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勵志演講稿 >

學生秋季開學典禮演講稿

學生秋季開學典禮演講稿

演講稿應該富有説服力和感染力,秋季開學典禮上如何演講?下面本站小編整理了學生秋季開學典禮演講稿,供你參考。

學生秋季開學典禮演講稿
學生秋季開學典禮演講稿篇1

親愛的20XX級的新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能在這樣一個象徵着收穫與喜悦的季節,以這樣一種隆重而熱烈的方式迎接你們的到來。年輕的大學生朋友們,歡迎你們走進樹大,加盟樹大,更希望你們能夠在樹大的校園中揮灑你們的青春,收穫你們的成功。

同學們,作為校長,我除了要表達對你們最熱烈的歡迎外,更想表達此時此刻我內心的愉悦之情,感謝你們在選擇高校時對樹大寄予的厚望與肯定,也更希望你們能以一個樹大人的身份,用自己的青春、責任與我們一起締造屬於我們共同的夢想:創建國內一流的教學服務型大學。

同學們,大學是人生當中一段重要而特殊的經歷,它不僅是你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還是你一生當中為數不多可以改變未來的機會。從某種意義上講,擁有一個怎樣的大學生活,將可能決定你今後以怎樣的姿態步入社會。因此,我希望同學們能珍惜並充分利用好大學的時光,從內心深處去走近大學,去感悟它帶給你的點滴,無論是收穫、喜悦、歡笑或是失落與挫折,用責任與夢想去重塑心中的象牙塔。

今天,我想利用這個機會和同學們談談責任的問題。我給大家講三句話:

第一句話:責任,聚於心而成於行。

同學們,人生就像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有平靜舒緩的靜水深流,也有波濤洶湧的激流飛瀑,但無論如何這條生命之河都不會逆向流淌。大學作為其中的一段,亦是如此。面對這人生當中僅有一次的寶貴經歷,任何一個人都沒有理由不去珍視它。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會更加明晰“我的人生”和“我的大學的責任。詩人歌德曾經説過: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這就是説,做一個有責任的人近乎成了人的一種本能。

因為愛我們的祖國,所以我們自然就有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報國熱情;因為愛我們的父母,所以我們自然就懂得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感恩之情;因為愛知識,所以我們從不缺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求知熱情。責任,一個看似空泛的概念,實則充實而厚重。所以,從今天起,同學們請重拾你們對“責任”的信仰,勇敢地承擔起你們肩頭應有的責任。

走進我們的校園,以立德成才為己任,用包容、友善、正直踐行我們崇德重智,樹人為本的校訓;走進我們的優秀課堂,以求知為己任,為自己的頭腦帶來一次知識風暴的洗禮;走進我們的文明寢室,以誠信為己任,共築誠實、互助、友愛的和諧家園;走進我們的創業團隊,以革新創新為己任,用激情、創意、踏實來書寫屬於自己的創業傳奇;有朝一日,我們還要走出校門,以服務社會為己任,以最終踐行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鞠躬為民的諾言。

第二句話:以小夢築大夢,激發無限“正能量”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它不僅承載了人心向善、向美的追求,還是每個人心中一種價值觀或是人生目標的體現。夢想作為努力拼搏可以實現的理想,是生命個體在特定階段追求與價值的體現。對於我們的國家而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整個民族共同的中國夢。

對於這個夢想,曾多次強調,它是凝聚和寄託了幾代中國人的這樣一種宿願,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它是每一箇中華兒女的一種共同的期盼。作為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大學生,如何將飽含着青春、創意與激情的個人夢想同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結合起來,激發出青春夢想昂揚樂觀、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應該成為每一個走入大學校園的青年人認真思考的問題。

因此,我希望同學們能夠在大學三年或四年的學習、生活中,在面對多元文化激烈競爭的大時代背景下,要始終堅持弘揚主旋律,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要善於學習、掌握、運用多方面的知識與技能,不斷培養、提高分析和解讀實際問題與疑難問題的能力,做一個視野開闊、勇於創新、胸懷寬廣、知行統一的人;在求知的道路上“博學之,審問之、善辯之,篤行之”,努力使自己成長為一個成熟、獨立和有精神追求的大學生,並把自己全部的熱情、激情、活力投入到創新創業、服務社會中去,在實現個人夢想的同時,發揮個人應有的社會價值,讓自己的青春夢想在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建設中煥發出絢麗的光彩。

第三句話:責任成就夢想。

夢想的實現離不開責任。因為有責任使我們更懂得堅持的價值,也因為有責任讓我們更懂得信念的意義。同學們,你們正直青春年華,在你放飛夢想的同時,也請銘記自己身上的責任,將二者緊密地結合起來,併為之付出努力,才能在更大的空間上發展自己,在更高的層次上提升自己,進而在更大程度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特別是作為一名青年大學生,不僅要對自己負責,更要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國家和民族負責,這是青年作為現代人所追求目標的重要標誌,也是青年成長、成才的基礎。

因此,大家首先對自己負責,要勤奮踏實、敢為人先,積極進取,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努力成長為一個學問精深、精神富有、品德高尚的年輕人,這樣才能真正成為改革創新的生力軍;其次,要對他人和社會負責,要誠實守信、敬老愛幼、剛正不阿,隨時隨地保持青年人積極樂觀、奮發向上的本色,用自己的“正能量”帶動和影響更多的人始終保持旺盛的鬥志;再次,要對國家和民族負責,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立則國家立,要自覺地將個人命運同國家命運有機的結合,勇擔時代重任,向世人展現當代中國青年自強不息、奮發進取的時代形象,做一個無愧於時代、無愧於國家的有志青年。

同學們,在今天這樣一個值得祝賀的日子裏,學校創始人王家揚先生也專程來到會場,表達他對同學們的祝賀和歡迎。浙江樹人大學是王家揚先生等老一輩革命家、教育家創辦的大學,為了學校的發展,王老嘔心瀝血、無私奉獻,體現了一個老革命工作者情繫樹人的高風亮節。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王老等老一輩樹大人創立的“艱苦創業、務實創新、敬業奉獻”的樹大精神,奮發學習,抓住機遇,過好大學生活的每一天,決不辜負王老對大家的期望和厚望。

同學們,黨和國家對廣大青年學子寄予了厚望,省委書記夏寶龍在暑期高校書記、校長會議上指出,高校培養出什麼人,中國就有什麼樣的未來,我們黨就有什麼樣的未來。我們決不辜負黨和國家對我們的期望,以國家利益為重,以振興中華民族作為我們的責任和歷史使命!堅守理想、不圖虛名、勤奮鑽研、探索真知、追求卓越,傳承一代代學長們艱苦奮鬥、勵志圖強所寫下的輝煌歷史,並加倍努力,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做出新的貢獻!

學生秋季開學典禮演講稿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們又迎來了新學期的開始。今天開學典禮上我作為學生代表發言,心情非常激動。

首先,我代表全體同學對辛勤工作的老師們致以衷心的感謝和祝福。x年來,我們在學校裏學到了許多科學文化知識,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學會了許多求異創新的本領,使我們的頭腦日漸聰明,讓我們的人格日趨完善。我們的點滴進步,無一不凝聚着老師的心血。是的,這温馨的校園裏有我們可敬的老師,有好學上進、知禮守紀的同學,能融入到這樣的學習環境,是我們每個學生的驕傲,這更是一種幸運。

新學期,新氣象,我們要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學習生活中:我們每個人要在心中播下善良、友愛、責任的種子,做一個品格優良的人;要熱愛學習,做一個成績優秀的人;要全方位的學習,做一個發展全面的人;要相互謙讓,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做一個相處和諧的人;説話要彬彬有理,做一個談吐文明的人;要孝敬長輩,學會感恩,做一個尊師敬長的人。新學期,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去欣賞優秀的書籍,在書海中遨遊,使自己更加優秀。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以新學期為起點,認真地學習,踏實地走好每一步,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每一個嶄新的開始。希望大家與我們的學校共同成長進步,我相信,在新的學年,在老師們精心指導下,在我們父母大人熱切的關愛下,同學們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同學們,今天我們在這裏學習,我們以學校為榮,明天,我們將成為21世紀的棟樑,學校將以我們為驕傲。

在新學期開學之際,我再一次衷心祝願同學們在自己新的零起點上,鼓足力量,奮勇衝刺,開創更新的局面,譜寫更新、更動人的樂章!最後衷心祝願老師們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心想事成;祝願我們相信學校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輝煌。謝謝大家!

學生秋季開學典禮演講稿篇3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下午好!

歡迎20xx級研究生新同學從天南海北來到即將迎來雙甲子校慶的百年學府——西南交通大學。這裏有博學的大師和鮮活的思想,更有温暖的情懷和無聲的大愛,這裏將成為你們研學的驛站和永遠的精神家園。作為學校的第65任校長,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成為新一代交大人的同學們,表示衷心祝賀和熱烈歡迎!

同學們為追夢而來。求學夢、交大夢、中國夢經過十餘年的探求,今天得以在交大聚合和升騰。對於現已置身學術殿堂並有明確專業方向的研究生而言,“怎樣學”比“學什麼”更重要。研究生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探究普遍知識,研究高深學問。“研者,磨也;究者,窮盡也”。磨和窮盡,可謂“治學”。

“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古人讀書有“三味”:“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宋代李淑在《邯鄲書目》中亦有“詩書味之太羹,史為折俎,子為醯醢,是為三味”的説法,把詩書子史等書籍比作佳餚美味和精神食糧。今天,我也想和同學們談談在這個功利浮躁的時代,研究生治學應有的“三味”。

第一,“趣味”興趣是學習的源動力,它既源於人類先天對未知探索的本能,也源於個人後天經驗的養成。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孟德斯鳩也講:“愛好讀書,就能把無聊的時光變成喜悦的時刻”。當真正感受到治學的“趣味”,就會在讀書和研究中全神貫注、沉浸其中,樂此不疲,甚或能強烈感受骨體膚理的愉逸和靈魂飛昇的姿態。

如何激發趣味?好奇心和想象力至關重要。成年後的童真童趣、本心初心彌足珍貴。人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習俗、環境、觀念、教育、人文、學問、教理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加之生活的重壓以及一些思想、知識、道德、規則的桎梏,好奇心和想象力隨之遲鈍,甚至麻木。

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做到能天馬行空、奇思妙想、無中生有、刨根問底,生命才有激情,做學問才有滋味。一旦失去可貴的好奇心,失去獨立的想象力,就會失去做人獨有的東西和潛力,整個生命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活力和創造力,就更不用遑論治學的趣味。

趣味的生髮需要“去功利”。做學問有三重境界:一是學以致用,二是學以致知,三是為己之學。前兩者都是功利性的,都有明確的世俗意義上的效用性和目的性。為己之學是去功利的或超功利的。“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這句話見於《論語·憲問》,旨在表明真正尊崇學問的人,做學問是為自身的修心養性,自我角色的建立提升,而不是取悦於人或追名逐利。

有了超拔和超越之心,去功利後的治學趣味當會妙趣橫生。反之,若把讀書、做學問當成是升學、出國、找工作、評職稱的工具和途徑,當成獲得“顏如玉、千鍾粟、黃金屋”等美女香車利祿的手段,當成沽名釣譽、譁眾取寵、炫耀賣弄甚至與組織討價還價的資本,奔着這些目的和功利而去的治學,其過程本身的趣味便蕩然無存,治學難免成為身心俱疲、苦不堪言的勞役。

趣味還要多樣。希望同學們能將治學的“趣味”延伸至專業以外,使其趣味更加廣泛,“味蕾”更加豐富。你們既要根植、深研、精勤於專業,立志成為某一領域術有專攻的專家,還要避免因為趣味單一、知識面太窄而產生的“隧道效應”,即對專業以外的東西知之甚少,甚至全然不知。

當今科技的發展呈現出兩個鮮明向度:一方面,學科和專業越分越細;另一方面,各學科領域之間的綜合集成越來越強,專業間的交叉融合大行其道。因此,在學好學透一門專業的同時,儘可能多瞭解其它學科尤其是相關學科的知識勢在必行。更何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再者,做學問若沒有一定的廣度、跨度和寬度,很難有相當的厚度、高度和深度,很難成為學問大家。碩者,大也;博者,廣也。同學們要在掌握系統堅實專業知識的前提下,成為本原意義上“大而廣”的“碩士、博士”,而不僅僅是“窄而深”的“淵士”。

第二,“回味”時間是記憶的橡皮擦,它會沖淡經驗主義的習得,義無反顧地帶走大腦表層的收穫。因此,《論語》開篇即説,“學而時習之”。在其《為政篇》中孔子又説,“學而不思則罔”。程子亦云: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也指出,“反思是認識真理的比較高級的方式”。

這些名言都強調回味、反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味讀書而不思考, 會被知識的表象所矇蔽,會被書本牽着鼻子走,所謂盡信書則不如不讀書。愛因斯坦正是因為對傳統物理學的“回味”,促成了他對傳統學術觀點的反思、檢討、追問,寫出了《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狹義相對論由此產生。

治學的“回味”,恰如圍棋對弈後的“覆盤”。覆盤是一種長棋力的極好方式,對治學亦然。治學最忌浮光掠影、淺嘗輒止,囫圇吞棗、一知半解。最忌粗枝大葉、博雜不精,人云亦云、不甚了了。通過回味,由表及裏,去偽存真;通過回味,温故知新,用宏取精;通過回味,見微知著,舉一反三。

通過對知識的切問近思、再咀嚼、再提煉、再加工,玩索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對已知現象的正反演,由現象追溯其原因,由表象探究其本質,不僅把所學所知的外在化、碎片化知識進行融會貫通,還能不斷提高向內反省的智慧,體悟知識理性背後的正義性和善意性,發展各種知性美德。

“回味”重在批判性思維。或許,問題意識和批判性思維是今天高等教育缺失已久的味道。在新韋氏詞典裏,批判性思維是指“以審慎分析判斷為特點,並在最嚴格意義上隱含着客觀判斷的嘗試而定褒貶優劣”。既有的知識系統和學術體系,不管創造它們的先賢聖哲、大師方家多麼睿智,其中的片面、寡陋、扭曲、非理性、傲慢、甚至偏見都在所難免。批判性思維驅動下的深度學習,是治學的一劑良方。

同學們正處在學術創造力競相迸發的黃金時期和學術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要敢於解構顛覆,革故鼎新;善於質疑故知,反思自知,創造新知;慣於換位思考和逆向思考。如今身處創新驅動的新時代,希望你們秉持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注重塑造自身的創新人格、創新氣質和問題意識,在反思中創新,在創新中超越。

“回味”需要靜氣。學術研究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研學之路也絕非坦途,不可能一蹴而就,畢一功於一役。“成大事者,必有靜氣”。靜制動,靜致遠,萬物靜觀皆自得。缺少靜氣,就會心煩意亂,神不守舍,着急上火,哪有心思回味?更不用説回味質量的高低了。

面對外界的諸多誘惑和紛繁複雜的亂象,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定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抱德煬和,保持平和,設法讓自己靜下來。唯有靜,才能謙卑、虔誠、敬畏;才能客觀理性、淡定從容。唯有靜,方能深謀遠慮,厚積薄發,鑑天地之精微,察萬物之規律;方能保持清醒頭腦,識別各色玄妙理論和新潮觀點的真偽高下。浮躁心態下,很難有真知灼見。

第三,“無味”無味即本味。治學的“無味”,不是真的寡然無味,而是一種返璞歸真的味道。如《老子》所説:“淡乎其無味”,無味無所不味,有味有所難味,淡是最濃的滋味。治學的無味,是指回歸問題的本真、本色和本原,還原學術的本來面目,追求“大巧若拙”,“大雪無痕”,變晦澀、繁複的深奧,為簡單、直白、樸素的深刻。無味是治學“大道至簡”的崇高境界。

進言之,治學的“無味”,是通過透徹研究知識及其演化流變、陳述闡發、分析範式和價值表達,化繁為簡、以簡馭繁,一針見血、一語中的,把握科學問題的本質規律和內在機理;通過直覺、悟性、洞察力、潛意識乃至第六感,見心明性,領略學問的本然魅力,使之臻於“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出神化境,實現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

無味還意味着對“壞味”的抵制和消弭,對匠氣、俗氣、躁氣、驕氣、迂腐氣和戾氣,以及對功利味、名利味、銅臭味、腐朽味的拒絕和排斥。哈佛大學榮譽校長洛丁根,曾將大學描述為“有着價值追求與精神內涵的心的家園”。大學既是學術共同體又是社會燈塔,希望你們不欺名不爭巧,不犬儒不消沉,不勢利不市儈。格物致知,堅守價值理性,堅持治學追求,遵循學術規範,固守學術底線,捍衞學術尊嚴,立志成為“智、仁、勇”三達德之完人。

最後,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位研究生治學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校博士論文國際答辯第一人王娟,她是西南交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xx屆博士生。今年畢業時她和交大做了一個臨別約定:20xx年後,要讓世界上做研究血管植入醫療器械的機構,提到交大就像提到哈佛醫學院一樣響亮。王娟身上充分體現了治學“三味”。

5年前,她找到了自己無比熱愛的研究方向,研究中她興趣盎然並自信地許下承諾,畢業時要讓全世界從事該領域研究的人,都知道在中國有一個年輕的團隊,正在為此做着卓有成效的努力。剛開始,她迫切地想直接找到一種自己所在研究領域中完美的材料,但失敗了。此後,她重新審視自己的研究方法,反思失敗的過程,平和辯證地看待各種材料的優缺點,並轉移了研究重點。

通過實驗、比對,再實驗、再比對這樣周而復始的研究,她最終掌握了全面的材料特性數據,其研究獲得國際學界的高度肯定,部分研究成果成為兩項新材料國際測試標準制定的參考依據。博士在讀期間,她還受邀赴7個國家做了14次境外國際會議報告。

畢業時,她決絕地放棄了幾家提供高薪和其它優厚待遇的工作機會,矢志不渝地堅持自己的學術追求,選擇接受了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兩位院士的博士後offer。

親愛的研究生新同學們:

治學是習慣到情感的生命體驗,治學“三味”其實也是人生“三味”。作為未來科研工作的主力軍和生力軍,我希望大家在學術生涯裏細細品嚐這“三味”,也期盼着你們積極探尋,盡情享受有滋有味的“研途”收穫,堅實有力地走向遠方,去遇見更美的世界和更好的自己。

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lizhi/r8xn8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