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發言稿 >

班主任迎新生講話稿(精選3篇)

班主任迎新生講話稿(精選3篇)

主任迎新生講話稿 篇1

同學們:

班主任迎新生講話稿(精選3篇)

大家好!

首先我真誠祝歡迎大家成為拜泉縣第三中學七年四班的學生,祝賀你們又邁出了自己迅速成長的一步.從今天開始,我們這個班集體就正式成立了!讓我們用掌聲來祝賀這個新集體的誕生!希望在未來的時光裏,你們能同樣成為老師的驕傲和自豪!

作為班主任我將:快樂着你的快樂,痛苦着你的痛苦。下面就給大家講一個古老的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從前,有一隻狐狸走過一個葡萄架。葡萄熟了,一串串掛在高高的葡萄架上,晶瑩剔透,十分誘人。狐狸垂涎三尺,於是使勁兒一跳,但是葡萄架很高,狐狸沒有成功,“人生能有幾回搏,讓我再試一次”,很遺憾,它仍沒有夠着,三次、四次,試了很多次,最後它筋疲力盡。在我們同學中間也有這種情況,經過多次努力,成績還是不理想,但這種不理想並不是無路可走,此時需要的是回頭來找找自己的失敗的原因。對這些同學我想説,你們是讓人敬佩的,經歷無數次的失敗與痛苦,依然堅持了,屢敗屢戰,何等堅強!以後還有什麼樣的挫折你們不能承受?有一句名言:上帝為你關閉了一扇窗的同時為你打開了另一扇窗。我想送給這些同學幾句話:

第二隻狐狸來到葡萄架下,像第一隻狐狸一樣,也沒能摘到葡萄,他想:這麼鮮美的葡萄我都不能享用,上帝太不公平,我活着還有什麼意思,不成功便成仁,自盡吧。

在我們同學當中可能有這樣一種想法:我國小成績就不好,老師也看不上我,已經給我劃分到差生之列了,上了國中也不會好的,在新的環境下,我們要有新的開始,我們要以嶄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實國中生活,不能生活在過去的影子下,樹立信心,奮發向前。

第三、第四隻狐狸也來到了葡萄架下,它們看前兩隻都沒有摘到葡萄,於是開始想辦法,它們搬來磚頭找來棍子,開始摘葡萄,但是他們惟恐對方得到的多,自己得到的少,互相爭鬥,結果可想而知,兩敗俱傷。

曾有學生這樣對我説:老師,我有一位好朋友,我們學習成績差不多,有時他好一些,有時我好一些。但是當他比我考得好時,我心裏就難受,不服氣,就不想理他,你説我是不是很自私,很虛偽,我心理正常嗎?

我是這樣回答的:非常感謝你對我的信任,把你真實的想法説給我聽。

首先祝賀你,有人把你作為對手,説明你優秀;有人做你的對手,説明你是一個有上進心的人、追求進步的人,滿足現狀的人會有對手嗎?

其次,正是因為對手的存在你才進步得更快,從這個意義上來説,這不是一件好事嗎?有一位武林高手叫獨孤求敗,一個人沒有對手是很孤獨,很寂寞的。人生不能沒有競爭對手,棋逢對手、高手對弈這才叫酣暢淋漓。這個對手可能在你身邊,也可能在遠方;可能是困苦的環境,也可能是自己薄弱的意志。對手其實就是你自己,你能否戰勝自己的脆弱,自己的狹隘?

再者,學會接納他人,友善相處。人需要自尊心、自信心,但如果過度,就會演變為嫉妒心和虛榮心。三國時的周瑜曾感歎:既生瑜,何生亮。既然有我周瑜智慧超羣,又何必生他一個諸葛亮聰明絕倫呢?如果一個人由於擔心別人優於自己而產生憤怒和嫉妒心理,是非常有害的`,它使自己處於緊張的人際關係中,緊張、不安、擔心、憤怒的情緒中,會影響學習和生活。

和諧的人際關係非常重要。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為自己,也為別人。

人羣中有這樣幾種心態:

我行,你不行:自大;

你行,我不行:自卑;

我不行,你也不行:嫉妒;

我行,你也行:欣賞。

自大、自卑、嫉妒都阻礙了你前進的腳步。學會欣賞別人,讚美別人,為自己喝彩,也為別人鼓掌。

還有第五隻狐狸的故事,你可以續編下去……(第一次的作文)

朋友們,人生不是百米衝刺,而是一場馬拉松,國中畢業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

意味着你們在長大成熟,同時也意味着你們將面臨更加繁重的學習任務和更為激烈的競爭,這裏是實現人生目標的一個平台,所以我們要忙調整心態,為自己樹立目標,

人不可能事事行,也不可能事事不行;

一事行不等於事事行,一事不行不等於事事不行;

今天行不等於明天行,今天不行不等於明天不行;

做事不行不等於做人不行。雖然成功未必在我,但努力一定有我!

我們不僅要設立一生的目標,一生的遠大理想,還要設立一個階段,一年學期,甚至一天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一步一個腳步印,踏踏實實,永不迷失前進的方向和目標,實現目標有三個條件,一是刻苦勤奮,持之以恆,自主不被動學,不要情緒化學習,高興時學,不高興時不學,就是要堅持每天學,還有就是三年都學,不要以為七年級八年級簡單,到九年級來得及,二是方法得當,合理用時,三是有良好的心態,心無雜念,四是提高修養遵師重教。

國小和國中有很多不同;首先,就是同學們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成熟了,你們不在是小孩子而是青年,你們很想擺脱教師和家長的控制和束縛,但又自己不能在生活上和學習上完全把握自己,第二,課業負擔重,科目多,程度深,與以前聯繫的少,國小是淺,少,易,而國中是,深多難這都要求學生學會自立,不要做每天三飽,一個倒的學生,睜開眼渾渾一天,閉上眼迷迷糊糊一宿,

班主任迎新生講話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

金秋十月,是一個撒播希望、預示收穫的季節,我們在此迎來了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經濟與管理系20xx年迎新晚會。在此,請讓我代表經濟與管理系全體教職員工對20xx級新同學的到來表示熱情的歡迎。

親愛的同學們,因為你們的到來,因為相聚的緣分,讓我們今晚能夠歡聚一堂。正是因為你們的朝氣和活力為經濟與管理系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而今夜的也將因為你們而更加生動美麗!你們經歷了十年寒窗,穿越了千山萬水,相會在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相聚在我們經濟與管理系。同學們,三年的大學生活已經啟程,在你們前面漫長而又短暫的大學時光裏,只有規劃好自己,才能讓你們的人生道路越走越開闊,只有珍惜好別人,才能讓你們的人生道路越來越精彩。經濟與管理系,作為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最富有生機的系部之一,我們現已擁有省級特色專業點建設點兩個,我們正在努力進取,不斷的超越自己,而你們,就是這場實踐的參與者和行動者。作為老師,我們唯一的等待就是希望你們能夠肩負起“經世濟民、管乾理坤”的時代責任,期盼你們在這個偉大的時代能夠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同學們,為了你們心中美好的理想,讓我們共同努力!為了你們將來燦爛的前程,讓我們共同奮進!同時,就在今夜,就在這個時刻,讓我們盡情享受緣分帶來的歡樂,讓今夜的明月見證我們的情誼,讓今夜的晚會滿載我們的歡樂!

最後,預祝經濟與管理系迎新晚會取得圓滿成功!謝謝!

班主任迎新生講話稿 篇3

尊敬的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發言的題目是《修我戈矛,奮戰高二》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不知不覺我們已經高二了。高二,作為整個高中學習的中點,就像房子的大梁一樣,承上啟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高二,我們不能像高一那樣混混噩噩的度過,而應該付出行動,為理想而戰!如果説在高一,我們還可以用環境不適應,同學不熟悉,時間還很長等等藉口搪塞敷衍,掩飾自己的懶惰,給自己以一份心理安慰,讓自己的懶惰生活過的心安理得。那麼在高二,環境已經適應,同學已熟悉,時間將過半,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懶惰,去搪塞,去自我安慰,去心安理得?我們還能打着什麼樣的幌子去放縱自己,寬容自己?在高二,我們理應勤奮努力,積極進取,嚴格要求自己,為高三的衝刺多爭一些時間,為將來的拼搏奪得更大把握;為自己的未來多贏一分堵注,為自己的人生多添幾分精彩。

在高二,我們不能再懵懂迷茫,找不到方向;而應該認清自己,堅定目標,腳踏實地,向着目標前進。在這個過程當中,難免會遭遇挫折坎坷,但那絕不是難以逾越;一定會承受誤會疑惑,但那絕不是難以化解。只要我們願意去做,願意去想,願意去努力,願意去拼搏,一切問題都將不再是問題。我們要相信:困難多,我們的辦法更多;疑惑大,我們的凝聚力更大;目標難實現,我們就創造條件去實現。只要我們認認真真地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好每一段過程,我們的夢想之花一定會美麗綻放。

在高二,我們不應該再推卸責任,把重擔推給別人;而應該擔起夢想的重擔,扛起責任的大旗,勇敢面對,自己為自己負責,自己為自己代言。我們不應該在每一次考試過後,盯着分數不高的試卷,然後歎息:啊,這不怪我,老師沒講到;這不怪我,這題沒做過;這不

怪我,這題超範圍了。試問在大學聯考的時候,會不會是每道題都被老師講過,會不會是每個題都被你做過,又會不會管你所謂的超範圍?答案是否定的。試問在日後的拼搏中,殘酷的現實、競爭的壓力、失敗的痛苦,有誰會替你承擔?當然是我們自己。所以,我們應該學會承擔,學會面對。跌倒了,我們自己品嚐疼痛,使一把勁,自己爬起來;失敗了,我們自己承擔痛苦;痛定思痛,繼續憤然前行!

在高二,我們不能再像小孩在一樣去斤斤計較,整天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煩憂,為別人的點點過失,而給自己套上沉重的枷鎖;我們應該胸懷坦蕩,平靜樂觀。我們不能再去抱怨學校,抱怨環境,抱怨飯菜不夠好,抱怨房間不夠暖,抱怨班主任不夠理解自己,抱怨校領導太過冷漠無情……整日裏牢騷滿腹、斤斤計較,必定會影響我們的學習。因此,不妨放寬胸懷,坦然面對,平靜地去對待各種誤會與煩惱,寬容他人的過失,為自己留一份寧靜,留一份淡然,專心做自己的事情,闖自己的未來。

在高二,我們勤奮努力,積極進取;在高二,我們認清自我,堅定目標;在高二,我們勇於承擔,敢於面對;在高二,我們大度寬容,平靜坦然。

在高二,披我戰袍,修我戈矛,為夢想而戰。為自己拼一個海闊天空,為父母贏一個揚眉吐氣,為學校爭一個譽撒千里。 謝謝大家!

高二理三班雷騰

20xx年9月9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fayan/eykk0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