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發言稿 >

陽光社團培訓會發言稿

陽光社團培訓會發言稿

各位同學:

陽光社團培訓會發言稿

下午好!

首先歡迎七年級新加入陽光社團的陽光使者朋友們。今天,我們利用中午時間舉辦一個簡短的培訓會,目的就是讓我們每一位陽光使者儘快瞭解自己的工作職責,更好地開展工作,為班級、學校作出更大的貢獻。同時,希望每一位陽光使者在工作的同時,得到更多的鍛鍊,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因此,今天的培訓會我主要講三個方面:一是瞭解學校的陽光社團,二是陽光使者應如何發揮好作用,三是爭當優秀陽光使者。

一是關於我們學校的陽光社團

我校陽光社團成立於XX年9月,目的就是為了體現了學校對每一位學生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視,是落實生命教育和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舉措,因為構建和諧校園,不是把校園建設得富麗堂皇,而是需要校園內人與人,人與環境的和諧共生、共存,和諧的心理環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才能形成。而我校心理輔導室雖然擁有三名教師,均已擁有相應的資格證書,雖然平時能加大對團體心理的輔導和相應活動的開展,定期舉辦一些講座等,但國中學生思想活躍,富於幻想,獨立意識較強,感情豐富而極不穩定,焦慮、自卑、抑鬱、交往障礙、暴力傾向等問題在不同的個體身上表現突出,而且當今我國對心理諮詢的認識仍是起步階段。大家都知道我們每個人的健康不僅是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要保持健康,而由於廣大同學學習的忙碌,或者我們傳統上的認識,不少人對心理健康還不夠重視,很少有人主動走進心理輔導室尋求心理諮詢,因此,學校特此成立了“陽光社團”,以儘可能儘早發現學生中的一些不良心理,並及時進行有效的溝通疏導,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其次,陽光社團還創辦了相應的刊物《陽光驛站》,定期出版分發到每個班級,對同學們心理教育展開具體的指導,共同構建和諧校園。陽光社團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是由於我們廣大陽光使者的共同努力,奉獻愛心,大家的工作受到了廣大師生和社會各界的一致擁護和好評。金壇電視台、金壇教育報、江蘇教育報等媒體獲息後,專門對我校的做法進行了專題報道。

二是陽光使者應如何發揮好作用

同學們,年復一年,今天我們陽光社團又迎來了嶄新的一批陽光朋友---每班4名七年級的陽光使者,所以我首先代表學校歡迎你們的加入。回顧幾年來,我們陽光使者以積極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贏得了領導和全體班主任的一致好評,這是我們陽光社團全體成員的驕傲。同時,我們也越來越感到我們工作的重要意義,這是因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傳統觀念還根深蒂固,大多數人還不能主動走進心理諮詢室排解心理上的一些困惑和煩惱,這就要求我們變公開為“地下工作”,更好地為我們廣大同學服務。我相信,我們許多陽光使者在不久的工作中會深深地喜愛上這一有意義的工作,正如以前有的陽光使者所説的“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還有的同學堅信“心理諮詢在落後國家是奢侈品,在發展中國家是營養品,而在發達國家則是生活的必需品”的説法,確立了自己的理想,將來成為一名心理醫生,畢竟隨着社會的發展,心理諮詢將被越來越多的人需要。那麼陽光使者應如何發揮好作用?

第一、 懂得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識,例如:瞭解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問題

處於現代化、信息化與網絡化社會中的青少年,大多聰明伶俐,思維敏捷,興趣廣泛,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心理素質問題。例如,近年來時有發生的中國小生輟學、輕生、暴力指向家庭等悲劇事件,使得青少年心理素質成為全社會密切關注的大問題。據調查,在我國大城市中,約有17%到20%的學生存在各種類型的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儘管表現形式不同,但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四類,即:情緒問題、智力問題、意志問題和人格問題。

第一大方面,情緒問題。主要表現為人際交往上,比如,青少年和同伴的交往,包括和異性的交往;和老師的交往,師生溝通是現在中國小生教育方面突出的問題。很多同學怕老師,很難和老師建立起一種良好的關係;學生和家長的關係,也就是親子關係。國小階段,親子關係比較平穩,但是到了青春期,父母們最頭疼的問題就是孩子不和我溝通怎麼辦?孩子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進自己的屋,把房間門關上。親子問題也是家長和學生們比較困擾的問題,學生們總喊“家長們不理解我”、“理解萬歲”。情緒問題指情緒不穩定、喜怒無常、不能控制;攻擊性行為是一種目的在於使他人或自己受到傷害或引起痛楚的行為;進入中學階段的學生,最顯著的特點則是“逆反”性增強。老師和家長們發現,不知從何時起,學生變得不聽話了,你要他向東,他卻偏要向西。心理學上將這個時期稱之為“心理斷乳期”,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逆反心理”。還有學生的焦慮症是最常見的學生情緒障礙,具體表現為心神不寧、心煩意亂,還常有腹痛、噁心和頭痛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症狀。

第二大方面,智力問題。今天學生面臨的重大壓力就是學習,學生的智力問題主要表現為多動症(注意力不能集中,總是忙碌不停,靜不下來)、學習技能障礙、智力異常(個別學生智力可能發育不良,智商比較低)、注意力渙散(表現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不能集中與持久)、厭學、創新能力不足、動手能力差等,問題比較嚴重的存在學習困難、學習障礙,一些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厭學與逃學現象,對學校產生了恐懼的心理,嚴重甚至達到了“學校恐怖症”的程度。當然原因有老師教育教學方法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問題外,主要問題出在學生的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標不明確,內驅力不足,對所學課程缺乏興趣,不願學,不好好學,因而學業成績很差,令老師和家長極為痛心。

第三大方面,意志問題。主要表現為意志薄弱,感情衝動時無法控制自己、經不住外界誘惑、特別是經不住強烈誘因的引誘,容易上當受騙。還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優柔寡斷、膽小怕事、易受暗示和容易動搖。許多學生不願意承擔責任,難以承受挫折,感情脆弱,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就悲觀泄氣、打退堂鼓,在學習中碰到困難就退縮或逃避。有的學生在學校或家庭中與人發生衝突後,因一點點小事,動輒就離家出走,甚至尋短見。這些與中國小生如何看待自己、評價自己、接納自己這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到,今天很多中國小生出現行為問題,和他不能很好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有很大的關係。

第四方面,人格問題。主要表現為自控力差、怯懦、自我中心、自卑、自閉、不合羣、不善於合作等。自私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有些學生非常任性,喜歡獨來獨往,很少想到別人,也不願與人分享任何東西,缺乏同情心,缺乏寬容精神,不願幫助別人;有些學生平時在與同學相處時,常常為一點小事而鬧意氣、泄私憤;不合羣的學生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表現為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另一類則表現為愛哭鬧、愛搗亂、愛逞能、愛惹是生非。這樣的學生以後很難與人合作,因而也很難適應社會。比如:

1、自信心欠缺。他們缺乏必要的自信心,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他們尤其害怕別人對自己的否定評價,並容易給自己身上貼上“我不行”“我沒用”等標籤。為了逃避別人的批評和指責,他們往往選擇了退縮,將自己封閉起來等方法,而這些方法所帶來的負面效果又加重了他們的自卑心理,由此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有些因自信問題而表現出沮喪、生氣、焦慮、抑鬱等消極情緒情感反應。

2、挫折心理方面。學習中的挫折。表現為一些學業非常優秀的學生在遇到一兩次學業上的失敗後,就變得一蹶不振,有的甚至偶爾作業時遇到難題不能解決,便懷疑自己的能力,喪失信心;也有的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遇到理解障礙或分析受阻,便否定自己的智力水平。而有的學生因沒有機會顯示自己的才能和興趣而感到苦惱,有的則因求知慾望得不到滿足而煩惱等等。

3、情感上的挫折。主要表現在一些中學生越到高年級,同學之間的交流得越少,各自都在拼命讀書,好像都很緊張,無心去顧及別的,但心理上都感到苦悶,要找人傾訴,可又擔心別人會嘲笑自己脆弱,所以把情感轉向“日記”,同學之間情感交流越來越少,形成自我封閉,情感空白而痛苦。

4、性挫折。表現為:部分男女中學生對發生在他們身體內部和外部的變化,第一、第二性徵的出現,特別是月經、遺精等現象不理解,感到困惑不安,驚慌失措,甚至有的以為自己病了,形成心理上的壓力;而有的學生對在與異性相處中的好奇和愛慕不知所措,有的將這種青春初期的異性吸引誤認為是愛情,過早地陷入情網而無力自拔,而有的又過分迷惑和矛盾,造成性壓抑。

5、自負心理。有這種心態的中學生,表現出一種過份的高傲、自滿、目中無人,無論什麼事情,處處都想高出別人一頭,不懂得虛心,不知道謙讓,光想着自己,從不考慮別人,我行我素,自以為是。有的在學習方面,容不得別人超過自己,嫉妒心強;有的整天陶醉於自己的體育、藝術、甚至長相等方面的某些特長,自以為很了不起,沾沾自喜,不思進取;有的言談舉止總想引起別人注意,同學之間處處想佔上風,稍有不隨自己心意時,便使臉色,發脾氣,甚至破口謾罵,動手打架。

6、依附心理。或者叫依賴性心理。往往表現在獨生子女身上,或者老一代親人撫養長大的學生中。

7、盲從心理。即盲目崇拜,盲目跟隨。這種心理目前在青少年學生中較為普遍。他們整天耗費大量精力,熱衷於收集這些“崇拜偶像”的各種信息,並刻意模仿,從穿着打扮,到言談舉止,唯明星是從,不管得體與否,一概“東施效顰”。還有的不管自己是不是這塊料,一味盲目地試圖從文藝、體育方面尋求出路,找突破口,今天學唱歌,明天學書法,後天又學繪畫,忙忙碌碌。這些人不切合實際、一味地盲目追求,本末倒置,其結果只能是事與願違,得不償失,既影響了學業,又耽誤了前程。

影響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四個部分

第一個因素,就是環境的因素,其中包括家庭因素。小孩子出生到長大,家庭是他成長最重要的一個環境。孩子6歲之前,是兒童心理、人格發展最關鍵的時期。父母的教育方式如何、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如何?包括父母的期望、家庭的結構。我們可以想象,離婚家庭和正常家庭的孩子成長會有一些差異,儘管這些差異不是絕對的。但我們看到,離婚家庭的中國小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相對更高一點。

第二個因素,學校因素。學校裏師生關係如何、學校的規章制度怎麼樣、學生在學校裏是不是被班級體所接納,在被班級體接納的過程中要形成一種歸屬感。如果學生在班級中沒有歸屬感,會有被排斥、遺棄的心理。這對成長中的中國小生具有很大的衝擊。學校裏的師生關係、人際關係,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第三個因素,同伴的影響。同伴是國小階段、中學階段都是影響青少年行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青少年和同伴之間的關係如何,能否被同伴所接納、認可,對中國小生的心理健康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第四個因素,個體因素。比如青少年的氣質類型,我們不能絕對説哪一種類型是好的,哪一種類型是不好的,但是氣質類型如果和環境因素交互發生作用的時候,我們設想一個氣質類型比較內向、膽小的孩子,他正好遇到了非常嚴厲、苛刻的父母,在環境和個體交互發生作用的時候,這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就會出現心理問題。一些父母指責孩子,甚至在指責他行為的同時,也在貶低他的人格。父母和他説“你不行”、“你很笨”,對孩子人格進行貶低,孩子慢慢就覺得我不行,我不如別人,我很笨,逐漸他的自我會發生一些偏差。

再比如:很多學生偏科很厲害,數學老師很喜歡他,他數學學的非常好;語言老師不喜歡他,他很討厭學習語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老師喜歡不喜歡他、認可不認可他作為他自己對自我的一種評價,作為他去從事活動的最重要因素。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生會覺得“我學習是為了老師學,而不是我自己願意去學、喜歡去學”。本質上發生了變化。我們一定要幫助學生注意到這個問題。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自尊,是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一個重中之重的方面。

第二、懂得一些心理疏導的基本方法,心理輔導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一、貫注 貫注是心理輔導關係的首要條件之一。它要求輔導教師在心理輔導過程中全神貫注地傾聽學生講話,認真觀察其細微的情緒與體態的變化,並做出積極的迴應。它還要求輔導教師運用其言語與體語來表現對學生講述內容的關注與理解,以使學生感到他講的每一句話,表露的每一情感都受到了輔導教師的充分重視,藉以加深學生對輔導教師的信任,並強化其繼續講話的慾念。

二、傾聽 傾聽是貫注的關鍵。心理輔導條件下的傾聽不同於一般談話中的傾聽,它要求輔導教師認真地聽對方講話,認同其內心體驗,接受其思維方式,以求設身處地的思考與反饋之功。因此,它不可以像在日常談話中那樣可以隨意插嘴講話、任加是非評論及至爭辯。台灣心理學專家鄧繼強説:“在輔導過程中,傾聽包括五個條件:不批評、不判斷、尊重、敏鋭、對方中心。”不批評和不判斷主要是鼓勵當事人深入表露自己,這樣輔導教師才能真正瞭解當事人的看法和處境。

三、沉默 心理輔導既是聽與説的藝術,也是沉默的藝術,沉默可以是尊重與接納的表示,也可以是受導人自我反省的需要。在心理輔導中,沉默一般具有兩個功能:一個是暗示功能;一個是同感功能。前者通常表現為對學生的講話及其停頓不做言語迴應,以暗示對方繼續講話;後者則通常在學生講述精神創傷事件或做深入的自我表露時,以沉默來確保其自我宣泄與反省的時間與空間,並表現輔導教師對學生此時此刻心情的由衷理解。沉默還可以因學生對輔導的態度而分為思考性的沉默與對抗性的沉默。其中前者是學生在輔導談話中進行自我反省的表現,是對輔導的積極反應;後者則是學生對心理輔導缺乏信任的表現,是對輔導的消極反應。對此,輔導教師要善加區別,靈活處理,特別是對於後一種情況,輔導教師更需要耐心,不要強迫學生講話。

四、宣泄 宣泄指學生將淤積已久的情緒煩惱與精神苦惱傾訴給輔導教師的過程。它是一種發泄痛苦的方式,可給學生帶來極大的精神解脱,使學生感到由衷的舒暢。因此,它可使學生擺脱其惡劣心境,尋找其癥結,並強化其戰勝困難的信心與勇氣。

五、探討 探討指輔導教師幫助學生積極認識、思考其挫析與障礙的過程。它是心理輔導的重要環節,其意義在於“幫助學生在解決困難當中認清個人的願望及克服困難的方法”。它要求輔導教師在幫助學生認識與思考其當前的困難、挫忻時,多提問題、少加評論;多做啟發、少做説教;多鼓勵對方講話,少講個人意見;多提開放式問題,少提封閉式問題。

六、面質 面質指輔導教師對學生的認知方式與思維方法提出挑戰與異議的過程。其目的在於推動學生重新認識其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消除其認知方式中的某些片面性與主觀性。美國心理輔導專家伊根指出:面質巳日益成為心理輔導的核心部分,它促使學生髮現其言行中的種種自我挫敗表現,並努力加以克服。面質的意義不在於否定對方,貶低對方,教訓對方;而在於開啟對方,激勵對方,使對方學會辯證地看待當前所面臨的問題。

七、行為操縱 行為操縱指輔導教師對學生自找向善與自我改變的努力給予獎勵與懲罰的過程。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消除其成長中的不良意向與不妥行為,模仿有助於個人成長的行為,樹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具體地説,輔導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在認識與處理生活中遇到困惑與挫折中所表現出的自我發展與自強自立的意向與努力,井予以適時的鼓勵與支持,以幫助學生不斷成長。因此,行為操縱的意義在於強化學生自我向善的努力。

再比如:較為常見的攻擊性行為、逆反心理、不合羣問題,作些簡要分析,並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1、攻擊性行為。心理學認為,攻擊是宣泄緊張和不滿情緒的消極方式。攻擊可分為兩種方式:一是直接攻擊,二是轉向攻擊。前者是將憤怒直接發泄到構成挫折的對象上,而後者則是把憤怒發泄到其他的對象上。自我折磨、自我虐待或自戕也屬於轉向攻擊,其特點是把攻擊對象轉向自己。由於青少年承受挫折能力較差,很容易把挫折的原因歸結為自身,把自己作為發泄憤怒的對象,傷害自己,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或進而採取自殺行為。

顯然,攻擊性行為是極其有害的,必須嚴加預防與及時糾正。事實上,學生有異常行為發生,通常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長久積壓的情緒得不到安慰、支持與宣泄,才轉到毀滅自己或傷害他人的極端做法上去,做出令父母無法接受的事情。老師和家長可以採用“轉移注意”法,對有攻擊性行為的學生給予較多的關注,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一些有趣的事來轉移其注意力,這樣可以培養興趣、陶冶性情以達到“根治”的目的。例如:消耗能量,在學生情緒緊張或怒氣衝衝時,可以帶他去跑步、打球或進行棋類活動;培養文化興趣,如繪畫、音樂等愛好,是陶冶性情的最佳途徑。引導學生經常從事這類活動有助於恢復其心理平衡,乃至逐漸減少或轉移攻擊性行為。

2、逆反心理。處於“心理斷乳期”的青少年學生強烈要求別人把他們看作成人。如果這時老師和家長還把他們當孩子來看待,就會引起他們的厭煩,併產生反抗的心理和對立的情緒。處於“心理斷乳期”的青少年學生的自我意識獲得空前發展,但自我控制能力還比較差,他們會有意或無意識地違反紀律,他們喜歡與人爭論,但論據不足;喜歡發表見解,卻又判斷不準;喜歡懷疑或攻擊別人,但又容易片面與缺乏事實論據。

“心理斷乳期”是學生從幼稚到成熟的轉折時期,青少年隨着身心的成長髮育,逐漸從依賴於父母的心理狀態中獨立出來,開始自己判斷和解決所面臨的新問題,這是一個人的社會化進程;要關注學生的成長和成熟,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要相信學生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儘可能支持他們,尤其在他們遇到困難或失敗的時候,老師和家長更應鼓勵、安慰他們,幫助他們分析事物、明辨是非。與此同時,老師和家長又不能遷就學生的不合理要求和不良行為,以防學生以後總是用反抗的方式來要挾老師和父母。

3、不合羣現象。目前,在青少年甚至成人中都普遍地存在着一意孤行、缺乏團隊精神的現象。父母和祖輩的溺愛和嬌寵,使得學生從小就以自我為中心,凡事只考慮自己,不為別人着想。眾多的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為伴,也缺少與其他小夥伴一起遊戲的集體活動機會,不易養成與人協同合作精神,也缺少競爭性,可能形成孤僻、缺少熱情的個性傾向。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學校教育中缺乏對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要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

一是在遊戲與文體活動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為集體榮譽而努力的精神。比如,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選擇需要互助合作才能完成的競賽遊戲,賽後分析獲勝和失敗的原因,讓學生知道只要有利於集體利益,即使自己吃虧也是光榮的。

二是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愛心、責任心以及合羣意識。在日常生活中,老師和家長要注意這些素質的綜合培養。比如,在學習生活中要讓學生互相幫助;對有困難的同學要有同情心並給予熱情幫助;值日生要負責任。對於孤僻的學生,首先要消除他和其他學生的疏遠感,使之真正融入團隊之中,然後才有可能進一步培養其團隊精神。

三是要樹立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在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幫助學生樹立“爭第一”的意識是必要的,這有助於使學生用較高標準要求自己;但同時,也應讓學生明白,在“爭第一”的過程中要使用正當手段,要具有正確的心態,不能走極端。

四是要在各種教育活動中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學生的合羣、合作精神。在這方面,老師和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家庭環境,要讓學生在互敬互愛的班級氣氛和家庭氣氛中形成合羣與合作的品格。

4、如何應對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問題。

楊麗娟現象網上炒得很熱。從心理學角度講,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心理和社會問題。從這個現象中,我看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青少年的“偶像崇拜”,這是一個很極端的“偶像崇拜”的例子。撇開楊麗娟個人人格上的問題,僅僅從青少年的“偶像崇拜”這方面,我們要分辨的是“偶像崇拜”對青少年來講是一種正常的現象,還是不正常的現象呢?老師常常説,你們這羣學生只懂得追星,不知道把更多的心思放到學習上。當老師傳遞給學生這樣的信息時,孩子更多的感受是你不理解我,我們之間有代溝。前幾年流行“哈韓”、“哈日”,很多父母有這樣一種反饋,會説我的孩子為什麼會對韓劇、日劇如此崇拜,他們不能理解。孩子們也不能理解,為什麼我們的父母不喜歡這些。

其實,第一,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兒童階段出現的正常現象。它和青少年自身心理髮展的特點有很大的關係。青少年是屬於自我意識高漲,想要成為成人,想要成為理想中的“我”。但他暫時無法達成理想,他會尋找自己喜歡的偶像,作為他影響自我的替代。

第二,青少年——我們也把它稱為“心理斷乳期”,青少年想成為成人,不想再依賴父母。當他急於和父母劃清界限的時候,不想依賴父母的時候,他要找到一個替代品。從這個角度講,“偶像”就成為了父母的替代品。

第三,和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比如我的周圍人都崇拜劉德華,我想表現我不落伍,和他們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可能會不自覺地去崇拜劉德華。這是環境、羣體壓力產生的一種心理現象。

“偶像崇拜”到底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父母如何應對青少年“偶像崇拜”問題?“偶像崇拜”有兩種,有些青少年崇拜的是偶像的外表、動作,如果這種模仿過多,可能就會陷入到一個誤區裏。一種是崇拜偶像人格中的內涵,儘管偶像遇到很多壓力、困難,他的偶像克服種種困難,最後取得了成功。這樣的堅持、毅力、努力,不到最後關頭絕不放棄的信念,如果這些是青少年崇拜的對象,那麼,偶像身上的內涵是對青少年是具有積極的影響的。

老師、父母對待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時候,我們首先要看成是正常的現象,不要一味壓制。即使這些青少年已經在“偶像崇拜”的外表上已經到了痴迷的程度,我們不能一味地用指責,壓制,否則會適得其反,即使父母、老師再好心,也不會被孩子所接受。

回到楊麗娟這一個例案上,我們不能對“偶像崇拜”過於嚴厲,但過於放鬆“偶像崇拜”,一味去順從孩子的“偶像崇拜”也是不對的。楊麗娟的父母是完全以孩子為中心,孩子想幹什麼幹什麼,過於順從孩子的想法,而沒有對她進行引導,使楊麗娟在崇拜劉德華這一問題上一步一步走到現在,走到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結局上。“偶像崇拜”是今天老師、父母和孩子衝突比較大的一方面,我們要從以上角度看待“偶像崇拜”問題。

四、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向自己的消極情緒挑戰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是指要學會主動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聽任自己情緒的擺佈,成為情緒的奴隸。”國中生正處於少年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的情緒是豐富、強烈而多變的。這多變的情緒常使他們不能專心致志,善始善終地做好每一件事,學習、生活也因此而受到干擾。那些自控力較弱的學生,很容易成為不良情緒的俘虜。有的學生就是因為不能擺脱不良情緒的干擾,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精神狀態和身心健康。

尤其是目前進入九年級畢業班的學生,大多都承受來自學校、家庭、社會及自身的種種精神壓力。在精神重壓下有些學生出現了緊張、焦慮、自卑、厭倦等消極情緒,這些情緒如得不到及時地調節和控制、將會嚴重影響學生的精神狀態和學習效率,也將對學生的身心造成較大的傷害。

可見,“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是多麼重要,正如馬卡連柯所説:“不會抑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被損壞的機器。”

人的情緒有積極與消極之分。積極的情緒能提高人的活動能力,充實人的體力和精力,並且可以使人體驗到生活的美好和可愛,激勵人們勇敢地面對艱難困苦,成為人們活動的推動力。

例:德國著名的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的情緒變化對一篇科學論文的影響。 有一天,德國著名的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由於牙病,疼痛難忍,情緒很壞。他拿起一位不知名的青年寄來的稿件粗粗看了一下,覺得滿紙都是奇談怪論,順手就把這篇論文丟進了紙簍。幾天以後,他的牙痛好了,情緒也好多了,那篇論文中的一些奇談怪論又在他在腦海中閃現。於是,他急忙從紙簍裏把它撿出來重讀一遍,結果發現這篇論文很有科學價值。他馬上寫信給一科學雜誌,加以推薦。這篇論文發表後轟動了學術界,該論文的作者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獎。

可以想象,如果奧斯特瓦爾德的情緒沒有很快好轉,那篇閃光的科學論文的命運就將在紙簍裏結束了。

例:毛澤東同志就是一位充滿樂觀態度和積極情緒的偉大領袖。

請看他寫下的詩句,“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正是這種積極的態度和情緒使他對待艱難困苦從不悲觀失望,越是艱險越向前。

與積極情緒相反,一切消極情緒都會使人覺得難受。消極情緒一般具有減力的效應,會抑制人的活動能力,減弱人的體力與精力,使人的自制力下降,以致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情。

例:《黛玉葬花》

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多愁善感,鬱鬱寡歡,深陷孤獨的泥潭而不能自拔。面對落花她傷心落淚,認為這就是她自己命運的寫照,於是便去葬花。由於她長期處於哀愁憂傷的情緒之中,最終她的生命也被消極的情緒埋葬。

自然界有潮漲潮落,我們的情緒也會像潮汐一樣,有高有低,如果我們以消極的情緒面對學習和生活,那麼,我們就會不斷地品嚐失敗的苦果。

為了生活得快樂,為了能有收穫,請記住這句話:凡是允許不良情緒控制其行動的人,是弱者;凡是迫使行動控制其不良情緒的人,是強者。

我們要快樂,我們要成功,讓我們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文章引用自:

第三、懂得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

當然,我們陽光使者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難免自己的情緒受到影響,這就需要增強免疫力,我認為主要做到兩點:

一是增強耐挫折能力。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的確,古今中外,任何一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挫折。挫折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所謂“挫折”就是當人們追求既定目標的過程中,遭遇種種干擾和障礙,致使無法實現目標而產生的一種消極的情緒狀態。

挫折在人的一生中各個階段都存在,只是表現不同而已,處在身心發育時期的大學生表現尤為明顯。據調查,大學生的心理挫折主要存在於四個方面:(1)  學習方面。學習成績達不到自己的目標;沒能考取理想學校;留級;無機會顯示自己的才能和興趣;求知慾得不到滿足等。

(2) 人際關係方面。不受老師喜愛,經常受到批評;經常受到同學的排斥、諷刺;交不到可以講心裏話的朋友;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親子關係不良等。

(3) 興趣、願望方面。自己的興趣得不到成人的支持,而受到過多的限制和責備;或由於生理條件的限制,不能達到自己的願望等。

(4) 自我尊重方面。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信任,常受輕視和委屈;自感多方面表現都很好而沒評上“三好生”、沒選上班幹部;個性、學習成績都不如別人等。(5)不良消極情緒的影響力,有時有殺傷力。

二是懂得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自我更好調節。首要任務是預防,而預防就是從理智上找出一些辦法來解除心理上的壓力。下面這十一種方法,可以使人保持心理健康,能夠預防心理疾病,也可以治療心理疾病,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

具體的要求和做法是:

1、坦率地交談。找你所信任的、談得來的、頭腦冷靜的人交談,把你的喜怒哀樂盡情地向他傾吐,彼此思想交流,感情共鳴。君憂我悲,我喜君樂,因同情而相對流淚,因高興而相對開懷大笑,不讓內心積存任何消極不良的情感情緒。

2、暫時地逃避。如果你遇到了緊張的刺激衝擊,或遇到挫折、困難、失敗而陷入深深的自我煩惱之中,那麼這種自我煩惱無異於一種自我懲處。這種懲罰也是於事無補,不解決問題的。自我詛咒、賭氣不吃飯、躺倒不幹等等,都是沒有用的。一個有效的辦法是不妨暫時離開你所厭煩的情境,轉移一下注意力,過段時間後,就會恢復心理上的平靜,或者把心理創傷填平。

3、把思想感情轉移到其他活動上。當你的情感遇到激烈震盪的時候,你可以把思想暫時放在謀求“第二職業上”,比如專心致志地寫字、繪畫、逛街、洗衣服等,總之去“忘我”地熱衷於一件你可以乾的事情。這就可以把你的苦悶、煩惱、憤怒、憂愁、焦慮等情緒轉移換掉。

4、對人謙讓。一個人如果總是好自我表現,幹什麼都拋頭露面,那就會使他忙碌不堪。如果你經常地甘當配角或後台工作人員,那你就會感到時間充裕,就會享受到從緊張裏解脱出來的樂趣。

5、為別人服務。多為別人着想,多為別人服務,可以幫助你消除自己的煩惱。做好事,幫助弱者會使你心安理得,心滿意足。

6、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終。當你面臨很多難題的時候,先解決一個問題,且要從最容易解決的問題下手。有了成果,就會有信心,成果越多、越大,信心也就會更足、更強。

7、避免超乎常態的行為。不要做力不從心的事,不要一個一個連續承擔難題,否則你會一事無成。認為“沒關係”,什麼事都一古腦兒包攬下來,結果會招架不住。這不僅是“大傷腦筋”,而且使你感到非常緊張、煩躁,嚴重時甚至會走向精神崩潰的邊緣。

8、對別人要寬宏大量。不要對別人要求過甚,讓別人一定要執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做。對別人的批評、責難要合情合理,給別人一個考慮反省的機會。否則,會增加自己的煩惱、憤怒、焦慮等消極情緒。

9、給對方機會。有時你可以處於被動的守勢狀態,給對方一個表現他自己的機會。這樣做可以避免因人際關係緊張而使自己煩惱苦悶。

10、自己動手。不要總是停留在觀望階段,不要推諉説“我忽視了”,或者説“我正想去做”等。路是要人走的,應該自己動手去做,要破除依賴心理。

11、制訂一份休閒計劃。如果你能制訂一份既愉快而又切實可行的休閒計劃,那麼在這個時間還沒到來之前,你的心情是愉快的,有盼頭的。而一旦實施,更會受益不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fayan/w3eg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