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發言稿 >

大會發言稿

大會發言稿

新春伊始,萬象更新。讓我們滿載着XX年的各項經濟效益全面增長的豐碩成果,迎來了XX年的春天。值此集團XX年總結表彰大會之際,我謹代表受表彰的先進企業、先進集體及先進個人對集團總裁和各位領導及全體員工表示誠摯的謝意和致以崇高的敬禮! 在過去的一年裏,集團在總裁的英明、正確領導下,各項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尤其是我公司,大家上下一心,想企業之所想,及公司之所需,想方設法擴大銷售,千方百計提高經濟效益,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促進事業發展。從穩固市場、擴大市場着手,從搶佔市場、發展市場着眼,在競爭中求生存,在競爭中求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和明顯的效果,各項經濟指標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在全省同行業中名列前茅,為××集團爭得了榮譽。XX年集團公司各行業取得的驕人業績應歸功於集團總裁的英明決策、正確領導和集團全體員工齊心協力、團結奮戰、不懈努力的結果。XX年,在集團總裁領導下,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一、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親和力。堅持順上扶下的原則和向管理要效益的方針。在總裁領導下,發揮集團企業整合效應。職工愛崗敬業,視集團為家,企興家合。 二、塑造企業形象,打造××集團品牌,鞏固和發展企業市場,在質量中求生存,在競爭中求發展。 三、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堅決完成XX年集團公司下達的各項經濟指標。以效益為中心,把優質服務為前導,全面提高優質服務水平。 四、搞好培訓,提高員工業務技能和各行業企業管理幹部的領導和管理水平,使企業在競爭中處於不敗的地位。

大會發言稿

為後現代主義科學觀辯護

——基於知識論視角的考察

摘要:通過知識論的考察,可以發現傳統的科學觀作為一種信念,並不能提供必然的知識,因此,後現代主義科學觀的出現是有合法性的,它是對傳統科學觀的修正與調整。

關鍵詞:後現代主義科學觀,知識論,辯護。

中圖分類號:b082 文獻標識碼:a

在全球化浪潮撲面而來的今天,如何理解全球化已經成為我們改變傳統思維模式的一種被動的契機。在筆者看來,全球化最直接的顯現就是經濟全球化,然而這是全球化的表面現象。最深層的全球化卻是思維和觀念的全球化,而這一點卻常被我們有意或無意地迴避了。在這裏筆者願意就觀念的全球化談一些看法,選取的視角就是公眾對科學的理解的變化,換言之,如何看待科學就成為我們衡量觀念全球化的一個最好的切入點。

一 基於知識論的視角對現代科學觀的考察

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現代科學觀與後現代科學觀爆發了激烈的辯論(這場所謂的科學大戰以索卡爾詐文事件的作為標誌),辯論的雙方都有眾多的學者為之辯護,但是,遺憾的是這場有意義的辯論並沒有得出十分令人滿意的結果。如何看待這兩種科學觀的利弊得失就成為檢驗我們觀念轉化的一個嚴格的檢驗。

為了給出很好的論證,我們需要對科學觀進行一些簡單的界定,只有這樣,論證才不至於流於空泛。然而要準確給科學觀下一個定義似乎又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為科學在時刻發展變化,人們對科學的理解也隨之發生變化,因而做出一個一勞永逸的科學觀概念是不可能的。因而我們在這裏只能給出一個最低限度的界定,即科學觀是指在特定時空範圍內的認知主體對科學的一種模糊的認識,並以此做為應對生活世界內遭遇的各種經驗的一種信念。就我們個人的經驗而言,我們通常把擁有一種科學觀作為一種信念,那麼既然是信念就有正確和錯誤之分,拋開這點不談,眾所周知,信念又是構成我們的知識的重要元素。那麼傳統的科學觀作為一種信念是真的嗎?進一步而言,它是否正確地構成了我們的知識。對此,我們需要加以仔細地梳理。如所周知,科學觀的構成是多方面的,如方法論的層面、價值論的層面、功能的層面、審美的層面等等,沿着這條線索,可以繼續追問。比如科學方法萬能的科學觀,這個結論是如何得出的呢?很顯然,這是歸納的結果,也就是説,我們從有限的個案應用科學方法都獲得了成功,然後我們就得出了具有普遍性的命題,即科學方法萬能。但是這個論證是存在問題的,換言之,從單稱判斷到全稱判斷沒有必然的邏輯通道,因而歸納得出的結果就不能必然為真,這就是早為人們熟知的“休謨問題”,其他層面的科學觀仔細推敲起來與此類似。由此可知現代的科學觀並不一定為真,最多隻能稱為高概率的為真,這也就是邏輯實證主義最後得出的結果。既然不能完全證實,但是可以一次性的證偽,這就是哲學家波普爾給我們提供的一條有創見的道路,在下面的論證中,筆者將採納這種合理的觀點。那麼從知識論的角度看,現代的科學觀為我們提供了知識嗎?按照葛梯爾(ier)的觀點:“傳統的知識定義有三種。”[1]分別為1.s知道p:如果(1)p是真的;(2)s相信p;(3)s相信p得到證實。2.s知道p,如果:(1)s接受p;(2)s有充分的證據接受p;(3)p是真的。3.s知道p,如果:(1)p是真的;(2)s確信p是真的;(3)s有權利相信p是真的。關於知識的第一種表述是柏拉圖的,出現在柏拉圖的《泰阿泰德篇》的201以及《邁農篇》的98中;第二種定義取自齊碩姆(holm)的《察見:哲學研究》(1957)中;第三種定義是英國哲學家艾耶爾()在《知識問題》(1956)中提出的。從知識的這三種定義中,我們可以感覺到,後兩種方案都是在柏拉圖的基礎上的改進方案,限於篇幅,這裏不再展開。回到柏拉圖的方案對照我們的現代科學觀就可以知道,在前提條件處,即科學觀作為一種信念p是真的,這一點,通過我們上面的分析已經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因而在即便在傳統的知識定義中,現代的科學觀作為一種信念,也不能為我們提供可靠的知識。然而,現代知識論的研究已經揭示,傳統的知識定義是不完善的,這就是葛梯爾在1963年提出的著名反例。他的主要結論是即便是確證的真信念也可能不是知識。按照這個觀點,現代科學觀更無法保證它的信念能夠成為必然的知識。鑑於此,筆者認為,後現代主義科學觀的出現正是看到了傳統科學觀存在的問題,而採取的一種修正策略。

二 為後現代主義科學觀辯護

在為後現代科學觀進行辯護之前,需要指出當前存在的兩種錯誤認識:其一,科學大戰徹底終結了後現代科學觀存在的合法性問題;其二,科學是不容懷疑和反思的絕對真理的體現。坦率地講,這兩種認識都不是對科學的正確認識。正如筆者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的那樣:“如果缺乏一種歷史的眼光,那麼這場科學大戰的深遠影響和重大意義將在短視的爭吵中大打折扣。”[2]

如果我們把思考的基點放在整個人類文化發展的高度,就會發現傳統的科學觀在當前已經面臨一種片面化發展的傾向。現代科學觀的出現是奠基在啟蒙運動以後所萌生的現代性的基礎之上的,那個時代的背景是整個社會要完成從封建社會轉型到資本主義社會的巨大變革,在這個特定的背景下,傳統的科學觀對僵化的封建思想以及虛妄的神學觀進行了徹底的顛覆,對於推進整個社會的變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相比之下,當今的社會至少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整個社會的主導經濟形式開始發生變革,進入到一種後工業化社會(在當前人們耳熟能詳的名稱還有信息社會、知識經濟社會等標誌社會轉型的名目),這一點已經為社會所普遍接受,而傳統的科學觀原本具有的解放功能基本上喪失殆盡。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後現代科學觀的出現應該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正如法國學者利奧塔爾指出的那樣,在後現代社會,科學麪臨着合法化的危機,換言之,傳統科學觀所承擔的思辯的敍事與解放的敍事的功能都已經無法完全實現了,聯想到當前科學的現狀,一方面學科的高度分化與專業化,另一方面,又在不同的學科之間存在高度的綜合,導致現代的教育系統培養的人才只能是專業人員和工程師,而恰恰無法培養一種關注社會與人類命運的思想家,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還能完全拒絕後現代科學觀的出現嗎?

反觀這場“科學大戰”的實質,不難發現它指涉了兩種文化在當前的矛盾和緊張的狀態。換成菲利普.基徹的説法就是:代表傳統科學方的實在論——理性主義羣體與代表人文方的社會——歷史主義羣體之間的矛盾。顯然,這裏爭論的核心觀點是如何看待科學這個問題。對此,只需考察一下人們對於科學的認識發展的演進軌跡,就可以粗略地反映出問題的本質所在。在近代科學發展的這四百年的歷史中,人們對於科學的認識經歷瞭如下的幾個階段:最初對科學漠視(16世紀)、好奇與驚訝(17世紀)、進而相信科學(18世紀)、最後演變成崇拜科學(19世紀以後),到二十世紀中葉,崇拜科學已經成為人們科學觀的主導圖景。但是恰恰在這個時期,由於一系列的生態問題、社會問題的湧現,人們又開始對傳統科學觀產生懷疑與反思,這個過程類似於黑格爾的辨證的否定的過程。它反映的人類認識的深化和提高,因而我們不必對科學大戰的後果以及前景諱莫如深,這恰恰標誌着人類理性的成熟。鑑於這種考慮,筆者認為為了正確地反思與認識這場科學大戰的意義,需要引入效果歷史意識的分析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正確理解與凸現後現代科學觀在人類認識史上的重要作用。

如果我們把科學理解成一種歷史流傳物的話,那麼對它的理解就包含一種前見,而這種前見內化於我們的意識中,成為一種不易被發覺的預設。對於科學,我們的日常理解正是這樣的,只不過這個作為預設前提的前見,來自於啟蒙運動以來形成的一種觀點,即科學是客觀的、價值中立的、科學是不會出錯的(康德的先天綜合判斷已經證明了科學何以可能的問題)等。帶着這個預設,索卡爾的詐文事件,被認為是對後現代科學觀的終審判決,以此來捍衞科學的神聖地位。其實,這個事件暴露了科學方在整個事件中忽視科學的歷史性存在的特點,進而沒有意識到前見在這個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因而他們的結論就不能為正確理解科學提供一種可行的道路。正如伽達默爾指出的那樣:“誰因為他依據於他的方法的客觀性並否認他自己的歷史條件性而認為自己擺脱了前見,他就把不自覺支配他的前見的力量經驗為一種背後來的力。凡是不承認他被前見所統治的人將不能看見前見光芒所揭示的東西。”[3]因此,可以説,現代科學方自始至終沒有反思他們自身存在的前見的可靠性,進而沒有考察構成這種前見的諸要素的可靠性,尤其是在科學近幾個世紀的巨大成功面前,這種科學原本具有的反思與批判精神被遮蔽了,因而他們的批判還是不能完全説服後現代主義者。如果聯繫到上面所做的知識論的論證,便可以發現傳統的科學觀並不符合成為必然知識的條件。拿構成知識論的三要素來衡量傳統科學的概念,可以發現作為科學觀基礎的那些前見,並沒有得到完全的確證。從生存論的角度來説,科學的概念也是處於發展中的。更何況在1963年哲學家葛梯爾指出:“即使滿足知識的真、確證與相信三個條件,確證的真信念也可能不是知識。”[4] 葛梯爾反例的存在更證明了構成科學概念的前見的那些要素,並不是如科學方所宣稱的那樣牢固,因而對傳統科學觀的批判與反思是可能的,也是合理的。後現代主義者的攻擊點正是這些前見的可靠性問題,如ssk學派的學者們,通過田野考察的方法,提出了科學的社會建構論主張,直接否定了科學派意識深處的純粹客觀性的前見,就是很好的説明。對此,我們認為索卡爾精心策劃的詐文事件反映了科學方的兩種心態:其一,後現代主義科學觀基本上是主觀臆測,沒有任何價值,只能造成相對主義的泛濫;其二,科學是非常專業化的學科,尤其是現代的自然科學已經遠離了人們的日常經驗,因而外人無權對它説三到四。對於第一點,索卡爾的論證並不充分,眾所周知,後現代主義的科學觀的形成不是一夜間出現的,自從科學作為一種建制出現以來,它像許多其他行業一樣,日益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形成一種千絲萬縷的聯繫,因而它的發展也日益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因而,後現代主義科學觀的出現恰恰是對當前科學的實際生存狀態的一種真實描述。至於第二點是一種事實,也是科學方狂妄心態的表達的最好理由,問題是現在的科學共同體已經很少甚至無力從宏觀上反思科學的本質,他們日益陷入一種狹隘的專業偏見中,所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情景就是這樣的。而後現代主義者,雖然沒有那麼專業化的研究,但至少保持了視野的開放性。正如海德格爾指出的那樣:“如果嚴格性是從那種努力方式中——憑藉這種努力,知識總是遵守着與存在者之本質要素的關聯——獲得其本質的,那麼精確的思想就決不是最嚴格的思想。精確的思想僅僅繫縛於對存在者的計算。並且唯一地為此而效力。”[5]可以説,正是由於現代科學對精確與專業化的追求,它日益失去對科學本質的理解。十九世紀末,尼采已經發現現代科學觀的發展將造成一種虛無主義的流行,而虛無主義將導致人類文明的危機,這也是胡塞爾所謂的歐洲科學出現危機的根源所在。從這個意義上説,後現代科學觀正在喚起被現代科學所丟失的東西。

但是,不容質疑的是,以索卡爾等人為代表的科學方的確很尖鋭地指出了當前後現代科學觀存在的諸多問題:比如一些極端的女性主義的科學觀、ssk的強綱領等直接導致了普遍的懷疑論的傾向與相對主義的蔓延,這些都是不利於我們正確認識科學的。產生這種情況的根源就是菲利普.基徹指出的對四種教條主義的無限制誇大,這四種教條主義就是:“1.觀察的理論負載;2.證據對理論的不確定性;3.信念的多樣性;4.行動者範疇與歷史書寫。”[6]可以説,這任何一條在我們認識科學時都是存在的,但是不能無限制地誇大的它的作用,否則科學在人類歷史中的出現將是荒謬的。這也説明以ssk等為代表的後現代主義科學觀,一旦發展到極端的地步,也就完成了自身意義的否定。這一點的確是後現代科學觀面臨的重大原則問題。對此,菲利普.基徹指出:“如果我們走向極端的建構主義,否認理性、證據和真理的概念,那麼將存在一個對科學的可怕的反諷…如果我們希望從各種陰險的知識贋品中尋找出有價值的科學,我們就需要理性、真理和進步的範疇。”[7]

三 結 語

綜上,通過知識論的考察,可以發現傳統的科學觀作為一種信念,自身並不必然為真,因而它無法承擔構成知識的重任。後現代科學觀的出現是對它的修正與調整。從世界範圍來看,後現代科學觀已經不是某個國家內部的觀念了,而是一種遍及全球的思潮,這恰恰表明在以“時空壓縮”為標誌的後現代,全球化影響最為深遠的是觀念的全球化。從人類思想史的角度來看,後現代主義科學觀的出現是人類認識的提高,反映了認識發展的規律,它的積極意義在於使我們能夠以一種平和的心態來看待作為歷史性存在的科學,使長期以來免遭祛魅的科學,走下神壇,這對於科學自身的發展來説也是有好處的。同時,通過這場有益的爭論,也能使兩種文化更好地認識與反省自身,並且避免任何話語的壟斷地位,倡導一種公平競爭的環境,這對於兩種文化的融合來説,具有積極的建設性意義,也許更為重要的是,這兩種科學觀的爭論,對於我們建設具有批判功能的開放的公共領域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標籤: 發言稿 大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fayan/3346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