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家長會演講稿 >

七年級家長會講話稿大綱

七年級家長會講話稿大綱

尊敬的各位家長:

七年級家長會講話稿大綱

歡迎大家參加七年級年級的家長會。我是德育處解老師。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做伴青春 共同成長 培養習慣 促進發展

一、孩子進入國中,家長更不能放鬆,特別是七年級階段。

1、 思想誤區:“熬過了國小六年級的拼搏與奮鬥,終於上了名校,進了保險箱,可以鬆一口氣了。

從國小進入到中學,是一個新的起點,對孩子來説是一個質的飛躍,孩子將面臨着新的環境、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新的教學方法、新的學習方法等方面的挑戰,同時,附中都是來自各個學校的優秀學子,學生面臨的競爭和壓力也會增加。這麼多“新”的適應要求接踵而至,將會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

從學校管理和學生心理來講, 在國小六年級學習時,從課內到課外,從上學到放學,都有老師的嚴格管理,國小畢業之前,有升學目標的激勵,有老師和家長管着學,學習生活節奏較快;進中學後,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課內外許多活動依靠學生自己獨立地去進行。老師相對放得多,管得少,而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又沒跟上這種新的要求,新的學習目標還沒有樹立起來,認為進了理想的學校,往往產生“可鬆口氣了”的思想, 容易出現鬆懈情緒;

從課程設置和學習來講,中學課程一下子增加到11門,表現為“多、新、深、廣”;學科增加,教學內容加深,知識抽象化,老師講課不像國小老師講課那樣直觀形象和詳細,而是比較注重系統講授,要求學生進行較抽象的思維並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習方法、思維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大多學生還沒有這樣的意識和習慣,繼續沿用國小的學習方法,認為只要完成作業就是完成了學習任務,萬事大吉。甚至有的家長也有這樣的想法。有的孩子往往因為主動性差,思維方法跟不上而形成學習上的滑坡。因此,進入七年級後,原本成績相差無幾的同學之間開始出現差距,甚至是較大的差距。

二。給家長的建議:

我們認為,國小階段是孩子興趣養成的階段,中學階段是學生習慣養成的階段。建議家長應該從學習環境、人際關係、學習目標、學習方法、行為習慣等多方面對孩子進行細緻的教育和引導,使孩子儘快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

1、學習上培養督促,重在習慣。引導孩子養成“預習-——聽課——複習——作業——歸納總結”的良好學習習慣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能逐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生活上關心愛護,重在陪伴。增加營養,保證睡眠,適時進行性生理、性心理、性觀念教育。進入國中,學生的身心出現加速發展時期,如身體的迅速發育,身高體重迅猛增長,家長們要合理安排孩子的飲食,保證孩子們身體所需;同時保證學生充足的睡眠,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髮育,才能保證學習的充足精力。

3、思想行為引導提高,要有底線。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非觀。這個時期的孩子是人生中可塑性很強的關鍵時期,青春心理開始萌動,獨立自我意識明顯增強,他們自以為已經長大成人,要求和成人平等交流思想,特別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但自身的自控能力、情感和意志行為又相對脆弱,容易衝動,他們的自身充滿了矛盾。同時,這一年齡段的學生,以成人為榜樣,自覺用成人的準則要求自己,他們不願被成人“監護”,渴望與成人平等,取得成人所具有的權利。他們在活動中表現出強烈的自信心、自尊心,比較喜歡錶現自己。對錶揚和批評很敏感,最不願意聽批評,特別是不公正、不符合事實的批評。對此表現出強烈的不滿,以致形成對立情緒。有時候,他們不假思索地懷疑一切;有時固執己見,孤立地偏激地看問題,容易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他們往往把謙虛與拘謹等同,把粗暴與冒險當作勇敢,甚至把在課堂上頂撞或戲弄老師當作勇敢,很多孩子只要成長的權利不要成長的義務。針對這些情況,家長應當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在安排各項活動時,一方面不能包辦代替,要尊重他們的意見,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動性,培養他們的獨立的意識,培養孩子的獨立學習,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必須給予具體的指導。因為事實上七年級學生無論在經濟上、思想上,還是在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都還不能完全獨立,離不開成人的督促和檢查。孩子的這些特點決定了我們既不能把他們看作年幼無知的小孩,也不能把他們看作長大的青年。 家長既要尊重他們的獨立性,又要堅持原則,嚴格要求,家教要有底線。

4、家長做好榜樣示範。要使我們的教育有效,對孩子有影響,家長必須做孩子的榜樣。以教育者的身份,以社會公民的身份。 許多家長重視言傳,忽略了身教。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是家長人格的無聲影響,最後的教育莫過於感染,最好的引導,莫過於示範。

(1)做孩子愛校尊師的榜樣。信任學校、支持學校,尊重老師。既然選擇了交大附中,説明大家認可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老師對學生的教育管理。當然,學校所取得的成績,家長們長期以來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們有着共同的願望。既然選擇了學校,我們就需要以足夠的信心來支持學校,以足夠的信任來支持教師,以足夠的尊重來對待教師。家長對待老師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孩子對待老師的態度,從而影響老師對於孩子的教育效果。不尊重老師,自以為是的家長是不會得到學校優質的教育效果的,從而影響自己孩子。 我校一直倡導把男孩子們培養成紳士,女孩子們具有淑女氣質,堅持貫徹“十九項美德”教育(校長在第一次家長會上講過),也希望各位家長按照十九項美德要求自己,做學生的表率。

(2)做孩子學習的榜樣,和孩子一起閲讀,學點教育知識,成為一個懂教育的家長。隨着社會對教育的重視和父母綜合素質的提升,很多人對於教育都有一番自己的見解,似乎自己都是教育專家,這也是中國教育的一個怪現象。”實際上,好多隻是一知半解,道聽途説而已。許多教育理念並沒有真正理解。比如:好多家長推崇“賞識教育”,希望老師多鼓勵孩子,儘量少批評孩子,更不能懲罰孩子。因為在家裏她就是這樣做的。這樣的想法,可以理解。老師們也會這樣做。但是,您會表揚孩子們嗎?例子:女作家畢淑敏在美國訪問時,她到一個女教授家裏去拜訪,看到女教授的女兒長得非常漂亮,畢淑敏很自然地説了一句,你好漂亮啊!女教授聽後就邀請畢淑敏到另外一間房子裏單獨談話,女教授説,“畢女士,我想請你向我的女兒道歉”。畢淑敏十分詫異,女教授説,你剛才講的話是對的,但孩子漂亮是父母給的,不是她的能力,你不應該表揚不是她能力帶來的東西。女教授的意思是,你這樣的話會誤導我的孩子。這就是美國人的理念,或者説是美國人的家庭文化:你要表揚孩子用自己的能力獲得的東西,漂亮不漂亮是父母給的,與本人的能力一點關係都沒有,你表揚了一個讓她覺得可以不勞而獲的東西,因此要道歉,消除影響。我們的家庭文化,反思過我們教育和評價子女的價值標準嗎? 我們的表揚或批評有沒有誤導孩子呢?

不要迷信“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類似是而非的教育觀點,為了所謂孩子的自尊心、,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一些家長無原則的肯定、誇讚孩子,缺少對孩子合理的批評教育,懲戒教育更成為奢談。

比如:中國的家庭無不關注孩子的學習,這本不應該是問題,那問題出在哪裏?如早上孩子上學時,中國的家長會説,寶寶,到學校好好聽老師的話;西方的家長卻説,小約翰,今天到學校給老師提兩個好問題,還拍一下孩子的屁股,以示加油!

家庭教育的成敗取決於家庭教育的“道”,而不是“術”,實際上家庭教育的方法、竅門、技巧這些“術”是很個性化的,(比如:孩子上網怎麼辦?比如孩子做作業拖拉怎麼辦?)因人而異,不一定適合其他孩子。只有關注和認識家庭教育的“道”,大道成大器,才能培養出道德、智慧和幸福的子女。家庭教育的“道”就是家庭教育的價值和信仰,家長的教育理念,這是根本。 教育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教育不是教唆。

(3)成為孩子為人處事的榜樣,重視人格的影響。

例子:一位同伴告訴我:家長接孩子時,“我靠我靠”。小田同學因為和學生鬧矛盾而動手,吃了點小虧(實際事情是她現惹起的,而且平時問題不斷)。我把其父親請到學校後,家長一副挑剔和質疑的態度,不與我們討論孩子問題的處理,而是質問班主任為什麼停孩子的課,和我們大吵大鬧。我們在複述事情的經過時,談到自己孩子的問題時總是懷疑事實的真實性,稍微有一點有利於自己孩子的線索,就抓住不放,甚至不斷擴大。從小田父親身上我們終於看到和明白了孩子為什麼先前表現的和她父親一模一樣。小田同學就是父親的代言人。

同樣,小李同學因為和同學發生矛盾,被同學打了一拳,兩個人平時還關係不錯,肯定是一時衝動。小李家長到校後,一看自己孩子被打,就着急的不得了。一會説要帶着上醫院,要拍ct做檢查,一會又説醫藥費必訓讓對方承擔,學校也應該承擔責任等等,對事件的過程卻沒有過問。當了解到事情與孩子無關,孩子在事件中是“受害者”時,家長更是不依不饒,非要為孩子討回公道,非要讓學校給個説法,非要讓對方孩子受到處分才肯罷休。這樣的家長,你考慮過沒有?兩個孩子還在一個班級呢?他們以後還是同學,他們以後怎麼見面?你的孩子怎樣看你?受到處罰的孩子會怎樣待你的孩子,説不定就留下了仇恨的種子。你在親自毀掉你孩子的友誼。孩子們為什麼缺乏寬容之心?家長在給做着“榜樣” 。

家長平時可能不太在意,總認為現在社會複雜,他們還小,不能吃虧。事實上,無論孩子在哪裏,總是離不開父母的影響和父母的教育,包括在餐桌上的每一句話,孩子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會變壞;父母用錯誤的方法教育孩子,孩子則可能變得更壞,父母以“榜樣”的作用影響,孩子則可能壞一生。何況,這樣的教育,根本不是教育,而是“教唆”。教育是使人向善、求真求美的過程。

(4)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不要讓孩子把您從心裏踢出去。孩子進入國中,會逐漸進入青春期,或者“逆反期”。親子關係就進入了比較危險的時期。有的家長反映孩子不願跟自己説話,那你得重視了:因為你已經或者馬上就會被孩子從他的個人世界踢出去了。與現實世界相對應,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個人世界。父母是孩子個人世界的預裝系統,是孩子個人世界的第一批客人。如果父母在這個世界中給她温暖,(不是物質的,而是心靈和精神上的)他就有足夠的安全感去邀請和接納更多的人進入到這個世界,比如他的朋友、老師、同學、同事、伴侶等。他的個人世界接納的人越多,他就越有力量。同時它的抗擊打能力也就越強,一般的傷害並不能摧毀它,因為他有強大的親友團在內心支持他,這在心理學領域叫做“社會支持系統”。家長在孩子的個人世界中,家長的任何言語和表現對孩子都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孩子在做重大決定的時候也傾向於迫切聽取家長的建議。可是,家長一旦被孩子踢出自己的個人世界,他們就不在對孩子的任何決策起作用,他們的話在孩子聽起來已經成為無臭無味的耳旁風,不管你是苦口婆心還是暴跳如雷,孩子只顧自己玩自己,完全沒有把家長放在眼裏,這不是孩子自不懂事,也不是什麼叛逆期的表現,你已經被孩子踢出來了。孩子一般不會輕易這樣做,但是這件事的發生又是沒有徵兆的。正所謂“哀莫大於心死”。

怎樣才不至於被孩子踢出去:不要干涉過多,需要尊重,留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只盯着分數,最後可能失去分數。動機很重要。求助。

5、 孩子的錯誤必須讓孩子自己承擔,給孩子擔當的勇氣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校有校紀。違紀違規受到處罰天經地義。但是,當違紀學生送到德育處,按照校紀要處理給予處分的時候,孩子們除了感覺沒有面子,都能坦然接受,因為處分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手段。面對處分,最着急是我們的家長。好的稍微配合學校工作的家長,不斷的道歉,説孩子沒教育好的責任在我,能不能給孩子改正的機會,能不能先不給處分,恨不得説,你們處理我算了。不配合工作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免予處罰(分),無所不用其極,千方百計阻撓學校的工作。或者在調查事實的過程中尋找有利於孩子的事情細節,或者以孩子小,無法承受,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為理由,或者找領導説人情,找熟人託關係,甚至打點送禮。實在沒招的就開始威脅學校:給了處分,孩子離家出走,或者想不開出了意外,你們學校全權承擔。 家長怎麼了?我在想。李雙江兒子李天一的案子還沒有引起我們家長的反思嗎?

而孩子就在身邊目睹父母的一切。孩子怎麼想?以後發生什麼事他會怎麼做,實際上父母已經在教唆他了。就是事件發生後如何把自己洗清,如何推卸和逃避責任,如何歪曲事實。這樣的孩子長大會怎樣?這樣的孩子遇事後會怎樣?與父母發生矛盾後會怎樣?不敢想象,這樣的孩子會有責任心、會有擔當?

所以,各位家長,即使社會浮躁,人心不古。你也不能浮躁,你也必須保持平和和寧靜,你也必須善良。因為你在面對你的孩子,你在影響着你的孩子。教育孩子,從自我教育開始;改變孩子,從改變自己開始。

三、幾個具體事情:

1、安全問題:天氣變化,早上到校和下午按時回家,不要太早,7:40以前即可,有些班級孩子根據自己班級情況可能會要求稍微早到(比如7:30分,如果形成習慣),但有些孩子7:00就到了。

2、中午留校的問題:必須知道孩子中午的去向 午休班級人數是有限的,一些孩子在小飯桌吃飯、午休,家長必須跟小飯桌説定,中午要負起責任。

非常感謝大家聽我説了這麼多,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祝福每一個孩子,祝福每一個家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azhang/n8z9e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