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中秋節端午節演講稿 >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精選31篇)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精選31篇)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1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這首詩吧?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精選31篇)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户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裏,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説、龍説、紀念伍員説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説。據説,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藴,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説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着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同學們!讓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吧!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2

大家好!

今年的5月28日是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00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關於端午節還有一道兒歌呢:“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每年我們都要吃粽子,傳説是:“屈原投江,老百姓怕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用竹筒裝好米食投入江中,後來演變成用竹葉包好投入江裏餵魚、蝦。”我們還要把菖蒲綁成一束,掛在門前,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去除不祥的寶劍,用來避邪驅魔。

我們端午節最隆重的活動就是划龍舟。他的來歷是: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我們現代人以划龍舟來紀念屈原。

我知道的端午知識還可以吧!你們知道嗎?不知道就來看看吧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4

尊敬的各位朋友們:

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到來,在此佳節來臨之際,我祝所有朋友們節日快樂,閤家幸福!

端午節節日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在每年的固定日,共同舉行的儀式或慶典。全民認同並參與,一年一度,周而復始。

我國的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源遠流長,藴涵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影響廣及東方,乃至世界。中國的節日文化,具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

中國節日,從元日到除夕,計十四個,其中最盛大的節日是端午、中秋、年(春節)三節。

端午節起源,傳説多種。五月正值仲夏,“端”即“初”,端午既初五,古人“俗重五日”。又當“夏至”,漢初定五月五為節日,為逐疫辟邪。唐宋時稱為“端午”(“五”“午”相通),別稱端陽節、重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成為端午節中國兩大民俗。

五月五日又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殉國之日。每逢此日,屈原家鄉人民以竹筒盛糯米,投江中紀念屈原。後演變用竹葉或葦葉代替竹筒並系以彩繩,即“粽子”。於是,端午節包粽子紀念屈原,為廣大人民所認同,兩千年來,代代相傳,延續至今。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任楚國左徒,世稱三閭大夫。他對內主張舉賢任能,改革弊政;對外主張聯齊抗秦,興邦強國。因遭讒臣嫉謗,被楚懷王蔬遠,後又放逐湘沅,雖輾轉艱辛,仍憂國憂民。聞秦軍攻破郢都,憂憤交加,投淚羅江以殉國難。屈原心繫國運民生,是愛國愛民的賢臣,又是中國曆第一位偉大詩人。一生寫下《離騷》、《九章》、《九歌》等二十餘篇詩歌。屈原詩歌表現出強烈愛國精神,具有巨大藝術魅力,是高度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一,是中國古典文學遺產中的瑰寶。屈原和他的學生作品結集《楚辭》。《楚辭》與《詩經》並稱中演講稿國古典詩歌璀燦星空中“雙子星座”。

屈原代表作《離騷》,是中國第一首長篇抒情詩,表達詩人憂國憂民眷戀故土的深摯感情和忠誠正直追求光明的高尚品質。《離騷》詩句優美,想象豐富,開中國古典詩歌浪漫主義創作手法之先河。詩如其人,屈原的崇高精神和屈原詩歌的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哺育着中國一代又一代詩人和文學家。

屈原熱愛祖國,關懷人民,忠誠正直,信守芳潔,追求光明,捨生取義。他的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屈原精神就是表率萬世、積厚流光的中華民族精神。

古往今來,端午節紀念屈原,弘揚民族精神,抒發愛國情懷,已成華海內外華夏兒女的共識,這就賦予端午節愛國主義情結,既“端午情結”。

我們永遠紀念中華民族之魂,不斷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餘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農曆的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據説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我國最早的愛國詩人,他的代表作是《離騷》。屈原因為愛國的偉大報負得不到實現,鬱悶中跳汨羅江自殺了。人們怕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了,就包粽子扔到江裏給魚蝦吃。於是有了現在吃粽子的習俗。

今年的端午節,為了紀念屈原,我也學會了包粽子,包粽子的過程可真夠複雜呀!先把粽葉子煮一下,再把粽葉放在清水裏泡,然後淘米,把餡拌進去,就開始包了。把粽葉放在手心裏,折成一個三角形,這時候用米把三角形填滿,把多餘的地方一折,然後用草紮緊,這個粽子就包完了。現在放進鍋裏,放滿水,煮二小時就可以吃了,包粽子的過程總算好了。

我們的粽子總算能給江底的魚蝦吃了,它們再也不會吃屈原的身體了。

為了永遠記住屈原的偉大,我們會把這一習俗沿襲下去。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7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8

各位師生:

大家好!

今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__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9

老師們、同學們!

包粽子、插艾草、賽龍舟、系五彩線……聽到這些習俗,大家猜到我説的是什麼節日了嗎?對,是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名重午節、五月節,它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如今,端午節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與重視。20__年5月20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一起,被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__年9月30日,這個節日又人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端午節時值夏季,正是疾病開始流行的季節,因此端午節表達了人民驅邪避惡,以求身心平安的美好願望。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各種傳説,更增添了它的文化內涵。無論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緬懷吳國大將軍伍子胥,還是悼念孝女曹娥和鑑湖女俠秋瑾,都表現出孝敬長輩、熱愛祖國的傳統美德,與中華民族的精神緊密貼合。

其中最廣為傳頌的當數偉大的詩人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的故事。他矢志不渝地追求真理,堅定不移地追隨故國的腳步,他追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種憂國憂民的政治理想,以及為理想獻身的高尚情操,正是端午文化的靈魂。

心繫人民的人,人民永不忘記他。屈原投江後,楚國百姓爭先恐後地划船去拯救,於是才有振奮人心的端午賽龍舟的民俗;人們將飯糰、雞蛋投入江裏,以免江裏的魚鼈傷及屈原的遺體,於是就有了我們今天吃粽子的民俗。

我們今天過傳統節日,根本意義在於對中華文化精髓的傳承。中華民族的特色就是有強勁的歷史記憶。尊重歷史,牢記過去,社會才能正道前進。這才是端午節對當今社會真正的意義所在。因此,對於我們中學生而言,慶祝傳統節日不僅是延續一種風俗習慣,更是對於民族精神與文化的傳承。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10

同學們,老師:

大家好!我是___。馬上我們迎來的就是端午節,聽到這個節日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

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吧!歸納起來,大概有幾點吧:

1、紀念屈原,屈原是楚國詩人,他在這天投汩羅江殉國。

2、迎接伍子胥,當時人們把伍子胥視為河神。

3、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她只有十四歲,每日每夜沿江痛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抱出她父親的屍體。

4、迎濤神,伍子胥含冤死後,化為濤神,後來人們把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江。

在端午節我們會吃粽子,都是用艾葉包的,家人在一起吃,其樂融融,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粽子的品種很多,有蛋黃粽,有肉粽,還有蜜棗粽等。我們還會在端午節這一天划龍舟,划龍舟是為了祭祀屈原,曹娥。划龍舟不是一個人在劃,而是十幾個人一起劃,有一個人在前面擊鼓。龍舟的樣子更是美輪美奐,非常精緻,都是用木雕成,雕刻家們都是精雕細琢。我們還會看到街上的婦女都帶着艾虎,人們認為艾虎可以驅邪,小孩子們還會戴着香囊,可以驅避毒蟲。

今天就講到這裏了,端午節大家也知道了不少吧,我就不介紹嘍!

謝謝大家!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1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插艾草,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到處是喜洋洋的氣氛。節日是生活送給人們的禮物,因為在熱切等待充滿驚喜的過程中,所有的準備都是甜蜜的。

端午節的前幾天是最熱鬧的,勤勞的人特別忙碌而開朗,空氣中瀰漫着粽葉的清香,這是一種多麼幸福的生活啊。

端午節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呢?

首先,端午節是一個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看到自己的國家四分五裂,在五月初五這一天跳進汨羅江。屈原投江之後,人們讓萬舟齊發,用吶喊鼓樂來嚇退蛟龍,以此崇敬和懷念屈原。

其次,端午節是一個衞生節日。端午節前後正是春夏交替的時候,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是傳染病高發的季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插艾葉驅蚊、驅蠅、驅蟲、淨化空氣。

第三,端午節是一個體育節日,因為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行龍舟比賽。賽龍舟是一種很壯觀、很有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對增強體質,促進社會團結起到良好的作用。

第四,端午節是一個美食節日。早在晉代,粽子就被指定為端午節的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顏色品種非常多。從形狀上來看,有四邊形、錐形、菱形等等。從餡料上看,北方多包小棗,在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和其他餡料。

各位同學,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但一些傳統習慣已經淡化了很多,我希望我們能好好傳承我們的傳統節日,好好珍惜我們的傳統文化,成為古代文明和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謝謝大家!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12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謝謝大家!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13

同學們,老師:

大家好!我是木瑾瑾。馬上我們迎來的就是端午節,聽到這個節日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但我還是要為大家介紹介紹!

端午節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也是六月十二日,端午節也被稱為端陽節,午日節等。

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吧!歸納起來,大概有幾點吧:

1、紀念屈原,屈原是楚國詩人,他在這天汩羅江殉國。

2、迎接伍子胥,當時人們把伍子胥視為河神。

3、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她只有十四歲,每日每夜沿江痛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抱出她父親的屍體。

4、迎濤神,伍子胥含冤死後,化為濤神,後來人們把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江。

在端午節我們會吃粽子,都是用艾葉包的,家人在一起吃,其樂融融,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粽子的品種很多,有蛋黃粽,有肉粽,還有蜜棗粽等。我們還會在端午節這一天划龍舟,划龍舟是為了祭祀屈原,曹娥。划龍舟不是一個人在劃,而是十幾個人一起劃,有一個人在前面擊鼓。龍舟的樣子更是美輪美奐,非常精緻,都是用木雕成,雕刻家們都是精雕細琢。我們還會看到街上的婦女都帶着艾虎,人們認為艾虎可以驅邪,小孩子們還會戴着香囊,可以驅避毒蟲。

今天就講到這裏了,端午節大家也知道了不少吧,我就不介紹嘍!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1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酒白糧。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概括敍述了端午佳節的習俗。

端午,又叫端陽、端五。端是開始的意思,古代“午”與“五”通用,又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所以有這些名稱,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憂國憂民投汩羅江而死的楚國詩人屈原的遺體。

端午有稱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項、手腕上。各家要懸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廣東風俗,端午在庭院擺上木盆,裏面浸着艾、菖蒲、鳳仙花、玉蘭花。近午時分,母親叫小孩跳進盆裏,用花草蘸水,灑在小孩頭上、身上,邊灑邊念:“艾蒲洗身,百病消除。”

南方過端午節還要吃“五黃”,就是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或塗點在耳孔、鼻孔處;兒童們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裏面裝着芳香藥物,以祛五毒。

端午在夏至前後,這時氣温漸高,需要消滅害蟲和防治疾病。端午節的習俗原先都與驅毒避瘟有關。

端午節的習俗可真多啊!

謝謝。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15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祭端午——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本週星期四就是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端午節的活動中,自古以來就有賽龍舟,用五彩絲纏粽子、纏手足腕,包米粽,插艾葉,飲雄黃酒,掛香包等習俗,以上這些都告訴我們最早端午節是防疫祛病、避瘟驅邪、祈求健康長壽的一個節日,它寄寓了人們平安和順的美好心願。

後來,人們又加入了紀念地方性名人的內容,例如長江中游湖南、湖北楚地紀念屈原,長江下游江浙吳地紀念伍子胥或紀念孝女曹蛾。

總之,端午節起源於中國,從春秋戰國至今,端午節已在中國民間傳承了兩千多年。它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這些傳統節日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文化遺產,是民族的精神家園,它們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正是這些節日民俗和傳統文化時刻感召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我們是炎黃子孫。也正是這些傳統文化讓我們中華民族以卓爾不羣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的一些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冷落,反而在我們的鄰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發揚光大。20xx年韓國的"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批准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他們申請的端午祭與中國的傳統端午節形式不同。但是韓國的申遺成功,無疑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也促使國人認識到保護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一系列的國家行動也隨之展開,20xx年5月,國務院將端午節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xx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20xx年9月,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當然保護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不僅要靠國家政府的重視和行動,更要靠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特別是作為祖國未來的青少年的積極參與。所以在端午佳節到來之際,老師希望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多讀些國學經典,多瞭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學好漢語,寫好漢字,從點滴做起,積累知識,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中國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老師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就一定會讓古老的華夏文明煥發新的風采!

最後,提前祝老師們、同學們端午節快樂!謝謝大家!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16

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粽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離世已有_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17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又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民間流傳着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曆史。那麼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見國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後來演變成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可分。端午節成為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點,端午節是衞生節。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病蟲害漸多,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端午這一天,成年人還要飲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硃砂、雄黃、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些習俗表達的是古人驅瘟避邪、祈福佑安的願望。這樣來看,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衞生防疫節”。

第三點,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羣眾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在龍舟競渡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第四點,端午節是美食節,因為我們要吃可口粽子。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形狀看有四角形、錐形、菱形、有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的“筒粽”。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可謂粽葉飄香粽子可口。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因為地域不同,各地的習俗也稍有不同。有些傳統的習慣已經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國旗下講話,我們瞭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們能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過好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18

老師和學生:

大家好。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文化的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著名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的長期積累和凝聚過程。從這些傳統節日中,我們可以隱約看到古代人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今天是_月_日。再過九天,就是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了。所以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關於端午節的思考。

端午節讓我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看到了自己國家的滅亡,人民的流離,他想報效國家,卻無法重返天庭。憤怒之下,他投汨羅江自盡。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這一天,人們在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

也許,這個古老的傳説已經無法打動21世紀的現代人。我記得一個震驚中國人民的報道!據《人民日報》報道,遼寧大學民俗學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學教授吳冰安向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發來緊急信息,稱據可靠消息稱,一個亞洲國家即將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文化遺產,該國已被列入“國家遺產”名單,並將很快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中國人過端午節已經有幾千年了。如果變成了別人的“文化遺產”,你不覺得是天大的笑話嗎?如果有人告訴你,過了幾年,中國人要划龍舟,要吃粽子,要過端午節,需要從其他國家寫這篇文章,你肯定會説:“你在國際上跟我開玩笑吧!”幾千年後,中國的端午節成了別人的“文化遺產”。更何況?一場關於“保衞端午節”的辯論在民間悄然展開。有人説:“我們必須以實際行動堅決捍衞這一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有人説:“我一直對端午節情有獨鍾,每年都吃棕子看龍舟賽。如果端午節真的被其他國家搶了,我會覺得特別彆扭。”後來經過核實,韓國宣佈了自己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並不是想竊取我們的傳統節日。不過韓國的聲明可以説是提醒了我們,一個國家改變對本土文化的態度是多麼有價值。所以也是一種激勵,來捍衞我們祖先的“遺產”,實現他們的珍貴。

同學們,端午節的爭議讓我們對傳統歷史文化資源產生了憂患意識,並引發了一些相應的行動。怎樣才能把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我們的生活,永遠保持新鮮的活力?要有文化的內在驅動力。內在驅動力來自哪裏?教育。改善國民教育,加強個人實踐。當整個國民教育得到改善時,人民就會對自己的文化資源有廣泛的認識。當一個人的修養達到一定程度,民族文化的種子就會在靈魂中生根發芽。能在一個人心中紮根的文化資源,將是新鮮而永恆的。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保留着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加強和洗禮。讓我們帶着尊重和珍惜來看待中國的每一個傳統節日。

謝謝大家耐心傾聽。請接受我端午節的祝福:端午節快樂!謝謝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19

大家好!

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吃黃鱔吃麪扇子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着,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吃打糕吃煎堆等等。我最喜歡吃粽子了,南北各地風俗習慣不同,粽子大小不一,有甜有鹹,大的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而小的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我吃過咱們四川樂山產的肉粽子,黃澄澄的糯米里夾着臘肉,肥而不膩,吃起來一股花椒和竹葉的清香,口齒留香,味道悠長。最可貴的是價格低廉,每個重有八兩,才二元五角錢。

而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説是為了壓邪。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從20xx年開始,我國為宏揚民族文化,保留民族傳統,將五月初五列為法定節假日。

謝謝。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20

五月五日,在淚羅江邊,你-屈原,心中充滿矛盾和無奈,你多麼希望能為國家服務,為國家而死,但你天妒英才,如不識人才得大王不給你機會,他平庸無能。

把大好江山毀於一旦,你被眼睜睜地看着國土一次又一次地被侵蝕,直到不再有楚國。大江彭湃,湧向東方,你的心隨着這條河的起伏,多少滄桑的生命流過,楚國不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你輕輕地哀歎,你的眼角流下了眼淚,點滴晶瑩的淚珠,多麼微弱的淚水,蒼白的臉龐,勾住過往,遙望藍天長長地哀歎一聲,無助地唱出一句詩句,這首歌在天地間迴盪,彷彿喚起了這位偉人的"仁義"。

在悲傷的聲音中,表達了你對國家的愛,對人民的愛;表達了你從未遇到過的無助感;表達了你對處於困境中的人們的憐憫之情!但是無無論你多大聲,可“伯樂”卻不知在何處,你的滿腔熱血只會變成悲傷和憤慨。你別無選擇,只能發出千聲歎息,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心情!

淚羅江邊,大風狂吹,河水更加狂暴,怒氣衝衝地拍着河岸,一個男子輕輕地跳了起來,就此殉身。你,就這樣一躍。從那時起,地球上就少了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從此,又有了一箇中國傳統節日。

你知道有多少人在你死後為你流淚?今天還有多少人為你感到難過?我們對你的愛國之聲感到驚訝,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一定會繼承和發揚你的愛國精神。

從你死的那天起,"龍賽"就出現了,"吃粽子"成了端午節的特色,你成了中國的傳奇。為了什麼?為了紀念你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請記住你的愛國精神!

一本《李騷》給中國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端午節使中華民族有了傳奇的一面;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華人民的情操更高尚!這一切都來自於你-屈原。或許在你投江之前,你為自己無法救黎民於水深火熱之中,而感到遺憾,但我想你現在會很高興知道你為中華民族做了這麼多的事情。

我為你驕傲,為你難過。自豪的是我們有這麼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可悲的是,時代背景使你的才華無法施展,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 “伯樂”卻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這樣的“主”啊!

今天,我們還要慶祝端午節,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2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馬上要來了。為了紀念屈原,有的地方賽龍舟。我們河南有包粽子的習俗,我們家也不例外。

今天一大早,奶奶就忙着洗粽子葉、泡花生、糯米 ,我問:“今天包粽子麼?”“是啊!下午才包”奶奶説“那為什麼這時候泡啊?”我説“ 因為提前把粽子泡四個小時,容易熟,粽子軟,口感 好。”奶奶説。

下午奶奶開始包了,我搬個小凳子在一旁看着,奶奶一邊包給我講:“先把粽子葉折成三角形的鬥裝,為了米不灑出來,先放花生再放米然後放棗,上面蓋一層米,把餘下的葉子蓋過來包着下面的米 ,把尾部折過來,纏上線,一個粽子誕生了。

看着容易,做着難。奶奶包一個成一個、我包一個、撒一個。我不灰心,接着包。一次又一次我終於包成了一個沒有型的粽子,”不錯,煮熟就能吃。“奶奶説。我一連包了十幾個,樣子還不錯。

我吃着自己包的粽子,軟軟的,甜絲絲、香噴噴,真好吃啊!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2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午、重五、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世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欽雄黃酒……

大家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記得愛國大詩人屈原嗎?我來説一説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的詩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很有作用,可是楚王卻聽小人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説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天,他來到江邊,懷抱一塊石頭,縱身跳入江中,老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非常傷心,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水中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屍體,這就是五月端午包粽子的原因。

端午節有好多風俗活動,特別是賽龍舟,當年楚人因為捨不得屈原死去,於是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屈原,借划龍舟來驅散江中的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不管是包粽子還是賽龍舟,人們都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偉大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格。

端午節藴涵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是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節,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節日!

謝謝。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23

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離世已有_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2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邊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賽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

今年的端午節,媽媽教我包粽子。只見她拿出剛買的優質糯米,再找來粽子葉,媽媽讓我把粽子葉放在鍋裏煮。我奇怪地問:“為什麼呀!”媽媽説:“葉子煮煮就能發出香味。”煮好後,我照媽媽的指示,把葉子兩頭剪掉。開始包了,媽媽拿兩三個粽葉圍成一個漏斗的形狀,然後把糯米放進去,在拿一根粽葉包住頭部,不讓糯米漏出來,最後用線把粽子繫緊。這樣就包好了。可我總是包不牢,糯米總是往外掉,後來,我把粽子繫了好幾圈。雖然不好看,但總算包好了。一個、兩個、三個……我們一共包了二十多個。

最後,媽媽把粽子放到鍋裏煮,幾個小時後,香甜可口的粽子終於出鍋了。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25

今年的端午節,第一次被列為國家法定休假日。照例過節可以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本應非常愉快,然而今年舉國上下抗震救災,也就沒有好心情去細細品味粽子的味道。每逢佳節倍思親,此時我們特別思念四川地震災區失去親人、失去家園的小夥伴們!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全班小朋友一起舉行了“情繫災區、共過端午”的特殊的主題隊會。對於災區的小夥伴,我們有幾多思念幾多擔心:廢墟里長眠的小朋友,天堂裏怎樣過端節?失去父母的小夥伴,現在學習生活怎麼樣?身體受傷的小夥伴,你們的傷情好些了嗎?真想手捧粽子插上翅膀,飛上災區去看望受苦受難的小夥伴,安慰小夥伴受傷的心。

活動中我們觀看了抗震救災中可歌可泣的一張張圖片,講述了動人心絃的一個個故事。我永遠忘不了九歲小男孩林浩逃離了教學樓,又返回去救別的同學的動人事蹟,也忘不了三歲男孩朗錚被救出後躺在擔架上給救援隊的叔叔阿姨敬禮的感人場面。你們在災難面前表現出的勇敢;在被援助後懂得感恩,這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地震無情,人間有愛!地震震垮了災區的房屋,但它震不垮全國人民的意志,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更緊密地團結在一起。隊員們紛紛慷慨地捐出了自己積攢的錢表達愛心,為救災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活動最後,我們手捧點燃的蠟燭,齊唱“明天會更好”,遙祝遠方的災區小朋友,在全國人們的幫助和支持下,儘早脱離災難,早日重建家園,恢復健康,投入學習。衷心祈禱天堂的小夥伴們安息!祈盼災區的小夥伴們更加堅強,永遠幸福!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26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紀念我國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的節日。

兩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麼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於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於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學會珍惜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這都是我們的父輩甚至我們的祖輩懷持愛國的理念,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嚮往,掃淨了自鴉片戰爭之後瀰漫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陰霾,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來的。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

謝謝大家!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27

馬上就要端午節了,有種暮然回首的感覺。昨天突然的看見了一人家門口的許多的枯萎的艾草和菖蒲,沒怎麼去想,就覺得是端午節過了許久了。

去年的端午節的記憶仍舊那樣的清晰,轉眼遍又是一年了。只記得去年端午節近乎是睡過去的,在下午很晚的時候醒來了,有些飢餓,發現牀頭有一個粽子,於是抓起來就剝了吃了,也算是過了一個端午節。事後才發現粽子不是給我的。而前年的端午節好像連粽子也沒吃,就如此的過過來了。

這擱小時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的。年少的時候特別的喜歡過端午節。奶奶總是會煮上很多的蛋,包上許多的粽子,蒸很多的包子。現在看來,那些包子都是很奇形怪狀的,顏色也不像現在的包子,可是味道卻是很好。我們總是帶上很多的熟雞蛋去碰蛋玩——就是拿自己手裏的蛋和別人去碰撞,看誰的堅硬,要是贏了的話是很有 成就感的。現在想想,哪吃得了那樣多的鹹蛋呢,大多是浪費了。

而端午節似乎和淅淅瀝瀝的雨是分不開的。每次端午節便是帶上一把雨傘,帶上奶奶給的幾塊錢,帶上滿滿的期待,和着幾個朋友,就到后街去看龍舟比賽了。其實看比賽是很次要的,重要的是在路上可以買許多的吃的,有冰棒,也有桃子。而最為重要的是可以往夏豬家門前路過,偷偷的狠狠瞄上幾眼,便可以高興幾天。童年的快樂可以簡單到如此地步。

記得我會考的時候是在端午節以後,而母親也在會考前回來了,這是我僅有的幾次和母親在一起過的除了春節以外的節日的記憶之一。而就是在那次,自己居然還生病了,把母親急壞了。

轉眼便又要到端午節了,如果口袋能帶上幾塊錢,手裏撐着一把雨傘,拿着幾個奶奶做的包子,心裏會有多高興。真想再去故地重遊,看上一場龍舟,淋個落湯雞也好。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28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我是來自72班的__,今天我在國旗下的講話主題是《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説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為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

的詩篇。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進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懷着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感謝大家耐心地傾聽,在此,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謝謝。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29

端午節快要到了,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還是我來告訴你們吧!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

但是今天的端午節,更多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就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為了不讓魚蛟蝦蟹吃屈原的遺體。在這裏,我給大家講一個屈原的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以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為雄,它們各國之間為爭奪土地,使中原大地戰火連天。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左徒官,他勸楚懷王要仁治,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可懷王不但不聽,還聽信讒言革職屈原。悲憤痛心的屈原,便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離騷》和《天問》。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面對國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卻無能為力,於是在極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長江東邊的汨羅江。聞訊趕來的楚國百姓紛紛划船,到江中打撈屈原的屍體,並拿來了粽子投入江中餵魚蛟蝦蟹,讓它們不要啃吃屈原的屍體。兩千多年過去了,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農曆五月初五,人們就要划龍舟,吃粽子,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當然,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包、賽龍舟。我們這兒除了上述的這些,還有送綠豆糕、吃綠豆糕的習慣。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不僅僅因為它能吃粽子和綠豆糕,更因為它是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30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大家應該都知道端午節是包粽子、吃粽子的。有許多家都是自己包粽子吃的,我們家也不例外,也是包粽子吃的。

舅舅早早的起牀去超市買粽葉和糯米,而媽媽和姨媽把我、妹妹和弟弟叫起來,讓我們仨去洗漱好等舅舅,我們剛洗漱好舅舅就回來了,看着琳琅滿目的餡料,這該怎麼包呀?我徹底迷糊了。只有請教姨媽了。姨媽説:“來,跟着我做,先把粽葉捲成漏斗形,填進少許的.糯米,放兩粒花生,一棵大棗,一個桂圓乾撒些黑芝麻,把這個口封上就好咯!”我們照着姨媽那樣,捲來捲去葉子卷完了,然後用線把整個粽子繫好。成功了,雖然看起來不是太好看,但是心裏還是很高興。大家齊動手,不一會兒就都包完了。然後爺爺開始煮粽子,粽子煮好了。我們吃着自己做的粽子,別提多好吃了。

我喜歡過端午,快樂的端午。

端午節習俗演講稿500字 篇3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户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裏,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內涵。

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説、龍説、紀念伍員説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説。據説,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藴,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説可以辟邪消災。

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着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日》,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日》一書,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我的演講完畢。

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zhongqiu/lqvk6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