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節日慶典演講稿 >

讚頌五四100週年精神演講稿,讓信仰與希望奏響愛國旋律

讚頌五四100週年精神演講稿,讓信仰與希望奏響愛國旋律

青春是種能量,讓一切皆有可能;年輕是種資本,讓夢想飛得更高;願你青春的小鳥永遠不會飛走,年輕的歌聲永遠在心底吟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xx讚頌五四100週年精神演講稿,讓信仰與希望奏響愛國旋律。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讚頌五四100週年精神演講稿,讓信仰與希望奏響愛國旋律

弘揚五四精神 讓信仰與希望奏響愛國旋律

整整一個世紀過去了,曾經波瀾壯闊的五四運動雖已離我們遠去,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內涵的五四精神卻長存於國人心中,併成為民族復興之路上的重要精神支柱。

4月19日,xxxx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紀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必須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導廣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勵下,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上世紀初,舊中國滿目凋敝。面對“弱國無外交”的殘酷現實,面對日本侵略,面對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愛國青年的怒氣積蓄到了極點。隨着巴黎和會外交失敗的消息傳來,憤怒再也按捺不住,熱血青年們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羣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

這一運動,猶如平地驚雷,震醒了沉睡的中國,亦如一道閃電,照亮一個民族前行的道路。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鬥。新長征路上,每一箇中國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責任,青年人的責任尤為重大。

五四精神之一便是愛國。而愛國,不是抽象的宏大話題,它是每一個國人的信仰、覺醒,以及對美好生活嚮往所構成的行動自覺。敢於同不法分子作鬥爭、傳播正能量、助人為樂、善於創新、艱苦奮鬥等等,都是宏大愛國背景下的一道道經緯線,由此而織就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愛國,意味着有堅定的信仰,心懷希望。五四運動中,那羣奔走於大街小巷的愛國青年,他們沒有粗壯的肩膀,但他們仍勇敢地站起來,證明國人並未全部倒下;他們沒有響亮的嗓音,但他們仍不斷地去吶喊,證明國人尚有清醒之人。這便是愛國,有了希望,就能踏出一條活着的路,我們的民族正是由於有這樣一羣人,才得以走向新的偉大復興。

愛國,意味着犧牲,奉獻。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1934年,在獄中的方誌敏用敵人勸降的筆紙,寫下了《可愛的中國》,“我生存一天就要為中國呼喊一天”,也是這一年,他英勇就義;1935年,被日軍俘的趙一曼,在白骨遍露、血肉模糊的折磨中,至死不屈,在開往刑場的列車上,她給年幼的兒子連寫兩封遺書,“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際行動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上世紀50年代,大洋彼岸的一個青年科學家,在紐約《留美學生通訊》上發表了《致全美中國留學生的一封公開信》,信中寫道,“祖國的父老們對我們寄存了無限的希望,我們還有什麼猶豫的呢?”,這個人叫朱光亞,為中國核事業鞠躬盡瘁;國際知名戰略科學家黃大年,放棄了在國外優厚的待遇,懷着一腔愛國熱情返回祖國,震動海外,他曾擲地有聲地喊出,“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

五四運動中搖旗吶喊,與命運抗爭的中國青年,訴説着一個有希望的民族,首先要有一批有希望有夢想的青年。正如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説》所言,“少年強則國強”“中國之未來在少年”。民族危亡之際,無數追求進步之青年奮勇而起,擔當起救亡之重任,方顯風華正茂、青春豪邁。

愛國,是一種樸素的情感。在危難間不計個人得失,在困頓處敢為國家振臂一呼,有人詆譭時奮起抗爭。愛國,無法給出標準定義,它是無數個體樸素情感表達的合集。正如xxxx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所強調的——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五四運動遠去,但其內涵不會因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改變,作為一種精神遺產,它仍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取向有着內在的聯繫。在新時代的今天,弘揚與傳承五四精神,對於振奮民族精神、提升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

網絡時代,還有不少青少年被一些“喪文化”裹挾着,對未來迷茫、對現實焦灼。五四精神所藴含的希望與信仰、覺醒與擔當,正是新時代中國青少年奔跑的力量源泉。

新時代,正青春。愛國,是把個人理想與強國建設緊密結合的強大精神支柱,亦是把個人奮鬥和民族復興緊緊聯繫、創造中國美好未來的巨大精神動力。復興新徵程,奮鬥正當時。

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演講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時光的老人又一次送來了五月,迎來了又一個“五四”青年節。在享受祥和、安寧的幸福生活之時,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經為中華民族的民主、科學、獨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青年們,是他們,在民族遭受屈辱的時刻挺身而出,以力挽狂瀾之勢救黎民於苦難;是他們,以燃燒的激情和鮮血凝聚成精神的火炬,點燃了未來。這種青春是多麼的絢麗奪目呀,這種使命感是多麼的震撼人心啊!

今天,我們這一代青年人有幸生活在改革開放的大好時代,有幸站立在世紀和千年交匯點上,我們是幸運者。但是,面對新世紀,讓我們回顧"五四"精神,認真地思索着,自己應該擁有一個怎樣的青春,怎樣的人生呢?

也許,我們也曾感歎:我生不逢時,沒趕上英雄時代,要不我也會揚名天下;也許,我們也曾抱怨:我時運不佳,沒攤上一個好崗位,否則咱也能露露臉。是呀,和平年代,一般工作,我們很平凡,但我要説,偉大正寓於平凡之中,平凡的我們一樣能高昂起臉,因為平凡中,我們一樣能夠奉獻。

陶行知先生堅守“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信念,奉行“愛滿天下”的宗旨,吳玲老師自比為泥土,不僅把愛給予了鮮花,同樣把愛給予了小草。愛,是教師最美麗的語言。我們對孩子們傾注的愛心,並不想得到什麼回報,也不想索取什麼。我們愛過了,奉獻了,就是幸福。

傳統的中華美德是歷史的靈魂,實現和諧,是古往今來人類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構建和諧文明的校園環境也將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讓我們再一次回望歷史,齊桓公不記“一箭之仇”,告訴我們學會寬容;楊時程門立雪,告訴我們講究禮貌;子奇治東阿,教導我們要尊老愛幼。而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構建和諧校園中也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和諧的因素源自每一個人的每一個細微動作。由於孩子的向師性,我們的言語無形中對孩子會形成一種暗示,我們的舉動也會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或許,會影響他們的一生。所以,在我們做好“教書”的使命之前,更應該考慮好如何“育人”。

俗話説:“教育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無小節,節節是楷模。”為人師表,身教更重於言傳。工作中,我給自己定下一個規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為此,我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模範行動影響和感染學生。打噴嚏要轉過身、用手捂住嘴,有垃圾要隨時扔到垃圾桶,關水龍頭時,用手中剩下的水沖洗一下水龍頭開關……這些細小的良好的行為習慣都是我平時習慣的真實寫照,而孩子們這些習慣的養成單靠一次專門的教學活動是達不到良好的效果的,必須通過老師始終如一的言傳身教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孩子,使孩子們從國小會做一個文明人。

朋友們,同行們,構建和諧校園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任前方荊棘叢生,我們將持之以恆。我們要做勇敢的水手,用智慧和勇氣揚起理想的風帆,用青春和生命奏響時代的強音。青春的腳步如行雲流水,青春的歲月需要知識的滋養,讓我們把握生命的每一天,向和諧校園的彼岸前行。當我們拋棄了迷茫,把握了航向,當我們共同努力,不懈的搖槳,和諧校園的樂章終將奏響。

在座的同行們,讓我們記住:未來不是夢,今天,在我們手中!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五四青年節100週年演講稿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戰友們、同學們:

當我們步入五月的花海,當我們高歌美好的青春和火熱的時代,我們永遠忘記不了1920xx年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的悲壯而又雄偉一幕。五四運動,最先喊出了“外爭國權、內懲*”的口號,最先吹響了戰鬥的號角,最先把先進文化的旗幟在中華大地上舉起!

歲月如煙,流年似水。五四運動所包含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火炬,歷經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接力傳遞,正與時俱進地在新世紀的大道上闊步向前。

我們知道,今天的大好形勢來之不易,是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也深深知道,在今天祖國建設的征程中,有的人正在用自己的青春守衞着祖國的大門;有的人正在大漠深處、草原邊疆、基層一線默默地奉獻;有的人正在科技的前沿勇攀高峯,為國家的建設做出了不尋常的業績;還有的人在服務社會、奉獻愛心中贏得了黨和人民羣眾的高度讚揚。他們都集中體現了當代青年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風貌,尤其是表現在關心社會、好學肯鑽、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為我們今後的學習進取和確立人生目標奠定了基礎,指明瞭方向。

青春因奮鬥而美麗。為了適應時代的要求,接受祖國的考驗和挑選,我代表在場的所有共青團員和廣大青年決心堅持做到:

一是要堅定理想信念。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是我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石,是前進的燈塔,是奮鬥不息的動力。要始終堅定黨的正確領導,堅信社會主義事業,在大風大浪中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始終堅持聽黨的話、跟黨走。

二是要做知識的富有者。堅持刻苦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既是實現自我目標的需要,也是黨的事業的現實要求。要珍惜時間,不懈進齲要端正學習態度,講究學習方法,學會學習,掌握先進的科學知識,勝任未來工作崗位的需要。要善於思考,加強修養,努力鍛鍊自己,矢志成才

三是要追求真理、要求進步。關心社會、造福人類,是每一個共青團員和廣大青年的共同心聲。五四運動的愛國主義傳統和精神,不僅深深紮根在歷史的土壤中,而且與我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遵章守紀、服從領導,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科學、熱愛勞動,以天下為己任,甘願在國家、民族面臨生死危亡的緊要關頭,義無反顧、挺身而出,這是我們始終必須具備的優良品質和精神風貌四是要堅持奉獻為本。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

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只有在奉獻自己的青春、熱血和智慧的過程中,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奉獻意味着奮鬥,不奮鬥就不會成長、不奮鬥就不會前進,不奮鬥就不能體現自我的價值所在。惟有奮鬥和奉獻,才能使我們真正成為新時代的主人。

21世紀,當代中國面臨的挑戰正是中國青年面臨的挑戰。新的形勢和任務正等待着我們去描繪、去實現。我們只有堅定理想信念,堅持認真學習,刻苦磨礪,加強鍛鍊,不斷改造,才能真正無愧於這個偉大的時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eri/km89o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