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演講技巧 >

拍照緊張表情不自然怎麼辦

拍照緊張表情不自然怎麼辦

對於大多數的姑娘來説,無論躲房間裏自拍的時候多麼粉紅誘惑,一旦有人舉起相機,自己成為主角的時候,渾身上下都充滿了蜜汁尷尬。怎麼辦,下面本站小編整理了拍照緊張表情不自然怎麼辦,供你參考。

拍照緊張表情不自然怎麼辦
拍照緊張表情不自然怎麼辦

眼睛不知道看哪兒,手不知道擱哪兒,甚至連是站着還是坐着都拿不準,用四個字來總結就是:

怎麼辦?

老中醫本站小編睿檸(也就是我),行走江湖多年,有自己一套獨門絕學,造福廣大病友,堪稱藥到病除的典範。

廢話不多説,姑娘咱們趕緊抓藥。

親愛的同學,自信心是拍好照片最大的法寶!沒有自信,就算你是10分長相,也只能拍出4分。拍照的時候,默唸這個咒語:大家都是天使,誰也沒比誰少個翅膀!

然後你照着太陽飛就行,把自信的真我交給攝影師就行了。構圖啊、光線啊、參數啊,你都不需要管,怎麼美怎麼嘚瑟怎麼來。

除了默唸「我最美」之外,眼神絕對要定,頭絕對要抬,胸絕對要挺!想想董卿朱軍,想想章子怡,或者白舉綱,就知道定住這三樣有多麼重要了。

退一萬步講,只要自己狀態好,大不了後期唄!

鏡子簡直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聽説有人早上起牀啥也不幹,照鏡子能照一個多小時。

當然了,照這麼久是不提倡的。

我説的照好鏡子,意思對着鏡子多做一些表情:微笑的、大笑的、似笑非笑的、酷的、不屑的、瞪眼睛的、眯眼睛的。。。

總之就是在可控的範圍內,把握好自己的表情。如果你有穿衣鏡的話,也可以對着鏡子擺一些pose,這個道理,就像舞蹈練功房、形體教室、表演教室都有從天到地的大鏡子一樣,糾正的作用大於臭美。

如果你的條件不允許,就用手機的攝像頭,多拍一些自拍,挑自己覺得好的給攝影師參考一下。

如果你非得給攝影師看這種自拍,到時候捱揍可不要來找我哈哈哈。

為啥不讓人看鏡頭?不為啥。。。就是當你還控制不好自己的表情和肢體語言時,看鏡頭容易流於遊客照。

要展現情緒,就要搭配表情的同時,看天、看地、看遠方。不然沒戲。

誰都不能一口吃個胖子,頭開始幾次拍照肯定害羞放不開,這都能理解。小媳婦早晚熬成婆。。。(哎這個類比好像不太對算了不管了)

傻愣愣地站着,多大牌的攝影師創作空間都有限。誰也不能把電線杆子拍得特美你説對吧?散散步,跳跳舞,折騰折騰,玩兒起來,在動的過程中,展現自己活力青春最美的一面。

很多同學一害羞,就會在手邊抄起個抱枕啊、洋娃娃啊、破衣服啊什麼的,擋住身體擋住臉,結果呢,就是臉被抱枕壓得走形了。

這點特別不好!又不是拍熊!臉都走樣了拍也不好看啊。找個道具當然可以,注意一定要跟你的臉或者身體,留下一張人民幣薄厚的縫隙。它好你也好!

找道具這事兒,很早以前我就跟你説過,道具是配角,是加分項。有呢,錦上添花;沒有呢,也沒什麼大礙。實在不行你還可以撩頭髮嘛!

被老中醫檸檸強行灌下五副藥之後,有沒有從內往外地舒展一些?

(很大聲)肯定有!

(小小聲)沒有也沒關係。。。我的微信裏還有關於很多關於POSE的技巧,你沒事兒可以翻出來看看。

各種攝影拍攝方法、技巧

一、“虛化背景“的拍攝方法

在室外進行器物攝影,經常會遇到主體物雖好,但背景卻過於雜亂無章,嚴重妨礙畫面結構整體美感的情況。設法讓雜亂的背景虛化,使之成為“虛化背景“,以虛托實,虛實相襯,將會產生良好的畫面效果。

背景影像的虛實,取決於以下幾個主要因素:鏡頭焦距的長短,光圈的大小,背景器物距離主體物的遠近等。鏡頭焦距越長,光圈開得越大,背景器物距離主體物越遠,背景影像就越虛化;反之,背景影像的虛化程度就比較小,甚至不虛化。因此對主體物的主要部位對焦應該非常精確,調焦工作可以通過三腳架的前腳作輕微的前後移動來進行,這種調焦方法,既方便又準確,不妨一試。

二、生活人像的拍攝

人,是各民族社會生活的主體,是物質民俗、精神民俗和社會民俗的創造者,因而是民俗攝影所反映的主要對象之一。

生活人像攝影,是區別影室人像而提出的。主要表現的是各民族各種人物及其活動情節,反映的是一定的民俗生活主題。但也十分強調錶現人物的精神狀態。在人物攝影創作中,要表現好人物的形象,必須做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這就要抓好人物的神態、姿態、皮膚質感等。一幅好的生活人像作品,不是就人照人,一般地表現民族的人物,而是表現出比真實的人看起來更美、更生動、更有民族特色和民族氣質,為此,在實踐中應注意掌握以下要領:

1 . 要注意臉部表情的處理

通過人物的臉部表情及神態,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反映其精神風貌,是拍攝生活人像時應掌握的一條重要原則。

這就要特別注意拍攝的瞬間,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掌握被攝人物的生動神態,運用自己的攝影技巧熟練地拍攝下來。人物典型神態的流露,往往只在一瞬,抓住了這一瞬間,就抓住了最能代表人物理學性格的神態。世界上沒有絕對相似的人,人各有特徵,精神面貌各有差異。由於民族、地區、年齡、性別、職業的不同,而形成的外部特徵和內在性格各有不同。滿臉皺紋的老人與朝氣蓬勃和年輕人是不同的,城鎮職業女性與飽經風霜的農婦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年齡段同一性別的人,由於民族、地區的差異其外部特徵和內在性格也有很大差別。這就需要作者在拍攝前對被攝對象的外表特徵要有認真的觀察和分析。找出能代表其性格的外部神態,並加以突出的表現。外貌最重要的部位是臉,人的神態主要由臉部表達出來,尤其是拍攝近景的胸像和特寫的頭像時,對臉部表情更要仔細。

2 . 要注意皮膚的處理

皮膚是人體外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人的精神面貌和畫面的影調有重要影響。皮膚豐潤、影調明朗,能表現出人物的喜悦的神情和開朗的性格;皮膚憔悴,影調低沉,表現了人物憂鬱的精神狀態和性格的孤僻。所以,拍攝中要注意把人物的皮膚和年輕人的皮膚當然不同,但都要把皮膚的質感體現出來。

在生活人像攝影中,拍攝角度的稍微變化,對人物面部形象的表現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拍攝角度的變化一般可分為:正面、九分面、八分面、七分面、六分面、側面等幾種;在高度方面又分為俯拍、平拍、仰拍三種。正面和九分面可清楚的表現出被攝者的五官,看到人物正面的形象;八分面和七分面可表現出被攝者的眼睛、鼻子及側面的某些特徵,能表現出人物的頭型,頭上的裝飾品等;六分面和側面可突出的表現被攝者的側面輪廓,清楚地描繪出額頭、鼻子和口部的線條及型式樣。這裏,關鍵的是作者要根據被攝者的臉部特徵,選擇合適的角度,儘可能地表現出臉型上的美的部分。

拍攝生活人像,選用全適的鏡頭也很重要。通常應使用標準鏡頭,距離兩米開外拍攝人物理學,因為距離太近會產生透視變形效果。例如用低角度拍攝,人物腿部變長,頭部變小;而用高角度近攝,人物理學頭部很大,身軀變小。因此,人物攝影不宜選用廣角鏡頭,以使用 50mm 標準鏡頭和 80mm 或 75mm 中焦鏡頭,拍攝人物臉部特寫,應選用 135mm 的中長焦鏡頭。

3 . 要注意手的運作的處理

手的動作,能表現出人物理學的心理狀態。勞動時,手的動作和人的精神面貌是一致的;唱歌跳舞時,手的動作和臉部表情是和諧的;講話時,許多人也常常用手勢表達思想感情。所以,作者一定要注意被攝人物在不同的心情下,手的不同動作。身體的姿態對錶現人物的情緒起着重要作用。在表現身體姿態時,要生動活潑,自然大方,避免呆板。總之,各種姿態都要有助於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

4 . 生活人像攝影用光

生活人像攝影的用光,基本是以自然光為主,有時輔以閃光燈拍攝。

A 正面光。正面光也就是順光,可使被攝人物受光面大,獲得明朗的平調效果,但明暗反差不大,缺乏立體感。所以在利用自然光的正面光拍攝時,可稍偏一點照射角度,這樣既可以取得與正面光拍攝的相同效果。又能使臉部產生一點陰影,從而鮮明有力的表現出人物的立體感。

B 側光和側逆光。側光和側逆光能使被攝人物理學受光面較小,造成較大的明暗反差,影調對比較為強烈,能表現出人物的立體感。但人物的臉部黑影較明顯,可使用反光工具反光,使陰影部分得到必要的輔助光。反射光要高於照相機的位置,使光線從上往下反射,免得出現下明上暗的反常現象。同時還應注意反射光不要過強。採用側光和側逆光時,照相機鏡頭應儘可能加用遮光罩或用其它方法遮擋,以避免光線射入鏡頭而產生霧翳現象。

C 逆光。逆光拍攝人物照,成敗的關鍵在於光線的處理。比如,在逆光下,倘若能使人物頭頂被陽光照射形成一束光環,背景襯以深色的建築物或樹叢、山坡、畫面就會十分悦目。但按正常感光,人物臉部會發黑,此時如有一塊反光板反射部分光至人物臉部,或者以閃光燈作為輔助光源,便能降低反差,使人物臉部不致過黑。但是閃光燈射出的光線比較強烈,照射到人物臉部容易使人物面部顯得生硬。因此,使用時在燈前罩一層薄的白布,可以使燈光變得柔和。這樣拍出的照片就比較理想了。

D 散射光。用散射光拍攝人物,即有受光照射的效果,又有明暗反差不太強烈的柔和影調,也不必用反光工具輔助照明,很適宜拍攝人物照。在黃昏或黎明,陽光不太強烈,可利用雲彩作襯托,能拍出別有情趣的人物作品。但這種光線會使人物形成半剪影狀態,不能區分人體的細部。陰天的散射光,由於沒有明顯的方向性,拍出的人像反差低,效果一般較平淡。

在室內拍攝人物照,可根據窗户進光的多少,進行不同處理。若室內只有一扇窗户進光,可採用順光或側光拍攝。順光能獲得平調的畫面效果,缺乏層次,特別是當人物和背景的亮度接近時,會使人物和背景有重迭在一起的感覺。側光較易表現人物的立體感,但照片的反差大些,需要輔助光。室內若有相對的兩扇窗户進光時,對人物造型較為有利。一面窗户的光線為主光,另一面窗户的光作輔助光或背景光。這樣可以獲得豐富的影調。如受條件限制人物的方向、位置不便隨意變動時,就要避免或遮擋不利於造型的光線,加強有利於造型的光線。

5 . 生活人像的影調

人物攝影的影調,是指照片上的黑白密度。影調可以表現人物的性格,不同的影調也可以表現人物皮膚的不同質感。照片的影調,可通過光線處理和洗制條件來控制。常見的人物照,按影調的明暗淡濃程度可分為以下幾類。

A 高調。畫面大部分是明亮的淡影調,黑色影調只佔少部分,這類照片屬於高調,也叫明調。它能給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覺。拍這類照片時,應儘量減少人物身上的陰影,或使陰影部分減淡,服裝和背景也要選擇淺的顏色,這樣會產生較好的高調效果。高調人物照,靠淡影調的細微變化來表現形象,但也可以有少量較深的影調用以表現人物某些部分。

B 低調。低調也叫暗調。其特點是和高調人物照相反,畫面上大部分都是較深的調子,儘量避免和少用亮調子。它給人以深沉、莊重的感覺。服飾和背景通常以深色為主。一般採用側進光或側光,使被攝者面部陰影大一些,依照被攝者面部的亮度曝光,使亮面再現為中等明暗的調子。個別是的低調人像也可以用順光拍攝,但曝光量要少,以便將面部再現為暗調。

C 中間調。中間調是相對高調和低調而言的,其畫面上明暗影調分佈比較正常,是人物攝影中常見的一種。這類照片給人的感覺既不偏於明快,也不偏於凝重。畫面上允許有大面積的淡調子,也允許有一定面積的深調子,有較豐富的中間層次。

此外,在談論人物攝影的影調時,除了以上明暗不同外,還有影調的軟硬之分。實踐中,許多人物攝影作品就是用柔和、朦朧的軟調拍攝的,自然也有與軟調相反的、反差大的硬調作品。所以,不妨對這兩種調子也分別做一研究。

D 柔調。柔調人物照的特點是畫面的影調配置比較朦朧,而且多半是用中等明暗的調子。(在黑白照片上是灰影調;在彩色照片上是中等明暗的色調)去描繪被攝者的形象。亮調子較少,深暗的調子更是少用或不用。它給人的視覺感受是比較輕盈、明快,有一種清淡、愉悦的感受。這種柔調人物照的拍攝技巧是,儘量運用散射的柔和光線,而且光比要小,要避免畫面中出現明顯的深色調子。要瞄準中間影調的部位測光,並根據它的反射亮度曝光。同時,拍攝過程中常常在照相機鏡頭上加用柔光鏡。柔光鏡不僅可以使畫面的調子柔化,也能使影調進一步變淺。

E 硬調。硬調人物照的特點與柔調人物照恰恰相反,它主要是運用明暗兩極的影調(比如黑白照片上的黑調子和白調子)構成影像,光比大,而中間調子很少。這種影調處理方法常常用來表現被攝者處在明亮的光線之下,或者採用日光拍攝時表現一種暑熱的感覺。在曝光技巧上,要分別測量被攝者臉部亮面和陰影的亮度,然後折衷曝光。或者根據臉部亮面與陰影的綜合亮度曝光。硬調人物照雖然有以上造型效果,但由於它對於被攝者皮膚的質感表現不充分,所以除了特殊需要時,一般不採用。

以上調子各有特點,畫面效果各有不同。在拍攝中要根據不同民族的人物特點及作者的表現意圖,採用不同影調藉以烘托人物,表現出人物的外表與內在素質的關係,通過外表的拍攝來刻劃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內心世界,從而拍出更多更好的民族生活的人像作品。

三、民俗環境的拍攝

民俗環境,是經過人們勞動改造過的自然環境。在各族人民生活的自然環境中,只要認真觀察,善於取捨,到處都有反是非曲直當地民俗特色的景色可以拍攝。如錦繡的梯田,廣闊的田野,茂密的山林,古樸的建築等等可以表現無究。一般村寨小景也可以創作出動人的作品。

1 . 自然環境

用高角度拍攝能展示自然環境的大場面壯觀景象。這類作品要求景深大,線條和影調分明,氣勢磅礴,透視效果好,深遠感強烈。若平視或仰視拍攝,則難以表現好大地的氣象萬千。拍攝自然環境時,不應使自己的眼睛只看到田野和植物的色調或面積的大小變化,更要注意山川、河流、林帶、道路、田埂等在畫面中的位置和對構圖的影響。這些景物可加強畫面的線條變化,層次與深度,能用以渲染氣氛,突出主題,增強藝術魅力。

採光方法運用得當,是拍好自然環境的基本條件之一。多用側光和頂逆光,在畫面上的造型效果較佳,可達到立體感強,層次多,景物輪廓明朗,線條清晰。在同一景物中,若改用順光,整個畫面會變得平板、單調,景物層次少,畫面上的深度效果也出不來。全用大逆光也不行,被攝景物在畫面上佔的面積過大時,容易形成漆黑一團。

此外,對雲、雨、霧、霞等自然條件的得體運用,也是拍攝自然環境時營造畫面氣氛的重要手段。有人説陰雨天氣無法拍攝好自然環境照片,但大量實踐表明,陰雨天卻是表現的有利時機。陰雨天,由於陽光透過厚厚的雲層才能到達地面,從用光的角度説,此時的光線等於加了枚柔光鏡,比烈日當空的“頂光“要柔和得多。拍攝時用彩色膠捲比較適宜。這樣,只要注意納入一點暖調色彩,如紅橙色的花卉或衣服,使前景中的色彩和霧濛濛的背景形成色彩反差,拍成的作品同樣十分悦目。通過天氣的變化加強對大自然氣氛的刻畫,或造成懸念,產生聯想,或構成特有的意境,使畫面形象具有詩情畫意。一幅反映自然環境的照片,如果缺少雲、霞、或霧氣來活躍畫面,就象炒菜缺少調料一樣平淡無味。雲、霧、霞就是攝影的調料,而掌握拍攝時機和角度,抓取瞬間,就是攝影藝術的火候。

2 . 村寨小景

拍好村寨小景,也是民俗攝影中常遇到的題材,大場面雖然能表現自然遼闊壯麗的景色,但村寨小景也同樣富於詩意,在美的欣賞中給人以啟迪,使各族人民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家鄉,陶冶思想情操。拍好村寨小景,應選取有特色,有情趣,多層次的景物,特別要注意周圍景物的特徵,認真觀察陰雨晴霧的變化,尋找最好的角度和理想的光線效果,以相應的景物作陪襯,當即立斷地按動快門。選擇的拍攝對象,如民居、田間、古建築、池塘、溪流、椰林等等。村寨小景的拍攝並非靠單純的攝影技巧取勝,而其更包含着作者對民俗生活的熱愛,是在深刻的感受中產生的美的結晶。

3 . 畜牧活動

民族地區畜牧活動的拍攝,也是民俗攝影的內容之一。在民俗攝影和其它攝影藝術形式中,表現放牧的鏡頭較多。但如何拍攝的更有民俗風韻、更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給人以自然美的享受,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拍攝草原放牧情況,平視拍攝就很難表現出“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遼闊氣勢,只有採取高角度拍攝,才能使視野開闊,深遠感強,畜羣的層次多,才能使構圖有變化。這通常要將拍攝點選在畜羣附近的高地上,居高臨下拍攝。選擇背景亦應儘量尋找有代表性特徵的山包、樹木、河流等地形,或獨特樹種、地貌等。形象特點突出,使人一看就大體知道是哪一地區、民族的景象。

拍畜牧情景,很多人只注意反映畜羣的活動場面,這是需要的。但都拍這種場面,就難免給人千篇一律之感。我們還應從放牧生活中去挖掘那些有情趣的細節,有特點的鏡頭,如放牧人的動作、情感,個別牲畜的活動,人與畜的感情交流情節,藉助雲朵、霞光、炊煙等活躍畫面。拍羊羣、馬羣、駱駝羣,多采用逆光,側逆光,將被攝體勾勒出生動的輪廓光,再襯以燦爛的雲霞,濃郁的樹叢,盛開的鮮花等,就會賦予主體形象以美的感染力。

四、民間競技的拍攝

民間競技,包括各民族的文化體育活動,傳統技藝比賽項目,不僅有一定的競爭性,還有濃重的實用性、表演性和娛樂性。我國各民族都有屬於本民族本地區獨有的民間競技活動。儘管種類繁多,內容與形式千差萬別,但活動的基本規律是相通的,可掌握的。只要把握住它們有規律性,就拿到了拍攝成功的鑰匙。

競技性攝影的主要特徵是大動態攝影。多數項目是在激烈的運動中進行的。被攝者動作的速度、力量、難度、造型和生動的表情等等,都在“動“中表現出來的。而各種“動“的瞬間,往往又是最緊張、最精彩的畫面。這就要求攝影者要在暫短的時間內取景、抓拍,否則就會錯過機會。同時攝影教者要在暫短的時間內取景、抓拍,否則就會錯過機會。同時攝影者還需要熟悉所要拍攝項目的活動規律、比賽規則,充分運用能顯示動感的各種攝影技法,虛實結合的進行拍攝。下面就民間競技攝影的有關問題做一簡要探討。

在動態攝影中,有時適當地使用濾色鏡可增強畫面的藝術效果。例如,用黑白片拍攝運動場全景,如果此時天空晴朗並且有白雲浮動,可以使用黃色濾色鏡使蘭天變暗,白雲突出,從而使整個畫面顯得開闊、明朗。相反,若不使用濾色鏡則會顯得比較平淡,失去光彩。

在室外進行的競技拍攝,一般使用 ASA100 ( GB21 °)的膠捲即可獲得滿意的效果。而在室內拍攝,這種膠捲就很難取得較好的效果。因為室內照明的亮度要比室外暗得多,而競技攝影所需快門速度通常要 1/300 秒以上的快速,要使膠捲準確曝光就必須開大光圈,有時光圈開到最大仍達不到準確曝光的要求。這時應使用感光度在 ASA400 ( GB27 °)以上的膠捲,才能達到要求,才能把較快的動作清晰地拍攝下來。在少數情況下也可以使用閃光燈進行光線補償,那就例外了。

有些情況下的競技攝影還應使用遮光罩,以防止雜光進入鏡頭。在拍攝大場面的照片時,應當用三角架固定照相機,這樣拍出的照片即使放得很大,也可以獲得清晰的圖像。

有計劃有重點地拍攝

一個大型的民族競技活動,往往時間長,內容多,如何在即定的時間內拍下所需要的照片,而避免在拍攝過程中的盲目性,事先需要有一個拍攝計劃。首先利用各種途徑瞭解競技活動的程序。然後確定自己的拍攝項目(一般和重點要有所區分),排列出拍攝表,依次拍攝。

拍攝中要以有民族特色的項目為重點。各民族的競技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幾乎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表演。例如,同樣是摔跤,蒙古族與朝鮮族不僅跤服不同,而且比賽的方式也不一樣。朝鮮式摔跤,開賽前雙方先抱好,而蒙古族的摔跤,開賽前對手是分開的。蒙古族摔跤手進入場地時的動作很有特色,又有舞蹈的美感,還有虎視眈眈的競爭氣氛,很有拍攝價值。有些少數民族的運動會,不僅經賽項目別有特點,獎品也是很獨特的。有獎勵馬的,獎勵牛的,還有獎勵駱駝的,攝影者若將這種獨特的獎品作為前景,透過栓在場地上披紅戴彩的黃牛,拍攝場地中央龍爭虎鬥的比賽場面,肯定會使畫面洋溢着濃郁的民族情趣。

五、突出和強化“動“感

拍攝各民族的競技或表演活動,不能只是簡簡單單地記錄那些花花綠綠的場面,要讓人在觀賞作品的過程中得到美的享受。而這類照片的美感又突出表現在動感方面,動中有力,動中有情,動中有美,如何表現“動“感呢?必須針對不同競技項目“動“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技巧進行拍攝。

A 用高速拍攝凝固運動瞬間。這種拍攝要特別注意動熱的表現,以較快的快門速度固定住優美的動作。陳揚坤拍攝的《激浪高歌同心曲》,

趣味中心是龍舟上的指揮者,你看他高揚手臂,揮動指揮棒,動作瀟灑,富有力量感。被高速拍攝凝固的運動員劃漿的手臂,全都是一種姿式,恰到好處地表現出協力同心共爭先的賽龍舟主題。高速拍攝不僅固定住了優美的動作,而且又將激起的水花凝固在空中,增加了競爭的氣勢和畫面的動感。

B 用慢速拍攝虛化動體。同樣是拍攝龍舟比賽,黃雄飛選擇了慢速拍攝,其作品《龍的傳人》也取得了成功。作者以特寫鏡頭,選取了幾位奮力揮漿的運動員,用三分之一秒左右的快門速度抓取運動員迅速揮漿的動作,使畫面上形成有規律的運動虛像,動感很強,也很有力度。

C 用追隨拍攝強化動體。追隨拍攝,是作者手持照相機緊隨被攝目標等速移動的同時按動快門,與戰士打活動靶時的射擊動作很相似。這樣,由於焦點隨着動體移動其影像清晰,而畫面中的靜體則變為虛像。這種虛實結合、動靜結合的畫面,動感更為強烈。追隨拍攝的方法有很多,實踐中應根據目標的不同運動方向採用不同的追隨方法拍攝。橫向追隨。這種方法適於表殃橫向運動的民族況技活動,如賽馬、賽駱駝等。豎向追隨。這種方法適於表現上下運動的民族競技活動,如跳板運動。豎向追隨的方法並不比橫向追隨複雜,只是相機是向上或向下移動中拍攝。斜向追隨。這種方法適於表現傾斜運動的民族技活動。如盪鞦韆運動。身着彩裙的姑娘踏着鞦韆飛向高空,背景的人羣、樹木呈斜向虛線,給人以鞦韆生風,人飛天空的感覺。縱向追隨。這種方法是用鏡頭正面迎着動體,並隨着動體的前進或後退移動焦點,同時按動快門。變焦鏡頭縱向追隨最為方便。如果只有定焦鏡頭,通過移動機身也可達到變焦效果。縱向變焦會使靜止的物體在畫面上變為四射的線條,給人以濃重的“爆炸感“。 追隨拍攝的方法還有幾種,如旋轉追隨。俯角追隨等等。每種方法只要運用得當,都能拍出方向性動感很強的作品。值得初學者注意的是,追隨拍攝的速度一般都在六十分之一秒左右,所以一般的“傻瓜“相機是拍不出追隨效果的。

六、夜晚拍攝民俗運動

我國有些民族的民俗活動是在夜幕降臨後才開始的,如彝族的“火把節“,許多民族的“燈會“等。“火把節“的夜晚,每家門口都豎有火把,村口有公立的大火把,廣場上人們燃起篝火和火把集會。拍攝這種活動的大場面,應儘量選擇制高點,將相機固定在三角架上拍攝,為使場面輪廓清晰,可採用兩次曝光的方法:天未完全黑時,以低於正常曝光 2-3 檔的曝光組合拍下草場垛子的輪廓,等火把點燃後再以火的亮度正常曝光。在篝火場地拍攝時,要儘量拍出火光映照下的歡快氣氛。有時要用閃光燈作輔助光拍攝,閃光燈應儘量加檢紅色,以使輔助光和火光色温相近,保持一定的現場感。

在我們這個民族大家庭中,燈會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漢族在內的農曆“正月十五鬧花燈“,是我國最為廣泛的燈會活動,還有滿族的“放河燈“,有着 800 多年放燈歷史的四川自貢市燈會及其它現代燈會等等。已成為廣大攝影受好者十分喜歡的民俗攝影題材。為便於敍述,下面以流傳較為廣泛的“正有十五鬧花燈“為主研究一下夜間拍攝要領。正月十五前後,我國許多民族的大街小巷都掛滿了形態各異的花燈。公園裏更是熱鬧。拍攝這種傳統燈會,要體現傳統特點。如花燈上常常設置一些燈跡,可拍下亮閃閃的花燈及猜謎人的情態。拍鬧花燈,要體現“鬧“的特點。傳統燈會常常伴有歌隊跳躍其間,他們身着傳統豔麗的服裝,手舉各種花燈,搖來擺去,拍攝時應選一個較高的位置,用三角架固定相機,以儘量小的光圈和較長一些的曝光時間拍攝。

對較大場面的展示,可用廣角鏡頭拍攝。拍攝時,用各種花燈本身的亮度進行曝光,一般無須加用其它輔助燈光。在取景構圖時,須仔細選擇真拍攝角度,利用各種燈的亮度使畫面的明暗、輕重取得平衡。有時還可以藉助彩虹鏡、星光鏡等進行拍攝,這些濾光鏡能使色彩繽紛的燈更加迷人。現代燈會多用電照明,亮度較高,所以不必用太大的光圈。曝光用光圈 F8 和 F11 ,速度 1/15 或 1/8 秒即可。拍攝燈會中的人物活動,要解決好人物曝光和背景曝光的平衡問題,不能讓人物淹沒在黑暗之中。拍觀燈人,一是靠現場彩燈的光,二是靠輔助光,但不能太強,若人物離彩燈較近,可以不用輔助光。拍攝燈會最好不用“傻瓜“相機。因為它的光圈和速度是電腦控制,無法手動操作。其它的相機基本上都適合燈會拍攝。在燈會上拍攝,一般都使用彩色膠捲,這樣能反映出燈會的繽紛色彩。可用 21 °日光型彩色膠捲,不必用燈光型彩色膠捲。因為,日光型彩卷表現低色温的燈光,畫面色調呈暖調,有些偏紅,有助於渲染燈會的熱烈氣氛,也為閃光燈補光提供了方便,因為閃光燈的色温與日光型彩色膠捲所適應的色温相符。

七、光線的運用和對影調的影像

户外日光是人們最常使用的光照條件,尤其是陽光普照的晴天,更是攝影者喜歡的黃金時光。充足的光線把萬物照射得色彩繽紛,如果選擇好拍攝角度,可以拍出立體感強、色彩飽和的照片。特別是對於使用鏡頭解像力弱的照相機的業餘攝影者來説,這種照明能使你有機會拍到清晰度高、層次豐富的圖晴日陽光的光線特點

晴日陽光的光照極強。這樣的光線使攝影者採用慢速膠片並以較高的快門速度和較小的光圈進行拍攝時,仍能獲得較高的清晰度和顆粒細膩、適應高倍放大的底片。 若採用常用的 IS0100 膠片則可使用更高的快門速度,甚至可使用 1 / 4000 秒的速度來拍攝高速運動的物體, 比如奔馳中的火車,奔跑中的運動員等等。 同樣,採用 f / 22 、 f / 36 等極小的光圈進行拍攝時也能使用較高的快門速度。小光圈能獲得很長的景深,如果是 24 毫米的廣角鏡頭採用 f / 22 光圈,甚至不必對焦就能拍攝,這對於抓拍很有用處。

晴日陽光還能拍攝到反差很好的照片。由於光照強硬,使得物形、物體的邊緣線均能得到最佳的表現。 在一天中特定的時刻進行拍攝時,太陽的位置是相對固定的,因此,只要想辦法改變我們的拍攝角度和被攝者的位置,我們每時每刻都能在太陽光下拍到順、逆、側等光位的照片。

順光

陽光從攝影者背後射向被攝體稱為順光。順光照射的景物往往給人以平板的感覺,拍成照片後立體感和空間感不強,畫面反差小,缺乏影調層次。如果景物的色彩相近,照片的反差就更糟。拍彩照時,順光能不加修飾地表現被攝物的本來面貌,色彩較樸實,飽和度和透明度也較好。順光對於拍攝人像有一定的長處,尤其是拍老年人,順光可用來掩飾臉部皺紋、斑瘡,對人物起美化作用。還有,在翻拍資料時,順光是最合適的。如果拍攝的資料畫面不太平整,在順光下能得到最佳效果。由於一天中太陽高度在不斷地變化,因此,早、中、晚每個不同時辰順光的高低角度也在不斷地變化,這種變化同樣也會對拍攝產生影響。 我們大致將各種高度的順光分成平射順光、斜射順光兩類,這兩類在一天中上午、下午各一次,情況大致相同。

1 .平射順光

一般我們把太陽光線與地平線之間夾角小於 45 °的順光稱為“平射順光”。 這是就平原地帶而言的,如果在山區,拍攝者由山下往山上仰拍或由山上往山下俯拍,此時的光線情況又應作具體分析。順光最典型的特點如畫面易平板、反差小等在平射順光中體現得最突出。因為這種光線會使拍攝者、被攝體與太陽基本平射順光上處於同一條直線上。此時太陽的位置很低,陽光要穿過厚厚的大氣層射向景物,太陽光線被大氣層中的塵埃、水氣等微粒散射比中午要多得多,所以,此時的陽光相對而言要柔和些。如果拍攝青年女性或者可愛的兒童,這種正面順光會使圖片顯得明快而温和。但是,由於平射順光光線幾乎是直接照射到被攝者臉上, 因而不宜拍攝正面照,否則會產生眯眼的不良效果。平射順光拍攝要注意影子的影響。在拍攝人像時拍攝者的影子很容易投到被攝者身上。初學攝影者往往不注意顧及整個環境,在通過取景器取景拍攝時視線總落在畫面最吸引人的地方,如人的臉部。因此,初學者在拍攝平射順光人像照時,尤其應注意自己的影子是否落在被攝者的身上並及時調整。有些大膽創新的攝影者故意利用自己的影子或用一些道具來擋住投射到被攝者的一部分光線,甚至擋掉臉上的一部分光,以產生特殊的藝術效果。初學攝影者也可以在學好基本功的基礎上不囿於傳統,大膽創新,進行反向思維,以激發創作靈感。影子的妙用還可以推而廣之,用在風光、小品等門類的攝影中。在平原和海濱等開闊地帶,拍攝者既可以把一些建築物、籬笆等的陰影拍入畫面,也可以把自己的影子拍入畫面來活躍畫面,這樣還能彌補順光下畫面反差小的缺陷。在彩色攝影中,由於光線通過大氣的路徑最長,七色光中的藍色光被空氣中微粒反射得最多,因此,此時太陽光的色温較低,拍出的照片往往呈暖色。

2 .斜射順光

陽光從攝影者背後與水平線呈 45 ° -75 °的角度照射被攝體稱斜射順光。用這種光線拍攝的人物照片光線呆板,雖然由於太陽位子變高,人物不易出現眯眼,但是隨之而來的是人的鼻子底下開始出現不悦目的陰影。尤其當太陽角度較高,而被攝人物的眼窩較深,顴骨較高時,這種陰影就更為嚴重了。這種光照拍攝風光片也不理想。拍黑白片,整個畫面呈中間灰色調,白的不夠白,黑的成為灰黑,景物的質感得不到很好的表現。拍彩色照, 除了質感表現不佳外,整個圖片偏灰,此現象因具體拍攝對象而異,據筆者經驗一般偏灰藍色。因此,一般不宜選擇這種條件拍攝。為了彌補上述兩種順光條件下光感平淡、反差不足的缺陷,在彩色攝影中可以通過不同景物、人物的色彩反差來豐富畫面。例如,運用被攝物體本身的顏色差別,或者選擇一些與畫面的色彩基調成補色的景物作為前景來拉開畫面的色彩反差。

頂光

中午,陽光垂直地照射到地面,這種光線即為頂光。此時的光線照度是一天中最強的,光線的方向性很強。因為太陽穿過大氣層的距離最短,光線的散射最微弱,光線在底片上留下的反差也最強。在這種光照條件下拍人像,眼窩、鼻下或臉頰會出現難看的黑影,造成臉部變形,一般難以拍出悦目的令人滿意的人物照。如果非得在這個時候拍攝,那麼可以用閃光燈補光,但要注意閃光燈的光量須較強;或者適當靠近人物,以使頂光下呈現的臉部黑影變淡或消失;或者採用一塊反光率較高的揉皺了的錫箔紙製成的反光板,也能起到彌補的作用。另外,也可以改變被攝人物的姿勢,由站立、正坐變為躺、仰靠等等,同時避免陽光直射人物眼睛,以防眯眼。同樣,在頂光下拍攝塑像、產品廣告等其他可傾斜、倒置的物體,也可以採取這種方法。需要的話,還可以用一個支撐的架子來固定被攝物。以頂光拍攝風光時,環顧四周,景物的受光情況一致,而且,地平線附近的天空也是一樣的藍色,所以,不管朝哪個方向,以拍攝藍天為背景的風光較為理想。不足的是,景物的陰影僅僅在景物的底部,所以,如果你拍攝的地點是處在丘陵地帶,那麼廣闊的遠景照片會顯得很平淡,因為幾乎每座山丘都是均勻受光,缺乏立體感。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用一個生動的前景來活躍畫面,如從樹林裏向遠處拍攝。如果你在樹冠下拍攝,樹的枝葉或軀幹在頂光下一般呈現為剪影,把它拍入畫面,既能拉開畫面的透視層次又能增強影調對比。

側光

陽光從側面射向被攝體,稱為側光。側光照射被攝體,在另一側產生具有明顯方向性的投影,它能較好地表現被攝體的肌理和立體感,縱深感強,造型效果好。所以,側光攝影的影調層次比正面光豐富得多。被攝體的某些部位受陽光直射,而另外部分則靠天空或四周景物的散射和反射光照明。無論是拍風光、人物、靜物,側光照明都是富有表現力的。如果是在較暗的環境中如樹林裏、窗户自然光照明的室內拍攝,側光攝影的明暗反差則很大。此時,如想獲得豐富的影調層次,可以採用反光板或利用周圍環境淡色物體的反光來給被攝體加補助光。晴日側光可有兩種分類方法。一種是分為前側光、正側光和後側光;另一種則是以一天之中太陽高低變化將其分為平射側光和斜射側光。前側光、正側光和後側光是在一定的太陽光位置下調整照相機與被攝體及光源之間的平面夾角而產生的不同光照效果。

1 .前側光

前側光一般是指陽光、被攝體和照相機三者之間的平面夾角在 45 °左右。這種光線尤適用於新聞攝影。日光直射,畫面一目瞭然,又有一定的反差,能反映出被攝體的基本面貌,且容易表現出物體粗糙或光滑等質感。特別是對於初學者來説,在還未能很好地把握光線造型的情況下,用前側光拍片的成功可能性會更大一些。用前側光拍攝風光片效果也不錯。拍出的畫面藍天、大海的色彩純度僅次於順光。它還能將景物的線條明顯地勾畫出來,景物的縱深感也要比正面光強。

2 .正側光

正側光又稱標準側光,陽光與被攝體、照相機鏡頭之間的平面夾角成 90 °。這種側光能鋭利地勾畫出被攝體的線條。如果是拍正面人像,則人的面部一半受光,陰影在畫面當中佔的比例比前側光大。拍攝黑白片明暗分明,反差強烈,黑白效果極強;彩色片則將有一部分色彩被黑或者灰色所代替。然而正側光對樹葉、花卉等被攝物具有一定的透射效果。所謂透射就是光線穿透被攝體產生比正面光照射下更豔麗的色彩,因此用正側光拍攝花卉、樹葉,畫面的色彩將會很鮮豔。

3 .後側光

後側光是指照相機鏡頭、被攝體與陽光之間平面夾角約在 135 °,亦稱側逆光。在這種光線下,無論是彩色片還是黑白片,畫面中暗部比例增大,相當一部分細節被陰影掩蓋。物體往往以簡潔的線條或者很少的受光面出現在畫面中,產生強烈的藝術造型效果。這種光線多用於藝術創作,而較少用於新聞攝影或普通人像照,除非加閃光燈補光或者被攝體正面所受的散射光或反射光較多,足以使其與受陽光照射部分之間的光比在 2 級以內。後側光的縱深感強,是拍攝風光藝術片的理想光線。景物的透射性好,只要避免陽光直射鏡頭,就能拍出反差極強、畫面簡潔、造型生動的藝術風光片。後側光拍攝人像,選擇暗背景可拍出低調側面藝術人像。這種效果以往一般只能在攝影室人工光布光下獲得,但現在隨着現場光攝影越來越受到重視,傳統的攝影室燈光人像照常常可以為現場光人像照所取代,走出攝影棚的現場光人像攝影更能產生自然生動的效果。

4 .平射側光

平射側光,在一天中早晚各一次。平射側光最大的特點是投影長,光線較柔和,色温低。這是由於平射側光太陽離開地平線位置較低,景物的投影相對就長,陽光穿過地球大氣層的路徑也較其他光線長,大氣層中的水氣、塵埃對陽光的反射也相對大一些,所以平射側光的光線顯得柔和些。這就使景物的暗部與亮部的反差減弱,因此拍攝人像、建築、風光,不僅有足夠的明暗反差,有立體感,而且還有較好的過渡影調。如果是拍彩色片,此時的側光攝影色調温暖,拍少女更顯出温情和朝氣,拍風光有層林盡染、滿目輝煌的意境。

5 .斜射側光

斜射側光,一般是指陽光以與地平面呈 60 °左右角度照射到被攝體的側面光。這種光線產生的明暗對比較強,是拍攝自然風光、建築和各種人物的理想光線。 因為在斜側光照射下,景物的立體感強,影調豐富。拍攝彩色照片,色彩還原正確,拍攝花卉枝葉透射增豔效果好。而且,此時光線穿過空氣中的水氣和塵埃的路程也相對減少,故而光線偏硬,景物的清晰度較高。這種光線下拍出的照片往往層次豐富,影調飽滿,色彩鮮豔,畫面明快、清新。晴天側光攝影是運用得最多的拍攝用光方式。對於初學者來説,用側光拍攝較易體現攝影語言的魅力。初學者不妨從側光人手,先將上述兩大類分開琢磨,反覆進行單項訓練。如先在同一時刻進行前側光、正側光、後側光的拍攝實踐,仔細分析比較這三種側光的造型效果。同時注意背景的選擇,觀察這三種側光在明亮的背景、陰暗的背景和雜亂背景或灰色背景下的拍攝效果。可以買些散裝的黑白膠片作攝影練習之用。在掌握了這三種光線的表現力的基礎上,進而研究這三種光線在一天中不同時刻由於太陽高低產生的平射側光、斜射側光的效果。在熟識多種側光的特點後,你就可以在拍攝實踐中靈活運用,通過改變拍攝角度或被攝體的位置或等待時機來獲得你所需要的光照,從而實現你的拍攝意圖。

逆光

太陽從被攝體背後射來,陰影落在景物的前面,這種光照稱逆光。此時物體處在背陽處,僅有邊緣一小部分受光,亮度要比其他光位低得多。因為被攝物體處在陰影下,物體的細部及表面質感得不到細緻的表達。 當主體有深色的背景襯托時,逆光照明能使主體從背景中顯露出來,給人以明顯的輪廓光勾勒的藝術效果。逆光照射下的景物由遠及近,景物的色彩由淡而濃,由亮變暗,造成極妙的縱深感。早晚平射逆光, 因為陽光投射角度低,被攝體的投影拉長,暗部的亮度更弱 ( 得不到來自地面的反光 ) 。但這種光線卻是勾勒人物和景物輪廓,體現人物優美的體態和創造豐富縱深感的理想光線。太陽從被攝體後方以很低的投射角度照向被攝體,光與形變得極其簡煉,有助於突出主體,使在其他光照條件 - 下顯得雜亂的景物變得簡潔而富有表現力。若選擇湖、海等大面積水面或灰亮的天空作背景,無論使用黑白或彩色片,均能拍出主體鮮明突出的剪影照片。此時的陽光因色温低而顯得色調暖,另外低角度的光線對枝葉等其他較薄而透光的被攝物有透射增豔的效果。應注意的是,太陽位置較低易產生暈光。暈光會使景物模糊,對黑白照片更是有致命的損害。彩色照片則因此而改變色調。但你不妨試試用廣角鏡小光圈直接把太陽攝入畫面,處理得當非但不會使畫面因討厭的暈光而變成灰色,反而可使畫面因太陽的光芒而生輝。長焦鏡頭則無法拍攝泛白後的太陽,但也要避免暈光和炫光。太陽與地面呈 60 °左右的照射角照射到被攝體上的逆光稱斜射逆光。斜射逆光在一天中持續的時間較長。這種光線拍攝的照片雖然還有大量被攝物處在背陽處,但景物立體感強,層次豐富,是拍攝人物、風光的好光線。畫面層次豐富且比平射逆光明快。特別是太陽與地面夾角在 65 °以上時,天空中強烈的散射光可使整個畫面影調豐富,易拍得質感好的照片。逆光拍攝,一般以主體物的亮度為曝光依據。尤其在拍攝人物近景時應按人物臉部陰影部位的亮度曝光,同時宜選擇較深暗的背景來襯托人物。若拍剪影,則應按背景的亮度曝光,且宜選亮或淺色調的背景。

色温

色温,自然風光攝影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在數碼技術流行的今天,變的越發的重要。大家都知道,早晨和黃昏的光線是黃色的,而不是象中午、白天一樣的,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是因為大氣層的原因,早上和黃昏陽光是被大氣折射、散射過的,與中午直接穿透大氣的光線是不同的。於是產生了色温的概念。色温的國際單位是 k (開爾文),太陽的標準色温是 5400k ,其它日常生活中的燈光更加複雜,粗略的認為燈光的色温是 3600k ,於是我們大家就會注意到,傳統的膠捲都會註明,如 Kodak color100 日光型、 Kodak MAX400 燈光型等等,這就是不同色温條件下的膠捲選擇。用日光型的膠捲在低色温( 2400k-3600k )條件下拍攝會有什麼效果呢,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片子偏黃,人物、景物等被光線照射的物體都會表現出日常要黃,由此帶來的最大的問題是不能正確的還原色彩,當然了,在風光攝影中還是可以表現不同意境的。閃光燈,是標準的 5400k 光源,好的閃光燈可以在光線不好的條件下正確的表現色彩(其實正不正確只是依據人們日常生活的習慣)。通過濾鏡也可以有效的改變色温,達到所需的效果。有時,其實大家還是很喜歡那種昏黃的意境的,但有時還有人物出現時無法兼顧人物和環境,就要用其它的方法了,比如電影中常用到的手法,在日間通過使用哈夫鏡,即能正確的表現人物主體的色彩,有可以造出黃昏的感覺。

混合光源拍照技巧

在混合光源下,最好使用手動白平衡,對準白色物體來設定。另外為保證曝光準確,可以簡單的用手來當 18% 灰板,注意,手應當放在被攝體的位置。

#影調和色調#

基本概念

影調是指畫面的明暗層次和虛實對比及色彩的明暗關係。在這些關係中使觀眾感到光的流動和變化。影調可以説是光的空間存在形式。光影的明暗變化層次還會使面面具有一種音樂般的視覺節奏和韻律。景物的層次和空間距離及光源方向是獲得這種豐富影調效果的途徑。影調有兩個含義:一是指被攝體表面的不同亮度在黑白感光材料上所形成的階調層次--黑、白、灰以及處於這三個主要等級之間的過渡層次。二是指整個畫面的調子。黑白照片講究影調,-幅作品若影調難看,就談不上藝術性。依照調子的不同,攝影作品主要分為三個類型,即高調、低調、中間調。

色調,主要是指彩色攝影中畫面色彩的基調,是由色彩的明暗和色別所組成。在畫面上起着主要作用,或在量上佔有相當比重的色彩稱為主色調。根據色相的不同,色彩有紅、橙、黃、綠、青、藍、紫;因飽和度不同,每種色彩會產生多種灰度不同的色彩,它們構成了彩色攝影作品豐富的色調。就彩色攝影而言,不講究色調運用的彩色照片稱不上好照片,攝影者根據拍攝的內容確定畫面的基調,色彩在畫面上的作用不僅是再現自然,更重要的是表現自然--通過色彩的選擇、控制和運用達到良好的藝術效果。

*攝影構圖中影調和色調有意識的運用方法*

1. 影調的處理

在影像構圖中搞好明暗配置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在畫面中選擇拍攝對象時,在大面積的亮影調中安置一小塊暗影調,或是在大面積的暗影調中出現一小塊亮影調,都能夠吸引觀眾的視覺注意力,有利於表現所要強調的對象或主體。明暗配置在畫面構圖中還可以用來均衡構圖,如果畫面一側是很濃重的暗調,而另一側是很輕淡的明調,利用構圖適當地調整明暗關係,就能夠改變這種不均衡的情況,使畫面的結構形式穩定、均衡。

2. 色彩的處理

色彩能夠影響我們的情緒,如拍攝紅色,能讓人有一種喜慶、奔放的感覺,綠色能讓人有一種寧靜、平和的感覺,白色讓人有一種恐怖、死亡的感覺,在拍攝時應根據主題和內容的需要選擇感情特徵明確、相互關係鮮明的色彩,進行恰當、靈活地匹配、組合和運用。色彩還可以用來表現時間,如紅葉象徵秋意,橘紅的草地告訴我們夕陽正在落山,而奼紫嫣紅則顯示早晨,而且色彩還能烘托視覺要素的表現力,如膚色紅潤表現青春年華。

3. 光線的處理

攝像用光的動態性特點不僅是由攝像的技術要求和造型特點所決定的,它還與不同內容對光線的不同要求有密切的聯繫。在紀實性影像中,如紀錄片、風光片、紀實性專題片等通常要求在不失真的情況下藝術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光效,注重實景光線的運用,強調真實自然的光效。而藝術類影像的用光比紀實類要複雜而多樣,可以根據需要進行人工處理,但應根據拍攝內容和節目體裁的區別來適度地掌握。

控制光的方向和角度:户外攝影要充分利用户外攝影的黃金時刻『清晨和黃昏前半小時,甚至不到半小時,太陽不高於地平線15゜的位置,可拍出多種多樣的畫面影調』和最佳時刻『指上午九十點和下午三四點,太陽於地平線15゜~60゜的位置,光線從側上方照射下來,光線在被攝體一邊,能造成被攝體的自身投影,獲得豐富的明暗描繪』控制光的效果。

控制光的強度:中午光線強,反差大,影像生硬呆板,沒層次。主光和補助光的光比最好控制在1:4之間。光線的集中與分散的運用:集中的直接的“硬性光”『被一極強的燈光照明』明暗界限分明,對比強烈,中間過渡色調極少,能刻畫出主要形象的外形輪廓線條。主光不聚集在一點上,而在被攝體周圍淡淡分散開,對比減少,使深黑色的陰影和耀眼的光斑消失,產生柔和的效果,擴大色度範圍。

4. 線條的處理

在構圖中線條的造型美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與畫面框架的相互關係。如拍攝同一根旗杆,雖然現實生活中它是筆直地矗立着的,但是在電視屏幕的畫面框架中,它可以居中佔滿畫面,也可以靠邊分切畫面,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您在拍攝過程中要能夠認識和選擇何種構圖下被攝主體的線條形式最佳、最能表現和反映其本質、最能傳達主題思想和創作意圖。

進一步的討論

明與暗的核心是照片的影調和層次。改變畫面上的明暗結構,調整影調與層次的手段有:

1、利用照明光線進行調整:

被攝主體受光後形成亮調,而背景處於暗調之中,可體現主體與背景的影調差別。被攝主體有明有暗,背景保持中間調,用中間調托出主體的亮面和陰影部分。用背景上暗的部分襯托主體亮的部分,或用背景亮的部分襯托主體暗的部分。如果是在較暗的環境中如樹林裏、窗户自然光照明的室內拍攝,側光攝影的明暗反差則很大。此時,如想獲得豐富的影調層次,可以採用反光板或利用周圍環境淡色物體的反光來給被攝體加補助光。

2、利用濾鏡進行調整:

黑白攝影中利用濾色鏡可以調整照片上的明暗結構,使照片上本來深淺相近的一些灰色影調有了明暗的差別。凡是與濾鏡顏色相同的被攝體,表現出來的影調就會變的淺淡。與濾鏡的顏色互補(或接近互補)的被攝體,表現出來的影調就會變深。

3、利用曝光時間進行調整:

黑白攝影中,不同的曝光量會直接影像被攝體原有影調的再現。如按明亮的部分曝光,暗部就會損失某些層次;如按陰影部分曝光,亮部又會損失某些層次。解決的唯一辦法是調整曝光量,取被攝體測光的平均曝光值,這樣亮部可呈淺灰影調,暗部呈深灰影調,使畫面明暗適中。被攝體明暗差別較大時,還可利用暗房加工調整。

4、用暗房工藝進行調整:

5、利用控制景深進行調整:

儘量使被攝主體置於最短的景深範圍之內,而使其前景或背景處在景深範圍之外,以獲得主體和陪體的不同程度的清晰度,區分被攝景物的前後層次,表現出空間感和縱深感。

標籤: 拍照 表情 緊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qiao/wo9m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