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勵志演講稿 >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精選24篇)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精選24篇)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 篇1

在“七一”講話中指出:“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當今世界,要説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回顧沂蒙歷史,我們可以自豪地説,在沂蒙精神的淬鍊下,沂蒙黨政軍民也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沂蒙這片沃土孕育了燦爛輝煌的沂蒙歷史文化和感天動地的沂蒙紅色文化。作為沂蒙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沂蒙精神既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又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如果説沂蒙紅色文化是沂蒙黨政軍民的文化基因,沂蒙精神就是沂蒙黨政軍民的靈魂,這種基因與靈魂構成了沂蒙黨政軍民的“特質”,是沂蒙黨政軍民“最有理由自信”的“根本”所在。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精選24篇)

20xx年11月,在視察臨沂時指出:“山東是革命老區,有着光榮傳統,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對我們今天抓黨的建設仍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習的重要講話啟示我們,沂蒙精神含着雙重主體、雙重內涵,一方面是沂蒙黨政軍及其精神,另一方面是沂蒙人民及其精神,兩者構成沂蒙精神的內涵體系。

從沂蒙黨政軍這個主體看,表現出“胸懷羣眾、引領羣眾、愛護羣眾、奉獻羣眾”的“大仁”。這種“大仁”是“仁政”的昇華,是中國傳統社會治理理念與馬克思主義政黨理念的深度融合。從沂蒙人民這個主體看,表現出“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大義”。這種“大義”是“義理”的昇華,是中國傳統社會核心價值觀與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深度融合。沂蒙黨政軍民還共同具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這種精神在戰爭年代表現為“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在和平時期表現為“艱苦創業、開拓進取”。這種“奮發有為”精神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在齊魯大地的展現,深刻體現了齊魯文化的精髓。

由此看來,與沂蒙精神的雙重主體相匹配,沂蒙精神的內涵體系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大仁大義、奮發有為”。“大仁大義、奮發有為”,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深度融合,是齊魯文化在現當代的傳承發展,不僅能夠完整概括沂蒙精神的雙重意藴,也可以充分展示新時期山東精神的精神內核。弘揚新時期沂蒙精神,就是要在深刻把握關於沂蒙精神重要講話的精神實質的基礎上,堅定沂蒙文化自信,弘揚沂蒙黨政軍民“大仁大義、奮發有為”的精神,重鑄“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黨羣關係。

就弘揚沂蒙精神的內容而言,要做到一個“深刻認識”,把握三個“着力點”。一個“深刻認識”,就是要深刻認識到,沂蒙精神不僅是人民羣眾“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還是黨政軍“胸懷羣眾、引領羣眾、愛護羣眾、奉獻羣眾”的精神。三個“着力點”,一是要充分運用沂蒙文化資源,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是深刻揭示沂蒙精神與中國精神的內在聯繫,弘揚中國精神,凝練中國共識,匯聚中國力量,共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三是把握沂蒙精神的精神實質,加強馬克思主義羣眾觀教育,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羣眾工作

就弘揚沂蒙精神的主體而言,要牢固樹立“雙主體”思維。一方面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政府與軍隊這一“主體”,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羣眾觀,深入踐行黨的羣眾路線,努力做好黨的羣眾工作,為了人民的利益無私奉獻。另一方面是人民羣眾這一“主體”,要高度信任黨、真心擁護黨。沂蒙精神生成與發展中客觀存在的“雙主體”,意味着傳承與弘揚沂蒙精神也客觀存在着“雙主體”,任何一個主體的缺位,沂蒙精神的傳承與弘揚也無以為繼。

就弘揚沂蒙精神的路徑而言,要做好“三個節點”的有效銜接。一是做好沂蒙精神的理論研究。要尊重歷史,着眼現實,與時俱進,加強研究,充分挖掘沂蒙精神的時代價值。二是做好沂蒙精神的宣傳教育。要把沂蒙精神融入區域國民教育與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教育黨員幹部羣眾,尤其是青少年學生。三是做好沂蒙精神的實踐。實踐沂蒙精神,黨員幹部要踐行羣眾路線,做好羣眾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羣眾要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青少年學生主要是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觀。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 篇2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奮鬥史,也是革命精神不斷弘揚發展的歷史。開展對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史的研究,不僅要解決其學科內涵問題,也要明確其歷史定位問題。在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實踐中形成了很多具有各種具體表現形態的革命精神,有的在各個階段成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座標。在20世紀90年代,研究者多將革命精神歸納為三種,即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進入新世紀以後,又將西柏坡精神納入其中。近年來,隨着研究的不斷深入,更多的研究者把蘇區精神和四大革命精神並列在一起。但從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史的完整性和科學性來考察,現有的五種革命精神説還是沒有完整反映中共建黨以後整個大革命時期的精神狀態史。筆者認為,紅船精神可以作為中共創黨初期及大革命時期的革命精神的歷史座標,與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起,成為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最光輝、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革命精神。

紅船精神: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歷史起點

紅船精神產生於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們開展創建黨組織活動的全過程,藴含着整個建黨初期開展革命活動所體現出來的革命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説,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歷史起點,而紅船精神的提出則使中共革命精神史與中共黨史在時間序列上實現了一致性。20xx年6月2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同志在《光明日報》發表了《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一文,明確紅船精神就是走在時代前列的精神,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將紅船精神提升到中國革命精神之源的高度。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們的建黨活動和革命實踐,充分體現了這種走在時代前列的精神,他們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用最先進的理論指導中國革命的實踐,使一個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走上了一條光明大道。

井岡山精神: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路先鋒

井岡山精神是黨在領導井岡山軍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培育和形成的一種革命精神。20xx年5月,在視察江西時對井岡山精神的內涵作了精闢概括: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羣眾、勇於勝利。井岡山精神的核心特徵是敢闖新路。大革命失敗以後,中國的革命應該走什麼道路,這是一個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迫切而重大的問題。蘇聯的革命經驗不能照搬,馬列主義又沒有現成答案。在白色恐怖的包圍中,依靠弱小的革命力量,革命先輩們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闢了一條中國革命的勝利道路,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燎原之火。這正是堅持發揚勇於開拓、敢闖新路的革命精神的鮮活反映。

蘇區精神:建立政權、執政為民的重要實踐

同志在紀念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80週年座談會上明確提出:我們要始終大力弘揚蘇區精神,推動創先爭優,不斷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在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中,在建立紅色政權、探索革命道路的實踐中,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等為主要內涵的蘇區精神。以此為標誌,蘇區精神成為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並列的中共革命精神歷史座標。蘇區精神的核心特徵是一心為民,我黨倡導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作風,正是從中央蘇區時期開始形成的。毛澤東同志曾在全國二蘇大會上提出,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羣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一切這些羣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蘇區各級黨政軍幹部自覺踐行一心為民的宗旨,關心羣眾生活、真心為羣眾着想、積極為羣眾謀利益,形成了影響深遠的蘇區幹部好作風。

長征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的恢弘篇章

曾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60週年大會上對長征精神作出過概括,他認為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羣眾,同人民羣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長征無論在中國軍事史上還是在世界軍事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偉大壯舉,是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長征中,紅軍所表現出來不畏千難萬險,不怕流血犧牲,頑強拼搏,敢於勝利的革命英雄主義,已經突破了時空界限,深入人心,不僅在中共革命精神史上,而且在人類精神史上樹立了一座豐碑。

延安精神:革命精神的集中呈現

延安精神是中共革命精神的集中呈現,其內涵非常豐富,可以説,中共革命精神的主要內涵在延安精神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最突出的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延安時期鮮明地打出了為人民服務的旗幟;二是延安時期用實事求是來概括我們黨的思想路線;三是在延安時期提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開展了大生產運動,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斷髮揚光大,並形成了南泥灣精神。延安精神的核心特徵是實事求是。在延安時期,我黨首次全面接受了實事求是精神的洗禮。按照實事求是的精神整頓了三風,即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按照實事求是的精神在全黨興起了調查研究之風,促進了理論聯繫實際,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感染下,數以萬計的進步青年聚集到延安寶塔山下尋求真理,奉獻青春和熱血;正是源於這種精神,形成了改造中國社會的巨大能量,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西柏坡精神:邁入新中國殿堂前的精神洗禮

西柏坡精神的內涵包括:兩個務必的精神,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兩個敢於的精神,即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精神,中國共產黨人敢於抓住歷史時機,展開戰略大決戰,展現將革命進行到底、奪取全國革命勝利的膽識和氣魄;兩個善於的精神,即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箇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的精神。這些精神內涵都是在由革命時期向建設時期轉變、由革命黨向執政黨轉變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其中兩個務必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特徵。毛澤東同志將謙虛謹慎、艱苦奮鬥提升到執政黨建設的歷史大課題的高度來認識,並作為中國共產黨人長期執政的重大法寶和思想武器。西柏坡精神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執政後發展趨勢的科學判斷,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政治上的高瞻遠矚。

綜觀中共革命精神史,從紅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體現,都是黨在奮鬥歷史過程中積累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們一脈相承,在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樹起了一座座豐碑,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形成完整的精神序列。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 篇3

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這些重要論述把文化自信提到了極為重要的地位,彰顯了當前堅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義。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發展,是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責任與擔當。

我們有必要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可貴的精神品質。堅定文化自信,對於高揚國家、民族和人民思想精神上的旗幟,對於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進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堅定文化自信是匯聚中國力量的源泉。文化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人民構建精神家園、增進思想認同的基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動力。今天,社會思想文化越來越多元多樣多變,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更加繁重艱鉅,迫切需要發揮文化的重要作用,為廣大幹部羣眾提供堅定的信心、進取的勇氣和創新的活力,最大限度統一不同社會羣體的思想和行動,匯聚起書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篇章的強大力量。

堅定文化自信是做好價值引領的根本。文化是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基礎,沒有文化自信就不可能有價值觀自信,就不可能做好價值引領。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基,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普遍認同的基礎。當前,面對價值觀念日益多元的新形勢,面對西方所謂“普世價值”不斷滲透的新情況,如果我們喪失了文化自信,就很容易失去方向、失去自我,就無法對人民羣眾做好價值引領,無法打牢人民羣眾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構建好人民羣眾的精神家園。

堅定文化自信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基礎。在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過程中,需要積極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特別是要把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主流展示出來,把中國人民蓬勃向上的風貌展示出來,把中國老百姓真實、生動、鮮活的形象展示出來。講好中國故事,文化自信是基礎。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範,創新中華文化元素、文化形象、文化符號的表達方式,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中國的良好形象。

我們有底氣堅定文化自信

同志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藴與充足底氣。

我們的底氣來自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進程中,中國人民以自己的勤勞智慧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不僅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也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了獨特貢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鑄就了歷史的輝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閃耀着時代的光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藴涵和展示的文化精神、文化氣度,在世界上獨樹一幟,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源泉。今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續以開放的姿態吸納全人類的優秀文明成果,努力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隨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紮實推進,中華文化必將創造出新的輝煌。

我們的底氣來自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我們黨領導人民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培育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偉大的革命精神,形成了特色鮮明、奮發向上的革命文化。在江西這片紅土地上,誕生了八一精神、方誌敏精神、蘇區精神和蘇區幹部好作風等一系列寶貴的精神財富,為我們黨孕育和發展革命文化作出了突出貢獻。回顧歷史,正是這些革命文化為我們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今天,藴涵着中國人民勇於奉獻、敢於犧牲、百折不撓等崇高品質,彰顯着人類優秀精神、理念和情懷的革命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為我們堅定文化自信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的底氣來自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精神支撐和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源泉。只有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才能不斷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感召力、影響力,有效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創造了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的發展奇蹟,迎來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孕育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思想和精神,為我們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充足的理由和底氣。

我們有能力堅定文化自信

同志指出,“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這就要求我們在大力推進經濟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文化建設,充實文化自信的底藴,打牢文化自信的基礎。

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着力夯實文化自信的價值觀基礎。堅定文化自信,首先必須堅定價值觀自信,這就要求我們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廣大黨員幹部來説需要加強理論武裝工作,結合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認真學習貫徹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對江西工作提出的總體要求,不斷增強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認同、政治認同、價值認同。堅持用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進一步加大道德模範、“時代楷模”、“最美人物”、“身邊好人”的宣傳力度,繼續發佈“誠信紅黑榜”,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醜,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全社會的一種底色、一種基調,打牢人民羣眾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大力打造文化品牌,着力增強文化自豪感。近年來,江西省深入挖掘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激活紅色基因,突出紅色、古色、綠色,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江西特色、江西風格的文化品牌。要繼續創新發展贛鄱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傳承井岡山精神、八一精神、蘇區幹部好作風等紅色文化,大力弘揚廬陵文化、臨川文化、客家文化等區域傳統文化,大力創新發展陶瓷文化、茶文化、書院文化等江西特色文化,加強景德鎮御窯遺址、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等江西特色文化保護,推出一批贛鄱經典文庫,打造江西文化新名片,進一步提升贛鄱文化的影響力。深入實施文學創作重點扶持項目、紀錄片創作工程、優秀舞台藝術創作工程、重大主題美術創作工程,打造一批具有江西特色、風格和氣派的文藝精品。繼續實施江西“青馬工程”和省社科理論研究創新工程,培育一批具有江西特色的重點研究基地和立足江西實際的重點學科。通過這些舉措,不斷增強全省人民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

大力推動文化改革發展,着力增強文化發展活力。文化發展繁榮是文化自信的堅實基礎。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市場準入機制,擴大文化消費市場,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構建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競爭力強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努力把文化產業打造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大力培育骨幹文化企業,加快改革組建江西報業傳媒集團、江西文化演藝發展集團、江西廣電傳媒集團,做大做強江西出版集團,培育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或國有控股大型文化企業。大力推動文化與科技、製造、信息、旅遊、教育、體育等深度融合,推動文化業態創新。大力加快陶瓷、毛筆、木雕、夏布刺繡、焰火鞭炮等江西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大力扶持小微文化企業,不斷激發文化產業發展活力。大力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繼續推動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舉辦江西省藝術節、“穀雨詩會”等文藝展演展覽,組織好“文化進萬家”、文藝志願服務等文化服務活動,着力推動文化扶貧,不斷滿足人民羣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大力唱響好聲音,着力塑造對外良好形象。形象就是品牌、就是實力。近年來,江西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不僅提高了人民羣眾的生活水平,而且明顯提升了江西對外良好形象,增強了全省人民決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的自信心。要繼續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宣傳,大力宣傳江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新亮點新舉措新成效,充分反映省委省政府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的新氣象新風貌,充分反映全省廣大幹部羣眾昂揚向上、改革奮進的精氣神。創新傳播方式,鼓勵全省社科理論、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單位創作一批短文章、小故事、微視頻,講好江西故事,唱響江西聲音,不斷提高江西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 篇4

9月1日,中共中央黨校舉行了20xx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黨校校長出席並講話,強調領導幹部要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強化文化擔當,推動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匯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堅定文化自信,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彰顯了我們黨鮮明的文化立場,進一步凸顯了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把我們黨對文化作用和文化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升一個新的境界。文化自信是支撐“三個自信”的基礎,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信仰、信念的底氣和支撐。

堅定文化自信,是有充分理由的,關鍵是要看到我們深厚的文化根脈和獨特的文化優勢。生生不息乃中華文化之優勢。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精氣神,是走好中國道路的精神支撐。寶貴的文化資源,鑄就了中華民族持久而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滋養着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是應當很好堅守的精神高地,是我們保持文化自信的堅強基石。

堅定文化自信,是為了實現文化自強,也就是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自信歷來就伴隨着國家、民族、人類、個人從事的一切活動,成為弘揚和激勵奮鬥者取得勝利的精神食糧,引導和鼓舞着人們,從一個時代奔向另一個時代。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把“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作為重要方針落實到文化建設各個方面。

文化是人各項活動裏面的基因,是我們的精神家園,也是我們的傳統。文化自信內存於心,必將影響深遠。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和一個政黨對自身稟賦和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並對其文化生命力保持堅定的信心。中國文化從古代文化到現代文化,都成為民族振興,社會前行的進軍號角,成為滋養人類社會發展的陽光雨露,規範和教育着人們。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 篇5

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官兵,既是確保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基礎工程,也是我軍政治工作優良傳統的一項重要內容。這一優良傳統的本質,就是用革命精神塑造先進靈魂。

土地革命時期,羅榮桓總結他在根據地開展政治工作的體會,第一條就是“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鬥爭的軍隊是不可戰勝的”。他回憶説,試問我們的每一個紅色戰士,為什麼要當紅軍,他們都會回答是為了“打土豪,分田地”。再進一步問他,他會回答:“為了蘇維埃新中國!”更進一步問,他會回答:“為了實現共產主義!”每個農民參軍,都經歷了一個對革命目的由不認識到認識的過程,由初步具有這種認識,隨後就變成每個革命戰士終生為之奮鬥的政治目標、政治思想和鬥爭信念。戰鬥力就是從這裏生長出來的。

在一定物質基礎之上,思想掌握一切,思想改變一切。黨的理論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緊密結合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際,深刻揭示了中國革命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濃縮了時代的精華,代表了進步的革命精神,是經過實踐檢驗了的科學理論,是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也是改造思想、堅定信念、端正價值追求、提升人生境界的有力武器。

開展政治工作的過程,就是用科學理論武裝官兵的過程,就是用先進理論教育人、塑造人、鼓舞人、激勵人的過程。實踐證明,理論武裝愈徹底,思想改造才能愈徹底,理想信念才能愈堅定,人生追求才能愈崇高,靈魂深處才能愈陽光。“理論一經掌握羣眾,就會變成強大的物質力量”的真諦就在於此。

我們正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這是一個既充滿夢想又不乏困惑的時代。面對思想文化領域交融頻繁、鬥爭複雜的嚴峻形勢,思想理論武裝的任務更加繁重,強化精神支柱更加現實而緊迫。思想理論陣地你不去佔領,敵人就會去佔領。日益尖鋭複雜的意識形態領域鬥爭面前,缺乏陣地意識、鬥爭意識不行,陷入“本領恐慌”更不行。如果理論武裝工作抓而不緊、抓而不實、抓而不常,就會犯難以挽回的歷史性錯誤。

強軍必須先強精神,強精神必重思想引領。只有大力加強並認真改進理論武裝工作,才能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實踐證明,深入紮實抓好對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於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論述的學習貫徹,堅持用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部隊,引領官兵,是用革命精神塑造先進靈魂的第一要務,也是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根本保證。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 篇6

感受紅色經典,回憶崢嶸歲月裏我黨、我軍在重重困難面前勇往直前,建立的不朽的歷史功勛,我們要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楷模,不斷增強自身修養,努力學習好好工作,發揚優良傳統,與時俱進,艱苦奮鬥,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

在90多年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了獨特的紅色文化。紅色代表着希望、勝利、創造、勤勞、勇敢、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不怕流血犧牲等,是中國共產黨價值追求和中華民族精神內涵最生動的象徵。正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有了紅色文化,中華民族才逐步從鴉片戰爭後迷茫委頓、備受欺凌的狀態中掙脱出來,實現了由落後衰敗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轉折。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從中汲取昂揚奮進、團結拼搏的精神動力,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精神結晶,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優秀文化的繼承、發展與創新。它彰顯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真理性,是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制度、作風、道德、革命精神、革命傳統等的綜合體現,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科學性、大眾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要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不斷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朝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前進。這些重要論述,為新時期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出了要求、指明瞭方向。在各種文化中,紅色文化以其鮮明的政治立場、崇高的價值取向、深厚的羣眾基礎、堅決的奮鬥精神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當前,尤其應注意發揮紅色文化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作用。一個時期以來,西方敵對勢力竭力對我國進行思想文化滲透。他們否定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和社會主義道路,鼓吹所謂“普世價值”、資產階級“民主憲政”,挑起事端,製造民族分裂,妄圖使我們改旗易幟。對此,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紅色文化百鍊成鋼,是抵禦西方腐朽反動思想文化侵蝕、防止“和平演變”的利器。應充分認識其內涵、意義,切實用好這一思想武器。

弘揚紅色文化,最根本的是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重點把握列寧所講的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與三個組成部分、恩格斯所講的馬克思一生的兩大發現即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説、毛澤東同志的系列論著。同時,要與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結合起來,掌握識別真偽的武器,從思想上武裝起來,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形形色色的錯誤思想進行堅決鬥爭,保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思想認識的清醒和統一,齊心協力、共同奮鬥。

弘揚紅色文化,還要高度重視對青年一代的教育引導。應通過加強革命歷史、傳統文化、國情社情等愛國主義教育,幫助青年一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築牢抵禦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侵蝕的思想道德防線,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 篇7

近日,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周恩來思想生平研究分會年會暨第二屆全國周恩來紀念館論壇”在天津舉行。與會學者圍繞本次論壇的主要議題:“紀念館與青少年教育”展開熱烈討論。來自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周恩來思想生平研究分會的專家學者及全國30多家紀念館的館長和代表出席了本次論壇。

青年周恩來:大志向產生大力量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陳晉在論壇發言中指出:今天的年輕人,有着許多過去人們所無法比擬的優點和優勢。儘管時代條件變了,但青少年的成長規律並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具體談到周恩來與青少年的關係,他認為,從周恩來同志青少年時代的經歷看,至少有三點特別值得當代青少年學習和借鑑:一是刻苦學習的精神。二是甘於奉獻的精神。三是執著追求的精神。

陳晉説,周恩來從年輕時起,就認為一個人是不能脱離集體、只顧自己而生活的。他曾在作文中説:人立足於世界上,既不能像草木禽獸那樣只靠自己生活,必須依靠公眾的扶持,“而服役之事乃為人類所不可免”。因此,他總是甘於默默地去做那些為公眾“服役”的事情,從來沒有在這方面吝惜過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在南開讀書的幾年裏,他一直“以校為家,以同學為兄弟”。1920xx年6月,南開學校《第十次畢業同學錄》裏這樣評價周恩來:“君性温和誠實,最富於感情,摯於友誼,凡朋友及公益事,無不盡力”。從中可窺見青年周恩來關心他人、克己奉公的品德。從十幾歲到二十歲的青少年時期,正是對一個人思想品格的形成有重要影響的時期。應該説,周恩來在學生時期培養形成的“服役”公眾的奉獻精神,對他的一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陳晉分析道,周恩來出生的年代,正是我們國家內憂外患之時,很多有識之士都在尋找一條救國救民的道路。當時盛行的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等主張,對青年周恩來都有過一定吸引力。但當他到日本、歐洲留學後,他發現這些東西並不適合中國,而只有俄國革命的道路才值得效仿。這樣,經過多方比較,周恩來才最終確立了共產主義信仰。這種上下求索、執著追求的精神,正是那個年代的有志青年身上最可寶貴的東西。正如青年周恩來自己所感悟的:“顧凡同一人類,無論為何種事業,當其動作之始,必籌劃其全局,預計其將來,抱無窮之希望,然後按此希望之路徑以前進,則其結果不致與此希望相徑庭,希望者何?志是也。”現在的年輕人也是一樣,要有自己對社會的觀察,有一個不斷判斷的過程。大志向產生大力量,知道哪些東西是對的,才能決定自己的路應該怎樣走。經過認真思考後,選擇一條於國於民有益的正確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周恩來精神:青年成才座標的參照系

在今天文化多樣性和價值取向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傳播周恩來精神?如何讓周恩來精神在青少年成長中產生更大的影響?如何讓更多的青少年走進博物館接受歷史文化薰陶?

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主任厲華在發言中分析説,傳播周恩來精神要研究青少年心理和審美訴求,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今天,傳統的道德思想、精神價值的力量都在社會現實生活中不斷地被衝擊,個性與共性、自由與紀律、個體與社會、功利與奉獻、享樂與節儉的心理矛盾和價值交鋒,使我們的思想文化領域呈現出紛然雜陳的多元化狀態與主流意識形態一元化並存的格局,這種格局必然表現為價值選擇的多元化。因此,要求時下的青少年像計劃經濟時代開展社會教育那樣習慣接受灌輸教育是不可能的。

他認為,要關注新一代青少年的成長,要研究如何去讓他們接受歷史教育,要解決如何讓他們承載中華傳統的文明。今天的青少年是消費社會裏享受技術文明成果的一代,他們比過去的青少年更聰明、更追求時髦,但也崇尚英雄;他們接受各種思想,但也喜歡分析比較;他們雖然獨立、自我,但也在尋找實現價值的有效途徑。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有針對性地開闢了專門給青少年看的展覽,在組織機構的設置上專門建立了社會教育工作部,主要針對青少年教育制定方案、設計活動、搭建平台,由此,幫助廣大青少年走近紅巖,感受歷史,學習周恩來的精神之魂,為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提供了座標的參照系。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 篇8

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是改革的責任主體,是推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為基本取向,強化責任擔當,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進改革,堅決端正思想認識,堅持從改革大局出發,堅定抓好改革落實。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面對世界複雜、多元的文化體系,廣大黨員幹部要正確認識中國現階段發展實際,實現對文化的理性自覺與自信。當前,長治市正處於改革開放的攻堅期,脱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決戰決勝期,要貫徹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構建良好政治生態、推動經濟穩步向好,打造全省重要增長極,任務異常艱鉅,迫切需要我們從革命文化中汲取養分,把革命精神轉化為攻堅克難、真抓實幹的責任和激情,大幹苦幹實幹,打開思想和事業發展的新境界,凝聚起方方面面幹事創業的合力。

弘揚革命精神,堅定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口號,必須落實到行動上。廣大黨員幹部要把學習貫徹省委書記駱惠寧在長治市調研時的講話精神作為當前理論學習的重點,深入開展學習研討,不斷鑄造理想品格,把紅色基因激活,浸入靈魂深處,在黨性鍛鍊和品格塑造上來一次新的提升。要做堅定革命理想信念的表率,不忘初心,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要做踐行為民服務宗旨的表率,以人民為中心,切實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當前,尤其要抓好脱貧攻堅,做好向下服務,辦好民生實事,解決好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守住安全穩定底線,把政府的温暖送到需要幫助的羣眾手中。要做敢於擔當實幹的表率,把工作的着力點放在抓發展上,把工作的發力點打到企業和項目上,努力走出一條資源型地區由煤促興的新路,把長治打造成為全省重要增長極。要做艱苦奮鬥作風硬的表率。要敢於吃苦,甘願吃苦,切實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努力成為一個組織和幹部羣眾可以信賴的人、同事和朋友值得敬重的人、家人和親屬引以為榮的人。

全體黨員應該珍惜機遇,遵守紀律,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取得實實在在的進步,更好地指導實踐,幹好工作。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 篇9

紅巖精神是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以周恩來同志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初期風雨如磐的鬥爭歲月中錘鍊形成的革命精神。這種精神之所以冠名“紅巖”,是因為南方局的駐地叫“紅巖村”。

紅巖精神的科學命題

1985年10月14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主席、原南方局領導成員鄧穎超同志重返重慶紅巖村,深情回顧當年的革命歲月,題寫了“紅巖精神永放光芒”。紅巖精神由此正式冠名,傳揚開去。

1991年4月16日,任中共中央後第一次視察重慶,他瞻仰了紅巖革命紀念館,親筆題詞:“發揚紅巖精神,沿着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道路奮勇前進。”20xx年5月,再次視察重慶,發表了重要講話,指出:“風雨如磐的革命歲月,培育和形成了紅巖精神。紅巖精神充分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氣。紅巖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樣,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黨全社會要大力弘揚紅巖精神,使之成為我們在新世紀繼續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精神力量。”這段論述,充分肯定了紅巖精神在黨和民族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指出了它的時代意義和對全黨全社會的巨大作用。

20xx年10月黨的xx大召開前夕,到重慶考察工作時作了重要講話,強調“要繼承和發揚偉大的紅巖精神,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真正做到一身正氣、一塵不染,以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人格力量影響和帶動羣眾”。這是在新形勢下黨中央對繼承和發揚紅巖精神的偉大號召。

中國革命精神中的紅巖精神

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歷史孕育過一系列偉大的革命精神,在井岡山時期,我們黨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成功地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奉獻了井岡山精神,其內核是“從實際出發,敢闖新路,努力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政治勇氣”。在長征路上,我們黨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克服了千難萬險,實現了戰略轉移,奉獻出長征精神,其內核是“不畏艱險,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英雄氣概”。在延安時期,我們黨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確立了毛澤東思想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奉獻了延安精神,其內核是“實事求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在西柏坡時期,我們黨完成了對國民黨政權的戰略決戰,完成了全黨工作重心從農村到城市的轉移,奉獻了西柏坡精神,其內核是“務必使同志們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兩個務必”的執政鏡鑑,成為中國共產黨執掌政權並不斷探索執政規律長期執政的偉大起點。

與這些輝煌勝利與偉大精神同樣彪炳史冊的是,以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大後方,在極其險惡的環境裏,奉獻了偉大的實踐成就和光輝的精神成就。

在實踐方面,南方局創造了為新中國奠定政治基礎的偉大業績:堅持政策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維護國共合作,推進抗戰向前發展,為實現和平民主團結而奮鬥;創造性地貫徹執行黨的統戰工作方針,最大限度地爭取中間勢力,開拓統一戰線新格局;開展國統區抗戰進步文化運動,造就革命文化大軍;突破國民黨外交壟斷,開展國際交往,為新中國外交工作奠定基礎;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把國統區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的戰鬥堡壘。

在精神方面,南方局培育形成了光耀千秋的紅巖精神: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為爭取抗戰勝利和為新中國奠定政治基礎的時代使命;剛柔相濟、鍥而不捨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誠相待、團結多數的寬廣胸懷;善處逆境、寧難不苟的英雄氣概。紅巖精神充分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氣。

因此,紅巖精神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從而豐富了與中國共產黨探索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而建立的豐功偉績相輝映的精神寶庫。

紅巖精神與延安精神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創造了兩大革命精神。延安精神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昇華,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精神的繼承和發揚,是中國共產黨人全新精神風貌和崇高思想境界在那一時期的集中體現。紅巖精神則是中國共產黨在曲折發展中走向成熟的時代產物,是中國共產黨以全國性的政黨公開走向國統區的政治舞台的重要表現,是中國共產黨從“山溝”走向世界政治大格局的開端。紅巖精神與延安精神具有同一性和繼承性。

首先,它們都是我們黨一貫指導思想和宗旨在這一時期的具體表現。它們的本質都是共產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它們都是我們黨在政治上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黨在幼年時期,曾犯過右的和左的錯誤,脱離實際,脱離羣眾,所以屢起屢僕,屢仆屢起。遵義會議以後,我們黨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才有長征的勝利,才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才有延安精神的形成。周恩來等到重慶,帶來了延安精神,帶來了實事求是的作風,特別是克服了黨在白區工作中的一些錯誤,模範地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團結了大後方的大多數羣眾。我們黨走向成熟,其中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團結多數,統一戰線”。因此,紅巖精神是黨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現,是對延安精神的繼承。

其次,它們雖同時產生於抗日戰爭這個特定的歷史階段,但所處的具體環境又不同,這就使得紅巖精神較之延安精神既有共同的時代特徵、精神實質,又有具體內涵和獨特個性。延安精神產生在抗日根據地,而紅巖精神則產生在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城市。在這既是染缸又是虎口的重慶,要“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沒有堅強的無產階級黨性是絕難做到的。這就決定了紅巖精神所獨具的鮮明個性,是中國共產黨在適應城市政治鬥爭,在應對城市複雜環境中加強黨的建設,抵制各種腐朽思想侵蝕的過程中產生的。從這一角度講,紅巖精神所藴含的豐富內涵使其在當代依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 篇10

井岡山精神是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艱苦歲月裏,在開闢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偉大實踐中,用鮮血和生命培育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井岡山精神的科學內涵,所概括的:“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羣眾、敢於勝利”[ ,20xx年6月4日]這24個字的表述,已為大家普遍認同。井岡山精神的鮮明特色是:

井岡山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的源頭,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井岡山精神的繼承、延續和展開。井岡山精神和其他革命精神,是“源’’和“流’’的關係,井岡山革命精神同其他革命精神具有同一性,基本內容和方向是一致的,但在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由於具體歷史條件和革命的中心任務不同,又表現出差異性,各有自己的特色。井岡山精神與中國革命精神是共性與個性的關係,共性存在於個性中,個性之中有共性。井岡山精神源遠流長,它同其他革命精神一脈相承,構成中國近現代史上雄偉壯麗的精神長河,流淌在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血脈之中。

井岡山精神與井岡山道路緊密聯繫在一起。井岡山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政權。沒有井岡山精神,就沒有井岡山道路,反之,沒有井岡山道路,也沒有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精神在井岡山道路的開闢中產生,井岡山道路在井岡山精神的光照下形成,兩者同時孕育產生,相輔相成,交相輝映。井岡山道路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中,是獨闢蹊徑的,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大無畏的革命首創精神的生動體現,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和核心,是它最鮮明的特色和亮點。

井岡山精神與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是同步進行的。毛澤東思想是在土地革命時期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闢,則是毛澤東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形成的重要標誌。井岡山的鬥爭,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篇之作,是毛澤東思想的發端。井岡山精神與毛澤東思想是不同領域的意識形式,但本質上是相通的。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方面:實事求是、羣眾路線、獨立自主,同井岡山精神是契合的,也是在井岡山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初步形成的。井岡山精神是毛澤東思想在思想道德領域,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的集中反映。井岡山精神永遠同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的名字聯繫在一起的。

井岡山精神體現了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統一,這在中國革命思想史上是第一次。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形成了博大精神的民族精神,這就是黨的xx大報告所總結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條精神血脈維繫着中華民族的團結、國家的統一,屢經劫難而不衰,並創造過歷史的輝煌,成為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鴉片戰爭以後,帝國主義入侵,封建統治者喪權辱國,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就是這一歷史時期的時代精神。愛國主義歷來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面旗幟,是民族良知、歷史任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集中體現。中國共產黨的愛國主義,是中國各族人民愛國主義的最高風範,中國共產黨人在鬥爭中所表現出來的革命精神,就是時代精神的體現,也是對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弘揚。”。要向紅軍戰士學習公僕意識,深懷愛民之心,常思為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在黨和人民的利益面前,不計較個人得失,充分發揮好黨員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真正在本職崗位上做講奉獻、有所作為的合格黨員。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 篇11

在系列重要講話中一再強調,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也能夠繼續拓展和走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他號召全國人民一定要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沿着正確的中國道路奮勇前進。如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實現中華民族的“三個自信”,不僅關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敗,還是檢驗中華民族實現偉大歷史復興的試金石!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基因。習教師節前夕在北京師範大學考察調研時很有感觸地説:“古詩文經典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了我們的基因。我們現在一説話就蹦出來的那些東西,都是小時候記下的。語文課應該學古詩文經典,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傳承下去”。教育作為立國之本,必然要傳承民族的基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基因,已經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因此,習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而主張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裏,他認為“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所謂“去中國化”就是拋棄中國傳統文化,剔除有別於世界其他民族的中國的基因。從根本上説,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是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底色,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底色。正是這種底色支撐起中國文化的軟實力,凝聚起中華民族的精氣神。正如所言,我們要堅定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要加一個文化自信。中華民族歷來有很強的文化自豪感,只是到了鴉片戰爭時期,在西方的堅船利炮下,中國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文化自信被嚴重損害。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什麼樣的中華文化為根本?今天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創造出藴含基因的當代中華文化,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現實表明,文化產業是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和創新的有效路徑,因為文化產業是內容產業,是內容為王和內容制勝,傳統文化內容最具有中華文化本性,它要藉助現代技術得以傳承和弘揚,在社會化文化生產中實現中華文化的積累和再創造。只有系統地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通過文化產業創造出適合時代特點的文化精品,在廣泛傳播中使之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才能堅定全體人民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內在支撐。當今,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全球凸顯,文化軟實力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傳統文化是軟實力的底藴,是中華文化在世界文明互鑑中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也一定能創造出新的文化輝煌。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要加大正面宣傳力度,通過學校教育、理論研究、歷史研究、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多種方式,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習再三強調,核心價值觀是軟實力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團結奮進的重要精神支撐,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藴含着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中國古代歷來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比如,中華文化強調“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強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強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主張以德治國、以文化人;強調“君子喻於義”、“君子坦蕩蕩”、“君子義以為質”;強調“言必信,行必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強調“德不孤,必有鄰”、“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貧濟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這樣的思想和理念,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鮮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這些思想和理念,既隨着時間推移和時代變遷而不斷與時俱進,又有其自身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最根本的是要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充分體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昇華。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底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從哪裏來,到哪裏去,想明白了、想對了,就要堅定不移朝着目標前進。文化自信使我們勇於亮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所謂中國特色主要源自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國情。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自己的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着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的奧祕就在其理論體系、發展道路、制度建設,在其實現途徑、行動指南、根本保障的內在聯繫,以及這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歷史就是歷史,歷史不能任意選擇,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不論發生過什麼波折和曲折,不論出現過什麼苦難和困難,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的鬥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鬥史,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的發展史,都是人民書寫的歷史。中華文化深厚的底藴、中華民族獨特的文明遺產、精神記憶和文化心理結構,是構成我們“三個自信”的基礎。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實現“三個自信”的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底色!習的文化觀根植於中華文化的深厚沃土,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借鑑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為國家治理注入了新的內涵。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 篇12

“紅船精神”就是走在時代前列的精神,也是我們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之源。之所以“紅船精神”是我們黨革命精神之源,這是因為“紅船精神”是我們黨革命精神的誕生起點、實踐開篇、動力源泉。

一、“紅船精神”是定義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誕生起點

回顧我們黨九十多年曆程,伴隨其所形成的一系列革命精神,既具有一脈相承的歷史特性,又無論從定義解釋還是從淵源關係看,更加清楚地感到,“紅船精神”是定義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誕生起點。

從定義解釋看。《辭海》對“革命”作出如下定義:廣義指“推動事物發生根本變革,引起事物從舊質變為新質的飛躍”;狹義指“社會革命和政治革命”。這裏所指的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是指一種狹義革命而產生的精神,即: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史進程中,逐步積累和形成的思想結晶,是共產黨人精神境界、精神風貌、精神力量的集中寫照。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誕生源於共產黨人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與創新,它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然結果。中國共產黨走過的每一個階段,都形成了能代表時代現實的一種又一種獨特精神。而中國共產黨建黨精神——“紅船精神”,無論從定義解釋看,還是從時間上來説,是我們中國共產黨產生最早的革命精神。

從定義要素看。根據定義,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形成需要兩個要素。首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形成的主體要素。這告訴我們,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實踐而產生的精神屬於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其次,中國革命的豐富實踐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形成的基本要素。按照這兩個要素來觀察,1920xx年“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符合形成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基本要素;但“五四”運動並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運動。所以,“五四”運動更多地表現為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僅僅具有革命精神形態,並不屬於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而“五四”運動後最有影響的事件就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紅船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創建這一開天闢地大事變所藴含精神的形象概括,理所當然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誕生起點。

從淵源關係看。由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個革命階段的任務不同,革命者在各個革命實踐活動中會有不同精神表現,因而在偉大革命歷史進程中分別產生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偉大中國革命精神。然而,這些革命精神產生又有其共同思想基礎,就是中國共產黨以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為核心的“紅船精神”。在紅船上完成締造使命的中國共產黨,在“紅船精神”指引下,沿着紅船航向,走向了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並先後形成了“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這也非常具體地説明了“紅船精神”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這些革命精神之間存在的淵源關係,其中“紅船精神”是這些革命精神之源,其它革命精神都可以在“紅船精神”裏找到源頭;其它革命精神既與“紅船精神”一脈相承,又是隨着中國革命不斷髮展,是“紅船精神”的繼承與發展。

二、“紅船精神”是形成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實踐開篇

回首我們黨發展史,“紅船精神”不僅是我們黨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其形成與發展過程中具有奠基的重要歷史地位,是形成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實踐開篇。

“紅船精神”裏包含着第一次提出中國革命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以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五四”運動為標誌,加速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歷史進程,為創建中國共產黨創造了條件,為開創中國革命的新篇章鋪平了道路。中國共產黨建黨精神——“紅船精神”,是中國早期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信仰過程中迸發出來的。早期共產黨人正是由於有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支撐,併產生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創建了我們的黨。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歷史反覆證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而科學的理論也必須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同羣眾運動相結合,才能轉化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不斷髮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強大物質力量。

“紅船精神”裏包含着第一次提出中國革命要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入到20世紀20xx年代的時候,到了一個關節點,迫切需要一個朝氣蓬勃的新生力量,充當中國革命的領導者。這就是中國工人階級及其最先進的政治代表——中國共產黨。在紅船上誕生的中國共產黨綱領明確規定“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直至消滅階級差別”,旗幟鮮明地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這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一切資產階級政黨及其它剝削階級政黨最顯著的標誌。中國共產黨一經出現,就自覺地擔當起階級重任和民族重任,從此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並伴隨着中國革命的不斷髮展,先後出現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紅船精神”裏包含着第一次提出中國革命要走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前,地主階級洋務派幻想用資本主義列強的“堅船利炮”來補搖搖欲墜的封建專制統治之天,資產階級維新派幻想通過聖明賢達的皇帝進行多方面改良走上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資產階級革命派給中國帶來了民主共和制度,但隨後的歷史反覆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始終走不通。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給中國未來發展帶來了新的選擇,這就是社會主義道路。儘管後來的歷史表明,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不能走筆直的發展道路,而必須先進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取得全國政權之後才能通過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然後,這一切認識的起點,都有源於中國共產黨誕生之日所確定的根本方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三、“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發展的動力源泉

面向新徵程,需要新精神。中國共產黨九十多年奮鬥的精神歷程,追根溯源都有着一個共同的動力源泉,那就是“紅船精神”;面向新徵程,同樣需要依靠“紅船精神”,讓我們黨革命精神不斷延續與發展。

擁有首創精神,才能勇於開闢新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是“紅船精神”的核心。剛剛誕生的中國共產黨還沒有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的特殊性,尤其認識到革命沒有現成道路可走,沒有現成模式可循,這就需要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不斷探索解決,這也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以創新精神為自己開闢道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作為“紅船精神”的核心始終貫穿於中國革命實踐中,激勵廣大共產黨員以“敢為人先”的氣魄和膽識,沿着紅船航向,根據實情,結合實際,勇探新路,不斷成功走向了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由一個領導人民為奪取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掌握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面向新徵程,擁有首創精神也是我們黨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關鍵所在,也只有不斷弘揚首創精神,才能我們思想不斷解放、理論不斷髮展、實踐不斷創新,推進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

擁有奮鬥精神,才能不斷贏得勝利。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是“紅船精神”的靈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進行革命,面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強大勢力,革命任務艱鉅而複雜,無數共產黨員為什麼能夠拋頭顱、灑熱血,甚至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這因為他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堅信共產主義是合乎社會發展規律的美好事業。面對漫長的革命歲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曾經遭受多次挫折與失敗,但憑着這種與生俱來的奮鬥精神,一次又一次戰勝困難,把革命從勝利引向勝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建設也出現過多次挫折與失誤,也是憑着這種奮鬥精神,不斷開拓創新,終於找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支撐着無數革命先烈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面向新徵程,同樣離不開奮鬥精神的正確引導與精神支撐。

擁有奉獻精神,才能始終保持本質。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紅船精神”的本質。黨的一大會議最後在紅船上通過的綱領,就明確提出了要把工人、農民組織起來、發動起來的思想。在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中,明確提出了“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表明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立志於維護人民利益的政黨,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政黨。黨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逐步形成的“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宗旨,形成的“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工作路線,使黨不斷從人民羣眾中汲取智慧、汲取力量。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黨正是同這一歷史創造者建立起血肉相連、魚水相依、親密無間的關係,革命力量才會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終戰勝一切貌似強大、欺壓人民的反動勢力,創建新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特別是面臨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勢,只有廣大共產黨員繼續弘揚奉獻精神,才能真正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只有整個社會倡導奉獻精神,才能社會更加和諧穩定。總之,“紅船精神”作為我們黨革命精神之源,一直激勵和鼓舞着我們黨站在歷史的高度,走在時代的前列,帶領全國人民不斷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個又一個勝利。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 篇13

羣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中永不過時的傳家寶。號召堅持"依靠羣眾求勝利",要求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必須傳承好羣眾路線的紅色基因。

在黨的革命和建設時期,是羣眾路線夯實了黨在白色恐怖中生存發展的基礎,繫牢了黨與人民羣眾血肉聯繫的紐帶,使黨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新的勝利。井岡山斗爭,"喚起工農千百萬",才開創工農武裝割據的大好局面;蘇維埃政府保護工人農民階級利益,才使蘇區擴大鞏固;轉戰途中,紅軍紀律嚴明,幫助窮人翻身解放,各族羣眾籌款籌糧支援,成為長征勝利的重要保障;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放手動員和組織全國人民,才能成為領導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西柏坡時期,砸碎封建土地枷鎖,才能同人民羣眾一道,改寫了中國社會的歷史走向。

歷史告誡我們,堅持羣眾路線,黨才能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發揮人民羣眾主體作用,尊重人民羣眾首創精神,黨的事業才能無往而不勝。黨員幹部只有躬身踐行羣眾路線,才能和人民羣眾"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幹"。今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建設發展對傳承羣眾路線的紅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現實需要。一是增進人民福祉的迫切需要。增進人民福祉,追求公平正義,是改革發展的重要價值取向。要讓人民羣眾有更多"獲得感",必須眼睛向下,腳步向下,滿足羣眾訴求,迴應羣眾期待,解決羣眾面臨的突出問題,提升改革發展"含金量"。二是標本兼治"四風"的迫切需要。徹底根除背離黨的羣眾路線、脱離人民羣眾的"四風"積弊,需要對症施治,猛藥去痾。

當前,堅持依靠羣眾求勝利,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員幹部要站穩羣眾立場,堅定羣眾的主體地位,始終堅持把黨的羣眾路線作為自己的價值觀和方法論。一是樹立羣眾觀點,自覺維護和促進羣眾利益。要牢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命題,多做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實事。二是提高做好羣眾工作的本領。要在基層工作的實踐中體國情、煉意志、長本領、作貢獻,努力成為宣傳羣眾、組織羣眾、服務羣眾的行家裏手。三是運用羣眾路線方法推動工作事業發展。要把羣眾意願、要求和利益作為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羣眾參與和監督中開創工作和事業新局面。四是把對黨負責與對人民羣眾負責有機統一起來。要牢記黨的宗旨,重塑公僕本色,從以自己為主體轉變為以羣眾為根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 篇14

為重温中國共產黨建黨建國的艱辛歷程,體會新中國的來之不易,今年7月我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進行了為期五天的遵義、重慶社會考察活動。先後參觀了息烽集中營、紅軍烈士陵園、遵義會議會址等地,每一處革命遺蹟,每一件珍貴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輩的崇高理想、堅定信念和高尚品質,讓我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豐富和歷史文化內涵的厚重。

革命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強力支撐。同志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過去,中國共產黨帶領各族人民在追求獨立夢、解放夢過程中所鑄就的系列革命精神,無疑是中國精神在那個特定時代的典型呈現。今天,伴隨着革命精神得以誕生的一系列重大革命事件雖然已經被永久定格在歷史的長河中,但在這些革命事件中誕生出來的偉大革命精神,則具有超越時空的恆久價值和旺盛生命力,能夠跨越歷史的鴻溝,繼續支撐我們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夢。

誕生在貴州大地上的遵義會議精神,集中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品格,是中國共產黨精神歷程中的關鍵節點,與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起,成為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最光輝、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精神表徵。如果從一個更大的歷史尺度來看,遵義會議精神不僅是一種政治精神,更是一種歷史精神、文化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乃至中華民族自近代以來不斷追求獨立和解放歷程中一筆有着獨特價值的精神財富,早已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乃至人類文化的長河中。弘揚遵義會議精神,必將為“中國夢”的實現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我們有夢想,但往往被習慣的思維定勢、固有的思想觀念所禁錮。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同時,我們也要重視改革開放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信心不足,缺乏敢於爭先的意識;自我滿足的思想蔓延,缺乏追求卓越的意識;怕擔責任,缺乏勇於擔當的意識等。在此背景下,我們要大力弘揚遵義會議精神所藴含的實事求是、敢於批評、勇於反思精神,並以形象、生動、鮮活的方式展示出來,讓我們在接受崇高革命精神的洗禮中突破思想的禁錮、實現思想的解放,以全新的思維、全新的觀念和全新的思路開拓中國美好的明天.

實現中國夢,需要凝聚中國人的力量。“中國夢”是每一箇中國人的夢,只有將個人的願景與中國夢結合起來,並使之成為大眾的共識和自覺的行動,才能凝聚發展的正能量,為 “中國夢”彙集強大力量。遙想當年,通過以遵義會議為代表的系列會議的召開,黨和紅軍進一步深化了民主、實現了團結、凝聚了力量,終於走出了困境。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弘揚遵義會議精神,解放思想、開放創新、團結奮鬥,敢想、敢幹、敢擔當,敢闖、敢試、敢突破,就一定能凝聚起全體國民科學發展、後發趕超的正能量,一定能把革命精神的感召力、凝聚力轉化為大眾的行動力、實踐力,一定能激勵全體中華兒女同心構築中國夢。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 篇15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毛主席《七律•長征》中的詞句,描述了長征的艱難,讚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之際,我有幸參加了公司組織的“重走長征路”活動的第一段征程。一路走來無論是在長汀縣南山鎮中復村,還是在上杭縣的古田會址,這一個個歷史的豐碑,篆刻下偉人們為了新中國奮鬥的痕跡,彷彿把我的思緒拉回到那個遙遠的年代,讓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説是接受了一場生動的黨課教育,如同一次黨性教育的心路歷程,讓我心潮澎湃,受益良多。

紅軍長征第一村中復村,在作家魏巍的筆下,她是“地球上的紅飄帶”的起點;在美國作家索爾茲伯裏筆下,她是“前所未有的故事”的開篇;在埃德加•斯諾的筆下,她是“驚心動魄的史詩”的卷首。在中復村紅色講解員深情的話語中,我彷彿置身於那個年代,身邊是年邁的老母毅然的將全部孩子送上了戰場,無數的革命戰士以生命為柴燃起的革命之火,由號角聲、炮火聲、吶喊聲構成的紅色樂章,這一切一切震撼着我的靈魂,洗滌着我的心靈,堅定着我的信念,給了我更加強大的力量。講解結束時,我才發現,不知不覺中我早已緊握了雙拳,熱淚盈眶。

松毛嶺上的硝煙,長征的號角已經遠去。今天,我們再次走近這段歷史,是為了緬懷無數為中國革命勝利而英勇獻身的英烈們;是為了銘記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輩戰勝無數艱難險阻,開創黨和中國革命事業新局面的豐功偉績。他們的偉大業績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同在。

長征留下的不僅是湘江之戰的悲壯,四渡赤水的智慧,飛奪瀘定橋的神勇,過雪山草地的堅毅,吳起鎮的歡騰,更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的豪情,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無產階級樂觀主義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這些構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不怕犧牲、前赴後繼的精神,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的精神,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精神。長征精神激勵着我們,武裝着我們,讓我們的內心更加的強大,讓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闊步前行。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 篇16

1930年8月,紅軍第一、第三軍團在湖南瀏陽永和鎮會師,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紅一方面軍的成立,在中國革命史特別是人民軍隊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深遠的歷史影響。今年是紅一方面軍成立80週年,深切緬懷和重温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創建和培養人民軍隊、為人民軍隊發展壯大建立的彪炳史冊的功勛,對於我們今天更好地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作風,貫徹落實黨的xx屆五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

紅一方面軍的成立,是中國革命發展形勢的需要,對凝聚革命力量、實現革命戰爭由游擊戰向運動戰的戰略轉變發揮了重要作用。

大革命失敗後,1920xx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進軍井岡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0xx年初,朱德、陳毅率領“八一”南昌起義軍餘部,在中共湘南特委配合下,發動湘南起義,隨後率部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井岡山,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使井岡山根據地進入全盛時期。1920xx年4月,賀龍與中共湘西北特委發動桑植起義,開創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7月,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發動平江起義,開闢了湘鄂贛根據地。各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極大地激發了人民羣眾的革命熱情,廣大青年積極參軍參戰,相繼組建了紅五軍、紅六軍、紅八軍、紅十六軍、紅十八軍等重要武裝。這些武裝力量在開闢和建設革命根據地鬥爭中不斷髮展壯大,成為組建紅一、三軍團的骨幹與基礎。

隨着紅軍數量的擴大和作戰能力的提高,組建正規軍團成為形勢發展的迫切需要。根據中共中央指示,1930年6月,紅四軍與紅六軍、紅十二軍合編組成紅軍第一軍團,朱德任總指揮,毛澤東任政治委員,全軍團約2萬人。同月,在湘鄂贛蘇區的紅五、紅八軍以及新建立的湘鄂贛邊紅軍獨立師合編,組成紅三軍團,彭德懷任總指揮,滕代遠任政治委員,全軍團共1.7萬人。按照中央“會師武漢,飲馬長江”的要求,彭德懷率領紅三軍團於1930年7月27日一舉攻佔湖南省會長沙。這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攻克的第一個省會城市,國民黨當局立即動用數倍於紅軍的優勢兵力搶奪長沙。毛澤東、朱德聞訊立即率紅一軍團入湘支援,並取得了著名的文家市大捷。8月23日,乘勝進至瀏陽永和的紅一軍團,與從長沙撤往平江的紅三軍團在瀏陽永和會師。兩軍團前委聯席會議決定成立紅軍第一方面軍和中共紅軍第一方面軍總前委,毛澤東任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和總前委書記,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滕代遠任副總政治委員。這是最早最強大的中國正規工農革命武裝,下轄兩個軍團,共3萬餘人。這支部隊,由幾年前1000人上井岡山的秋收起義部隊,壯大發展成擁有數萬精兵勇將的雄師——全國紅軍中最大的主力部隊,史稱“朱毛紅軍”、“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的成立,促使中國革命戰爭完成了從游擊戰爭向運動戰爭的戰略轉變,從而掀開了人民軍隊發展史上新的一頁。

紅一方面軍的卓著戰功,不僅推動了土地革命的蓬勃發展,也為我黨我軍培育了大批革命家和軍事家,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紅一方面軍成立後,在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的率領下,揮師江西,攻克重鎮吉安,使贛江中段和南段的紅色區域連成一片,建立了江西省蘇維埃政府。1930年底至1931年9月,紅一方面軍以運動戰的形式,以少勝多,以弱克強,先後粉碎了數倍甚至十倍於己的國民黨軍隊的三次“圍剿”,在贛南、閩西建立了轄5萬平方公里、擁有250萬人口的全國最大的革命根據地。紅一方面軍也因此發展到擁有一、三、五、七、八、九軍團,共10萬多人,成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堅強堡壘。1933年秋,紅一方面軍取得第四次“反圍剿”勝利,進一步擴大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範圍,轄有江西、福建、閩贛、粵贛4個省級蘇維埃政權,擁有60個行政縣,紅軍和根據地發展到了鼎盛時期。中央革命根據地由此成為全國最大的革命根據地。

艱苦卓絕而又戰功卓著的征戰,紅一方面軍被稱為“朱毛紅軍”、“中央紅軍”而威名遠播,享譽中外。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周恩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十大元帥中的八大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十位大將中的八位大將,中國三十六位革命軍事家中的二十五位軍事家以及一大批高級將領,都記錄在紅一方面軍的軍史戰史上,熠熠生輝,永遠傳揚。

紅一方面軍創造的光輝業績和偉大精神,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深刻的思想啟迪,對加快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朱德的長期領導下形成的一個系列革命精神和優良作風,如井岡山精神、紅軍精神、長征精神;又如黨指揮槍和支部建在連上,紅軍的宗旨、任務、紀律的規定等,這些為我們黨和軍隊的長盛不衰創立了政治優勢和作風保障。透過紅一方面軍的光輝歷程,我們還可以得到許多啟示。

啟示之一:要堅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從大革命失敗後的艱苦建軍到紅一方面軍的組建,從中央蘇區的頻繁作戰到長征途中的艱難卓絕鬥爭,紅軍將士們憑着堅韌不拔的意志、不屈不撓的精神,特別是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為人民解放、民族進步而獻出一切的崇高理想,打了許多硬戰、惡戰,始終拖不垮、打不散,反而越戰越勇。在當前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面臨着諸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我們更應堅定理想信念,迎難而上,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新局面。

啟示之二: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毛澤東等領導創建工農紅軍和根據地的鬥爭中,十分重視加強黨對軍隊的正確領導。三灣改編確立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基本制度,酃縣水口建立第一個連隊黨支部,為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成為人民軍隊政治工作史上的一項創舉;古田會議通過的決議案,明確規定了黨對紅軍實行絕對領導的原則,在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正是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工農紅軍才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髮展壯大,中國革命才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啟示之三:要弘揚實事求是的開拓創新精神。創建工農紅軍、進行土地革命和建設農村革命根據地,都是極具開創性的偉大事業,需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實踐中探索、開拓。以毛澤東為傑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善於從實際出發,與“左”傾錯誤進行了堅決抵制。在紅一方面軍的發展史上,曾先後在湖南境內實現了三次重大轉兵,即1920xx年9月的瀏陽文家市轉兵、1930年9月的株洲轉兵和1934年12月的通道轉兵,為開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新局面創造了重要條件。我們今天正在進行的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事業,特別需要發揚紅軍的這種實事求是的開拓創新精神,堅持從中國的國情和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實際結合起來,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啟示之四:要堅持服務人民的根本宗旨。在毛澤東、朱德長期領導下的紅一方面軍形成了一系列的革命精神和優良作風,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總結工農革命軍攻打茶陵經驗,提出了紅軍要做羣眾工作等“三大任務”;在桂東沙田頒佈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成為我軍最早頒佈的軍紀,後來發展成為人民軍隊建軍原則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戰爭繁忙的情況下,根據地的黨和紅軍仍盡一切努力領導開展各項建設,尤其是在經濟建設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方針政策,進行了分田地鬥爭,使人民羣眾真正得到了實惠。今天,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我們必須牢記服務人民的宗旨,努力做好羣眾工作,從羣眾最關心最需要的領域入手,把更多的公共資源投向民生領域,不斷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傾聽民聲、掌握民情、珍惜民力、貼近民心,切實為羣眾解決實際問題,與羣眾共謀發展、共保穩定、共創和諧、共享成果。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 篇17

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是改革的責任主體,是推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為基本取向,強化責任擔當,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進改革,堅決端正思想認識,堅持從改革大局出發,堅定抓好改革落實。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面對世界複雜、多元的文化體系,廣大黨員幹部要正確認識中國現階段發展實際,實現對文化的理性自覺與自信。當前,長治市正處於改革開放的攻堅期,脱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決戰決勝期,要貫徹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構建良好政治生態、推動經濟穩步向好,打造全省重要增長極,任務異常艱鉅,迫切需要我們從革命文化中汲取養分,把革命精神轉化為攻堅克難、真抓實幹的責任和激情,大幹苦幹實幹,打開思想和事業發展的新境界,凝聚起方方面面幹事創業的合力。

弘揚革命精神,堅定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口號,必須落實到行動上。廣大黨員幹部要把學習貫徹省委書記駱惠寧在長治市調研時的講話精神作為當前理論學習的重點,深入開展學習研討,不斷鑄造理想品格,把紅色基因激活,浸入靈魂深處,在黨性鍛鍊和品格塑造上來一次新的提升。要做堅定革命理想信念的表率,不忘初心,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要做踐行為民服務宗旨的表率,以人民為中心,切實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當前,尤其要抓好脱貧攻堅,做好向下服務,辦好民生實事,解決好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守住安全穩定底線,把政府的温暖送到需要幫助的羣眾手中。要做敢於擔當實幹的表率,把工作的着力點放在抓發展上,把工作的發力點打到企業和項目上,努力走出一條資源型地區由煤促興的新路,把長治打造成為全省重要增長極。要做艱苦奮鬥作風硬的表率。要敢於吃苦,甘願吃苦,切實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努力成為一個組織和幹部羣眾可以信賴的人、同事和朋友值得敬重的人、家人和親屬引以為榮的人。

全體黨員應該珍惜機遇,遵守紀律,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取得實實在在的進步,更好地指導實踐,幹好工作。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 篇18

感受紅色經典,回憶崢嶸歲月裏我黨、我軍在重重困難面前勇往直前,建立的不朽的歷史功勛,我們要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楷模,不斷增強自身修養,努力學習好好工作,發揚優良傳統,與時俱進,艱苦奮鬥,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

在90多年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了獨特的紅色文化。紅色代表着希望、勝利、創造、勤勞、勇敢、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不怕流血犧牲等,是中國共產黨價值追求和中華民族精神內涵最生動的象徵。正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有了紅色文化,中華民族才逐步從鴉片戰爭後迷茫委頓、備受欺凌的狀態中掙脱出來,實現了由落後衰敗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轉折。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從中汲取昂揚奮進、團結拼搏的精神動力,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精神結晶,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優秀文化的繼承、發展與創新。它彰顯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真理性,是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制度、作風、道德、革命精神、革命傳統等的綜合體現,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科學性、大眾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要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不斷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朝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前進。這些重要論述,為新時期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出了要求、指明瞭方向。在各種文化中,紅色文化以其鮮明的政治立場、崇高的價值取向、深厚的羣眾基礎、堅決的奮鬥精神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當前,尤其應注意發揮紅色文化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作用。一個時期以來,西方敵對勢力竭力對我國進行思想文化滲透。他們否定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和社會主義道路,鼓吹所謂“普世價值”、資產階級“民主憲政”,挑起事端,製造民族分裂,妄圖使我們改旗易幟。對此,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紅色文化百鍊成鋼,是抵禦西方腐朽反動思想文化侵蝕、防止“和平演變”的利器。應充分認識其內涵、意義,切實用好這一思想武器。

弘揚紅色文化,最根本的是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重點把握列寧所講的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與三個組成部分、恩格斯所講的馬克思一生的兩大發現即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説、毛澤東同志的系列論著。同時,要與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結合起來,掌握識別真偽的武器,從思想上武裝起來,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形形色色的錯誤思想進行堅決鬥爭,保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思想認識的清醒和統一,齊心協力、共同奮鬥。

弘揚紅色文化,還要高度重視對青年一代的教育引導。應通過加強革命歷史、傳統文化、國情社情等愛國主義教育,幫助青年一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築牢抵禦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侵蝕的思想道德防線,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 篇19

紅巖精神是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以周恩來同志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初期風雨如磐的鬥爭歲月中錘鍊形成的革命精神。這種精神之所以冠名“紅巖”,是因為南方局的駐地叫“紅巖村”。

紅巖精神的科學命題

1985年10月14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主席、原南方局領導成員鄧穎超同志重返重慶紅巖村,深情回顧當年的革命歲月,題寫了“紅巖精神永放光芒”。紅巖精神由此正式冠名,傳揚開去。

1991年4月16日,任中共中央後第一次視察重慶,他瞻仰了紅巖革命紀念館,親筆題詞:“發揚紅巖精神,沿着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道路奮勇前進。”20xx年5月,再次視察重慶,發表了重要講話,指出:“風雨如磐的革命歲月,培育和形成了紅巖精神。紅巖精神充分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氣。紅巖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樣,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黨全社會要大力弘揚紅巖精神,使之成為我們在新世紀繼續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精神力量。”這段論述,充分肯定了紅巖精神在黨和民族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指出了它的時代意義和對全黨全社會的巨大作用。

20xx年10月黨的xx大召開前夕,到重慶考察工作時作了重要講話,強調“要繼承和發揚偉大的紅巖精神,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真正做到一身正氣、一塵不染,以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人格力量影響和帶動羣眾”。這是在新形勢下黨中央對繼承和發揚紅巖精神的偉大號召。

中國革命精神中的紅巖精神

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歷史孕育過一系列偉大的革命精神,在井岡山時期,我們黨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成功地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奉獻了井岡山精神,其內核是“從實際出發,敢闖新路,努力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政治勇氣”。在長征路上,我們黨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克服了千難萬險,實現了戰略轉移,奉獻出長征精神,其內核是“不畏艱險,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英雄氣概”。在延安時期,我們黨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確立了毛澤東思想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奉獻了延安精神,其內核是“實事求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在西柏坡時期,我們黨完成了對國民黨政權的戰略決戰,完成了全黨工作重心從農村到城市的轉移,奉獻了西柏坡精神,其內核是“務必使同志們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兩個務必”的執政鏡鑑,成為中國共產黨執掌政權並不斷探索執政規律長期執政的偉大起點。

與這些輝煌勝利與偉大精神同樣彪炳史冊的是,以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大後方,在極其險惡的環境裏,奉獻了偉大的實踐成就和光輝的精神成就。

在實踐方面,南方局創造了為新中國奠定政治基礎的偉大業績:堅持政策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維護國共合作,推進抗戰向前發展,為實現和平民主團結而奮鬥;創造性地貫徹執行黨的統戰工作方針,最大限度地爭取中間勢力,開拓統一戰線新格局;開展國統區抗戰進步文化運動,造就革命文化大軍;突破國民黨外交壟斷,開展國際交往,為新中國外交工作奠定基礎;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把國統區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的戰鬥堡壘。

在精神方面,南方局培育形成了光耀千秋的紅巖精神: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為爭取抗戰勝利和為新中國奠定政治基礎的時代使命;剛柔相濟、鍥而不捨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誠相待、團結多數的寬廣胸懷;善處逆境、寧難不苟的英雄氣概。紅巖精神充分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氣。

因此,紅巖精神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從而豐富了與中國共產黨探索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而建立的豐功偉績相輝映的精神寶庫。

紅巖精神與延安精神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創造了兩大革命精神。延安精神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昇華,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精神的繼承和發揚,是中國共產黨人全新精神風貌和崇高思想境界在那一時期的集中體現。紅巖精神則是中國共產黨在曲折發展中走向成熟的時代產物,是中國共產黨以全國性的政黨公開走向國統區的政治舞台的重要表現,是中國共產黨從“山溝”走向世界政治大格局的開端。紅巖精神與延安精神具有同一性和繼承性。

首先,它們都是我們黨一貫指導思想和宗旨在這一時期的具體表現。它們的本質都是共產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它們都是我們黨在政治上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黨在幼年時期,曾犯過右的和左的錯誤,脱離實際,脱離羣眾,所以屢起屢僕,屢仆屢起。遵義會議以後,我們黨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才有長征的勝利,才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才有延安精神的形成。周恩來等到重慶,帶來了延安精神,帶來了實事求是的作風,特別是克服了黨在白區工作中的一些錯誤,模範地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團結了大後方的大多數羣眾。我們黨走向成熟,其中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團結多數,統一戰線”。因此,紅巖精神是黨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現,是對延安精神的繼承。

其次,它們雖同時產生於抗日戰爭這個特定的歷史階段,但所處的具體環境又不同,這就使得紅巖精神較之延安精神既有共同的時代特徵、精神實質,又有具體內涵和獨特個性。延安精神產生在抗日根據地,而紅巖精神則產生在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城市。在這既是染缸又是虎口的重慶,要“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沒有堅強的無產階級黨性是絕難做到的。這就決定了紅巖精神所獨具的鮮明個性,是中國共產黨在適應城市政治鬥爭,在應對城市複雜環境中加強黨的建設,抵制各種腐朽思想侵蝕的過程中產生的。從這一角度講,紅巖精神所藴含的豐富內涵使其在當代依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 篇20

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的精髓,是黨的精神家園的靈魂和支柱。提出堅持“堅定執着追理想”,要求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傳承好理想信念的紅色基因。

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展現着人類社會的美好圖景,是黨歷經艱難曲折、不斷探索前行的指路明燈,一往無前的力量源泉。井岡山時期,靠着對中國革命光明前途的堅定信念,才能在白色恐怖四面包圍中造成星火燎原之勢;長征途中,憑着“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執着追求,才衝破圍追堵截,走出雪山草地,翻越高山峻嶺,勝利會師陝甘;延安時期,正是在崇高理想的感召下,造就了全國熱血青年心嚮往之的革命聖地;西柏坡時期,還是靠理想信念的支撐,才最終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描繪出新中國的宏偉藍圖。

歷史啟迪我們,理想信念關乎黨的生命,須臾不可缺失,絲毫不能動搖;理想信念是黨性的本質要求,是黨員幹部安身立命的根本。今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建設發展對傳承理想信念的紅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現實需要。一是應對“四大考驗”、“四大危險”的迫切需要。隨着世情、國情、黨情、輿情深刻變化,黨將長期面臨“四大考驗”、“四大危險”的嚴峻挑戰。有效應對這些挑戰,必須強化精神動力支撐。二是重建精神家園的迫切需要。受諸多主客觀條件因素的影響,少數黨員幹部在利益格局調整、文化生態嬗變中迷失方向,出現理想信念動搖、精神空虛、道德滑坡甚至跌入腐敗墮落的泥潭。因此,重建精神家園,必須樹立起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

當前,堅持堅定執着追理想,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員幹部必須把理想信念作為照亮前路的燈、把準航向的舵,做理想信念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一是堅定政治信仰,恪守政治規矩。要學習革命先輩英雄事蹟,矢志不渝追求真理;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堅守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要學好和遵守黨章黨規,始終把紀律規矩挺在前。二是涵養核心價值,砥礪高尚情操。要加強黨性修養,喚醒黨員意識,勤於自省,慎獨慎微;要提升道德境界,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三是認準目標方向,立足崗位進取。要牢記“兩個百年”奮鬥目標,自覺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要踐行“三嚴三實”,在辛勤勞動中追求價值,在悉心奉獻中報國為民。四是不懼艱難險阻,敢於負重擔當。要在困難挫折面前,發揚百折不撓、無堅不摧的英雄氣概;要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敢於衝鋒在前,適時“亮劍”。

實事求是闖新路

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的基本內容。它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是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是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法寶。倡導堅持“實事求是闖新路”,要求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必須傳承好實事求是的紅色基因。

在黨的革命和建設時期,正是實事求是這個法寶,使黨和中國革命一次又一次化險為夷,轉危為安;一次又一次絕境逢生,柳暗花明。井岡山斗爭,依靠實事求是的思想指引,開闢了中國革命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獨特道路;蘇區時期,貫徹實事求是的要求,掀起農村調查研究的熱潮;長征途中,正是實事求是光芒照耀,才肯定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軍事路線,使黨和中國革命走出失敗的陰影;延安時期,黨的整風運動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我們黨才在毛澤東思想統領下達到空前團結;西柏坡時期,還是沐浴實事求是的光輝,黨掀起土改熱潮,發起“三大戰役”,終將革命進行到底,開闢了歷史新的紀元。

歷史告訴我們,堅持實事求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就能符合客觀實際、順應發展規律、合乎人民羣眾的意願,黨的事業就能順利前進;背離實事求是,黨的事業就會蒙受損失甚至遭到嚴重挫折。黨員幹部只有牢固樹立實事求是的思想理念,掌握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黨的事業才能興旺發達。今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建設發展對傳承實事求是的紅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現實需要。一是進行新的偉大斗爭的迫切需要。我們黨“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為實現中國夢排除障礙和干擾,化解危機和風險,增強動力和活力。面對國際國內諸多特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黨不但要有敢於鬥爭的革命膽識,還要有善於鬥爭的科學方略。二是醫治思想作風“頑症痼疾”的迫切需要。當前,背離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工作方法的現象仍然不少。醫治這些“頑症痼疾”,需要將科學的思想理論作為武器。

當前,堅持實事求是闖新路,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員幹部應深刻領會實事求是的科學含義和精神實質,正確把握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始終按實事求是規律要求辦事。一是從實際出發謀事創業。要認真調查研究,掌握實際情況,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符合客觀規律,避免“拍腦袋”決策,避免“瞎幹”、“蠻幹”。二是堅持理論聯繫實際。能夠指導實踐的理論才有鮮活的生命力,接受理論指導的實踐才是科學的實踐。為確保各項工作和事業不偏離正確軌道,必須始終堅持理論聯繫實際。三是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實事求是。破除傳統觀念束縛,改革陳舊思維方式,以客觀實際為參照創新創造;把握不斷變化的客觀實際,摸清各項工作和事業的發展規律,在深化對規律的認識中開拓進取。四是以改革的思路破解難題。當前形勢發展複雜多變,各類矛盾問題頻發多發。要破除僵化思維和惰性思維,以改革的思路破解難題,開拓新路。

艱苦奮鬥攻難關

在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譜系中,“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地位獨特,影響深遠。在新中國誕生前夜,我們黨熔鑄歷史智慧,着眼全面執政和建設使命而提出“兩個務必”,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本色和價值追求,是黨永葆先進性、純潔性的強大思想武器。強調堅持“艱苦奮鬥攻難關”,要求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必須傳承好“兩個務必”的紅色基因。

在黨的革命和建設時期,“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指引着中國共產黨在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極端殘酷的戰爭環境中頑強生存、發展壯大;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奪取全國勝利的緊要關頭,“兩個務必”引領着中國共產黨扭轉乾坤,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因為有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的支撐,井岡山軍民才寫下“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的豪邁詩篇,蘇區幹部才養成“自帶飯包去辦公,日着草鞋幹革命”的好作風;因為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的鼓舞,長征將士才迸發英勇拼殺、浴血奮戰的非凡智慧和勇氣,鑄就不畏艱難困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延安軍民在大封鎖、大困難面前才興起“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大生產運動;因為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的激勵,解放區軍民才響應“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的偉大號召,上演“打碎一箇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世界”的威武長劇。

歷史警示我們,沒有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的支撐,我們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我們的國家難以發展進步,我們黨也難以長久執政。沒有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的支撐,黨員幹部也將失去先進性、純潔性,終將被歷史和時代拋棄。今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建設發展對傳承“兩個務必”的紅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現實需要。一是構建良好政治生態的迫切需要。當前,仍有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滋生消極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構建“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體制機制,築牢思想道德防線、建設良好政治生態離不開警鐘長鳴。二是黨接力“趕考”的迫切需要。我們黨要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週期律,黨員領導幹部要交出“趕考”優異答卷,就要靠“頭腦清醒”,靠“兩個務必”。

當前,堅持艱苦奮鬥攻難關,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員幹部應保持謙虛謹慎的科學態度、艱苦奮鬥的精神狀態,身體力行“兩個務必”。一是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要胸懷寬廣,虛懷若谷,努力向書本、向實踐、向身邊的黨員幹部和羣眾學習;要牢記“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的格言,堅持科學決策,虛心聽取民意,切忌魯莽草率給工作和事業帶來損失。二是居安思危,艱苦奮鬥。要增強憂患意識,謹記“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的古訓,永葆先進性、純潔性;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自強不息、開拓進取,不斷追求和實現更高的人生目標。三是勤儉節約,傳承美德。要勤以修身,儉以養德,傳承艱苦樸素美德;要與羣眾同甘共苦,榮辱與共,不講排場,不比闊氣。四是廉潔奉公,無私奉獻。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要清清白白做人、兢兢業業做事,堅守道德底線,堅持人格操守。

依靠羣眾求勝利

羣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中永不過時的傳家寶。號召堅持“依靠羣眾求勝利”,要求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必須傳承好羣眾路線的紅色基因。

在黨的革命和建設時期,是羣眾路線夯實了黨在白色恐怖中生存發展的基礎,繫牢了黨與人民羣眾血肉聯繫的紐帶,使黨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新的勝利。井岡山斗爭,“喚起工農千百萬”,才開創工農武裝割據的大好局面;蘇維埃政府保護工人農民階級利益,才使蘇區擴大鞏固;轉戰途中,紅軍紀律嚴明,幫助窮人翻身解放,各族羣眾籌款籌糧支援,成為長征勝利的重要保障;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放手動員和組織全國人民,才能成為領導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西柏坡時期,砸碎封建土地枷鎖,才能同人民羣眾一道,改寫了中國社會的歷史走向。

歷史告誡我們,堅持羣眾路線,黨才能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發揮人民羣眾主體作用,尊重人民羣眾首創精神,黨的事業才能無往而不勝。黨員幹部只有躬身踐行羣眾路線,才能和人民羣眾“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幹”。今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建設發展對傳承羣眾路線的紅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現實需要。一是增進人民福祉的迫切需要。增進人民福祉,追求公平正義,是改革發展的重要價值取向。要讓人民羣眾有更多“獲得感”,必須眼睛向下,腳步向下,滿足羣眾訴求,迴應羣眾期待,解決羣眾面臨的突出問題,提升改革發展“含金量”。二是標本兼治“四風”的迫切需要。徹底根除背離黨的羣眾路線、脱離人民羣眾的“四風”積弊,需要對症施治,猛藥去痾。

當前,堅持依靠羣眾求勝利,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員幹部要站穩羣眾立場,堅定羣眾的主體地位,始終堅持把黨的羣眾路線作為自己的價值觀和方法論。一是樹立羣眾觀點,自覺維護和促進羣眾利益。要牢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命題,多做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實事。二是提高做好羣眾工作的本領。要在基層工作的實踐中體國情、煉意志、長本領、作貢獻,努力成為宣傳羣眾、組織羣眾、服務羣眾的行家裏手。三是運用羣眾路線方法推動工作事業發展。要把羣眾意願、要求和利益作為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羣眾參與和監督中開創工作和事業新局面。四是把對黨負責與對人民羣眾負責有機統一起來。要牢記黨的宗旨,重塑公僕本色,從以自己為主體轉變為以羣眾為根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 篇21

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的精髓,是黨的精神家園的靈魂和支柱。提出堅持“堅定執着追理想”,要求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傳承好理想信念的紅色基因。

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展現着人類社會的美好圖景,是黨歷經艱難曲折、不斷探索前行的指路明燈,一往無前的力量源泉。井岡山時期,靠着對中國革命光明前途的堅定信念,才能在白色恐怖四面包圍中造成星火燎原之勢;長征途中,憑着“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執着追求,才衝破圍追堵截,走出雪山草地,翻越高山峻嶺,勝利會師陝甘;延安時期,正是在崇高理想的感召下,造就了全國熱血青年心嚮往之的革命聖地;西柏坡時期,還是靠理想信念的支撐,才最終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描繪出新中國的宏偉藍圖。

歷史啟迪我們,理想信念關乎黨的生命,須臾不可缺失,絲毫不能動搖;理想信念是黨性的本質要求,是黨員幹部安身立命的根本。今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建設發展對傳承理想信念的紅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現實需要。一是應對“四大考驗”、“四大危險”的迫切需要。隨着世情、國情、黨情、輿情深刻變化,黨將長期面臨“四大考驗”、“四大危險”的嚴峻挑戰。有效應對這些挑戰,必須強化精神動力支撐。二是重建精神家園的迫切需要。受諸多主客觀條件因素的影響,少數黨員幹部在利益格局調整、文化生態嬗變中迷失方向,出現理想信念動搖、精神空虛、道德滑坡甚至跌入腐敗墮落的泥潭。因此,重建精神家園,必須樹立起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

當前,堅持堅定執着追理想,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員幹部必須把理想信念作為照亮前路的燈、把準航向的舵,做理想信念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一是堅定政治信仰,恪守政治規矩。要學習革命先輩英雄事蹟,矢志不渝追求真理;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堅守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要學好和遵守黨章黨規,始終把紀律規矩挺在前。二是涵養核心價值,砥礪高尚情操。要加強黨性修養,喚醒黨員意識,勤於自省,慎獨慎微;要提升道德境界,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三是認準目標方向,立足崗位進取。要牢記“兩個百年”奮鬥目標,自覺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要踐行“三嚴三實”,在辛勤勞動中追求價值,在悉心奉獻中報國為民。四是不懼艱難險阻,敢於負重擔當。要在困難挫折面前,發揚百折不撓、無堅不摧的英雄氣概;要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敢於衝鋒在前,適時“亮劍”。

實事求是闖新路

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的基本內容。它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是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是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法寶。倡導堅持“實事求是闖新路”,要求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必須傳承好實事求是的紅色基因。

在黨的革命和建設時期,正是實事求是這個法寶,使黨和中國革命一次又一次化險為夷,轉危為安;一次又一次絕境逢生,柳暗花明。井岡山斗爭,依靠實事求是的思想指引,開闢了中國革命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獨特道路;蘇區時期,貫徹實事求是的要求,掀起農村調查研究的熱潮;長征途中,正是實事求是光芒照耀,才肯定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軍事路線,使黨和中國革命走出失敗的陰影;延安時期,黨的整風運動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我們黨才在毛澤東思想統領下達到空前團結;西柏坡時期,還是沐浴實事求是的光輝,黨掀起土改熱潮,發起“三大戰役”,終將革命進行到底,開闢了歷史新的紀元。

歷史告訴我們,堅持實事求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就能符合客觀實際、順應發展規律、合乎人民羣眾的意願,黨的事業就能順利前進;背離實事求是,黨的事業就會蒙受損失甚至遭到嚴重挫折。黨員幹部只有牢固樹立實事求是的思想理念,掌握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黨的事業才能興旺發達。今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建設發展對傳承實事求是的紅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現實需要。一是進行新的偉大斗爭的迫切需要。我們黨“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為實現中國夢排除障礙和干擾,化解危機和風險,增強動力和活力。面對國際國內諸多特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黨不但要有敢於鬥爭的革命膽識,還要有善於鬥爭的科學方略。二是醫治思想作風“頑症痼疾”的迫切需要。當前,背離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工作方法的現象仍然不少。醫治這些“頑症痼疾”,需要將科學的思想理論作為武器。

當前,堅持實事求是闖新路,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員幹部應深刻領會實事求是的科學含義和精神實質,正確把握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始終按實事求是規律要求辦事。一是從實際出發謀事創業。要認真調查研究,掌握實際情況,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符合客觀規律,避免“拍腦袋”決策,避免“瞎幹”、“蠻幹”。二是堅持理論聯繫實際。能夠指導實踐的理論才有鮮活的生命力,接受理論指導的實踐才是科學的實踐。為確保各項工作和事業不偏離正確軌道,必須始終堅持理論聯繫實際。三是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實事求是。破除傳統觀念束縛,改革陳舊思維方式,以客觀實際為參照創新創造;把握不斷變化的客觀實際,摸清各項工作和事業的發展規律,在深化對規律的認識中開拓進取。四是以改革的思路破解難題。當前形勢發展複雜多變,各類矛盾問題頻發多發。要破除僵化思維和惰性思維,以改革的思路破解難題,開拓新路。

艱苦奮鬥攻難關

在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譜系中,“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地位獨特,影響深遠。在新中國誕生前夜,我們黨熔鑄歷史智慧,着眼全面執政和建設使命而提出“兩個務必”,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本色和價值追求,是黨永葆先進性、純潔性的強大思想武器。強調堅持“艱苦奮鬥攻難關”,要求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必須傳承好“兩個務必”的紅色基因。

在黨的革命和建設時期,“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指引着中國共產黨在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極端殘酷的戰爭環境中頑強生存、發展壯大;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奪取全國勝利的緊要關頭,“兩個務必”引領着中國共產黨扭轉乾坤,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因為有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的支撐,井岡山軍民才寫下“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的豪邁詩篇,蘇區幹部才養成“自帶飯包去辦公,日着草鞋幹革命”的好作風;因為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的鼓舞,長征將士才迸發英勇拼殺、浴血奮戰的非凡智慧和勇氣,鑄就不畏艱難困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延安軍民在大封鎖、大困難面前才興起“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大生產運動;因為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的激勵,解放區軍民才響應“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的偉大號召,上演“打碎一箇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世界”的威武長劇。

歷史警示我們,沒有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的支撐,我們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我們的國家難以發展進步,我們黨也難以長久執政。沒有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精神的支撐,黨員幹部也將失去先進性、純潔性,終將被歷史和時代拋棄。今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建設發展對傳承“兩個務必”的紅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現實需要。一是構建良好政治生態的迫切需要。當前,仍有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滋生消極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構建“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體制機制,築牢思想道德防線、建設良好政治生態離不開警鐘長鳴。二是黨接力“趕考”的迫切需要。我們黨要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週期律,黨員領導幹部要交出“趕考”優異答卷,就要靠“頭腦清醒”,靠“兩個務必”。

當前,堅持艱苦奮鬥攻難關,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員幹部應保持謙虛謹慎的科學態度、艱苦奮鬥的精神狀態,身體力行“兩個務必”。一是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要胸懷寬廣,虛懷若谷,努力向書本、向實踐、向身邊的黨員幹部和羣眾學習;要牢記“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的格言,堅持科學決策,虛心聽取民意,切忌魯莽草率給工作和事業帶來損失。二是居安思危,艱苦奮鬥。要增強憂患意識,謹記“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的古訓,永葆先進性、純潔性;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自強不息、開拓進取,不斷追求和實現更高的人生目標。三是勤儉節約,傳承美德。要勤以修身,儉以養德,傳承艱苦樸素美德;要與羣眾同甘共苦,榮辱與共,不講排場,不比闊氣。四是廉潔奉公,無私奉獻。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要清清白白做人、兢兢業業做事,堅守道德底線,堅持人格操守。

依靠羣眾求勝利

羣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中永不過時的傳家寶。號召堅持“依靠羣眾求勝利”,要求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必須傳承好羣眾路線的紅色基因。

在黨的革命和建設時期,是羣眾路線夯實了黨在白色恐怖中生存發展的基礎,繫牢了黨與人民羣眾血肉聯繫的紐帶,使黨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新的勝利。井岡山斗爭,“喚起工農千百萬”,才開創工農武裝割據的大好局面;蘇維埃政府保護工人農民階級利益,才使蘇區擴大鞏固;轉戰途中,紅軍紀律嚴明,幫助窮人翻身解放,各族羣眾籌款籌糧支援,成為長征勝利的重要保障;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放手動員和組織全國人民,才能成為領導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西柏坡時期,砸碎封建土地枷鎖,才能同人民羣眾一道,改寫了中國社會的歷史走向。

歷史告誡我們,堅持羣眾路線,黨才能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發揮人民羣眾主體作用,尊重人民羣眾首創精神,黨的事業才能無往而不勝。黨員幹部只有躬身踐行羣眾路線,才能和人民羣眾“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幹”。今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建設發展對傳承羣眾路線的紅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現實需要。一是增進人民福祉的迫切需要。增進人民福祉,追求公平正義,是改革發展的重要價值取向。要讓人民羣眾有更多“獲得感”,必須眼睛向下,腳步向下,滿足羣眾訴求,迴應羣眾期待,解決羣眾面臨的突出問題,提升改革發展“含金量”。二是標本兼治“四風”的迫切需要。徹底根除背離黨的羣眾路線、脱離人民羣眾的“四風”積弊,需要對症施治,猛藥去痾。

當前,堅持依靠羣眾求勝利,投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員幹部要站穩羣眾立場,堅定羣眾的主體地位,始終堅持把黨的羣眾路線作為自己的價值觀和方法論。一是樹立羣眾觀點,自覺維護和促進羣眾利益。要牢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命題,多做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實事。二是提高做好羣眾工作的本領。要在基層工作的實踐中體國情、煉意志、長本領、作貢獻,努力成為宣傳羣眾、組織羣眾、服務羣眾的行家裏手。三是運用羣眾路線方法推動工作事業發展。要把羣眾意願、要求和利益作為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羣眾參與和監督中開創工作和事業新局面。四是把對黨負責與對人民羣眾負責有機統一起來。要牢記黨的宗旨,重塑公僕本色,從以自己為主體轉變為以羣眾為根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 篇22

中央組織部印發《關於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通知》,要求各級黨組織把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頭等大事,迅速組織學,按照要求做,聚焦問題改,確保全會精神落到基層,推動學習教育取得實效。

“兩學一做”活動開展以來,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的觀念在全黨上下全面形成,這是鞏固拓展羣眾路線、鞏固三嚴三實教育成果,推動全面縱深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重要部署的重要舉措。對於黨員幹部來説,抓住“兩學一做”的契機,發揚自我革命精神,促進自我發展,有利於全面提升黨員幹部的素質。

古人有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這個知識型社會中,做一個學習型的黨員幹部,時時不忘給自己充電已經成為了我黨幹部加強自我規範,提升自我素質的重要方式。學會先做人,後做事,是“兩學一做”教會我們的哲理。

在我們國家經濟處於蓬勃向上的發展時期,經濟建設和黨建建設任重而道遠。自覺投身兩學一做,黨員幹部通過學習黨章黨規,明確了黨員的基本標準、制定更為嚴格的行為規範。通過深入領會豐富內涵和核心要義,幫助我們加強理論武裝、統一思想行動。鑄就堅固的思想鋼鐵長城,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行動指導意義。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 篇23

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是改革的責任主體,是推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為基本取向,強化責任擔當,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進改革,堅決端正思想認識,堅持從改革大局出發,堅定抓好改革落實。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面對世界複雜、多元的文化體系,廣大黨員幹部要正確認識中國現階段發展實際,實現對文化的理性自覺與自信。當前,長治市正處於改革開放的攻堅期,脱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決戰決勝期,要貫徹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構建良好政治生態、推動經濟穩步向好,打造全省重要增長極,任務異常艱鉅,迫切需要我們從革命文化中汲取養分,把革命精神轉化為攻堅克難、真抓實幹的責任和激情,大幹苦幹實幹,打開思想和事業發展的新境界,凝聚起方方面面幹事創業的合力。

弘揚革命精神,堅定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口號,必須落實到行動上。廣大黨員幹部要把學習貫徹省委書記駱惠寧在長治市調研時的講話精神作為當前理論學習的重點,深入開展學習研討,不斷鑄造理想品格,把紅色基因激活,浸入靈魂深處,在黨性鍛鍊和品格塑造上來一次新的提升。要做堅定革命理想信念的表率,不忘初心,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要做踐行為民服務宗旨的表率,以人民為中心,切實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當前,尤其要抓好脱貧攻堅,做好向下服務,辦好民生實事,解決好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守住安全穩定底線,把政府的温暖送到需要幫助的羣眾手中。要做敢於擔當實幹的表率,把工作的着力點放在抓發展上,把工作的發力點打到企業和項目上,努力走出一條資源型地區由煤促興的新路,把長治打造成為全省重要增長極。要做艱苦奮鬥作風硬的表率。要敢於吃苦,甘願吃苦,切實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努力成為一個組織和幹部羣眾可以信賴的人、同事和朋友值得敬重的人、家人和親屬引以為榮的人。

全體黨員應該珍惜機遇,遵守紀律,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取得實實在在的進步,更好地指導實踐,幹好工作。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優秀髮言稿 篇24

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是改革的責任主體,是推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為基本取向,強化責任擔當,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進改革,堅決端正思想認識,堅持從改革大局出發,堅定抓好改革落實。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面對世界複雜、多元的文化體系,廣大黨員幹部要正確認識中國現階段發展實際,實現對文化的理性自覺與自信。當前,長治市正處於改革開放的攻堅期,脱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決戰決勝期,要貫徹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構建良好政治生態、推動經濟穩步向好,打造全省重要增長極,任務異常艱鉅,迫切需要我們從革命文化中汲取養分,把革命精神轉化為攻堅克難、真抓實幹的責任和激情,大幹苦幹實幹,打開思想和事業發展的新境界,凝聚起方方面面幹事創業的合力。

弘揚革命精神,堅定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口號,必須落實到行動上。廣大黨員幹部要把學習貫徹省委書記駱惠寧在長治市調研時的講話精神作為當前理論學習的重點,深入開展學習研討,不斷鑄造理想品格,把紅色基因激活,浸入靈魂深處,在黨性鍛鍊和品格塑造上來一次新的提升。要做堅定革命理想信念的表率,不忘初心,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要做踐行為民服務宗旨的表率,以人民為中心,切實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當前,尤其要抓好脱貧攻堅,做好向下服務,辦好民生實事,解決好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守住安全穩定底線,把政府的温暖送到需要幫助的羣眾手中。要做敢於擔當實幹的表率,把工作的着力點放在抓發展上,把工作的發力點打到企業和項目上,努力走出一條資源型地區由煤促興的新路,把長治打造成為全省重要增長極。要做艱苦奮鬥作風硬的表率。要敢於吃苦,甘願吃苦,切實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努力成為一個組織和幹部羣眾可以信賴的人、同事和朋友值得敬重的人、家人和親屬引以為榮的人。

全體黨員應該珍惜機遇,遵守紀律,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取得實實在在的進步,更好地指導實踐,幹好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lizhi/q9xre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