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一二九演講稿 >

紀念一二九運動演講稿例子

紀念一二九運動演講稿例子

篇一:紀念一二九運動

紀念一二九運動演講稿例子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微寒的清晨,當第一縷陽光映亮天邊時,中華大地在旭日東昇的美麗中顯得那麼平和,安寧。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亦在這種和平中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今天,翻過歷史厚重的扉頁,應該記得那段帶有刺骨朔風的崢嶸歲月,沿着風雨飄搖的紅色軌跡,一種金戈鐵馬般的吶喊,開始在我的耳膜邊一點點萌生。七十九年前的12月9日,北平大學生的振臂一呼,掀起了中華民族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新高潮!他們用自己充滿憤慨的赤誠,用鮮血喚醒了無數中華兒女的良知!從此侵略者的鐵蹄不再肆無忌憚!槍炮聲在移山倒海的抗戰呼聲中變成了垂死掙扎時無力的呻吟

那時的天穹不曾甦醒,那時的土地佈滿傷痕,那時的面孔只剩下麻木,徘徊於亡國滅種的邊緣,那一天,白雲為之翻湧,大海為之咆哮,黃河長江為之怒吼,中華大地為之震顫!因為,一個蹂躪不屈的民族在甦醒,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在抗爭!生耶?死耶?和耶?戰耶?

我最最摯愛的兄弟姐妹,以先鋒的姿態連同悲昂壯烈的呼吸,叩問靈魂,從北平從天津從東北,從年輕的心臟,迸發出長夜不息的響雷,洞穿了無數熾熱的胸腔,不願做奴隸的人們,起來——起來——站起來,你可看見地下奔湧的巖漿,亙古昭示着鏗鏘的誓言:還我河山,在這個太陽升起的國度裏,一場關於血與火的虔誠洗禮,昇華!!!

以浩氣錘鍊颯颯長劍,以碧血鑄就巍巍豐碑。

是他們,在民族生死的毫髮間,熱血橫灑,促使了民族的覺醒。他們,可敬可愛的青年,以他們的實際行動,展示了青年的熱血豪情,以他們大無畏的勇氣,詮釋了青年的含義。我們不會忘記他們,那些可敬可愛的青年,他們是民族的拯救者,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先驅。

朋友們,當時間的車輪碾到今天的時候,身為青年的我們,我相信,我們中的每一個人都不會忘記這一天,十二月九日

如今,作為我們跨世紀的一代,面對未來祖國前途無限光輝燦爛,我們更應該具有愛國之情和樹立報國之心。當遠訪國外參加演出的同學為了中國的主權毅然放棄時,我們不禁要對他們的行為肅然起敬;當看到一個個海外歸來的遊子們,用他們的知識報效我們祖國時,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了愛國情操的巨大動力。它才真正代表着一個民族的信念,它才真正是一個民族的象徵。它不是與生俱來,但它是厚積薄發;它不是上帝,但它能決定一個國家的興亡;它不是利劍,但它永遠是對外最有利的武器。老人們説過,愛國是一種魂,是擎天巨樹上的落葉飄向大地母親懷抱時的那一種殷殷深情,是一種使一個國家雖然飽經滄桑憂患卻仍能煥發出生命光澤的力量支柱。

的確,那是一種魂!那是一種魂啊——!倘若沒有它,我們的青春就如同失去雨露滋潤的大地般荒蕪;倘若沒有它,我們的青春就如同失去燈塔引航的船隻般迷惘;倘若沒有它,我們的青春就如同失去繁星閃耀的夜空般蒼茫。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面對中國入世,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機遇和挑戰,面對和平與發展的當今世界,我們面臨的不再是戰爭的洗禮,而是就業的競爭。我們的報國之舉也不再是拋頭顱、灑熱血,而是學知識、建家鄉。其實,無論是戰爭還是競爭,我們都需要一顆愛國之心,只有高尚的愛國情操才能架起我們心中的一杆利益之稱,是“人不為己,天株地滅”呢?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呢?

艾青曾在他的詩裏寫道:“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着的土地,這永遠洶湧着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颳着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温柔的黎明——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同學們!半個多世紀前的中國溝壑縱橫、滿目瘡痍,半個多世紀後的中國風雲際會、機遇與挑戰並存。同學們!就讓我們一齊在愛國主義飄揚的旗幟下唱起我們的青春之歌,讓它迴響大地,讓它震徹雲霄,讓它激昂我們精精彩彩的人生。

篇二:紀念一二九運動

人們喜歡把青年人比作清晨的太陽,因為他們的蓬勃朝氣如太陽般揭示着生命的希望。而我們青年人則喜歡把自己比作星夜的火把,因為我們的熱忱具有撕破黑暗,凝聚希望的力量。76年前,正是如星夜火把般的熱血青年,為打破百年來華夏的黑暗與沉寂,為爭取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富強而湧上街頭,用他們的智慧和鮮血怒吼抗爭!

讓我們回到那個寫滿屈辱、歷盡磨難的年代。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帝國主義控制了包括東三省、內蒙在內的關外地區,千百萬東北民眾掙扎於水深火熱之中。東北大學學生也走上了抗日流亡的道路。1934年開始,日寇又將魔掌伸向了華北地區,企圖將華北納入偽滿版圖,進而吞併整個中國。然而,腐朽的國民黨統治者居然寄希望於日本帝國主義的呵護與憐憫,在民族存亡繫於一髮的時刻發動“反共華北自治運動”,眼睜睜的任憑侵略者霸佔我們的大好河山!

國難當頭,作為時代先鋒的中國青年決不會坐以待斃。憂患國難的北平學生悲憤地喊出:“華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運動爆發了,大、中學校學生6000餘人湧上北平街頭,齊聚新華門前請願。東北大學學生奮起參加,成為運動的主力和先鋒。“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反對華北自治”、“*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響徹雲霄,*的青年們頂着凜冽的寒風,打破了沉寂已久的北平天空。面對前來鎮壓的軍警,我們的青年們沒有絲毫的退縮,他們用血肉之軀內爭民生,外爭國權!12月16日,東北大學作為領隊學校又參加了全市大*。12月31日,張學良校長派代表——軍法處處長、原東北大學法律系教授趙翰九——攜款1000元到北平慰問參加“一二?九”運動的學生。1936年1月底,宋黎作為東北大學學生代表去西安向張學良校長彙報東北大學學生運動情況。1936年2月下旬,東北大學43名學生被國民黨北平*逮捕,關進監獄。張學良校長在西安聞訊後,即派宋黎以其祕書的身份帶着他的親筆信,去北平營救被捕學生。經過多方營救,北平*被迫將柳文等被捕學生無罪釋放。

“瀋陽設校,經始維艱;至九一八,慘遭摧殘,流離燕市,轉徙長安,勖爾多士,復我河山!”張學良校長的這幾句題詞不僅刻在學校的基石上,更刻在東大師生的心底。

1936年“一二九”運動一週年那天,東大學生冒着“格殺勿論”的危險,參加了西安青年學生大*並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千難萬險,青年們在抗日救國精神的感召下聯合了廣大的工人和農民,與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進行着不屈的鬥爭;萬語千言,青年們在生與死的考驗下巋然不動,用理想和生命譜寫了全面抗戰的壯麗詩篇!

歷史將會銘記,人民將會銘記,祖國將會銘記!“一二九”運動帶給國人的絕不僅僅是一次青年運動,它宣傳了我黨抗日救亡的革命主張,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拉開了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偉大序幕,鑄就了一座永不磨滅的抗戰豐碑!

81年後的今天,當我們置身於東北大學的“一二九”花園,面對花園內那栩栩如生的羣雕肅然起敬時,彷彿我們又回到了那個風雨飄搖的歲月,看到了那些奔走呼號的愛國學生。我不禁想起了由東北大學教師閻紹璩譜曲的歌曲《五月的鮮花》,這首從東大校園唱出的歌一問世,就在抗日民眾中引起強烈共鳴,並被迅速傳唱,同那次振奮人心的愛國運動一起被載入史冊。——“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鮮花掩埋了志士的鮮血,為了挽救這垂危的民族,他們曾頑強的抗爭不惜……”而今,每到12月9日,東大校園就又會傳出那熟悉的《五月的鮮花》,她將“一二九”運動化作悠遠的旋律傳唱至今,那段不同尋常的歷史伴着歌聲走進年輕東大人的心裏,她所記載的愛國主義精神也在我們的骨髓中沉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yier/n4em0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