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百家講壇演講稿十篇

百家講壇演講稿十篇

百家講壇演講稿 篇1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悲情項羽》。

百家講壇演講稿十篇

曾經伏案讀漢史,痛心項王不渡江!

當年,22歲的項羽率八千子弟過江東,克城破敵。23歲渡漳水,破釜沉舟,三萬士兵殺得三十萬秦軍丟盔棄甲。

26歲他指揮起義軍打到咸陽,推翻秦王朝,自稱西楚霸王,分封諸侯,號令天下。

楚漢之爭的彭城戰役,霸王千里出擊,衰兵作戰,數萬楚軍打得五十多萬漢軍幾乎覆滅。滎陽戰役更是殺得劉邦狼狽逃命。

可惜他是一個不懂政治的軍事家,最終他輸在老謀深算的劉邦手下。垓下之戰,十面埋伏,霸王自感末日盡,一曲霸王別姬,唱哭了無數騷客文人。

倉皇而逃的項王在烏江岸上,踟躕不過,是無顏見江東父老,還是懷念死去的虞姬呢?最終他毅然拔劍自刎,命獻烏江,結束了縱橫吟嘯的輝煌人生,年僅30歲。

項羽的悲劇啟示我們幹事業得講究方法:居上者,當會用人,無知者,該努力學習,創業者,應會守業。身勇不如智勇,全面發展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同學們,古人的成功、失敗對我們有良好的教育意義,讓我們共同珍惜光陰,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汲取中華文明的精華;讓我們從讀書中學習智慧,使自己的思想更加強大,從而把我們的事業做大、做強,把我們的職業做好、做細,為國家、社會貢獻我們的光和熱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百家講壇演講稿 篇2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聞雞起舞的啟示》。

同學們,你聽説過聞雞起舞的故事嗎。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叫祖逖,他是晉朝人,他從小立志報國,為了能在戰場上殺更多敵人,維護祖國統一,每天夜裏只要聽到雞叫就起來練武,並且長期堅持,後來成為一位愛國將領。他那種刻苦勤奮的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後人努力學習。

讀了這個故事,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示。有人認為,今天我們的國家安寧祥和,人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衣食無憂,有的同學遊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嘗過了山珍海味,對於戰亂連連的情景從未想象過,認為今天的和平會永遠。這樣的想法錯了,我們的國家時時處在危險中,我們要有一顆居安思危的愛國之心,從小就應該心存祖國,刻苦努力,學習本領,強身健體,隨時準備投筆從戎,報效祖國。

如果我們現在不努力,沒有危機意識,學無所成,身體病懨懨,一旦戰爭來臨,我們不但報不了國,只怕最先成為槍下鬼,或者成為拖累國家的難民。

同學們,讓我們以祖逖為榜樣,為祖國安危刻苦努力,堅持不懈學習、鍛鍊吧!

同學們,加油!

百家講壇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 )號選手。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歷史,孝親敬老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父母,孝在心中

沒有陽光,就沒有温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哪裏來的我們。人們説:母愛如水,滋潤生長;父愛如山,遮風擋雨。

不要忘記-----夏天那一盤甘爽的西瓜,冬天那一杯温熱的牛奶,學習時那一句關心的問候,玩耍時那一聲小心的叮嚀

不要忘記-----是誰為我們做好了可口的早餐?是誰撐着傘來學校接我們回家?

不要忘記汶川-----那個用身體給孩子築起生命屏障的無名媽媽,他在遺言中寫道“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記得-----我愛你!!!”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或許你會問,孝到底是什麼?孝是沉香不怕艱難險阻,一定要救出母親的赤子之心,孝是王祥為了讓患病的母親吃上鯉魚被刺骨的寒冰凍僵了的身體,孝是一首動聽的歌傳誦至今,孝更是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華夏大地,五千年的悠悠歲月,長江黃河的滔滔玉液,孕育了多少優秀的中華兒女。西漢的董永賣身葬父,東漢的黃香扇枕温席,三國的孟宗哭筍,感動中國孟佩傑數十年如一日的照顧殘疾母親,用單薄的身軀挑起整個家庭的重擔。在艱難裏,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個細節。

        小小百家講壇演講稿篇2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中華民族以“崇尚道德”和“禮義之邦”而著稱於世界民族之林。愛國、誠信、厚仁、重義、敬親、貴和、求新、好學、勤儉、奉公等道德要求,經過數千年的不斷陶冶、實踐和發展,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極其重視“精神生活”、“道德人格”、“崇高境界”、“理想信念”、“誠實守信”在人的生活中的導向功能,這對於克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些目光短淺、低級庸俗、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等腐朽思想來説,有很強的針對性。對於中華民族的這些傳統道德,只要我們能夠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吸取其精華、批判其糟粕,傳承其美德,拋棄其侷限,併力求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賦予其新的社會主義的時代精神,就一定能夠成為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提高廣大人民羣眾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於公民道德建設的發展,有助於“以德治國”的實施。

為了使道德建設更好地深入人心,具有使人民羣眾喜聞樂見和通俗易懂的形式,還必須運用各種有效手段,對人民羣眾進行誘導、啟迪和教育。特別是對於廣大青少年來説,運用“格言”“言簡意賅、朗朗上口”的特點,使他們在青少年這個便於記憶的時期,熟記和背誦這些“格言”,就能夠更好理解、感受和身體力行這些格言的內容,這不僅對當前提高他們的道德品質,有教育的意義,而且,在長大成人後,對他們更好抵禦各種不良影響的腐蝕,也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古代的思想家強調,對青少年加強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渠道,就是要把必要的基本道德規範和格言,對青少年“講而習之於幼稚之時”,這樣,就可以使他們“習與智長,化與心成”,長大成人以後,對社會的正確的道德要求,也就能夠順其自然、嚴格要求,也就不再會有格格不入“捍格不勝”的憂慮了。

“傳承中華美德,培養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時代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方面。按照傳統道德基本內容,把傳統美德分為愛國、明智、持節、自強、誠信、知恥、改過、厚仁、貴和、敦親、重義、尚勇、好學、審勢、求新、勤儉、奉公、務實等18個部分,比較全面系統地反映了傳統美德的各個方面,本着少而精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選擇了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格言”,這對於加強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陶冶他們的道德品質,進一步推動公民道德建設、加強以德治國,培養民族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説:“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遠。”然而,在這所謂的道義背後,在一樁樁英雄事蹟之中,始終有一個千年不變的精神內容存在,這便是—傳統精神文化。

傳統精神文化是一個在民族適應環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語言,習俗和人文傳統的長期發展歷程中,表現出來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志向。這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養浩然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後有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為祖國,為人民勇往直前,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無疑更具有現實意義。

xx大報告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加以強調是對民族精神內涵的發展,也是對文化建設理論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應該從大小環境做起,大小年齡進行普及教育。大的環境,國家應該倡導,鼓勵這種精神,使國民具備這種精神,並使其變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動力。而從小的方面來説,應該在各類教育中滲透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大力發展教育從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養。

當前,培育和弘揚傳統文化,首先要培育與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知難而進、艱苦奮鬥、自強不息、清正廉潔、永不自滿,樂於奉獻等的民族精神,不落於時代而不斷髮展;不囿於陳規而勇於創新;不敢於驕傲而奮發向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振興中華的民族精神。今天的偉大變革和新的偉大實踐,正是孕育新的傳統文化最佳時期,我們要抓住機遇,反覆提煉,不斷總結,為民族傳統文化的寶庫增光添彩,這既是民族發展的攻堅戰,又是民族精神前進的光輝點。

仰望中華世紀的聖火我們感到中華民族正閃耀着我們民族特有的堅忍不拔,不畏艱難的偉大精神。而且,正是這種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國從落魄中重新崛起,並再次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作為祖國後代的我們,所要做的是同先輩們一樣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繫起來,真正地做到: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立志報效祖國。這不但是每個中華兒女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根本途徑,更是祖國對我們的要求。讓我們一起為中華傳統文化這顆長壽樹澆水、施肥吧.

百家講壇演講稿 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讓我們一起緬懷屈原》。暮色蒼遠,心緒蜿蜒,有誰在演講時刻注視着你?麥子金黃,演講艾草幽香,有誰在時刻聆聽演講着你的呼吸?冷豔的孤寂、悽切清冷的時光,在炙烤演講着你滴血的心。迷失的漁火,重演講新點燃你對未來的期盼。端午是竹葉的色彩,端午是艾草的青澀,端午是屈原的祭日,端午是人們永遠的牽掛!端午,白日,枕着艾草做夢,我的胃裏,一個蜜棗的粽子,正試圖和古代息息相通。

三千年前的粽子不是太甜,是太苦,需要用汩羅江的水來解苦,但滔滔江水太遠,救不了近渴。就是今天,一個聲音告訴我,我是屈原的孩子,我的筆應該和屈原的血脈相連。但是我怎麼也寫不出,一隻粽子如何香飄十里,粽子淡淡的清香,在艾草的苦味中飄浮。笛聲悠遠,麥子飽滿,汩羅江邊,先生那愁苦悲憤的面容,記憶猶新。興楚無望,為保高潔,你憤然跳入汩羅江。你那悲壯的一躍,讓淚流滿面的詩句,飄散成綿延千年的梅雨,淋濕了後人的思念。滔滔江水化作奔湧的激流,你大筆一揮,《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的詩,而你獨自踏浪而去,讓好多記憶日漸冷卻,只留下一圈圈漣漪,盪漾成五月的一個風俗,至今還依然震撼着世人的心靈。

端午節,傳承了一種情懷,悲壯而悽美,氣吞山河。它向世人所傳達的,是一個詩人憂國憂民、熱愛故土的高尚風格。端午節,沉澱了一種,厚重而堅固,歷久彌新。它向世人所闡述的,是一個勇士不畏暴虐、堅持鬥爭的偉大壯舉。兩千多年以來,端午節所特有的這種情懷和,從來未曾改變……

百家講壇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國旗下的題目是《又逢端午,走近屈原》。

大家知道,對於我們常文的高中生來説,屈原已是一個談得過多,以至於不敢再談的人。但過節畢竟與文不同,要過好一個節日,我們需要挖掘其背後的價值和人文內涵。人們過端午,固然有諸多特色不一的風俗偏好,但無論在哪兒過端午,屈原總是一個無法忽視的文化印記。既然屈原已成為了端午節固定的文化標識,那麼要避開屈原空談端午便顯得不那麼容易。因此,迎着端陽佳節,我今天還是和一下我對屈原的一些看法。

高中語文教材中有一課文叫《漁父》,韻味悠長。説屈原被放逐之後,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到他如此模樣,非常驚訝,便問:“你不是楚國的三閭大夫嗎?怎麼會弄成這個樣子!”屈原説,“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我被放逐了。”漁父説:“在我看來,聖人應該不凝滯於物,與世推移。世人如果都渾濁不清,為什麼不隨其波而揚其流?眾人都醉了,為什麼你不也去大醉一場,何苦自己深思高舉,弄到這步田地?”屈原説:“古語有云,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我的乾淨清潔的身心,怎麼能忍心被這污濁弄髒?我寧願葬身魚腹中,也不願苟活!”漁父微微一笑,搖着槳走了,從船那邊傳來他的歌聲:“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漁父和屈原都愛性靈的清潔,卻選擇不同的道路。屈原有潔癖,史書上説他“瘦細美髯,丰神朗秀,長九尺,好奇服,冠切雲之冠,性潔,一日三濯纓。”這是外在的。屈原還是個上的潔癖者。古語有所謂“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屈原的氣魄是可以當之。屈原説:“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內美”是他畢生的追求,在蠅營狗苟的楚國,他沒有選擇隨波逐流,沒有像漁父那樣超然世外,而選擇的是用玉石俱焚的決心來護持自己的高潔理想。

他的詩滿溢着這種潔淨情懷。《離騷》雲:“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屈原是一位以香為生命滋養的人,他 “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真像《莊子》種所描繪的“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的大鵬,他用生命護持潔淨的。在《九歌·湘夫人》中,屈原發揮想象,裝點一個芬芳世界,迎接他的新娘。這芳香的世界就是他的理想,他的樂土,他的眾香界。他寫道:“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遠望, 觀流水兮潺湲!”這是何等美妙的境界。明胡應麟説:“唐人絕句千萬,不能出此範圍。”清趙翼又道:“地經三閭草亦香。”芷、蘭等香花異卉,成了屈原的背景。

在這樣一個長期的封建社會中,人存在的意義大多要到社會羣體中去追尋,人的“私自之憐”不能説不被允許,至少是不獲提倡。屈原的,毋寧説是一種藝術的補償,人們年年在端午紀念他,或許正為了屈原那香中有冷,冷中有香。可謂一劑淨心清火的冷香丸,一味護持內心的正氣散。

屈原以天問式的叩問,深究宇宙人生之理;以浪漫的'吟詠,袒露哀怨感傷的隱微;以自依彭咸之選擇,註釋着境界的力量;以雖九死其猶未悔的信心,體現個人的張力和韌性。我想,這便是他最深刻的人文價值。

我們身居當代社會,名利物慾糾纏於外,嗔痴慾念躁動於中。因害怕慢人一步而使急躁的烈火肆虐方寸;因迷戀未得的利益而使良性的竊賊逍遙法外。絲竹亂耳,案牘勞形,傳承屈原身上獨特的氣質,體驗他清遠澄澈的心靈境界對於今天的我們更有着非凡的現實意義。端午品屈原,正為我們了一個觀照自我、明晰經緯、沉澱生命的文化契機。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卧聽江頭,畫船喧疊鼓。”又是一年端午時,讓我們一同走近屈原,品味屈原,傳承這份寶貴的遺產,做一個清華其外,澄明其中的人。

謝謝大家!

百家講壇演講稿 篇6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這段時間在課之餘,我讀了幾本書令我受益匪淺。同時我也在不同的書中,在不同的時間維度中找到了屬於他們的共性。接下來,請允許我來細細解説我的思考。

長太息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目睹着昏庸無道的君王在無情的壓迫着黎民百姓,不禁發出了自己的哀歎。在這樣一個黑暗無邊的時代,他心繫蒼生,為之心憂。同樣在另一個黑暗無際的時代,魯迅説,無窮的遠方無窮的人們都與我有關。一種屬於文人憫天懷人的情感,就在千百年的文字中傳承了下來,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我認為屈原與魯迅一樣,都是一個在黑暗之中為天下百姓所擔憂的悲鳴者。

同樣是在看不見盡頭的黑暗中,屈原選擇退爾復修吾初服。他不願意再看着這個扭曲醜惡的世界了,只要他自己的昭質未虧,芳澤猶存,那麼就夠了同學們,這不就是一種試圖獨善其身的想法嗎?自己的品格固然重要,但是屈原還缺少了一種勇氣,一種無畏。反觀魯迅,他只是説着,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縱然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害怕,不怕的人才有前路。很簡單的話語也恰恰説出來他想要與黑暗鬥爭的勇氣。可見這時,屈原與魯迅出現了差異,一種源自於勇氣的差異。

最後的結局大家早已耳熟能詳,屈原投江自殺,為後世留下來不朽的傳奇;魯迅仍舊在吶喊,驚醒了世人餘音不絕。事實上無論是屈原的伏清白以死,還是魯迅的血薦軒轅,都是他們在以自己的方式來改變這個時代。誠然方式有所差異,但我們依然能夠從中汲取收穫。

有一份熱發一份光,就是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在那時從青年中蒸騰出來的太陽,日光朗朗有聲,混沌隨之消弭散去,光明到來了!我們也應傳承先輩,成為時代的光芒!

同學們,書本內外,青春成長。正在號召着我們從書本中傳承先人,樹立好青年典範。屈原在汨羅江畔雖九死而不不悔,因為他堅守好了自己的品格;魯迅在暗夜中奔波,於無聲處聽驚雷,因為他守護者人的脊樑。同學們,石在,火種是不會滅的。先輩之石已傳入手中,青春之火已點明方向;讓我們以今日之我,逐明日之陽。擎星奮鬥為本色,執青春之筆勾勒出一闋時代的壯麗本紀!

在汨羅江畔吶喊,是我們對二人的傳承。

謝謝大家,我的發言完畢。

百家講壇演講稿 篇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端午佳節憶屈原”。

又是一年端午節到。包粽子,賽龍舟,喝米酒……在,人們正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紀念這一傳統節日。

但到目前為止,人們對端午節的起源有不同的看法:楚人紀念屈原,越人紀念勾踐,吳人紀念伍子胥和曹娥……最普遍的説法之一是"紀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在聽説楚國被攻陷後,悲憤交加,自沉汨羅江。沿海民眾紛紛帶領船隻進行救援,並拋灑食物,以防止魚和蝦傷害屈原的屍體。從那以後,每年都會舉行這樣的活動來表達他們對屈原的懷念。此後,賽龍舟、包粽子已成為端午節的主要內容,也逐漸被稱為端午節的起源。

滿懷愛國主義和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執着追求真理的理想主義的屈原是一位跨越時空、體現中華民族的典範"。

民族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支柱。一個民族沒有偉大的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屈原在追求生命的永恆、價值和理想的同時,始終關注國家的興衰。然而,屈原的終結是一場悲劇。如果擔心國家和人民的屈原,看到今天的如此強大,人民為奧運會歡呼,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團結抗震救災,屈原還會投河嗎?

我們今天多麼幸運,作為人,我們不僅繼承了屈原執着追求真理的光榮傳統,而且我們又與四川的小朋友們共同地流着淚,分擔着他們失去親人的痛苦。今天我們懂得珍惜,愛老師,愛家人,愛身邊的朋友!今年的端午節對每個人來説都是不同尋常的一天,我們個人意識到不斷提高自己和努力工作的重要性。今天,我們讚揚屈原的愛國,發揚屈原的,但我們不會擔心,因為我們相信明天的會更強大、更繁榮、更富強!

謝謝大家。

百家講壇演講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五年級三班的葉弘毅同學,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快到了,同學們可能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要划龍舟,但是同學們,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跟屈原有關呢?

屈原是我國第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不跟壞人同流合污,他為了激起楚國人的愛國熱枕,抱石投江,決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賣國的小人,百姓相信愛國詩人是不會死的,所以每年的五月五日,老百姓搖着龍船,到處去尋覓詩人,屈原的愛國已經在人民心中生了根。

我們要學習他的愛國主義,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用優異的學習成績向祖國彙報。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他始終不放棄自己的理想,始終不改變自己的節操,敢於鬥爭,“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也就是説,只要是我所熱愛的,我所追求的真理,那麼縱使讓我死上九回,死上多次我也絕不後悔,那怕把我五馬分屍我也絕不改變,正是他的這種九死不悔的激勵我們的革命先烈前赴後繼,流血犧牲,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天我們很多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跟小皇帝似的,驕生慣養,吃不得一點苦,學習上遇到困難也是知難而退,而不是知難而進,所以學習得不到提高,我們要學習屈原的這種百折不撓的,學好真本領,長大後報效我們的祖國。

謝謝大家!

百家講壇演講稿 篇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屈原是古代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生於兩千多年前戰國時代的楚國,當時正是歷史上奴隸制度向封建制度轉變的時期,秦、楚、趙、魏、燕、韓、齊七大諸侯國割據稱雄,不斷進行兼併戰爭。

戰國七雄之中,秦國最強,而對秦國的軍事壓力和楚國的政治腐敗,屈原極力主張對外聯齊,對內變法圖強,進而統一。

屈原的政治主張雖然遭到奴隸主貴族集團的破壞,未能在楚國實現,公園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軍南下,攻破了郢都最後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自盡,但他的詩“離騷”,“天問”等,卻在文學發展史上,閃耀着不可磨滅的光輝。

通過上述所敍及不斷的學習使我懂得了一個強烈的愛國主義者對國家和人民做出的重要貢獻從來都是可歌可泣的一段悲壯歷史的展示。在學習先輩屈原感人的愛國主義先進的中,令我記憶猶新的是屈原與奴隸主權貴之間的鬥爭,其次,就是他門下的兩個門生對人生觀,價值觀差異的鮮明區分和對照,下面就我個人用所學習的觀點闡述以下三點學習體會:

一、對屈原強烈的愛國主義的認識

當年楚國內憂外患,國貧兵弱,內有奴隸反抗,外有強秦壓境,以奴隸主貴族勢力為代表的南後集團在此國家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為保其貪圖享樂,榮華富貴及小集團利益向楚懷王遊説親秦順從策略;而以奴隸,百姓、有識之士為代表的屈原集團則主張彰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的策略;這些表現可以在一次眾大臣及屈原與楚懷王的交談中得以佐證。

楚懷王言:楚國內外交困長此以往豈不是動搖國之根本。南後言:如今強秦壓境,大王還是與秦國訂立盟約世代修好順從秦國。

屈原言:難道順從秦國楚國就可以安然無恙嗎?秦國自變法以來,國力大增,他不僅攻佔韓國,魏國、趙國的土地,如今又想來攻打我們楚國與齊國,秦國處心積慮要完成一統霸業,征服六國席捲天下,在這種時候還想用討好秦國的辦法來換取楚國的太平豈不是異想天開,自欺欺人嗎?

楚國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內修法制,棄舊圖新才能掃除疾病富國強兵抗拒秦國的兼併。

二、屈原門生宋玉放棄信念投奔權貴昭然若揭

因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期間,在這最艱難的時刻,他曾教導賦予厚望的門生宋玉棄他而去投奔權貴南後集團,這使得屈原不得不發出由衷的表白感歎道:急風勁草,日久見人心啊!

而這一突變卻將宋玉其人貪圖享樂及榮華富貴的醜惡賊臉暴露的昭然若揭,向這樣追逐名利,胸無大志、背信棄義之人豈能留在志向遠大,剛正不阿、愛民如子、博學多才,憂國憂民的屈原身邊呢?因此,向宋玉這樣的卑鄙小人只能屈服於南後集團。

三、屈原侍從女僕嬋娟堅定信念追隨屈原永不放棄

在屈原胸懷大志,窮困潦倒、報國無門,迷惘彷徨慘遭奸人所害之際,侍從女僕嬋娟不但不棄不離反而用多年在屈原身邊所學到的堅定信念來開導屈原道:先生不必痛心,宋玉雖然離你而去,但願意追隨先生的還大有人在,就已嬋娟來説,雖然能力微薄進不了什麼大的力量,但我不會忘記先生的教導,要把自己的一生獻給法制獻給楚國。

屈原聽後倍感激動的感慨道:嬋娟,你真是我的好學生啊!嬋娟最後因誤飲南後集團毒害屈原的毒酒身亡,臨終前屈原抱住她悲痛萬分的自責道:嬋娟,是先生害了你呀!嬋娟則堅強的答道:先生,我真高興,我寧可用我微弱的生命來代替先生寶貴的存在,我是多麼高興呀!

我的父親,我的師長,我總想照你的話去做,把我的生命獻給楚國,可是我做的太少了,我是多麼的遺憾啊!先生,你要保重,你要努力啊!

就這樣一代巾國女豪永存於中華民族屹立不倒。在這可歌可泣的悲壯史實中,嬋娟的驚天地,泣鬼神的光輝章與前者宋玉的背叛形成了鮮明的區分與對照。

通過以上屈原與奴隸主權貴之間的鬥爭及門下兩個門生對人生觀,價值觀差異的鮮明區分和對照,使我感慨萬分,屈原一生追求推行變法謀富國強兵之略,言廢除不耕而食,不織而衣,無功而受事,無爵而顯榮的制度;主張剷除這些危害楚國的蛀蟲,應將他們押送至邊遠地區開荒;宋玉的膽小弱落及嬋娟的赤膽忠心;這一切的一切反映了萬惡的舊社會對國家和人民離心離德腐朽的一面,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屈原在中華文學發展史上,閃耀着不可磨滅的光輝,佐證了一個國家的命運並不能因政治腐敗專權而改變滅亡的宿命。

而後的中華民族現在的情景又將是什麼樣的一個結局不得而知,估計,歷史學家會給出我們一個滿意的答覆。

通過以上我個人對學習屈原強烈的愛國主義的體會的敍述,讓我受益匪淺,收穫額豐,受益匪淺的是讓我懂得了人生是如此的渺小而又輝煌。收穫額豐的是使我懂得了一個真理,那就是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真正強大緣起於高瞻遠矚,深謀遠慮,運籌帷幄的一代又一代領袖偉人而定。

通過屈原強烈的愛國主義對我的薰陶,使我倍感珍惜,也讓我感到將來在工作中的責任重大,雖説我個人的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工作能力遠不及先輩屈原所貢獻的萬分之一,但是,只要我不斷的加強學習,樹立堅強的人生觀,價值觀就一定能夠為祖國,單位、集體的強大與輝煌做出我應盡的責任和義。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百家講壇演講稿 篇10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再過幾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的節日。屈原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當時的楚國在列強環視的狀況下,卻不能及時的發現自己的錯誤,依舊墨守陳規,沒有改革的鋭志,在國力方面遠遠地被倡導地主階級政治改革的國家拋在了後面。

面對連年的戰爭失敗,割地求和,統治階級採取的辦法是偏安一隅,置國家存亡不顧,依舊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裏,他對當前的形勢有着清醒的認識,於是在國內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譭攻擊。

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在與保守勢力的鬥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中華大地。兩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麼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要體會到屈原對於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於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國家富強,民眾和諧。

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知道自己胸前的紅領巾來之不易,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這都是我們的父輩甚至我們的祖輩懷持愛國的理念,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嚮往,掃淨了自1984年戰爭之後瀰漫在人民頭上的陰霾,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來的。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ngxuan/0przq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