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國旗下演講稿 >

國旗下演講稿範文精選:讀陶澍,談功名大綱

國旗下演講稿範文精選:讀陶澍,談功名大綱

在澧縣一中洗墨池中間的聚賢島上,矗立着三尊銅像,其一是憂國憂民的范仲淹,其二是囊螢映雪的車胤,其三是經世致用的陶澍,此三賢都是幼懷大志,勤苦攻書,終成經天緯地之大才,建經邦濟國之偉業,成為萬世之表。

國旗下演講稿範文精選:讀陶澍,談功名大綱

范仲淹、車胤在教材和課外讀物上多有提及,我們都非常熟悉,今天不做多説。今天我特地講一講陶澍,因為他是我們的湖南同鄉,其生活時代距我們比較近,他與澧縣一中也頗有淵源。

陶澍乃湖南省安化縣人。嘉慶七年(18xx年)中進士,在翰林院當了三年編修,後遷任御史、給事中。正當他才華綻顯,朝廷欲提拔重用之時,其父病逝,按清朝制度,官員父母亡故,必須停職回籍“丁憂”(即所謂守孝)三年。陶澍因此離京回到安化,在料理父喪之後,應邀來澧州擔任澧陽書院主講三年。1820年道光皇帝即位,當年擢升陶澍為山西按察使,第二年擢升安徽布政使,1823年擢升安徽巡撫,1825年調任江蘇巡撫,1830年升任兩江總督,1831年以兩江總督兼兩淮鹽政。xx年間八次升遷,可見倍受朝廷重用。

陶澍出生於普通百姓之家,世代務農,他卻以自己豐富的知識和非凡的能力,進入封建政府中心,馳騁於官場四十年,成為中國近代史上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學問家和愛國主義者。他的一生正值中國最黑暗、最危急的時代,他和少數有識之士一道,竭力尋求強國富民之策,對內整頓吏治、開展改革、興利除弊;對外加強武備、嚴禁鴉片、反對侵略,為古老、落後、封閉的中國走向世界、走向近代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縱觀陶澍一生,有以下四個方面的成就:

成就之一、政績突出,政聲滿天下

陶澍革新政治的突出政績,主要是在賑災、水利、吏治、漕運、鹽政五大方面,其中尤以漕糧海運和鹽政改革最為顯著。道光初年政治腐敗,就連道光皇帝自己也深感無奈,當時道光帝在一則批文中説:“世風日下,人心益澆,官不肯虛心察吏,吏不肯實意恤民,遇事則念及身家,行法不計及久遠。”他在求才難得的困境中,認準陶澍的才幹和人品,將陶澍從安徽、江蘇巡撫直升兩江總督,還兼轄河工、鹽務,將東南半壁江山託付給他。陶澍在兩江任巡撫、總督前後長達十九年,他頂住物議,除弊興利,厲行改革,取得成功,既保障了清王朝東南半壁江山的安定,又為朝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糧食和財政收入。陶澍因此成為道光皇帝一直倚重的“幹國良臣”,也是老百姓津津稱道的“清官”。

俗話説,政聲人去後。陶澍為官多年,勤政廉潔,勇於任事,任勞任怨,竭心盡力。多年之後,左宗棠追憶説:“陶澍總督兩江,於一切國計民生,(與林則徐)和衷共濟,實有古大臣風。陶澍蒞任十年之久,勛業事績,史策昭垂。當日德教沛然,感人甚深,惠政甚溥。追懷遺澤,民不能忘。”道光帝也説陶澍“實心任事,不避嫌怨”。

成就之二、知人善任,舉賢不避親

陶澍不僅政績斐然,而且善於發現人才、培養人材,知人善任,舉賢不避親。陶澍不僅是曾國藩之前的湘籍之傑,而且在他的引薦、提撥和任用下,聚集了左宗棠(兒女親家)、胡林翼(女婿)、魏源、賀長齡、何凌漢等一批湖湘博學多識之士,大名鼎鼎的林則徐也是陶澍選撥、支持和造就的。此外團結在他周圍的還有一大批經世改革派人物和賢能官吏,諸如陳鑾、樑章鉅、李星沅、陳建瀛、姚瑩、黃冕、湯鵬、包世臣等。這使他不僅成為江南地區領袖羣倫的人物,而且是湖南近代人才輩出的先導。

左宗棠早年在醴陵淥江書院執教時,曾以名聯“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表達自己對陶澍功德的景仰,並由此獲陶澍激賞。後來兩家結為兒女親家,左宗棠還尊奉陶澍為師。左宗棠後來亦為封疆大吏,總督兩江,督師新疆。

成就之三、經世致用,思想啟後人

清朝嘉道年間,湖南出現了以陶澍、魏源為代表的“湘系經世學派”。在陶澍的領導下,他們都有強烈的經世意識,主張積極入世,經世致用,大力推行改革,對漕運、鹽政、水利、河工、幣制、兵防等有關國計民生的大政都推行改革,並卓有成效。陶澍的經世思想和經世事功,對湖湘後輩產生了深遠影響。“湘軍三傑”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即是經世致用的傑出代表,面對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和搖搖欲墜的清王朝統治,他們高舉經世致用的大旗,積極入世,修身、齊家、醫國、治民、平亂,處處以陶澍為榜樣,都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影響的經世能臣。

成就之四、學高德劭,文學造詣深

陶澍不僅政績卓著,而且文學修養深厚。《陶澍全集》所收詩文不僅數量多,而且在思想上和學術上都有獨到之處。他的思想情操、學術修養對他的部屬和幕僚如林則徐、魏源等是一種無形的濡染,對其親屬如女婿胡林翼更是精神的楷模。陶澍去世後,胡林翼多次給內弟陶少雲寫信,反覆叮囑小舅子要以父親為榜樣,説:“岳父文毅公生前勛德在人,貽澤甚厚……

文毅公生前如何作人,如何居官,如何讀書,如何處事之法,則孝思不匱,受福無窮。”方家評説其詩文是“局陣開拓,氣象恢弘,格調高昂,英辭可鐫金石,高義直薄雲天,具有一種積極樂觀奮發有為的精神。”可謂是“大賢傑出在匡時,餘事風騷亦我師。

……要憑柱石擎天手,掃除凡豔鑄雄詞”。

1839年陶澍在兩江總督任上去世,道光皇帝痛失股肱之臣,非常痛惜,追封其為太子太保,並親自為之撰寫祭文和碑文,這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道光皇帝在碑文的結尾寫道:“績著旗常,萬里重江淮之寄;神歸箕翼,千秋傷柱石之摧。聿垂永譽於螭蚨,用表崇封於馬鬣。昭茲來許,播厥休聲。”這段話用了很多典故,大意是説:你功勛顯赫,功蓋王侯,國家之興衰,繫於你所任官的江淮大地;你英年早逝,猶如國家的柱石崩壞,後世千秋萬代都倍感悲傷和惋惜。你的功業英名將刻寫在雕有螭蚨的石柱上永垂不朽,朝廷將立華表於你的墳墓彰顯尊崇,以此來昭示後人,播揚你美好聲名。

陶澍生前功成名就,威儀四方,死後封妻廕子,尊崇有加,這是何等的生榮死哀!

陶澍之所以做官、為人、治學,皆出類拔萃、為人之表,這是與他自幼立志高遠、勤奮上進分不開的。他十四歲那年,安化縣令餘肇錫以“安化”二字為題命陶澍擬聯,陶澍揮筆立就:“安邦治國,此所志也;化雨催春,願普及之。”此聯對仗工整,立意高遠,被評為佳聯,廣為傳頌,這也説明了他從小就有安邦定國的偉大志向。他曾有詩句 “平生衣被志萬家,……令下歡呼掌齊鼓”,的確,他的一生達成了他幼年的志向,成就了蓋世功名。

同學們,人生一世,猶如草木一生。自古眾生芸芸,青史留名者有幾人?絕大多數都如同草木、牲畜一樣,只在世間走過一遭,沒留下半點痕跡。所以,我們必須要從小立下宏大志向,長大建功立業,他日歲月老去,我們終將身骨不存,但我們的功業將不朽,我們的精神將永恆,將會像范仲淹、車胤、陶澍等歷史名人一樣名垂青史,彪炳千秋。

古語有云:“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南宋文士範開曾説:“器大者聲必閎,志高者意必遠”。北宋文學家蘇東坡也曾説過:“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韌不拔之志。”

希望澧縣一中學子,都能立大志,成大業,建大功,上報國家,下濟蒼生,達到儒家“內聖外王”的人生最高境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guoqi/lx69x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