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關於扶貧的演講稿(通用3篇)

關於扶貧的演講稿(通用3篇)

關於扶貧的演講稿 篇1

扶貧路上與愛同行

關於扶貧的演講稿(通用3篇)

世界上的愛有很多種,親情之愛,友情之愛,還有家國情懷的深情大愛,很幸運,在過去的一年裏,我經歷的一切都與這些愛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回想起來,總是令我感動不已……我從小在大涼山出生長大,對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同胞的善良與質樸深有體會,也深知他們生活的艱辛,這讓我對少數民族地區有了一種特殊的感情。15年11月,我得知文化廳要選派幹部到阿壩州茂縣駐村幫扶後,莫名的,內心深處對大山的依戀,對淳樸鄉情的渴望,讓我冒出了想去下派幫扶的念頭。可我的內心是矛盾的,作為一名軍嫂和一個剛上國小孩子的母親,現實的困難讓我又猶豫起來。但長於大山,回饋村民的質樸想法和融於大山,建設鄉村的強烈願望讓我向我的家人首先提出了“駐村建設”的想法。出乎我的意料,儘管面對重重困難,我的家人們卻都大力支持我的想法,為了照顧常年卧牀的奶奶,母親決定專門為她請個保姆,自己從西昌來到成都幫我照顧小孩,為我解除後顧之憂;丈夫也為我精心選購了禦寒衣物。雖然“大家”和“小家”的正常生活都因我的缺席而被打亂,我很內疚,但也很温曖,因為家人們的所有關心和支持都彙集到我的身上。一切安排妥當之後,我再次向單位提出了下派幫扶的強烈願望。就這樣,懷着回報大山和盡我努力為村民做點實事的質樸願望,我來到了茂縣鬆坪溝鄉巖窩村,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活。

巖窩村是一個美麗的羌族村寨,它位於疊溪鬆坪溝風景區內,平均海拔2800米以上,可在秀麗景色前,強烈的高原反應卻給我來了個下馬威。還記得15年12月29日,由於一天走訪的勞累,我晚上缺氧厲害,村幹部們幾乎是飛車把我往縣裏送,幸好路途中的診所裏還有點氧氣,這才讓我緩過勁兒來。我鼓勵自己開弓沒有回頭箭,咬緊牙關也要堅持着,過了兩週我終於逐漸適應了當地海拔,趕走了高原反應這隻攔路虎。

如果説高原反應只是巖窩村給我的開胃酒,那麼滑坡泥石流那就算得上是這裏的家常菜了。由於鬆坪溝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滑坡泥石流堵塞交通那是家常便飯。在我走訪村民的兩個多月時間裏,經常和村幹部門一起冒着飛石滾落的危險,徒步翻過陡坡,進溝入村挨户走訪。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走訪我逐漸瞭解了村情民意,各家各户的基本情況記滿了一個小小的筆記本。在這當中我也慢慢地拉近了與村民們的距離,瞭解了他們的所思所盼,成為了他們的貼心人。

在全村的100多户中,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冬娃子。冬娃子視力殘疾,母親聾啞,妻子慢性肺結核,女兒又患尿毒症,全家的沉重負擔僅靠冬娃子打零工來維持。看到他家徒四壁,家中幾乎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我的心好像被什麼紮了一下。我深深的意識到,冬娃子一家因病致貧的不幸需要我們更多的人性關懷!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竭盡全力來幫助他們一家!我將兩個月在大山裏走訪的真實感受和一張張充滿渴望和期待的照片整理成冊,主動向交響樂團領導彙報情況,終於經過多方協調,在省文化廳的大力支持下,四川交響樂團拉開了“文化精準扶貧”公益演出系列活動的序幕。一時間,在遠隔重山的成都,一場場匯聚愛心的文藝演出紛紛上演,更多的人瞭解了大山深處的真實狀況與人文需求,團領導和不少的熱心羣眾也通過我向巖窩村的村民們送來了問候,最終我將籌集的10000元資金送到了冬娃子手中!同時我還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對貧困户擬定扶貧幫扶方案,在文化廳和交響樂團領導的重視和關心下,最終落實項目資金47716元。我現在還記得,貧困户們在啟動養殖、種植項目那天幸福的表情。我想,他們的笑臉就是對我的獎賞!在巖窩村的駐村生活裏我上交了第一份令羣眾滿意的答卷。這份答卷彷彿又為我打開了真正瞭解巖窩村,建設巖窩村的大門,之後一個個建村興村的項目接連展開!

打造“文化旅遊示範户”,讓更多的人願意通過巖窩村走進大山;依託傳統“轉山會”,對羌族歌舞進行採編,讓大山外的遊客有更好的體驗……

扶貧工作上了路,鄉親們唱起山歌笑開了顏!現在與他們每多相處一天,我就越發覺得扶貧工作其實沒有那麼難!當我們懷着愛心來到這片土地時,不也時時刻刻被青山綠水、羌歌羌舞所感動滋養嗎?於是,結合自身專業優勢,我將扶貧工作與文化工作更加深入的結合起來,在文化廳和交響樂團的大力支持和深入挖掘下,我選拔了43名村民進行了為期2個月培訓、排演。去年11月18日,我帶領村民來到成都,在省川劇院劇場成功舉辦了“山魂”羌族原生態多聲部的專場演出,民族文化瑰寶走出了大山,首次登上了專業的舞台,成為了巖窩村一張靚麗的名片!如今的巖窩村已被列為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我堅信:“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在我省“治蜀興川”的宏偉藍圖和“精準扶貧”政策的指引下,在全村父老鄉親的共同努力下,脱貧攻堅的勝利指日可待,巖窩村的明天更加絢麗多彩!

最後,作為巖窩村的一員,我代表全村434名羌族父老鄉親,誠摯邀請大家到我們美麗的巖窩村來做客,質樸的羌寨人,歡快的羌族歌舞,醇美的咂杆酒,還有非遺盛典轉山會,在青山綠水間等着您的到來!

關於扶貧的演講稿 篇2

青春扶貧,我為家鄉添把力

我來自大涼山,從小自己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大學畢業之後終於走出了大山到峨眉山市公安局工作。而四年前,又為了回到大涼山不停向家鄉投簡歷。為什麼要回去?因為我是涼山人,更是熱愛自己民族文化的彝族年輕人,回到家鄉不需要理由,不回家不回鄉才需要理由。自己很幸運,現在已經是一名大涼山的守護者了,更是一名肩負光榮使命的駐村幹部。

我所在的鄉鎮是會東縣海拔、貧困人口最多的純彝族鄉叫野租鄉,這也是自己的老家,每一個村裏都有我的親戚,所以剛調回家鄉時可以説熱血沸騰,很想做點事,就不停地到處去拉贊助、到處籌錢來給孩子們買校服、發獎學金、助學金等等。其實後面才發現留守兒童他的缺失並僅僅是物質上的贈予,而更需要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寄託。然後我們又和村裏的年輕人,把各村被遺忘了很久的農村書屋利用起來,從孩子中選出小小圖書管理員,每個月發100塊錢的獎金,讓她帶領村裏小夥伴們在週末、在暑假能夠去看書、去閲讀,去填補精神上的關懷。

作為一名鄉鎮團委書記,未來自己只想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用服務來凝聚人心”。大家心裏都清楚留不住年輕人的農村是沒有希望的,也是我們脱貧攻堅能否取得勝利關鍵所在。所以自己把附近兩個村子剩下的年輕人都聚在一起。現在村裏有了自己的舞蹈隊、青年創業團隊,有了農村淘寶站,大家今年還一起共同完成了鄉里首屆“火把節”宣傳活動,通過共同宣傳家鄉把大家的心都凝聚在了一起、我們還創立了自己的高原羊毛被品牌,因為溯源和品質得到了保障,價格定位合理,市場與用户反應大大超出了我們的想象,現在我們的高原羊毛被供不應求。未來我們也雄心勃勃籌劃着把家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家鄉的燕麥酒相結合——打造中國彝族燕麥酒之鄉,努力挖掘家鄉現有的資源和彝族傳統文化結合在一起,這是我們心裏最想做的事。當然做這樣的事情,這就更需要家鄉的有志青年與外出務工的有志之士共同參與,共同劃策。記得我們彝族有句諺語:一個榜樣勝過99條教誨。到現在自己深信一點,精準扶貧真的不是政府一個羣體的戰役。所以,我們要全力支持,全力打造我們本鄉本土本村的青年致富榜樣,讓榜樣成為精準扶貧的引領者,因為只有他們才能從根本上帶動身邊的羣眾脱貧奔康。

大涼山最近剛過完彝族年,村裏年輕的父母馬上又要忍痛離開孤苦無助的老人和還沒有懂事的孩子,為了養家,他們沒有選擇,只能踏上這永無盡頭的打工之路。我們的親人、我們的村莊都在流浪。每當此時此刻,我恨自己,恨自己沒有能力,無法挽留住他們的手。

今天在這裏,作為一名大涼山最基層的鄉幹部。我想呼籲,呼籲新一代彝族年輕人,回來吧,回家吧!家鄉的弟弟妹妹們需要你們、我們缺老師缺老師還是缺老師!家鄉的親人需要你們,讓我們一起去布拖、去昭覺、去美姑、去金陽、去大涼山最需要的地方、去大涼山每一片炊煙升起的地方,讓我們從鄉村教育做起、從知識的傳播做起、從自我發展能力的提升做起。作為一名涼山兒女,我們也要感恩,感恩此時此刻還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們、感恩情繫大小涼山的各族兄弟姐妹們、各級各單位的領導和同志們!在這裏想深深地向你們鞠一躬。

如果還有人問大涼山,扶貧攻堅你們什麼時候才能取得勝利?那我們就準確地告訴全世界,如果,當我的同胞們頭枕着高壓線電杆卻還沒有電燈照亮自己前程的時候,我們就決不會放棄;如果,當我的同胞們腳踩着金沙江水卻還沒有自來水喝的時候,我們就決不會放棄;如果我們的孩子們還在因為貧困而輟學,還在因為物質匱乏而走向不歸路,我們就決不會放棄!因為我們深信藉着扶貧的東風,這個時代搏擊的浪潮,我的家鄉野租鄉一定能夠探索出一條高原彝族鄉特有的發展道路;我們堅信就是在大涼山這樣最窮最偏遠最生態的彝族鄉,在未來就是最有經濟潛力的地區。

最後,我想用一首詩為演講劃上一個句號,同樣這首詩獻給在大小涼山扶貧路上倒下的戰友。如果故鄉需要,請把我埋在通往縣城的方向,我願意化作一條筆直的公路,往來的同胞會為我淚落兩行;如果故鄉需要,請把我化作一顆萬能的種子,讓我的故鄉漫山遍野開滿五顏六色的索瑪花。如果故鄉需要,請把我化作畢莫手中的神器,驅趕走癮君子身體裏的鬼魂,讓他永遠不要踏進這片神聖的土地。如果故鄉需要,請把我化作一隻雄鷹,永遠翱翔在大小涼山的天空,這就是大涼山的守護者。

關於扶貧的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非常榮幸能有機會,就我縣產業扶貧工作作彙報。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位於重慶東部,是集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少數民族自治縣、三峽庫區移民縣、革命老區縣於一體的特殊縣份。自脱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們深入貫徹習“六個精準”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鎖定20xx年實現85個貧困村銷號、5.5萬貧困人口越線、貧困縣摘帽目標,堅持將脱貧攻堅作為全局性中心工作和底線任務,將產業扶貧作為精準扶貧重要抓手,按照以引進培育經營主體為基礎、以產業發展為核心、以建立經營主體與貧困户利益聯結長效機制為關鍵、以實現貧困羣眾產業增收為目標的思路,大膽探索、真抓實幹,有效推動貧困羣眾脱貧增收。20xx年,全縣貧困羣眾人均產業增收1790元,比上年增加622元;實現5736户20518人穩定脱貧,其中產業帶動3810户13678人。今年,預計貧困羣眾人均產業增收2247元;實現7237户25022人穩定脱貧,其中產業帶動7093户24485人。重點抓五個方面工作:

一、突出三個結合,因地制宜抓規劃。精準的產業規劃,是實現產業精準扶貧的前提和基礎。我們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因地制宜編制完成特色效益農業、產業精準扶貧以及辣椒、黃連、蓴菜等規劃,做到產業規劃與每户貧困羣眾脱貧增收辦法結合,確保規劃覆蓋每個貧困村和户,實現每個貧困村都有1—2個穩定增收產業,每個貧困户都有1項以上增收項目。規劃中突出三個結合:一是產業選擇與本地實際結合,立足我縣綠色生態資源豐富的實際,綜合考慮種養習慣、產業特性等因素,在全縣規劃以辣椒為主的調味品、以黃連為主的中藥材、以兔業為主的草食牲畜、以蓴菜為主的高山果蔬等特色產業,形成規模化特色產業扶貧集羣。二是產業佈局與貧困羣眾意願結合,按照政府出“菜單”、貧困羣眾“點菜”方式,引導全縣產業區域差異化發展,推動形成“一圈三帶”產業佈局,即城週休閒觀光農業圈、高山原生態特色農業林業帶、中山山地集約特色農業帶、沿江庫區生態農業帶。三是產業方向與“三產”融合發展結合,按照全鏈式開發思路,堅持“產加銷”“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推進農業與加工業、康養旅遊、教育文化等產業互融,讓貧困羣眾不僅享受種養環節收益而且分享其他領域帶來的增值效益。

二、立足綠色本底,圍繞生態抓特色。石柱森林覆蓋率56.4%,林木覆蓋率71.3%,縣城空氣質量年優良天數350天左右,空氣負氧離子濃度75000個/cm3,是天然氧吧和康養休閒生態旅遊勝地;特別是種植的蓴菜,更是獨一無二的生態質量“風向標”。我們立足綠色本底,堅持特色發展,在保護中有序開發生態資源,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扶貧優勢和發展優勢。一是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種植辣椒30萬畝、中藥材30萬畝(黃連5萬畝)、蓴菜1.3萬畝,存欄肉兔237萬隻、長毛兔200萬隻,建成中國黃連之鄉、中國辣椒之鄉、全國長毛兔第一大縣和全國最大的蓴菜基地縣。二是大力發展康養休閒生態旅遊業,將旅遊同森林康養、健康療養、養生養老結合,發展以動養、療養、靜養、住養、食養、觀養為主的四季全域康養旅遊,建成重慶最美森林—大風堡,重慶最美草地—千野草場,巴渝新十二景—黃水林海、西沱古鎮天街等康養景區和400多家鄉村旅遊接待點,年接待遊客600萬人次,創旅遊綜合收入30億元以上,20xx多户貧困羣眾通過康養旅遊實現增收。

三、利用政策槓桿,引導經營主體與貧困户聯姻。長期以來,石柱產業發展局限於傳統模式,農户分散經營,缺資金、缺技術、缺銷售渠道、缺組織性,產業“小散弱”。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出台產業扶貧政策50條,充分發揮政策槓桿作用,以適度規模土地流轉為基礎,大力引進培育以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為重點的經營主體,採取“經營主體+生產基地+貧困户”模式,推動經營主體與貧困户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户融入生產加工鏈條各環節,從產業發展中獲取更多收益。在合作中,政府負責引導、政策幫扶和監管,經營主體負責提供種苗技術、回購產品、統一銷售,貧困户負責訂單生產。截至9月底,全縣規模流轉土地27.05萬畝,發展合作社682個,註冊家庭農場980家,培育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95家,其中有592家經營主體與1.2萬户貧困户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帶動發展特色產業5萬餘畝,養殖畜禽近17萬隻(頭)。

四、聚集各方力量,眾志成城抓整合。產業扶貧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動員各方力量,整合多方資源,進行集中攻堅。一是整合資金項目。按照“渠道不變、各計其功”原則,對財政涉農、扶貧資金實行統籌安排、綜合調度、集中投放。20xx年以來,全縣扶貧攻堅整合投入資金11.67億元,其中產業扶貧3.73億元、佔32%,撬動社會投入16.7億元。二是聚合行政資源。層層簽訂脱貧攻堅“軍令狀”,實行30名縣領導和99個縣級單位分片包乾扶貧;優選791名熟悉農村工作的幹部,脱鈎到貧困村駐村扶貧;落實2714名涉農、扶貧幹部到基層指導扶貧。三是彙集社會力量。農業、扶貧部門通過策劃包裝項目,累計爭取社會對口幫扶資金7167萬元;建立社會組織參與脱貧攻堅機制,有171家經濟組織與85個貧困村開展結對幫扶活動。

五、大膽探索創新,優化機制抓保障。產業精準扶貧,重在探索創新。針對經營主體對貧困户帶動作用弱、貧困户增收渠道窄等問題,我們篩選確立了訂單收購、代種代養、土地流轉等14種產業扶貧模式。針對市場經營主體與貧困户利益聯結不緊密,難以保障貧困羣眾特別是失能弱能貧困户穩定脱貧不返貧問題,我們探索實行了四種資產收益扶貧模式。一是股權收益扶貧,建立股權化資金8000萬元,採取經營主體50%、村集體10%、貧困户40%的股權分配方案,每年按持股額的8%和資金效益的40%分別實行固定分紅和效益分紅。二是基金收益扶貧,建立1億元資產收益扶貧專項基金,經營主體按照帶動重點貧困户情況有償借用基金,並按照約定對重點貧困户支付固定收益和效益收益。三是信貸收益扶貧,政府設立信貸風險補償基金,銀行放大10倍向經營主體發放財政貼息貸款,經營主體按照約定對貧困户固定分紅和效益分紅。四是旅遊收益扶貧,每年安排1000萬元鄉村旅遊發展資金,支持鄉村旅遊經營主體採取定向用工、固定分紅等形式帶動貧困户增收。四種模式計劃投入資金3.3億元,對全縣15758户貧困户實現全覆蓋。目前已投入2483萬元,先期解決失能弱能重點貧困户1039户,預計户均分紅20xx元以上。

標籤: 演講稿 扶貧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ngxuan/7q4wv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