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中學生演講稿 >

中學生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通用16篇)

中學生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通用16篇)

學生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1

打開歷史的長卷,映入眼簾的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古人勞動的成果。古人曾用他們的智慧為後代創造了一個個奇蹟,同時也設下了種種謎團,等着我們去破解。誰都知道,中國自古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等美譽着稱於世。古時候的勞動人民都非常重視道德修養,他們把道德修養看得比生命還重,破壞、侮辱了它,就等於在扼殺自己的性命。因此,時間的長流裏便有了古人文明的足跡,且歷代相傳。

中學生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通用16篇)

而如今,一個全新的世紀,一個高水平的現代化世紀,人類的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世界的變化日新月異。與此同時,人類的文明素質卻在逐漸退步,人類的思想卻在大腦裏被腐化了,只剩一個被噬齧的空殼。文明是人類的根本,失去了它,人生就徹徹底底的垮了。可見,文明在人類的發展史上佔着最重要的地位。魯迅先生曾説過:“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如果連自身的修養都不提高,怎能去做其他事呢?生活中的文明往往被人們所忽略,或視而不見,即使口頭答應實際也是反其道而行之;許多問題在生活中便是漏洞百出,這是不是該作為一個焦點來熱議呢?

前不久,我到深圳書城看書。乘坐62路公共汽車時,由於人多,推推攘攘的,車門打開時,都爭先恐後地衝上去。我唯恐被擠倒,只好退在一邊,當上得差不多時,我正要上去,突然從遠處跑來幾個莽撞的青年人,二話不説繞到我前面,還狡黠地對我笑了笑。無奈之下,我只好先讓他們上去。下一個站上來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駝着背,拄着枴杖,着急地向四周望了望,在尋找空位。此時車上一個空位也不剩,老人家只好顫顫抖抖地向後挪移了幾步,緊緊地抓住扶手。這時廣播正好提示給有需要的人士讓座,但沒有一個人肯站起來讓座,老人家旁邊坐着的一個國中生對此視而不見。我見此狀,連忙起身將老人家扶至我的座位坐下。老人家緊緊握住我的手不放,眼神裏飽含感激之情。我頓時覺得有一股暖流湧進我的心田,一股平生從未感受到的温暖……我只是讓位而已,得到的卻是對方的感激。也許,這就是文明的起點吧。

東門可以説是深圳最繁華的地方了。記得第一次去的時候還是三年級,至今已有三年的光陰了,這三年前前後後去了十幾次,簡直是天壤之別。東門老街最受人們喜愛,每天都是人山人海的,來往的人絡繹不絕。這次來到這裏,我看見三五成羣的外國朋友們對這裏並不是很熟悉,他們急忙向路人求助,可沒人能聽得懂他們的意思,笑着走開了。因為我學了六年的英語,所以我自告奮勇地給他們當起了導遊。藍眼睛的外國朋友終於遇見“救星”了,驚喜萬分。我首先向他們問好,接着給他們介紹東門的文化,並帶他們幾乎逛遍了東門,一路上他們很高興,對東門的景色、文化等讚歎不已,而且對我豎起了大拇指。他們離開的時候,我已經是大汗淋漓了,不顧擦汗便一直帶他們到地鐵站。他們説今天非常感謝我當他們的導遊,不然這一整天還在原地轉圈呢。我想,我幫助了別人,這不就是常説的美德嗎?

撿起地上一片垃圾,可以營造一個美好的環境;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可以贏得別人對你的尊重;一聲普通的問候,一個深情地祝福,都體現了文明的價值。其實到今日才發現文明美德原來是這麼的簡單,以前怎麼就做不到呢?

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丟了做人的根本;應該把眼光放遠,憧憬未來。我們必須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文明美德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不要讓我們的祖先蒙羞,不要讓“文明古國”

“禮儀之邦”等美譽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為此,我們必須踏好文明的腳步,繼承祖先的足跡,把中華的文明美德發揚光大!

中學生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2

“中華美德”,一個人人皆知的詞彙。每一個人都在提倡:爭做美德少年,爭做美德市民,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有誰能夠毫無疑問的做到了?

我國的傳統美德很多,在每一個地方,我們都會想起各種美德:在個人生活中,我們會想到自立自強、用心進取、誠實守信、助人為樂及勤勞節儉等優良傳統;在家庭生活中,我們會不由得想起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及友愛兄弟姐妹等;而在校園生活中,我們會聯想到熱愛羣眾、尊敬老師、友愛同學等。由此能夠看出,我們的美德能夠用取之不盡、用之不完來形容。

美德,不是喊一喊説一説就能夠做到的。我們需要的是實際行動,而不是憑空想象。

從小到大,父母便教導我們要“百事孝為先”,但是他們又何曾做到了?幼兒時,幼稚園的老師教導我們要“誠實”,但是他們又何曾做到了?

古人以前説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錯,我們不僅僅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要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所有人就應做的事情。

中華民族自古崇尚“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殺身以成仁”,“與日月爭光”的民族氣節。愛國主義作為民族精神,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愛國主義成為推動中華民族不斷前進的巨大力量。所以,我們就應有愛國意識。

孔子提倡“仁者愛人”,孟子提出“君輕民重”的思想。這種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愛”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幫忙人的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遺產。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到的事情。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而不是温室裏的花朵,我們需要的是自強,要與人們呼籲的一樣,要爭做美德少年。成為未來祖國的棟樑,為未來的中國打造一片蔚藍的天空。

中學生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3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積澱着豐富的精神文化。敬老愛幼便是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精華,自古以來,這種美德一直為人們所弘揚。《三字經》上有“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這便是“黃香温席”的故事。黃香自小失去母親,和父親相依為命。寒冷的冬天,父親在外幹活,黃香便脱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用自己的體温為父親暖被;炎熱的夏天,父親在庭院裏乘涼,黃香便拿着蒲扇扇跑蚊蠅,扇涼父親的席子和枕頭……後來,這件事傳到了京城,人們都説:“天下無雙,江夏黃香。”黃香九歲便知道孝敬父親,足以證明敬老愛幼的思想從古代便已開始。戰功赫赫的開國元勛、叱吒風雲的外交家、才情勃發的詩人陳毅元帥,不僅在國家大事上處理的井井有條,在平常的生活中,更是一個敬老愛幼的好兒子、好父親。1962年,陳毅元帥的母親重病,陳毅元帥回到家時,看見母親把失禁弄髒的內褲藏起來了,便拿起尿褲,説:“小時候,您給我洗了無數次的褲子,今天,也該我給您洗洗了。”1959年,一代偉人毛澤東回韶山,請親人吃飯,席間,主席向老人敬酒,老人連忙説:“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説:“尊老敬賢,應當應當。”連兩位最高領導層的大人物都遵守着敬老愛幼的思想,可見:尊老愛幼是中華傳統的一枝獨秀。不僅是是在古代、民國,一直到現在,都有人在弘揚中華美德。還記得那個夏天的“最美媽媽”嗎?20xx年,“最美媽媽”吳菊萍用她的左臂接住了一個從十樓高空墜落的兩歲女孩,有人計算過她相當於用左臂承受了335。4公斤的重量!這是一個何等大的數字,但是在一個母親的眼中,沒有什麼是比一個孩子還重要的,也許這就是一個作為母親的本能和偉大……從古至今,這些人都用自己對“愛”的理解詮釋了“敬老愛幼”的思想和意義。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弘揚中華美德,敬老愛幼,為美好的世界增上一筆絢麗中華的印記吧!

中學生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4

媽媽從小就告訴我:“長大要做中國的棟樑,必須先從中華美德。”

不過大家都知道,中華美德不是人人都有的,就是有些人隨地吐痰,愛打架,人一看,就知道這個人的品德。

而我理想中國人呢,是一個不撒謊,不破壞綠化的人。記得有一次,我坐公交車回家,有一位老爺爺上來,他走到兩位年輕人面前,可那兩個年輕人理都不理老人,後來,有一位姐姐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坐位讓給老爺爺。可見,這位姐姐很講究中華美德。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心地善良,也有很多人心胸狹窄,如果我們每人獻上一點愛心,那整個世界就會成為中華美德的海洋!

中學生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瀑裏學校五年級的石晨欣,這次能夠參加“中華美德頌”演講比賽,我感到無比的榮幸!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頌中華美德,做美德少年》。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源遠流長、光輝燦爛,她是五千年華夏文明與智慧的結晶,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

“融四歲,能讓梨。”孔融雖小,卻懂得尊敬長輩,令我們肅然起敬;周恩來12歲時,就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雄偉志向,成為我們學習的楷模;在汶川大地震中,9歲的林浩,面對危險毫不畏懼,勇救兩名同學,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這些具有傳統美德的少年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裏數不勝數。

我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國小生,處處以他們作為榜樣,無論在校內還是在校外都力盡所能獻上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在學校裏,我勤學善思,喜歡廣泛地閲讀書籍,我熱愛工作,甘為全校同學奉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在家庭中,我孝順長輩,主動幫助父母分擔家務,從來不讓爸爸媽媽操心!正是這些良好的美德,我才能夠深受老師的信任,同學的擁護,長輩的喜愛!

我心地善良,總是把無私的關懷帶給別人。今年暑假的8月5日,我和媽媽一塊兒去市第一人民醫院看望生病住院的姥姥。在病房裏,一位40多歲的阿姨,淚流滿面,心急如焚,因為她的孩子急需輸血,又一時無錢打款。看到此情此景,我毫不猶豫地説:“阿姨,我的血型正合適!我去獻血吧。。”在場圍觀的人齊刷刷的把目光投向了我,這更堅定了我獻血的決心,“媽媽,讓我去吧!”“媽媽,讓我去吧!”在我的再三懇求下,媽媽同意了我的決定。經過醫生的檢驗,抽血,我成功地為那位小弟弟獻了血。那位阿姨摟着我,激動地連連説道:“孩子,謝謝你,謝謝你的救命之恩啊!”……我想:只要小弟弟的病好了,才是我的欣慰啊。

同學們,當我們向老師、長輩和客人彬彬有禮地問好的時候,當我們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我們學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我們學會珍惜每一粒糧食的時候,當我們學會“寬於待人、嚴於律己”的時候……我們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德和民族精神嗎?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同學們,我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是,我會一如既往的用自己的誠實、勇敢、勤奮、善良、自信等優良美德來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做一位名副其實的美德少年!

中學生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6

自古以來,“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為有這樣的傳統而感到自豪和驕傲。作為一個學生,我們就應繼續發揚這一傳統美德。一向以來,有許許多多尊老愛幼的事例,如春風一樣,感染着我們,打動我們純潔幼小的心靈。

記得我國的開國元勛陳毅元帥,即使自己做了元帥,可還是親自為自己體弱多病的母親洗衣洗褲,從來不要自己的下屬去做,難道他不是尊老愛幼的楷模嗎?

古人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僅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要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職責。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稱。尤其以勇敢為名。但子路小時候家裏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親想吃米飯,但是家裏一點米也沒有,怎樣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能夠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揹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大家還記得當年那個最美的媽媽吳菊萍嗎?是的,她就是當年那個自稱是:“飄過”而救下了一名女童的平明英雄。7月2日,杭州白金海岸小區,兩歲女童妞妞從10層高樓墜落。這一瞬間,鄰居吳菊萍踢掉高跟鞋,伸出雙臂接住了孩子。這個發自本能的動作,令她當場昏迷,左手臂多處骨折,但也挽救了妞妞的生命。這驚險的一幕,感動了億萬人,網友們讚譽吳菊萍為“最美媽媽”,更有人稱她是“英雄”。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愛我們的國家,那麼,讓我們一齊騰飛中華吧!展現中華的大氣特色!

中學生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7

尊敬的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

中國是一段歷史悠久的長河,中國是一棵5000年的大樹,中國是飛翔了千餘年的白鴿,中國是一種文化美德的精神。中國在五千年的歷史中傳揚着古老的文化和無盡的美德。中國,在人們心中是一個文明古國,更是一個美德大國。

和平玫瑰,在中國常常綻放,心繫天下,美德是沒有止境的。1944年美國的飛行員欣斯德爾在中國東北*降落。在無依無靠之際,是中國人民救了他,還是那份美德,在吃不飽穿不暖的戰爭年代裏,在中國人民的幫助下,跋山涉水,穿過敵佔領區,勝利到達延安……欣斯德爾非常感動,可惜去世了,他的夫人來到中國,送出"和平玫瑰"……看來美德並不是中國人民才有,美德住在世界人民心中。

愛崗敬業,鞠躬盡瘁,公正無私,從始至終。在中國有一位公正的法官宋魚水。讓人贏得堂堂正正,輸的心服口服,即使有親情的案件中也大公無私。"辨法析理,勝敗皆輸"是宋魚水不斷追求的工作目標。宋魚水是我們的楷模,也是一種美德,他的美德在於"公正司法,一心為民"。做出不平凡的成就,求真求實,以人為本。

尊老愛幼的謝延信,上有七旬老母老父,身患重病,下有小女和呆弟弟,完全有機會放下這擔重任的謝延信,卻毅然挑起這份重擔,責任。常常吃不飽,穿不暖,早出晚歸的幹活,照顧老人小孩不離不棄,這種苦差,是很難有人擔起這種責任。謝延信的這種尊老愛幼的行為令人*而下,肅然而敬!

告訴大家,我曾經也得到過一種美德,平凡但令我非常感動。一次我把手機、鑰匙、眼鏡放到一位朋友的包裏,叮屬他説暫時放一下,玩着玩着大家都忘記了,直到第二天才想起東西還在他的包裏。一問他去重慶了,我爸媽剛好又不在家裏,不知怎麼辦才好,當時我心急如焚啊!就在着急的時候門鈴聲響起,他神奇般的出現在我的面前,把東西還給我了,還説了聲"對不起,不小心把東西給你帶走了,我要很久才會回來一次,所以馬上把你的東西給你送來"。淚水瞬間打濕了我的雙眼......

同學們,這種美德的精神,在我們祖國遍地都有,值得我們好好學習。那本《中華美德頌》讀後讓我深有感受,讓美德發揚光大,讓美德傳揚這個世界,人人為美德做出一份貢獻。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讓我們"頌"出我們曾經做過的美德吧!

中學生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8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的祖國在漫長的歲月裏,孕育了長青的山川,長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作為一箇中國人,可堪自豪的事實在是太多了。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講的題目就是《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

一. 愛國、氣節

列寧説:“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説是集中地體現了中華民族氣節。古往今來 ,多少仁人志士為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方面為後人作出了榜樣。 諸如卓有見識的林則徐,血染吳淞口的陳化成,維新被殺的譚嗣同,推翻帝制的孫中山,橫眉冷對的魯迅,抗日獻身的張自忠,以及無數為國捐軀的共產黨人都體現了這一民族愛國精神,他們是中華民族之魂。

“祖國再窮,我也要為她奮鬥,為她服務。”這是一切愛國科學家的心聲。 國外科學家紛紛迴歸祖國,要為新中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錢學森面對美國方面的關押、軟禁、監視,毫不動搖;華羅庚放棄在美國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謝絕英國老師讓他攻下博士學位再回國的勸告……

以上種種愛國和氣節的實例,滲透着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中華歷史上面對物質世界的誘-惑及權勢的威迫,小則賣友求榮,大則賣國求貴也大有人在。這就要求我們時時刻刻都要以祖國和民族利益為重。

二. 奮發、立志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決定了一個人,一個 民族,一個國家在前進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斫梓染絲,功在初化”説明一個人的成長與其少年時代有密切聯繫,歷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偉人毛澤東在前去廣州革命根據地,途經長沙寫下的《沁園春·長沙》 ,其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表現出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併為之奮鬥終身。十九歲的周恩來所作“大江歌罷掉頭東”也體現了他改造舊中國的遠大志向。可謂少年壯志凌雲。

有志者事竟成。但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國家民族為出發點、為歸屬,才符合傳統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奮發立志既要從大處着眼,更要從小處着手,從自我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在人生途中不斷地砥礪操行,完成大志。這就要求我們胸懷鴻鵠之志,奮發圖強。

中學生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9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僕僕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着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為規範的準則。

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為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後了。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範,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温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温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為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幹為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

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為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為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中學生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10

每個中華人,都必須要擁有自己國家的傳統美德。中華美德有很多,比如説禮讓、謙虛、尊老愛幼等等等等。

就好比説《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吧!孔融小小年紀,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讓給比自己大和比自己小的人,而自己,卻一個人拿了一個最小的梨。這就是中華美德之一――尊老愛幼。

尊老愛幼有很多種體現,比如説:幫家長倒一次水、幫家長洗一次腳、陪弟弟妹妹玩……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再比如説,現在大街上的一些人隨手亂扔東西,讓大街變的到處都是垃圾,什麼塑料紙、瓜果皮一眨眼就可以看到,讓清潔工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地,早出晚歸。試問對於那些扔垃圾的人,如果你是清潔工人,你的心裏會怎樣想?是否會很不舒服呢?所以,我要告訴那些亂扔垃圾的人:“快反省吧,不要再亂扔垃圾了,做一個不會亂扔垃圾的中華人吧!”這就是中華美德之二――不隨手亂扔垃圾。

説到亂扔垃圾,我就會想起它的孿生兄弟:隨地吐痰。隨地吐痰也是一個壞毛病,把痰吐到地下,就會造成空氣污染,對你,對我、對大家都是沒有好處的。

其實要不做到這些也很簡單,只要心裏有這個信念,隨手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就不會再出現了。

中華美德里還有樂於助人。當同學有困難時,我們一定要去幫助他,而不是蔑視他。或者,在公共汽車上有空位時,我們就要先看看自己身旁有沒有老人或身體不便的人,這時候,我們就要把位子讓給那些人坐。

同學們,除了這些,中華美德還有很多很多。它經常會在我們中間出現。所以,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擁有中華美德的中華人!

中學生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11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我想讀過《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格言》的人,對這句話一定不會陌生,這是裏面講誠信篇中選自《論語·為政》的一句格言。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化歷史的大國,《論語·學而》中説:“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禮記·中庸》中稱:“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最講信用的,而歷史和現實也充分證明:誠信為本,於世於人,於國於民,何其重要。

回想從開天闢地至今,就有着許多講誠信的故事。西漢初年,季布為人正直,樂於助人,特別講信義,當時諺語説:得黃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諾。由此有了今天的“一諾千金”這一成語。北宋晏殊參加殿試,發現考題正是自己曾寫過的,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向君主和主考官説明實情,要求換個考題,《晏殊誠實無欺》這一美德故事也因此流傳至今。伯牙,子期,一個撫琴,一個聽音,衣袂飄飄,風清雲淡,於是在高山流水中結為知音,並莊嚴約定,後來故人逝去,再無知音,伯牙寧可斷琴。這約定與斷琴,便是對友誼的誠信。方誌敏,一位無私的共產黨員,他的遺書可謂樸實而又感人:“我經手的錢有上百萬,但我知道那是普通百姓的血汗錢,是用於革命事業的。”相信這番話會令“伸手派”汗顏。這遺書體現了入黨宣誓時定下的對人民、對革命事業的誠信,千金難易。

可如今,在市場經濟的時代背景之下,在各種文化交融,價值取向多元的社會裏,有些人錯誤地認為:誠信“一文不值”,中華傳統美德已經“過時”。這種錯誤的迷失,導致了個人乃至社會行為的偏差。

在這裏不妨舉個例子。華裔美國科學家微軟中國研究院前任院長李開復博士,去年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了《一封給中國留學生的信》,文中寫到他面試一個求職者的經歷。在面試談話的過程中,求職者表示,如果錄用他,可將在原公司工作時的一項發明帶過來。可是李博士並沒有錄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處世準則,缺乏最起碼的職業道德——“誠信”。文中還寫了有關中國留學生的實例,某些中國學生拿着讀博士的獎學金到了美國,可一有工作機會,他們就馬上申請離開學校,將自己的承諾拋在一邊。

想一想,長此以往,我們失去的僅僅是誠信嗎?

不!我們失去絕不僅僅是誠信!

有人認為,當今社會缺少人文關懷。其實主要就是精神家園的迷失,缺乏誠信,就是精神家園迷失的具體體現。因此,尋找精神家園已經成為人文關懷的首要任務。那麼,到哪裏去尋找精神家園呢?

×年4月,《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格言》一書全國出版發行,為該書題詞:“傳承中華美德,培養民族精神”。李嵐清副為該書所寫的序中指出:中華傳統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資源。我想,這無疑是我們至美至善的精神家園。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中華傳統美德鑄造了我們民族的靈魂,成為中華民族壯大的精神源泉。它積澱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遺產,它藴含着豐富的人類道德精華,它體現了人類對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它昭示着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因此,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新階段的時候,我們更要大力提倡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也許還有些人會覺得,傳統美德離我們很遠,我們只要安於本分,不做違法亂紀的事就行了。

可是你想過嗎?當你向老師、長輩和客人彬彬有禮地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與朋友相聚不失約的時候;當你學會珍惜每一粒糧食的時候;當你學會“寬於待人,嚴於律己”的時候;當你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的時候;當你學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你“志存高遠”而又“腳踏實地”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嗎?!

隨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格言》的不斷出版和發行,全國上下都掀起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浪潮。我們堅信,有這樣濃厚的學習氛圍,我們的學生一定能健康成長!我們期待,有這樣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中華傳統美德將會再放光彩。

中學生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12

流年歲月,輕輕的翻開了中華民族的史冊,點點滴滴的文字,繪聲繪色的畫面,交織成中華民族歷經滄桑的歲月,勾勒出中華民族久經不衰的歷史。翻看史冊,閲覽了三國兩晉時不盡的劍影刀光;閲覽了五代十國時繁榮的景象;享受了大唐盛世和平富饒的生活;欣賞了宋元明清殿前宏偉的琉璃。歲月,就在朝代的周而復始一點點流逝。它時刻警示着“龍的傳人”,讓我們挺起脊樑,團結一致,奮發向上。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有奮發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決定了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命運與在前進道路上的方向。從當初的元謀人時代到現在的小康時代,這質的飛躍是靠我們的先祖用雙手拼搏出來的,在無道暴戾的時代,炎黃子孫同仇敵愾,團結一致,開創新的幸福時代,多次出現盛世時期,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光有民族經歷的榮盛之巔,還有讓很多筆黑暗與恥辱的劃痕。

清初,統治者固步自封,重本抑末,自認為天朝無需與外國交流,便閉關鎖國。19世紀上半期,煙大量流入中國,外國商人瘋狂肆虐,牟取暴利,使許多白銀外流。愛國義臣林則徐於虎門銷煙,後爆發煙戰爭,由於中國落後簽訂《南京條約》,後外國列強發動多次戰爭:第二次煙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由於清朝統治者腐敗無能簽訂《璦琿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這些條約加劇了中國的貧弱,還令我們喪失了園林瑰寶——圓明園,並且喪權辱國,有義士雲:“一撮歷史渣滓,玷污純潔清白,留下鐵的罪證,教育我們認識江山如此多嬌,原沃一腔碧血.勿忘過去歲月。”而後在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軍無恥的預謀製造了柳條湖事件,令人傷痛的九一八事變爆發了。四個多月,因重慶置之不理,使東北三省淪陷,東北三千萬同胞過着恥辱的亡國奴生活。而後又有了血染盧溝橋,南京大屠殺,其中還有可惡的百人大屠殺比賽,731細菌武器研究所等,他們就像一把把鹽巴散在中國這塊受傷的寶地上。經過八年艱苦抗戰,中國人民終於取得了偉大的勝利,中國台灣也重回祖國的懷抱。但是這次勝利是有多少血肉築成,用多少條人命鋪墊的呢?我們這些炎黃子孫要記住在逆境中崛起,回首歷史歲月,在絕境中也有很多英雄人才湧現,亂世也能出英雄:衰而有林則徐硝煙,敗而有鄧世昌沉船,恥才有左宗棠收地,辱才現譚嗣同殉國…所以當我們當我們身處逆境時,要勇敢面對,努力征服。

最近,中日雙方於島嶼事件上爭論不休,引起了多方面焦點關注,日本想借島嶼事件挑起事端,引發戰爭,島嶼一直是我們中國的領土,我們決不會割讓,而日本非法扣留我國漁船船長是違背道德的,我們應該為維護正義而戰鬥。不能讓屈辱的歷史重演。我們反對戰爭,但我們不怕戰爭。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人類漫漫的文化長廊中,一直都是一顆神祕璀 璨的東方明珠,一幅精美絕倫的傳世之作,無論歷史的車輪怎樣的前進,人類社會怎樣的變遷,都不能使它暗淡無光,相反它會慢慢沉澱下來熔鑄成龍的脊樑,使龍的傳人更加儒雅,更加睿智。

我們是90的一代,更應該自強,銘記恥辱,正如:“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們這一代龍的傳人更應該挺起我們的脊樑,弘揚我們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美德,振興中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新生代將塑造一個“可愛的中國”!

中學生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13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近年來,我們有幸接受越來越多的感恩教育,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要進行道德教育就無法離開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

中華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諧,要和諧就要順應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壞自然,去“人定勝天”。我們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賦予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感恩大自然賦予了與人類生生不息、和諧相處的萬物。有了這份感恩之心,我們就會讚美天地、讚美萬物,懂得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我們人類長久生存的金鑰匙。1988年,75位諾貝尓獎得主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21世紀的人類要生存,必須從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孔老夫子那裏汲取智慧;二十世紀70年代,英國大哲學家湯恩比教授説:要解決21世紀的人類問題,只有孔、孟學説。這些世界頂尖級的人物,懂得我們中華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與大道,而我們更應感念祖恩,以中華文化之精神,重視我們的地球,重視我們的家園。

念及恩情,大莫過於父母的生養之恩。“大愛無疆”、“大道至簡”、“大恩不言謝”;要真知和踐行感恩,莫過於孝。如果説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盡孝,那麼很難相信他能對別人真誠。沒有真誠就談不上信用。孔子説“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就是告訴人們要從真誠開始,自立於社會,成就於和諧,踐行人性向善、擇善固執、止於至善。孝,要有一體的觀念,懂得孝就是要懂得感恩,把一體的觀念落實到生活、言行中就是孝道。我們從對父母開始盡孝心,然後推廣開來,對兄弟姐妹、對所有的親人也有這樣的愛心;對老師同學、對領導同事、對社會大眾,不管到哪裏,都用這種愛心對待所有的人。宇宙萬物與我一體,愛別人就是愛自己。孝是感恩,孝是仁愛。真正懂得孝的道理,懂得感恩的情懷,就懂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孝的延續,不僅愛現在的大眾,還要愛未來的大眾。我們要關照未來,不能因為眼前的享受而把子孫未來的資源糟蹋了。如果為了眼前暫時的利益,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大自然的資源被破壞,將來吞嚥這些苦果的必然是我們的子孫後代。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要長久發展,就要對自然有恭敬心、感恩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心存感恩的心,感恩自然,感恩父母、親人,感恩社會。孔子的門人曾參説:“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何謂“忠恕”?盡已之為忠,就是要竭盡自己之力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善待同學、同事、親朋好友;“恕”寓意“如心”,就是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忠恕”之心,就能認真對待工作,處理好各種關係,就能夠“團結幹事”。如此,我們才能更好地自立於社會,成就於和諧。

中學生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14

作為一箇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以下是由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歡迎大家閲讀,供大家參考。更多內容還請關注本站哦。

《易經》中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為一箇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勝天、鋭意進取、浩然正氣、居安思危、愛國愛民等等,始終是我們民族脊樑們在不斷變化着的社會政治實踐中面對各種矛盾和危機,逐步積累起來的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自覺意識。這種自覺意識以危機感為基礎,寄託着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從而匯聚成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長江與黃河,在世界的東方一路前行。同學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我們義不容辭。我從以下兩方面與同學講講。

一. 勤學、好問

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極為豐富,這與古人的勤學是分不開的。錐刺股是先秦縱橫家蘇秦好學的故事。蘇秦為吸取廣博知識,夜以繼日發憤苦讀,當睏乏時,以錐子刺腿,用來振奮精神,堅持學習。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都説明勤學的道理。

讀書光好學還不夠,還需善疑好問。孔子從小入太廟“每事問”。他主張“疑思問”,“不恥下問”。荀子把“不知則問”和“不能則學”相提並論。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學不行,不問不知”。他們都把學和問聯在一起。不學不問怎能成為學問家,學貴在問,這樣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由此看來,勤學好問對我們中學生來説是尤為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中多思考,大膽質疑,逐步形成勤學好問的良好品德。

二. 敬長、知禮

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説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為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為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範。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左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係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

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説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 ,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 ,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同學們,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讓我們為擁有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裏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範!

中學生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15

今天我讀了《傳統美德,誠信》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讓我受益非淺。

這篇文章主要説了:傳統美德博大精深,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歸納起來可分為“修身”,“齊家”,“治國”三方面。“修身”是指通過修養使個人具備美德。《大學,聖經》中説:身修而後齊家,家齊而後國治。“齊家”指家庭具有的美德。“治國”是指處事應具備的美德,古往今來,成信一直是取得他人信任的基礎。是做人的根本和道德要求。

我認為做人應該有成信。成信是做人的基礎。是做人的道德底線。俗話説的好:人無信不立,言必行;行必果。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只有有了誠信,別人才會信任你。反之,一個人沒有誠信,就等同於失去了道德低線人們就不會相信他。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誠信的故事。不古代還是現在,誠信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秦朝,商鞅開始之初商鞅説若有人將木頭移至北門,賞金50兩後來有人將木頭移至北門商鞅果真賞金50兩,現在仍有人不誠實守信。有的人在好酒裏摻假失去了信譽最終導致破產,做任何事千萬不要拿別人的信任開玩笑,否則吃虧的是自己。

《傳統美德——誠實守信》這篇文章不僅內容豐富,而且讓我們受益非淺,讓我們明白了成信乃是做人之根本。

中學生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16

抗美援朝時,一位戰士寫了一首歌頌彭德懷的歌詞,彭總則説:“真正功勛的是戰士們。”於是,他揮筆將歌名改為《戰士之歌》。彭德懷同志作為一名開國元勛,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做出了偉大貢獻,功不可沒。難道戰士寫一首讚歌還不行嗎?然而,在我們敬愛的的彭總看來,戰士們那勇猛作戰、視死如歸的大無謂精神才是最值得歌頌的。他們才是功績的創造者。彭總的這種謙虛品質,是他偉大人格的具體表現,更是一種至上的美德。

同樣,恩格斯,這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在他70歲生日時,許多同志和朋友前來祝壽,而他卻説:“我主要是靠馬克思才獲得榮譽!”多麼謙虛的話語!恩格斯同馬克思並肩作戰,取得了輝煌成就。這些成就就是他們共有的。然而,面對人們的讚賞,恩格斯卻謙虛對待,淡泊名利。這種謙虛,不也是一種至善的美德嗎?別林斯基曾説過:一切真正的和偉大的東西,都是純樸而謙虛的。的確,古今中外大凡被人民擁戴的英雄人物,都無不憑着謙虛的態度,不斷向人民靠近,博得人們的熱愛。這種謙虛待人的精神,一如他們的光輝業績,被後人廣為傳頌。所以説,謙虛是一種美德,一種至上至善的美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zhongxue/xw4w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