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弟子規讀後感演講稿(通用3篇)

弟子規讀後感演講稿(通用3篇)

弟子規讀後感演講稿 篇1

九月的校園,颳起一陣儒家之風,漫步於校園中,可聽到同學們誦讀《弟子規》聲音,使人彷彿時空錯亂,不禁懷念曾經忠厚的原汁原味的學術之風。

弟子規讀後感演講稿(通用3篇)

我認為,《弟子規》的核心思想就是教我們如何自愛和愛人,自愛包括生活起居中的方方面面,面愛人則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長輩,包括生活中的每一個人

首先是自愛。在形色份雜的現代,自愛的聲音離我們似乎漸行漸遠。在我看來,自愛就是自我尊重,自我保護及實現自我理想與價值的統一體。實時,每個人都有追求頂峯的目標,但生活的諸多因素,磨滅了他們的鬥志,最終淪落於慾望的深淵。而《弟子規》中教我們自愛的方法十分簡樸:能親仁,無限好。即見賢思齊,書中還指出,個人良好的習慣要從小事開始培養,這也是自愛的一種實現方式,自愛對於女性而言尤為重要。雖説如今社會男女平等,但女性仍然處於劣勢。所以作為女子,更應具備堅強的性格和一塵不染的品性,好好珍惜自己。

愛人是《弟子規》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首先是愛父母。世界上從沒有哪個民族像我們民族一樣重視骨肉親情。“百行孝為先,”無論何時何地,孝行都不該被遺忘,同時我們要將其發揚光大。其次,待人接物的言行舉止也十分重要了。《弟子規》中描寫了許多細節,看則微不足道,實卻耐人尋味,無論是怎樣做,都是為了使人與人之間相處更融洽,社會更和諧。如今,高樓建起來了,生活富起來了,人與人卻更加淡漠了。我們在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也不要忽略了精神上的遺乏。

《弟子規》中道理對於一個國家來説同樣適用,一個國家要自愛,就是要為人民服務,處處從人民利益出發,同時要正確看待自己國際地位,不妄自菲薄也不自傲自大;一個國家不是獨立存在的,處於國際大環境中就應與其他國家平等共處,以寬容的心態去接受歷史遺留的過錯,不侵犯他國利益。在這點上,我對於我的祖國十分自豪。中國一直都兢兢業業,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而矗立着。

可以説,《弟子規》在繼承儒家精神的基礎上,更多了一些令人窩心的人情味。限於歷史和朝代,雖然其也有一些不足,但總體方向還是值得我們借鑑的,尤其是對於青少年,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作為一箇中國人,我真心希望我們的國家能繼讀弘揚國學精華,使中國精神能代代相承源遠流長。

弟子規讀後感演講稿 篇2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弟子規》

《弟子規》這本書是根據我國大思想家孔子的教誨編寫的,其中提出了許多日常行為規範,它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言行要小心謹慎,做人要誠實守信。我們在學會做人以後,還應該好好地學習,以獲取有益的學問。

《弟子規》這本書是我的良師益友,我要嚴格按照書上説的要求自己,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演講稿 篇3

説來慚愧,因為孩子的原因,我才接觸到《弟子規》,在與女兒一起閲讀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有一點點感悟和體會,在此與大家分享。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所作,後來清朝賈存仁進行了修改,並改名為《弟子規》。

《弟子規》的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的文義,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全文包括總敍、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共有360句、1080個字。具體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以及學習上應有的禮儀與規範。

百善孝為先。《弟子規》告訴我們在家要孝敬父母,“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做人應有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種文明,感恩是一種品德,有了感恩的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將會變得更加親近、和諧,生命也將得到滋潤。而孝敬父母則是心存感恩的起碼錶現。

《弟子規》還告訴我們做人要誠信,“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誠信”被視為人的第二張“身份證”,是為人之道,立身處事之本。《弟子規》還教導我們要有博愛的胸懷,“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對待大眾要有仁慈、關愛之心。“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指做人要注重道德修養的提高,而非外表容貌;確實才學豐厚,威望自然就高,而不是靠自吹自擂。

《弟子規》不僅教我們做人的道理,還教我們如何做學問,如何學習。“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告訴我們既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又要注重身體力行,知行並重。“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則告訴我們讀書學習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同時,做學問要專一,不能一門學問沒搞懂,又想搞其他學問;“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又告訴我們在制定讀書學習計劃的時候可以設一個適當寬鬆的期限,但在實際執行時卻要加緊用功,不可懈怠,日積月累地功夫到了,困頓疑惑的地方便迎刃而解。學習過程中如有疑問,要隨時記錄,以便在有機會時向良師益友請教,求取正確答案。

《弟子規》還在與人交往、個人穿戴儀容乃至飲食、衞生等方面有明確的規範要求。“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

《弟子規》集孔子道德教育之大成,是我國璀璨文化的結晶,雖時過數百年,依然不失為當今人之行為典範。需要注意的是,“弟子規”中的“弟子”應做廣義理解,他可以是子女、學生,也可以指公司的員工、社會之公民,可以是我們每一個人。

學習了《弟子規》,我被它所藴藏的深厚內涵所打動,其中的禮儀規範正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擁有一顆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才是一個真正有益於社會的人。

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是肩負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育有德之人的重任,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而傳承《弟子規》的關鍵在於身體力行,因此,需要我們從自身做起,從與身邊的朋友、同事相處做起,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愛崗敬業、謙虛友愛、關愛每一名學生,共建和諧校園,共育國之棟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ngxuan/p9lr7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