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關於先輩的旗幟的發言稿範文(通用3篇)

關於先輩的旗幟的發言稿範文(通用3篇)

關於先輩的旗幟的發言稿範文 篇1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離開原來的根據地,舉行了震驚中外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為深入學習瞭解我黨我軍最艱難曲折、苦難深重而又耀眼輝煌的這一段歷史,以紀念長征勝利80週年。今年5月,我再次閲讀了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將軍所著的《苦難輝煌》一書,感慨良多,受益匪淺。作者以獨特的視角,熾熱的感情,精闢的分析,給我們展示了一幅中國革命歷經磨難,百折不撓,艱苦卓絕,愈挫愈勇,最後走向輝煌勝利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關於先輩的旗幟的發言稿範文(通用3篇)

金一南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説:“我寫《苦難輝煌》,寫那個時代,最終的目的就是寫那代人的真正信仰” 。就象書中寫的那樣:“你可以忘記工農紅軍縱橫十一省區,征程兩萬五千裏,一路硝煙,一路戰火;可以忘記不盡的高山大河,狹道天險,國民黨數十萬大軍左跟右隨,圍追堵截;可以忘記革命隊伍內部爭論與妥協,彌合與分裂。但有一點你將永難忘懷,那就是長征所展現的足以照射千秋萬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氣概” 。讀完《苦難輝煌》,合上書卷,最打動、最震撼我心靈的是:長征中廣大紅軍指戰員在極端困難、惡劣環境下所表現出的對革命理想和革命事業無比忠誠,堅定不移的信念;不怕犧牲,敢於勝利,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聯繫羣眾,艱苦奮鬥,一心為民的崇高思想。這也是我所理解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是千百萬紅軍將士用鮮血和生命鑄造的,是中華民族奮鬥圖存精神的昇華,是人類歷史上英勇無畏和堅韌不拔精神的典範。“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這是毛澤東同志對長征偉大意義的生動概括。長征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它的影響已經突破了時代和國度的界限,在人類活動史上樹立了一座 無與倫比的豐碑。

讀完《苦難輝煌》,還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國工農紅軍80年前這場舉世無雙的遠征,不僅為挽救黨和紅軍,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而載入史冊,更因為錘鍊熔鑄出偉大的長征精神,創造了不朽的精神財富而彪炳千秋。歷史的經驗證明:一個民族和國家,必有一種精神和信仰。它就像看不見的火光,如地球深處湧動的巖漿,歷經千萬年而不泯,為天地人間提供不竭的熱能。這就是長征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薪火不熄,代代相傳。

歷經80年滄海桑田,偉大的長征精神的光芒不僅絲毫未損,相反更凸現出它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時代價值。當前,中國的改革已進入攻堅克難階段,所面臨的形勢與《苦難輝煌》中那種空前複雜的歷史變局有許多相似之處。如果説二萬五千里長徵是中華民族崛起的起點,那麼,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進行的一系列改革就是和平年代的新長征。這場新長征雖然沒有雪山草地,沒有戰火硝煙,但卻面臨着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全新考驗以及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的威脅,仍然需要長征精神,並從中汲取信心、智慧和力量。弘揚長征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戰勝困難和風險,解決新問題,創造新業績,實現中國夢不可缺少的強大精神動力。我們軍休幹部,雖然退出了現役,離開了工作崗位,但是思想不能鬆,信仰不能丟。作為中國工農紅軍的傳人,應當把弘揚長征精神當作自己的歷史責任,讓長征精神一代一代地傳下去,自覺地和全黨全軍全國人民一道,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領導下,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長征道路上不斷奪取新的勝利,創造新的輝煌。

關於先輩的旗幟的發言稿範文 篇2

80載春秋如去弦吐箭,一個個偉大的奇蹟在中華大地上發生。八十年前,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勝利完成了萬里長征,演繹了波瀾壯闊的英雄史詩,成就了人類歷史上最為絢麗的壯舉。

長征是人類歷史的偉大奇蹟,中央紅軍歷經幾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在給養嚴重不足的條件下,以無比強大的信念和理想,爬過雪山、走出草地、搶險飛渡,戰勝了一切困難。每一個腳印,每一次前進,紅軍都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和犧牲,但是紅軍戰士展現出了豪邁的英雄氣魄、崇高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知難而進,一次又一次創造奇蹟。

後人不斷思考,在80年前的那片大地上,這種氣魄和精神來自何處?是什麼支撐英雄先烈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國家積弱、人民困苦、危難當頭,有識之士當振臂高呼。英雄的信念中,不僅僅是共赴國難,更是富民強國,公平正義。紅軍將士,共產主義理想是其精神支柱,中華興盛人民安定是其信仰的根基。信仰指引他們改變歷史,創造了英雄史詩。

在紀念勝利的節日裏,人們緬懷英雄,不僅僅是為了紀念和感謝。長征精神,綿延80載,閃耀着永恆的價值。

什麼是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是堅定的信仰,是崇高的共產主義信念,是渴望祖國強盛的理想。可以説,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是信仰的力量支撐紅軍將士完成一個又一個不可思議的壯舉。

長征精神是愛國情懷。80年前,國難當頭,中華民族面臨空前危機;封建愚昧橫行,民族積弱不堪。在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面前,共產黨人將自己的命運與中華民族緊緊聯繫在一起,為抗擊外敵,為中華崛起而鬥爭。

長征精神是自強樂觀,是嚴格自律。萬里長征,可以説是我黨最為艱苦的階段。無論面對何種困難,我黨戰士都對前途充滿了必勝的信心和樂觀態度,勇往直前。同時,人民軍隊在物質匱乏的條件下,仍然能做到紀律嚴明、官兵平等、軍民情深,始終保持着強大的戰鬥力,這也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而這些自強、樂觀、自律的作風,也是共產黨人在數十年鬥爭和發展中不斷勝利的保證。

長征精神是精誠團結。長征歷程中,紅軍各方面一直保持着協同合作,互相配合,具有高度的團結精神和大局觀,並與人民羣眾建立了深厚的魚水之情。這種鋼鐵般的凝聚力成為了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法寶。

在現在這個和平年代,在中華復興和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的,長征精神和崇高信仰又能發揮何種作用呢?一言以蔽之,長征精神,永不過時;信仰力量,用之不竭。

首先,長征精神是中國夢的精神嚮導,是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性思想。當前,不再是飛機大炮,不再是嚴寒飢餓,取而代之的是錯綜複雜的社會形勢,是物質激增帶來的誘惑,是分化勢力的暗中角力。在種種考驗面前,共產黨人需以長征精神為嚮導,時刻保持清醒,謹記對黨對人民的忠誠誓言,以實現中國夢為遠大目標,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其次,長征精神提升中華民族的凝聚向心力,是中華民族巨大的人文遺產和精神寶庫。長征和共產黨的成長歷史,形成了我黨一脈相承的思想體系,體現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沉澱,深植於每一名中國人心中。當我們談論起長征,每一名中華兒女都肅然起敬,這是紮根於民族內心深處的文化認同和自豪感,是中華民族凝聚力最真切的共鳴。80年來,長征不僅僅在中國,也一直得到世界各地學者的研究和探尋,成為了偉大的人文遺產,鞭策有志之士奮鬥向前。

第三,長征精神是對我們後輩的教育和激勵。軍休幹部將自己的青春熱血奉獻給了祖國建設與國防事業。我們經歷了很多困難的歲月,對祖國的強大充滿極強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年輕一代的成長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何培養他們對我黨事業的認同感,對中華民族復興目標的使命感至關重要。長征精神對青年人的教育塑造、情感寄託和價值觀取向有着積極作用。宣揚長征精神,不是讓年輕人再經歷那種艱苦歲月,而是讓他們不斷地去追求更好的未來。年輕一代肩負着中華復興的歷史重任,而長征精神可以激勵他們不畏艱難、百折不饒、自強不息、團結奮進,成功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回顧長征的歷史,銘記英雄,牢記他們的信仰和精神,我們則擁有走向未來,迎接未來挑戰的力量源泉。中華民族正在邁向復興的道路上,正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復興之路上,共產黨人、中華民族披荊斬棘,靠的就是傳承數十年的堅定信仰:中華民族之崛起,國家之繁榮強盛,人民之福祉。為了這個信仰,紅軍拋下了英雄熱血,鑄就了長征奇蹟;我們這一代人,奉獻了青春汗水,為改革開放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以後的每一代中華兒女,也必將傳承長征精神,不忘最初的信仰,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寫下激情的篇章。

關於先輩的旗幟的發言稿範文 篇3

5月下旬,天氣忽冷忽熱,變幅較大,陰雨拖住夏天的腳步 早晚甚至還有一絲寒意,好像為我們的出行增添了幾分沉重。我懷着崇敬的心情來到宜城,參觀了張自忠將軍紀念館。該館於1991年紀念張自忠將軍殉國51週年暨誕辰100週年之際修建而成。該紀念館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湖北省國防教育基地。在宜城十里長山張自忠將軍殉國的地方,還建有張自忠將軍殉國處紀念碑及遙遙相對的同難官兵公墓。

張自忠將軍是中華民族的英雄,1920xx年棄筆從戎,1920xx年提為營長,1920xx年升為團長,第二年升為旅長,1920xx年任命為28師師長,曾先後擔任天津市和北平市市長,1938年升59軍軍長,1940年5月16日下午4點,死於宜城十里長山。他一生信奉“寧為戰死鬼,不為亡國奴”這句話。張自忠將軍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是為人民奉獻的一生。在抗日戰爭年代,他不畏艱險、出生入死,戰死沙場。不禁讓我產生崇高的敬意。

到了目的地,館內工作人員帶領我們走進了張自忠紀念館,併為我們詳細講解,我們得以觀賞到張將軍當年的英雄事蹟,領略一代英豪的凌雲壯志,得以看到那個年代軍人的意氣風發,為國捐軀的豪邁情懷。紀念館呈四合院建築風格,門樓兩側的花崗巖上分別鐫刻着毛澤東題寫的輓詞"盡忠報國",右側為蔣介石題寫的"英烈千秋"。門樓正中懸掛着王任重同志題寫的"張自忠將軍紀念館"的館名匾額。館內以紅色為主,象徵由烈士的鮮血染就。兩側碑廊有20塊石碑,仿刻着著名人士題寫的輓詞手跡。紀念館分為碑廊、展示廳、放映廳、字畫室四部分,陳列圖片、字畫和遺物800 餘幅( 件),製作有南瓜店戰役沙盤。

張將軍為國效命30多載死後才能夠享受這一分寧靜。在紀念館看到他的英雄事蹟,我感受到了一個民族英雄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氣概。也深深的被這種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勇於獻身的男子漢氣魄深深的震撼,再次體會到了亂世時期敢於擔當的男人霸氣。

張自忠將軍生於憂患,長於憂患,死於憂患。他在憂患中奮鬥了一生,竭盡了全力,最終卻未能看到勝利的一天,這是多麼遺憾的事!但他的奮鬥沒有白費,他的努力加速了勝利的到來。他為國家、民族付出了一切,也得到了很多,這就是良心的安慰和後人的敬仰。他以血汗乃至生命的代價實踐了自己的誓言:“活要活得像個樣子,死要死得像個樣子!”他的一生,沒有愧對國家民族,沒有愧對祖宗後代,沒有愧對長官朋友,更沒有愧對軍人的稱號。他的戰功可誇,他的品行可嘉,他的氣節可頌。從講解員的話語中,我深深感受到,張將軍是一個令共產黨、國民黨都懷念和敬佩的將軍,而且犧牲後,敵對勢力日本軍隊都為他脱帽致敬,在中華五千年曆史上,能達到如此境界的人,為數並不多。

一個軍人戰死沙場,可謂死得其所,本是一件平常的事,但張自忠將軍之死卻有其非同尋常之處。他是中國抗日戰爭中以上將集團軍總司令身份為國捐軀的惟一一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世界反法西斯陣營50餘國戰死沙場的最高將領。因此,張自忠將軍之死是中國抗日戰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大事件,此其一。其二,張自忠的死,決非“倉促成仁”或遭遇不測,而是懷着“我死則國生”之壯志,揹負着輿論誤解的冤屈,抱定為國家民族盡忠的久決之心,力戰不退,以身殉國的,這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軍人武德的最高表現。他的死,更在日本侵略者面前昭示了中國人、中國軍人的莊嚴人格,顯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英雄氣概和誓死救國的堅強決心。張自忠將軍之所以能夠成為民族英雄,在於他能經得起生與死的最嚴峻的考驗,並把個人的生死與民族的存亡合為一流,與億萬人民的命運融為一體。到了這步境地,他便能夠超越一己的利害,敞開寬大的胸懷,變得忠勇、謙恭、堅忍、無私,便能夠在國家憂患、民族不幸的關頭挺身而出,擔當重任,誓死奮鬥,為國捐軀。

參觀完這個紀念館,我的內心深深地被感動了。為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張自忠將軍把生命都毫無保留的貢獻出去,他英勇奮鬥,流血犧牲,建立了不朽的功勛,譜寫了悲壯激越、波瀾壯闊、彪炳千秋的歷史篇章,我徹底領悟了周恩來對張將軍最正確的評價:“其忠義之志,壯烈之氣,直可以為中國抗戰軍人之魂。”抗日名將,氣壯山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ngxuan/6k03z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