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勵志演講稿 >

關於理解與包容的演講稿(精選5篇)

關於理解與包容的演講稿(精選5篇)

關於理解與包容的演講稿 篇1

16歲的天空,蒼白而充滿希望;16歲的我們,平靜而志存高遠;16歲的季節,我們播種希望;16歲的年華,我們銘記感動。

關於理解與包容的演講稿(精選5篇)

當我們被華麗的辭藻裝飾得過於飽和,我們更需要在空氣裏流淌,去找回沉澱在河底的人性的光芒--人類所製造的最美麗的文字--寬容與尊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説過這樣一個名字--喬·陸易--一位美國著名拳王。一次他去野外郊遊,路上遇到緊急情況突然剎車,導致後面的司機來不及剎車而產生輕微的碰撞,事發之後,那位司機馬上怒氣衝衝的跳到喬·陸易面前,摩拳擦掌,頗有要將對方打得不知葷素之勢,然而喬·陸易除了説對不起之外毫無怨言,直到司機罵得痛快以後揚長而去。事後有人就問他,為什麼當時不衝上去揍他一頓,而喬·陸易卻平靜地説:“即便是我的錯,也就無怪於他的怨恨了。就比如有人當面侮辱了帕瓦羅帝,難道帕瓦羅帝還要為他高歌一曲嗎?”喬·陸易對於他人的寬容與尊重使得所有人都啞口無言,這就是人性的光芒。在天空閃耀。

寬容與尊重不僅是個人的優秀品質,同時也是一個優秀民族立於世界之林的基礎。在20-年1月21日布什就職演講中也提到了寬容與尊重的重要性。可以想象那天布什也是怎樣胸懷激情地站在一個至高的海拔演講。

“在美國自由的信念裏,公民享有尊嚴和經濟上的獨立,不是生活在撩倒的邊緣。在美國的自由信念中,公共利益依賴於個人品質,這包括完善人格和寬容他人,以及有理性的生活。在美國自由的信念中,個人權力的運用是由服務,寬容和對弱者的同情構成。為全體的自由並不意味着人們的互相背離。我們國家依賴於那些互相守望的鄰里和用愛圍繞失途者的人們,.美國人,最良好的表現,在於珍重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而且永遠記得那些所謂無用之輩也有他們的價值。我們的國家一定要丟棄一切種族主義的習性,因知我們不可能肩負自由的使命而又同時攜帶偏見的包袱。”

如果説政治上的寬容與尊重還離我們太遠,那麼,讓我們再次翻看記憶的目錄,當破碎的記憶整理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撕去上面華麗的外衣,我們或許還能聞到些真實的味道。相信我們中間一定有不少人去過第三餐廳吃飯,當我們吃完飯,大多數人都是端起托盤走到塑料桶面前,習慣性地把剩菜剩飯往裏一倒,然後瀟灑地將盤子一仍,一走了之,有時眼看

着鐵盤已經堆的很高了,還是往上一摔,接着鐵盤便淅瀝嘩啦地砸在地上,只見得收拾菜盤的老師傅一人伏在地上耐心的一遍又一遍撿起,就像一個乞討的老人,卑微的失去了自己的尊嚴,作為重點高中的一名學生,你就真的無動於衷嗎?你此時就是踐踏別人的尊嚴,你此時就是無視尊重。我們成天高呼着自己是多麼多麼的重要,我們可以要求別人的尊重,難道就不應該尊重別人了嗎?

人是需要互補的,就像魚兒離不開大海,鳥兒離不開樹林,如果我們是化學反應中大量共存的離子,那麼寬容與尊重就是促使反應的催化劑與滋潤劑。

我們倚閭眺望,同時也要憑欄回首。孟子曰:“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人。”魯迅言:“度盡卻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説的都是寬容與尊重的道理。

朋友,選擇寬容吧!忍一忍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那麼,你的青春就不會留白!

朋友,選擇尊重吧!將軍額頭跑駿馬,宰相肚裏能撐船。

那麼,你就對得起淵源的人類文明!

關於理解與包容的演講稿 篇2

從蹣跚走路到加減乘除,從飯前洗手到閲讀寫作,這一生,有許多需要我去學、去感受、去體會的事項。關於寬容,我也只是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下才懂得的。

清楚地記得那一天,我獨自一人騎車去書店。也許是因為要下雨了吧,我一直打不起精神來,就這樣暈暈乎乎去了書店。正要下車,忽然看見一個手拎小皮包的女管理員正在一個個地收停車管理費。我暗暗哼一聲,忽然冒出一個大膽的念頭。

我快快蹬了幾步,衝進車棚,管理員正想上來阻攔我,不過,嘿嘿,“砰”的一聲,自行車從她身邊疾馳而過,撞倒了她的椅子。“哼,嚇到你了吧!看你還威風!”我暗自高興。一個急剎車,刷地跳下來,連忙跑進了書店。

似乎是因為下雨,店裏的人特別多。不過在滿櫃的“知識”前,我捧着高分作文,腦海裏卻印着剛剛那位管理員的尷尬,真爽!在我印象中,那些管理員都超“摳門”,何況還在書店門前收停車費,簡直就是“一種對知識的侮辱!”正當我流連忘返時,突然發現窗外飄起了雨絲,不一會兒,傾盆大雨覆蓋起來,我腦子一轉:糟了,剛剛那樣對那位管理員,她肯定不會幫我管理我的自行車了。我飛似的衝到店門口,卻看見她正冒着冰冷的雨點費力地把雨布遮到一輛車子上去,那不是我的車嗎?怎麼會呢?她一定忘了那是我的車了。

許久,雨停了。我緩慢走出店門,結果剛好與她撞上。我立馬迴避着,她則指着我的車説:“下次騎車進車棚別這麼快,撞到人怎麼辦,多危險!”我真覺得自己是不是幻聽。“哦……還沒交費呢……”我支支吾吾走上前去,她沒再説話,只是衝我笑笑。

我慢慢拿出鑰匙,把車推出車棚,卻看見她還是面帶笑容地看着我。

一路上,我一直回想着那一絲微笑,耳邊則響起一串串聲音:“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因為我正在想那件事,一個女孩騎着車衝過來,我來不及閃躲,差點撞倒地上,她漲紅了臉,連忙跟我不停地説:“對不起,對不起……”我看一眼她,笑笑:“沒關係。”女孩如釋重負地離開了。我一下子明白“寬容”這個詞,我對那位管理員印象雖已模糊,但我卻永遠記住了什麼是寬容,如何才是寬容……

關於理解與包容的演講稿 篇3

學會理解在這幸福的我生活中,我們一天天長大,懂得了學習,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理解。寬容,懂得了……可是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理解。

那一天,是我的生日因為我的幾個生日辦的都很隆重,所以也想今天的生日隆重。可是不幸的是爸爸。媽媽,都很忙,沒有人顧得上我。我心裏很難受,便跑去媽媽所在的方向,我心想:“我把媽媽吵幾下,媽媽有可能就給我過。”可是媽媽説:“現在還很忙,等我忙完了再説。”我一直在等。可是等了幾個鐘頭也沒見媽媽回來。我衝進房間撲在牀上哭了起來。沒想到媽媽站在門口説“我的小乖乖別哭了。”我抬起頭來,看見媽媽手裏提擢蛋糕,走向我,用那冰涼的手摸着我的臉蛋。隨着慢慢長大,我便知道了媽媽忙碌是因為給我籌辦生日晚會才忙成那樣的。因為媽媽臨時有事,所以推辭掉了生日晚會。我漸漸知道了理解父母。

從那以後,我沒有向爸爸媽媽白要東西,因為我知道,那些東西,都是來的很不容易的。請大家都理解你們的父母,因為他(她)們都很不容易。

關於理解與包容的演講稿 篇4

不知道怎樣的,我總覺得三歲的幼兒心中只有母親,六歲的小頑童總是想念母親,而十四歲的少年卻時時躲着母親。這種感覺可不假呀。當我擁有了一些能與我一起哭笑的朋友時,我和我的朋友就形影不離了。可是,當母親用希翼的目光看着我,並希望我陪她上街或散步時,不知怎麼着,我總是找理由推託,老是想着:我都長大了,難道還能像小時侯一樣嗎?

小時侯,母親常給我講這個故事:一位母親帶着兒子上街,母親走路的這邊,兒子走那邊,無論那位母親怎樣央求,兒子都不聽,依然如故。為此,母親在路上大哭一場。

這星期天,母親又給我講這個故事,並叫我隨她上街去買東西,我以“忙”為藉口推辭了。當時,我明明看見母親眼裏含着淚花,是一種渴望的眼神,我躲不開這目光。於是,我答應了。從母親那興奮的表情中,我看出,那像孩子得到了母親的禮物一樣。

在街上,我發覺母親的話比平時多。哎,嘮叨成性,沒法,改不了!這倒也難怪的,我也有好久沒有和母親一同在街上走。母親又提起了我的“往事”。我好不耐煩:“過去了的事還提它幹嘛!”母親又望着我,停住了説話。歎了一口氣:“唉,對呀,都過去了。”我把目光投到別處,又逃避母親的目光,心裏有一點慌。於是,我不停地跟母親説話,直到她露出孩子一般天真的笑容,才得以安心。

在回家的路上,我提着大包小包母親給我買的東西,心裏有種難以形容的感覺。我們都累了,大家都沉默着。忽然,母親輕輕撫摸着我頭,笑着説:“這丫頭都比我高了,長大了呀……”我好久好久沒感受到母親的手所帶來的温暖了。那天是她最幸福、滿足和快樂的日子。

但我的心裏面,忽然感到不安、愧疚,我甚至懷疑自己是否長大了。

其實,世界上最好的東西莫過於母親的愛。每個人在母親的面前都是孩子。望着母親那飽經滄桑的臉,淚水不禁奪眶而出。我真正品味到母親不厭其煩地給我講的那個故事的深層含義。

關於理解與包容的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敬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深中學子應該追求和擁有怎樣的校園民主與自由。我想回答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民主與自由的價值是什麼?意大利詩人斐多菲説: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自由的價值超過了生命和愛情,可見珍貴至極。97年前的1919年的"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在中國最黑暗的年代,一羣_澎湃的熱血青年吶喊出了民主自由的口號:"追求民主與自由,才是救國之路。"20__年,國家主持公佈的24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赫然醒目的,有"民主""自由"的四個大字,實現民主自由,也是今天中國的強國之路。總之,民主與自由,是人類的進步的產物,是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政治財富。深中,尊重和探討民主與自由,順應了社會進步的潮流。

我回答的第二個問題是:校園民主與自由的價值是什麼?我以為,校園民主與自由的價值,應該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從教育本身來説,如果把教育的對象置於一種平等的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細緻思辨,敢於質疑和批判,敢於與眾不同,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點燃智慧的火花,激發起無窮的求知的_,將更有利於知識真正的掌握和能力的真正的提高。尤其是在今天,世界各國的激烈競爭,主要表現為科技和人才。剛才我們進會場的時候,看到我們畫面上的神舟發射已經成功,這都是中國科學的進步。在現在追求民主自由的氛圍中,培養髮掘新人才,更加離不開民主與自由的氛圍。第二,從國家層面來説,實現校園民主與自由,是國家民主法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正確行事民主自由權利,需要從學生、從校園做起。因此,推動校園民主與自由,將有利於國家的民主與法制的進步。總之,推進校園民主與自由,對於教育本身和國家的民主法制都有積極意義。因此,深中的教育理念,才有了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學生;才給了同學們更多的自由選擇和民主權利。

我回答的第三個問題是:深中學子應該擁有怎樣的校園民主與自由?點擊百度"深圳中學",我們可以獲得以下重要信息:深圳中學是廣東省深圳市的一所公辦完全中學。1983年6月被定為深圳市的省重點中學;1993年11月被評為廣東省首批一級學校;我想下面指出的是,20__年,深圳中學被定為國家新課改樣板校。十多年前的課改,把深圳中學民主與自由的水平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同時,也帶來了一些爭論和困惑。今天,我們就在爭論;今天,我們就是要解惑。親愛的同學們,你瞭解深中的校徽嗎?它的含義是什麼?深中的校標由高山、大海、太陽三部分組成。它的意象,宣誓的是這樣的一種辦學理念:壁立千仞,不拒細壤;滄海無涯,不擇細流。惟其"主動發展,共同成長,不斷超越"(學校的辦學理念)才能以生之有涯而隨海之無涯,以身之跬步而凌峯之絕頂,成為橫絕滄海,覽小眾山的太陽。太陽是深中學子的象徵——他們能自主發現和實現個人的潛能,成為他們的自己;而且他們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尊重自然,關愛他人,服務社會,造福世界,並且樂在其中。

那麼深中有應該追去和擁有怎樣的校園民主與自由呢?我認為,深中的民主及自由,首先應該表現在課堂上。在深中,有這樣一羣老師:他們特別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他們總是微笑着向學生投去信任和欣賞的目光;他們公開坦言,在知識和真理面前,沒有唯唯諾諾,他們是在真正地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思辨,大膽發表不同的見解;他們從不苛責,更不會威嚇學生。在我的課堂上,即便是在我的那麼多的高三的課堂上,正在侃侃而談的安老師可以被學生當場打斷;神聖的公理可以公開質疑;記憶性的結論可以重新討論。一句話,深中學子就是深中的主體、深中課堂的主體、課堂的中心,是深中課堂的太陽。我們欣喜地看到,在深中的課堂上,已經培養了一種亦師亦友,即"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關係。我也時常在想,也許就是因為深中有這樣的民主與自由的課堂,深中才能培養出馬化騰這樣的傑出少年。我以為,親愛的同學們,深中的民主與自由的價值,也是深中的內憂所在。

在這裏,我不得不遺憾地指出,有一部分同學對校園民主和自由的理解非常片面、狹隘和化,向外宣稱的自由,只停留在表面的可以不穿校服,可以使用手機,甚至還可以所謂"不受批評"地談情説愛。其次,深中的民主與自由還表現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課堂之外更是深中學子民主與自由的天地。在校規允許的範圍內,我的事情我做主。在深中這麼多年,我最滿意的就是深中社團活動的豐富多彩,以及透過這些活動,展現的深中學子的自主意識、參與的熱情、各色的智慧以及出色的能力。我也常常這樣想:也許就是因為深中有這樣民主與自由的課外活動天地,深中才會培養出劉若鵬這樣的優秀校友。一句話,深中學子是深中課外活動的太陽,學校和老師欣賞並支持你們。但我不得不指出,有些同學對自己在學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不解,並由不解產生了錯誤行為。這既不利於學校工作的開展,也不利於學生參與管理學校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因此,進行正本清源,撥亂反正…最後,我想以這樣一句話來結束我今天的演講:深中的魅力,深中的強大,深中既讓人無比強大,又讓人真正敬佩的是,深中學子不僅擁有很多校園民主與自由的權利,更在於他們學會了尊重,分享,以及剋制和約束。

讓校園自由呼吸民主的空氣

最近蒲公英評論網屢屢曝光校園種.種怪現象,無論是校服、校歌的不合時宜,還是師生關係的尷尬緊張,都由不得人不去思考。

人的認識千萬不能如盲人摸象一般,僅僅就事論事,常常在表面上説道,很難從實質上去發現。校園發生的一系列是是非非,説實在的,看上去有些吸人眼球,殊不知,這些都是老掉牙故事的重演而已。

難怪有經驗的老教師,他們看着我寫的一些話題會發笑,問之,原來這些問題已經存在多少年頭了,只不過那時候自己也特別熱心,久而久之,習以為常,也就不見得奇怪了。

可見,我們僅僅議論事情本身,不找找事情之間的核心聯繫,那麼,依舊與多少年前一樣,事兒還在發生,議論依舊在進行,就像井水與河水,很少有連着的時候,這樣的尷尬關係是不能解決問題,只能讓一些人的情緒得以發泄,引得好事者駐足觀光而已。説不定,媒體就是希望這樣的目的,但作為教育工作者,我覺得解決問題才是王道。

種.種怪象的出現有其理由,根本點在於我們的校園缺乏民主的氣息,這直接導致許多事兒反反覆覆地較勁兒,就像初春時節冷暖空氣相互碰撞,搞得人間春季如四季,而不是四季如春。

我覺得校園想要和諧温馨的發展,就應該營造四季如春的氛圍,而不是朝令夕改,人人自危,搞得一日如四季,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如何。

有人説,真正的校園應該是知識學習思考的自由王國,在這樣的王國裏,人與人之間可能會因為出身不同,但是沒有三六九等。我深有同感,如果校園依舊處於壓迫之下,那麼出現種.種怪現象是不足為奇的。

俗話説,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實際上,為了維護學校的暫時寧靜,我們的壓迫者可謂是想盡辦法,搞出千萬種花樣,目的就是讓每個受教育者消停,不要與學校作對。如此,成立"反省室",半夜突襲寢室沒收學生手機,……真的佩服學校管理者的用心,他們打着一切為孩子好的旗幟,殊不知,這樣的旗幟下的行為卻往往是違法的。我們知道所謂"反省室"實際上就是差生的集中營,置身其中如被放逐一般,這顯然與新課改面向全體是背道而馳的。"反省室"不是金庸筆下的思過崖,畢竟,思過崖住着的令狐沖還有小師妹牽掛,只能是學校放棄責任的一種糟糕表現。學生不是犯人,無需所謂的改造,學校的目的應該是促進學生生長,而不是利用壓迫的方式來給孩子分成三六九等。

人可以有階級,但是千萬不能有等級,正因為如此,亞歷山大大帝可以與第歐根尼在陽光下自由談話。人一旦有了等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會冷漠、刻薄起來,讀一讀魯迅先生寫的《故鄉》,善良的豆腐西施楊二嫂,誠實本分的閏土哥,在等級的壓迫下,與迅哥兒的微妙關係在言行中怎麼不令人傷心。

我們的學校在有意無意的劃分三六九等,教師戴着有色眼鏡看孩子,家長老是叮囑自家孩子只能與什麼樣的孩子玩耍,這一切都造就了學校關係異常緊張與莫名尷尬。一些孩子為啥有厭學情緒,説到底,不就是學校沒有自己可以發光發熱的平台,整日裏渾渾噩噩,自然覺得學校沒什麼意思。

社會似乎比學校更加寬容,許多_的孩子在同等社會規則的引導下,在人格上擁有了暫時平等的地位,導致孩子出了校門進行再次洗牌,那些在學校里老師不入法眼的孩子,不一定在社會上就沒有出息,只不過因為接受能力的問題,自己可能學習知識存在差異,但這不能讓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失去任性、善良和寬容。我覺得校園應該提倡與人為善,這不僅是學生之間,還包括師生之間,學校管理者與普通教師之間,如果讓與人為善消失,僅僅圍繞分數在過分較勁,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只能如擰螺絲一樣,愈來愈緊,到頭來,痛苦不斷,愈是作為愈是不利於學校和諧發展。

孔夫子提出天下歸仁,説到底,就是把人當人,就算什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封建落後的思想,但在人充分認識自我角色之後,不越規矩,本分做人,這恰恰是社會和諧的根本。為此,夫子教育強調有教無類,沒有搞什麼精英主義教育。這一點上,他與希望仰慕的耶穌頗為相似。耶穌愛天下人,不管這些人如何,都會抱有悲天憫人之心,正因為如此,天堂才會變得和諧。不是有這樣的故事,講述天堂與地獄的區別,儘管天堂與地獄的精靈都拿着一個長長的湯勺,然而相互的表情卻天壤之別,為啥呢,天堂的精靈臉上洋溢着無限快樂,原因很簡單,精靈之間相互幫助,知道為別人着想,而地獄裏的精靈卻儘可能地把湯勺往自己嘴巴送,可惜的是,湯勺太長,自然沒辦法實現願望,只能非常痛苦。

那麼,什麼是仁愛,孔子説得好,忠恕兩個字,即幾所勿欲勿施於人,我們不要強人所難,要學會將心比心,否則,你所做的一切都不會得到滿意的結局。

我們大人之所以特別痛苦,那就是一個勁兒地一廂情願,總是以為你前途着想為託辭,目的就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成長,殊不知,這種一廂情願常常因為好高騖遠變得異常尷尬複雜,人與人之間會三句話不到就吵起架來。

教育的境界應該是什麼樣子,我覺得時下的教育依舊是計劃經濟思維的延續,沒有真正意義上與市場經濟思維完美結合起來。我們都知道,過去的供銷社為啥冷冷清清,就是一個個糟糕的櫃枱在阻礙着銷售者與消費者暢意的交流,而如今的超市,人可以自由的在其中選擇心儀的物品,不需要有任何的負擔,就算兩手空空回家也沒什麼關係。記得小時候,我最怕去中心商場去買什麼東西,問題在哪兒,就是你沒跑到什麼地方,只要稍微看上幾眼,馬上就會有人投來不信任的目光,似乎來的不是顧客,是小偷一般。儘管如今的超市也裝有攝像頭,但又有幾個人願意注意那玩意呢?

教育需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沒有了信任,我們就會戴着灰色的眼鏡來看待孩子的成長,到那時,一些屬於成長中正常的問題也會變得大驚小怪起來,似乎,孩子永遠是不懂事的,自己一直在為孩子好,等到大人與孩子之間沒有了應有的尊重,關係就變得尷尬起來。

學校從自身發展的角度出發,自然會想出各種方式來平息師生之間的不愉快,從而出現瞭如此的尷尬景象:學生抱怨老師不理解自己,老師埋怨學生不懂事,學校感歎師生愈來愈難以管理,繼續下去,就算措施多如牛毛,只能讓校園師生關係愈來愈尷尬,產生衝突也就在所難免了,畢竟,學生的另一頭是連着複雜多變一點也不遜於校園家庭、社會。

我們為啥不能夠坐下來好好談談,不要以為大人與孩子之間沒有共同語言,只要大人不自以為是,孩子常常也是通情達理的,這就需要每個教育工作者敢於放下架子,真心誠實的與學生進行商量,達成真正意義上的共識,這才是學校和諧發展的關鍵。不管北京十一中今後的改革發展會變成啥樣,可能大學聯考未必達到社會的期望,但從管理過程來看,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主人翁意識,讓師生之間和諧共存,這樣的校園至少在孩子們心中是美麗天堂,只要孩子們滿意,又有啥不好呢?不是有一所農村的高中實現了逆襲嗎?原因很簡單,學校校長真誠對待每個人,這才是關鍵。

由此可見,校園應該擁有民主的氣息,千萬不能被死氣沉沉的空氣窒息每個孩子健康陽光成長,否則,學校又怎麼會充滿活力,我們的教育又怎麼可能與世界同步,保持核心競爭力呢?

標籤: 演講稿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lizhi/z4dy8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