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文明禮儀演講稿 >

關於傳統與創新的演講稿(精選5篇)

關於傳統與創新的演講稿(精選5篇)

關於傳統與創新的演講稿 篇1

大家好。

關於傳統與創新的演講稿(精選5篇)

我們的祖國在漫長的歲月裏,孕育了長青的山川,長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作為一箇中國人,可堪自豪的事實在是太多了。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講的題目就是《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

一. 愛國、氣節

列寧説:“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説是集中地體現了中華民族氣節。古往今來 ,多少仁人志士為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方面為後人作出了榜樣。 諸如卓有見識的林則徐,血染吳淞口的陳化成,維新被殺的譚嗣同,推翻帝制的孫中山,橫眉冷對的魯迅,抗日獻身的張自忠,以及無數為國捐軀的共產黨人都體現了這一民族愛國精神,他們是中華民族之魂。

“祖國再窮,我也要為她奮鬥,為她服務。”這是一切愛國科學家的心聲。 國外科學家紛紛迴歸祖國,要為新中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錢學森面對美國方面的關押、軟禁、監視,毫不動搖;華羅庚放棄在美國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謝絕英國老師讓他攻下博士學位再回國的勸告……

以上種種愛國和氣節的實例,滲透着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中華歷史上面對物質世界的誘惑及權勢的威迫,小則賣友求榮,大則賣國求貴也大有人在。這就要求我們時時刻刻都要以祖國和民族利益為重。

二. 奮發、立志

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決定了一個人,一個 民族,一個國家在前進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斫梓染絲,功在初化”説明一個人的成長與其少年時代有密切聯繫,歷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偉人毛澤東在前去廣州革命根據地,途經長沙寫下的《沁園春·長沙》 ,其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表現出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併為之奮鬥終身。十九歲的周恩來所作“大江歌罷掉頭東”也體現了他改造舊中國的遠大志向。可謂少年壯志凌雲。

有志者事竟成。但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國家民族為出發點、為歸屬,才符合傳統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奮發立志既要從大處着眼,更要從小處着手,從自我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在人生途中不斷地砥礪操行,完成大志。這就要求我們胸懷鴻鵠之志,奮發圖強。

三. 改革、創新

中華民族雖遭受過外族的入侵和列強的蹂躪,但她卻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於不敗之地的偉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與中華民族跟隨時代潮流、勇於改革創新的傳統美德是分不開的。

被譽為“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對北宋中期以來積貧積弱的現狀,大膽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與中國封建社會儒家正統思想是何等的針鋒相對。王安石這種反對守舊,勇於進取的思想及大膽變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領先於時代,為後人推崇和尊敬。

中華民族同時又是一個善於不斷吸取其他民族、國家先進文化,勇於創新的一個民族。近代的林則徐從中國反侵略戰爭和國際交往的需要出發,組織翻譯整理成《四洲志》,成為我國近代第一部比較系統的世界地理書籍。策劃海防時也先着手調查西方情況,這對打破長期以來中國人對外部世界的封閉愚昧狀態,為中國人認識世界和學習西方長技,邁出了堅實一步。直至陳獨秀開創的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民主”和“科學”;毛澤東把馬列主義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之路,都體現了中華民族改革、創新的優良傳統。

歷史告訴我們,要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既離不開生養、哺育我們的這塊黃土地,也離不開及時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這就要求我們鋭意進取,敢於和善於改革創新。

四. 勤儉、廉正

勤儉、廉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漢唐時期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的勤政、勤儉帶來了國力的強盛、經濟的繁榮,與前朝秦隋的窮奢極欲導致覆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古人云:“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表明中華民族對勤儉與奢侈鮮明的善惡態度。

不為金錢或物質所惑,不為權勢所動,終身保持廉潔、清正的節操,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衞戰中的于謙,“要留清白在人間”。他為人間留下了兩種清白,其一是為民族為國家不計個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時嚴於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風。由於北京保衞戰有功,他受到賞賜還加官進爵,但都被他堅決推辭,後遭讒陷抄家時卻是家徒四壁。于謙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不僅贏得世人崇敬,於今天也深有啟迪。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傳統的勤儉、廉正美德得到昇華。

五. 敬長、知禮

敬長即尊敬長輩。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説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為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為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 範。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又是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我國人民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席以待”“ “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係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説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 ,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 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

同學們,當你向老師、長輩和客人彬彬有禮地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學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你學會珍惜每一粒糧食的時候;當你學會"寬於待人,嚴於律己"的時候;當你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的時候;當你志存高遠而又腳踏實地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繼和弘揚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嗎!

讓我們為擁有這樣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裏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範!

關於傳統與創新的演講稿 篇2

以“五種精神”為指導 突出創新主旋律

新組建之初,在市第一次黨代會上提出了“團結拼搏、艱苦創業、務實高效、自強爭先”的“精神”。“精神”既是**人民的傳統美德和黨優良傳統在新時期的繼承和發揚,又是**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萬眾一心建設新崇高理想、巨大熱情和不懈奮鬥精神的凝聚和昇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它是一種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勇創大業的精神,是一種敢於競爭、爭創一流、永不滿足的精神;是一種雷厲風行、腳踏實地、真抓實幹的精神;也是一切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社會主義主人翁精神。5年來,精神成為**人民強大的精神動力。隨着形勢的變化、時代的進步、事業的發展,只有弘揚、深化和昇華精神才能進一步為“富民強市、快速崛起”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弘揚、深化和昇華精 神必須以“五種精神”為指導,突出創新這個主旋律。提出的“五種精神”是對我們黨在領導人民長期團結奮鬥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各種崇高精神的新提煉和新概括,是對我們民族精神的繼承和發展,“五種精神”就是我們黨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就是社會主義中國通過改革開放走向繁榮富強的時代精神。弘揚、深化和昇華“精神”要在“五種精神”指導下突出創新這個主旋律。建市5年來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説都是與**人不斷創新分不開的。

面臨的新形勢也要求精神必須突出創新這個主旋律。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經濟走向全球化的時代,經濟全球化對於崛起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果我們不去創新就不能把握機遇,戰勝由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種種困難。加入WTO以後,如何才能發揮優勢,緩減衝擊,最根本的問題仍然是創新問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農業人口較多,傳統產業比重較大,經濟結構不盡合理,綜合競爭力不強,與上海、蘇南比較尚有較大差距,加入WTO使關税降低和減少了非關税措施,這將使農產品和製造業加工產品的原有價格優勢逐漸消失;高新技術產業新經濟的興起,對經濟產業結構的演變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也產生巨大沖擊。所以要崛起,不能以追趕式的模式來發展,而應以超越式的模式來發展。當然,借鑑別人的經驗是必要的,但有特殊情況,別人的成功經驗可以借鑑,如果用別人的模式來追趕別人,將會永遠趕不上,只有依靠創新,走自己獨特發展之路,才能促進大發展。崛起非走創新發展之路不可。

突出創新這個主旋律也是“富民強市、快速崛起”的內在要求。今後五到十年,是**市大力實施科教興市、大開放、城市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時期,是**市深化改革、全面進入建設寬裕的小康社會,加快推進工業化,向基本實現現代化邁進的新的發展階段。“十五”期間,**市必須以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以上的速度發展。GDP年均增幅達到11%,從而逐步縮小與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只有大力弘揚創新精神,才能完成這一艱鉅的任務。

跨越式發展道路就是創新之路。借鑑國內發展最快地區的經驗,我們試想如下的創新之路。第一,對外開放既要抓區域大開放,也要抓產業大開放,用經濟全球化的視野深化、激活我市的規模經濟。通過廣泛的開放合作,改善我市制造業開工不足的狀況,大力發揮我市的製造業優勢。如春蘭、林海、揚動等企業可與國際知名大公司合作,或貼牌加工,使我市成為國際化的製造業特色生產基地。第二,受過良好中、高等教育的500萬人是我市的獨特資源,充分利用這一優勢資源,學習海門(海門農民外出打工一年賺回24個億)、啟東等地農民外出掙錢的經驗,在更高的層次上放大戴南、張郭效應,實施向國內外勞務大輸出,組織百萬農民走出家門、省門、國門,奔向市場,既可重鑄現代文明人,也可為“富民強市、快速崛起”創出一條新路。第三,以創建文明城市為龍頭,全面推介**城市的美譽度、知名度。隨着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和市場化程度的提高,一個地方的軟環境建設對發展的含金量和增值率影響越來越大,在**城市框架和基礎設施工程初步完成之後,把創建文明城市作為一項新的重大工程,“優越的環境就是寶貴的資源”,應成為人們的一種新認識。採取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辦法,全方位開發文化旅遊產業,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全面規範城市管理,全面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和社會服務功能,加快我市城市化進程,提高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實現在蘇中“快速崛起”的目標。

創新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我們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不懈奮鬥的“五種精神”的核心精神,也是弘揚、深化和昇華精神的核心所在。只有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才能正確估價我們優勢,才能清醒地看到我們真正的不足之處,才能面對實情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形成新實踐,開創新境界。

創新需要各級領導幹部發揮帶頭作用。各級領導幹部要把創新作為自己的重要職責,成為“創新”的倡導者、策劃者、組織實施者。要善於把握客觀情況的變化,及時察視和研究前進中的新情況新問題,致力於解決改革的難點、發展的焦點和羣眾關注的熱點;要不斷從人民羣眾在實踐中創造的新鮮經驗中吸取營養,不斷改進我們的工作,領導幹部要在弘揚勇於創新的精神方面做全社會的楷模。要強化創新意識,把創新貫穿於一切工作之中,加快與國際接軌的體制、機制的繼承創新,加快形成比較完善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全面建立技術創新和理論創新體系,着力消除經濟增長的體制障礙和技術約束,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把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出來,把**人民羣眾中藴藏的巨大創造力發揮出來,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來,同時,還要依靠全體**人的參與、創新。領導幹部要帶頭創新,全體黨員和人民羣眾都要勇於創新。只有全體人民都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勇敢的創新行為,才能形成強大的創新力量。當500萬**人一齊唱響創新的主旋律時,一定能把推向一個新的、更高的發展階段。

關於傳統與創新的演講稿 篇3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

一個企業的發展亦與創新息息相關,無數事實證明任何一個企業的領導者只要高度重視“創新”,理解了創新的根本意義,不斷在企業中實施創新的手段,企業就會不斷產生出人們所需的新產品,從而企業也會產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展現新的面貌。

一、加深科技創新的理解

在企業中長期以來把創新單純理解為小改小革、新技術推廣或是技術革新或是技術改造,誠然不可以否認這些創新方式多年來為企業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效果,但它的根本點也是其狹隘點,是僅僅將創造性的成果轉化為好一點、更多一點的生產力,從而使企業產生一定限度的經濟效益,當今創新的概念已大大超越了原有的境界,創新這個詞已展延成創新工程的概念。它既包括傳統的創新觀念,更包含有對人類知識創新概念,創造企業文化的概念,創新不僅僅是某種技術方式方法的研究和探討,而且已擴展到對人類傳統的工作方式方法的研究和探討,對人類的思維方式方法的探討和研究,對人的創新能力提高的探討和研究。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就十分重視創新,他曾經親自提出“勇於創新,多作貢獻”,可見國家對“創新”是何等重視,為了使企業更快更好地適應21世紀飛速科技發展的需要,企業更需要加深對創新的理解,以儘快健全創新工作,促使企業加快創新的步伐。

二、一個良好的機制是確保企業發展的基礎

科技創新既然是作為即將進入2l世紀的主要指導新思想,首先這一思想要在企業結構中形成共識。作為企業的領導要成立專門班子去研究去實施。這種班子既不能隸屬於過去總師技術系統,又不能隸屬於一般管理系統。它在企業中的地位應當具有更高層次,作為主要廠領導來説,可以為他起到重要的參謀作用。作為企業的發展來説,他應當作為企業發展的總參謀部。他的功能既可以為企業發展擬訂長遠發展規劃、設想、建議,也可以為企業現行生產服務,為提高企業的科技素質服務。

當然一旦建立創新思想的科技發展體制,企業內原有的科技、管理系統,其功能亦應調整,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其實為了滿足21世紀的高速發展的需要,我國企業原有的一些制度及體制早就應該進行脱胎換骨的轉變,一成不變的企業管理體制是滿足不了具有劃時代高速發展的科技工業的要求。

三、創新與可持續發展

如何在太湖周邊地區開展好企業創新活動呢?創新必須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緊緊結合在一起。探索這一地區創新的方法,從工業企業方面來看,必須引進高新技術,摒棄過去“五小”帶來的危害,幾是對自然生態環境有危害、哪怕是一點點影響的企業必須堅決徹底關、停、並、轉,杜絕一切污染源,應把發展高新技術、無污染新技術作為太湖周邊地區企業發展的唯一立足點。

四、創新工作方法的探討

研討科技創新的工作方法是每一個單位極需瞭解的,創新本身是一種開拓,其方法本身就是一個創新過程,然而不斷總結和探索創新的方法是會有利於創新工作的深入展開,這裏僅談談個人的一些膚淺的想法。

1.善於總結,不斷提高。創新往往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新的發展、發明、提高。因此對現有的科技基礎不能忽略,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不斷總結已有成果,然而不能墨守成規,在總結基礎上提出新的設想,新的建議,以利把原有的水平向上提高。

2.超常思考,不斷開拓。創新在某種意義上講要有科學幻想頭腦,要具有超常規想法不斷開拓的思想才能不斷使創新達到新的境界。

3.博採眾長,善於運用。創新本身要充分運用已獲得的成功經驗,因此橫向之間,上下之間要多通氣,多瞭解情況,充分利用已獲得的成功經驗,認真研究別人、別單位已取得的成果,勇於提高自己,擴展創新的思路。

五、高度重視人的創造力

首先要善於發現和培養創新人才,有獨創性的人往往腦子靈活,轉彎快,不循規蹈矩,作為領導,尤其是人事部門的人更要注意到這一點,應不拘一格選人才。人的才能不可能一下從天上掉下來,在企業內,要不斷組織學習和進行培養。

第二,要善於運用好總結表彰的手段,對有創造力的同志要不惜重金聘用,對有成果的同志要不惜重金錶彰,使之不斷開拓,為企業更快更好更多地創造更新的產品。

第三,廣開才路,不斷引進人才。在外資企業、合資企業、獨資企業中十分注重從企業界中引進經過三、五年工作鍛鍊,具有一定實踐經驗,又有相當理論水平的青年人才。

關於傳統與創新的演講稿 篇4

尊敬的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很高興能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學習交流。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立足本崗 發展創新

陽春三月,春意融融。2月27日上午,市20xx年度“一創雙優”集中教育活動動員大會在文化城隆重召開!會議強調,創新思想觀念,優化幹部作風,優化發展環境,是事關濟源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一項全局性、基礎性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並且必須持之以恆、與時俱進、常抓不懈。

是啊,正因為我們濟源人能夠積極改變思想觀念,努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不斷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所以我們看到了:巍巍王屋山展示着濟源人的愚公風采;悠悠小浪底歡唱着濟源人的博大胸襟;美麗的濟瀆廟傳説着濟源歷史文化的深厚,世紀廣場的夜晚閃爍着成為國家衞生城市的光彩……

我們看到了:一條條高壓線為昔日貧困的山村送去了燦爛;清澈的自來水送到了每家的灶前;工業園建設如火如荼,外資企業紛紛進場;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城鄉建設濃墨重彩;剛剛竣工的商務樓,住宅區,已經沒有了空房……

看看家鄉嶄新的面貌,聽聽家鄉進步的足音!作為培養下一代的教育者,又豈能對“一創雙優”袖手旁觀呢?原國家副李嵐清曾指出:“知識和人才是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競賽的最大資本。我們必須擁有足夠數量、具備創新精神的人才,以適應時代的需要。”而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搖籃,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言至此,我不由想到一個至今還縈繞於我耳際的“雪化了變成春天”的故事。説的是某國小的一次語文考試,有一道題是這樣的:“雪化了變成___”,緊接在後面的是一條下劃線。顯然這是一道填空題,正確答案也很簡單,填上“水”或者“泥”都可算作標準,自然正確。偏偏一個孩子的答案與眾不同,她在那條單調呆板的橫線上用童稚的筆體填上了兩個大大的漢字——春天。“雪化了變成春天”——一句詩人也難以索求的佳句,竟為一位國小生在語文試卷上不經意地道出。然而,無異於飛矢擊中掠過藍天的白鴿,孩子的老師在“春天”旁邊劃了一個“x”。

一星美麗的火花就這樣被拂落。這頓悟的靈感,預示着非同凡響的想象和創造力,有如搖籃中睡熟的嬰兒綻起笑靨。被拂落時是那樣的無奈和茫然。

作為教師,每當這個故事浮現於我的腦海,心中泛起的竟是陣陣酸與痛。

作為教師,我們首先需要創新思想觀念!

新的時代創造着新的世界,新的世界期盼着新的一代,如何使學生成為既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又具有現代精神的人才?那就需要創造內涵豐富、不斷創新的學校文化氛圍,促使師生共同協調發展。

漫步於我們的校園,處處都充盈着創新的氣息,處處體現着一派生機。潔淨的校園,擺拂的垂柳,燦爛的笑臉,顯出校園悠然的氣質;樓梯口處,“請輕輕行走”“請小聲説話”等温柔,親切的提示語提醒孩子們遵守規範,與環境友好相處;“讓每一面牆壁會説話,讓每一面牆壁都育人”是學校領導的共識,在每間教室的牆壁上,一個個圖文並茂的版塊“勇攀高峯”“花落誰家”“營養在線”“百花齊放”……佈滿了學生的書畫作品、活動剪影,構成了藝術的海洋;“棒”字角,記錄着每個孩子的點滴進步;“快樂大閲讀,書香小軍營”,讓孩子的童年更豐富……正是這優美,和諧的校園環境,讓我們的老師和學生時時處處受到善的啟迪,美的薰陶。

播撒點點希望,育得桃李芬芳。三月的陽光暖暖的,柔柔的,亮亮的,灑滿了我們的世界。培育人才,傳承文明,發展創新,與時俱進,是我們老師永遠堅持的教育信念。我們願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濟源人為提高我們每一位濟源市民的道德和文化素質,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而做到立足本崗,兢兢業業。也許我們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石子,但我們仍能以微軀填充街市的坎坷;也許我們只是一塊毫不起眼的磚頭,但我們肩並肩就能構建牢固的大廈;也許我們平凡,但我們相信,無數平凡的奉獻必將鑄就濟源這座城市不平凡的明天!

濟源,我們的家!朋友們,讓我們用智慧、用愛心、用我們的實際行動把我們的家建設得更加富強、更加美好吧!

關於傳統與創新的演講稿 篇5

進入21世紀之際,人類迎來了一場全球性的科學技術革命。科技創新已成為各國搶佔下一個世紀經濟制高點的戰略核心。這是一個不可阻擋的世界潮流。環顧當今世界,財富日益向擁有知識和科技優勢的國家和地區聚集,誰在知識和技術創新上佔優勢,誰就在發展上佔居主導地位。經濟強國必然是科技強國。今天在一些發達國家,技術創新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已達60%──80%。亞洲金融危機,從根本上講,是亞洲一些國家缺乏技術創新能力,拿不出在全球市場具有競爭力的新技術、新產品。正像有人所説,從大的歷史尺度來看,東南亞金融危機,是東西方在科技領域的一次大交鋒,結果是亞洲的敗退。

世界潮流,不可阻擋。有遠見的國家都感到科技創新的極端重要性,紛紛制定相應的戰略對策。發達國家對此反應尤為迅速,早在90年代初就開始調整經濟發展戰略,大力發展信息高速公路等知識經濟的支柱技術和產業。特別是一些發展中國家也緊緊抓住科技革命為追趕發達國家帶來的新機遇。印度近些年來加強科學研究和信息技術,大力發展電腦軟件產業,迅速成為世界第二大軟件出口國。韓國製定了“科技創新法”併成立了由總統任委員長的國家科技委員會。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新中國成立後,我們用五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需要用上百年所走過的歷程,實現了工業化。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我們掌握了國家政治命運後,整個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得到空前提高。歷史證明,技術跨越發展是後進國家追趕並超過先進國家的根本道路。自產業革命以來,世界經濟和科技的中心從英國到德國、再到美國,以及後來日本、韓國的迅速崛起,無不是依靠科技進步、實現技術跨越的結果。

新中國的歷史更證明,創新是一個國家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動力。六七十年代,我國成功地研製了“兩彈一星”。這一舉世公認的創新極大地帶動了我國科技進步,僅從1960年到1966年科研機構就試製了近4000種新材料,輻射出4800多項科技攻關項目,帶動了1300多個企業,促進了一大批新興產業的形成和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通過一個創新,開發一個產品;通過一個產品,啟動一個市場;通過一個市場,推動一個產業,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北大方正集團公司的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他們把計算機激光照排技術上的創新轉化為一種先進的漢字排版自動系統,這一產品刺激了市場需求,實現了廣泛的商業化,佔據了國內外80%以上的中文報業市場。

但是,從總體上講,我國技術創新能力同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在一些領域我們的科技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至少要落後二三十年。如果我們亦步亦趨地跟在發達國家後面發展,那麼我們將永遠難以擺脱落後的狀況。我們能否順應世界潮流,抓住科技革命帶來的發展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關係着我國在新世紀的國際地位,關係着中華民族的興衰榮辱,關係着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不善於抓住機遇發展自己,就必然要成為落伍者。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中華民族是一個有創新能力的偉大民族。古代中國曾以“四大發明”聞名於世。改革開放20xx年來,在黨的領導下,們創造了世界少有的經濟發展速度,經濟、科技發展水平大幅度提高,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在即將來臨的新世紀裏,只要我們一如既往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中華民族必將能夠為人類文明創造出新的輝煌。

標籤: 演講稿 精選 創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wenming/e0nmd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