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拒絕網絡暴力演講稿(通用3篇)

拒絕網絡暴力演講稿(通用3篇)

拒絕網絡暴力演講稿 篇1

今天演講的內容和主題的相關性比較小,説起互聯網+,因為剛看了陳凱歌制導的電影《搜索》讓我對網絡暴力有一些看法,影片看完之後還是有很踏實的感受,網上對此評價不一,電影的好壞看能不能吸引人,能不能引起人們更多的思考,

拒絕網絡暴力演講稿(通用3篇)

影片一開始高圓圓飾演的葉藍秋她在得知身患絕症,心神俱亂的時候在公交車上未給老人讓座的這一過程,同時被身為實習記者的楊佳奇拍攝到,之後被其領導陳若兮爆光出其視頻並不推動升温。媒體的不斷推動加上三個激烈辯論的專家,還有在找保姆時大罵葉藍秋並轟走她的大媽,黑她的博客,用最亞毒的話漫罵的網民。這些無以造成葉藍秋最後慘死的推手。葉藍秋也只是做了一件不讓座的小事然後就陷入萬劫不復甚到連所剩的生命也無法完整。對她的同情到無以復加,人們在漫罵的時候是否想過:這些只是被臆想中被妖魔化,成為人們炫耀道德宣泄情感的工具。是否只是瞭解了局部真相而進行的批判。而做為媒體影片中陳若兮有一句話更能體現現如今的形態:大致意思是説我們追求的是新聞的真實,可真實往往以意想不到的形式呈現。她用如此簡單的一句話諷刺了這個逐漸真假難辨是非模糊的社會,這一秒,她是洞穿社會的局外人,下一秒當楊佳琪送來了葉藍秋不讓座視頻,她又毫不猶豫義無反顧地投入自己的諷刺中。

關於給老人讓座,前兩年乘B支3上下班,此班車途經浙二,終點終站;每天早上在鼓樓會有很多老人上車,車上每次也是人滿為患,親眼目睹搶座而發生的爭執,都為老年人之間所起,後來在新聞中也陸續看到小年輕因不讓座而被老人出手相打,自己的天平再也不會傾向於老人,雖然説從小被教育要為老人讓座,但也不能被這種“美德”所綁架,老人們也不要依老賣老。

網絡帶給大家方便也同時更容易對別人造成批評,在娛樂圈裏有這麼一個姑娘一年365天被罵滾出娛樂圈,她所飾演的每一個角色都被批評,她就是袁珊珊,評心而論除了她飾演的任盈盈毀掉了我心目中的任大小姐其他的角色也還好不至於被罵慘,其實如果不喜歡不看她的作品即可,這也是網絡不僅給大家帶來更時效的溝通方式同時對他人的傷害也越來越氾濫,袁珊珊是不幸的,她沒有做什麼壞事被罵至慘,她也是幸運的,自從她曬出馬甲線多少黑轉粉,用她的勤奮也幸運地走出了低谷,15年她走上TED全球最大演講平台,成為成為迄今為止受邀登上該平台最年輕的中國演員,也成為90後眼中最勵志的中國面孔之一。

在美國有40%的年輕人遭遇過網絡欺凌侵害,甚至有些受害者因此而患上精神疾病,身心受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__年發佈的一則消息:在法國6到18歲之間的青少年有12.5%的人都有在網上被攻擊的經歷,在中國因為網絡暴力而結束生命的人離我們越來越近。

總上:互聯網時代讓人與人的溝通方式越來越便捷,溝通成本越來越小,足不出户可以幹很多事,每天面對着海量的信息有誰還願意去核算實它的真實性,也不太會為自己轉發出去的信息深思熟慮。 那麼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讓語言成為致命的利器,網絡的誕生也應制造更多的困擾,而是為了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當某件事發生時做為普通的網民我們如果幫不上什麼忙至少我們可以做到不添亂,而做為媒體人也希望能為民眾提供更真實,更全面的報道,而不是斷章取義的報導。

謝謝!

拒絕網絡暴力演講稿 篇2

當下,信息傳播渠道越來越多元化,特別是網絡讓更多的人擁有了向大眾發聲的機會,傳播思想和理念,或者表達意見和不滿。“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於言而慎於行”。開放的環境更需要人們對自己的言論負責,網絡雖然可以暫時屏蔽發言者的社會身份,營造一個看似自由寬鬆的環境,但也可能引起某些人的恣意妄為,毫不負責地宣泄自己的情緒。網絡不文明現象就像一場風暴,從論壇博客席捲到QQ和微博,從普通民眾到演藝界、文化界的名人,網絡罵戰烽煙四起,語不驚人死不休。

現實中説一句髒話,引來口角紛爭甚至羣毆械鬥的例子不勝枚舉。而在網絡上説髒話是傳遞一種負能量,又像病毒一樣將之感染給更多的人。正因為網絡是個虛擬的平台,太多人就卸下面具逃開偽裝,無所顧忌出口成“髒”,但一個人的素質和文明應該是根深蒂固的,文明應該是我們的一種素質,無論在何地。在網絡上以髒話痛罵別人彷彿很過癮,很能表達自己的情緒,殊不知自己以為在充當正義卻是變相對別人施以暴力。

最近備受熱議的兩次“到此一遊”事件,一經曝出就遭到眾多網友的謾罵和人肉,迫使孩子的家長哭着道歉,村民也嚇得“再也不出去旅遊了”。網上的謾罵和無理的人肉都壓得當事人驚慌失措,在這樣的網絡暴力背後又有多少人真正的反思“到此一遊”和網絡暴力兩者所反映的公民素質,似乎沒有什麼區別 。因此,有評論就表示,“有多少人在這方面的憤慨,不是因為事情本身的對和錯,而是因為發泄?不是基於對是非的判斷,而是因為關乎面子。這樣的憤慨,並不能真正促使公民素質的提高,倒是可能促使公民出國裝文明,回國便野蠻地兩面做人”。

文明不僅應該體現在現實社會的各種場合,同樣也應該體現在網絡上。雖然網絡是一個特殊的空間,任何人都可以穿着各種“馬甲”表達情緒,甚至説話都不用負責任。但是,在網絡上罵髒話的人很難保證不會在景區刻下“到此一遊”,很多網民都樂於關注挑戰公眾道德底線的事件,與事件本身相比,他們更願意放大事件的危害性,引發公眾的負面情緒,充分發揮“唯恐天下不亂”的心態。電影《搜索》就講述了一個關於網絡暴力的故事,導演陳凱歌所要表達的是:不管一個人犯了多大的錯誤,普通網民是否就該有對他人進行道德懲罰的權力?一個人不在網上説髒話,就傳遞了很好的`正能量,一羣人不在網上説髒話就可以積極帶動一個良好網絡環境的形成,環境一旦形成,個別人的負面言語只會越來越少,這和你走在一條幹淨的街道,看見沒有一個人亂扔垃圾,自己也會不好意思亂扔是一個道理。即將推行的網絡實名制或許能對這一現象有所約束,但規矩是強制性的,與其受相關規章制度的約束,倒不如擺正心態,做公平正義的傳播者,引導公眾關注真正的輿情焦點。網民擁有表達意見、提出批評與建議的權利,另一方面,網民也需要自省與提高,去除浮躁,變得更加理智,保持理性與冷靜、不爆粗口,讓網絡成為傳遞正能量的平台。

拒絕網絡暴力演講稿 篇3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網絡暴力》。

當今世界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學習和交往打破了時空界限。近年來,隨着信息技術的普及與發展,網絡正以神奇的速度介入我們的生活,對我們當前的學習、工作以及今後的發展都產生着積極的、極其重要的影響。網絡是一個新事物,網絡世界也是以個精彩的世界。網絡信息傳遞速度之快,信息容量之大、範圍之廣,信息呈現方式之靈活對人極具誘惑力,也把我們當中許多同學吸引到了網絡的世界。

從積極的意義上來講,網絡對青少年的成長有許多有益的地方。首先,上網能激起好奇心,激發求知慾望,培養了同學們對科學的興趣。其次,上網可以促使同學們計算機和網絡應用技術的提高。第三,上網可以開闊視野,活躍思維,拓寬同學們的知識面。第四,上網還能豐富精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同學們精神的和心理的需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ngxuan/lqgl8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