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發言稿 >

同鄉會發言詞

同鄉會發言詞

各位領導,各位同鄉、同學們:

同鄉會發言詞

時值辭舊迎新之際,我以30年前永和中學老校長的身份,參加了家鄉黨委、政府在哈市、大慶市舉行的同鄉會和新春團拜會,心情十分激動。在我花甲之年,喜看到分別多年的諸位學子的茁長成長,又一次聞到了桃李的芳香。喜看諸位學子在一個單位的厚積薄發,説明我們的家鄉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永和同鄉會”使我們在離別中相聚,在思念中相見,在盼望中相逢,這對於加深各位老鄉相互之間的瞭解和溝通.共同出力獻策,把生我養我們的“永和鄉”建設得更加和諧融洽、繁榮富庶,必將是一個有力的促進!

在此,我以原永和中學老校長的身份,對各位老鄉、各位在永和中學讀過書的同學們,能夠在百忙之中按時參加今天的聯誼活動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因為扎音河和通肯河的水土養育了我們,所以在座的有緣成了老鄉。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莫過於親情、友情、鄉情。老鄉這種關係不是建立在世俗的基礎上,更不是建立在金錢和權利之上,而是建立在親情、友情、鄉情之上。

所以,這種老鄉關係,非常純潔、高尚、珍貴。而且這種關係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歲月越久,越牢固綿長,可以説歷久彌深。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形成的親屬關係,以地緣為紐帶形成的老鄉關係,都是人世間的至善、至美和至純。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家鄉也在變化,相形見絀,發展的腳步慢些。父老鄉親不盡滿意,他們都感到,我們鄉有眾多在外的學子,掌管一方的工作,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家鄉的建設上,不應落在後邊。

家鄉父老的這種期盼,是因為他們曾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在你們啟蒙讀書的滄桑歲月中,在你們冥冥濛學、力酷求知、豐富自我之時,他們默默地為你們做着不為人知的貢獻。家長們望子成龍,家鄉的父老為能考出一個學子都奔走相告。在當時計劃經濟的體制下,建學校、提辦學經費,負荷再重,他們都認可,毫無怨言。在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我鄉的教師約300人,其中180人是民辦教師,是靠家鄉父老出錢供養的。鄉黨委、政府,在當時經濟困難的情況下,本着再虧不能虧孩子、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的指導思想,為了永和孩子的將來,捨得投資,將70%的提留款用於教育,盡力為當時入學的孩子們,創造舒適的學習環境、配備最強的老師。而我們的父老鄉親,沒有因為教育投資拿錢有一點怨言。曾一度,市裏搞磚豬圈、黑木耳項目,鄉村出了一些錢,老百姓編了“兩不該花、兩該花”的順口溜:黑木耳、大豬圈;永和中學、敬老院。認為前兩項不該花錢,後兩項花錢理所當然。他們認為錢投到教育有盼頭,投到敬老院鰥寡孤獨的老人生活有勁頭。

由於黨委的重視,端正了辦學方向,將原來提出的一機、二豬、三學校的工作理念變成全鄉首先實現校舍磚瓦化,改善了中國小的辦學條件。使永和鄉成為全省改善辦學條件現場會的參觀現場、被省市譽為改善辦學條件先進鄉的光榮稱號。面對當時教育戰線極左思潮,永和中學依然堅持當時的“一張課表統全局、一個教師獨角戲,一個教室小天地”的所謂修正主義的教育路線,在教書育人上,堅持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廣博高雅的人文精神,為人師表的重德精神,海納百川的真愛精神,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這種精神當時在全縣少有,很多學校是不敢逆勢而上的。我們正是有這種精神,抓住了機遇,引導一屆又一屆學子的奮發努力,成為國家今天各行各業的棟樑之才。恢復大學聯考的第一年,我校的新生孫衞東第一個考入了哈工大,震動全縣。1979年全校考入大學和中專的69名,在升學比例上居全縣之首。使當時縣一中、二中、五中都望塵莫及。

回首往昔,我們驕傲;展望未來,我們嚮往,家鄉未來的變化,待學子們揮斥方遒。三十年前,我以校長的身份多次向學生講的是如何讀好書,那時由於你們自我努力,考上上級學校,走出永和;今天我又站在你們這些走出永和的學子面前,表白是如何回報永和、為家鄉建功立業。家鄉的黨委、政府制定了近期五年的發展規劃,目標宏偉可觀,而實現這個規劃,除家鄉人們的奮力拼搏外,尚需我們這些在外地工作的學子鼎力相助,按照家鄉建設所需,結合我們每個人現有的優勢,選準切入點,各盡所能,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靠大家的拾柴,助燃改變家鄉的致富之火。使家鄉父老通過國家的益農政策,經過大家的變通,得到更多的實惠。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涓涓細流匯成江海。花是家鄉的美,水是家鄉甜,人是家鄉的親,月是故鄉的圓。“喬木展北國之思,行雲有故山之戀”。但願我們戀舊情、投新情、獻友情、動真情,以大家的實際行動了卻家鄉父老的期盼情。此可謂:少時了了老大成,家鄉黑土育羣英。炊野欲成繁華市,一磚一瓦總關情。

標籤: 同鄉會 發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fayan/okde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