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孝道文化演講稿(精選19篇)

孝道文化演講稿(精選19篇)

孝道文化演講稿 篇1

講孝道是中華民族三千多年的傳統美德,無論是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還是黃香孝道的故事,都是我國古代重視孝道的具體表現。

孝道文化演講稿(精選19篇)

俗話説百善孝為先,在所有的好的美德中,孝是第一位。

中國古代的董永,為了安葬父親,寧願賣身,一輩子甘願做奴隸;黃香,夏天替父母被蚊子叮,冬天為父母暖牀;沉香未救出母親,把華山劈了。等等都是孝的表現。

孝,不僅僅是對父母,也是對長輩,講孝,也不僅僅是口頭上的言語,更重要的是在行動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多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更要尊重父母長輩,不與他們頂撞。在空閒時間,我們要與父母長輩多溝通。與父母關係和睦。

三千多年來,孝文化一直被傳承,發揚。而現在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被人們所無視。人們越來越忙,忙到根本都沒有時間在勞累一天回到家後,給父母倒杯水的時間都沒有。忙到對父母説兩句貼心的話都沒有。而這樣真的是沒有時間的問題嗎?答案是否定的。不是我們真的忙到擠不出任何一點時間,而是我們那顆赤誠的孝心被麻痺,沒有講孝的意識和責任。

當今社會上的啃老族屢見不鮮。難道真的是有孝心的人?還有許多人不管老人,老人因無錢治病而死。在馬路上,大部分人都不敢扶摔倒的老人,這些都是沒有孝心的表現啊。人心冷漠,孝心已無跡可尋。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為我們努力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而我們卻連最基本的講孝都不能做到。三千多年來的優秀美德的文化,中華民族骨子裏的美德,一個承載着歷史的文化美德,是怎樣都不會被忘記,不能被忘記!

孝,一個古老民族的生生不息的精神、靈魂。

孝道文化演講稿 篇2

德孝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與命脈,積澱了中華民族深厚的道德文明。德孝文化也是中國民族價值體系的獨特基因。

它深深紮根於中國人的心中,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

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以孝為本的中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因此,弘揚德孝文化,就是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必須牢記,弘揚美德和德孝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基。

幾千年來,德孝文化在維護家庭和諧、政治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德孝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和諧文化。

它是構建中華社會人倫關係的重要調節器,是中華之根。在新形勢下,要大力弘揚德孝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思想上注重德孝文化,在生活中踐行德孝文化,在工作中弘揚德孝文化。德孝文化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中國傳統文化在一定意義上可以稱為德孝文化;中國傳統社會是以孝為基礎的社會;德孝文明是區別於其他文明的主要文化現象之一。

德孝文化從家庭倫理出發,把人的愛和責任推向整個社會和國家。以孝敬的心態對待他人、對待國家、對待自然萬物,最終形成和諧的家庭鄰里關係。

它可以穩定社會,穩定國家權力。我們要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包括德孝文化的傳承和昇華。

而今天,我們追本溯源,倡導德孝文化的教育,和促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是特別重要的,因為這樣做,就是在弘揚先進傳統文化,和培養中國文明的根基,以讓優秀的傳統文化更好地發揮作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孝是社會文明的基礎,是人類對社會本質所追求的基本價值。

德孝文化以“唯人為貴”為核心內容,這既是國家行政必須堅持的基本理念,也是自上而下的基本價值觀。

忠孝是中華民族幾千年道德行為和中華民族美德的精闢概括。忠於國家,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人類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

中國傳統的小家庭模式已經開始改變。人們的思想、行為、人際關係等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許多傳統文化正面臨着嚴峻的挑戰。這提醒我們,必須堅持美德和孝道的文化,不能讓這種中國文化的根萎縮。

魯迅先生曾經説過:“不孝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惡的人。”在現代社會,德孝的形式與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德孝的精神是相通的。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道德品質。弘揚德孝文化,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實體現,是社會生活中人性美的充分展現。

同學們,我發誓要做個對父母恭敬、孝順的人。那你能做到嗎?

孝道文化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世間最偉大的愛莫過於母愛,世間最應該感謝的莫過於母親。

我們常常問:“我是怎樣來的呢?”“是媽媽生的。”“媽媽是怎樣來的呢?”“是媽媽的媽媽生的。”……是呀,沒有母親,何來生命?

每個人都有母親,每個母親對自己的孩子都是無私的。

有這麼一個故事,在某醫院,一個新的生命即將誕生,多麼令人興奮激動呀,然而醫生的一句話改變了這一美好的局面——“難產,救孩子還是救母親?”家人茫然了,兩者同親呀。孩子是一個幼小的生命,若他沒有了母親,當他看到別的孩子依偎在母親的懷抱裏時,該多麼傷心;母親,年輕的生命,滿載希望,可他又多麼愛孩子……“快點,不然一個也活不了!”醫生在督促,就在這危急的時刻,手術枱上的母親發出了虛弱而有力的聲音“救孩子!”到這裏,人們的淚水不禁奪眶而出,寥寥三個字,卻需要多麼大的勇氣與無私呀,這話恐怕只有母親才能説出。

母親以無畏的勇氣孕育生命,雖然這可能會是一個給她帶來無盡的麻煩與淚水的生命。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去年,廣西某地。一位年輕的母親帶着剛出生不久的兒子去坐纜車,由於纜車質量不過關,鋼索斷了,一頭栽向深深的谷底。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在那生死永別的瞬間,母親拚盡全身力氣將兒子託舉起來。二十多名遊客遇難了,那個被母親用雙手託舉起來的叫張子昊的小孩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一位母親在生死關頭,將孩子推向生,自己卻走向死,也許,這就是母愛的真諦。現在青年歌手韓紅已經志願撫養張子昊已經快兩年了,在韓媽媽的關懷下,張子昊健康成長着。

不必再説什麼,這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母愛。試問,有誰能説母親不是最偉大的人?有誰能否認生命不是在母愛中放歌。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彼得·賽曼,剛進入萊頓大學讀書時,不求上進,成天嬉戲遊樂,期末考試物理開了紅燈。母親拿着成績單百感交集地對他説:‘早知你是這樣一個平庸無知之輩,我當初就不該在波濤中拼命地掙扎!’接着,母親把他出生和幼時的艱難以及一些古訓講了一遍。母親的話深深地打動了賽曼的心,他默默地吻着母親蒼老的手,暗自下着悔改的決心。可是不久,母親卻一病不起,與他永別了。為了銘記慈母的教誨,他把母親的遺像嵌在一個很小的鏡框內,不管走到什麼地方,也不管幹什麼事,都把它珍藏在自己的胸前。有一次,在阿姆斯特丹大學講課時,一道難題難住了他。他一度想搪塞過去,這時,他的手突然觸到了母親的遺像。他從心裏默唸着母親,毅然改變了主意,在難題前足足演算了10分鐘,終於把它解出來了。母親遺像陪伴了他一生,給了他戰勝困難的信心。後來,他還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成了世界的物理學家。”

身為母親,就意味着犧牲,就意味着她的生命不再有自我。田世國,一個普通的公民,只是因為給母親做了一件義之所在,理所應當的事,就被評為20xx感動中國人物。為什麼?用醫生的話來説:“我們做了幾百例,都是父母給孩子,這是第一例孩子給母親捐獻器官的。”

孝敬父母,本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這一美德卻沒有被我們很好地繼承下來。

孩子越大,開銷越大,脾氣越大,他的小腦袋瓜裏沒有此家彼家之分,總以為天下父母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山銀山,與人攀比,事事要強:學英語,同桌買了復讀機,自己也要,還不能比同桌的便宜;學電腦,班上同學家有586,哭着喊着要買一台,其它品牌其它機型都不行;練田徑,訓練隊的夥伴們全是清一色的“阿迪達斯”,拉着父母上商場從頭到腳全副武裝,國內連看也不看……

父母窩在心裏的愁苦,鄰里知、同事知、親戚朋友知,唯獨孩子不知,孩子從小受寵,只道父母樸素節儉是多年的習慣,不曉實是家道艱難,還為父母不常給零花錢而生氣。夫婦倆獨處時,總是相對潸然——稚子不知爹孃愁啊,人們都説孩子的書包太沉,可它有父母肩上的擔子沉嗎?

“父母恩重深似海”,感謝母親給了我們生命,感謝母親在我們發脾氣時沒有棄我們而去,感謝母親讓我們懂得愛與被愛。

誠摯的感謝,本不需要太多言語,但要經常想着,念着,那是我們行動的源泉,總是一天,我們都會成長為有出息的孩子,願天下所有的母親都能收穫慰藉。

謝謝大家!

孝道文化演講稿 篇4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如花一般的世界裏,也許沒有體會過故事中那生死間迸發的愛,可是,父母之愛卻同樣如涓涓細流,匯入我們的心田。早上,當我們匆忙從被窩中爬起,是誰為我們做好了可口的早餐?大雨滂沱的大雨天,是誰撐着傘來學校接我們回家?是的,每個子女在自己的父母眼裏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但我們也總不能永遠在父母的襁褓裏成長吧!我們也不要把父母關心我們和照顧我們的習慣當作是一種義務,因為我們總有一天要長大,總有一天要離開,總有一天翅膀會硬,會飛出那照着我們的呵護傘,去尋找那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可不管我們走的再遠,家永遠遺留着我們温暖的歸宿,家裏也有我們最親最愛的人。

孝心是無價的,它不需要任何的賠償。那麼,有誰親自為自己的父母洗過腳呢?有誰為自己的父母系過鞋帶,穿過衣服呢?又有誰為自己的父母梳洗過呢?沒有!當我們遇到困難,是誰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當我們受到委屈,是誰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當我們犯錯誤時,是誰能毫不猶豫地原諒?當我們取得成功,又是誰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悦?是父母,是我們那最平凡、最普通、而又最偉大的父母!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有句古語説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説,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和佔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着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其實,今天,對我們來説,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説的那樣,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我一直很孝敬父母,尤其是在我校開展孝心活動以來,就更表現出色了。當週末在家時,我都堅持幫父母做一件家務事,向父母説一句問候的話;當節假日時,我就和父母談談心,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因為爸爸工作的原因,我並沒有多少時間和他在一起。但是在父母過生日時,我都會為他們精心準備一份禮物,或者親手做一道菜,讓他們開心。為了實現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在學校裏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當父母因工作繁忙時,我就自已煮飯,做些家務活,以此來減輕父母的負擔;父母生病時,學着像他們平時關心我一樣,為他們端水送藥,噓寒問暖。當我和父母發生爭吵時,我便會做出一些必要的讓步,當自己做錯事情或頂撞了父母后,我就會主動向他們承認錯誤並及時道歉。時常會和父母在一起講個笑話,説説我在學校的狀況,讓他們對我的學習放心。

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們再也不要覺得,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該的;我們更不要對父母的艱辛付出和無限關愛,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甚至怨氣沖天。因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現在要行動起來,動一動手,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動一動口,説一句真誠温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孝敬父母原來就這麼簡單。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讓我的爸爸媽媽欣慰,高興和快樂。我又何樂而不為呢?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讚。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交朋友呢?因此,我們應該用我們的優異成績,我們的健康成長來孝敬父母,回報父母。謝謝大家!

孝道文化演講稿 篇5

各位領導、同志們大家好:

我和大家分享的題目是在全國人民喜慶召開的同時,中華五十六個民族14億同胞們衷心擁護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的誕生,在全國慶祝的日子裏,街道工委站前社區又召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孝道學會感恩》的市民講堂活動,我很高興能夠走上這個講台。作為一名老黨員,我為黨領導下的中華民族的富強而驕傲,為縣委領導下的xx人民的生活變化而自豪。退休多年了,我的心始終保持和黨中央一致,天天看新聞關心國家大事、召開時我組織樓院黨員樓一起看大會實況,寫心得、出牆報,保持共產黨員的本色。我平時哪,在義務管理鐵路家屬樓院,在家裏享受着兒女們的孝敬呵護,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倍感幸福。在這樣的活動中,我就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幸福生活吧,希望能夠對您的家庭教育有點啟發。

我今年83歲了,從事教育工作40多年,有2子4女6個孩子,達到法定婚齡後孩子們均娶妻生子,成家立業。六個家庭,夫妻相敬如賓,尊老愛幼,事業有成,子女成才,令同齡人,左鄰右舍羨慕不已,讚不絕口。

一、孝敬老人是武氏家族的傳統美德。家和萬事興是武氏家族永恆的生活主題。

身正為範、德正為師,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教育子女是責無旁貸的義務,千字文中説的好,“提起家教,至關重要,父母言行,子女仿效,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父母的身教勝於言教。家裏只有我一個人工作,老伴沒文化,在家裏做家務,家中8口人,生活雖困難,但由於老伴理家井然有序,孩子們學習成績優秀,相互從不打仗,給我生活、工作、帶來極大樂趣。就是這樣,我和老伴從不間段孝敬我的父母和岳父岳母,孩子們孝德時候就懂得只要家裏有一點好吃的,爸爸媽媽一定是先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嚐嚐。當他們懂事時起,我教育他們如何做人做事,當他們上學時起,我輔導他們如何學習;當他們從事工作時起,我向他們傳授幹好工作的經驗,樹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求他們在家裏要做到“父母命需順從、父母責須敬聽”,在外邊要做到“長者先,幼者後”。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父母的言傳身教,未付諸東流。四個女兒,倆個女兒從事教師工作,曾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稱號。另倆個女兒,在糧食系統從事糧食關係管理和財會工作。糧食系統體制改制後,倆個女兒下崗後,憑藉她們的聰明才智,多家企業聘請她們,然女兒們為照顧體弱多病的母親,放棄高薪回家照顧母親。大兒子參軍復員後分配到民政局工作,由從事總務,出納,會計,到副局長,現已退長。二兒子當兵後考入大連步校,畢業後回到部隊由排長,提升到副連長、連長、營教導員、中校營長後轉業,轉業後分配到牡丹江市人壽保險公司,提升到經理,現已退長。儘管子女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工作拿得起放的下,尤其是倆個兒子進入領導崗位後,對父母更加關心照顧。我的孩子優秀,他們的配偶更優秀,四個女婿,三個在鐵路上班,倆個任中層領導職位。倆個兒媳都是教師,大兒媳改行從事律師工作。雙胞胎孫子孫女,同年,孫子考入中央財經大學,孫女考入中國zd大學,畢業後都留京工作,二兒子的女兒考入大連理工大學畢業留在大連工作。我們家庭成員道德修養,知識結構決定着必然是個和睦幸福的家庭。在這個家庭裏,如果不是相貌有別外,鄰居看不出兒子、女婿、女兒、兒媳間有何區別。為使我們老倆口晚年安居樂業,大兒子20xx年前就給我購買了樓房,裝修好後,又購置了家電、傢俱、牀上用品和廚具。我結婚時,都沒有享受的待遇補回來了。每逢年過節,過生日,孩子們提前備好禮品,送錢的,送物的,請吃的你爭我奪,感動的我心花怒放。老伴生病10多年,癱瘓到牀上三年有餘,常言道,病長無孝子,但我家的孩子們可不一樣,他們不但爭先恐後倒便盆,洗臉,洗髮,洗腳,擦身,剪指甲。而且,吃,穿,用應有盡有,吃遍山珍海味,花錢時搶着花,幹活時搶着幹。我老伴臨終前,奄奄一息時説,孩子們對我太好了,我沒活夠。老伴辦完喪事後,孩子們爭着拿錢,有的家因為花錢發生口角,而我家兒女爭着拿錢,爭得面紅耳赤,最後大兒媳決定,因其工作忙,照顧老人相對姐妹們要少些,全部費用均由她承擔,二兒媳堅決不同意,爭執不下最後還是我當“判官”讓二兒媳拿四分之一。倆個兒媳的做法,感動了全家人,女婿們流下了眼淚。老伴病故後,兒女們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大兒子家裏洗澡設施齊全,他放棄方便條件,每週陪我去洗澡,搓澡、剪指甲,生病時車接車送去醫院,還用方便餐盒裝了洗好的各種水果,陪伴在牀前。孫子在北京安家後,第一年春節,兒媳們就領着我到北京孫子家過的春節,感受首都節日與縣城的不同。兒女們怕我寂寞和孤獨,擔心我到各家用餐不便,將家裏好吃的食物拿到我家做好大家吃,使我很快擺脱思念老伴心情。為使我晚年健康、長壽、快樂,照顧方便,孩子們提出讓我找個伴兒,在兒女們的勸説安排下,我找了個伴兒,二女婿給刷的屋子,大兒媳給買的新電視、牀單、枕套、大紅花緞面雙人被,80多歲了,又接回家來個伴兒,往日温馨,祥和,幸福的家庭又得以恢復。

二、武氏家族是人才薈萃的家庭,充滿歡聲笑語的家庭。

我能歌善舞,琴棋書畫,樣樣雖不精,但均會,離休多年,一直未在家呆着,身離休心未離崗,人老心不老,積極參加社區各種社會公益活動,擔任關心下一代志願者,多年來幫助小區學生和我教過的學生家長們送來的孩子們課外作文輔導,在南山廣場晨練舞台上領操領舞、到社區表演節目、扭秧歌,打太極拳,跳健身舞等,老年大學和站前社區黨員之家是我發揮特長的場所。家庭、兒女們、社會給我帶來我老有所樂、老有老有所為、老有所養的條件。使我非常珍惜生活,愛惜生命。每當生日,節假日,辦喜事時,外孫女琴聲一響,倆個女兒及二個兒媳的歌聲勝似專業歌手,兒子、女婿們歌聲嘹亮。尤其是在外甥女舉辦婚前答謝宴時,由大兒媳擔任主持人,答謝宴我帶頭髮表祝詞後,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感到驚訝,當兒子、女兒、女婿表演獨唱,二重唱時,掌聲雷動,親朋好友感到羨慕。不瞭解情況的人,誤認為是禮儀公司在表演。我的家庭週末,兒女們從不空手回到家裏,家裏缺啥送啥,兄弟姐妹之間想説就説,想吃女婿們搶着做,想玩就玩。我喜歡的吃、穿、住、行、玩兒女們瞭如指掌。我雖其貌不揚,但兒女孫子們給我買的品牌服飾,鞋帽,遮掩了我的不足。在我的家裏,沒有兒子、女婿、姑娘、兒媳之分。三女兒和大兒媳是每個家庭的消火栓和滅火器。兒女們只要到一起,歡歌笑語就在那裏。我看在眼裏,樂在心上,幸福是一種感覺,幸福是一種心情,我真想再活50年。

xx縣創建德孝之城,德孝家庭、幸福家庭不勝枚舉,當今社會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倡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xx縣委縣政府今年又提出創建全國文明縣的目標,我作為居民很高興,我們都是一家人,現在社區已形成尊老、敬老、愛老的良好風氣,我們老年人也要潔身自律,老當益壯,不給社會、家庭添亂,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老人。老者安之,少者懷之,我們生活在這美好的和諧大家庭中,又怎能不高歌共產黨好呢!中國的明天蒸蒸日上!明天的中國世界的脊樑!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早的實現中國夢,共同創造中華民族幸福美好未來,貢獻我們的才華和智慧吧。

謝謝大家!

孝道文化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大家好!

今天,我宣講的題目是“踐行《弟子規》弘揚孝道文化”。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孝”字,上半部分是老子的“老”字,下半部分是兒子的“子”。引意為“老子靠着兒子,兒子揹着老子”,古人用最直觀的文字,向我們傳遞了“孝”的真諦。

所謂孝道文化,就是關於關愛父母長輩、尊老敬老的一種文化傳統。最早記錄孝道的,當屬《孝經》一書。《孝經》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我們人類道德的最高根本,人類所有的教化,都是從這裏開始的。

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經典《弟子規》,第一篇是入則孝,裏面有一句“冬則温夏則凊”,這是出自二十四孝的一個小故事《扇枕温衾》:漢朝時期,孝子黃香的母親早逝,他知書達理,在炎熱的夏天,他用扇子扇涼蓆子讓父親睡。冬天則先鑽進被窩温熱被子讓父親睡。他當魏郡太守時當地遭遇洪災,他拿出自己的俸祿和家產救濟災民。人們稱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管社會如何進步,社會文明如何發達,這種美德什麼時候都不能丟。烏鴉尚有反哺之孝;羊亦知有跪乳之恩,更何況人呢?孝道是古今社會永恆的主題,弘揚傳統孝道文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__公路局這樣的模範人物還有很多,市局組織學習《弟子規》以來,我局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充分發揮五樓會議室的多功能性,建起了公路文化講堂,組織廣大幹部職工開展文化創建活動。通過觀看視頻講座、集體誦讀經典、聽取模範報告等一系列活動,使文化講堂真正起到傳播經典文化,提升自我修養的作用。

今年,我局開展“牽手留守兒童共享幸福藍天”關愛活動,針對中國小留守兒童,為他們捐贈兒童文學、中外名著、連環畫等300餘冊,解決留守兒童由於親情缺失、監護不力造成的生活、學習、身體、心理等方面的問題,盡己所能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當幹部職工的父母生病住院時,局領導總會第一時間趕到,並送上慰問金,解除職工的後顧之憂,始終把職工父母的身心健康問題放在心上,真心實意為職工辦實事。

我們弘揚孝道文化,積極倡導尊老、敬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與邊臨鎮敬老院結對幫扶,為孤寡老人送温暖、獻愛心。讓老年人在物質上有保障,在生活上有照料,在精神上有慰藉,使老人們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做到老有所養。

我們説,孝道是衡量道德素養的“標尺”,一個人只有有了孝心,才可能把愛父母、愛家庭的感情延伸到愛他人、愛社會、愛民族、愛祖國的崇高境界,從而擔負起家庭和社會的雙重責任。

我局開展了一系列的社會公益活動。

利用植樹節開展“百萬青年綠林匯”植樹活動,樹立“植綠愛綠護綠”的生態文明觀念,弘揚傳統文明,爭當雷鋒精神新傳人。

利用路政宣傳日開展“公路法宣傳教育”活動,執法人員深入公路沿線村鎮、農户等進行宣傳,結合《弟子規》學習,將公路法律知識宣傳到每個人、每一户,做到人本化教育。

利用勞動節開展“愛公路、愛家園”衞生大掃除感恩活動,爭做學習《弟子規》的踐行者。

綜上所述,我們踐行《弟子規》弘揚孝道文化的最終目標是什麼呢?

_局長在接受陵縣電視台採訪時説:

“孝,乃百行之本,眾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貴貧賤,是人人可行可做的。願我們能牢記這些話。及時把握行孝的機會,切莫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慟,至此追悔已遲。

最後祝天下所有的父親、母親身體健康、心情愉快!

謝謝!

孝道文化演講稿 篇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百善孝為先。盡孝是人之本分,是整個道德規範的核心。先講一個小故事。古時候有一位聖者,有一天帶着他的學生去郊遊,看到一堆白骨,他把白骨分成兩堆,一堆顏色比較潔白,另一堆顏色比較灰暗。他告訴學生説,顏色比較灰暗的一堆白骨是女人的骨頭。女人的骨頭為什麼會比較灰暗呢?原先當母親十月懷胎的過程中,孩子的所有營養都務必透過母親的血液中輸送給胎兒,胎兒的成長需要超多的鈣質,當胎兒的鈣質不足時,就務必從母親的骨頭中滲透出來,因此生育過孩子的母親的骨頭顏色就變得比較灰暗了。

我們都會看到,為了生一個健康的寶寶,母親會留意翼翼地守護着腹中的胎兒。電腦不玩了,喜愛的運動不參加了,不想吃的食品要強迫自我吃,不想睡的時候要強迫自我睡;擔心傷風感冒,生病了也不敢吃藥,日漸雍腫和沉重的身體帶來了行動的不便,漂亮的衣服也只能閒置在一邊了。十月懷胎之苦總算熬過去了,一朝分娩,如生重病,血流滿牀,疼痛難忍,此時母親的一隻腳已經踏在了閻王殿的門檻上,生死相依哪!儘管如此,母親還是牽掛着、祈禱着小兒能平安降生。經過生與死的掙扎,最後生出了孩子,明白小兒平安無事,母親不以自我的苦為苦,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孩子出生了,更大的辛苦從此開始了。有一對年輕的父母説過這樣的話,懷胎的時候常常想趕快把孩子生出來,結果生出來之後,覺得很想把他放回去。怕孩子凍着、餓着,怕孩子生病,怕孩子營養不良。白天在單位上班,晚上陪着孩子熬夜,多少次的生病都是父母在半夜帶着孩子去看醫生,更不要説由於孩子的降生使家務勞動的量成倍增加。

上學了,為了使孩子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父母寧可自我省吃儉用,也要想方設法為孩子擇校、擇師、擇居。從此天天早送晚接,為孩子的每一點的進步而高興不已,為孩子的成績不佳而焦慮不安。

兒女開始工作了,父母會牽掛起他的工作。看見子女受苦受累,父母就會心裏不安,總是會想盡辦法為子女分擔,“子苦願代受,兒勞母不安”。子女遠去他鄉,或求學或出差或工作,父母早晚懸念,祈禱兒女平安。即使父母活到了一百歲這種愛也不會褪色,“母年一百歲,常憂八十兒,欲知恩愛斷,命盡始分離”。

母親如同大地,父親如同蒼天,子女被父母的愛所覆蓋、所滋養。即使你長得很醜,即使你手足殘缺,父母一樣愛你、照顧你;不管子女身處順境還是逆境,不管子女是呀呀學語的兒童還是踏上社會的青年,不管子女是平民百姓還是名流顯貴,父母的愛永遠常相隨。父母的愛是那樣的無私、博大、真誠、永恆、無微不至和富有犧牲精神,父母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下方想請同學們聽一首歌,歌名叫《母親》)

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這個人就是娘.“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小草啊,你如何報答太陽的偉大恩德呢?)。盡孝不僅僅僅是為了報父母恩(父母恩重難報啊!),更重要的是,孝道是整個道德體系的核心,是人的立身之本。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無論是偉人,名人他們都是盡守孝道,深懷孝心的。聞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都無不證明了這一點。他們之所以成為偉人,名人,最基本的是他們首先具有孝心。只有具備起碼的孝心;才可能有愛心,才可能有感恩之情。一個人具備了愛心和感恩之情,才可能有博大的胸懷;才可能有努力奮鬥的動力。這樣才有最起碼的立身之本;成功之基。

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如果一個人連基本的孝心都沒有,連自我的父母都不愛,就不可能愛人、愛家、愛國,就不可能有一絲一毫的仁愛之心,這種人就會連狗都不如!這種人心中只會有自我,只會為自我而想;為自我而為。這樣的人是沒有立身之本的,一個連立身之本的潛力都沒有的人,是不可能成器大事的。如果他想有所為,必然是唯利是圖,損人利己,不擇手段。即使是小有成就,偶有成功,那也是暫時的。最終必然失敗,分文不名,以致成為人渣,被社會所唾棄。

各位同學,當一個人具備了孝心也就有了職責心,他就會謹言慎行。《弟子規》中説: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父母、老師所期望的,比如學業好、品行好、身體好,努力去做到,父母、老師不期望有壞習慣,儘快把它去掉,這就是盡孝;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努力不使自我的身體受到傷害,不叫父母擔憂;不幹違法亂紀、傷風敗俗的事,不使父母蒙羞,這就是盡孝;努力學習掌握一技之長,找到一份好工作,儘快自強自立,這就是盡孝,……

老師們,同學們,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的同學都不缺乏一顆向善之心,有一些同學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孝道意識淡薄,這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偏頗造成的,我們需要儘快補上孝道這一課,樹起立身之本,築起成功之基。

多謝大家!

孝道文化演講稿 篇8

多年前,一曲《常回家看看》,風行大江南北,唱得遊子糾結而黯然,唱得空巢老人悽婉而喟歎。百善孝為先,常回家看看,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給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與父母嘮嘮嗑,是表達孝意的基本方式,也是樸素而必需的人之常情。

日前有媒體報道,不少網友在網上發起了“算算這輩子還能和父母相處多久?”的調查,網友們計算出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最長的是有十幾年,最短的只有十幾天。有網友感歎,“這輩子我也許只能和媽媽相處了25天了,我在外地上班,每年只有春節能回家一次。我媽媽今年55歲了,如果上天眷顧媽媽能活到85歲,在她最孤獨的那30年裏,我在她身邊的時間不超過600小時,也就是25天,還不到一個月,這個結果真是太殘酷了。”

“家和萬事興,百善孝為先。”在此語境中,遊居在外的兒女確實應該常回家看看。“孝順”是一種特殊的情感,孝順是人倫理道德的一個基本指標,孝順的基礎是尊重,起點是撫育之恩和情感關心的回饋,這可以説是一種責任。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生命授之父母,多年養育之恩,是難以報答的。

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的是我們身邊的一位孝老愛親模範的故事,薛鳳寶是華電淄博熱電有限公司職工薛兆雲的妹妹,出生後不久因一次高燒不幸患上了“嬰兒癱”。從那時起,薛兆雲和他的兄弟姐妹們就擔負起了照料妹妹的擔子,這副親情的擔子一挑就是五十四年,風雨無阻。

“吃喝拉撒完全不能自理,24小時離不開人。”説到數十年如一日照料妹妹的事,薛兆雲一臉平靜。“感謝我的嫂子、妹夫們,也感謝我的妻子,他們的理解、支持和付出。”説到全家人對小妹的照料,薛兆雲充滿了感激。除了這個殘疾的小妹,薛兆雲還有兩個哥哥、兩個妹妹。他們和薛兆雲一樣,無怨無悔地付出着,即便是各自成家立業之後,對妹妹的照料也從沒間斷。除了日常生活上的精心照料,他們還經常用輪椅推着妹妹出來散散步、曬曬太陽、呼吸呼吸新鮮空氣,那整潔的衣着、安詳的神態,很難讓人想到這是一位已經癱瘓數十年的病人。

“我妹妹的房間必拾掇得可乾淨了,比我的房間都乾淨呢。”説到妹妹的飲食起居,薛兆雲打開了話匣子。去年,因為換領身份證的需要,户籍民警上門給薛兆雲的妹妹照身份證照片,一進門就大吃一驚,不僅僅是因為病人的精神狀態好,更多的是因為房間的乾淨整潔大大超出意料。“根本看不出這是一個病人的房間。”兩位民警發出了由衷地感慨。

薛兆雲的父親患偏癱十幾年,除了病牀上的妹妹,薛兆雲和哥哥、妹妹們還分擔着輪流照料照料父親的重任。可能是太過勞累的緣故,20xx年,薛兆雲因突發心肌梗塞被送進醫院,搶救了三天才脱離危險。出院後,他一如既往地履行着自己心中的那份承諾。由於年齡大了,又有心臟病,還要和家屬幫着照料剛滿月的外甥女,哥哥、妹妹們再次做他的思想工作,讓他先別參加輪班看護妹妹的任務了,他堅決不同意。在他看來,這不僅僅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承諾。

孝順,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我們可喜地看到,今天,像以姜峯為代表的這樣一批恪守孝道的善良人士依然大有人在,他們付出的是孝心、愛心和耐心,贏得的是尊重和敬意,讓我們在感恩的心中重新發現向善的力量,讓傳統的孝道充滿生活情味,也讓我們從生活的細節中尋找到生活的理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如同温暖的燈盞,在遼闊的人間,散發着歷久彌新的光芒。

孝道文化演講稿 篇9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關於孝敬父母的故事不計其數。陳毅孝敬父母的故事讓我深受感動,懷着崇敬的心情,我又一次讀了《孝敬父母》這篇文章。

陳毅是個元帥,平時很忙。一次,他抽空去看望癱瘓在牀的母親。母親大小便不能自理,在陳毅進家門前,母親把尿褲扔掉了牀下。陳毅進家門後,問母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牀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只能把事實真相説了出來。陳毅聽了,忙説:“娘,您久病卧牀,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裏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親聽了很為難。陳毅動情地説:“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説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髒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淨淨,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有公務在身,卻不忘自己的母親。百忙抽空給母親洗尿褲。從這件小事,我看出來陳毅是個孝子。

我想起了我的事,在家裏,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更別説照顧父母了。從此以後我希望做個孝順父母,懂得照顧父母的好孩子。

孝道文化演講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今天,我宣講的題目是“踐行《弟子規》弘揚孝道文化”。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孝”字,上半部分是老子的“老”字,下半部分是兒子的“子”。引意為“老子靠着兒子,兒子揹着老子”,古人用最直觀的文字,向我們傳遞了“孝”的真諦。

所謂孝道文化,就是關於關愛父母長輩、尊老敬老的一種文化傳統。最早記錄孝道的,當屬《孝經》一書。《孝經》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我們人類道德的最高根本人類所有的教化都是從這裏開始的.

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經典《弟子規》,第一篇是入則孝,裏面有一句“冬則温夏則凊”,這是出自二十四孝的一個小故事《扇枕温衾》:漢朝時期,孝子黃香的母親早逝,他知書達理,在炎熱的夏天,他用扇子扇涼蓆子讓父親睡。冬天則先鑽進被窩温熱被子讓父親睡。他當魏郡太守時當地遭遇洪災,他拿出自己的俸祿和家產救濟災民。人們稱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管社會如何進步,社會文明如何發達,這種美德什麼時候都不能丟。烏鴉尚有反哺之孝;羊亦知有跪乳之恩,更何況人呢?孝道是古今社會永恆的主題,弘揚傳統孝道文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0xx年,陵縣開展了“孝親敬老之星”評選活動,我局職工葉金麗同志當選,她的公公患病多年,神經末梢損傷,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為了使公公過上乾淨舒適的生活,她每天為公公擦洗身子,經過她一年多的精心護理,公公能夠基本生活自理,在別人的幫助下能下牀走路了。

俗話説,禍不單行,不幸又落到葉金麗的頭上。20xx年7月份她的婆婆查出肺癌,她和愛人與老人搬到了一起居住,照顧兩位老人的飲食起居,陪伴老人去醫院做化療、放療,以盡孝道。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她婆婆身體的癌細胞奇蹟般消失了,連醫生都深感驚奇。

陵縣公路局這樣的模範人物還有很多,市局組織學習《弟子規》以來,我局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充分發揮五樓會議室的多功能性,建起了公路文化講堂,組織廣大幹部職工開展文化創建活動。通過觀看視頻講座、集體誦讀經典、聽取模範報告等一系列活動,使文化講堂真正起到傳播經典文化,提升自我修養的作用。

今年,我局開展“牽手留守兒童共享幸福藍天”關愛活動,針對中國小留守兒童,為他們捐贈兒童文學、中外名著、連環畫等300餘冊,解決留守兒童由於親情缺失、監護不力造成的生活、學習、身體、心理等方面的問題,盡己所能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當幹部職工的父母生病住院時,局領導總會第一時間趕到,並送上慰問金,解除職工的後顧之憂,始終把職工父母的身心健康問題放在心上,真心實意為職工辦實事。

我們弘揚孝道文化,積極倡導尊老、敬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與邊臨鎮敬老院結對幫扶,為孤寡老人送温暖、獻愛心。讓老年人在物質上有保障,在生活上有照料,在精神上有慰藉,使老人們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做到老有所養。

我們説,孝道是衡量道德素養的“標尺”,一個人只有有了孝心,才可能把愛父母、愛家庭的感情延伸到愛他人、愛社會、愛民族、愛祖國的崇高境界,從而擔負起家庭和社會的雙重責任。

我局開展了一系列的社會公益活動。

利用植樹節開展“百萬青年綠林匯”植樹活動,樹立“植綠愛綠護綠”的生態文明觀念,弘揚傳統文明,爭當雷鋒精神新傳人。

利用路政宣傳日開展“公路法宣傳教育”活動,執法人員深入公路沿線村鎮、農户等進行宣傳,結合《弟子規》學習,將公路法律知識宣傳到每個人、每一户,做到人本化教育。

利用勞動節開展“愛公路、愛家園”衞生大掃除感恩活動,爭做學習《弟子規》的踐行者。

綜上所述,我們踐行《弟子規》弘揚孝道文化的最終目標是什麼呢?

祝局長在接受陵縣電視台採訪時説:“孝,乃百行之本,眾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貴貧賤,是人人可行可做的。願我們能牢記這些話。及時把握行孝的機會,切莫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慟,至此追悔已遲。

最後祝天下所有的父親、母親身體健康、心情愉快!

謝謝!

孝道文化演講稿 篇11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為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淨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着體温的一枚硬幣……

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襟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以及的脆弱。

是的,每個子女在自己的父母眼裏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但我們也總不能永遠在父母的襁褓裏成長吧!我們也不要把父母關心我們和照顧我們的習慣當作是一種義務,因為我們總有一天要長大,總有一天要離開,總有一天翅膀回硬,回飛出那照着我們的呵護傘,去尋找那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可不管我們走的再遠,家永遠遺留着我們温暖的歸宿,家裏也有我們最親最愛的人。

孝心是無價的,它不需要任何的賠償。那麼,有誰親自為自己的父母洗過腳嗎?有誰為自己的父母系過鞋帶,穿過衣服嗎?又有誰為自己的父母梳洗過嗎?沒有。或許,你會認為自己的父母有手有腳,這樣簡單的動作都不會,根本就用不着那樣做,再説讓人看見了多尷尬。其實,這些人想錯了,萬萬全全想錯了。孝心不是一種儀式,也不是讓別人看的,而它兩代人心與心的溝通。現在,父母都還健在,不需要子女去照顧,反而還需要父母花心思去關心子女。倘如有一天,父母老了,不能在有力氣動了,你是否這時又會嫌棄他們,埋怨他們,責怪他們,去説他們給你帶來了累贅呢?或許還會有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要了,棄他們在馬路上於不顧。其實呀,這些人我們隨處可以看到,他們是殘酷的,冷血的,甚至是沒有人性的,他們也根本就沒有良心,何談什麼孝心呢?

我們不要為了個人利益,而讓父母奔波勞碌;我們也不要為了家產,而讓父母左右為難。我們現在都有照顧自己的能力,為什麼不憑藉自己的一雙手向父母盡一分孝心呢?也許是一處毫宅,也許是一片轉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尺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數一萬機的金錢,也許是隻是含着體温的一枚硬幣……無論用什麼方式來回報,無論這種方式是豐厚還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獻上一份孝心,那麼這種感情都是無比珍貴和美好。

孝,是捎縱即使的眷戀;孝,是無法重視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誰言存草心,報的三春輝,讓我們永遠記的孝心的存在,孝心是無價的。

孝道文化演講稿 篇12

尊敬的領導,親愛的同事:

大家好!今天,很高興能夠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身邊關於“孝”的故事。

吃魚的故事

在我們煙台這座海濱城市裏,棲霞市是全市唯一不靠海的縣級市,戲稱“沿海的內陸”。而我的家就在棲霞市的一個小鎮上。因此,之前,新鮮的海魚並不是家裏桌上的家常菜。有一次,家裏弄了四條新鮮的海魚,母親做了三條,留下一條等着我從學校回去再做。中午父親從地裏回來,母親將其中兩條稍稍小點的魚,端到桌上後宣稱。。。。

我講的第二件小事

20xx年的那個冬天,無情的病魔擊垮了慈愛的奶奶,一個月時間,奶奶的身體暴瘦,很快變成一個枯瘦如柴小老太太。父親兄弟幾個日夜守護着,不斷地為她翻身。皮包骨頭的奶奶整日卧病在牀,連躺着都變成了一種煎熬。後來,兄弟幾個一商量,就讓奶奶躺一會,躺累了就輪流將奶奶抱起來,在屋裏走走。看着父親抱着奶奶,小心翼翼,滿是心疼,一如抱着嬰兒時期的我!那時候奶奶的體重很輕,可從父親的凝重的眼神中,卻分明感覺他是在擁抱着整個世界!

這,就是生活中父母所做的一兩件小事,小的微乎其微,小的不足為道,但其中的分量又何以言表呢?大多數父母眼裏,他們又何曾指望過兒女幹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呢?生活不就是由這樣一件件小事組成的嗎?生命不就是這樣一代代延續的嗎?孝敬父母,從某個角度講,那是對歷史世界的尊重,是對自己生命的敬畏!不忘歷史,敬畏生命,是任何一位重孝道、守良知的人天性使然,不必有什麼高深的哲理,不必有什麼嚴謹的論證,而這,就足以讓我肅然起敬!

我感謝父親、母親用行動所給我講述的故事,讓我成為第一個聽他們故事的人,也引導着我去做一個擁有自己故事的人。他們只是普普通通的農民,思想的力量卻照耀穿射了我的整片精神天空。我感謝母親,感謝她言傳身教,感謝她身上體現的那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大氣和情懷!我感謝父親,感謝他引導我走向這樣一條路,誠懇待人,踏實做事,勞而不怨,惠而不費。世界上能選擇的道路很多種,父母引導我走這條路,通向的並不一定是成功,並不一定是鮮花和掌聲,但是它通向了孝道,通向了良知,通向了人間的“真、善、美”!在這條道路上,我能夠獲得內心的安寧,夯實腳下一片堅實的土地,能夠鑄就一顆堅定的內心,還有一往無前的勇氣和無所不畏的信念。。。。。。

孝道文化演講稿 篇13

“百事孝為先”,在我背誦《弟子規》時,古人就説“首孝悌”,意思是當學生的首先要孝敬父母。媽媽告訴我: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曾感動於媽媽給我講的被歷代傳頌的以孝聞名的“黃香温席”等“二十四孝”的故事。今天,我讀了陶星的事蹟,也禁不住熱淚盈眶……

陶星----他用孝心和愛心為生命畫出了最美的軌跡。

一個農村少年,14歲父親因胃癌去世,留給他和姐姐的是兩萬多元的債務和一個又聾又啞又瘋又痴的母親,後來母親又患上了羊癇瘋,這真是雪上加霜啊!在姐姐外出學習的日子裏,照顧媽媽的重擔就落到了他的肩上。從此他帶着母親一起踏上了艱辛的求學之路…。。

在學習生活中,他始終記得父親對他説的話:“無論什麼時候,做人要善良,要忠厚,要勤奮,要自強”。他沒有向命運屈服,他樂觀向上,他堅韌不撥。最終困難沒有打垮他,貧困沒有磨壞他,災難也沒有撞倒他,而是堅強和他的生命一起成長……

陶星的事蹟,給了我思想的啟迪和靈魂的洗禮。

看着他,想着自己,我感到非常慚愧。想想爸爸媽媽給了我這麼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我應該好好珍惜所擁有的幸福。

他的孝心、愛心和感恩將保持着瀰漫與穿透的力量,陪伴我一生……

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我不會再懼怕,我會學習他不怕困難、自信、樂觀向上、堅韌不拔的精神,勇敢面對一切困難和挫折。

讓我們相互攙扶,沐浴在愛的海洋,生活在温馨的春天。

我要心懷一顆孝心和感恩的心去感受生活,孝敬父母和長輩,在家做一名合格的子女;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在學校做一名合格的學生。

讓這種使人淚流滿面的力量,震顫心靈力量的孝與愛傳承永遠……

孝道文化演講稿 篇14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我是來自專業的,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弘揚孝道文化。

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本元素,是我們品德形成的基礎,是一個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多元文化體系。其中,孝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在中國傳統道德規範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如周代將孝道作為人的基本品德,當時提出的“三德”“三行”,成為社會道德教化的核心內容;春秋時期強化禮教,《左傳》中有“六順”: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孔子繼承了商周的倫理思想,創建了獨特的以仁為核心的儒家倫理道德體系,孟子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以“人性本善”為理論基礎,提出仁、義、禮、智,孝、悌、忠、信。20世紀初,孫中山提出了“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道德規範。綜上可見,孝道已成為了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傳的優良傳統與核心價值觀。

“百善孝為先”。孝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文化。中國特色文化,理應繼承這份道德遺產,發揚這份優良傳統,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倫理精神與道德規範。

孝道文化是社會文明的力量。孝,狹義上説就是善事父母;廣義上説,就是孔子説的“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感恩,狹義上説就是感激父母,廣義上説,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會,感激所有幫過自己的人。孝與感恩是以孝敬父母為基礎的孝道文化中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與基礎,是人內在的品質,感恩是孝的體現,是人外在的品行。孝與感恩是思想,是態度,是文化,是行為,是素養,是文明。

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自古就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經典名句。孝敬父母是子女的倫理規範與道德責任,是做人的修養與覺悟。新的歷史條件下,與時俱進地開展感恩教育是對孝道文化最好的繼承。

最後,讓我們共同努力,傳承孝道文化的正能量,真正把我國建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強國。

謝謝!

孝道文化演講稿 篇15

生命是一種幸運,生命是一種奇蹟。生命在茫茫宇宙中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但卻是父母贈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父母從孩子的生命誕生起,就期盼着他一生的精彩,為他忙碌,為他操勞。那是一種樂意的奉獻,那是一種偉大的自覺,那是千萬條愛河匯成的恩情之海。

“可憐天下父母心。”有誰能感受到,胎兒躁動時父親倖福的撫摸?有誰能感受到,一朝分娩時母親忍受的痛苦?當一個嬰兒呱呱墜地的時候,父母是滿懷激動的歡笑;當襁褓中的嬰兒不停地啼哭,父母表現最多的是耐心;當我們咿呀學語,叫出第一聲“爸爸”、“媽媽”的時候,父母回贈我們的是無數的親吻;當我們受到挫折或充滿委屈時,父母的寬慰會及時撫平我們心靈的創傷,賦予我們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可以説,父母的關懷帶給我們無盡的快樂,父母的慈愛伴隨我們健康成長,父母是庇佑我們一生的“神”。

“百善孝為先。”父母無私的愛並不希圖什麼回報,但做子女的卻不能忘本,失去了一顆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願和行動。當父母步入中年、逐漸衰老時,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和支持。當你把第一次親手煎的雞蛋端給父母品嚐的時候,父母感覺是很香很香的;當你把一杯熱茶端給下班歸來疲憊不堪的父母時,父母喝起來是很甜很甜的;當你學會洗衣服、起牀疊被、整理屋子時,父母會感覺到你長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種親情,是一種愛,是一種美德,是家庭和諧、社會和諧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應遵循的道德規範。

“孝為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開去,就是博愛,就是學會愛他人,愛人民,愛祖國,愛人類。每個人出生在家鄉故土,在祖國這個大家庭中成長,他都應該飲水思源、知恩圖報,都應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長大後要報效家鄉、報效祖國和人民。由孝道推衍開去,一個正直的人,還應該明白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扶貧濟困,除惡揚善,讓世界充滿愛,讓社會充滿真誠、善良和美好,讓人們都生活在温馨和諧的環境之中。這就是大忠大孝,這

孝道文化演講稿 篇16

在我很小的時候,曾經和爸爸媽媽一同看過一個電視:一個小男孩看見媽媽在幫他的奶奶洗腳,小男孩想了想,也學着媽媽的樣子,邁着不穩的步子,端來滿滿的一盆水給媽媽洗腳,媽媽開心的笑了。我的爸爸媽媽看得很入迷,可我卻覺得非常奇怪,想不通這有什麼好看的?

今天,我長大了,是三年級的學生了,我學會了識字,也愛上了閲讀。我讀過很多的書,其中也有很多是有關孝德的真實故事:有獨立照顧媽媽的孝女、有牽掛雙親的奧運冠軍、有為救爸爸而自己受傷的孝子……每一個故事都很感人!讀了這些故事後,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爸爸媽媽會那麼喜歡看那個電視了,那是孩子在盡孝心,對媽媽濃濃的愛啊!

在我們偉大祖國輝煌燦爛的五千年文明史中,孝德文化是極為重要而且是最為值得驕傲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孝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承擔,更是一種責任。孝還是關心尊敬父母,是一種對父母長輩的感恩。一個有孝心的人,他的心地是善良的,是懂得禮讓同時也是勤勉的。

今天,當我也同樣端着滿滿的一盆水,走到媽媽面前幫媽媽洗腳時,媽媽笑了,説:“寶寶,你懂事了!”我和媽媽相對注視着,都幸福的笑了。這一刻,我們覺得温暖極了!原來,孝是多麼讓人感到幸福温暖的一件事啊!

我要向故事中的人物學習,做個有愛心、有孝心、有道德、尊師敬長的好孩子。

孝道文化演講稿 篇17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暑假期間,我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讀完了《孝行天下》這本書。合上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書中的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好多次讓我感動地掉下熱淚,這本書讓我深刻理解了孝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而養老敬老的孝德傳統是一份珍貴的社會公德遺產,從古至今,學會感恩,懂得回報,孝行天下,是亙古不變的話題,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告訴我們人人都應該孝敬長輩,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書中最令我感動的一篇文章是《風雨三十年》,文章介紹的是有一位叫曲傳榮的奶奶,她從結婚時就與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婚後短短的十年間她經歷了公公去世、老公病故的連續打擊,本身就有病的她既要拉扯14歲的孩子,還要照顧身患高血壓、心臟病和風濕病大少便不能自理的婆婆,雖然失去了丈夫,但她還是像照顧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照顧着婆婆,從不讓婆婆吃一點苦,雖然日子過得清貧,但一家人相互依戀相互疼愛。在她的關心照料下,她的婆婆生活的很舒心很幸福,最終與她生活了30年後離開了人世。曲傳榮奶奶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直體現了一個“孝”字。孝歷來是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人類自從有了文明,就有了孝道。孝是炎黃民族延綿不絕的美德,孝是中華文化持久不衰的根脈,孝是構建現代文明和諧社會的基石。

這幾天我在看電視時,總看到這樣一段畫面,一個小男孩看到媽媽在為老人洗腳,他也趕快端着重重的一盆水走到媽媽面前對媽媽説“媽媽,洗腳”。看到這一切,我總是深深的感動着,感動之餘,忽然聯想到我的現在,我已經馬上就是5年級的學生了,但我總是不能主動幫家長做家務,分擔他們的苦與累。每當家長做好了可口的飯菜時,我便不由分説,坐下來大口大口地吃起來,而從不顧及忙碌的家長還沒有坐下來吃飯,也從未想過家長為做這一頓飯菜忙活了多長時間。現在想起來,雖然自己感覺還算的上是個孝順的孩子,但不孝的事情還是不少,我很後悔以前沒有領悟到這些,我想,現在好好對待父母還不晚,我以後一定要體諒父母的辛苦,替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古往今來,那些敬老的故事數不勝數,總讓我心生敬佩之情,而那些不懂得孝心的人卻讓我鄙視。孝行天下,有了孝,才可以享受美好的人生,受到大家的尊敬。善待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孝敬自己的父母和長輩,這是全世界人類的美德也是每個做兒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所以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孝敬父母,將來報效祖國!

孝道文化演講稿 篇18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百事孝為先”,在我背誦《弟子規》時,古人就説“首孝悌”,意思是當學生的首先要孝敬父母。媽媽告訴我: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曾感動於媽媽給我講的被歷代傳頌的以孝聞名的“黃香温席”等“二十四孝”的故事。今天,我讀了陶星的事蹟,也禁不住熱淚盈眶……

陶星————他用孝心和愛心為生命畫出了最美的軌跡。

一個農村少年,14歲父親因胃癌去世,留給他和姐姐的是兩萬多元的債務和一個又聾又啞又瘋又痴的母親,後來母親又患上了羊癇瘋,這真是雪上加霜啊!在姐姐外出學習的日子裏,照顧媽媽的重擔就落到了他的肩上。從此他帶着母親一起踏上了艱辛的求學之路…。。

在學習生活中,他始終記得父親對他説的話:“無論什麼時候,做人要善良,要忠厚,要勤奮,要自強”。他沒有向命運屈服,他樂觀向上,他堅韌不撥。最終困難沒有打垮他,貧困沒有磨壞他,災難也沒有撞倒他,而是堅強和他的生命一起成長……

陶星的事蹟,給了我思想的啟迪和靈魂的洗禮。

看着他,想着自己,我感到非常慚愧。想想爸爸媽媽給了我這麼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我應該好好珍惜所擁有的幸福。

他的孝心、愛心和感恩將保持着瀰漫與穿透的力量,陪伴我一生……

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我不會再懼怕,我會學習他不怕困難、自信、樂觀向上、堅韌不拔的精神,勇敢面對一切困難和挫折。

讓我們相互攙扶,沐浴在愛的海洋,生活在温馨的春天。

我要心懷一顆孝心和感恩的心去感受生活,孝敬父母和長輩,在家做一名合格的子女;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在學校做一名合格的學生。

讓這種使人淚流滿面的力量,震顫心靈力量的孝與愛傳承永遠……

孝道文化演講稿 篇19

暑假期間,我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讀完了《孝行天下》這本書。合上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書中的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好多次讓我感動地掉下熱淚,這本書讓我深刻理解了孝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而養老敬老的孝德傳統是一份珍貴的社會公德遺產,從古至今,學會感恩,懂得回報,孝行天下,是亙古不變的話題,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告訴我們人人都應該孝敬長輩,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書中最令我感動的一篇文章是《風雨三十年》,文章介紹的是有一位叫曲傳榮的奶奶,她從結婚時就與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婚後短短的十年間她經歷了公公去世、老公病故的連續打擊,本身就有病的她既要拉扯14歲的孩子,還要照顧身患高血壓、心臟病和風濕病大少便不能自理的婆婆,雖然失去了丈夫,但她還是像照顧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照顧着婆婆,從不讓婆婆吃一點苦,雖然日子過得清貧,但一家人相互依戀相互疼愛。在她的關心照料下,她的婆婆生活的很舒心很幸福,最終與她生活了30年後離開了人世。曲傳榮奶奶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直體現了一個“孝”字。孝歷來是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人類自從有了文明,就有了孝道。孝是炎黃民族延綿不絕的美德,孝是中華文化持久不衰的根脈,孝是構建現代文明和諧社會的基石。

這幾天我在看電視時,總看到這樣一段畫面,一個小男孩看到媽媽在為老人洗腳,他也趕快端着重重的一盆水走到媽媽面前對媽媽説“媽媽,洗腳”。看到這一切,我總是深深的感動着,感動之餘,忽然聯想到我的現在,我已經馬上就是5年級的學生了,但我總是不能主動幫家長做家務,分擔他們的苦與累。每當家長做好了可口的飯菜時,我便不由分説,坐下來大口大口地吃起來,而從不顧及忙碌的家長還沒有坐下來吃飯,也從未想過家長為做這一頓飯菜忙活了多長時間......。現在想起來,雖然自己感覺還算的上是個孝順的孩子,但不孝的事情還是不少,我很後悔以前沒有領悟到這些,我想,現在好好對待父母還不晚,我以後一定要體諒父母的辛苦,替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古往今來,那些敬老的故事數不勝數,總讓我心生敬佩之情,而那些不懂得孝心的人卻讓我鄙視。孝行天下,有了孝,才可以享受美好的人生,受到大家的尊敬。善待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孝敬自己的父母和長輩,這是全世界人類的美德也是每個做兒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所以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孝敬父母,將來報效祖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ngxuan/896lx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