是讓每個學生將自己的思維過程展示給老師聽嗎?僅僅是為了體現課改“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嗎?當然,有效的交流過程應該是學生的思維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溝通的過程,是學生思維成果共享的過程。

肖教授的報告指出,有效的備課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重要前提,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精心的備課能夠提高教學效益,使“輔差”的工作量減少。現在我們學校各個教研組採取的都是集體備課的方式,我們通過一年的嘗試,感覺到集體備課有利於發揮集體的智慧,彌補各位教師備課中的不足,取長補短,資源共享,共同提高;集體備課還有助於我們更深刻的領會教材及新課標的基本要求,更準確地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更科學地設計教學環節,更靈活地實施教學方法,更有效地解決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肖教授的報告讓我懂得,作為一名青年教師,不僅要會教學,還要會反思,只有進行有效的反思,才能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本學期我會朝着這方面努力,力爭讓自己成為反思性的教師。

有效的課堂教學由許多微小的教學細節組成,在構築理想課堂時,我們不妨從細節入手,逐步完善自己的課堂,涓涓細流彙集到一起便可成為湖泊,成為大海。就像肖教授説的用教育發現———點亮孩子的自信;用教育道德———震感孩子的心靈;用教育精神———影響孩子的生命;用教育技藝———改變孩子的命運。

有效教學的學習心得 篇5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並不涉及到升學考試,但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音樂課的質量,也是極為重要的。因此,音樂教師也應該學會反思、善於反思。那麼,音樂教學反思該從哪些方面着手,又在那些方面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呢?

下面就談一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改變教學思想理念

在音樂課程改革的意義及其背景中指出:"音樂課程作為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和必修學科,多年來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着諸多不適應時代發展的問題。音樂課程是整個基礎教育中的薄弱環節,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離素質教育的要求還有一段距離,難以跟上二十一世紀社會經濟和教育發展的步伐。因此,在音樂教育面臨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的今天,如何加強音樂教育自身的建設,完善音樂教學體系,推進美育的發展,已成為擺在音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十分緊迫的課題。"這段話確實道出了長期以來音樂教學所面臨的問題。記得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音樂教育並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我們必須切實轉變觀念,樹立全新的教學觀點。

二、正確理解課堂紀律

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都非常注重課堂紀律,忽視學生的積極參與,始終不忘把學生的安分守紀放在第一位,學生稍有"活動",教師便嚴加管制。這樣的課壓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難以對音樂進行有效的感知,難以在音樂學習中營造一個和諧的內心世界。也不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自信心的形成。這顯然不符合課改精神,我們必須正確理解課堂紀律,解放學生,千方百計創造條件,讓學生處於一個平等、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做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三、淡化技能訓練 、

舊的課程標準過於重視知識傳授,在以往的教學中,我教唱一首歌曲首先從歌譜入手,給同學們分析節拍、節奏、視唱、旋律,本來一首優美動聽的歌曲,採用這種單純、強迫性知識技能的傳授方法,使學生邊學邊厭,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使學生對音樂課形成厭惡情緒。為此,本學期我抱着嘗試的心態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進行調整。把重點放在音樂的感受上,讓學生變成演員,給他們表達情感的機會。實驗的結果非常成功。通過實踐使我從中感悟到,以前總抱怨學生不重視音樂課,卻沒有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去考慮存在的問題,忽視學習者的情感態度、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偏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新課程目標 強調學習者的情感態度,讓學習者變被動為主動接受知識。

四、注重個性發展

眾所周知,由於先天遺傳與後天教育環境的差異,學生的音樂興趣、潛能也有很大的差異。因而,不同的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上是不一樣的,對音樂的感受、理解與表現也不一樣。作為音樂教師,我們不能以同一標準去對待學生,因此,尊重學生 個性差異和潛能的差異,要以學生的個性特點為基礎,把全體學生的參與和發展不同的個性因材施教結合起來,讓每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參與音樂活動,表達個人情感,充分肯定每一位同學,讓他們享受音樂的樂趣。五、明確了情感的激發.體驗是音樂教學成功的催化劑。

在音樂教學中,牢牢把握情感這條主線,通過音樂情緒.情感的這種特質,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情感強度,使人的情緒情感與音樂的情緒情感和諧的溝通與交流,這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要注意的是音樂情緒與情感體驗不能僅停留在外化的層面上,更需要內心深處的體驗,尋求那種動人心魄使人忘我的境界。所以在教學方式上應運用美術.音樂.舞蹈等綜合手段創設特定的音樂情境,喚起學生的審美注意,並且多讓音樂本身面對學生,用音樂來呼喚學生的情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投入,以自己對音樂.對學生的真情感染學生,以自己嫻熟的技巧和對作品的激情演繹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五、課堂教學“活”的把握

要讓學生喜歡上音樂課,就必須想辦法讓一首歌曲教學變得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節奏緊湊.容量充實,做到歌活、情活、動作活、心活,讓學生有唱.有跳.有聽.有看.有創作,有感情的宣泄。課堂教學才真正煥發活力。但同時要注意活而不亂,收放自如。根椐教學內容的設計動靜結合,有張有弛,層次分明。蹦蹦跳跳這種活動要但不能太多,師生間的問答.交流互動是中層次的活,它能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多種感官參與.保持注意力和學習積極性,最好的活是教師的語言.情境的創設.情感體驗引發學生心潮起伏,浮想聯翩的心動,它是創造力最好的源泉和動力。各種層次的活動在課堂上結合起來,運用得當,教學就會如魚得水,收放自如。

六、創作教學為學生音樂表現服務

創作教學包括探索音響與音樂,即興創作,音樂創作,但這些方式不應硬搬到每節課中去,教師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然後根據每節課實際.,學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學生課堂上的反應來設計創作活動,例如:《明日》這節課中設計即興創編旋律短句這種方式,是預設到學生情感表達的即興性,當他們的情感體驗達到一定深度,就有一種情到深處自成曲的氛圍,這時讓他們憑着對音樂詩歌的理解,即興編唱旋律,難度大大降低,不但讓他們感受到創作活動的輕鬆愉快,體驗到創作成功的喜悦和滿足,還可以引導他們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創作中去,把培養創造力真正落到實處。

課堂教學藴含者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發展,才真正有助於新人的培養和教師的成長,要獲得進步,總要經歷一定的磨練,新課程實踐為這種磨練提供舞台,新課程視教師的實踐為資源。新課程課堂教學實踐的磨練,促成我觀念上的更新,改變了我認識自己,看待學生和看待教學活動的思維方式。形成了新的教師觀、學生觀、教育活動觀。更促成了我教學行為的更新,從教學的設計階段,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階段和教學方式與重建階段,力求超越每一節的限制,從學科的本質.整體,促進學生髮展方向的潛在價值有一個較明確的認識。

在音樂課程改革大形式下,對於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必須全身心投入到音樂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開拓思想,大膽創新。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在不斷探索如何營造歡樂、和諧、輕鬆的課堂氣氛,來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有效教學的學習心得 篇6

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採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我覺得要想取得教學的有效性,應該做到下面幾點:

一、有效備課。

有效備課是有效教學的首要條件。備課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學流程、教學設計寫的如何,關鍵是教學設計是否與課堂表現相一致,與學生需求相吻合,與教學實際相結合。有效備課更關注教學對象,更關心教學效益,更注重教學實踐,更注意教學反思。

二、有效指導。

教學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區別對待,“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也就是在教學中,從學習目標的確定到教學內容的選擇,從教學手段的安排到教學語言的運用,都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做到有的放矢。

三、靈活運用教法。

學生的參與程度與教師傳授知識的難易程度關係很大,如果知識難度超出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脱離原有的知識基礎,學生會心有餘而力不足,如果知識過與簡單,學起來毫不費力,學生就會感到厭煩。只有難度適中,才能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以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充分激發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新課程中,教材與教學參考只是作為教學活動重要的參考資料,而並非依據,老師必須根據教學環境、學生實際,結合自身吃透教材,對教材進行增、散、調、補的深度加工,靈活的處理學習材料,設計出獨具匠心的教案,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生動性。

四、注重學生有效學習,關注課堂效率。

一堂課的效果如何,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的如何。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習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學習過程,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取得進步和發展;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能否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注重過程教學,改變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我們教師應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儘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為學生髮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儘量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合適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使他們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能給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學習環境

五、注重教後反思。

教學反思是在課堂教學告一段落之後,把課堂上的反饋信息、自我感覺以及引發的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進教者及時總結教學中的經驗教訓,從而更有效的處理和運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水平。

我覺得應該寫自己實際教學中碰到的問題,有親身感受,內容新鮮、具體,見微知著。也就是説從實際出發,在教學實例中探及某種教育規律。事例可小,但要善於上升到理論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把握學科發展最新動態,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具有終身學習的理念,永保與時俱進的思想,主動優化知識結構,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有效教學的學習心得 篇7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必須以“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其對數學的興趣,讓他們體驗成功並萌發創新等”,為學生髮展性教學目標。教學必須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主動地學、輕鬆愉快地學、讓課堂湧動生命的活力。在新課程新課改的今天,應着重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促使學生和諧完美的發展。如何在與學生共處時,在每天的教學工作中、每一節課上、每一個教學環節中,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呢?做為國小數學課改的實踐者、教學的組織者,如何構建和諧數學課堂教學顯得尤其重要。

一、轉變教師角色,建設和諧課堂教學

構建和諧課堂教學,促進國小數學發展性教學目標的建立,在“課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中,首先應實現教師角色的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評價的“主宰”,大多采用師生問答、教師評價的形式,課堂上缺乏了學生的積極參與,老師成了評價的權威,是學生學習表現唯一評定者。因此使學生缺乏了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好奇心的刺激。所以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打破師生授受的傳統講授程式,促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方向交流,在共同活動中自主學習,獲得知識,成了課堂評價改革的關鍵。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如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是一個需要不斷深入研究探討和實踐的課題。《課程標準》賦予教師更高的要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應由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轉變為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在過去有趣的圖形的教學時,告訴學生什麼是長方形,什麼是正方形等等,怎麼去分辨它們也就夠了,而現在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共同經歷"做數學"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與學生平等的交流,關注學生得到了什麼信息,又能提出什麼問題,並讓學生自己解決提出的問題,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有趣的圖形”一課是北師大版教材第二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是認識平面圖形的起始課,是藉助於學生對學前這些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生活經驗的積累為背景,通過自己的活動,增加其感性認識,進而建立這些平面圖形的模型,初步的加以區分。

這節課的教學主要體現在:在本節課中,我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熟悉的事物中導入新課,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理念。教師的作用,在於營造一個極力探索和理解的氣氛,為學生提供有啟發性的討論模式,引導學生思考和尋找眼前的問題與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之間的關聯,使其置身於問題情景之中。

交流,關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思維等方面,也許有的同學一時想不出,但畢竟他在參與。教師要更多地鼓勵學生表達,並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對不同的答案開展討論,提示那些出現在學生中,新鮮的,有意義的交流實例。要善於抓住學生的想法,啟發學生關注問題重要方面,引導學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結果,重新審視自己的想法。

二、引導學生參與評價,優化和諧課堂教學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這一要求指出了國小數學教學要能使學生學會用生活的眼光看數學,用數學的思想思考生活,從而在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的有趣和有用。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面向生活的問題情境,為他們搭設一個生活的“舞台”,為學生提供操作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可感知的內容,讓他們在這個“舞台”中,盡情地展示自己,不斷地創造自己。

現代素質教育觀,要求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發展學習技能,發展人格。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的,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上這種需要顯得特別強烈。我們引導學生參與評價,優化和諧課堂教學,提供了發現、研究、探索的空間,使學生有所發展、有所創造。

所以,當學生在課堂上成為了主人後,教師不再擁有評價的“專利”,學生人人都有機會參與評價,都可以暢所欲言,都可以自由地説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這樣一個和諧民主的氛圍裏,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在學生參與評價的過程中,不再只是老師問學生答,學生反饋老師引導的平行雙線型的學習,而是來自多層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學生個體智慧的碰撞和信息的交流,這是一個強大的網絡化的學習體系。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得到的不是教師個人的備課所得,而是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集體智慧的整合。學生在課堂上得到的也不僅僅只是知識,而是人際交往、協調合作的個性品質的培養。

學生參與評價,能更好地燃點起思維的火花,激發起參與學習的興趣。學生通過發表評價意見促進了自己分析事物、推理判斷思維能力的發展,在分析別人語言表述的完整性的同時也鍛鍊了自己的邏輯思維的嚴密性,在與別人交流議論的過程中拓寬自己的思路,觸發了靈感,啟迪了思維的創新。

本節課教師引導學生由觀察學具的一點到觀察一類學具,後來學生自然而然地把不同類間的學具進行比較,建立起聯繫。“長方形的兩條長邊變短了,是不是就是正方形了?”“我們上學期學的圓柱裏就有兩個圓。”“圓和球好象哦,球能朝不同方向滾,那圓會滾嗎?”……在這個交流過程中,學生對物體的認識不斷豐富、完善,這種有新的生成的交流才是真正意義的交流。把學生引入一種參與問題探索的情境中,使其產生對新知識的渴求,激發學生探索動機。讓學生自己主動去探索、發現,使學生能產生奇思妙想,形成獨到的解題思路,培養了學生獨立探究的意識。

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促進主體和諧發展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和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學習的需求。國小數學課程的內容應儘量來源於自然、社會與科學中現象和問題,可以是與國小生直接相關的發生在他們身邊的,可以直接接觸到的事和物。例如:數的計算、統計活動的學習素材,可以選取玩具、文具、食品的動物圖片等;與此同時,天真愛幻想也是學生的天性,美麗的童話故事、有趣的小遊戲、小謎語也是他們樂於接受與願意思考的習內容。通過選取密切聯繫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素材,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願望,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為學生搭建了自主學習的平台,拓寬了學生研究的視野,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要深刻領悟新課程標準的內涵,轉變教育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教學中,教師要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喚起學生主動探索的熱情,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合作探究,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有的同學都投入到激烈的討論中去,在探索的過程中,對於他們的每一種想法,教師應及時啟發、引導、點撥和鼓勵,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所發現,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要相信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完全能扮演好這一角色。他們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慾望,他們有交流、評價的能力。提出質疑的學生,他們是具有較強的學習力,他們已經學會了傾聽、學會了思考,能有自己的主張和見解。我們教師完全可以提供他們一個展示的平台,讓他們在這一寬鬆、和諧、民主的平台上,主動學習,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學習成果。實踐證明,教師不急於給出答案,而是繼續創設情境啟發引導,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時間,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索,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這實際上體現了師生間的互相尊重。比如課上到精彩處時學生自發地、真誠地為老師或同學鼓掌。教師的身教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誰來幫幫?”“謝謝你!”“你的想法真妙!”……這些話讓聽者感受到是發自內心的,體現了親情,人文的關懷。在學生精彩的回答之後,教師進一步啟發,激勵學生,這題還有其它解法嗎?一石擊起千層浪,應抓住機會,創設情境並再一次讓學生合作探究。

起于思,思源於疑。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問題是引發學生積極探索,使學生有主動參與的熱情。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通常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的學習常處於被動的接受狀態,從而導致學生不能主動獲取知識,能力得不到較快的發展。為了改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創設“融洽”的問題情境,激起矛盾,促使學生在尋求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獲得發展的動力源。

例如在教學《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時,在基本練習後,可以設計以下練習:

1、“農夫山泉”礦泉水原來每瓶成本1.6元,現在比原來降低14,現在每瓶的成本是多少元?

2、好消息:“農夫山泉”原來每瓶售價2元,現打九折出售!(你看到這則好消息,準備怎樣向同學們轉告呢?)

3、雙休日,全班同學去秋遊,準備買一些礦泉水,怎麼買才最合算呢?有關信息:全班同學(51人)去秋遊,準備一人買一瓶“農夫山泉”(單價2元),整箱買(一箱12瓶)可以優惠10%。(1)有幾種買法?(2)你建議採用哪一種方案?並介紹一下你的想法。

再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複習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把四個火柴盒包裝在一起形成一個大長方體,可以怎麼包裝?哪一種包裝方案比較合理?並佈置課外作業:你可以去調查一下形狀是長方體的物體實際是怎樣包裝的,瞭解廠家為什麼要這樣包裝?

四、構建合作學習課堂活動,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普遍採用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由於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心理品質等實效顯著,被人們譽為是“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綜觀世界各國的合作學習研究與實踐,我們認為,合作學習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來促進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活動。

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頭善於構建合作學習課堂活動組織內容。對學生不理解或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開始付給學生3-5分鐘時間,簡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難點。面對學生的疑問,教師不必過早解釋,只要綜合大家的提問,提出一兩個重點問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種,教師可根據需要確定選用哪一種更好。這三種形式: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讓同桌學生髮揮各自的學探優勢,就相關疑難問題,相互啟發,相互研討,然後四人小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討的結果;二是小組合作探究。合作小組可以是四個、六個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闊、分析透徹、各抒己見的特點,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三是大班集體探究。即抓住中心議題或關鍵性問題,讓學生各自發表見解,集中解決難點。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與學生面對面,切不可搞成問答或對話形式,要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答辯、爭論、教師只需在關鍵處加以指點或導撥,要避免教師牽着學生鼻子走。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時,可以讓每位學生課前準備好24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紙片。上課時要求小組內成員每人用這24張紙片拼成一個長方形(每人拼的都不相同)。拼好後逐一按長、寬、面積等數據填在一張表格上,再研究:

1、這些圖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釐米?

2、這些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3、每個圖形的長、寬和麪積之間有什麼關係?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合作交流,共同發現了每個長方形的面積都等於長和寬的乘積,於是得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的計算公式。再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複習課時,以火柴盒為載體,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自主歸納整理長方體的知識,同時學會用觀察、測量、計算等數學學習方法。

畢竟是小孩子,一切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還需要我們耐心細緻地培養,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規範教育。這在小組學習的起始階段裏顯得尤為重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髮言、交流和傾聽的禮貌教育。要培養學生清晰、連貫地講話;文明有序地交流;認真、專注地傾聽的良好習慣,以保證小組學習能夠有序、有效地進行。在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對合作小組的表現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相當重要,這樣做,能較快,更好地建立課堂的行為規範,學生知道了什麼行為是有價值的,表現出什麼樣的行為,可以受到特定的認可。

學生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做巡視指導工作,不斷點撥強化學生的合作探究。以往組織課堂討論,主題不明確,時間不充分,氣氛不和諧,圖形式走過場多,討論探究效果很不理想,這是探究式課堂教學一定要引以為鑑的。合作探究能促進學生思想情感交流,培養團結協作精神,構建民主和諧氣氛,養成良好個性品質。

有效教學的學習心得 篇8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取決於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目標制約着課堂的進程與發展。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新課程下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多元的,它不僅要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關注影響學生終身發展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認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質即學生獲得發展。因此,要把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有機地整合於教學之中,這正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真正內涵。

如何整體落實三維目標,我認為,教師在備課前,應當認真閲讀教材、教師用書,對所教授內容的三維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要了然於胸,並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所擬定的教學目標要具體、可操作,如果目標過高或過低,都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而應當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那麼備課“備”什麼?教師備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備教師怎樣“教”,而是備學生怎樣“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

其次,從教材內容入手:靈活使用教材。

現行教材經過多次改革其知識內容系統、科學且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但是,教材只是教學的依據之一,同樣的教材會因為學生具體情況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經常説要樹立“用教材教”的新觀念,而不是機械地“教教材”,可以對教材做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學習了“酸鹼鹽”的內容後,組織學生開展“我看酸鹼鹽”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同學們小組合作利用課餘時間瞭解生活中的酸鹼鹽;並對了解到的生活中酸鹼鹽信息進行整理、對比、分析,能將部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廚房中的洗潔精、廁所中的潔廁淨、生活中的.醋等應用。這樣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到研究之趣、實踐之意,體會到成功之樂。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所學知識得以應用,化學應用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這為學生未來走上社會大舞台、為學生這一生命主體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為下發生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為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行為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如何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呢?我認為:(1)教師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要放下傳統觀念中“師道尊嚴”的架子,要“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只有在和諧、平等、其樂融融的師生關係中,才有師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飛揚,學者興致高漲。這就需要教師樹立以發展學生為本的觀點,堅持教學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更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此外,教師還要時刻銘記學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

(2)教師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儘可能地聯繫學生的實際,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的學情,結合教學內容,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

(3)教師在課堂中要善於傾聽。我們經常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致力培養學生傾聽的良好習慣。其實,我們教師更需要有一雙善於傾聽的耳朵。李政濤先生在《傾聽着的教育——論教師對學生的傾聽》一文中寫道:“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傾聽受教育者的敍説是教師的道德責任。”要提高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教師更應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在課堂中善於傾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問題時,要善於傾聽、關注學生湧現出來的各種各類信息,對信息進行篩選和組合,不斷引導和激發學生去發現,去思考,推進教學過程。有了教師的傾聽,才有師生、生生間有效的互動,才有學生新知識的建構、能力的提高。

有效教學的學習心得 篇9

如何提高學生習作水平,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感到頭痛,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教育,在現實中我時常思考學生習作水平提高的問題。現將有關情況與諸君討論。

一、平時多組織學生閲讀優秀的作品,從優秀作品中吸取養分。

平時加強對學生閲讀優秀作品的引導,組織學生平時對優秀作品的閲讀,這種方法對於學生習作提高是立竿見影的。要提高學生的習作從閲讀別人的佳作開始,接着開始模仿,形成自己的個性。儘可能的讓學生多讀名著,在看內容的時候,更要留意一些精彩片斷和詞語。同時關注優秀作品中的表達方式方法,並把它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看得多了,就能更好地發揮出來。

二、平時多練多寫,並留心觀察生活中的微小細節。

堅持讓學生每天都寫,如果可能話,每天寫幾次。你寫得多了,也就寫得好了。學習如何習作和其他的學問道理是一樣的,熟能生巧。寫寫你自己,寫寫日記、週記、讀後感等。全情投入,練得越多,學生的習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生活處處有精彩,讓學生的筆留下生活的點點滴滴。養成善於觀察的好習慣,把觀察到的情況用筆記錄下來。這樣在習作中就積累了相當的素材,等要用的時候,就會像長江之水連綿不絕。

三、注意寫作開頭和結尾。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在習作中要認真指導學生的習作開頭,讓學生在習作良好的開頭中引領習作的順利鋪開。開頭和結尾是習作的重點。特別是開頭。如果你不能在故事的開始就吸引讀者,那他們就很難有耐心把整篇習作讀完。所以投入更多的時間去考慮怎麼寫好開頭,讀者一旦對你開頭感興趣,他們會想知道得更多…寫好開頭後,再弄一個精彩的結尾,這會讓讀者更加期待你的下一篇佳作。是的,開頭和結尾就是文章中的龍頭鳳尾,認真地對待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總之,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還有很多方法,今天我只是從自己平時的教學生活中總結一點自己的看法。同時也是對自己的鞭策。

有效教學的學習心得 篇10

讀了《有效教學》這本書後,從這本書中我獲益匪淺,不僅知道了有效教學的含義,也同時意識到有效教學對於教師來講在新課程教學當中它有着很多實際的意義。閲讀《有效教學》一書後,我受到了很大啟發,我覺得老師若想把認真準備的課付諸實施,把教學原則成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還必須達到上好課的一些基本要求。

書中有關促成有效教學的幾種關鍵行為之後,我深有感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課堂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時空場所,是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舞台。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劣關涉到教師生命價值的展現,對教師自身的發展也有着重要影響。有效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師生能夠平等交往、高質互動的真實的課堂,是師生能夠充分展現個性魅力與智慧、演繹生命價值並最終實現共同發展的課堂;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師生能夠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滿詩意,成為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的課堂。

“備學生,才能備活課堂”。因此在備課中,多獲取學生信息,準確診斷和預測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可能會遇到的內容,是“備學生”的重要原則。教師備課如果單單憑藉對學生的片面瞭解,而忽略學生的經歷水平和反應水平,一堂課成功的機率是非常低的。

教師應該試着從以下六方面着手:學生可能想到的內容;學生難懂的內容;學生疑慮的內容;學生易錯的內容;學生激動的內容;學生易忘的內容。教師通過備學生,加強備課的目的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進而優化教學過程,發展學生潛能,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從而達到更好地駕馭課堂,有效教學。總之,要“備”好學生,我們就要與學生為伍,做學生的朋友,和他們同甘共苦;我們就要放得下老師的架子,虛心向學生請教、向學生學習。

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書中引用維果茨基一句話“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下逐步發展的過程,教學的本質特徵不是行為注意者所認為的刺激——反應,而是激發學習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機能。課堂教學的中心應該在於學生而不在於教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是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

這句話指出了教師在教學中應起的作用,也明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要地位,還有指出了課堂必須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之下的。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把握指導時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五不”,即學生能理解的'不講解,學生能敍述的不替代,學生能操作的不示範,學生能發現的不暗示,學生能提問的不先問,保證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和時間;二是指導適當,就是教師話語不重複,意思表達清楚,指導內容針對性強,即學生想了解的內容、難以解決的問題給予指導,教學指導的有效性,往往表現在教師給予學生的指導與學生期望得到的指導的一致性上。

有效管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的管理有助於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使教師能夠有效地組織教學,師生之間的溝通則變得順暢,教學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學準備都將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故而教學的有效性依賴於教九月開學季,老師你們準備好了嗎?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師具備特有的專業素養,要求教師在單位時間內採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和情感,使教學內容、教學信息的傳達達到最佳的效果。

有效的監控,給學生個人或全體學生布置作業後,如筆頭練習、口語操練等,就意味着監控開始了。並非所有學生都能立即按教師要求去做,此時有效監控非常重要。如果佈置完作業,教師就站在講台上,根本不去接觸下面的學生,或偶爾遇到學生有違紀現象,只朝學生指指點點,這便會加大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自然也無法保證有良好的教學效果。深入到學生中間,及時幫助他們完成作業,或個別制止某位學生的不良舉動,就會變師生間的心理距離為心理合作,也使大多數學生的練習作業順利進行。

另外,部分性格內向或膽小的學生,有問題也不會當眾舉手提問,而對走到身邊的教師則敢於大膽求教。走到學生間還有一個好處,教師能從幾個學生出現相同錯誤的情況中瞭解學生理解上、運用上存在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注意某一知識點的理解或交際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本書秉承課程改革目標要求為宗旨,緊緊圍繞“有效課堂教學”這一主題,充分體現課堂教學要“優化課堂環節,活化教學資源,綻放師生智慧”的特點。書中滲透了教學實踐、部分課型實施流程、實施的關鍵等內容,對課堂教學中涉及的步驟和環節加以詳盡闡述,以求實現將現代教育理念融於有效課堂教學中的旨意,解決課堂教學瓶頸。

《有效教學》這本書,我的感悟頗多,讀書,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更使我懂得了教育的高尚,教育的純潔。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我會不斷地讀書,用讀書來充實我的人生。

有效教學的學習心得 篇11

讀了《有效教學》一書,真的讓我從中領會了許多知識,讓我獲得了許多感悟。讀完後,我發現自己的心靈得到了淨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實現了飛躍。

一、博大而熾熱的愛心

名言説:“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是的,對於教師來説,愛是不可須臾或缺的,只有以摯愛奠基,教師才會傾盡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熱情,甚至生命獻給它所熱愛的事業和學生。名師魏書生,李吉林都向教育、向學生獻上了最寶貴,最有價值的愛。這也是他們實現人生價值,人生追求的原動力。我也要像他們一樣,把我全部的愛與熱情獻給我的學生,我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

二、樂學善學的智者

現代社會是需要終身學習的社會。教師更是需要不斷學習的職業。陶行知先生説過:“教師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成為學生的源頭活水,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向書本、向實踐、向各種信息渠道學,引千道清泉、聚萬座富礦、集百家之長,豐富自己,充實自己,才能用自己淵博的學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發展學生的興趣。成為學生的“活字典”和“百科書庫”將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三、永不未泯的童心

書中的每一位教師都具有一顆未泯的童心,斯霞老師直到七八十高齡還在與國小生親密接觸,他們與學生一起活動,一起遊戲,一同歡笑,一同煩惱,試問他們又怎麼不會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又怎麼會不親其師信其道呢?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使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將放下老師的架子走進學生當中去,融入他們的學習與生活當中去,讓那顆未泯的童心生根發芽。

總之,做一個“有效的”教師,實施有效的教學,是所有教師應有的追求。

有效教學的學習心得 篇12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取決於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目標制約着課堂的進程與發展。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新課程下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多元的,它不僅要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關注影響學生終身發展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認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質即學生獲得發展。因此,要把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有機地整合於教學之中,這正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真正內涵。

如何整體落實三維目標,我認為,教師在備課前,應當認真閲讀教材、教師用書,對所教授內容的三維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要了然於胸,並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所擬定的教學目標要具體、可操作,如果目標過高或過低,都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而應當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那麼備課“備”什麼?教師備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備教師怎樣“教”,而是備學生怎樣“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

其次,從教材內容入手:靈活使用教材。

現行教材經過多次改革其知識內容系統、科學且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但是,教材只是教學的依據之一,同樣的教材會因為學生具體情況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經常説要樹立“用教材教”的新觀念,而不是機械地“教教材”,可以對教材做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學習了“酸鹼鹽”的內容後,組織學生開展“我看酸鹼鹽”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同學們小組合作利用課餘時間瞭解生活中的酸鹼鹽;並對了解到的生活中酸鹼鹽信息進行整理、對比、分析,能將部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廚房中的洗潔精、廁所中的潔廁淨、生活中的醋等應用。這樣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到研究之趣、實踐之意,體會到成功之樂。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所學知識得以應用,化學應用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這為學生未來走上社會大舞台、為學生這一生命主體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為下發生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為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行為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如何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呢?我認為:(1)教師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要放下傳統觀念中“師道尊嚴”的架子,要“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只有在和諧、平等、其樂融融的師生關係中,才有師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飛揚,學者興致高漲。這就需要教師樹立以發展學生為本的觀點,堅持教學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更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此外,教師還要時刻銘記學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

(2)教師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儘可能地聯繫學生的實際,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的學情,結合教學內容,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

(3)教師在課堂中要善於傾聽。我們經常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致力培養學生傾聽的良好習慣。其實,我們教師更需要有一雙善於傾聽的耳朵。李政濤先生在《傾聽着的教育——論教師對學生的傾聽》一文中寫道:“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傾聽受教育者的敍説是教師的道德責任。” 要提高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教師更應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在課堂中善於傾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問題時,要善於傾聽、關注學生湧現出來的各種各類信息,對信息進行篩選和組合,不斷引導和激發學生去發現,去思考,推進教學過程。有了教師的傾聽,才有師生、生生間有效的互動,才有學生新知識的建構、能力的提高。

有效教學的學習心得 篇13

關於有效教學我想我是沒有什麼資格來談的,一是因為從教時間不長,二是我沒有什麼出色的成績。我只能説把我對有效教學的一點認識跟大家交流一下。

有效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我們每個從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標,自20xx年參加工作擔任國中語文教師以來已經過去了近四年,回想起來發現問題挺多的,比如,學生基礎好壞不一,參差不齊;語文學習背誦的東西較多,學生大多都不喜歡背誦;幾乎每班都有幾個學生甚至喪失了進一步學習語文的興趣和願望……作為語文教師的我也感到很困惑:教師教得這麼累,學生學得這麼苦,為什麼效果卻不盡人意呢?經過幾翻思考我從中得出,我們在教學中很多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教學行為。為此,我開始有意識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去實現有效的教學效果,並十分關注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興趣的培養。

現在的教學要求我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尊重學生,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而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努力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我有以下幾點淺見:

一、課前準備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正如有些老師所説的那樣,有效課堂是要建立在有效備課的基礎上的。學校給我們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和提升自己的平台,就是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集眾人之長,加強集體備課可以提高教學效益,實現資源共享,顯著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每次集體備課之前我都認真準備,不僅備課本,也備學生,把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都明確,把難懂難講的問題和學生有可能想到的問題都記錄下來,在集體備課時拿出來向同事請教,跟同事討論,俗話説的好: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在這裏可以有不同的觀點的論辯,在論辯中我們有智慧的火花的碰撞,也能讓自身不斷進步。所以每節課的上課內容我們都是把眾多老師的意見和觀點糅合後,作進一步的知識整合,把內容精益求精,最終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通過集體備課,我們對學生傳授的知識點更多也更深刻了。

二、課堂教學是有效教學的根本。

要提高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最重要的環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生學習的有效和教師教學的有效。這兩方面如果有一方失衡,那教和學就談不上有效了。記得初登講台時,我如履薄冰,怕自己教不好,所以課下花很多時間備課,去粗取精,將最精華的部分傳授給學生。但是剃頭擔子一頭熱是沒有用的。

因為學生由於種種原因成績上不來,以至於在月考中成績不理想。此刻我認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發現主要原因在學生。因為有些學生方法不對,不注重預習,複習,短短的40分鐘課堂聽講就更是敷衍了。所以我經常告誡學生,一定要重視每一節課,每節課雖然只有短短的40分鐘,但這也許是老師花了四個小時甚至更多時間準備的,都是精華,如果你們漏掉了哪怕一分鐘,課下也許要花上一個小時才能補償。經過我們長期的溝通和調整,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有了很大轉變,對課堂重視了,開小差的沒有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習效率也提高了,在20xx年會考中,我們班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所以我覺得要想提高課堂效率,發揮師生雙方的積極主動性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以儘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

三.課後練習是有效教學的保證。

有效的教學,不僅在於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於科學、高效率的練習。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所以在教學工作中我佈置練習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儘量少而且精;二是能當堂完成的,決不留到課下去做。記得剛參加工作時,我每個週末都會佈置一些作業讓學生帶回家做,因為我總希望學生能夠每天拿筆寫寫作業,回憶一下所學的內容,沒想到好心辦壞事。學生不僅不接受,還對週末作業很排斥,自然作業質量不高,這樣經過幾周後,我決定充分利用好學生的在校時間,要求他們在學校或者在課堂把該做的作業保質保量的完成,這樣既能把堂課的內容進行鞏固,也充分利用了學生的時間,一舉兩得,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四.提高興趣是有效教學的動力。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部動力,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興趣越濃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這裏我所説的興趣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學生只有以主動熱情的心態,帶着興趣學習,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學內容。為了讓學生學得好,學得生動有趣,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運用多媒體等設備,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因為只有生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潑,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學生一旦對學習感興趣,就會樂於接受它,變“苦學”為“樂學”。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學生能愉快的接受,並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一點,興趣還包括學生對老師的興趣,也就是説要想讓學生學好你教的科目,就必須讓學生喜歡你,喜歡你講的課。記得曾經有個學生對我説過一句話,他説:“我知道如果我不喜歡哪個老師的話,那麼我一定學不好他所教的這門課,所以我總是努力去喜歡每一個老師。”既然學生都能意識到這一點,我想作為老師就更應該很好地利用這一點來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我與學生交朋友,與他們親近,努力讓他們都喜歡我。課堂上我是嚴師,儘量運用恰當有趣輕鬆適宜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地將注意力集中到授課內容。課下我又是他們值得信任的朋友,師生關係相處融洽,因此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很不錯。由此可見,提高興趣,能夠使學生保持有效的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牢固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強化有效教學的意識,不斷學習,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主動把有效教學理念、有效教學策略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以上是我個人的幾點不成熟的看法,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有效教學的學習心得 篇14

國小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新課標要求教師應以生為本,不斷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提升。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教,學生學”,在這種模式下,學生處於被動學習地位,課堂教學比較低效。只有做到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國小語文教學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下面筆者就國小語文教學有效性問題談談心得體會。

一、結合語文特點,科學確定教學目標

國小語文是基礎課程,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漢字、漢語的規律及相關知識,並學會應用語文知識,同時,教師還要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教會學生做人,提高其情感、態度、價值觀。所以,國小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首先做到教學目標明確,圍繞教學目標的核心,結合學生的具體學情,採取多元教學手段,從而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中,獲得最大教學效益。

二、創新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為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我針對學生情況,做了如下工作:

(一)教師要加強教學設計,課前要下功夫

在開始上課之前,要做好課堂導入,以趣激學,吸引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課堂引趣有很多方式,教師必須要結合教學內容來進行精心設計,如採用問題驅動、故事引趣、猜謎語等,也可以應用本地風俗習慣進行導入。在學習《難忘的潑水節》時,我先對富有民族特色的苗族姊妹節進行了介紹,讓學生自由表達,講講姊妹節的特色,描述一下節日的熱鬧景象,在此基礎上,再引入傣族潑水節。由此消除了學生對潑水節的陌生感,並激發其濃厚興趣,使其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和討論。

(二)要通過興趣引導,促進學生實現深入學習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指導者,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使學生在40分鐘的課堂上,都能一直保持良好的心態。教師要微笑面對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民主和自由,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維,暢所欲言。這樣可以增進師生情感,使教學預定目標順利達成。

(三)強調自主探究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新課標提出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但自主探究學習並非是幾個人討論、研究一下就行了,而是需要教師創設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情境,科學組織學生開展高效、高質的學習。教師要加強引導,創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指導學生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學習《畫家與牧童》一課時,我就是根據課堂教學設計,從如下三方面來提高教學有效性的。

(1)通過互動交流,營造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首先我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將“畫家”兩個字寫得很大,將“牧童”兩個字寫得很小,並追問學生為什麼?學生紛紛主動發表看法,從而激發起學生讀課文的主動性。我還舉行了“當小教師領讀”的活動,通過民主方式選出小教師,由其帶領學生進行朗讀。我在朗讀過程中,充分進行指導,使學生通過讀、説、評、演,來深入地體驗角色,達到入情入境,獲得深刻的感悟,體會到戴嵩的謙虛和牧童的勇敢。

(2)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學生通過朗讀,禁不住為戴嵩虛心請教牧童的行為而深感敬佩,同時,也為牧童敢於向權威進行挑戰精神所震撼。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學習和擁有的。結合插圖,我讓學生想象人們是如何稱讚和驚歎的,最後,我問學生:牧童的話對嗎?通過常規思考與求異對比,使得文本的人文與社會價值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3)促進寫、説、看有機結合。在寫的方面,我重點指導學生仔細進行觀察和體會,理解字的結構特點與規律,指導學生如何寫出正確、美觀的字,最後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師評和展示,來培養學生寫字的興趣與自信。寫話訓練方面,主要是通過鑑賞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和李苦禪的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來進行看畫説話,這樣可以使學生寫話的興趣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加強作業設計,促進知識內化鞏固

科學的課堂作業設計,對於課堂教學具有積極的作用,能有效開發學生創造創新能力,實現知識的內化吸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國小語文作業是一種載體,通過作業學生可積累、感悟和應用語文知識。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作業,以達到温故知新、培養能力、夯實基礎的目的`。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的核心,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多個維度來設計語文作業。作業類型可分為鞏固性作業、討論探究性作業、自主性作業、實踐性作業等。教師還可以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分層,為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同時,還要增強作業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作業練習,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四、注重教學過程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評價

國小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時,不能以分數來評價學生,應綜合考慮語文人文性特徵,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評價。

法國寓言家拉封丹寫過一篇寓言:北風和南風進行比試,看誰能輕鬆地吹掉行路人的大衣,於是北風鉚足了勁呼呼猛刮,但行路人不僅不脱掉大衣,反而裹得更緊了。而南風則不緊不慢地徐徐吹動,行路人情不自禁地解開衣釦,將大衣脱掉。這則寓言昭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柔能勝剛。國小生心思單純,教師在評價時,要多加鼓勵,一句讚美的話語,可能比嚴厲的説教更具有效果。課堂是學生成長和學習的主要場所,教師要以和煦有愛的態度呵護學生健康成長。

(二)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

在完成解答後,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自己思考和解答的過程進行評價,看在此過程中,有哪些值得表揚,有哪些還不足,通過自我檢查和反省,學生就會更深刻地認知到不足,並主動進行改進和完善。教師激勵性的評價,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尤其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更應小心地呵護其心理健康,不斷地給予其成功的快樂和喜悦,使其不斷產生主動學習的慾望,從而獲得進步和發展。

綜上所述,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愛”貫穿始終,根據教學與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採用創新策略,來使國小語文教學有效性持續提升。

有效教學的學習心得 篇15

最近,本人有幸參加了從化市教育局開展的第二期國小骨幹教師培訓班,根據培訓課程要求,我認真學習了湖南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姚利民先生的《有效教學論》。姚老師這本書,站在當代教育教學改革的最前沿,高屋建瓴,詳細論述了國內外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對於新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具有切實的指導意義。本書在對國內外關於有效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述評的基礎上,論述有效教學的理論,闡述有效教學的發展,分析中國小有效教學的現狀,全面深入地探討了有效教學的策略。通過閲讀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教學是否有效,並不是在於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在於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這就要求教師特別注重課堂這個主陣地,它不只是看你備課、上課的認真程度,更關注一個教師對課堂結構的把握,節奏的安排,時間的掌控以及對學生學習方法等等多方面的考慮。下面我主要談談對本人任教學科,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一些感悟:

一、要進行有效教學,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素質與專業知識水平。

有效教學要求英語教師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具有較廣博的世界人文地理知識;同時,教師須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能夠自如地駕馭教材和課堂教學過程,瞭解新教材特點,恰當地制定教學計劃,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以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並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絕不能閉關自守、滿足於現有的成績而寸步不前,要多接觸名師,學習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和理念,並付諸實施。在提高自己業務水平的同時,必須加強自身修養,對待學生必須循循善誘,樹立“一切為了學生、一切服務於學生”的意識,努力創建平等、民主、和諧、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係,實現人的個性的充分自由發展。

二、要進行有效教學,課堂教學中必須多信息、高密度、快節奏。

所謂多信息,指的是課堂教學要增加學生接觸外語語言材料和信息量。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聽些生動、有趣、幽默的對話和短文,讓學生在愉悦中潛移默化地獲得信息,積累素材,豐富知識,激發興趣。隨着教材的加深,逐步提高聽和閲讀外語語言材料的質和量。通過長時間的積累,學生的視野拓寬,信息量加大,聽、説、讀、寫的能力大大提高。

三、要進行有效教學,必須巧用智慧。

隨着時代的發展,只會埋頭苦幹的教師已經不能適應改革的步伐,他們古板的教學方式也會受到現代學生的厭惡,所以他們的教學大部分是無效教學。新時代的教師應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指導下,學會工作,學會學習,並學會有智慧地“偷懶”。

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意願,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要創造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相關的學習策略。其次,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並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最後,教師要把着力點放在引導轉化上。

在課堂上,由教師主導的課堂應逐漸讓學生來替代。教師只負責把當堂課的新授知識教授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去把握重點與難點,併發揮優生的作用,讓他們當小老師,帶動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學生,使他們互幫互學、互相合作。這樣,教師“懶”了,課堂活了,學生樂了,學習效果明顯了,這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學。

今後,我將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強化有效教學的意識,在學習、自查、反思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學水平。主動反思課堂上哪一個環節啟發了學生?那一部分是教學的亮點?什麼樣的問題學生喜歡答?那一部分教學效率高?下節課如何改進……實實在在的把有效教學策略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有效教學的學習心得 篇16

為不斷深化新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與效益,全面貫徹落實教育局《雲南省現代教育示範學校方案》,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全面和諧發展,落實有效教學的基本要求,實現“有效教學、高效課堂、高效教研活動”的總目標,我校於20xx年9月15日正式啟動“有效教學”模式培訓,對上海一師附小、深圳南山實驗學校、武漢常青實驗國小、南京行知實驗國小的四種現代教學模式進行了學習。經過這幾周的學習,我的心靈受到極度的震撼。下面談談本人粗淺的體會:

一、教改不僅是教師對學生教育教學的改革,更是學校對課程的革新

課程包含了教法、教材、教師這三大方面,課堂要高效,離不開對課程的認識,離不開對課程的改革。

一、改革教法

首先,從“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轉變。用教材,是指不是教材裏有什麼就教什麼,怎麼説就怎麼教,而是學生需要什麼就教什麼,不是根據教材的結構來選擇教學的結構,而是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結構來選擇教學內容。

其次,從“以教定學”轉變為“以學定教”。把課堂的主體還給學生,當學生髮生學習需求時,教師是引路者;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時,教師是服務者;當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是欣賞者。

二、改革教材

成功的校園生活是發現人的潛能,讓人的潛能充分燃燒,只有開闢了校本課程,才能讓有差異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才能讓他們的潛能充分燃燒,才能讓他們的潛能充分燃燒。

三、改革教師

除了自身的提高,教師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愛心,一個包容的心對待孩子,既要看到盛開的鮮花,也要善待遲開的花苞,修煉出一個花苞心態。抱怨會導致失敗,賞識能導致成功。

通過學習比較我發現,我們平常的教學工作幾乎都是在教教材,很少考慮到孩子的需求和興趣,大部分時間還是考慮把課本上的知識滴水不漏的教給學生,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採取了鼓勵的方法,但這樣的教學方法明顯太傳統和死板,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二、南京行知國小的“賞識教育”教學模式值得借鑑

南京行知國小的教育理念是:學會賞識、走近生命;發現潛能,喚起自信;善待差異,引導自選。

(一)優點分享,讓每個學生成為心靈的主人

讓孩子感覺自己是一個好孩子,不背壞孩子的包袱。教育有一個很大的訣竅在於:你要想把孩子培養成好孩子,你必須讓孩子從你的一言一行中感覺到他就是好孩子,他就會變成好孩子。他們學校有一個做法:給學生寫“優點卡”。他們設計印製了精美的卡片,讓老師在卡片上寫學生的優點,然後頒發給學生。寫優點卡要抓住幾個要素: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有細節、有老師評點。而且教師在一兩句話裏要把這五個要素表達進去,這樣優點卡才算合格。

南京行知國小所推行的優點卡,重點的不在於優點,而在於“優點分享”。他們會在學校的升旗儀式後面舉行隆重的頒發優點卡儀式,獲得優點卡的學生名單會在廣播裏反覆出現,會在學校黑板報上面表彰出來,優點卡會貼在班級的黑板報欄上,會帶回家給爸爸媽媽欣賞,會作為書籤夾在課本里面。一個孩子的優點通過宣傳成為全校孩子的優點,成為引領全校孩子前進的一個方向,無形中就形成了一個正確的輿論氛圍,形成了一個健康的輿論導向,此時的力量就大了。

(二)全員管理,讓每個學生成為集體的主人

班級全員管理,他們的做法是,讓學生“人人當組長、輪流做班委”。

每個組的同學有語文組長、數學組長、音樂組長、美術組長、體育組長、值日組長、還有管課外閲讀的組長,有管檢查自選作業的組長,有登記優點卡的組長等等。組長的確定會考慮到學生的長處、愛好。

班長、學習委員這些“大官”怎麼辦呢,一般是5個人自由組合,當一週班委,班長、學習委員、勞動委員、體育委員、文藝委員這5個職位,大家輪流當。一般每學期,每個孩子可以當兩週班委,當兩天班長。

(三)自主選擇,讓每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要讓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要讓他在學什麼、怎麼學上有自主選擇的權力。

自主選擇可以在課內進行,也可以在課外體現。特別在課外,應當讓學生有更大的選擇的餘地。他們提倡不佈置或者少佈置固定的家庭作業,取而代之的是“自主選擇12多”:

好身體多練,好家務多幹;

好書報多讀,好電視多看;

好文章多寫,好消息多傳;

好節目多演,好作品多玩;

好朋友多交,好事情多辦;

大社會多訪,大自然多探。

他們認為國小教育裏面很多東西對錯不重要,好壞不重要,興趣最重要,快樂最重要。你越這樣做,小孩子越放鬆越舒展,水平就越高。

通過對南京行知國小賞識教育的瞭解,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鼓勵對孩子的重要性。雖然我們一直都在教學的方面運用了賞識方法,可起到的效果並不十分明顯。我打算好好的根據班上的實際情況,通過優點分享的方法來激勵更多的孩子。而全員參與管理班集體的方法,更是值得一試。我相信班級管理的工作做好了,當同學們習慣成自然的去參與管理,老師也會輕鬆很多,孩子在日常行為規範和學習方面,應該都會有一個嶄新的變化的。

三、杜郎口教改關注“問題”學生,有效的促進教學成果值得我們學習

杜郎口教改得以成功的一大突破就是對差生的關注和幫扶,他們以人為本,關注生命為辦學理念,通過“兵帶兵”“兵幫兵”“兵強兵”等幫扶形式,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全體學生尤其是弱勢羣體學生的健康發展,從而達到整體提高的效果。

如何有效的實施幫扶計劃呢?具體措施是對每個班級的管理都體現出對差生的關注如:1、每個班級都有幫扶計劃,都張貼有結對子名單2、對優等生的成績的考核是通過和結對子學生成績的平均分來衡量的,並且進步與否也是看這個幫扶的效果來衡量。3、定期的評選幫扶能手4、教師的教案裏都有對差生的課堂反饋情況及整改措施,尤其對課堂效果監測不達標的學生均有相應的提升措施。5、班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評分細則,有完善的學生管理檔案,有對問題學生違紀的事實的記錄也有整改的措施和效果的檢查記錄。除此之外班級還設有個人量化評比,小組之間也有競爭,班級還對錶現好的進行表彰獎勵,對有進步的差生進行肯定。學生就是在這樣的競爭和互助中得以成長和進步。

我打算學習杜郎口教改對差生的幫扶方法,細化“一對一”的幫扶計劃並付諸實踐,在充分激發孩子的積極性的同時,幫助差生走出困境,整體提高全班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

綜合四種現代教育模式,有很多成功的共性,他們最大的成功之處就在於:課堂上是高效的,管理上是創新的,學生的學習是愉快的。作為一名教育者,當我們面對教育中出現的問題時,我們真的應該好好反思我們的教育體制和教育方法了,雖然四個學校的教育改革模式我們不能照搬硬套,但我們也應該從這樣成功的模式中得以啟迪,才能找到適合我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效教學的學習心得 篇17

一直以為憑良心,多教給學生一些知識,就是盡到了做教師的責任。在新課改中,才發現這一思想是錯誤的。在符合時代和個體積極價值建構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時空內,其效率不低於平均水準的教學,就叫做有效教學。

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鑑於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實施有效教學,教師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

1.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理念是靈魂。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學行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對於教師來説,具有明確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應該是基本的素質要求。在推行新課程中,教師必須以新觀念來實施新課程。

2.豐富個人知識儲備。課堂上,如果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廣度,那麼教學就會膚淺,學生學習就無法深入。可見,作為新課程直接實施者的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和探索,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內涵。知識的厚度增加了,課堂就能深入淺出,左右逢源。

3.做一個有反思力的教師。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教師應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實現專業成長。

4. 目標要有效:學生為行為主體;行為是可測量、可評價、具體而明確的;行為條件是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範圍;為評價提供參照的依據表現程度指學生學習之後預期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 教師再經過對學生原有認知條件、情感態度以及對課程標準、教材編寫者意圖和學生需要意圖的深入研究之後,確定的教學目標應該在教學過任務導向作用。

課堂的有效組織。這一環節,教師要做到:語言組織準確、簡練;時間組織恰到好處;教學組織面向全體學生。

課後的有效練習。量不在多,貴在精。現在有的教師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大搞題海戰,使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反覆的抄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練習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學情,因課設計練習,讓學生在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總之教學的藝術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課堂上靈活的應變能力,熟練的駕馭能力,爐火純青的教育藝術,都有賴於教學各方面持之以恆的鍛練。

有效教學的學習心得 篇18

學習了劉永勝的有效教學講座,感受頗深。

一、作為一位一線教師,應該積極積累,沉澱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有效備課作充分的準備。

二、正確理解有效二字。學生的知識積累是教學有沒有效的標準。所謂有效教學,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生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知識積累,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三、一個教師絕不能憑感覺、憑經驗、憑苦幹去搞教學,不能讓學生只停留在機械性記憶、淺層次理解和簡單運用上。要經常思考自己到底應該給學生一些什麼東西,怎樣教學才是最有效,要鑽研高效課堂理論及高效教學的實踐,積極研究高效教學,借鑑經驗,互相學習,加強交流,充分實現自己課堂上所有時間的有效性。

四、善於發現研究並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實際教學問題

我們應當圍繞問題而教,而不是單純為知識而教、為考試而教。要相信學生,不僅要關心學生的行為投入,還要關心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投入。師生應善於分別學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教法或學法,只有引導學生實現由“學會”到“會學”,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張揚、主題精神得到凸現。我們應當加強集體教研,實現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減少各種虛擬教學行為和“正確的廢話”,不亂搶佔本該屬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時間和思維空間,讓課堂教學更加和諧有效,使師生的教與學能最佳的呈現互動、互助、互進的效果。

五、及時多總結

一個教師要想搞好有效教學,除了要加強自身的努力實踐總結外,還要善於結合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借鑑別人的成功經驗。集體教研提問題,個體備課找差距,要學會反思自己和別人開展有效教學的經驗交流,經常反思自己課堂的優勢和問題的存在,不斷改進,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效果。實現高效的最終目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mo/xinde/xuexi/qeqj0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