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勵志演講稿 >

鄉鎮幹部新時期共產黨員思想行為規範發言稿(精選3篇)

鄉鎮幹部新時期共產黨員思想行為規範發言稿(精選3篇)

鄉鎮幹部新時期共產黨員思想行為規範發言稿 篇1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為的“總開關”。指出,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寬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勝利和順境時不驕傲不急躁,在困難和逆境時不消沉不動搖,經得起各種風險和困難考驗,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先烈在生死麪前之所以能夠赴湯蹈火、視死如歸,就是因為他們對崇高的理想信念堅貞不渝、矢志不移。他們不為名、不為利,為的就是一個理想,靠的就是一種信仰。今天,我們處於和平建設時期,環境變了,面對的形勢任務也不一樣了,但不管怎麼變化,理想信念不能變,關鍵是要堅定三個自信:一要堅定道路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被實踐反覆證明了的適合中國國情的唯一正確道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輝煌成就,中國科學發展的實踐,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定道路自信的最強有力的現實支撐。二要堅定理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在實踐中迸發出巨大能量和勃勃生機,展示了其無可置疑的科學性。三要堅定製度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人類制度文明發展的偉大成果,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

鄉鎮幹部新時期共產黨員思想行為規範發言稿(精選3篇)

理想信念從來都是具體的、現實的。把理想信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就要體現到為民務實清廉這個根本要求上。要自覺克服形式主義,講實話、摸實情、出實招、辦實事;自覺克服官僚主義,想一切問題、做一切決斷,都應站在羣眾立場上,把羣眾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羣眾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作為檢驗標準;自覺克服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敬畏權力、管好權力、慎用權力,築牢拒腐防變的防線,守住廉潔自律的底線,永葆共產黨員政治本色。

堅定理想信念,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有的人立志不可謂不高遠,但就是不願意為實現崇高的理想而付出自己的艱苦努力,不能把個人理想融入黨的最高理想和全國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不能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百尺之台,起於壘土”。如果只在口頭上講“為共產主義而奮鬥”,行動中卻自私自利,不願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點點愛心;一心要成就驚天動地的偉業,卻不肯一點一滴地學習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本領;整日想着成為名揚天下的英雄,本職工作卻做得一塌糊塗,那麼,再遠大、再崇高的理想也只能歸之於想入非非的空談妄想。

所以,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要堅定理想信念,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儘自己所能,履行好自己的職能職責,沒有最好,但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鄉鎮幹部新時期共產黨員思想行為規範發言稿 篇2

責任是什麼?責任是分內應做的事。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成為社會的一員,肩上便有了責任。為人子女有孝敬父母之責;為人父母有教養子女之責;做一個合格的公民,愛國、守法、誠信等是應盡之責。身為共產黨員,從在黨旗下宣誓的那一刻起,肩上便有了神聖的責任。

勇於承擔責任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那些關於責任的壯美篇章,是世代薪火相傳的行動標杆,是滋養後人心靈的寶貴財富。

中國共產黨把中華民族的責任意識提升到了新的境界。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對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人責任觀的出發點和歸宿。

加強黨員的責任感,是中國共產黨對黨員的一貫要求;黨章中關於黨員義務的規定,則是對黨員責任的具體要求。紅軍初創時期,一個青年戰士問領導: “參加共產黨有什麼好處?”領導回答:“讓我看,參加共產黨有九十九條都是‘壞處’,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要衝鋒在前,退卻在後;可能被殺頭,還會坐牢;危險的工作要搶着去幹;如果軍裝不夠,要讓給別人穿;飯少人多,要讓羣眾先吃,自己餓肚子……要説好處,我看只有一條,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才會擁護你。”

這些“壞處”,實際就是黨員的責任。革命年代,黨員責任可以形象地概括為“衝鋒在前”;和平時期,黨員責任更多地體現為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起先鋒模範作用。

“我是黨員,這是我的責任!”新的歷史時期,在許多急難險重的任務面前,在許多生死一線的緊要關頭,這擲地有聲的誓言常在人們耳邊迴響。但不可否認,現實中也出現了一些與黨員責任漸行漸遠的消極乃至醜惡現象。

有人淡忘責任。有的黨員在工作中忘記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無所作為、作風漂浮、紀律鬆弛、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有人逃避責任。有的黨員在工作中不敢負責、不善負責、不講原則、不分是非、患得患失、敷衍塞責;有的遇到難題繞道走,前怕狼後怕虎,縮手縮腳,甚至對羣眾呼聲和疾苦麻木不仁、置若罔聞。

有人背叛責任。有的黨員動搖了對共產主義的忠誠信仰,被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所侵蝕,在工作中爭權奪利、攬功諉過,甚至以權謀私、貪污腐化,以致觸犯了法律鋃鐺入獄。

責任缺失,貽害無窮。責任建設,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一方面要加強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另一方面要抓制度建設,將黨員責任規範化,建立健全各種黨員責任制,把黨員的責任明晰到具體工作崗位和生活中去,讓所有黨員在其位、謀其政、司其職、負其責。作為執政黨的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更要放眼未來,以對國家、民族負責的態度,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無愧共產黨員之身份。

鄉鎮幹部新時期共產黨員思想行為規範發言稿 篇3

“黨的建設是黨領導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可是,一些黨員幹部在 “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前亂了方寸,在“信仰、信念、信心、信任”上出了偏差,嚴重影響了黨的形象,損害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和緊迫。” 為此,黨內外對黨員幹部思想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研究很多,筆者從利益多樣化條件下,黨員幹部思想現狀入手,對此做了初步探索,側重於“用好‘基地課堂’ ,深化體驗式現場效果;完善‘網絡課堂’,發揮前瞻性充電作用;豐富‘網格牆院會’,拓展民主化學習空間;助建‘沙龍課堂’,延伸八小時外修煉”等,以期提高黨員幹部思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黨的xx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同時要根據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實際,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羣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 “兩個先鋒隊”與“兩個基礎”的科學論斷,明確闡述了共產黨人矢志不渝的宗旨和使命。這不僅給全體黨員幹部提出了“一種黨員身份,多種服務舞台”,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時代要求,更是新時期黨員幹部思想教育工作的機遇和挑戰。

一、黨員幹部思想教育是利益多樣化條件下的現實要求

中國共產黨xx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黨的建設是黨領導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黨面臨的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和緊迫。”

(一)應對風雲變幻的國際新環境,要求強化黨員幹部政治忠誠

列寧曾經説過,資本主義和平發展的歲月,是使革命意志不堅定者遠離鬥爭、忘卻革命,庸俗思想氾濫的歲月。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美國等西方國家在世界政治、經濟、文化中依然佔有強勢地位,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則在蘇東劇變之後處於低潮,社會主義制度的生命力和優越性也受到嚴重遮蔽。黨的xx屆四中全會《決定》飽含憂患意識,深刻指出黨內存在有不少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不符合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原因很多,但重要的一條應歸結為有些幹部道德的淪喪、政治忠誠的缺失。中國共產黨作為長期執政的黨,主動化解執政風險,接招西方國家“西化”、“分化”的攻勢,鞏固執政基礎,就必需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全體共產黨員就必需在西方敵對勢力的“西化”、“分化”圖謀面前不迷路、不氣短,增強政治忠誠意識,堅守黨性原則、不改公僕本色,滿腔熱情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二)面對日益覺醒的公民意識,要求強化黨員幹部的宗旨意識

何謂公民意識?公民意識是指“公民個人對自己在國家中地位的自我認識,也就是公民自覺地以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為核心內容,以自己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主體地位為思想來源,把國家主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權利義務觀融為一體的自我認識”。 隨着網絡媒體技術的發展和我國網民數量的增加,公民通過網絡,有更多的機會了解政府在做什麼、怎麼做,並以多種方式及時表達自己關心國家,關心社會,更關心自己權利的政治自覺。就拿20xx年兩會來説,期間有5千萬網民訪問了13家萬瑞數據全流量監測的兩會專題和3.37億的頁面瀏覽量。在如此潮水般湧到我們面前的民智、民意前,黨員領導幹部必需做出抉擇。誠然,社會利益關係多樣化條件下,社會上人們思想的多樣性和黨員隊伍思想的多樣性是一種客觀存在。但是掌握權力的執政黨,如果其黨員幹部捧住“官本位”,丟失公僕心,只想着當大官不想着幹大事,就難以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也難以在漸漸覺醒的公民意識之大水中,掌好舵,駛好船。

(三)抵禦物慾利誘,要求強化黨員幹部的黨性原則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對黨員思想帶來的雙重影響越來越明顯。一方面,市場經濟的優越性有利於促進黨員幹部新思想、新觀念的形成,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好地發揮新時期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另一方面,市場經濟的某些消極影響,也可能會使一些黨員價值標準混亂,是非界線不清,甚至感到堅持市場經濟原則與堅持黨性原則相矛盾。

市場經濟原則與黨性原則是屬於兩個不同範疇和領域的問題。市場經濟原則屬於社會經濟範疇,不具有階級性和政治性,其價值標準強調的是自我利益;而黨性原則屬於社會政治範疇,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政治性,其價值標準強調的是整體利益。在國家、人民和社會、個人的多層次利益格局中,黨員和黨的幹部當然也有個人的正當利益,實現自身價值應該受到尊重。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強調的:“人們奮鬥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但是,我們共產黨人的最高利益和核心價值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她不能因為自己是社會的優秀分子,而要求成為社會中佔有利益最多的羣體,特別是黨的領導幹部不能成為社會的最高利益羣體,過去沒有,現在和將來也永遠不能!否則,我們黨就會偏離宗旨和使命,就會喪失最基本的執政基礎。

二、黨員幹部思想出現的偏差,迫切要求強化教育

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市場體制日漸完善,激發了財富的湧流,同時也使金錢本位、個人本位悄然成為社會大眾潛在的價值標準,利益導向成為行為選擇的最主要依據,中華傳統的義利觀日益淡化。一些黨員幹部也深受影響,在他們心中,為人民服務是嘴上“説”的,而“一切向錢看”才是真正“做”的;一些黨員由於意志薄弱,黨性不強,經受不住考驗和鍛鍊,在政治、思想、生活方式等方面出現了一些新問題,特別是在“信仰、信念、信心、信任”問題上出了偏差。

(一)信仰動搖,思想觀念發生錯位

人活着要有信仰,需要用某種信仰來調整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關係,排解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的諸多矛盾和疑難問題。現實中一些黨員在各種思潮的衝擊面前,對共產主義信念出現了動搖, 辨不清宗教信仰和道德説教與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根本不同,不信馬列信鬼神、不信組織信個人的現象時有發生;個別地方甚至出現學校校長領着骨幹教師為高三學子去求神拜佛的怪異;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這理所當然的呼聲,在一些黨員幹部心裏發生了動搖;更有甚者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出瞭如同當年的“紅旗到底能夠打到多久”的疑問。

(二)信念淡薄,政治上表現搖擺

中國共產黨九十年曆史、每一代領導集體,都在為實現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孜孜不倦,她理應成為新時期每個黨員的執著信念。但是一些黨員把共產主義看做是遙遠的奮鬥目標,是“虛無縹渺”的鏡中花、水中月。有些農村支部一年過不了一次組織生活,有些農村黨員從來不交黨費,生怕別人知道他也是黨員;有些黨員領導幹部,台上台下兩張皮,在生活中、社交圈常常出現語言障礙,更不要説自己的“主義”。

(三)信心不足,行為準則出現偏移

有些黨員幹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機遇面前,不能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面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與和諧社會建設中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怨天尤人,缺乏化解社會上各種矛盾和風險的智慧,突生千方百計裝錢袋的辦法,更有的私慾膨脹,走向人民的反面。僅20xx年,全國紀檢機關就立案 134504件,結案132808件,給與黨紀政紀處分138708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5366人,還對7036名領導幹部進行了問責,受到查處的王益、皮黔生、黃鬆有、陳紹基、王華元等,都是相當級別的黨員領導幹部,這無疑成為了歷史的警鐘。

(四)信任危機,生活方式變得腐朽

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時代面前,一部分侷限於傳統思維的共產黨員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產生了困惑和疑問,從而影響了對黨的信任,工作得過且過,生活方式變得腐朽。有些黨員領導幹部被羣眾戲稱為“上午跟着輪子轉,中午跟着盤子轉,下午跟着色子轉,晚上跟着裙子轉”的四轉幹部,也同時影響了羣眾對黨員領導幹部甚至黨組織的信任。

三、黨員幹部精神食糧的汲取需要與時俱進的途徑和方法

鄧小平同志説:“為什麼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鬥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堅定的信仰首先來源於理論上的清醒。黨的xx大提出要“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一)用好“基地課堂”,深化體驗式現場效果

“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不僅需要對廣大黨員幹部加強理論教育,更需要注重體驗式的現場效果。為什麼“最美媽媽、最美教師、最美司機”……有如此感召力!英雄的瞬間定格成了巨大的磁場,吸引我們關注英雄工作生活的環境、關注英雄身邊的人和事、關注我們自己的內心感受!所有這一切像一個巨大的課堂,讓我們的靈魂受洗。為此,我們首先是建設一批適合黨員幹部教育的基地課堂。其次是基地選擇上,一要突出多視角,民企、社區、軍營、農場等,不拘一格;二要體現層次性,上上下下,不同身份,以針對性供給增強實效性。再次是基地使用上,一要強調市場化,尊重她的主體地位,助推其不斷改進,漸次完善,提高實效;二要注意開放式,全天候、開放式的基地課堂,有助於黨員幹部自覺或不自覺的選擇,進而成為一種常態化的渠道

(二)完善“網絡課堂”,發揮前瞻性充電作用

20xx年,中國正式邁入“5億網民”時代。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統計數據,中國手機上網用户約3.5億人,微博註冊用户已超3億人。網絡化,已經成為信息化條件下黨員幹部教育的必然選擇。建設“網絡課堂”,利用其開放性和自主性,考量黨員幹部自身需求與組織要求的同步性和差異化關係。實踐中要加強監測,以便發現兩者的距離,做出實時調整,及時供給;同時做好向導,微調兩者的差異,以滿足組織要求,達到教育目的。

(三)豐富“網格牆院會”,拓展民主化學習空間

“網格牆院會”是東沙鎮完善網格服務體系,創新社會管理的新舉措。用該鎮黨委書記的話説,“推行這一舉措的目的在於打造一個黨羣交流的‘俱樂部’,基層民主決策的議事廳,基層幹羣的連心橋,基層後備幹部培養的‘練兵場’”。筆者以為,“網格牆院會”集中到一點,就是一個身份――民主。為此,我們讓羣眾得實惠(民情在一線收集、問題在一線解決、和諧在一線構建)的同時,要讓黨員幹部受教育。一方面,要保持“網格牆院會”的原生態民主機制,暢通民意渠道;另一方面,要讓黨員幹部直面民意,收受工單,不做“參官”, 把“網格牆院會”建設成普通羣眾當先生,黨員幹部當學生的民主化學習課堂。

(四)助建“沙龍課堂”,延伸八小時外修煉

政壇傳奇普京,之所以引得俄羅斯乃至跨國界的敬重,不僅是他的政治家風範,更有讓專業人才都遜色的業餘愛好所折射的個人魅力。構建“沙龍課堂”,將愛好置於陽光下,使黨員幹部多一份心理寧靜和人格修養的提升,也為某些企圖投領導所好的小人,設置了一道天然屏障。古人云:好船者溺,好騎者墮,君子各以所好為禍。加強黨員領導幹部的思想教育,“八小時外”大有可為。

馬斯洛的五層次需求理論告訴我們:人除了生理需要、安全需求,更有情感的需要――友愛、歸屬乃至尊重。人都潛藏着這五種不同層次的需要,特別希望個人的能力和成就社會化,黨員幹部也不例外。我們要關注黨員幹部方方面面的需求,珍惜他們心靈深處的渴望,珍惜他們精神家園的守望,並以此為切入點,把政治忠誠、宗旨意識、公僕意識等與時俱進的先進性、純潔性要求“滲透”在服務中,“滲透”到具體工作各要素裏,化作“當春好雨”的無聲之潤。充分整和社會資源,共同書寫中國共產黨執政歷史的新篇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lizhi/6zo66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