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發言稿 >

在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上的交流發言

在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上的交流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在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上的交流發言

非常高興今天能有機會和大家交流研究生培養這一話題。其實,我並沒有資格代表優秀導師,在座的各位老專家及其他學者,在研究生培養方面都有許多獨特方法,也造就了一批優秀的畢業生,你們才是當之無愧的優秀導師。我自己雖然從XX年開始擔任學院首批碩士生導師,也順利地送走了六屆畢業生,但認真反思,在研究生培養指導過程中雖然有一些收穫,但更多的還是不足和遺憾。能和各位老師交流的,只是自己在研究生指導中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一些普通的做法,希望得到批評指正,以便進一步做好研究生指導工作

研究生的培養工作牽涉許多方面。從培養環節來説,有複試錄取、課程教學、中期審查、開題報告、論文寫作、論文答辯等。從教育內容來説,涉及專業知識、研究方法、人格培養等。如何針對目前研究生的具體情況,有效開展培養工作,我的主要思考和做法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如何對待學術

隨着近年來研究生教育的迅猛發展,在校學生規模不斷增加。處於改革開放背景下的研究生羣體,由於受到多元思想文化的影響,加之浮躁功利的社會環境,就業困難等社會壓力,在心態、目標、理想等方面都表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在眾多的特點中,對學術和學術研究的態度,是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在今天的研究生羣體中,真正的所謂“讀書種子”,已屬鳳毛麟角。許多學生渴求的不是知識,而是燙金的文憑和學位證書;追求的不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快樂,而是如何能找到一個待遇好的工作。學術研究,在許多情況已經成為謀生的簡單工具和晉升的敲門磚。毋庸諱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性,是正當合理的。但如果把學術降低為簡單的謀生手段,“學術”就只剩下了形而下的“術”,而沒有了形而上的“學”的神聖意義。如何能夠使研究生對學術保持一種敬畏,是我在研究生培養中首先思考和解決的一個問題。

每年的研究生入學,我都會給學生介紹兩篇文章,要求他們認真閲讀。一篇是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汎森的《如果讓我重做一次研究生》,一篇是中山大學中文系長江學者吳承學教授的《學術的尊嚴與快樂》。這是兩篇講話稿,面對的就是剛剛入校的研究生,強調的也正是珍惜研究生的美好學習時光,保持對學術的敬畏和尊重。正如吳承學教授所説:“當我們進入學術研究時,要有思想準備,這是一條非常孤獨的道路,層次越高的研究,真正能懂、能準確判斷的人很少。學術研究的基本素質,除了智力之外,恆心、定力與淡薄名利之心非常重要,有時甚至比智力還重要。理想的學者應兼有聰明與執着,如果不能得兼,則起碼應該有執着的精神。”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環境下,抵禦外來的誘惑,克服內心的浮躁,褒有一顆堅守信念的心。這樣的態度,對研究生的學習至關重要,甚至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每一位研究生三年求學的最終高度。

當然,平面的説教有時並不能產生真正的效果,還需要在日常的教育培養中從每一個細節做起。比如我一般不要求研究生髮表更多的文章,只要有一篇,能達到畢業獲得學位的基本標準就可以了,更不鼓勵學生出所謂版面費來發表論文,我自己也是堅持這樣做的。用金錢換取論文的發表,損失的不僅是幾百到幾千不等的錢財,在金錢和論文的交換中,學術在學生心目中就會貶值縮水,甚至腐朽。再比如對學生完成的各種課業小論文,我都會認真審查,堅決杜絕低水平的重複甚至抄襲,對於在這方面出現的問題,我會毫不留情地嚴厲批評。還比如,我堅持不在學生髮表的論文中署名,即使個別學生撰寫的論文,包含了我大量修改、補充、潤色和完善,我還是首先充分尊重學生的創作權。

總之,對學術的敬畏,應該首先從導師做起。讓學生在求學的過程中,能時時刻刻感受到學術尊嚴的重要性,以一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小心謹慎的態度去對待學術和學術問題。在這樣的基礎上,刻苦學習,勤奮努力,科學嚴謹,實事求是,所有這些研究生應該具備的關鍵品格,都會水到渠成,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漸養成。

二、掌握研究方法

研究生教育除了專業知識的不斷充實與完善外,掌握科學有效的研究方法,是重中之重。如何能讓學生在培養過程中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需要導師花費更多的心血,需要一系列具體可行的措施。對此,每一位研究生導師都有許多“獨家祕笈”,我的具體做法主要包括:

幫助學生樹立學術偶像。心有多高,天就有多大。“取法乎上”,才能有中等以上的收穫。在學術研究中,一個明確的目標,是促使學生更好發展的內在推動力。在研究生的學習中,應該在本學科專業內選擇一兩位前輩學者,把他們作為自己的精神導師、學術偶像,從他們那裏汲取成功的經驗,學習治學的方法。因此,在日常的教學培養中,我會時常將學術發展史方面的內容融入教學過程。為他們介紹王國維、陳寅恪、梁啟超等民國學人的治學經歷,並在古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等學科,推薦幾位學者的傳記材料或治學體會,供學生閲讀,以此激發他們對學術的濃厚興趣和嚮往之情。並指導學生從這些學者中,選擇一兩位學者,精讀他們的所有論著,從材料運用、思維方式、論證方法,包括文章的寫作等角度,細心揣摩,進而模仿,展開自己的專題研究。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使研究生在開始真正意義的學術研究之前,能有一個高的起點,能摸準學術研究的康莊大道,避免產生學術研究中的“野狐禪”。同時在多年的研究生指導中,越來越感覺到自身學術素養的不足。請這些前輩學者,參與自己的研究生指導,也是一種免費高效的捷徑。

指導學生有效讀書。讀書是研究生學習的基礎工作。確定讀書範圍,掌握讀書方法,是衡量一個研究生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導師指導水平的重要方面。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確定重點研讀文獻,對研究生的學習至關重要。因此,在每一屆新生入學之初,我都會為他們開列一個閲讀書目,從本學科整體角度,篩選推薦五六部經典文獻,作為學生三年研究生學習期間的重點閲讀內容。同時,對一年級的新生,我要求他們專門準備一個讀書日記本,定期將讀書日記或心得提供給我,藉此來關注學生讀書的具體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指導他們如何讀書,如何理解文獻。

值得説明的是,我反對學生過於寬泛地涉獵和閲讀文獻。一般只要求他們在一年級第一學期根據自己過去的知識積累,有針對性地補充閲讀更多文獻,博覽羣書。而在其他時間裏,主要指導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在幾部經典文獻的閲讀上,逐步建立自己的治學根基,訓練他們對文獻的理解能力。同時,我注意強調關注學術動態,但會幫學生對最新成果進行認真鑑別選擇。我堅持:在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等學科的研究上,學生應該將更多精力集中到一大批過去產生的優秀成果上,比如清代和民國時期的大量成果。我常常告誡學生:新時期的學術研究,泥沙俱下,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並不多,需要別具慧眼,分析鑑別。相當多數的論著,可以不去看。

認真修改學生的論文。研究生水平的高低,最終體現之一即畢業論文以及其他科研論文。因此,加強對研究生論文寫作的指導,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一環。我的基本做法是,在入學後直到畢業論文選題開始之前,要求學生最少要提供兩篇正式的學術論文給導師。這兩篇論文,我會一字一句地審讀研究,從基本觀點、材料運用到標點符號,句式表達、形式規範等方面進行全面修改。試圖通過這兩次的修改,使學生逐步明確自己在論文寫作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能夠在開始畢業論文寫作之前,熟悉學術研究的基本程序,掌握學術論文的基本寫法。實踐證明,將研究生論文寫作的指導分解到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可以有效減輕畢業論文指導的壓力,保證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時,能將主要精力用在研究論述的深化和學術觀點的創新上。

三、學會如何做人

研究生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它不但奠定了學生今後從事學術研究的基礎,也是一個人人格、品德、修養等方面完善的重要時期。我們要造就的是學術精良、品德高尚、人格完善的人,學會做人,也是研究生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這方面,我主要突出以下兩點:

首先,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係。研究生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帶有“口耳相傳”、手把手教授的學徒性質。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聯繫,是雙方自願選擇的結果。借用佛教術語講,研究生導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有一種“緣分”。這種緣分包含了學生對老師學識、人品的認同,也包含了老師對學生潛能、性格的肯定。只有雙方互相認可,有某種信任和默契,才能最終順利完成培養過程,達到較高的預期目標。所以,建立研究生導師和學生之間良好的雙向互動關係,是非常重要的。為此,我為研究生制定了“約法三章”:不接受學生任何形式的禮物,不管大小;學生有問題可以隨時聯繫我,不管什麼問題;每年由我做東,請所有學生聚會兩次。這些規定,有些地方過於苛刻,比如不接受學生任何形式的禮物,有好多同學都想不通。我經常和他們開玩笑:像孔子那樣的聖人,也僅僅只接受學生的一小把乾肉;我們離孔子還有十萬八千里,一把乾肉,也應該省略掉。所有的這些,都是在努力拉近和學生的距離,消除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隔閡,消除師生關係中非學術的因素,建立傳道授業解惑的良好師生關係,用自己的言談舉止去影響學生。

其次,尊重和包容學生。研究生的學習需要某種悟性,由於各種原因,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完全認同導師的指導方法,完全按照導師的指導進行學習。特別是近幾年來,學生受到外界社會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確實出現了一些學生學習的主觀動力不足、自身努力不夠。對於這些現象,我一般會找機會和學生開誠佈公地談一次,直接亮明我的觀點,這其中包括勸一些學生主動放棄學業或更換專業和導師。同時,對於這類學生,我堅持不突破自己指導學生的底線,不降低標準,充分尊重和包容學生。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在學術上有所成就,只要他在三年的求學過程中,真正有所得,哪怕這些所得完全來自學術之外的其他方面,我也表示認同。

研究生的指導是一門藝術,對導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都是一種考驗。以上結合自己的研究生培養指導,談了一些體會和做法,許多方面都還有待於進一步修正完善。清代學者章學誠講史家有四長:史才、史學、史識和史德,研究生的指導培養也是這樣,需要導師在才、學、識和德方面都能達到一定的高度。“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願和每一位研究生導師以此共勉,共同我院的研究生教育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謝謝大家!

XX年12月28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fayan/69r8z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