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教師演講稿 >

大學教授開學典禮開幕稿(通用15篇)

大學教授開學典禮開幕稿(通用15篇)

大學教授開學典禮開幕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學教授開學典禮開幕稿(通用15篇)

你們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河海大學全體教師對20xx級新同學表示最誠摯的祝賀和最熱烈的歡迎!

兒行千里母擔憂,我能想象到你們的父母對第一次遠離家鄉的你們有着怎樣的叮嚀與期待。因為他們深知,大學對你們太重要。十幾年的中國小拚搏,不就是為了考上大學嗎?未來命運如何,又決定性地取決於你們如何對待大學生活。大學在人生中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如果經營不善,不僅意味着過去的奮鬥前功盡棄,而且未來的事業將失去根基。如何使大學四年演奏出人生最華美的樂章?我想就此談三點想法,供大家參考。

第一、要充分認識到大學的學習生活和中學的重大區別

區別之一:學習的能動性不同。中學裏是在老師嚴密監督、細心輔導大學聯考的指揮棒牽引下的被動型學習,我們幾乎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在大學裏,主要靠自己自覺安排和主動學習。你們的師兄曾總結出大學學習的幾種模式:自主型、組織型、快樂型和伴侶型學習。

區別點之二:學習方法和目的不同。中學重知識的記憶和考試成績,大學更重學習能力、知識的運用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中學的課本必須精讀且越讀越薄,大學的教材只能是泛讀且越讀越厚。中學考試成績是唯一評價標準,大學則是成績、能力和人品等綜合性評價標準。

大學階段首先要明確學習目標和制定學習規劃,理想有多高,行動就能走多遠。目標不明,幹啥都沒勁,最終一事無成。大學生基本上有三類目標:一是就業;二是國內考研;三是出國留學。目標不一樣,學習的重點會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它們都需要刻苦努力。本人總結出成功的三要素:目標+計劃+毅力=成功。

第二、如何應對大學生活的挑戰?

挑戰之一:在不理解自由時成了自由的主人。大學為何既能把人塑造成無敵的鋼鐵俠,也能把鋼鐵俠化為一塊無用的廢鐵?就是因為大學裏我們有太多的自由選擇空間。當我們沒有自由時,苦苦地追求它,但當自由來到我們面前時,卻又不會駕馭它。中學自由時間極少,而大學則是自由時間極多,任意浪費自由時間的人更多。打開你們的表情包,不難發現,有的同學是春風得意、躍躍欲試,以為終於從中學的苦海里解放了,可以好好地大玩一場,誤以為時間是可以補回來的。其實,“逝者如斯”,時間浪費了也就浪費了,它是永遠都補不回來的。有人總以為自己還年輕,時光浪費得起,但李白卻提醒我們:“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時間是命運的成本,它是用來投資的而不是用來揮霍的。希望同學們能夠樹立自覺的苦難意識,因為,年輕時眉毛上不流汗水,老來眉毛下必然流淚水。我們應當充分利用自由時間來統籌安排好專業學習、業餘愛好的培養和身體鍛鍊,使自己全面發展。

挑戰之二:如何利用好網絡工具而又不被網絡工具所利用和綁架?我們生活在網絡社會裏,網絡是我們學習與生活最重要的工具,但如果過度依賴它,我們就容易異化為它的奴隸。特別是網絡遊戲,它被公認為是精神鴉片,沉迷於網絡遊戲必然是遊戲人生。所以,我們既要學會上網,更要學會不上網,這就需要你有健全的理性和堅定的意志。

挑戰之三:在不懂愛情時遭遇愛情。愛情是極其美好的,但這只是針對懂得愛情的人來説是如此。愛情不是本能遺傳,它需要後天學習。獲得愛情是有條件的,愛情遵循要素論。年輕時多積蓄實力,未來才能對異性展現出更大的魅力。

第三、要充分利用大學時光使你變得聰慧

大學是教會人如何變得既聰明又智慧的地方。如何才能變得既聰明又智慧呢?科學使人聰明,哲學教人智慧。沒有科學知識和技能,無法生活;沒有哲學素養,就找不到生活的意義。不久你們就會深切地體驗到,在河海,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達到了和諧而完美的統一,因為“河孕育文明,海凝聚智慧”。所以,你們來到河海大學,是既聰明又智慧的選擇!

讀書學習是大學生的天職,是你們最重要的任務,沒有之一。這是由於大學與讀書是同義詞,同時還由於“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使你們成熟、成為有用的人和幸福的人。所以,趁自己還年輕,好好與好書來一次熱戀吧!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如果説知識是實力之源,那麼,善良便是魅力和幸福之本。善良是對善良者的最高獎勵,邪惡是對邪惡者的最嚴厲懲罰,所以,我們要想幸福就應當且必須善良。善良不僅要存在於內心,更要見之於行動,寬容、感恩、友善以及定期給親人一個電話問候皆是德性善良的表現。同學們跨越萬水千山,相聚在河海,這是前世修來的緣。同學之間,遇到矛盾能讓就讓,遇到困難能幫就幫。凡過來人都知道,大學時代積攢下來的人品會讓你受用終生的。

最後,送同學們兩句話共勉:一是,向前走,不需要理由;向後退,不要找藉口。二是開闊眼界,提升境界,創造屬於你們的幸福世界!

同學們,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使出“洪荒之力”一起出發!

謝謝大家!

大學教授開學典禮開幕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學弟學妹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20xx級思想政治教育本科(1)班的聶芬,今天,非常榮幸能作為老生代表在20xx級新生入學啟動儀式上發言。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所有在校生向來自祖國各地的新同學表示誠摯的問候和最熱烈的歡迎!歡迎你們!你們的到來,為政法學院這支充滿激情與夢想的隊伍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政法學院會因你們的加入而更加精彩!

三年前,我也經歷了像你們一樣心潮澎湃的日子,滿懷對大學的憧憬,步入了政法學院。時光流逝、歲月如梭,轉眼間,三年的大學生活已經緩緩地落下帷幕。三年來,我們過得充實,走得踏實;我們進步了,成熟了。天道酬勤,學習上名列前茅的我體會到,知識的魅力,收穫獎學金及“三好學生”等榮譽的快樂;同時,我還抓住機會參加學生幹部選拔,在學院領導老師的指導和關懷下,我從班級團支部書記開始做起,並最終擔任政法學院學生會副主席,並在任職期間獲得校“優秀共青團幹部”、校“先進個人”、“優秀學生幹部”等榮譽。在此我真誠的感謝各位領導、老師的諄諄教導,感謝學院為我們營造了這濃郁的育人氛圍。所以,作為你們的學姐,我想説:“相信你們的選擇,相信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政法學院是你們夢想起航的搖籃!”

學弟學妹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將體驗那曾經夢想中的大學生活。可是想必現在你們的心中還有個疑問,那就是如何開啟多姿多彩的大學夢想之旅?藉此機會,就我的些許感悟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對各位學弟學妹有所幫助。我想以1、2、3這三個數字加以詮釋:

1、一個目標:我們經常調侃説,我是一個吃貨,但我只做一個夢想的吃貨。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大學與中學相比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這為同學們施展抱負,提供了發展的舞台。但是,對不自覺的同學來説,可能是碌碌無為虛度光陰的陷阱。大學生活並不像有的人想象的那樣閒適、安逸,面對社會的就業競爭壓力,我們必須得努力、得刻苦,用勤奮書寫青春,讓知識改變命運。古人云:無綿綿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要建立人生的赫赫之功,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

2、兩種熱情:對待學習工作的熱情,對待生活的熱情。大學是我們人生中最富有激情,也是最富有創造力的時刻。對待學習和工作,只要我們保持一份熱情,保有一份對知識最熱切的渴求,保有一份對理想最純真的渴望,保有一份最無私的責任感,那我們在這四年的大學本科生活中,必將在學習和工作方面有所建樹。

3、三個美好:學習成果收穫的美好,綜合能力提高的美好,政法學院未來的美好。也許你們覺得四年很長,漫長的路剛剛在腳下鋪開,可是四年的時光真的很短,回望時才能感覺到它的短暫。大一的興奮,大二的輕狂,大三的思索,大四的選擇,往往一轉眼大學生活就已經永不回頭的去了。珍惜這四年的寶貴時光吧,當你們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嚴謹的學習作風完成四年的學業,回過頭來再看,你們會對自己的努力報以會心的微笑,那是春華秋實後收穫的美好。

學弟學妹們,晨鐘暮鼓,日月乾坤;歲月磨人,天道酬勤。希望你們能把握分分秒秒,為自己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希望你們開始學會獨立思考,獨立生活,獨立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希望你們選擇寬容,收穫快樂,直面挑戰,創造屬於你們的美好未來。

最後,祝願領導老師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節日快樂! 祝願各位學弟學妹學業有成,前程似錦! 祝願政法學院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大學教授開學典禮開幕稿 篇3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你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各位新同學從五洲四海匯聚到這裏,與未名湖、博雅塔結緣,為古老的燕園注入了新的活力,這既是同學們人生新的起點,也是北大120xx年校史上嶄新的一頁。作為校長和老師,看到大家一張張鮮活的面孔,我由衷感受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快樂。在此,我代表北京大學全體師生員工,祝賀同學們,歡迎同學們!

各位新同學,我們身處的這個園子,被幾代中國知識分子視為精神的家園,甚至被稱為"聖地"。從今以後,你們將無數次地聽到這些口號的召喚:"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勤奮、嚴謹、求實、創新","思想自由,兼容幷包"。它們絕不是一些空洞的口號,而是120xx年來一代又一代北大人實實在在的人生實踐。北大是一部厚重的書。無論初入燕園還是已經在這裏磨礪過幾年,同學們都應該讀一讀我們的校史,瞭解自己所在院系和學科的歷史,認真思考我們的前輩所走過的道路。所謂"守正",就是要銘記歷史、堅守傳統,始終扞衞我們北大的精神。回顧歷史,不僅僅是為了緬懷過往,更是為了開拓未來。從今天起,百年北大所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學風將在你們身上傳承下去,並被賦予新的內涵。

北大是各位同學曾經的夢想。來到這裏,你們又站在了一個實現更大夢想的起點上。進入北大,意味着進入了一個更寬廣的舞台,從這裏眺望世界,會讓你豁然開朗。這裏的機會很多,資源也很多,再加上北大崇尚自由、張揚個性的傳統是如此深厚,有時難免會讓人目迷五色、眼花繚亂。這是北大的優勢所在,也可能給你們帶來許多"幸福的煩惱",因為你將不得不面對各種各樣的選擇。比如,該選什麼課?那麼多的名師,誰的課都捨不得放棄,可時間又是有限的;該參加什麼社團?"百團大戰"真是讓人興奮,可哪個社團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晚上是到圖書館自習,還是去百年講堂看精彩的演出?暑假是學外語、做科研還是出國交流?將來畢業的時候還必須考慮人生的大方向,是治學、從政還是經商?是留在讓人又愛又累的北京,還是紮根基層、報效家鄉?而在我們這個象牙塔之外的世界,變化就更快了,人們的價值取向越來越多元,各種思潮激盪碰撞,每個人都會遇到困惑、煩惱,會受到誘惑,也遭遇挫折。大家都在問,路在何方?

當你四顧茫然時,請不要急躁,路永遠都在自己的腳下。對於很多年輕的北大人來説,缺少的往往不是雄心壯志,而是"守正篤實,久久為功"的精神。在今天這堂開學第一課上,我想送給各位新同學的,也正是這八個字。

守正,就要有主心骨。做人不能沒有主心骨。沒有挺拔的脊樑,再光鮮亮麗的外表也只是浮華,一個人沒有精氣神,沒有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這個人是立不起來的。1920xx年7月,北大教授胡適在"少年中國學會"演講時,提到三種人生觀是"少年中國"的"仇敵":"第一種是醉生夢死的無意識生活,第二種是退縮的人生觀,第三種是野心的投機主義。"雖然時代已經改變,但這三種錯誤的人生觀並沒有完全失去市場,仍然值得我們警惕。希望同學們把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扣好,傳承和發揚北大精神,積攢和激發正能量,鑄就守正、剛毅的主心骨,再來觀察社會萬象、制訂人生規劃,那時對一切疑惑和彷徨就會洞若觀火、清澈明瞭,也自然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篤實,就是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主題。現在同學們來到北大,未來幾年的主題毫無疑問應當是"求學",研究學問最要緊的是踏實、勤奮,是老老實實、一絲不苟的態度和苦學、苦幹、苦熬的工夫。蔡元培先生1920xx年就任北

大校長時説:"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他希望同學們"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今天的北大,學科齊全,大師雲集,文理醫工交融並蓄,學術資源得天獨厚。大學階段是學習的黃金時期,請同學們務必珍惜。北大提倡博雅教育,希望同學們不要囿於一隅,處理好"專"與"博"的關係,抓住可以利用的時間廣泛涉獵,研習古今中外的經典。未來幾年是大家打基礎的階段,既是打學問的基礎,也是打人生的基礎,這個基礎要寬一點、厚一點、深一點才好。比如,近年來,學校專門開設了"才齋講堂",邀請各學科的名師大家舉辦講座,就是希望幫助同學們打開視野,促進學科之間的交叉研究。

有的同學説,北大重視基礎學科,強調基本功的訓練,這固然是好,可在將來就業的時候用處恐怕不大。其實,看似"沒用"的知識可能是最"有用"的,基礎紮實、博採眾長的人才有無窮的後勁。前不久,有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裏很火,題目叫《一隻海綿的自我修養》。作者是我校數學學院的畢業生,經過十年數學競賽訓練和四年數院學習的她,畢業之後直接選擇了就業,她喜歡文化創意,所以到了一家着名的國際廣告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她成為同批入職的同事中第一個升職的。這個"跨界"的過程當然不是一帆風順的,文章中説"我不是沒有質疑過自己,但意志力無非就是兩件事:別回頭,別低頭。應該做一隻小海綿,別管自己有理沒理,你就去吸收,吸進去,不好的吐出來,吸進去,再吐出來。"在經常被問到"學數學對工作有什麼用"時,作者以實際經歷告訴師弟師妹——"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讀到這名畢業生初入職場的心得感悟,我很感動,也很欣慰。北大培養人才,重在"道"而不在"術",重在"打通"而不在"隔斷",這就是博雅教育的精髓。同時,這位校友的故事也説明,人生選擇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堅信自己的選擇,篤實、苦幹,條條大路都能通向羅馬。

久久為功,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有持之以恆的毅力。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難免遇到荊棘坎坷。不能見風就是雨,不能當牆頭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如果這樣,就做不了大學問、大事業。各位要想獲得成功,就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希望各位同學要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不要目光短淺,為急功近利所驅動。

這裏,我還想跟同學們分享1958級校友、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的人生故事。1963年,作為一個柔弱的女生,樊錦詩從北大考古專業畢業,她放棄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選擇到千里之外的敦煌。她的父親不同意這樣的選擇,還專門給學校寫了一封信,但這封信最後還是被樊錦詩扣了下來。初到敦煌之時,她也有過猶豫動搖,因為"和北京相比,那裏簡直就不是同一個世界,到處是蒼涼的黃沙。"但她堅持了下來,在敦煌已經堅守了51年。她説,"當年決定來敦煌並沒有想到過幹一輩子,只是覺得要找到一樣自己喜歡乾的事兒。幹着幹着就愛上了,就離不開了。現在,別説離開哪怕出差時間長點,就會想敦煌,想盡快回到敦煌。"

像樊錦詩這樣守正篤實、久久為功的北大人還有很多,比如堅守在人跡罕至的西北邊陲十餘年如一日的鄧稼先校友,比如潛心數學研究最終贏得世界尊敬的張益唐校友,比如不久前因長期超負荷工作,勞累過度,犧牲在崗位上的甘肅臨洮縣長柴生芳校友,還有剛剛去世的湯一介先生,他們從不隨波逐流,始終堅守自己的理想,"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寵辱不驚,處之泰然。

他們的事業之所以成功,人生之所以有意義,還因為他們志存高遠,將個人選擇同國家需要、人民利益和人類文明進步結合在一起。我們北大人,與生俱來就被賦予了"吾曹不出如蒼生何"的歷史使命感和理想主義情懷。正如中文系謝冕教授在《永遠的校園》中所寫:"北大人具有一種外界人很難把握的共同氣質,他們為一種深沉的使命感所籠罩。今日的精英與明日的棟樑,今日的思考與明日的奉獻,被無形的力量維繫在一起"。

暑假期間,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受到觀眾追捧。看過這部戲的同學應該知道,劇中有許多以北大為背景的情節。其中有這樣一個場景:文革結束恢復大學聯考後,在北京大學經濟系的開學典禮上,老校長馬寅初勉勵新生們説:"你們來到這裏,不僅為自己開創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未來,同時還肩負着開創偉大祖國未來的使命。我衷心地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在你們當中看到共和國的部長、世界銀行的行長、經濟學的大師。"這段劇情經過了藝術的加工,但反映的情感卻是真摯的,講的這番話,振聾發聵,令人心潮澎湃。我自己也是1977年大學聯考的親歷者,當時我們這批學生都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如飢似渴地學習。而事實上,許多77級、78級學生日後成為了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成為了國家改革發展的中流砥柱。

當然,胸懷大志的同時,也要着眼於小事情,從"掃一屋"做起,方能"掃天下"。中秋節當天,我看到了學生會發起的倡議,號召大家把自己的自行車規範停放。這幾天我在學校裏看到,在圖書館前,在宿舍旁,自行車都擺放得整整齊齊。看到這樣的場景我很有感觸,這是一件小事,但大家都做到了,不僅收穫了整潔、安全和便捷,更從中汲取了正能量。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注重細節、精益求精的北大人,才是永遠立得住、打不敗的北大人!

同學們,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今天,也是在開學典禮上,我和所有的老師都對大家寄予厚望。希望你們珍惜韶華,發憤圖強,希望你們守正篤實,久久為功,希望你們不僅努力做最好的自己,還要勇於擔當,實現夢想,致力於造福他人、造福社會、造福世界。

親愛的同學們,北大歡迎你們!謝謝大家!

大學教授開學典禮開幕稿 篇4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對我們每個人來説,都是一個十分特別並將永遠銘記的日子。來自五洲四海的新同學匯聚在未名湖畔、博雅塔下,古老的燕園因你們的到來再次煥發勃勃生機,北大的大家庭又迎來了新的力量。在這裏,我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員工,衷心祝賀同學們脱穎而出,成為光榮的“北大人”!

同學們,我們身處的這個園子其實不大,但因為獨特的精神魅力和偉大的學術傳統,被世人稱為“聖地”。在這裏,傳統建築莊嚴壯麗,古典園林清幽柔美,無論是春天的奼紫嫣紅還是秋日的黃葉紛飛,都令人陶醉;在這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大師與學子教學相長,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而那些你們今後朝夕相處的“牛人”,也許會讓你感到“壓力山大”,但更能激勵你奮發圖強;在這裏,圖書館藏書浩如煙海,學生社團爭奇鬥豔,校園活動目不暇接,國際文化多元融合,你會真正地體會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這片園子、這所大學之所以令人神往,更因為她始終連着外面的大天地。從戊戌變法到五四運動,從民主科學思想的傳播到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從“小平您好”到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北京大學在120xx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在各個歷史階段為民族解放、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百餘年來,一代代北大人始終以執着的、向上的努力,昂揚走在時代前列,其間既有靜守書齋、醉心學術的淡泊與從容,又有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豪邁與氣概。這些歷經百年風雨洗禮而沉澱下來的精神氣質與高貴追求,仍在深刻地影響着今天的每一位北大人。

大家知道,北大之所以有今日的成就和地位,與新文化運動是分不開的。百年前,發端於北大的這場思想啟蒙運動將“德先生”和“賽先生”引入中國,對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再過一個月,我們的數學科學學院和物理學院就要相繼舉行百年慶典。一百年前的那個秋天,北大其實面臨着一個很大的危機,當時的北洋政府準備停辦北大,我們的老校長嚴復先生寫下了著名的《論北京大學校不可停辦説帖》。就在最困難的時候,北大的數學門和物理學門兩個基礎學科克服萬難,招收了首批學生。這是北大數理高等教育的里程碑,也為我們國家、我們民族引入了科學的火種。北大不僅為當時的中國社會進行了科學啟蒙,更站在思想革命的高度,弘揚了懷疑、批判、考證、創新的科學精神和方法。“科學”一詞的使用,也逐漸從自然科學拓展到人文藝術、社會科學等更廣闊的領域。

近百年來,北京大學始終是中國最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思想文化中心和科學研究中心,她見證、參與並且引領了中國近現代科學發展的崢嶸歷程。在這裏,我不打算全面回顧北大以及北大人為科學事業所作出的貢獻。輝煌屬於過去,在今天這個以歡迎新同學為主題的典禮上,我們更應把目光着眼於未來!我希望與今天在場的全體新同學共勉,我們要一起奮鬥,一起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在未來幾年的時間裏,我們要把北大校園建設得更加高雅和美麗,讓校園的學術氛圍變得更加濃厚,讓每個人一旦步入燕園,都能感受到寧靜致遠、深邃博大的最高學府氣質;我們要引進和支持更多世界一流的學術大師,紮紮實實培養北大的精英人才,讓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北大求學的同學們,接受最優質也最科學的學術訓練,將來成長為最出色也最富潛力的領軍人才。

同學們,未來幾年,大家將在燕園度過人生最寶貴的青春年華。近些天,我一直在想用什麼話在你們入校第一課上表達我內心的祝福。思前想後,我想把一句話贈予剛剛入校的你們——做一個對自己有更高要求的人。

北大是精神的樂園,自由的鄉土,但她首先是一個研究學問、探索真知的最高學府。在北大,同學們會有很多選擇,學校和老師們也尊重同學們的選擇,創造條件鼓勵大家個性化發展。但無論如何,大家都要珍惜韶華,靜心讀書。1941年,毛主席曾專門給在蘇聯上學的兩個兒子寫信,他説:“惟有一事向你們建議,趁着年紀尚輕,多向自然科學學習,少談些政治。...... 總之注意科學,只有科學是真學問,將來用處無窮。”如果不考慮這段話的具體背景,毛主席從一般意義上對年輕人提出了希望,那就是潛心學問。只有打下了紮實的科學基礎,將來才可能在各個領域成就大事。同學們,進入北大,你們站在了一個新的、充滿挑戰的起點上。唯有做好心無旁騖、一心治學的思想準備,才有可能在未來幾年裏走得順暢。

今年5月,在範曾先生的倡議和主持下,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先生和莫言先生在北大進行了一場科學與文學的精彩對話,參加過今年北京大學聯考的同學們應該很熟悉,因為這就是今年北京大學聯考語文試卷的作文材料。當時我也在對話現場,很受啟發。科學和人文,是從不同的角度更好地觀察、發現和理解世界。愛因斯坦曾説:“物理給我知識,藝術給我想象力,知識是有限的,而藝術所開拓的想象力是無限的。”在北大,文理兼修、通融並蓄的學術資源是得天獨厚的。我們的文史哲、數理化和醫學等基礎學科,經過百餘年的歷史積澱,都已成為國內外的最佳品牌。20xx年,學校專門為研究生開設了“才齋講堂”,邀請文理醫工等各學科的名家大師走上講台,為同學們提供一個融會貫通的高端平台,許多本科生也都慕名旁聽。同學們,你們歷經十餘年的辛苦來到北大,千萬不要辜負了這大好時光,要利用盡可能多的時間吸收一切有益的養分,多去圖書館、多去自習室、多去體育場,不斷健全自我的智識,不斷豐盈內心的世界,視野開闊了,氣象會更宏大,就能為未來更好的成長打牢基礎、累積勢能。

講到這裏,我還想問問20xx級的同學們,在你們北大生活開始之前,你們是否問過自己:我為何來到北大?幾年後,我又將以怎樣的身影告別北大?如果想過這個問題,並有了清晰的答案,那你們應該為自己鼓掌;如果還沒想過,那麼不妨多用點時間去想一想。

對這個問題,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回答。作為校長,我不會給一個標準答案,我只想提醒大家,以你們的智商和經歷,可以擁有很多的選擇,但為什麼單單選擇來到這裏。從一個更大的層面和意義上講,你們對未來的自己有什麼期望?

今年3月,我參加了一年一度在北大百年講堂舉行的“影響世界華人盛典”。我校92級校友王俊因為在生物基因領域取得的傑出成就而獲獎。王俊校友曾於20xx年入選《自然》雜誌評選的“科學界年度十大人物”,是唯一入選的中國人。我記得,他當天發表獲獎感言時説:“我們研究基因技術,不僅僅是為了在頂尖雜誌上發表好的文章,更要讓這個世界每一個人的生命質量和生活水平因為基因科技而改變。”

回到剛才提給大家的問題,同學們來北大讀書,不僅僅是為了出國、讀研,或者找工作,這些現實的發展,可以是短期的奮鬥目標,但不能成為人生的終極意義。要記住,樹立了什麼樣的志向,就決定了什麼樣的道路;走上了什麼樣的道路,就擁有了什麼樣的人生。同學們是當代青年羣體的佼佼者,你們在實現個人發展的同時,也要考慮對科學發展、社會進步和文明傳播承擔更多的責任。在燕園的幾年,同學們不僅要認真研究怎樣做好學問,也要思考如何立身做人;不僅要恪守學術道德,也要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用心去慢慢沉澱和培養一種為學和做人的高貴品味;不僅成長為一個更好的自己,也為他人、社會和國家發出印有你們標記的一份熱度。

同學們,剛才我與大家分享了一些思考和希望。其實作為校長,我也一直在問自己,學校應該給同學們提供些什麼?讓大家感到有所收穫。今天,是我第一次作為校長對全體新生講話,我也談一下自己對北大教育目的的想法。我認為,北大的教育是要向學生傳授被普遍認可的道德觀,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和自我發展的能力。每位學生會因有一段在北大的學習與生活經歷,而成為一個有格局、有底線、做人做事皆有品味與追求的人。簡單地講,我希望北大的學生都能不斷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同學們,未來的路,就在腳下。百餘年來,中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曲折歷程和深刻變革。你們是幸運的人,出生和成長在一個最好的時代。20xx年的這個秋天,在燕園一年之中最美的季節,你們滿懷憧憬地走進北大,將在這裏開啟人生新的一頁。我校歷史學系閻步克教授曾説:“‘數千年未有之變局’仍未結束,五四以來的學術浪潮還在延伸。在未來一百年中,中國學人大有可為,而北大學子在引領學術潮流上應該當仁不讓。”今天,屬於你們的嶄新生活已經在燕園開始,北京大學120xx年厚重的歷史長卷此刻就呈現在你們面前。如今,她正期待着你們意氣奮發、當仁不讓地來書寫一個新的、更加輝煌的篇章!

同學們,北大歡迎你們,北大祝福你們!

大學教授開學典禮開幕稿 篇5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今天,百年清華又一次張開雙臂,迎接20xx級研究生新同學。首先,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研究生是求學生涯的新階段,也是人生旅途的新起點。選擇深造,因為你們懷揣着更大的夢想;選擇清華,因為這裏是圓夢的舞台。我知道,你們當中很多同學是第一次來到清華,你們是清華園的新主人,也是清華的新生力量。我相信,清華會成為你們永遠的精神家園。你們中有些同學曾在清華學習過,我希望再次成為新生的你們,與母校一起繼續成長進步。你們中還有來自88個國家的留學生。畢業於哈佛大學教育專業的Timothy Hesler,曾在清華英語夏令營為大一本科生短期授課,對清華濃厚的學術氛圍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考慮繼續深造時,清華-MIT全球MBA項目成為他的首選。我相信,未來的清華會成為全球更多優秀學子圓夢的地方。

清華大學有着厚重的歷史積澱,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文化傳統。在“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精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和“行勝於言”校風的薰陶下,一代代清華人在這裏學習成長,並從這裏走向廣闊的天地。創新同樣也是清華文化中的重要元素。1920xx年畢業的校友們贈送給母校一塊刻着“人文日新”的牌匾,如今這塊牌匾仍高懸在大禮堂南牆上。其中的“日新”二字出自古代典籍《大學》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為學絕不能因循守舊,而要革故鼎新,勇於突破。實際上,追求創新的精神,早已深深融入清華人的血脈,並化為探索未知、創造新知的具體行動。20xx年,薛其坤院士領銜的團隊在世界上首次實驗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其論文被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先生譽為“第一次從中國實驗室裏發表的諾貝爾獎級的物理學論文”。就在今年8月21日,施一公院士領銜的團隊在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同時發表兩篇論文,首次解析了真核細胞剪接體複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維結構,並揭示了其基本工作機理,多位諾貝爾獎得主都評價這一成果為“巨大的突破”。

朝氣與活力是青春的標誌,創新也應當是青春的標誌。研究生階段是奠定學術基礎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產生創新成果的重要時期。事實上,很多學術大師都是在研究生階段獲得了一生中第一個甚至是最重要的學術成果。因為電影《美麗心靈》而為公眾熟知的納什,在其22歲時完成的博士論文中就提出了後來被稱為“納什均衡”的博弈理論,而這正是他獲得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最重要的基礎。著名生物學家克里克也是在他的博士生階段揭開了DNA雙螺旋結構的奧祕,開啟了分子生物學的新時代,從而獲得1962年諾貝爾獎。青年永遠是創新的生力軍,希望你們在研究生階段充分發掘自己的創新潛能,為青春歲月刻下最難忘的印記。

成為優秀的創新者,要敢於質疑。北宋哲學家張載説過:“於無疑處有疑,方是進矣。”人類歷史上重大的學術進展,往往都是在最熟視無睹、人云亦云的地方取得突破的。成為優秀的創新者,要善於合作,在思想碰撞中激發創新火花,在交流合作中提升學術水平。當然,成為優秀的創新者,還要有豐富的想象力,給知識插上想象力的翅膀,你們才能飛得更高更遠。本站

質疑、合作、想象力都很重要,但今天我更想強調的是,創新者要敢於選擇有挑戰性的目標,不畏懼創新之路的艱辛。正如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所説:“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愛好登山的人都知道,攀登珠穆朗瑪峯有南北兩條路線,南坡易、北坡難,攀登北坡除了要克服嚴寒缺氧,戰勝陡峭懸崖外,還需要跨越“北坳”冰陡坡、“大風口”以及被稱為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階”三大難關。真正的登山者更願意選擇北坡,在極限挑戰中錘鍊無所畏懼的勇氣。無論選擇南坡還是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峯的勇士,都是值得我們敬佩的。但我相信,選擇北坡的人一定能看到更加奇異的風景,沿途的艱辛以及經歷艱辛的過程一定會使他們變得更加強大。創新同樣是一個攀登的過程,探索的道路越艱險,達到的境界越高遠。

英國數學家懷爾斯從小喜歡數學,10歲時就立志要征服300多年未被證明的費馬大定理。33歲時,已成為著名數論學家的懷爾斯,決定放棄所有與證明費馬大定理無關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這項失敗風險極高的研究之中。通過長達7年的努力,他完成了這一證明。然而,他的論文在審稿過程中被發現存在一個重要缺陷。懷爾斯在解決本站這個缺陷的過程中一度面臨絕境,但他堅持了下來,用392天最終做出了完美的證明。懷爾斯憑藉他過人的勇氣和執着努力,不僅登上了數學王國的高峯,更是收穫了非同尋常的人生體驗。他説:“再沒有別的問題能像費馬大定理一樣對我有同樣的意義。我擁有如此少有的特權,在我的成年時期實現我童年的夢想。”無論做什麼事情,清華人都永遠追求卓越。我希望,大家在學術研究中選擇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目標,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執着堅守,“衣帶漸寬終不悔”,做不畏艱辛的創新者!

同學們,未來屬於每一個朝氣蓬勃、充滿理想、敢於創新的人。你們是清華園的主人,你們將在這裏播種耕耘,並收穫屬於你們自己的創新成果。我相信,美麗的清華園一定會因你們而更加精彩,你們的青春足跡也一定將為清華園所銘記!

謝謝大家!

大學教授開學典禮開幕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 新同學們:

大家好!

在這個季節裏,同學們的到來,給我們美麗的校園又增添了一片蓬勃的朝氣,帶來了青春的活力。在這裏,我代表遼xx學院的全體教師,向你們的到來 表示熱烈的歡迎!

同學們,社會、學校、家長都對你們寄以很高的期望,希望你們不負眾望,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從現在開始,同學們應該樹立起一個遠大的理想,就像一棵樹,正是有了對陽光的渴望,它才可能直插雲霄;就像一隻鷹,正是有了對藍天的嚮往,它才可能遨遊天際。只有有理想的人生,才是積極的人生,才能飛得更高、更遠,才能真正體會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人生非坦途。同學們應該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在大學的學習生活中,一定會有很多困難。對於每位同學來説,大學的學習意義重大,然而大學生活又不會像你想象的那麼完美,你會發現大學的學習生活是樸實的、平凡的、甚至是艱辛的:也許原來你們嚮往的課程很乏味,大名鼎鼎的教師也很平常,期末考試的緊張和辛苦,甚至比大學聯考還要累。但是,你也會發現,大學的學習生活是美好的、豐富的:上課、講座、演出、比賽、科技活動、社會實踐、同學聚會,如果你願意,你們也會忙得不亦樂乎。 作為教師,我們會本着“傳道、授業、解惑”的宗旨,成為你學業上稱職、合格的導師,也會努力成為你生活中的朋友,遇到困難時,老師們將會給你一份力量,也會跟你一起分擔。獲得成功時,請與老師們一道分享。

最後,我祝福同學們的大學學習生活是愉快的、幸福的,是你一生中,最驕傲和值得回憶的階段。也期待着四年後,還是這個地方,畢業典禮上,見到碩果累累、更加成熟的你!

謝謝大家!

大學教授開學典禮開幕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20xx級新同學:

大家好!我是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師於賡哲,感謝大會給了我這樣一個發言機會。

十八年前的這一天,我來到了陝西師範大學,成為一名大學生;相信那時在座的許多同學剛剛出生。十八年前這一天,我的老師對我説:“師大歡迎你。”十八年後的今天,我代表全體教師對20xx級新同學説一聲:“師大歡迎你1

陝師大是一所光榮的學校,陝師大是一所踏實苦幹的學校,十八年來,我在這裏由學生到教師,體會到師大的艱辛,也品味到師大成功的喜悦。

祖國的發展離不開西部,西部的發展離不開教育,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教師隊伍的培養建設,如今,陝師大支撐着中國大西北基礎教育的半壁江山,同時也為全國其他地區輸送了數以萬計的優秀教師和其他人才,正可謂“橫空大氣排山去,砥柱人間是此峯1

這裏也曾經匱乏,這裏也曾經苦悶,但是這裏從來不缺的是教師們的責任感。

幾十年如一日,陝師大的教師們如同厚重的黃土地一般,為未來國家棟梁的茁壯成長盡心盡力,辛勤澆灌、精心培養。

如今,陝師大已經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學科建設、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都邁上了新台階,作為一個昔日的師大學生,我為母校的發展感到由衷的自豪,作為一個今日的師大教師,我倍感責任重大,相信在學校黨政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全體師大人齊心協力,追求卓越,一定能夠實現我們建成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既定目標。

每年都有這樣的開學典禮,每年都有這樣的場景,但是今天對於陝師大來説是非同尋常的一日,對於在座的諸位同學來説更是意義非凡,你們中的2600多名同學是國家在部屬師範大學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政策之後招收的第一批學生。不久前説:“必須吸引和鼓勵優秀人才從事教育工作。”

你們的身上寄託着國家的厚望,你們和其它五所部屬師範大學的師範生將成為中國改善教育資源分配狀況、提高基層教育水平的關鍵力量,從某種意義上來説,你們將對中國未來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作為一名參與者,在座同學可謂幸莫大焉!因為1

幸運女神並不會這樣垂青每一個人。

就在今年六月大學聯考結束那天,我和其他許多教師接受學校委派,前往各地宣傳免費師範生招生政策,這也是我們的幸運,因為我們也由此成為了這一歷史事件的參與者。未來數十年之後,當你們回首往事之時,但願你們能自豪的説:“我在一個合適的時間來到了一所合適的大學。”

但願那時我也能説:“我在一個合適的時間遇到了一批合適的學生。”

師大要發展,離不開學科的拓展和社會影響力的增強,綜合性是師大騰飛的基矗所以對於師大來説,在座的非師範生同學也是發展的關鍵力量,師大的非師範專業的快速發展,已經為你們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你們將在另一個方面展示師大的實力與魅力,展示師大人的多才多藝。

請所有同學牢記校訓“厚德積學,勵志敦行”,這八個字是師大歷史的寫照,也是師大精神的濃縮!它是我校師生共同的人生標杆!每一個字都有着深刻的內涵,需要我們仔細地理解與踐行。

不久以前,房校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陝師大將把免費師範生培養目標確定為培養優秀的高中教師,甚至是中國小校長。”

我聽了很高興,未來我的孩子一定要送到20xx級師大畢業生擔任校長的國小、中學去,不是為了走後門,而是因為我對你們的實力充滿信心,因為你們是師大人!

未來與各個行業打交道的時候,我也希望能碰到在座的20xx級非師範學生,因為你們是師大人!未來在學術界,我也希望能與在座的xx級研究生共同切磋,因為你們是師大人!

讓我們在教育行業和其它行業共同努力,有德彌高,有學彌厚,有志彌堅,有行彌敦,因為我們是師大人!

恭祝20xx級全體新同學:學業有成,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

大學教授開學典禮開幕稿 篇8

親愛的新同學,老師們、同志們:

上午好!今天的風雨真不小。此風此雨,給了我們不同尋常的體驗。這彷彿是為同學們邁入大學、踏上人生的新高地,進行一次精神沐浴和心靈洗滌;也似乎在表明,不管任何風雨都抵擋不了同學們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信心和堅毅。我代表學校對來自15個省區的近6000名新同學加入湛師大家庭表示熱烈的歡迎!對風雨中堅持開會的同學們表示崇高的敬意!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年度。你們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時期,在我國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我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之年,考上大學,來我校深造,真是值得慶賀。你們的加入,將給湛師帶來新的活力、激情和智慧。

一、大學是人類文明的高地

進入大學,首先要追問大學是什麼樣的地方?具體而言,大學是:

(一)責任高地。大學肩負着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人才、創新知識和服務社會的重要責任。大學是人類文明的高地,也是人類近現代文明的發源地。意大利在文藝復興之前有博羅尼亞大學;英國先有牛津、劍橋,後才有其崛起;德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能夠成為世界科技文化的中心,跟柏林大學的建立有很大的關係;美國是先有哈佛,後有國家。美國之所以有今天,我們表面上看到是它強大的經濟、軍事、政治,實際上支撐它的是大學,是它強大的教育系統。我國提出“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温在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強國先強教,強國必強教。蔡元培則早就説過,要看明日之社會,先看今天之校園。

大學的主要責任,也是教師的天職:就是培養人才,培養最後超過老師的人才。教師的職責,就是引導和幫助學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承前啟後,繼往開來,超越自己,實現文化的傳承、創新和發展。只有這樣,大學才能卓爾不羣,長盛不衰,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人才、建樹新風。

大學生的天職就是學習,就是努力成為超越老師的學生,更好地服務國家需要和民族偉大復興。

(二)人才高地。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大學是人才最為密集的地方,也是人才成長的搖籃。哥倫比亞大學校園裏有不少雕塑,其中有一尊雕塑,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這尊雕塑就是哥大賴文森廣場(RevsonPlaza)的“鋼絲上的行走者”(TightropeWalker)。這個雕塑有兩個人,其中一個人走在鋼絲上,另一個人站在他肩上。我覺得,如果把下面那個人看作教師,上面那個人當作學生,那麼這個雕塑便體現了大學教育的理想:培養超越老師的學生。

培養超越老師的學生,其實也是中國大學的理想和傳統。由魯迅親自設計的北京大學校徽與哥大的上述雕塑有異曲同工之義。它主要由“北大”這兩個字用篆書構成,下面一個“大”字,像一個人,表示教師;上面是“北”字,像兩個人,表示學生。兩個學生背靠背,表示他們是和而不同的君子,具有獨立人格,只追求真理,不互相依附,不拉關係;他們站在教師肩膀上,表示學生在老師的無私教導和幫助下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更有作為;這三個人還構成了一種多元對話的格局,體現了一種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所以,北大校徽是最能體現大學理想和教育精神的。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曾發出“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的感歎,認為年輕學子是值得敬畏的,怎能斷定他們將來趕不上老師呢?韓愈在《師説》中講到,“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陶行知則説:“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這都實際上寄託了培育超過教師的學生的教育理想。

令人欣慰的是,在湛江師範學院漫長的發展歷史當中,曾經湧現眾多卓越人才,他們都是以天下為己任的傑出代表。如學校前身——雷陽書院,曾為廣東六大書院之一。它的三位著名山長(古時稱校長為山長):陳璸、陳昌齊、陳喬森。也就是我們説的“三陳”。陳璸、陳昌齊均為進士;陳喬森為咸豐年間舉人,被譽為“嶺南才子”。他們做官清正廉潔,勤政愛民,功勛卓著;做學問則勤謹篤實,以身垂範,學者楷模。還有譚平山,曾任雷州中學校長,是廣東黨組織最早創始人,時有“南譚北李(李大釗)中陳(陳獨秀)”之譽。還有廣東農民運動著名領導人黃學增、南路優秀女共產黨員歐汝穎、粵桂邊區縱隊副司令員唐才猷等傑出代表。

湛師培育過不少超過老師的優秀學生。如今天坐在主席台的一些教授,就畢業於本校的前身雷州師專,當時學校一個教授也沒有。不少畢業生考上北大、復旦、人大、南大、北師大、中大等名校的研究生。僅今年就有137名畢業生考上研究生。

(三)精神高地。樑英書記説過,大學不僅要有大樓、大樹,還要有大師、大氣。從最高境界上來説,真正的大學,是無形的大學,是精神的大學,是能凝聚和產生大師的大學。有了高遠的精神境界,有了一流的教師,哪怕沒有高樓大廈,也可能成為一所高水平大學。所以,大學首先要有高遠的精神境界,成為精神高地。才能使大學不僅僅停留在“形”和“體”的層面,而進入“神”和“靈”的境界。在這一精神高地上,我們探索人類精神生產、傳承和創新的祕密,與人類最傑出的大腦和最高尚動人的靈魂相遇,爭取那熠熠光輝,照亮自己的人生,然後把這些祕密和光輝與他人分享,傳承發揚下去。

同學們考上湛師,不必自卑。家庭經濟貧困,也不必自卑。大學是追求真理、崇尚學術的精神高地。在這裏,不是比官大,也不是比錢多,而是比誰的志氣大、用功多、學問高。在這裏,過的需要艱苦付出的寂寞生活。洪堡説過,寂寞是大學精神的特質之一。易卜生則認為:“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最孤獨的人。”在大學高地上,可以瞭望世界,展望未來,通過與高人接觸,知彼而知己,確立自己的人生使命,為做最好的自己奠基鋪路。這是很幸運的。正如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説:“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他人生中途,即年富力強時發現自己生活的使命。”站在這一高地上的人們,可以讓一切都變得意義非凡。甚至連貧窮都擁有珍貴的價值。與青春和智慧相比,金錢、地位、美酒、佳餚都微不足道。在這一高地上,即使身無分文,也可以孕育希望!

二、立足大學高地,努力成為超過老師的學生

如何努力成為超過老師的學生?我以為,樹立“責任以行,能力為重,創新是魂”的理念,並付諸於行動是關鍵所在。

(一)責任以行

社會學家戴維斯就曾説過,“放棄了自己的責任,就意味着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的生存機會。”我站在這個講台,最真切的感受,除了迎新的喜悦,更多的是一種責任。面對眾多渴望求知、立志成才的學生,我深感作為一名校長的責任之重。同學們上大學,要學的東西很多,首先應該學會負責,成為一名負責任的人。每個人都要對自己和親朋負責、對工作和單位負責、對國家和民族負責。責任以行,就是永不放棄自己做人、做事、做學問的責任。

責任以行,也意味着寬容和擔當。同學們從今天起就成為湛師大家庭的正式一員。對學校的平安和諧、創新發展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有責任和義務協助學校克服各種困難,共同推動學校發展。我曾邀請全國勞模、韶鋼首席技術專家羅東元給大學生作講座,他説,“上蒼安排每個人都有一次做人的機會,就要盡心地體驗做人的責任,享受其過程。要熱愛工作、享受工作。我在工作中遇到太多問題,有時逼得走投無路,但我認為,這時候離問題解決就不遠了。什麼叫成功?成功在於堅持,成功就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儘自己最大的責任,積累能量,然後集中釋放出來。”

我校師生中也有很多“責任以行”的榜樣。1935年,雷州省立師範學校時期的吳炳宋校長,就把教育事業與國家命運聯繫起來,明確指出“民族之興亡,基於教育之盛衰”,希望“師範教育普及高雷,澤流所被,漫衍全粵”。我前天在新生接待現場,遇到送兒子來報到的一家人,爺爺、父母和兒子四人。爺爺、父母親都是中國小的教師,父親還是校長。爺爺、父親都曾是湛師的學生,現在兒子也成為湛師的學生。我認為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這個家庭對湛師的一種情懷和對教育的一份責任。法政學院的龐天佑教授,大年三十也一如平日,堅持讀書搞研究;化學院的高利軍博士,20xx年來校工作以來,不曾回過家鄉,不論寒暑假還是星期六日,幾乎天天待在實驗室搞研究,32歲就拿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還有鄭光華老教師、譚笑老教師,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他們在校園裏與學生交談輔導的身影,無私地把自己的時間、生命智慧奉獻給學生。還有今天作為校友代表發言的附中黨總支書記、特級教師樑哲同志,等等。正是有這些對事業、對學生高度負責的老師,湛師才能培養出許多優秀的學子。

(二)能力為重

一個人要真正有所擔當,真正能負起責任,就必須有能力,即要有豐富的知識和過硬的本領。這裏的“能力”,是一個建立在紮實的知識基礎上的“能力羣”。包含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等。不同的行業所要求的能力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專業培養的能力規格也有所不同。同學們進入大學,最重要的是不能放鬆學習、不能放鬆思考、不能放鬆行動。能力的形成靠學習和實踐積累。那應該如何學習呢?

1、要學會在“三個世界”裏學習

一是書本世界。通過閲讀書籍等增長知識,尤其要精讀經典名著。二是經驗世界。要培養能力,就要主動實踐、積極鍛鍊。三是虛擬世界。現在是網絡時代、E時代,網絡上有海量的資訊,為我們學習提供了很多材料。網絡已經成為我們學習生活的非常重要的部分,影響着我們的認知方式和知識結構。我們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便利來促進學習和研究。

2、要掌握三種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真正的教育必然是自我教育。與中學相比,大學提供了更多的自由與選擇的空間。這裏所強調的是“我要學”,而不是“要我學”。同學們要從被動學習轉變自主學習;要學會綜合分析、獨立思考,學會選擇,有所守有所放,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味追求熱點或時髦,人會失去自我和尊嚴。不要讓你的大腦成為他人思想的“跑馬場”。

合作學習。“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今天,單打獨鬥已難以適合社會和工作的要求。同學們來自全國各地,有着不同的成長背景、性格特點、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等,這是一筆豐厚的精神文化資源。同學們要充分發掘和利用自己同伴的精神文化資源,互相學習、合作學習,提高學習效益,培養合作共事的能力。

體驗學習。實踐出真知。體驗的過程是學生掌握知識、生成能力,學會思考,學會與經驗世界接觸的一個綜合過程,是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做科學實驗、參加專業社團活動、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專業實習等,都是體驗學習。

以上三種學習方式,加起來便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八方友。

3、要把握三個重點進行學習

一是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礎。著名教育家南國農先生給我們的深刻啟示是,做人,對己而言,要做第一流的人物。做最好的自己。要多讀書、讀好書、勤讀書,打出紮實的理論基礎,優化知識結構;對他人多一點尊重和寬容,少一點苛求責備;對社會多一點奉獻,少一點索取。第二個重點是“前沿”。我們要了解理論尤其是實踐前沿的新成果、新技術和新手段。不斷更新知識、掌握新技術。第三個重點就是“特色”。要有特長,要揚長避短,個性發展,這樣才可能有創新。

(三)創新為魂

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創新型人才。同學們要以一種創新的精神、研究的態度和負責的行動,不斷為家庭、母校、社會和祖國奉獻力量和智慧。當前,學校提出建設鮮明特色的高水平師範院校的發展新目標,判斷學校是否高水平的一個很重要的表徵,就是其培養的學生是否有創新精神、出色的能力和卓越的成就。

創新是一個探索未知的艱辛卻又有趣味的過程,需要勤奮和專一。要把創新作為自己做事、做學問的價值取向和工作習慣。

作為院長,我將與同事們一起,致力於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資源。如我們將籌建教師教育創新班,對一批立志從教、學習優秀的學生進行重點培養;我們着力構築現代教育技術高地,為同學在虛擬世界裏學習提供平台;籌建教育研究院,並以此為平台吸引教育名家和中國小的優秀校長、特級教師來校講學輔導,讓同學們與名家名師近距離接觸,瞭解最前沿的思想和信息;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同學們到國內外進行體驗學習,拓展專業視野,增長專業知識和能力,等等。讓你們成為負責任、有能力、能創新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是我來湛師當院長迎來的第一批學生,也將是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的第一批學生。我對你們寄予厚望,充滿期待。惠特曼有一句名詩:“我獨自在西部放歌,為新的世界而自由歌唱。”我衷心希望,同學們在地處粵西的湛師學習期間,珍惜時光,立足責任、人才和精神高地,用大學精神、青春理想、人生責任、生命熱能去填充大學生活的每一個時空,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去精彩生命的每一個細節,讓每一天都充滿意義,擁有一個健全的身體、高尚的心靈和出色的能力,擔當起服務國家和民族的社會責任,成為超越老師的不是名牌大學的名牌大學生!

大學教授開學典禮開幕稿 篇9

各位學員:

經過精心準備,黨校第41期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今天開學了。首先,我代表校黨校對全體學員表示熱烈歡迎!舉辦這次培訓,目的是幫助大家進一步端正入黨動機,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早日實現入黨願望。圍繞黨校學員的學習我提三點希望。

一、提高思想認識,增強理論素養

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集中培訓,是堅持黨員標準,嚴格入黨程序,確保發展新黨員

質量的需要,也是貫徹《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的要求。細則明確規定,要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理論體系教育,基本知識教育,黨的歷史和優良傳統、作風教育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通過集中培訓等方法,使大家懂得黨的性質、綱領、宗旨、組織原則和紀律,懂得黨員的義務和權利,端正入黨動機,確立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信念。我們黨校課程也是基於以上內容精心安排的。

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集中培訓,還是進一步提高入黨積極分子素質的需要。我們黨在93載的風雨歷程中,堅持與時俱進,大膽探索,敢於和善於分析回答現實生活中和羣眾思想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深化改革開放的實踐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舉辦這次培訓班,對每個學員緬懷黨的光輝歷程,接受黨的薰陶,學習黨的理論知識,提高黨性修養,促進個人進步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錘鍊

指出:‚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 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它關係到我們舉什麼旗幟、走什麼道路,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存亡興衰。我們黨走過了九十多年的光輝道路,儘管曲折不平,歷經艱難險阻,但始終朝着最高目標──實現共產主義前進。廣大學員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正確認識上,建立在對基本國情的準確把握上,永遠緊跟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頭倡導優良學風校風,始終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康的生活情趣,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自覺錘鍊黨性,努力使自己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樹立羣眾觀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大家還要時時處處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加強學習、無私奉獻,關心集體和他人,多做實事和好事。要時時處處以黨員標準對照自己,找出自己的差距。要時時處處以黨員標準約束和規範自己的思想與言行,儘快把自己鍛鍊成為一名共產主義先鋒戰士。作為學生學員大家還要心存高遠,勤奮學習,努力成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需要的優秀人才,既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又積極陶冶文明素養,既努力增加知識積累,又積極加強品德修養,既努力強健體魄,又積極培養良好心理素質,

真正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黨組織真誠地希望在座每一位學員在自己的努力和黨組織的培養教育下,儘早地成長為一個立場堅定,忠誠於黨的事業的先鋒戰士,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帶動身邊的同學,為自身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學校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學員們,學校黨校對本次培訓進一步縮減了教學班的規模。黨校的學習來之不易,我希望大家一要珍惜機會,靜下心來學習。排除干擾,克服雜念,認認真真、紮紮實實地學習,力求學得多一些,學得深一些,理解得透一些;二要統籌安排,合理解決黨校培訓與日常學習之間的矛盾,遵守培訓紀律和有關規定;三要多和其他學員溝通、交流,以達到學有所樂、學有所獲,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這次培訓我們安排了小組討論互動,希望大家認真準備,積極參與。

學員們,我們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最後,預祝本期培訓班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大學教授開學典禮開幕稿 篇10

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很榮幸和全體師生員工一起,歡迎你們加入清華大學——期待你們用蓬勃朝氣,激盪水木清華的人文日新;見證你們以青春夢想,砥礪百年學府的自強不息。

和去年一樣,我在給新生的邀請信中希望大家獨自來報到。昨天上午,我在迎新現場,看到很多同學都是自己帶着行李來的。新疆的再木然·烏斯曼同學一個人坐了40多個小時的火車;廣西柳州也有四個同學,説服父母,結伴而行。在這裏,我要向你們開始學會走向獨立表示讚賞和敬意。

同學們,你們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此時此刻,你們或許仍沉浸在旅途的興奮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許還在為終於擺脱應試教育的文山題海而如釋重負; 當然,你們更多充滿了對大學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訴你們,大學迎接你們的不僅有夢想、榮譽、激情和浪漫,大學生活更重要的是經歷挫折、經歷失敗。第一次班會,你會發現自己思想不深、視野不寬,不再是羣體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課,你會感到節奏太快、難以適應,不再是老師目光的焦點;第一次考試,你可能成績靠後、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於是,你們可能會開始懷疑以往的讀書方式、學習習慣,甚至懷疑自己的專業選擇和能力潛質。同學們,挫敗感是走向虛空沉淪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嶺。經歷挫敗,從挫敗中學習,是一個人成長成熟的必經之路,也是大學的必修環節。

從挫敗中學習,就是要懂得反思、學會堅守。長期以來,你們接受的大多是中規中矩、有標準答案的教育,你們習慣於做“聽話”的好孩子。作為知識的傾聽者和接受者,你們無疑是優秀的。但大學是什麼?大學是要為你們的未來發展打下基礎,為你們走向成熟、走向社會做好準備。大學培養的不僅是已有知識的接受者,而是未知世界的創造者和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大學教給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樣性和不確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對更多更復雜的選擇和沒有預設答案的探索,你們難免會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敗中重新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社會,重新定義什麼是成功、什麼是榮譽、什麼是價值,不斷追問生命的意義。學會堅守,就是在挫敗中堅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內心深處始終保持對未知的好奇、對真理的渴望,在風險挑戰面前始終堅持做人的原則、崇高的信念和遠大的目標。同學們,只有懂得反思、學會堅守,你才能在挫敗中把握自我、擁抱青春、走向成熟。

從挫敗中學習,就是要尋找自信、挑戰自我。挫敗會讓人迷茫。很多人會在挫敗中喪失自信、迷失自我,來清華之前還是“夢想家”,來清華後,可能會 “夢” 沒了,只剩“想家”了。特別是看到各種知識、信息、機遇迎面而來,身邊的“學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會更加迷茫和糾結,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學生活就是一個尋找和發現的過程,只有在挫敗中發現自己的目標、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搜狐CEO張朝陽當初在清華唸書時,也對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很有挫敗感,考試不拿第一心情就很糟糕,開始“虐待”自己:冬天在寒冷的水池裏游泳,或者每天繞圓明園跑上幾公里。正是經歷了這種挫敗,讓他逐步增強了自信,敢於直面各種挑戰,不斷開拓自己的事業。同學們,清華園緊張充實的生活會讓你慢慢認識到,成功不取決於你過去的成績和基礎,也不依賴偶然的機緣巧合,而是來自對自我的挑戰,來自挑戰中的成長和成熟。面對挫敗,只有那些不斷壯大自己內心的人,才能戰勝自我、找到自信,從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從挫敗中學習,就是要挑戰權威、塑造人格。在中學裏,面對會考大學聯考的壓力,你們難免養成依賴課本、相信權威、聽從安排的習慣,努力在既定的路線上比別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學,你們可以聽到很多精彩的講座報告,接觸到很多學術大師。權威值得我們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從。去年,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先生來我校演講,介紹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個實驗。演講的最後,在談到自己不斷取得新成果的體會時,他説:科學就是多數服從少數,只有少數人把多數人的觀念推翻之後,科學才能向前發展。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校長本薩森來訪,我們説起猶太民族有着幾千年的歷史,雖然沒有什麼著名的宮殿建築,卻在思想、文學、科學等很多領域創造了不朽的輝煌。猶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卻獲得了20%多的諾貝爾獎。交流過程中,談到猶太民族和當今中國教育的區別,我説,在中國流傳這樣一個故事:中國學生回家後,家長一般會問“今天老師問了你什麼問題”;而猶太學生回家後,家長會問“今天你問了老師什麼問題”。我問他,是不是這樣?本薩森校長説,不僅如此,猶太家長還會問“你問了什麼問題老師沒答上來?”敢於質疑、善於質疑,是猶太文化的一個祕密,也是猶太民族保持巨大創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同學們,你們是未來的創造者,只有勇於質疑,敢於發現前人的侷限,才能養成批判性思維的習慣,形成對世界本質的認知和判斷,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獨立的人格;只有打破傳統,敢於挑戰權威的思想和理論,也才能激發新的思想、創造新的範式、建立新的理論,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

同學們,挑戰和超越的接力棒現在已經傳到你們手中。希望你們經過四年的學習,畢業時帶走的不止是老師教的知識和方法,更多的是自己未知的問題。祝願你們在反思中學會批判,在挫敗中經歷成長,在挑戰中贏得未來,在美麗的清華園度過不曾虛度的青春時光!

謝謝大家。

大學教授開學典禮開幕稿 篇11

同學們,你們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此時此刻,你們或許仍沉浸在旅途的興奮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許還在為終於擺脱應試教育的文山題海而如釋重負;當然,你們更多充滿了對大學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訴你們,大學迎接你們的不僅有夢想、榮譽、激情和浪漫,大學生活更重要的是經歷挫折、經歷失敗。

第一次班會,你會發現自己思想不深、視野不寬,不再是羣體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課,你會感到節奏太快、難以適應,不再是老師目光的焦點;第一次考試,你可能成績靠後、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於是,你們可能會開始懷疑以往的讀書方式、學習習慣,甚至懷疑自己的專業選擇和能力潛質。同學們,挫敗感是走向虛空沉淪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嶺。經歷挫敗,從挫敗中學習,是一個人成長成熟的必經之路,也是大學的必修環節。

從挫敗中學習,就是要懂得反思、學會堅守。長期以來,你們接受的大多是中規中矩、有標準答案的教育,你們習慣於做“聽話”的好孩子。作為知識的傾聽者和接受者,你們無疑是優秀的。但大學是什麼?大學是要為你們的未來發展打下基礎,為你們走向成熟、走向社會做好準備。大學培養的不僅是已有知識的接受者,而且是未知世界的創造者和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大學教給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樣性和不確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對更多更復雜的選擇和沒有預設答案的探索,你們難免會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敗中重新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社會,重新定義什麼是成功、什麼是榮譽、什麼是價值,不斷追問生命的意義。學會堅守,就是在挫敗中堅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內心深處始終保持對未知的好奇、對真理的渴望,在風險挑戰面前始終堅持做人的原則、崇高的信念和遠大的目標。同學們,只有懂得反思、學會堅守,你才能在挫敗中把握自我、擁抱青春、走向成熟。

從挫敗中學習,就是要尋找自信、挑戰自我。挫敗會讓人迷茫。很多人會在挫敗中喪失自信、迷失自我,來清華之前還是“夢想家”,來清華後,可能會“夢”沒了,只剩“想家”了。特別是看到各種知識、信息、機遇迎面而來,身邊的“學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會更加迷茫和糾結,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學生活就是一個尋找和發現的過程,只有在挫敗中發現自己的目標、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成功不取決於你過去的成績和基礎,也不依賴偶然的機緣巧合,而是來自對自我的挑戰,來自挑戰中的成長和成熟。面對挫敗,只有那些不斷壯大自己內心的人,才能戰勝自我、找到自信,從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從挫敗中學習,就是要挑戰權威、塑造人格。在中學裏,面對會考、大學聯考的壓力,你們難免養成依賴課本、相信權威、聽從安排的習慣,努力在既定的路線上比別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學,你們可以聽到很多精彩的講座報告,接觸到很多學術大師。權威值得我們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從。

去年,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先生來清華演講,介紹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個實驗。演講的最後,在談到自己不斷取得新成果的體會時,他説:科學就是多數服從少數,只有少數人把多數人的觀念推翻之後,科學才能向前發展。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校長本薩森來訪,我們説起猶太民族有着幾千年的歷史,雖然沒有什麼著名的宮殿建築,卻在思想、文學、科學等很多領域創造了不朽的輝煌。猶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卻獲得了20%多的諾貝爾獎。交流過程中,談到猶太民族和當今中國教育的區別,我説,在中國流傳這樣一個故事:中國學生回家後,家長一般會問“今天老師問了你什麼問題”;而猶太學生回家後,家長會問“今天你問了老師什麼問題”.我問他,是不是這樣?本薩森校長説,不僅如此,猶太家長還會問“你問了什麼問題老師沒答上來?”敢於質疑、善於質疑,是猶太文化的一個祕密,也是猶太民族保持巨大創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

同學們,你們是未來的創造者,只有勇於質疑,敢於發現前人的侷限,才能養成批判性思維的習慣,形成對世界本質的認知和判斷,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獨立的人格;只有打破傳統,敢於挑戰權威的思想和理論,也才能激發新的思想、創造新的範式、建立新的理論,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

大學教授開學典禮開幕稿 篇12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們成為了一個復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師生員工,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你們在國內外如此眾多的一流大學裏選擇了復旦,我要對各位表示感謝!

從今天起,復旦將成為你們學習、生活和成長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個問題你們還來不及思考,那就是你們到復旦來到底學什麼,或者説到底怎麼學?我們從剛才學長們和導師們的視頻當中,聽到了、看到了一些他們的感悟。所以,今天我並不想發表一個熱情洋溢的講話,而是要跟大家來分享一下我們對你們到復旦來到底學什麼的思考。

韓愈説過“古之學者必有師”。一般來講,自學成才,幾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必定會有一個導師。他還説,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復旦大學的教師,但如果你在發揮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個老師。對於學生來講,來到復旦自然就是為了悟道、受業以及釋惑。雖然你們最終會被歸到某一個專業,或學科,會學習很多相應的專業知識,這或許就是我剛才提到的受業。然而英國的哲學家、數學家和教育家懷特海德曾經批評上世紀30 年代的美國教育,他説大學教育的目的已經卑微到只教學生某些學科的一部分的專業知識,因為你不可能把專業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書院裏那樣,哲學家們傳遞給弟子的是一種智慧。其實,當時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體驗發出呼籲,他説僅僅靠知識和技能並不能使得人類獲得快樂而又有尊嚴地生活。雖然通過專業教育可以使他成為一部有用的機器,但不能造就和諧的人格。他同時也指出,學生必須對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則僅有專業知識的學生,不過更像是一條經過良好訓練的狗。此話有點粗,但是愛因斯坦不是一個講粗話的人。

然而,由於現代職業極度分化、多元化,隨之也導致高等教育的過度專業化。各類明確的職業指向使各種專業如雨後春筍般地應運而生,讓教育的意義變得越來越窄。教學的內容設定只是為了“就業”這個唯一的目標。這似乎是為了適應和滿足當前社會的需求,為社會提供一種及時的服務,但這樣的教育其實是在自棄,不是育人。它嚴重地違背了以人為本的教育基本原則,因為人不應僅僅是社會當中的一個部件而已。事實上,現在的大學包括復旦大學的畢業生的職業和所學專業的對口程度已逐年下滑,而且已經降到非常低了。也就是説你學這個專業,畢業後所從事的職業並不一定是跟這個專業有關的。因此,這就迫使我們對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內容進行新的思考,並做出相應的改變。必須有一點是十分清楚的,綜合性的大學,包括復旦大學必須有別於通常的職業學校。大學不能淪為金耀基先生所批評的那種職業的培訓所。專業知識固然是重要,大家固然必須去認真地學習,但是你們在復旦僅僅做這點是不夠的。按照懷特海德的説法,如果你僅僅只想學一些專業技能的知識,那麼你是非常卑微的。因為純粹的專業知識的學習,並不能夠保證你真正能夠學好專業,有時反而會扼殺你的文化生活和專業精神的基礎。雖然專業知識是必須學習的,但是來到大學作為學生來講,更重要的實際上是一個悟道的過程。

何為“道”?“形而上謂之道”,“道”首先是一套價值系統。儒學經典《大學》當中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我們中國人認為智慧是以善為基礎的,因而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僅如此善還是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是道的終極目標。然而就現實來看,如果一個人對人類的存亡一點都不關注,對未來國家和民族將賦予你們的歷史責任和擔當一點都沒有感覺,對崇高的價值體系沒有過執着的追求,他就會缺少一個積極而又嚴肅的價值系統。這樣的人在思想和價值多元化的時代,必定會迷失自我。因此責任和擔當應該是對道的一種悟,也是道的一種具體的外在表現。我曾經多次説過,我們培養的學生要有對個人包括對自己、對整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有責任感。如果學校的教育只是重視一些專業的知識教育,而不重視德性的培養,那麼很可能培養的人越有知識,越可能成為社會的禍害。

我們每一個人在對積極而嚴肅的價值的追求當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問題,這也是建立價值系統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階段。這些問題包括人類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人類的終極命運到底會怎樣等等。雖然這些問題很大,現在甚至於未來沒有人能夠對這樣的問題提供一種完整的答案,但是我們必須對它進行思考。因為只有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才能獲得一套崇高的價值。

愛因斯坦也曾經説過,人文精神應該總是置於客觀真理的發現之上,並宣示崇高的道德標準和價值體系。他對崇高的價值體系的追求遠遠地高於他在物理上的巨大的成就。我們復旦大學實行通識教育,就是希望通過通識教育核心課程以及專業課程改革,使得整個教學過程融入到一種價值的追求當中去。雖然我們對這類問題不可能提供一個終極答案,但是我們至少能夠提供一些思考線索,而這種思考線索的重要性在於啟示人們如何讓這個世界成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從而在充滿着種種困難的現實世界當中不至於迷失。不僅如此,而且我們還要為這個世界提供新的希望和合理性。在今天的中國,這套積極而嚴肅的價值系統,就是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説來就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踐行這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使我們更具有使命感,才能讓我們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中具有更大的擔當。

習在今年的教師節講話中指出,教師的第一要務就是傳道,這個“道”就是傳我們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而我們學生的第一要務就是要悟道,就是去追求,去踐行這個崇高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所謂的“道”也是一種智慧。智慧很難定義,在我看來,智慧是一種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綜合能力,是掌握知識和創造新知識的方法,也包含了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認識問題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夠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會和宇宙。與智慧相比,知識只是獲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種途徑而已。我們常説的升值引以為榮的智力只是“形而下謂之器”當中的“器”而已。就獲取知識而言,在今天網絡時代,我們有了更多的渠道來獲取知識,尤其是諸如慕課等等網絡視頻課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大學教育獲取知識的方式。以至於有人認為,在網絡教育時代,大學教師將淪為節目主持人;而更加危言聳聽的是,就連我們大學存在的必要性都應該受到質疑了。其實這種擔憂並非什麼新鮮的事,早在上世紀60年代,哲學家羅素就指出過學習並不是一個傳播知識的過程,當然其中某些東西確實需要傳播,但教師不是傳播中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注意,知識傳播過程中,教師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任何一個有閲讀能力的人,都可以從圖書館獲取信息,現在途徑更多了。如果我們把大學只是理解為課堂上的知識傳授,也就是傳道授業當中的授業,學生也只是去接受授業,那麼上述的擔憂當然就不無道理。因此當時羅素就提醒我們,説教師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教師應該做的是引導學生自己去領悟知識。如果教師只是一個知識的傳播者,那麼教師可能是要失業了。其實,教書育人自古就是為了使得學生的心智更加成熟、人格更加獨立,惟有人格的獨立,方可獲得智慧。因此,教育更為重要的內涵是傳授思維方法,而學習的本質那就是獲取隱藏在各種知識背後的智慧。

學習一定要悟道,悟道是獲取智慧的過程。但是老子説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難以言説,中國古人就説“學必悟”。因為他們認為,認識“道”的最佳方法就是“悟”。悟道這個過程我想是不太可能通過網絡或者軟件來完成的。網絡和軟件能夠做什麼?在我看來,只有當某些知識能夠非常準確地被定義,只有當學生在學習這一類知識的進步能夠非常定量地、精確地來進行表徵,那麼相應的課程和教材確實可以實現一種網絡化、自動化。然而不是所有的課程都可以實現計算機編碼,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授的能力;同樣的知識,只有好的教授更能引導學生獲得意想不到的洞見。

其次,網絡上的論壇無法完整地複製現實當中的討論這樣一種微妙的互動關係和各種現實對話中的豐富性。除非在網絡上參與討論的每一個人,都具有小説家一樣嫻熟的技巧,有能力以小説或者散文的形式來重現複雜的思路和體現,這個要求是太高了。更為重要的是,悟道的過程實際上是貫穿於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微妙的互動關係當中的,這種微妙的互動關係才是大學教育的精髓所在。因此,除了課堂教育以外,復旦大學是通過書院的方式來創造更好的這種互動空間和方式。這種互動是任何機器所無法模仿的,不管程序編得如何先進,不管技術如何發達,人畢竟是人,學生對課堂和書院裏所遇到的辯論情境,以及與他人實時接觸時的思考,機器無法複製。而這些恰恰將對學生產生極其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和大學的存在,其意義不僅沒有被削弱,而且在當今顯得更重要。在現代技術的挑戰下,大學應將教育、教學更多的轉向傳道意義上的智慧教育,即授人以漁,以傳授思維方法為主的教育。這種轉變與其説是變革,還不如説是高等教育的某種迴歸,回到古代、古典關於教育的定義,回到更加註重智慧傳授的教育,回到中國人説的傳道。從而也能夠讓學生在大學裏的學習獲得更多的智慧,獲得一套嶄新的、合適的思維方法。

悟道必須堅持持續的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就是思考和思想。只有經過思考才能達到釋惑,也才能解決你心中長久存在的一些迷惑的問題。曾經有人説過,沒有經過謹慎慎思的生活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這也表明思考的重要性。當然“思”還是思想,我們雖然習以為常地説這個世紀是一個知識的時代,這似乎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然而我在這裏要強調的是僅有知識是不夠的,我們更需要的是思想。脱離了思想,脱離了對道德的知識,無論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還是其它任何什麼學科,一定都是一把雙刃劍,可能造福於人類,也可能禍害甚至毀滅人類。要讓知識真正服務於人類未來的命運,我們更需要的是思想和智慧,也就是中國人常説的道,以及對道本身的思考,思考人類的大道,思考我們每一個專業學科中的專業之道。人類近一兩個世紀的巨大發展,基本上是基於20世紀中葉思想家們和哲學家們的思想而來的。人類在近一兩個世紀以來,由於在技術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會科學知識的巨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擺脱了自然法則、社會法則對人類自由的限制。但是我認為它同時也帶來了一個思想極度貧乏的時代,因為我們現在所依據的所有思想,其原初和原形基本上都是在中世紀時候所誕生的。因此我更加希望在新世紀初時,將知識的時代轉換成為一個思想的時代,轉換成一個一流的思想家和哲學家輩出的時代,轉換成一個在各個學科領域的學術思想家輩出的時代,因為科學也需要思想家。我曾經説過,一個國家有再強的經濟軍事,若沒有一流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就成不了一個真正的世界強國,它最多是一個武裝到牙齒的國家而已。同樣,如果人類出不了一流的哲學家和思想家,我們就很難解決當今和未來人類所面臨的各種重大而又複雜問題的挑戰。

復旦的先賢們為我們選擇的校訓十分深刻,我認為它是對傳道授業解惑的一種具體闡述。“博學而篤志,切問近思,仁在其中矣”,所以我最近在對校訓有關的詮釋當中提到,我們的校訓當中其實還有一個內在的重要邏輯,也就是唯有博學方可篤志,惟有切問方有近思,這樣去做了,你們與別人包括與社會自然就形成了一種和諧的關係。也就是仁就在其中矣。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你們來到復旦學習一定是正確的選擇,但是這也意味着你們將開始痛苦而又快樂的學習和思考的過程。我為什麼要把痛苦放在前面? 從我個人來講,我不相信那種所謂快樂學習的説法,這就是剛才陳思和老師講的,只有當你熱愛它了,那麼樂就在苦中。若你們在復旦悟得了這個“道”,那麼在你們離開的時候,你們不僅具備了專業知識,而且你們將變得更加智慧、更有思想,對國家民族就會更有擔當,對整個全人類也會更有擔當。我希望大家成為這樣的人!

謝謝大家!

大學教授開學典禮開幕稿 篇13

我的題目提出的問題,當然,是一個經典的面向人文科學的專業所提出的問題:學習文學、藝術或哲學能有什麼實效價值?你肯定納悶,我為什麼在以科技聞名的斯坦福提出這個問題呢?大學學位當然是給人們帶來眾多的機會,這還有什麼需要質疑的嗎?

但那不是我提出的問題。這裏的“做”並不是指工作,“那”也不是指你的專業。我們的價值不僅僅是我們的工作,教育的意義也不僅僅是讓你學會你的專業。教育的意義大於是上大學的意義,甚至大於你從幼兒園到研究生院的所接受的所有正規學校教育的意義。我説的“你要做什麼”的意思是你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我所説的“那”指的是你得到的正規或非正規的任何訓練,那些把你送到這裏來的東西,你在學校的剩餘時間裏將要做的任何事。

我們不妨先來討論你是如何考入斯坦福的吧。你能進入這所大學説明你在某些技能上非常出色。你的父母在你很小的時候就鼓勵你追求卓越。他們送你到好學校,老師的鼓勵和同伴的榜樣作用激勵你更努力地學習。除了在所有課程上都出類拔萃之外,你還注重修養的提高,充滿熱情地培養了一些特殊興趣。你參加了許多課外活動,參加私人課程。你用幾個暑假在本地大學裏預習大學課程,或參加專門技能的夏令營或訓練營。你學習刻苦、精力集中、全力以赴。所以,你可能在數學、鋼琴、曲棍球等方面都很出色,甚至是個全能選手。

掌握這些技能當然沒有錯,全力以赴成為最優秀的人也沒有錯。錯誤之處在於這個體系遺漏的地方:即任何別的東西。我並不是説因為選擇鑽研數學,你在充分發展話語表達能力的潛力方面就失敗了;也不是説除了集中精力學習地質學之外,你還應該研究政治學;也不是説你在學習鋼琴時還應該學吹笛子。畢竟,專業化的本質就是要專業性。可是,專業化的問題在於它把你的注意力限制在一個點上,你所已知的和你想探知的東西都限界於此。真的,知道的一切就只是你的專業了。

專業化的問題是它只能讓你成為專家,切斷你與世界上其他任何東西的聯繫,不僅如此,還切斷你與自身其他潛能的聯繫。當然,作為大一新生,你的專業才剛剛開始。在你走向所渴望的成功之路的過程中,進入斯坦福是你踏上的眾多階梯中的一個。再讀三年大學,三五年法學院或醫學院或研究型博士,然後再幹若干年住院實習生或博士後或者助理教授。總而言之,進入越來越狹窄的專業化軌道。你可能從政治學專業的學生變成了律師或者公司代理人,再變成專門研究消費品領域的税收問題的公司代理人。你從生物化學專業的學生變成了博士,再變成心臟病學家,再變成專門做心臟瓣膜移植的心臟病醫生。

我再強調一下,你這麼做當然沒有什麼錯。只不過,在你越來越深入地進入這個軌道後,再想回憶你最初的樣子就越發困難了。你開始懷念那個曾經談鋼琴和打曲棍球的人,思考那個曾經和朋友熱烈討論人生和政治以及在課堂內容的人在做什麼。那個活潑能幹的19歲年輕人已經變成了只想一件事的40歲中年人。難怪年長的人總是顯得那麼乏味無趣。“哎,我爸爸曾經是非常聰明的人,但他現在除了談論錢和肝臟外再無其他。”

大學教授開學典禮開幕稿 篇14

每年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這是我對自己的一個要求,也算是一個規劃。這個習慣似乎從小就有,一直持續到現在。直至今日,我每年都會和孩子們一起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對我來説,用學習的方式來旅行已成為一種傳統,而它的意義在於自己的成長。

“瞭解整個世界”無疑是每一個旅者內心的動力。

世界越來越小,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都在熟悉各種的第一次。孩子們身處的世界已經成為了一個家庭,科技讓我們的國籍變得模糊,讓通訊變得快捷,讓我們不得不適應各種多變的社會環境。所以,孩子們的將來必定是和各種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所以,瞭解整個世界也成為了他們的必修課。前不久,由教育界、商界領袖共同組成的“美國新勞動力技能委員會”剛頒佈的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四大技能中把“瞭解整個世界”作為首項標準列舉出來。

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侷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所以,孩子們和我一起品嚐其他國家的食物;熟悉交通路線和公共標誌;欣賞形式各異的建築;體會種類不同的宗教現象;體驗和陌生人的相處;適應各種氣候狀況;甚至是那裏的空氣中瀰漫的不同味道。

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會聽到孩子們這樣的話,這個和我們那裏不一樣,這個一樣,也總會比較,什麼地方好,什麼地方不好。我們在這樣的比較中睜大了自己的眼睛,擴張了自己的毛孔,也擴展了彼此的胸懷。

當我們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寬容,才能更加坦蕩。實際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異已經成為“瞭解世界”的重點。

瞭解世界的方法是每個人整體能力的提升。

瞭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種,通過書籍、影像資料和別人聊天都能讓我們瞭解世界,但哪一種都沒有身臨其境的學習更重要。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閲人無數。而我們的一貫做法是“行萬里路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閲人無數,行萬里路後思索回顧。”

每次到一個陌生國家之前,我們都會和孩子們一起進行長達一週的培訓,其中包括語言、文化、當地情況和攝影技巧。印象很深的是去意大利之前的一個月就讓孩子們開始閲讀相關的書籍,並且在培訓中很好的讓孩子們對文藝復興有基本的瞭解,和孩子們一起分享了盧浮宮的神祕和拿破崙的傳奇。簡單的語言培訓讓孩子們可以自己通過海關簡單的詢問,可以讓他們自己找到方向,而當地公交行政標誌減弱了他們的陌生感。

到陌生的國家之後,孩子們開始驗證之前獲悉的資料是否和眼前的一切吻合,開始在陌生的城裏使用那些自己熟悉的工具開始行走,開始和當地人和事之間有了碰撞和交流,開始需要藉助當地人的幫助來完成一件件我們事先策劃好的任務。在陌生的城市,一定要融入他們真實的社會。

我還記得在慕尼黑他們使用地鐵公車的運用自如;在柏林到科隆火車站轉車的時候他們的忙中有序;在瑪麗婭廣場寫毛筆字引來老外們的圍觀;在羅馬奔波於各種噴泉之間完成城市任務;在菲森的草坪上和外國小孩們踢球。只有讓他們充分自由的接觸這個社會,在交流的過程中充分調動自己的溝通能力,加強團隊合作,才能真正提高自己。

孩子們需要和當地的人接觸,更重要的是要用當地人的方式生活,使用他們的交通工具,看他們經常去的博物館,不僅僅是在那裏走馬觀花,而是停留在那裏,認真地欣賞,如同我們在盧浮宮整整呆了三天,相比較旅行團對於“盧浮三寶”的照相工作,我們是何等的自由。夜晚,我們在埃菲爾鐵塔前草坪上的遊戲,看到這個雄偉的鐵質建築夜晚的亮燈後,踩着巴黎夜晚的燈光晃晃悠悠的坐着地鐵後來青年旅社。

和孩子們“浪跡”在國外的日子裏,總會遇到人問:“你們是韓國人?日本人?”

因為,在他們的眼裏,中國人的旅遊都是大巴車裏,而孩子們總是在學習語言。當我們的孩子們自豪的回答“我是中國人”的時候,我想,不僅僅以“語言”為目的的出國活動也代表孩子們成長機會的多樣性和中國父母們思想的變化。

在這個與世界接軌的過程中,我們的旅行也需要與世界接軌。

帶着激動和疲憊、收穫與成長,我們完成了旅程,但這並不是一個結束,我們離開了那裏,但卻把對陌生國度的思考也一併帶了回來,除了留在腦子裏的回憶,我們還有日記、明信片、相片,我們還有各種類型的小組討論,這些都會讓一次旅程的收穫變得更長更厚重,直至我們下一段的重新開始。

“認識自己,瞭解世界”

每一次到陌生城市或者國家,從學習和成長入手的旅行方式都能有效的幫助孩子們在大腦裏構建自己的思考模式,他們知道在陌生的地方需要向哪些機構需求幫助,他們知道如何運用自己的資源去完成任務,而當一個人處於陌生環境下,他的優點和弱點都會顯示的異常清晰,這無疑給了我們一個認識自己的機會。不僅是孩子們,每次,當我和孩子們面對這樣的陌生衝擊時,我也在成長,我也每一次都看到了更加清晰的自己。當孩子們在成長中一次次的面對陌生的環境,那麼,當他們長大後要面對的各種陌生環境都不會讓他感到害怕,因為他已經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種模式。

很多人會説,孩子太小了,讓他們在七八歲出國他們能記住什麼?更別説在低幼的孩子了。他們什麼都不懂。其實,這是我們對孩子們的誤解,通常情況下,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否獲得什麼,我們會通過他的表達或者他的改變作為判斷的標準。但對於一個生理和心理成長期的孩子們來説,他們的表達能力不足以讓他們清楚有效地表達他們的收穫反映他們的成長,於是大人們很武斷地説,他們年齡太小了,對他們來説沒有用,以後都記不得。其實,也許對於一個四五歲的孩子來説,等他到十多歲的時候他不記得的,但對於他在接下來一年的成長絕對意義非凡。也許我們不用帶他們出國,但是經常到不同的環境看到、聽到、感受到一樣和不一樣,能適應各種不同的交通工具,能在陌生喧鬧的人羣中鼓起勇氣去聽去看去感受,本身就是一種成長。

哈佛大學的一任校長曾經説過,一個人生活的廣度決定他的優秀程度。從小開始的一種旅程是擴展生活的廣度的起點,我喜歡那句話,LIFE IS NOT A DESTINATION,BUT A JOURNEY。

大學教授開學典禮開幕稿 篇15

尊敬的校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非常榮幸有機會參加湘潭大學20xx年新生入學開學典禮,回到母校,我彷彿回到了自己的大學時代。

35年前,15歲的我考進湘大,這在當時是多麼榮耀的一件事,我想今天的你們也一定為成為湘大的學生倍感榮耀。這些年以來,無論身處何方,我一直都十分自豪的告訴人們:"我是湘潭大 學畢業的,我是湘大人".35年過去了,在大部分人感歎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時候,我卻在感歎我的頭髮都去哪兒了;35年前,這裏還只是一片空曠的黃土地,但經過一代又一代湘大人的努力 ,湘潭大學現在已經變成世界上最美麗的大學城之一。可以預見,在未來的歲月裏,在座的各位也一定會有很大的變化。各位,請你認真看一看你身邊的人,記住他們現在的樣子,可能20xx年 、20xx年之後,你們當中許多人與今天相比會有天壤之別,會成為自己家庭、所在單位甚至湘潭大學的驕傲,而這一切都源於你們在湘大的每一天在想什麼和在做什麼。為了將來你們有可能發 生的改變,今天我想在這裏與各位學弟學妹們分享三句話。

第一句話:樹立夢想

每個人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夢想。大學正是樹立夢想的大好時機,因為湘大擁有內容豐富的課程、學識淵博的老師、恪盡職守的員工、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強健體魄的運動場,還有同樣懷着 強烈求知慾的同學,在這裏,你們可以尊師重道、博覽羣書、相互碰撞、自我反思;在這裏,你們可以通過課堂上的學習、校園裏的活動、社會上的實踐,瞭解社會、瞭解別人、瞭解自己, 最終找到並且樹立自己的夢想。不要怕夢想小,再卑微的夢想也會散發出耀眼的光芒。中國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當作家的夢想其實就是因為有鄰居告訴他當作家生活非常富裕,一 天三頓都能吃上餃子。為了這個小小的夢想,莫言在很小的時候就立志要成為一名作家,具體行動就是把周圍十幾個村子的圖書看了個遍。你們想想,還有比頓頓能吃餃子更簡單的夢想嗎?六 七十年代十幾個村的圖書加起來可能不會擺滿湘大圖書館一個書架,但這並不妨礙莫言成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所以,千萬不要説自己的夢想渺小,或者説沒有樹立夢想的條件,要相信夢想 就在你身邊。如果你今天沒有相信,而在你身邊的同學相信了,20xx年20xx年之後,你再回過頭來看,他不但與現在的他大不相同,他和你的區別也十分明顯!所以,只要你在大學期間樹立夢想, 併為之奮鬥,你最終一定會成為別人的夢想!

第二句話:培養專注

當年我一進入大四,就下定決心準備考研。你們猜我第一次考研選擇了什麼專業?中文系辭典編纂學專業。選擇這個專業最主要的原因是八十年代初大家做學問的積極性很高,年輕氣盛的我覺 得這個專業聽起來就透着學問,在虛榮心的驅使下,我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雖然我滿腔熱情地從頭開始學習辭典專業的課程,但幾個月之後的考研還是以失敗告終。經過長時間的反思,我明 白了一個道理:要想成就自己的夢想,必須專注於自己最擅長的領域,盲目出擊或者不切實際只會讓人撞得頭破血流。工作兩年後,我東山再起,終於順利考上上海師範大學英語專業研究生 .通過考研這件事,我深深體會到了專注的力量。

在過去三十年裏,不斷有人告訴我做這個能賺錢,做那個有機會,但從業三十年我一直專注於英語教育,從來沒有改變過自己的夢想,正因為我對事業的專注,才有了今天的新航道。同樣, 正是因為我對愛情的專注,才有了現在幸福的家庭。我的妻子也是你們的學姐,我的同班同學,她比我還小几個月,因為我對這份感情的專注,所以在新航道最困難的時候,她能拿出家裏全 部的錢來讓我的事業渡過難關,不僅如此,她還把自己貢獻出來上課、寫書、做講座,同時還要照顧家庭。相對於事業上的成功,幸福的家庭更讓我們感到驕傲。

所以,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學,你們要想有事業、有愛情,就要培養專注的精神,沒有一份事業不需要持之以恆,沒有一段感情不需要善始善終。當你想擁有整個世界的時候,你可能會失去一 切,因為你的貪婪;但是,當你牢牢抓住一點的時候,你可能擁有了整個世界,因為你的專注!這就是專注的魔力!

第三句話:學會堅持

20xx年,40歲的我從零開始創建新航道,20xx年新航道經過兩年的努力逐漸為人所知,然而競爭對手的火力也被吸引了過來,在電影電視劇裏面才能看到的橋段都紛紛登場……一年多時間 裏,人生百味幾乎嚐遍,我的心理承受能力被推到了極限,那年春節,我第一次沒有與家人共度,我把妻子和孩子送上回湖南的火車,然後把自己關在家裏,"把悲傷留給了自己",整整7天 ,我反覆拷問自己:要不要繼續做我的新航道?我還能不能堅持自己的夢想?7天過去,當我走出房間,看到滿院子的陽光,"改變英語學習現狀,用英語點亮人生"的夢想再次在我的心中翻滾 ,我當時下定決心:我將用我的一生來做教育!同學們,想想看,當一個人決心用一生來堅持做一件事的時候,還有做不成功的道理嗎?

今年10月16日即將迎來新航道十週年生日,新航道已在全國35個城市建有培訓學校,出版圖書500餘種,每年有十幾萬學生從新航道走向世界各地,所有這些成就都是因為我在那一天堅持住了 ,在最可能倒下的那一刻堅持住了。堅持是一種習慣,就像放棄是一種習慣一樣。大學四年,如果你養成了放棄的習慣,放棄學習、放棄思考、放棄鍛鍊、放棄競爭社團職務、放棄關鍵的實 習機會,那麼等你進入社會開始工作,你也一定會輕言放棄,而最終放棄的是自己的未來。由此可見,在大學期間學會堅持是多麼的重要。

我的老師曾經説過一句話:"人生幾十年,誰能料定?"樹立夢想、培養專注、學會堅持,在座的每位同學先從點滴做起,每天進步一點點,假以時日,你會發現,你不僅能改變自己,你也許 能改變這個世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ao/wgn3r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