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情感演講稿(精選3篇)

情感演講稿(精選3篇)

情感演講稿 篇1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這些情緒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你們注意到了嗎?

情感演講稿(精選3篇)

開心的時候,這人肯定是滿面微笑,做什麼事都有勁,看到別人也會主動打招呼,有動力嘛,開心嘛!不知道你注意到了嗎?開心的時候做事的效率也會提高,腦子也變聰明瞭,作業總是很快完成了。

生氣的時候,人的心情會很煩躁看誰都不順眼,説出的話也總是帶刺,往往因此惹出禍端,從而影響到和別人的友誼。而且生氣對人的身體也不好,俗話説:氣大傷身嘛。你看生氣時人的臉色會很難看,免疫力也會下降。

人悲傷的時候會很消極,總覺得自己是最倒黴的,注意力、判斷力都會下降,往往會出事,禍不單行就是從這説起的。

同學們,情緒是能決定你的行為的,所以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每天給自己也給別人一個燦爛的笑容吧!

情感演講稿 篇2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納蘭性德《木蘭花令》

人生若只初相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以一句假設開頭,再寫這種假設之後的可能,極盡婉轉傷感之韻味。短短一句勝過千言萬語,人生種種不可言説的複雜滋味都彷彿因這一句而湧上心頭,叫人感慨萬千。這種寫法讓人想到江淹在《別賦》中的開篇第一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其餘韻繚繞哀轉久絕,讓人不忍卒讀。

喜歡納蘭性德,喜歡納蘭性德的詞作,世間最悲情的男子莫過於納蘭性德,容若一生為情執着,回首情致最深處,卻是初見之時的心動之一瞬間,所以很多人都很喜歡這句“人生若只如初見”。

確實,世間的事,世間的人,很多都美好於初見那一霎那,得不到者,一生哀歎;得到者,很多到終時,卻棄之不顧。人們常説“七年之癢”,當“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言逐漸褪色之時,有多少人走不過那一條姻緣路,只得慨歎“人生若只如初見”,所以有了“卻道故人心易變”。

一切感傷與慨歎都緣於“初相見”。也就是説人與人之間能保持最初相見時的美好印象而到永遠;或者人與人之間能保持最初相見時彼此厭惡的情形而不繼續來往,就不會有後面無數的悲歡離合。但這一切都只是美好的假設,善良的願望。

有一天放學後,猛一轉頭,看見窗外的那棵樹,僅有的一棵樹,一棵沒有一片葉的樹,怔住了,覺得很美,這棵樹似黃昏,迷茫卻不失光華,靜靜的等待春日的到來,就像那時的我的心,茫然若失,總在迷失中眷顧着什麼。轉頭又回顧幾次,那棵樹還在直立着,靜靜的直立,瞬間,心裏卻什麼都不想了。初見驚豔,再見依然”,這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初見,驚豔。驀然回首,曾經滄海。只怕早已換了人間。歎息一聲,那樣的美好境地竟在瞬間失去了,原來是我心已變。

心思太細膩的人往往太過悲情,執着於心頭的絲絲變化,為物所困,為人所惑,為情所耽,動容於人的一顰一笑,為一句話所左右。常常自責自己的心在遊離中反覆掙扎,分不清現實和幻境,有時很清晰,有時又會迷失自我,這樣的悲苦,常人不解,其味自知。

人生若只如初見,所有往事都化為紅塵一笑,只留下初見時的驚豔、傾情。忘卻也許有過的背叛、傷懷、無奈和悲痛。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人們都憐惜納蘭的悲哀,卻不曾想到,納蘭比世人看的更清,更明。人生的一切怎可能若只如初見呢?悲傷也好,失望也罷,一切已盡。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情感演講稿 篇3

生命的化粧

林清玄

我認識一位化粧師。她是真正懂得化粧,而又以化粧聞名的。

對於這生活在與我完全不同領域的人,我增添了幾分好奇,因為在我的印象裏,化粧再有學問,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實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應追求的。

因此,我忍不住問她:“你研究化粧這麼多年,到底什麼樣的人才算會化粧?化粧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麼?”對於這樣的問題,這位年華已逐漸老去的化粧師露出一個深深的微笑。她説:“化粧的最高境界可以用兩個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粧術,是經過非常考究的化粧,讓人家看起來好像沒有化過粧一樣,並且這化出來的粧與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現那個人的個性與氣質。次級的化粧

是把人突顯出來,讓她醒目,引起眾人的注意。拙劣的化粧是一站出來別人就發現她化了很濃的粧,而這層粧是為了掩蓋自己的缺點或年齡的。最壞的一種化粧,是化過粧以後扭曲了自己的個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協調,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濃眉,大臉蛋的人竟化了白臉,闊嘴的人竟化了紅脣……”沒想到,化粧的最高境界竟是無粧,竟是自然,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化粧師看我聽得出神,繼續説:“這不就像你們寫文章一樣?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詞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個性。好一點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人的視線,但別人知道你是在寫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讀的時候不覺得是在讀文章,而是在讀一個生命。”

多麼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粧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歎地説。

“不對的,化粧師説,“化粧只是最末的一個枝節,它能改變的事實很少。深一層的化粧是改變體質,讓一個人改變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運動與營養,這樣她的皮膚改善、精神充足、比化粧有效得多。再深一層的化粧是改變氣質,多讀書、多欣賞藝術、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懷別人、自愛而有尊嚴,這樣的人就是不化粧也醜不到哪裏去,臉上的化粧只是化粧最後的一

件小事。我用三句簡單的話來説明,三流的化粧是臉上的化粧,二流的化粧是精神的化粧,一流的化粧是生命的化粧。”

化粧師接着做了這樣的結論:“你們寫文章的人不也是化粧師嗎?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粧,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粧,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粧。這樣,你懂化粧了嗎?”我為了這位女性化粧師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為我最初對化粧師的觀點感到慚愧。

告別了化粧師,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這樣深刻的體悟:在這個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獨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內在意義,那麼,改變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從內在裏改革。

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這個道理。”

賞析1:人,為了使容貌更加美麗,悦人悦己,需要化粧。原本以為,化粧無非是在臉上塗脂抹粉、描眉塗脣而已,可讀了中國台灣作家林清玄的《生命的化粧》,不禁暗笑自己的孤陋寡聞與淺薄無知,原來化粧還有這麼多的講究,這麼多的層次。真正的化粧不是僅僅在臉面上下功夫的,是什麼?是生命的化粧。作者借化粧喻人生,曉事理,可謂匠心獨運,別出心裁。文章從化粧師對化粧的見解談起,指出化粧有不同的境界,而最高的境界卻是自然,“讓人家看起來好像沒有化過粧一樣”。要達到這“無粧”的境界,就要努力去改變氣質,豐富自己的內涵,這是化粧師的見解,其實也正是作者要告訴人們的道理。一個人要想使自己變得真正美麗,不能只在臉上下功夫,而要“多讀書,多欣賞藝術,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懷別人,自愛而有尊嚴”。這才是“一流的化粧”,也正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人生真諦——“改變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從內在裏改革”,即提高自身的素養和品位。文章採用對話的形式,在作者與化粧師娓娓的敍談中告訴讀者人生的哲理,可謂水到渠成,自然托出,無生硬説教之感,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之妙。

賞析2:化粧的最高境界是無粧,是自然.自然界正因為展示了自己最真的一面,才吸引了無數的 “痴迷者”;濃粧用來掩蓋,反而讓自己更粗魯,無知讓自己粗俗.無知,好比東施效顰,邯鄲學步般膚淺幼稚。

化裝師的職業也許微不足道,可有誰能達到爐火純青,將自己的生命亦化得光芒四射.拙劣的生命之粧就像在雙手雙腳銬上了鎖鏈,鎖住一生,難脱苦海,只能徒勞的哀歎 “一失足成千古恨”.最高明的化粧,就像一個淺淺的笑,凸顯氣質有不失身傷;就像輕輕點頭,禮貌又不失優雅.

生命本應該表裏如一,有那一盞水晶球在代表生命之鏡.誠實無欺,自作聰明是它最醜陋的粧.無粧,才是最高明的美.

生命是不需要掩飾的,我就是我,用不着粉飾,更不需要偽裝自己.當化裝師將文章和化粧 “穿針引線,連成一體”,那又是另一種境界. “言而無文,行將不遠”就是一種粧,出於自發的,最真純的文章是高明的粧,得 “周行天下”;無奈地,最氾濫感情的文章是拙劣的粧,只 “固步自封”。

“三流的化粧是臉上的粧,二流的化粧是精神上的粧,一流的化粧是生命的化粧.”好像看起來並沒有什麼關聯,吸吶陽光(生命的化粧),才會綻開芬芳,反之,一次快刀斬斷生命(三流的粧),再也沒有機會吸收一米陽光;也許本來一方待琢的玉,聖潔的雕刀(生命的化粧),才使它 “通靈同性”, “美玉無暇”,反之,一瞬無意的差錯, “白璧微瑕”,再 “無人欣賞”.

“改變表象地最好辦法,不是在表面上下功夫,一定要從內在裏改革.拿上屬於自己的化粧筆,看你要表面美,還是內在美;是想孤苦憐丁,”親朋無一字”,還是秀色奪人, “門庭若市”.

正如李白詩中所説: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人的一生可以平平淡淡,無波無瀾,也可以一波三折,坎坷艱難,但不管怎樣,心靈總在,它通靈,為你的所作所為給自己化粧,當死神接你的那一刻,心若是清水,那就以平等的身份快快樂樂地跟着他去地獄的貴賓房;心若是墨池,那就被銬上枷鎖,去地獄裏萬劫不復.無粧,讓人壽終正寢,死亦樂安,它是最高明的生活方式,一次生命的化粧,從0開始,從這樣一個純正的水晶年代開始;面前是一盞水晶球(心靈之燈),再前是一面鏡子,後面有兩扇門,標着 “地獄”,"天堂",拿起化粧筆,你的生命化粧路已經開始.生命之粧在於化裝的人,就像靈魂一樣,你想幹什麼?它才由此而變,生命之粧可以豪邁,可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可以樸實,可以"清水芙蓉,天然雕琢。可以浪漫,可以"會當嶙絕頂,一覽眾山小".

生命之粧難以詮釋,因為無粧就像是內涵,看不見,感受的到,它是可以千變萬化.關鍵是化生命之粧的人是否將"尺壁寸陰"看得可貴;是否將"悌於長,宜先知"看得珍貴;是否將“苟不學,何為人”看得寶貴.

你可以是李白,可以是李清照,可以是任何一個偉人,前提是你懂得如何為生命化粧嗎?

標籤: 演講稿 情感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ngxuan/3pmlz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