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教師演講稿 >

中學教師演講稿大綱

中學教師演講稿大綱

朋友們,你們好嗎?

中學教師演講稿大綱

沒有反應哦,看來你們習慣於當老師,扮演老師這個角色太久了。卻忘了自己首先是個人。為什麼這麼説呢?人的天性和本性是追求快樂的,快樂是需要表達出來的。但自從戴上了教師這個面具後,你們刻意掩蓋了純真的本性,讓自己為人師表,你們肩負着傳道解惑的神聖使命,心情變得無比地沉重,笑容慢慢地離你們而去,於是在他人眼裏你們象真正的老師了,久而久之,你自己也相信你是個老師了。為什麼我説是你們,而不説是我們呢?因為我雖然站在講台上,但我並不把自己當成老師來看,至少我首先認為我是個人,一個需要快樂的人,一個傳播快樂的人。如果教學是很苦的,受眾是不快樂的,那教學又有何意義呢?正如台灣作家柏楊説的“經濟水平提高了,但人們的快樂反而減少了,那增長又能什麼意義呢?”我不以老師們與你們打招呼,而以朋友們稱呼你們是為何呢?這並不代表我不尊敬你們,而是要讓你們忘了你們是老師,至少現在忘了你這個角色。回覆到人的狀態,自由人的狀態。為什麼我能忘了我是個老師的角色呢?因為我始終相信教育的最終使命是不用教育,也可以把它理解為沒有學生。醫生的最終使命是沒有病人。既然不用教育,為何現在還要教育呢?人類制定了社會的遊戲規則,為了有序化,便於管理,於是大家都遵從它,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地發展。為創造人類所需的財富,社會進行了分工,每個人都得有一門技能進行創造。哪些是不用教育的呢?我想是作為動物的本性,追求快樂幸福,這些是不用教的。什麼是不得不學的呢?那就是社會的遊戲規則,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適應的各種生存創造能力。但那是最終使命,是我們的理想境界,可相而知目前我們是沒有達到的,於是不得不去教育,首先教育人們如何快樂。

沒有學生何來的老師呢?沒有學生就沒有老師,也就是每個人都是學生,每個人同時也是老師,於是每個人自然而然都是人,活生生的人,希望快樂幸福的人。

你們好嗎?看來我的笑容感染了你們,喚起了你們作為人的天性,現在我可以稱我們了。

社會無形的壓力壓得我們的學生喘不過氣來,誠信機制的缺失讓人與人之間單純的關係複雜化。本來簡單的教學變得複雜起來,在教學之前我們還得取得學生的信任,引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甚至在這之前還得讓學生們熱愛生活。當我們以滿腔的熱情開始教學時,發現下面一張張冰冷的臉孔,那份熱情於是慢慢地消退。這是作為老師的第一悲哀,面對那些無辜的臉,我們能消沉下去嗎?

看來喚發起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從而熱愛學習成為我們的第一任務,可以説是重中之重了。

快樂這本來是人作為動物的本性,與生俱來的天性,為何沒有了呢?既然是天性,那説明是不可能消失的,只是被壓制了,掩蓋了。它一定還潛伏在動物的潛意識中,人的潛意識中。只是需要疏導,從他們內心深處爆發出來。需要一個媒介,或者叫導火線。是誰壓制了他們?自從我們戴上了教師這個面具,學生們戴上了學生這個面具後,師生之間不可能完全地自由平等了。本來師生是朋友,現在卻不由自主地成了對立面。學生們討厭學習,認為是不得不學習,那麼自然而然認為是老師要他們學,老師就成為他們的假想敵,發泄的對象,痛苦的製造者。

自從老師上台的第一句話:同學們好!學生們不得不喊出:老師好!就定下了基調,悲劇就開始了。面具帶上了。人為地製造了不平等,教育與被教育開始了,事實上本應該是互相的教育,自我的教育。

改革就從上台的第一句話開始:把同學們好改為朋友們好。也許剛開始會不習慣,正如做慣了奴隸的人突然有一天做主人了,顯得無所適從一樣。但很快就會適應的。面具會慢慢地被摘掉,於是人的本性自然而然地出現了,快樂重新回到學生的心中,再現於他們的臉上。

如果他們中毒太深,被壓抑太久不能輕易釋放時,我們得采用一些方法。快樂是可以互相傳遞的。可以讓他們説説昨天發生在他們身上最令他們快樂與自豪的一件事。注意力就是事實,這時他們自然而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尋找令他們快樂自豪的事上,一個人的快樂表達,二個人的快樂傾述,五分鐘內營造了一種快樂的氛圍。這工作也許不易,剛開始或許看不出成效,需要堅持下去,但終究會有效的,因為你始終要相信人本是一種動物,動物的本性一定能被喚發。

專業知識的教學對我們來説是駕輕就熟的了,大學學了整整四年,又有了這麼多的自我思考。問題出來了。有些老師深深地疑惑:我教的這些東西對學生們有用嗎?學生有必要學這些東西嗎?我講的都是真話嗎?我有言論的自由嗎?這些東西是不是必須教而不是我想教的呢?我對得起學生嗎?

大多數老師對中國的教育體制都是有自己的看法。本來進步就是在肯定的基礎上進行否定而來的。但改革卻是個漫長的過程,有些無奈,又不得不接受,時機不成熟該等待還得等待。

與其埋怨不如換個角度思考。既然事物都有兩面,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那麼這些即使沒用的東西背後是不是隱藏着有用的東西呢?挖掘這些有用的東西這可是挺有意義的一件事。也許某些知識本身對某些學生沒有用處,但這一有點痛苦的學習過程是否可以培養學生很多優秀的品質呢?比如毅力,忍耐力,堅持心,超越性。至少可以在他們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增強抗挫折能力,不會輕易地放棄。

我發現幾乎所有的中學分班了,分成重點班與普通班,也就是好班與差班。不同的班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本來根據學生的情況採用不同的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是好事。但有一點是要明確的:好班與差班只是單指在學習上的,有些人比較會學習,考試能力強,有些人不太會學習,對考試不太多感覺。好與差只是學習上的,運用辯證主義科學的觀點是:每個人都有長有短。不會學的人肯定有他獨特的特長和優點。但習慣性思維卻讓我們認為:好班的學生比較優秀,差班的學生不可救藥。在心裏上放棄了對差生的教育。差班學生自從進入差班後就變得真正地差了,本來學習上的差只是個現象,因為它掩蓋了自己背後的強。但現在只有差卻沒有了那背後真正的強。於是好班就成為真正的好班了,差班終於成為人們心目中真正的差班了。

分到好班去教學的老師感覺責任重大,當然也感覺到由衷的欣慰,培養出優秀的學生成就感會強一些,動力相對也足一些。既然這批學生適合學習,那就讓他們好好學習吧,社會需要會學習的教師,科研工作者,科學家,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

分到差班去教學的老師一定要有清醒的頭腦,所謂眾人皆醉我獨醒。要始終記住:他們只是不適合學習,那麼其背後一定有偉大的特質,有沒有被發現的優點,造物主在造人本身這方面是公平的。老師們有了更加神聖的使命:令他們發現他們的優勢。社會不是缺少企業家,藝術家,思想家嗎?培養他們吧,讓他們發現自己吧,他們是一羣有創造力的人,創新就在於自由的想象中產生。不會學習是否預示着:他們不願被常規性的東西束縛住自己,喜歡創新呢?社會不就是在創新中得以發展的嗎?老師們會擔心:我這樣做有意義嗎?學校只是以分數來評價一個老師的價值的。我的價值能被學校肯定嗎?

我本為認為基本的學習能力人人都有。只是由於被打擊得多了慢慢失去信心了。我相信只要受到足夠的重視和鼓勵,是可以把有用的知識學好的。學習的動力不足是因為學生們認為這玩意兒沒用。是否可以考慮深度挖掘並顯現其意義呢?

教學工作表現不錯時,就會受到領導的器重,可能馬上會委以重任,做班主任,教務處主任,甚至副校長等職務。這也許是好事,能者多勞嘛。在常人眼裏社會地位有所提高,更受人尊重,這也是人性的高層次的需求。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壞事,你根本沒興趣當官,你更喜歡教學。當官就得花精力,這樣你的教學時間縮短,質量自然會下降。教學質量下降,學生們的受益就減少,對你的尊重和信賴就會慢慢地消失。而當官並不能給你以成就感,教學中的成就感卻在無形中消失了。老師們這可要慎重,要抵制住外在的誘惑,認清自己,找到自己的根,生存發展之根,千萬不能捨本逐末。

當然教育工作者有時會迷茫:在現行的體制下,自己的出路在哪?這份工作工作時間如此之長,壓力越來越大,待遇卻一般。開會時領導大談特談奉獻精神,卻從報導者眼中發現了虛偽和無奈。

於是有人把這份無奈的工作當成謀生的手段,同時搞些第二產業,以提高自己的經濟地位,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累啊,能不累嗎?人哪有精力從事兩份不同的工作呢?這不是違反社會分工的原則了嗎?本來這個社會的就業機會就不夠,而你卻偏偏要多佔一個機會,這豈不是破壞這社會的遊戲規則嗎?

還是把機會還給社會吧!還給那些需要這個機會的人。回到教學上來,除非你不適應教學,徹底放棄了教學為止,那説明教學這個機會不屬於你,自然社會上有你要的機會,那就大膽地去吧。

問題又來了,那收入不高怎麼辦呢?難道老師就不能追求財富嗎?我又沒什麼學校特權,無法權力尋租,豈不註定要守住清貧一輩子嗎?

未來社會是個資源共享的社會,知識傳播的手段越來越新,很多不可能都慢慢地成為可能。隨着互聯網的興起,遠程教育成為教學的又一新模式。關鍵在於你有沒有東西可以傳播,值得傳播。你的觀點新嗎?你的知識有獨見性嗎?你的理論研究深入嗎?你有首創精神嗎?你的教學方法有成效嗎?

教只是作為教育工作者的第一能力,可以説是謀生的能力。研是教的昇華,研究出一些東西,一些對人類有意義的東西。產是載體,把研究的成果生產出來,才能讓大眾受益。這產就是財富,可以轉化為金錢,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

當然從教到研最終到產需要時間,我們得耐得住寂寞,默默地耕耘。

今天我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現在是愉快的,一生也就是愉快的。佛教中的活在當下是很有見地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ao/yqe4n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