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重陽節演講稿 >

重陽節關於百善孝為先演講稿

重陽節關於百善孝為先演講稿

重陽節也是老人節。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説,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重陽節關於百善孝為先的演講稿3篇,歡迎大家閲讀。

重陽節關於百善孝為先演講稿
重陽節關於百善孝為先演講稿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百善孝為先》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了。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而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所以九九就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1989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此後每年農曆九月初九又成為了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日子。尊老敬老,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九歲的小黃香,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親。在母親去世後,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蓆用扇子扇涼,趕走蚊子,放好帳子,讓父親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牀蓆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牀蓆上,用自己的體温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温暖的牀上。

曾為新中國的創建立下赫赫戰功的陳毅元帥,在任外交部長期間,工作非常繁忙,然而他卻利用出訪回來的間隙去看望年邁的母親,並給癱瘓的母親洗尿褲。

“百善孝為先”。因為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所以作為子女、小輩應該感恩、回報,跪乳羔羊、烏鴉反哺,動物尚且如此,何況人?用古人的話説這叫知恩圖報。

“花無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總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老人。所以今天孝敬父母長輩,是在為我們自己的明天做準備、打基礎,是在生生不息的世代交替接力賽中傳交好我們的這一棒。 為此我向老師們和同學們發出倡議: 一、向養育自己的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長輩鞠一個躬,説一句祝福語。 二、在家中為自己的長輩捶捶背,把好吃的留給他們吃,為長輩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三、給遠在他鄉的老人打一次問候電話,把有趣的事告訴他們,實現老人一個願望。四、在公共場所要禮讓老人,對長輩有禮貌。五、努力學習、健康做人,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和親人。

當然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情,在每一個普通的日子裏,我們都要記得為身邊的父母、老人送上一份關心、道上一聲問候。

老師們、同學們,從現在起,讓我們一起加入到尊老、敬老的行動中來吧!願所有老人都能過上和我們一樣幸福的生活。

重陽節關於百善孝為先演講稿篇2

今天是重陽節,九九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

重陽節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我國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

重陽節,為 農曆九月九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重陽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裏祭祖的四大節日。

羊跪乳,鴉反哺。我們是否捫心自問過對父母的牽掛又有多少?我們是否留意過父母的生日?是否給父母送過一個禮物?民間有則諺語:兒生日,娘苦日。當我們在為自己生日慶賀時,是否想到用死亡般的痛苦,讓我們降生的母親呢?是否真誠地給孕育我們生命的母親獻上一聲祝福呢?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講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也就是講,父母的身體健康,兒女應時刻掛念在心。

1993年兒子出生的那一刻,我在產房看了妻子生育兒子的全過程,我深切領會“兒生日,娘苦日”這句話的含義和分量。每每這個時刻我會想象我母親生我的那一刻,我會從妻子痛苦的臉龐和艱辛的生育聯想到母親生我時死亡般的痛苦······

百善孝為先。孝,其為人之本也,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一個完整的人。我們應該懷着感恩的心,感謝父母給予的點點滴滴。在此,祝天下所有的父母快樂!安康!!

在我的博客中多次提到:父母給子女的禮物的時候,父母笑了;子女給父母禮物的時候,父母哭了。母愛是如此的偉大!父愛是如此的無私!對於人世間真摯的情感,作為兒女,我們要珍惜!更要牢記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

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言傳身教給子女作榜樣!

值得可喜的是:上海有百歲老人1156位,達到國際“長壽地區”標準,113歲李素清老太蟬聯“第一壽星”。

此時此刻,重陽節之際,祝老年朋友健康長壽!笑口常開!幸福美滿!甜甜蜜蜜!快快樂樂!

重陽節關於百善孝為先演講稿篇3

今天是重陽節,也是“九九敬老節”。敬老、尊老、愛老、護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人應得到全社會的關愛,安享晚年。著名作家、心理專家畢淑敏近日暢談現代社會老年人如何提升幸福感。畢淑敏表示,老年人要通過多種途徑,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感。

現代社會,有一種老年人被稱為“老漂族”,他們在年邁時離開故土,來到兒女所生活的大都市,幫助他們照顧孫輩。“老漂族”固然能享受到“含飴弄孫”之樂,但很多情況下,也要直面體力衰弱、力不從心、與新一代育兒理念有衝突等現實。

畢淑敏表示:“嚴格來説,養孩子這件事,親生父母是第一位的,老人幫忙照看時,年輕人一定要懂得感恩。父母做這些,是出於對子女的愛,別認為是理所應當的。”

一項針對失獨父母的《90項症狀自評量表》調查顯示,60%以上失獨父母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其中,處於抑鬱狀態的、飲食及睡眠不好的均超過60%;有強迫症狀的超過50%;有精神分裂症狀的、人際關係緊張的、偏執的、敵對的,均超過40%。

畢淑敏表示:“面對失獨,我想還是要去接納。你已經步入老年,不可能再生育一個孩子,除了極少數人羣藉助高端的技術,絕大多數人,都要接受唯一的孩子已經遠去這個嚴峻的事實。退一萬步説,有一些人的孩子,雖然生命還在,但是和父母並沒有坦誠的交流,一定能讓父母幸福嗎?”

前不久,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介紹,我國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歲。經中央批准後,人社部將向社會公開延遲退休改革方案,通過小步慢走,每年推遲幾個月,逐步推遲到合理的退休年齡。

這種觀點一經傳出,引起全社會的熱議。尤其是作為社會中堅力量的“70後”、“80後”,更是議論紛紛,表示受延遲退休的影響最大,退休後的老年生活也將大打折扣。

對此,畢淑敏表示,幸福感和退休早晚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延遲退休並不一定不幸福,而提前退休也不一定幸福。

春節、端午節、勞動節、中秋節、國慶節……,從大學開始,我們對父母的問候、和父母的相聚,便開始需要等待一個“節日”。生活的交集越來越少,我們和父母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小時候,父母就是我們的整個世界,我們的十萬個為甚麼,我們的無理取鬧,他們都裝得下。

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開始有了自己的小世界、小祕密,不再像個孩子一樣鑽到父母的懷裏撒嬌要奶喝了……

甚至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和父母難以溝通,開始對他們不厭其煩,包括他們偷偷塞進書包的牛奶……

直到我們為人父母了,才漸漸懂得,“孩子的世界好大好大,可父母的世界很小很小”,他們裝滿了我們的一點一滴。他們每天關注着我們所在城市的天氣,囑咐我們天涼加衣,他們反覆翻閲我們的微信朋友圈,拼湊着我們的生活冷暖,不論我們走得多遠,他們都守候在原地……

九九重陽也讓愛重聚,雖沒有假期,但別忘了帶着你的歉意和關愛,依舊和他們撒撒嬌、説説新鮮事兒,給父母兒時的親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chongyang/j6j4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