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國小生演講稿 >

國小生道德演講稿(精選9篇)

國小生道德演講稿(精選9篇)

國小生道德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國小生道德演講稿(精選9篇)

大家好!我是502班的鮑軼羣。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送人玫瑰,手留餘香”,做好事,不單給他人帶來了便利,自己也會因此而覺得快樂。真正的道德,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愛。不論是對社會,還是對身邊每個人的愛,都是一份彌足珍貴的道德。

20xx年5月12日,四川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那些淳樸善良的父老鄉親,在短短的幾秒鐘內就遇到了家破人亡的絕境。他們在廢墟下呻吟,在斷壁殘垣中堅持,在黑暗中等待。那撕心裂肺的呼救聲,牽動着共和國的每一根神經!“災難無情人有情”,解放軍向四川挺進,醫療隊向四川挺進,志願者向四川挺進!支撐他們冒險挺進的就是那一顆顆滾燙的愛心。全國人民都向災區人民伸出了援助的手。

我們也紛紛捐款,獻出了自己的一片愛心。當我站在司令台上投出我們班捐出的錢時,突然感覺到,我手上捧的不僅僅是錢,還是班級裏每個同學熾熱而沉甸甸的愛與希望。這不正是“愛心流淌的高尚道德”嗎?

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是需要毅力的,道德高尚的人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培養出來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要想成為一名道德高尚的人,就必須從小事做起。不論是給勞累了一天的爸爸媽媽端上一杯熱茶,幫助同學解決一道難題,主動為年邁的老人讓個座,還是扶正一顆被風吹歪了的小樹,彎腰撿起一片廢紙屑,每一件小事都是道德最好的體現。或許你會擔心,擔心別人誤會垃圾是自己扔的,擔心別人説自己是故意做給大家看的。可我認為:不用顧慮大家對你做好事的看法,只要自己問心無愧,將道德時刻放在心中,也就無所謂其他人或褒或貶的看法了。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相信,只要我們胸懷一顆善良的心,積極做每一件好事,絕不做任何壞事,那麼道德就會不知不覺來到我們的身邊。“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長此以往,我們一定能夠成為一名有道德的好少年。

我們是祖國未來的棟樑,我們承載着祖國的希望。所以,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成為一名道德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捍衞者,成為一個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的響噹噹的中國人!

謝謝大家。

國小生道德演講稿 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叫章恩豪,來自雲健國小二年級四班。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必須要從講文明,懂禮貌做起,比如不隨地吐痰、不説髒話、粗話,不大聲喧譁、愛護環境、勤勞節儉,這些看起來平常,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觀念。當別人在需要時,給予最真誠的幫助等等。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宣傳道德,實踐道德,未來屬於我們。人人爭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

謝謝大家!

國小生道德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一張廢紙,它的家在哪兒?是垃圾箱,還是原本乾淨的地面?一滴水,它的家在哪兒?是水龍頭裏,還是臭烘烘的下水道?

想必這兩個問題,大家對於答案已經清清楚楚。但是,這兩個問題背後的更為龐大的詞語——”文明“,大家又做到多少呢?被折斷的樹枝、被摘下的鮮花、隨意踐踏的草坪、沒有關緊的水龍頭,上面都是腳印的牆壁……這些是否曾刺痛我們的眼膜呢?然而,又有多少人想到,這刺人景象的製造者是誰?

機構,本應該是書香氛圍極濃,充滿歡聲笑語、文明禮儀的地方,琅琅的讀書聲,對老師的親切問候語,文明的一言一行,這些都應該洋溢在機構的每一個角落。如果看見老師可以問候一句”老師好“,在校園裏撿起一片廢紙,扶起一位跌倒的小朋友,老師欣慰的笑容可以讓我們一整天都開心。這麼簡單的事我們為什麼不做呢?

文明是什麼?文明有時只是一張紙的厚度,有時可能只有一尺的距離。文明體現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中。我們有責任把校園變成文明校園、禮儀校園、書香校園,我們理想中的家園。

國小生道德演講稿 篇4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二(1)班的。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道德就在我們的身邊》。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多人都覺得很難。其實,道德離我們很近很近,近得觸手可及。比如,見到老師時説聲您好;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給工作了一天的爸爸媽媽捧上一杯茶;誠實守信,不説謊話;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在學校裏幫助同學解決一道難題;在公交車上主動為年邁的老人讓個座;在上學路上扶正一顆被風吹歪了的小樹;在校園內彎腰撿起一片廢紙屑等等。我相信,每個人都做到的話,社會將變得更加美好。長此以往,我們一定能夠成為一名有道德的好少年。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行動起來吧!做個有道德的人,做個響噹噹的中國人!

國小生道德演講稿 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説到文明禮儀,我就想起了一個在電視上看到的公益廣告:

在火車上有一個空瓶子不知從哪兒滾到了一個人的腳下,可本來應該把它拾起來的,可沒有一個人願撿,球從每一個人的腳下踢來踢去,突然球落到了一個青年男子的腳下,那位男子沒有把瓶子踢到別人腳下,而是彎下腰把它撿了起來。這就是一種文明,普通的撿瓶就是一種文明。

只要我們在校園,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播撒着我們文明的一面,那世界就會變成一個和諧、文明的大家園。

有一次我去山上玩,在那裏燒烤,我們吃的肚子都成了西瓜後,就準備走了,這時,只見一個小女孩在水裏撈着什麼,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就跑過去看個究竟。

原來,她正拿着一個網在水裏撈着人們隨手丟棄的垃圾和瓶子等雜物。我問他為什麼用網把垃圾撈出來呢,她笑着説:“我是山裏人,你應該是從城市裏來的吧,我看人們總是隨手丟垃圾,既污染了環境,又讓魚兒沒了家園,多可惜呀!我恍然大悟,也跟着她撈了起來。

是的,不僅是鄉村,就連城市人如果也講文明,那世界就充滿了快樂。

國小生道德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四年三班的陳國偉,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一雙手,推開封鎖在心裏的窗;道德是一扇窗,透過流動着美好的光;道德是一道光,孕育沉浸在純潔中的心田。

道德源自於我們的內心,有了道德感,你做出的事情自然就不會錯。做好事,不是為了得到誰的表揚,得到怎樣的榮譽。真正的道德,發自內心,你對社會,對每個人的愛,就是一份珍貴的道德。

當你在公交車上,看到老人站着,你忍心嗎?當你在校園裏,看到地上有垃圾,你會撿起來嗎?當你看到路旁的自行車倒了,你會去把它們扶起來嗎?或許你有這個心,可是很多人會怕,怕別人誤會垃圾是自己扔的,自行車是自己弄倒的,怕別人説自己是故意做給大家看的。其實,我認為:不用顧慮大家對你做好事的看法,只要自己知道自己的目的就行了,只要自己知道道德在我們心中就行了。

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説過:“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來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來彌補。”是啊,道德代表的是一個人的修養,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社會繁榮的基石。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明天,肩負着祖國的未來,一定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成為祖國明天的棟樑!

道德是人類社會中自然形成的行為規範,是獲得別人信任的一個標準。道德就是誠實守信用,不貪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道德就是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幫助他人渡過難關。

道德,是春天的花兒,是植物的肥料。道德,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財富,更是一種智慧。道德,如此珍貴,我們應該一同去遵守,一同去行動!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道德的種子在我們心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同學們!願我們都做個有道德的人吧!

謝謝大家!

國小生道德演講稿 篇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五年六班的陳玉蘭。

今天來到這裏參加"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演講活動,我的心裏特別高興!因為,在這裏,我可以為道德插上翅膀,讓他在天空自由飛翔;在這裏,我可以把道德人物頌揚,為我們樹立行動的榜樣;在這裏,我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道德不用苦苦尋找,翹首觀望,她就在我們身旁!

説起道德,雲南的大旱再次牽動了我的心。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面,無一不是道德的縮影,無一不在顯示道德的魅力,無一不在展示思道德的力量!我清楚地記得,在旱情最嚴重的地方,有一名國小生,她把學校發的礦泉水偷偷地攢了起來。當記者阿姨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做時,她説要留給山頂的媽媽!看到這兒,我哭了。在電視上,我看到了他那被太陽曬得黝黑的臉,我看到了她那因沒水洗而蓬亂的頭髮,我看到了因缺水而乾裂的嘴脣!我想,她的嗓子一定幹了吧?我想,她也渴望喝一口水吧?哪怕只是舔一舔也好啊!但此時,她的心中只有媽媽,她寧願讓自己忍受乾渴的折磨,也要為媽媽攢下水,哪怕只有一滴!她攢下的不僅僅是礦泉水啊,更是一個孩子對媽媽真誠的愛,是傳承了幾千年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雲南,有比我還要小得多的背水的孩子,有住在石洞裏守護着全村唯一水源的老爺爺,還有許多為那裏送水的車輛和叔叔阿姨……在大家的努力下,雲南終於挺過來了。我為他們感動了,我在想,道德就像那清清的水,沒有顏色,沒有味道,那麼清澈,那麼純淨,卻可以讓人們心裏甜甜的,暖暖的。

同學們,道德是一道彩虹,裝飾我們的生活;道德是一盞明燈,照亮我們的靈魂;道德是一灣清泉,滋潤我們的心田。同學們,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讓道德這朵最美麗的花兒,在祖國處處開放!

國小生道德演講稿 篇8

大家好!我叫,來自。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在這個社會中,有許多行為規範約束着我們的一言一行,這就是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很簡單,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細想

一想,多為他人考慮一點,道德就會伴隨在你的身邊。 記得前一段兒時間,我的朋友下班後與好友相約來到星巴克,

二人落座後點了飲品互相愉快的交談着。大約半小時後,去洗手間的時候在馬桶邊發現了一款HTC手機,憑藉經驗判斷這款手機應價值四、五千元,更重要的是手機裏面還有一些重要的文件和數據等一些可能對失主造成巨大損失的東西。於是顧不上身邊的朋友趕緊來到吧枱要求迅速廣播尋物啟示,也許是失主已經離去手機一直無人認領,由於發現手機時已經沒有電量所以無法聯繫機主的親朋,決定原地等候。原本約了好友逛街的因為這個事件再也無心與朋友逛街,好友勸把手機留到店內讓店員幫忙聯繫失主,放心不下讓店家找尋失主。無奈之下朋友獨自離開,就這樣一個愉快的週末只能自己一人度過,朋友走後他一人在咖啡店繼續等待着失主希望把手機完璧歸趙,可這一等就等到了咖啡店下班。因為咖啡店員工交接班無法把手機放在店裏等待失主,決定回家給手機充電後聯繫失主親朋來認領,手機在充電後啟動,在順利聯繫失主親朋後手機終於順利交還給了失主。

一部因他人大意而丟失的手機卻讓捨棄了一個本可以輕鬆、愉快度過的週末。事後當我問起是什麼原因讓你這樣做的時候。他很從容的回答我,手機丟失可能每個人都遇見過,如果丟失一些重要信息也隨之丟失那樣的話損失之大絕不僅僅是一部手機的價值,我是做網絡商務工作的對這類的事相當敏感也一樣會感同身受,所以沒有多想就想着應該怎樣把手機交換失主,不要讓失主再着急、擔心,這樣我也就安心了。

多麼樸實的話語多麼感人的舉動!這句話不禁讓我聯想到前一段時間關於“道德淪喪”的一些熱點話題。不管是廣州的“小悦悦事件”還是武漢的“老人摔倒無人扶”等類似事件都在撞擊着我們每一位國人敏感的神經,一次次類似的事件已經將我們逼入“道德淪喪”的絕境中。國人在憤慨上述事件中的當事人或圍觀者,指責他們見死不救、沒有同情心等等。國人這樣指責無可厚非,因為這些當事人或圍觀者確實沒有施以援手,當中可能有沒有發現情況的也有看見裝作沒看見的各種千奇百怪的姿態,這也正是國人給以強大的輿論壓力的原因。但如果試想角色換位,身處事件漩渦的你能否在電光火石之間做出符合倫理綱常的舉動麼?恐怕很難,作為高級動物的“人”有着和動物界一樣的本質——趨利避害,碰上類似事件下意識的反映是躲開,實在躲不開後就裝作沒看見這時眼瞳轉而遠處以欺騙自己並不知道事件的發生,以求自己內心小小的安慰。可問題是我們不可能始終用動物的本能來驅動人類的理性,而這也正是人類與動物根本的區別。

“理性”是我們先祖經過幾百萬年來不斷探索、不斷進化而來的在生物界中具有最先進的軟實力。也正是這樣的“理性”是區別我們人類與動物的根本。用“理性”衍生出人類的羞恥與榮耀,衍生出約束全人類的“道德感”,正是這樣的“潛規則”保證人類的繁衍與發展,而不經意間我們遇到類似的事件在電光火石後用“理性”來提示自身行為,用正確的“道德觀”來驅動自己的行為。有人會説,上面這件事與“小悦悦”、“老人摔到”等事件怎能同日而語?是其大不然!如果歸還手機這樣的小事都不屑做或不肯做,大到“小悦悦”、“老人摔到”等事件還怎麼可能去做,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事分大小但本質相同,並不會因為事小而得不到應有的讚譽與褒獎。

讓我們感謝秉持正確的“道德觀”而行事,感謝他“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是他讓我們發現身邊的美好,感受到“雷鋒精神”強大的驅動力,他的善良温暖着我們也激勵着我們為淨化社會環境而做出貢獻。

國小生道德演講稿 篇9

《清稗類鈔·敬信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兩黃金,沒打借條。不多年,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兒子叫到家,把一千兩黃金還給他。但朋友的兒子很驚愕,堅決不受,笑道:“沒有這回事,父親沒有留給我借條,也沒有口頭告訴我有這事。”蔡嶙説:“借條就在我心裏,不在紙上,心中的誠信才是根本,你父親知道我是個講誠信的人,才沒有告訴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豈能失信呢?”最後還是把黃金還給了他。該故事發人深思之處在於蔡嶙所言,借條、契約、合同等外在的法律性約束固然很重要,但人心中的誠信更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誠信,沒有道德上的“慎獨”自律,就可能去鑽外在的、法律的空子,甚至為了一己私利而置法律義務於不顧。

人們對道德規範的敬重,人們心目中的誠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嚴,就是人們的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種實踐理性,它要解決的是“我應該怎麼做?”的問題。“我應該怎麼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我應該怎麼做事?二是我應該怎麼做人?二者不可分割,後者比前者更根本,且要通過前者表現出來。道德信仰涉及這兩個方面,但其核心是第二個方面。道德信仰是對道德理想目標的確認和篤信,是對怎樣做人的設定,是對理想人格的設定。道德信仰以人格來證明或顯示人性的神聖和尊嚴,顯示人的價值。一種道德信仰的確立,代表着一個道德價值體系的形成,又是對人們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觀念、道德動機的整合,從而將人們的各種關於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價值觀念統一起來,形成一個高低有序的道德價值觀系統,成為規範一個人全部人生活動和行為選擇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為一個價值系統整體,道德信仰又對道德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誠”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説:“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所説的“誠”是真實無欺的意思。天是真實無欺的,人也應該追求真實無欺。達到至誠就能使人感動,達不到至誠就不能使人感動。荀子也重視“誠”,認為“誠”是所有德行的基矗他説:“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把“誠”當作最重要的道德觀念的是《中庸》。《中庸》説:“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可見,至誠是一種儘性知天並達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這是中國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過神學,而從人性與天性、人道與天道的合一,從相信人性善並通過儘性知天的途徑,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xiaoxue/6r0e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