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勵志演講稿 >

關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稿(精選19篇)

關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稿(精選19篇)

關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關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稿(精選19篇)

大家好!

在這烈日炎炎、熱情如火的季節,很榮幸能在這裏同大家交流我對加強作風建設、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的感受體會。今天,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發揚優良作風弘揚勤廉美德》。

作風問題,事關我們事業的興衰成敗。可以説,一個地方的工作,成在幹部作風,敗也在幹部作風;幹部的形象,好在作風,壞也在作風;人民羣眾對幹部的態度,敬佩的是作風,不滿的還是作風。法院歷來重視作風建設,始終把作風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面實踐,到提倡“八個堅持、八個反對”,從“三講”活動的實施到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開展,從做“四有”新人到樹立“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從發揚“五種革命精神”到倡導“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作風建設始終貫穿法院建設的全過程,成為我們不斷提高審判能力、加強勤政廉政建設的重要法寶。在新世紀新階段,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核心在人,關鍵在作風。

黨風廉政建設是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法院黨風廉政建設就要弘揚勤廉的美德。古往今來,有多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與愛戴,他們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們的故事久久傳頌。君不見,一代清吏包公、於廉、海瑞的故事熱映熒屏,久演不衰;人民公僕孔繁森、牛玉儒、任長霞的事蹟震撼人心,影響甚廣。是的,無論歷史如何變遷,無論時代怎樣發展,廉潔清正永遠是時代的呼喚,勤政廉政永遠是人民的期盼。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當我們盡享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時候,我們無法忘記,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翻越了一道又一道坎,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現在的我們正朝着一個更加美好的目標不斷邁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美好的明天需要我們共同去描繪,光明的前景需要我們共同去開創。然而,在現實社會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一個個反腐大案浮出水面,一個個貪官紛紛落馬,一次又一次地為我們敲響了反腐倡廉的警鐘。如今,市場經濟浪潮風起雲湧,各種利益和誘惑不斷交織,人們的思想意識更趨多元化,來自各種渠道的挑戰和考驗讓人目不暇接。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現實背景下,我們開展了這次演講比賽。應當説,演講比賽的舉行,猶如這個盛夏裏的一場及時雨,讓我們在重温那些清正廉潔的楷模的先進事蹟、感受心靈的震撼的同時,認真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勤政廉政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實,更加穩健!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正如多次強調所言,反腐敗工作是黨和國家的重要工作,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保證。腐敗猛於虎,這已經是全黨、全國、全社會形成的共識。孟子曰:“路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就讓我們從每一件小事做起,立足自己的本職崗位,以務實的態度,勤奮的精神,廉潔的作風投入工作中,共同創造法院更加輝煌的明天!

關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稿 篇2

今天,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國王的花種和誠實的孩子》,是説中國古代一個皇帝要選一個繼承人,他發給王國內每個孩子一粒花種,並承諾説誰能種出最美麗的花,就選誰當國王。

評選時間到了,絕大多數的孩子都端着漂亮的鮮花前來參選,只有一個叫楊平的男孩端着空無一物的花盆前來。最後,他被選中了。因為,孩子們得到的花種其實都已被蒸過,根本不可能發芽。這次測試不是為了發現最好的花匠,而是要選出最誠實的孩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誠實是非常高尚的品質,所以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就是〈誠信——珍貴的品質〉。

誠信就是誠實守信,是人類的美德,無論哪個國家它都是一種最受重視和最值得珍視的品德。誠信,是一粒種子,只要辛勤耕耘,就能綻放美麗的花朵。誠信,是一股清泉,只要奔流不息,就能滋潤乾渴的心田。擁有誠信,我們就擁有了廣闊的天地;擁有誠信,我們就擁有了精彩的世界;擁有誠信,我們就擁有了美好的明天。 有一位名人這樣説過“我在國小校園裏學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知識,學會了借東西一定要還,學會了把自己擁有的分享給他人,學會了真誠以對,學會了誠信。”可見,誠信在我們的人生成長過程中起到了多麼大的作用。

其實,講誠信並不難,從一點一滴做起就行。例如我們買東西時,別人多找了錢要主動的還給賣主,自己撿到了錢物,要主動交

給失主或老師。考試不好時,要實事求是的告訴家長,不能弄虛作假,別人向你求教知識時,會就是會,不會就説不會,答應別人的事要辦到等。

大家還記得《狼來了》這個故事嗎?故事裏放羊的孩子連着撒了三次謊,到後來狼真的來了的時候,誰也不相信他了。他失去了誠信,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陶行知爺爺説:人的最大美德莫過於誠實。古往今來,在歷史上,正是有了誠信,商鞅才能夠順利變法;有了誠信,齊桓公才能成就春秋霸業。誠實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它像春雨,沖刷掉人們心靈的塵埃;它像沃土,孕育出世界上的信任之花;它像彩虹,裝扮着我們美麗的人生。同學們,講誠信就是要履行自己的諾言,兑現對同伴的承諾。你承諾要做一個“勤奮刻苦,不讓父母操心的好孩子”,那麼你就要積極進取,從點滴做起;你答應同伴要幫助他們解決疑難,那麼你就要不厭其煩,盡心盡力……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做任何事情,我們都要表裏如一、真誠守信。

誠信是我們的興國之本,只有每個人的心中都播種下了誠信的種子,誠信之花才會如期開放,誠信之果才會開滿枝頭,我們偉大的祖國才會更加繁榮富強!

同學們,讓我們從小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吧。只要人人都講誠信,文明之花就會開遍全社會。

願每一位同學都能載着誠信之舟,駛向前程似錦的明天,願你們因誠信多了友誼,因誠信添了風采,因誠信而走得踏踏實實,成為一個高尚的誠信人。

關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時間如水,生命如歌。21世紀的朝陽已冉冉升起,歷史飛越,譜寫着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輝煌,在這漫長的發展歷程中,我們中華民族形成了代代傳承的美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昂揚鋭氣,“厚德載物,道濟天下”的廣闊胸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自古以來,中華傳統美德就熔鑄在團結統一、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之中,我們不能忘記!

去年,我剛進進入肥鄉二中時,學校便給我們一人發了一本《弟子規》,要求我們朗讀並背誦,軍訓本來就苦,還要讀考試無關的書,心中很是不解?立正、起步走、跑步、起立、蹲下,這段艱苦又充實的軍訓‘旅程’到此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但是《弟子規》這本書的內容還在繼續,書裏不僅教會我們讀書,更是教導我們如何做人。軍訓練就了我健康的身體,而文化卻影響了我的心靈,它教會我的知識和道理使我受益終生。此後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我們每天都在堅持讀經典作品,品經典禮儀,學經典內容,因為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新青年,理應遵紀守法,尊敬老師,孝敬父母,關愛同學,做一個傳承美德的好青年。

為什麼要學傳統文化呢?因為在社會上總有一些目無法紀,目無尊長,目中無人的人。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説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國家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在校期間,學校的校長又為我們解讀傳統文化,學習傳統禮儀幾天的學習,我感到了傳統文化巨大的魅力和無盡的感召力,它感染着我們,盪漾着我們的靈魂,在二中這個充滿禮儀的校園裏,我要從小事做起,從撿起一片紙,從一聲主動問好,從認真寫好每一個字,每一次作業做起,我們作為21世紀的少年挽救中國傳統文化已刻不容緩。而實現中華傳統文化雄起的主力軍正是作為新一代青年的我們,更是作為擁有一腔愛國熱血的天之學子的我們,把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進行新的文化創造。

《易經》中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為一箇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美德以危機感為基礎,寄託着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從而匯聚成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長江與黃河,在世界的東方一路前行。

同學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承繼傳統美德弘揚傳統文化,我們義不容辭!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關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是她,給予炎黃子孫寶貴的生命;是她,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蹟。這個令人驕傲的名字,叫中國。

早上,我翻開這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一眼,便被書裏的內容深深吸引住了。這本書的第一個單元的標題是“風流人物”,講了華佗、鄭和、鑑真等歷史名人的故事。

漢代的神醫華佗,唐朝的佛教祖師鑑真,明朝的大航海家鑑真,這些歷史上的名人,哪一個不是為了夢想堅持不懈的?鑑真,他從小篤信佛教,十四歲就出家當了和尚,在他中年時,帶領學生東渡日本受戒。一路上,他們歷經兇險:剛剛東行入海,便狂風大作,不久,船被海濤擊毀了。他五次東渡,五次受挫,但那顆東渡之心卻絲毫沒有動搖。在他六十五歲時,終於踏上了日本的國土。十二年!整整十二年!第六次東渡,他終於成功了!

讀了這幾篇故事,我深受啟發,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鑑真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聯想到我的一個朋友。當時,他報名參加了學校的跳繩比賽,他並不會跳繩。之後的幾個星期,我手把手的教他,儘管開始他跳得並不好,手腳不協調,但是,他非常努力的練習,經常練得滿頭大汗。最終,他在比賽上拿到了第三名!

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你肯努力,不放棄,就一定會成功。伏爾泰曾經説過:堅持意志偉大的事業需要始終不渝的精神。荀況也説過:鍥而不捨,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縷。

同學們,讓我們以這些名人為榜樣,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為自己的遠大理想努力奮鬥!

關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稿 篇5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文明禮儀之邦,講文明,懂文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更要學習、遵守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中華民族美德時刻記心中。

“懂文明,講文明”是傳統美德中最重要的一點。在何時何地,文明文明無處不在,它像綿綿細雨,滋潤着大地,像陣陣微風,吹進人們的心田。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育我要講文明,懂文明,告訴我“講文明,懂文明”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那時起,“講文明,懂文明”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裏,也使我養成了“懂文明,講文明”的好習慣。此刻,隨着社會各界人士不斷的呼籲人們:懂文明,講文明,漸漸地人們不再那麼沒有文明瞭。公交車讓座的人越來越多了;在大街上沒有人隨地扔垃圾、隨地吐痰了;公共場所沒有人再吸煙、大聲喧譁了……這些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也能體現出人們的變化。所以,我們人人都就應“懂文明,講文明”。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你務必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回報。”“誠實是人生永久最完美的品格。”等名言都是寫“誠信”在生活中必不可少。誠信待人,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部分。有一個真實的例子:一次,宋慶齡奶奶去幼兒園對小朋友許下承諾,“六一”兒童節那天和小朋友們一齊過節日。但是那天天氣突變,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老師和同學們都以為宋慶齡奶奶不會來了,當她們失望地望着窗外灰濛濛的天時,宋慶齡奶奶的車奇蹟般地出此刻校園門口,孩子們驚喜地笑了,老師用激動的情緒緊緊握住了宋慶齡奶奶的手,宋慶齡奶奶對老師説了一句話:“既然我説了,就得守信。”從宋慶齡奶奶的故事中,我們明白了,誠是誠懇,信是守信,誠信是一句承諾,誠信是許諾後的行動,誠信更是一根堅強不屈的脊樑。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儉節約也是重要的一部分。無論家裏的收入高低,再有多富裕,我們都就應勤儉節約,我們要從此刻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勤儉節約習慣。

尊老愛幼是我們每個中學生以及大人們都就應做到的事。乘公車的時候主動讓個座位,攙扶年邁的老人過馬路,幫忙年邁老人搬東西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所以,我們人人都要尊老愛幼。

遵守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每個中學生的職責。我們務必要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關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稿 篇6

中華傳統美德在華夏史上源遠流長,自古至今,從未間斷。前有古人,後有來者。

發揚傳統美德是我們新一代中學生的責任。

今天,我在爸爸的帶領下,去超市買了十袋水餃和一些水果,去看望自己的奶奶。到了家,奶奶不在家,我和爸爸將水果放在桌上,動手幫爸爸煮起餃子來,不一會而,白花花的餃子浮出了水面,我知道這是科學中浮力原理,餃子熟了,體積膨脹,浮力增大,於是浮起來了。爸爸把餃子盛了許多碗,一字排開,兩碗留給爺爺奶奶,其餘的送給鄰居老人家。不多久,奶奶回家了,一進門就聞到了香氣,就知道是我們來了。吃到餃子的鄰居爺爺奶奶,都來到奶奶家,跟我們嘮叨嘮叨家常,都誇我爸爸是個孝子,我是個孝孫女。我們都開心的聊了一個上午。

我認為發揚美德是一種提升自我人生價值的方式,也是塑造人的基本素養的形式。我向老人盡孝,付出的只有一份心,收穫的卻是老人的全部。於是我明白了:美德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一次幫同學拿衣服,一次幫助媽媽洗腳,一次,一次,都是美德的具體體現。在家裏孝敬父母老人,在學校團結同學,尊敬老師,在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中,都能折射出我們的身上是否有美德基因。

美德之所以稱之為美德,是因為它是一個真理,一種內在的美。

關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學會寬容》。

數千年前,有這樣一場對話: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孔子對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時間飛逝,幾千年如白駒過隙,可就是這樣一句話,在經歷了數千年整個世界的滄桑鉅變之後,依然高高矗立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巔,俯瞰着人間冷暖。

寬容不是懦弱,不是無能,而是一種豁達,一種氣量,一種將軍額前能跑馬、宰相肚裏可撐船的寬廣胸懷。

有一個故事,説是在美國一個市場裏,有位中國婦人的攤位生意特別好,引起其他攤販的嫉妒,大家常有意無意地把垃圾掃到她的店門口。這位中國婦人只是寬厚地笑笑,不予計較,反而把垃圾都清掃到自己的角落。旁邊賣菜的墨西哥婦人觀察了她好幾天,忍不住問道:"大家都把垃圾掃到你這裏來,你為什麼不生氣?"中國婦人笑着説:"在我們國家,過年的時候,都會把垃圾往家裏掃,垃圾越多就代表會賺越多的錢。現在每天都有人送錢到我這裏,我怎麼捨得拒絕呢?你看我的生意不是越來越好嗎?從此以後,那些垃圾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這位中國婦人化詛咒為祝福的智慧確實令人驚歎,然而更令人敬佩的卻是她那與人為善的寬容的美德。雖然身處異地,可她依然堅持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文明,她將寬容帶出了國門,帶到了世界。她用智慧寬恕了別人,也為自己創造了一個融洽的人際環境。俗話説和氣生財,自然她的生意越做越好。如果她不採取這種方式,而是針鋒相對,又會怎樣呢?結果可想而知。

寬容是一種理解,一種體諒、是一種美。

有個姑娘要開音樂會,在海報上説自己是李斯特的學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現在姑娘面前。姑娘驚恐萬狀,抽泣着説,冒稱是出於生計,並請求寬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彈一遍給他聽,並加以指點。過後爽快地説:“大膽地上台演奏,你現在已是我的學生。你也可以向劇場經理宣佈,晚會最後一個節目,由老師為學生演奏。”李斯特在音樂會上彈了最後一曲,這場音樂會完美落幕。

生活需要寬容。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不如意,每個人都會有失敗,當你的面前遇到了竭盡全力仍難以逾越的屏障時,請別忘了:寬容是一片寬廣而浩瀚的海,包容了一切,也能化解了一切,會帶着你你跟隨着他一起浩浩蕩蕩向前奔湧。

當看到引車避匿的藺相如和負荊請罪的廉頗相擁而泣,誓言共保趙國的時候;當看到蔣琬用寬容之心對待無禮的楊戲而得到世人稱讚的時候,你們難道沒有發現,寬容是世界上最神奇的鑰匙嗎?仁義衚衕的故事家喻户曉,董篤行的一句: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發人深省。俗話説得好:"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個人只要遇事多為他人想一想,多為集體、社會想一想,多往大處、遠處想一想,就不會被暫時的煩惱所困擾,就能夠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生機勃勃地前進在人生的道路上。

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電風暴一時的肆虐,才有風和日麗;

遼闊的大海容納了驚濤駭浪一時的猖獗,才有浩瀚無垠;

蒼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強食一時的規律,才有鬱鬱葱葱;

泰山不辭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方能成其大,一寬一容笑天下。

年年花開,拉開了“寬容”的華美與絢麗;

歲歲雁來,捎來了“人情”的夢想與天堂;

花開雁來,寬容謹記,人情莫忘。

同學門,我們有緣而相識,相聚,相知,穿梭於茫茫人海中,難免會發生一些不和諧不愉快的事情,面對小小的過失,如果能報以一個淡淡的微笑,説上一句輕輕的歉語。能讓我們收穫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幫別人開始一扇窗,也就是讓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關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稿 篇8

這天,我們擁有比過去更完美的生活,但也面臨着比過去更嚴峻的問題: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不斷地耗損,破裂,超多的水被污染浪費等等。所以此刻我們務必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自己勤儉節約的美德,來改善浪費的現象。

我在一次食堂值勤中深有體會。飯桌上一片狼藉,吃留下的飯菜到處都是:吃了一半的面,裏面的荷包蛋咬了一半,黃瓜,番茄一口沒動;還有吃了一兩口的荷包飯,裏面的肉還沒吃到就不吃了;各種各樣的小吃零食應有盡有,什麼薯片,雞塊,裏脊肉,羊肉串,可樂,雪碧……這些零食本就不就應吃,若是買了,就就應遵守買多少吃多少的原則。這些都是基本的常規。由此,我就開始反省自我,這些都做到了嗎

於是第二天,我照例來到食堂。與往常不同的是,我開始認真思忖怎樣搭配好一天的午飯,該吃什麼,該怎樣吃才能即節約又營養。至此以後,我每一天都買多少吃多少,天天吃得飽飽的,不光是吃飽的問題,更進一步的則是為能勤儉節約,愛惜糧食而感到驕傲,自豪。

勤儉節約不光在節約糧食上得以體現,還有例如節約用水,電,煤,節約用紙,節約一切能夠節約的資源。少開車,多搭乘公共交通出行或步行是最好的;多種植物,愛護花草;少用塑料製品,不亂扔垃圾等等都是綠色生活,低碳排放的行動和象徵。

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不能永無止境地開採,勘探,一旦資源耗盡,我們就沒有辦法生存,到那時再意識到節約就已經來不及了。總之,儘早醒悟吧!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我呼籲:全世界人民一齊行動起來,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加完美!

關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稿 篇9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中華美德—弘揚民族精神》。

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中,經典古籍構成了它的核心。經典古籍不僅傳承着中華民族奮鬥的歷史,而且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基本精神。中華文化被稱為倫理型文化。它的精華被世界譽為中華美德。它對於增強民族內聚力、振奮民族精神、整合羣體價值、協調社會秩序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中華傳統美德有着豐富的、系統的內容。它包含着:個人與國家的關係,例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個人與他人的關係,例如:“與人為善”,“誠信待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個人自身修養的問題,例如:“志存高遠”,“自強不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而且把個人、集體、國家聯成一體,例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樣一種倫理價值體系,在別的國家是很少見的。中華傳統美德構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

今天,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有着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這是因為: 第一,社會的現代化帶來了價值觀念的衝突。在這場衝突中要不要保持傳統美德,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問題。作為意識形態的價值思想體系是生產關係的反映,新的生產關係的建立必然要伴隨新的價值思想體系的建立。但是,新的價值思想體系的建立不是憑空臆造的,而是在對舊的價值思想體系的批判和改造中發展起來的。今天我們提倡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就是要把中國傳統價值思想體系中的優秀精華髮揚光大,把它和現代化結合起來,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文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鄧小平理論提出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強國,特色在哪裏?我的理解,一是社會主義的,二是有中國文化底藴的。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才能把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得有特色。 第二,在頻繁的國際交往中帶來了許多外來的,特別是西方的價值觀念。“麥當勞文化”正在浸蝕着中國文化。對於西方文化,包括它的價值觀念,我們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選擇和改造,選擇先進的優秀的精華,例如他們的科學精神、民主精神、開放意識、進取精神等。同時要摒棄一切腐朽落後的,或者適合於西方而與我國國情不符的價值觀念。弘揚中華美德就是要振奮民族精神,抵制一切不健康的價值觀念的浸蝕,樹立健康的社會主義新美德。

第三,當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現狀迫切需要加強中華美德的教育。長期以來,我國道德教育中存在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點。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對最初步的道德要求卻不清楚,不實行;不能判斷現實生活中醜惡的東西,有的甚至還受到社會上醜惡行為的影響。因此極需要告訴他們中華美德是什麼,讓他們知道中華民族創造了中華傳統美德,同時又是在中華傳統美德的哺育下壯大發展起來的;今天我們要建設祖國,復興中華,需要身體力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今天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努力學習,明天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貢獻。黨的xx大提出要用20xx年的時間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這20xx年中,我們現在在校學習的青少年將成為祖國建設的骨幹,他們的成長將關係到中國傳統美德能否傳承下去,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成敗問題。

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要從少年兒童抓起,從小讓他們身體力行,形成習慣。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就懂得這個道理,為了讓少年兒童牢記各種行為規則,編寫了許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讀本和格言。例如《三字經》、《千字文》等,一方面讓兒童識字學知識,另一方面學習傳統美德,身體力行,銘記在心,從而形成習慣。這些讀本今天當然不能再用了,裏面有許多封建的東西,但是其中有許多代表中華傳統美德的格言還是應該傳承下去。因此,我們應該有新的讀本,選擇代表先進文化的中華傳統美德的格言編纂成冊,讓青少年廣為傳誦,並指導他們努力實踐,從而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因此,高等教育出版社彙編出版《中華文化經典基礎教育叢書》,很有意義。選擇經典古籍中適合青少年閲讀並具有時代生命力的內容,讓青少年閲讀背誦。有些內容可能青少年一時還不能理解,但隨着年齡學識的增長,他就會懂得其中深奧的道理。我小時候也讀過一點四書五經,如小時候背《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當時並不明白,現在才理解它的教人做人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是小時候讀《論語》時背誦的,現在成為我的座右銘。可見,小時候趁記性好的時候讀點、背點古籍是很有好處的。當然,我不提倡如過去意義上的讀經。中國的四書五經主要內容是宣揚封建道德,與今天倡導的民主和科學精神是格格不入的。但是經典中不乏待人接物的公共道德和教人修身養心的道理,即前面説到的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這是我們今天仍然要繼承和發揚的。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因為美德代代相傳,因為美德在我們心中,因為我們是中華兒女。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共同把文明美德傳承下去,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讓中華民族這朵美麗的生活之花開遍世界的每個角落。

關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稿 篇10

《易經》中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為一箇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勝天、鋭意進取、浩然正氣、居安思危、愛國愛民等等,始終是我們民族脊樑們在不斷變化着的社會政治實踐中面對各種矛盾和危機,逐步積累起來的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自覺意識。這種自覺意識以危機感為基礎,寄託着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從而匯聚成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長江與黃河,在世界的東方一路前行。同學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我們義不容辭。我從以下兩方面與同學講講。

一. 勤學、好問

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極為豐富,這與古人的勤學是分不開的。錐刺股是先秦縱橫家蘇秦好學的故事。蘇秦為吸取廣博知識,夜以繼日發憤苦讀,當睏乏時,以錐子刺腿,用來振奮精神,堅持學習。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都説明勤學的道理。

讀書光好學還不夠,還需善疑好問。孔子從小入太廟“每事問”。他主張“疑思問”,“不恥下問”。荀子把“不知則問”和“不能則學”相提並論。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學不行,不問不知”。他們都把學和問聯在一起。不學不問怎能成為學問家,學貴在問,這樣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由此看來,勤學好問對我們中學生來説是尤為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中多思考,大膽質疑,逐步形成勤學好問的良好品德。

二. 敬長、知禮

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説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為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為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範。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左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係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説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 ,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 ,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關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稿 篇11

身為中華民族的公民,我們不僅為秀麗的山川、遼闊的江河倍感自豪,也時常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而驕傲。上至道德崇高推行禪讓的始祖,下到當今感動國人的各路誌士。也無某們已叫不出他們的名字,或許也記不起他們的相貌,但是他們高尚的品德,卻始終烙在我們心中。

提到傳統美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個字浮出腦海,這八個字也高度的概括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美德,後來很多的美德也是由這八個字延伸。

“百善孝為先”,也難怪這中華民族聰慧的人民會把孝這一美德提到八個字的首位!這很有講究,不過這也很實際,做人首先應當懂得尊敬、孝順父母長輩!當然,盡孝也並不僅僅在物質上。父母的養育之恩、親人的關切之情,我們的“寸草心”僅用物質,又何以能報答?也許一點精神上的安慰,也會讓疼愛我們的父母親人開心不己!而身為學生的我們,又如何在精神上給父母長輩安慰呢?當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電扇的涼風為我們消去襲來的熱流,我們在感到一絲滿足的時候,此刻的父母,也許正在灼熱的太陽下,為我們賺取那一筆一筆的學費、生活費!當我們圍在餐桌旁,噴香的飯菜勾起我們的食慾,可口的飲料為我們消去渴燥,可曾想過,此刻父母正在幹嘛!也許學習上的困難讓我們心情不暢,讓我們想要放棄,那麼,細細的想一想,當我們還是一個赤誠忠厚的孩童時,曾在心底許下孝順父母的宏大願望,我們是否真的為這些願望努力了?曾經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立志:我要考大學,做個有較高文化的人,用我所學的文化知識賺錢,讓父母享享清福,為祖宗爭爭光……可我們,今天的我們到底為這做了多少?六月大學聯考在即,最擔心最緊張的不僅僅是我們自己,還有教導我們的恩師,還有那一雙雙一直關注我們成長的父母親人的眼睛,我們又怎能狠心讓那一雙雙飽含了希望的雙眼變得黯淡、失望呢?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那些做孩子的明白得太晚,還是父母離開得太早呢?親愛的同學們,我們何不趁早,盡我們的努力考出一個優異的成績來寬慰父母,回報親人呢?既然是父母親人的願望,那我們為何還要懶散呢?“父母呼,行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同學們,讓我們從小事着手,用一舉一動來證實我們的孝心。同學們,努力吧,讓六月大學聯考優異的成績,化作孝順父母、寬慰親人的樂章,和着父母親人快樂的笑聲,讓這曲凱旋之歌更加嘹亮。

關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稿 篇1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做文明國小生”。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也是一個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中華民族在自己發展歷程中,形成了代代傳承的美德。為了這五千年延綿不絕的中華文明,為了這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同學們快快行動吧,讓我們一起來爭做文明的國小生,從自己做起,從細微之處做起,改掉各種陋習,走在校園裏,自覺地彎腰揀起腳邊的紙屑;走在教學樓裏,主動地向迎面走來的老師問好;步行在大街上,認真遵守交通法規,與文明通行,坐在公共汽車上,真誠地為身邊的老人讓座……其實“文明”並不遙遠,它時刻圍繞在我們身邊。如果你還沒有做到,就從現在開始。在家,爭做孝敬父母的好兒女;來到學校爭做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讓我們愛護校園裏的一草一木,讓我們朗朗的書聲和歡歌笑語在校園裏迴盪。讓我們在這裏留下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回憶。當有一天我們步入社會,我們就一定會成為一名有公德、守法紀的好公民。“成於心而形於外”。讓我們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讓我們在自我監督於自我完善中逐步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並使習慣成為自然。真真正正做一名合格的、文明的國小生。

關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稿 篇1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福山,好少年。行端正,志高遠。”福山三字歌,引導着我要做一個誠信知禮、落落大方的國小生。

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只有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個細節中體現出來。

每天清晨,我穿上整潔的校服、戴上綠領巾、佩戴好標誌、背上書包,快快樂樂地走進校門。

校門前值勤的二年級哥哥、姐姐們一聲響亮的“GoodMorning”,立刻提醒了我,作為一個福山人,我要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國小生。於是,我認真地敬禮,響亮地回答“Good Morning”。

站在操場上,國旗下的我嚴肅認真、精神飽滿、高唱國歌。每天坐在明亮的教室裏,我認真地聽課。上課時不和同學説話,不做小動作,積極舉手發言。

當老師迎面走來時,一個點頭,一聲問候,這就是我對老師的一份關心,一份尊重。課間活動時,我不和同學吵鬧。當別的同學有困難時,我還會幫助他們。不小心打擾到別人,馬上説一聲“對不起”。看到紙屑能馬上彎腰撿起投入垃圾桶。

中午用餐時,我總是安靜地排隊拿飯。每次吃完後,很快地把餐具整理乾淨。吃完飯後把餐盤輕輕地放入桶裏。

放學了,我們整整齊齊地排好隊,有禮貌地和老師同學説聲再見。回到家,我會親親熱熱地向外公外婆和爸爸媽媽問好,有時還能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生活中處處都有文明,文明也在身邊的細微之處盡情綻放它特有的光芒。我的每一天都是這樣度過的,大家都表揚我是講文明懂禮儀的好孩子。奧運馬上就要來了,讓我們每天進步一點點,爭做文明禮儀好少年!

關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稿 篇14

中國,一個有着兩千多年文化的國家,素來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誠實、守信、寬容、孝順、節約……

許多的文明美德,沒有被千年的古風忘記,古風把他們從遙遠的古代吹到現代,給人們以心靈的盛宴。

説到寬容,我不得不説,自古以來,狹隘都是小人的代名詞,而寬容則是人們精神的一種表現。周瑜是狹隘的,他不肯讓諸葛亮勝於他,百般算計,最後卻被諸葛亮氣得吐血而死。慈禧太后和別人下棋,別人吃她一個馬,他殺對方全家,死後被人唾罵;龐涓也是狹隘的,他不想孫臏勝過自己,絞盡腦汁,誣衊孫臏,最後拔劍自刎……

把狹隘丟下,緊握寬容,學習安德魯•馬修斯筆下小小的紫羅蘭,“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

美國總統林肯,對政敵很是寬容,這讓許多官員很是費解,當一些官員向他提出應該將政治消滅時,他卻微笑着搖搖頭説:“當我們把他們變成自己的朋友時,不正是消滅了自己的敵人嗎?”林肯正是憑着一顆寬容之心,成了美國總統。

在“將相和”中,趙國大將軍廉頗,因不滿藺相如的官職比自己高,設法羞辱他。而藺相如聽説後,開始躲避廉頗,廉頗知道自己做錯後,揹着荊條去藺相如家道歉。藺相如原諒了他,二人結成誓死同生的朋友,才了流傳至今的“負荊請罪”。

劉秀攻入鄲後,面對人們的不滿,辱罵甚至是謀害,他都不聽大臣們的勸阻,將全部一筆勾過,最終用用寬容把敵人變成了朋友,壯大了自己的隊伍,充實了自己的軍隊,從而完成了自己的帝王之業,統一全國。這些難道不是對寬容最好的詮釋嗎?

仔細想想,若是天空沒有了寬容,怎會有烏雲密佈後的彩虹?若是森林沒有了寬容,怎會有精彩紛呈的生物世界?若是人類沒有了寬容,怎能共建和諧的社會?

説完了寬容,我們再來説説孝順。

俗話説的好“百善孝為先”。“孝”在中國古代就是人們的一種責任,更是一種不可推卸的義務。古人在王祥卧求鯉,現在呢?現在有什麼?我叩心自問,我為父母做了什麼?

記得那是月考的前幾天,老師抓得經較嚴,每天都到十一二點才上牀休息。我的膽子小,即使開着燈身邊也得有人陪着。於是,爸爸和媽媽成了我的“陪讀”,那時我學着學着就會感到厭煩,但稍稍一偏頭,看見坐在身邊的父母,看見桌子上那杯冒着熱氣的提神茶,就好比注射了興奮劑一般,立馬又投入到“戰鬥”中。

很長時間過去了,“革命尚未成功”,我輩仍需努力。父母也累了。媽媽讓爸爸先去休息,爸爸幽默地説:“一會兒來換班”。媽媽依然陪着我,偶爾會拿起我的一本書,藉着燈光看看,不時也幫我做做後勤工作。幫我拿拿工具書,翻翻資料……

經過幾個小時的“戰鬥”,我勝利了,再看看身邊的媽媽,已經睡着了。

我起身走出卧室,突然一碗冒着熱氣、香噴噴的雞湯映入我的眼簾,原來爸爸並沒有睡……我走上前去,伴着淚水一飲用水而盡。

從那次月考事件中,我深刻體會到了父母對我的愛,正如政治課本所講的“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真摯的愛”。我也下定決心,要努力學習,在生活中多體諒父母,多關心父母,少惹他們生氣,少讓他們操心,“孝”不只掛在嘴上,而是融在行動中。

親愛的同學們,撩開心湖的面紗,那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折射出的不正是“文明美德”嗎?如果人人都講文明,人人爭做好公民,那麼社會不就更美好了嗎?讓我們與文明攜手,與美德相伴,共同努力,讓“文明美德”一直與我們同在,讓“文明美德”一直伴我們成長!

關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稿 篇15

中華傳統美德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凝練而成的社會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我們重視自身修養,同時又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樂觀進取精神。可以説,中華傳統美德早已深深熔鑄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之中。那麼,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怎樣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呢?

一、堅定不移地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列寧説:“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説是集中地體現了中華民族氣節。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為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和氣節方面為後人作出了榜樣。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不僅具有找尋民族氣節,挽救民族危亡的積極意義,而且突出了要求把個人的命運與民族、祖國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崇高的歷史責任感,所以每當中華民族瀕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都起到了救亡圖存的戰鬥號角作用。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以來,諸如卓有見識的林則徐,血染吳淞口的陳化成,維新被殺的譚嗣同,推翻帝制的孫中山,橫眉冷對的魯迅,抗日獻身的張自忠,以及無數為國捐軀的共產黨人都體現了這一強烈的愛國精神,他們是中華民族之魂。

以上種種愛國實例,滲透着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所在。我們當代大學生要銘記在心,體現在行動上,繼承並把它們發揚下去。

二、奮發進取,立志報國奮發進取,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決定了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在前進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歷史上擁有大志者不乏其人。明代戚繼光年僅十七就任文職官,當上了登州衞指揮僉事。他對父親表示,要做一個“身先士卒,臨敵忘身”之士,還寫下了“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的詩句。日後在蕩平東南沿海倭寇和防止北方異族的入侵建立了不朽的功績,成為名垂史冊的民族英雄。一代偉人_在前去廣州革命根據地,途經長沙寫下的《沁園春·長沙》,其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表現出_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併為之奮鬥終身。十九歲的周恩來所作“大江歌罷掉頭東”也體現了他改造舊中國的遠大志向。可謂少年壯志凌雲。

我們大學生應把個人的理想抱負與祖國民族利益聯繫在一起,把作為跨世紀的一代與為民造福聯繫起來。更要從大處着眼,從小處着手,從自我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在人生途中不斷地砥礪操行,從而完成大志。

三、開拓進取,不斷創新開拓進取,

中華民族雖也遭受過外族的入侵和列強的蹂躪,但她卻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於不敗之地的偉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與中華民族的一批優秀人物跟隨時代的潮流,鋭意進取,勇於改革創新是分不開的。慘遭車裂的商鞅,雖犧牲了生命,卻使秦國後來居上,超出東方六國,成為兵革強大,請侯畏懼的天下雄國,為秦始皇“滅諸侯成帝業”的統一中國大業奠定了基礎。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對北宋中期以來積貧積弱的現狀,大膽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與中國封建社會儒家正統思想的“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是何等的針鋒相對。王安石這種反對守舊,勇於進取的.思想及大膽變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領先於時代,為後人推崇和尊敬。

四、勤學好問,最大限度地豐富自己勤學好問,

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極為豐富,這與古人的勤學分不開的。錐刺股是先秦縱橫家蘇秦好學的故事。蘇秦為吸取廣博知識,夜以繼日發憤苦讀,當睏乏時,以錐子刺腿,用來振奮精神,堅持學習。“三上”是北宋大文豪歐陽修充分利用時間的一種學習方法,乃馬上,枕上,廁上,爭分奪秒,積少成多,終於在文學上大有作為。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都説明勤學的道理。

讀書光好學還不夠,還需善疑好問。孔子從小入太廟“每事問”。他主張“疑思問”,“不恥下問”。荀子把“不知則問”和“不能則學”相提並論。他們都把學和問聯在一起。不學不問怎能成為學問家,學貴在問,這樣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古人這些勤學好問的事例在歷史上比比皆是。我們要從中受到啟迪,逐步形成勤學好問的良好品德。

五、尊敬師長,明禮誠信尊敬師長,

尊敬師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連封建帝王也不例外。“西伯善養老”指的是周文王在施行“仁政”時帶頭敬長。他上孝父母,下關心窮苦平民,並設立“三老五更”制度來侍奉老人。共產黨人的敬老境界更高一籌。李大釗曾説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為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為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

人之常情”。朱德自1909年離開家鄉後僅見過其母一次,抗戰時期,朱老總工作繁忙,生活艱苦,但仍節省下一部分錢寄給母親。母親去世了,朱老總非常悲痛地説:“我用什麼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盡忠於我們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一中國共產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着的人能過快樂的生活”。朱德把熱愛母親,熱愛人民,熱愛黨緊緊聯繫在一起。今天敬長傳統美德不僅不能丟,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範。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又是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我國人民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就深刻反映了這一點。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是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係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能真誠待人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是內在優秀品質的

外化。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説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與一個有“禮儀大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所以,明禮誠信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完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勇於進取、開拓創新、尊敬師長、明禮誠信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最後,讓我們時刻牢記同志在《中華傳統美德格言》一書中的題詞"傳承中華美德,培養民族精神"。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一定要繼承這些傳統美德,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把它發揚光大。

關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稿 篇1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在這烈日炎炎、熱情如火的季節,很榮幸能在這裏同大家交流我對加強作風建設、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的感受體會。今天,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發揚優良作風弘揚勤廉美德》。

作風問題,事關我們事業的興衰成敗。可以説,一個地方的工作,成在幹部作風,敗也在幹部作風;幹部的形象,好在作風,壞也在作風;人民羣眾對幹部的態度,敬佩的是作風,不滿的還是作風。法院歷來重視作風建設,始終把作風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從重要思想的全面實踐,到提倡“八個堅持、八個反對”,從“三講”活動的實施到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開展,從做“四有”新人到樹立“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從發揚“五種革命精神”到倡導“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作風建設始終貫穿法院建設的全過程,成為我們不斷提高審判能力、加強勤政廉政建設的重要法寶。在新世紀新階段,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核心在人,關鍵在作風。

黨風廉政建設是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法院黨風廉政建設就要弘揚勤廉的美德。古往今來,有多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與愛戴,他們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們的故事久久傳頌。君不見,一代清吏包公、於廉、海瑞的故事熱映熒屏,久演不衰;人民公僕孔繁森、牛玉儒、任長霞的事蹟震撼人心,影響甚廣。是的,無論歷史如何變遷,無論時代怎樣發展,廉潔清正永遠是時代的呼喚,勤政廉政永遠是人民的期盼。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當我們盡享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時候,我們無法忘記,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翻越了一道又一道坎,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現在的我們正朝着一個更加美好的目標不斷邁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美好的明天需要我們共同去描繪,光明的前景需要我們共同去開創。然而,在現實社會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一個個反腐大案浮出水面,一個個貪官紛紛落馬,一次又一次地為我們敲響了反腐倡廉的警鐘。如今,市場經濟浪潮風起雲湧,各種利益和誘惑不斷交織,人們的思想意識更趨多元化,來自各種渠道的挑戰和考驗讓人目不暇接。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現實背景下,我們開展了這次演講比賽。應當説,演講比賽的舉行,猶如這個盛夏裏的一場及時雨,讓我們在重温那些清正廉潔的楷模的先進事蹟、感受心靈的震撼的同時,認真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勤政廉政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實,更加穩健!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正如多次強調所言,反腐敗工作是黨和國家的重要工作,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保證。腐敗猛於虎,這已經是全黨、全國、全社會形成的共識。孟子曰:“路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就讓我們從每一件小事做起,立足自己的本職崗位,以務實的態度,勤奮的精神,廉潔的作風投入工作中,共同創造法院更加輝煌的明天!

關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稿 篇17

美德是什麼顏色?説它是紅色,因為助人為樂的美德助人者常常有一顆紅色而火熱的心;説它是黃色,是因為尊老愛幼的美德,敬老者常常是陽光樂觀向上的;説它是綠色,是因為綠色環保的美德環保者願意為植樹造林和低碳環保而做出奉獻。

3月12日是植樹節,這一天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們自發組織,來到野外,挖出一個個小坑,把一棵棵蒼翠挺拔的小樹埋下去,於是不一會兒,山坡上就長滿了一棵棵小樹。但是植樹節一年只有一次,每年人們似乎只有到了這個時候才能想起來植樹造林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班級裏組織了一個活動,就是倡導大家低碳環保,為綠色社會做出貢獻,我們分配好了任務,我是要畫一張綠色環保主題的手抄報,於是,大家信心滿滿地回到家準備各自的任務,我也開始從網上搜集關於植樹的資料,一切都準備充分以後我開始了我的創作,我先在刊頭上畫上了植樹節的標誌,並給手抄報起了個名字就叫“綠色手抄報”並給他用綠色熒光筆上色,讓刊頭看上去漂亮又顯眼,接着我用綠色樹枝的形象,給手抄報加上了花邊,用一個個綠色的小精靈,把手抄報分隔開來。

最後把分隔開來的空白部分畫上一條條綵線,終於,排版全部排完了,接下來,就只剩下謄抄文字了,我抄下了關於“植樹造林好處多”的內容,還有“一畝森林的巨大作用”和“沒有森林就沒有人類”更有震撼人心的沒有了森林土地沙漠化和生活在靠近森林的人們壽命更長的圖片,關於環保和植樹造林比比皆是。經過了兩個多小時的努力,我終於完成了這幅手抄報,第二天帶到班級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大家用一塊巨大的木板,張貼出大家的作品,放在學校的門口展覽,當聽見別人指着那塊木板嘖嘖讚歎之時,我的心裏也美滋滋的。

綠色環保的美德是我們不能沒有的,如果人人都能夠自覺的低碳節能環保,那麼地球將是一片多麼美好的天地啊!

關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稿 篇18

“唯有心靈能使人高貴。”在《模擬外交官》這本書中,大大小小真實的、令人心靈接受洗禮的故事如花兒一般一朵朵綻放在我們的面前,點點滴滴都讓人温暖。正如扉頁上説的,少年,燦若朝花……

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結識到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而舞的“街舞少年”徐亞菲;孜孜不倦、熱愛解題勝過休息的“題王”周彥孜;口若懸河的小小“外交官”邵嶷;善良樂觀、“在靜寂中聆聽世界”的施穎……他們用最美好、最純真的心靈,感動着你我。他們,一羣和我們年齡相仿陽光少年,以活力四射的形象躍然紙上。他們個性鮮明,他們充滿希望,他們全身閃爍着美德的光芒,有無私奉獻的精神,有樂於助人的品質,有堅持不懈的信念。有創新,有想法,敢做,敢説,個個都是新一代少年的代表和學習榜樣。他們就像初綻的新蕾,那沒有任何雜質的花瓣一瓣瓣展現在人們面前,那幽幽的花香久久瀰漫在人們的心間。

讀了這本書,我不禁思考起來。序言上有這麼一句話:“每一朵花都記得要為生命怒放,這是花與生命的約定。”我當時就被震撼了,我思索,我們,這些少年,這些花朵,遵守“生命的約定”,為生命怒放了嗎?也許我們不曾想過。但是,我相信,我們只要被這樣的一羣孩子們感動過,我們就不會再甘於只是為自己而活着,我們也會默默地綻放,默默地釋放出芬芳,默默地讓美德溢滿心田腦海,默默地為他人奉獻。到那時,世界將不再寂寞,而是充滿温暖。

讓我們攜起手來,為他人做一些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為生命的諾言而綻放,創造一個最美好的未來。從這一刻開始,揚起美德的風帆,讓美德遠航!

關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稿 篇19

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山美,雄偉壯麗;水美,清澈迂迴;人更美,擁有美德。

美德就在我身邊。一次下課時,牆上的掛圖掉在了地上。有的同學不慎在上面踩了幾個腳印,原本乾乾淨淨的掛圖成了“花貓臉”了。還有幾個同學視而不見,繞着走了過去。這時,劉芳意看到了,立即撿了起來,放在書桌上,從兜裏掏出潔白的手帕,擦了一遍又一遍。嗬!“花貓臉”變成了“小白臉”;白手絹變成了黑手絹。之後,她又跑到小賣店,從午飯錢中節省了一元錢買了一瓶膠水,將掛圖牢牢地粘在了牆上。她這才滿意地笑了。此時,同學們紛紛向她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美德仍在我身邊。有一次,我和同學吳可迪去南環廣場玩兒,正玩到興頭上,卻看見一塊西瓜皮躺在地上睡“美容覺”,一大羣螞蟻和幾隻蒼蠅在上面開“party”,讓人看一眼就覺得胃裏翻江倒海,況且還散發出令人作嘔的異味。我立刻捂住鼻子,以每秒180邁的速度跑開了。等我回頭一看,吳可迪正彎腰撿起西瓜皮,丟進了垃圾箱裏。我問他:“你不覺得噁心嗎?”他一邊擦着手,一邊笑着説:“農安是我家,‘創城’靠大家嘛!”頓時,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美德總在我身邊。一天放學,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我不禁加快了腳步低着頭向前跑去。突然,我撞到了一個拄着枴杖的老爺爺,我連忙説:“對不起,對不起!”“不要緊的。”為了表示我的歉意,我攙扶着老爺爺向前走去。走着走着,一個“攔路虎”——下水井蓋出現在眼前,我忙説“下水井蓋開了,老爺爺走這邊。”老爺爺一聽停了下來,放下枴杖,蹲了下去,一邊摸索着,一邊説:“如果不蓋上的話,説不定有人經過會絆倒的。”他摸呀摸,終於摸到了井蓋,吃力地將井蓋一點一點地拖到了井上蓋好,站了起來。我這才發現老爺爺原來是盲人啊!不!盲人老爺爺卻是我前進路上的引路人!

美德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旋律,它就像涓涓細流,匯成了充滿愛的海洋。生活中並不是缺少美,而是我們缺少發現。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看到光芒四射的最美麗的人性,它會感染着你我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lizhi/z4w7v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