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重陽節演講稿 >

國小生重陽節主題班會演講稿(精選5篇)

國小生重陽節主題班會演講稿(精選5篇)

學生重陽節主題班會演講稿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國小生重陽節主題班會演講稿(精選5篇)

你們好!

重陽節,又是老人節。尊老、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人民的傳統美德,“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決定再次走進沙河怡老院,陪爺爺奶奶過一個有意義的重陽節。

走進熟悉的大門,院內顯得很冷清。長椅上三三兩兩坐着幾個爺爺奶奶,沒精打采曬着秋日的暖陽,偶爾睜開雙眼漠然地看看匆匆經過的路人。我們順梯而上,活動室空無一人。

我將牛奶、香蕉、葡萄打開,這些都是我去超市精挑細選適合老人的食品。挨個房間,親切的喊着,卧牀的王爺爺,耳背的熊奶奶……雙手遞上禮物,嘴裏介紹着自己,並祝爺爺奶奶健康長壽,爺爺奶奶欣喜地接過禮物,笑着連聲誇獎我。

張奶奶招呼我在她門前的椅子坐下,用她那乾枯的手拉着我的手,滿臉慈祥地看着我,問我的姓名、年齡、學校……我也問奶奶的身體怎樣?吃得怎樣?兒女經常來探望嗎?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離開時,張奶奶告訴我,以後不要帶禮物,來看看,來聊聊天,她們就心滿意足了,並鼓勵我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做個有用的人……

這時,院子裏的爺爺奶奶陸陸續續的回來了,我主動給大家表演了我準備的節目,快板《兩頭忙》、《騙坐》,現場的氣氛頓時熱鬧起來。詼諧的語言,誇張的動作,惹得爺爺奶奶哈哈大笑,他們鼓着掌,意猶未盡,像個孩子似的喊着:“再來一個,再來一個”。

相聚是短暫的,很遠還能看到爺爺奶奶依依不捨的揮着手,滿眼的期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要把握現在,抽出時間孝敬長輩,他們最需要的是最簡單的陪伴!

國小生重陽節主題班會演講稿 篇2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雖然外公外婆、爺爺不在我的眼前,我不能夠在他們面前做一些孝順他們的事,但是我依然得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以儆效尤!那我也已經打電話給他們了,也祝他們重陽節快樂!

既然我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便坐在冰冷的板凳上冥思苦想。剛好這個時候媽媽要去洗衣服了,還帶了我的一雙鞋子,我便想:既然媽媽不讓我洗衣服,那我就幫媽媽洗那一雙鞋吧。説實話,那實際上是幫我自己洗一雙鞋!

自己想不如自己做,於是我便用實際行動來表明。我急忙跑下樓,對媽媽説,媽媽,我想幫你洗一雙鞋,行嗎,這樣也算我幫外公外婆做一件家務事吧!媽媽猶豫了一會兒,但還是答應了。等媽媽洗完了衣服,我便開始洗自己的鞋子。

以前媽媽教過我,要洗鞋子,得先將鞋裏的襪子拿出來洗。我拿出襪子,覺得臭極了,我想:爸爸媽媽是多麼的關愛我啊,雖然我的襪子那麼臭,但是依然幫我洗,這多麼偉大啊。我得感謝他們!我洗好了襪子之後,將鞋墊拿出來洗,鞋墊很容易洗,兩面都放點洗衣粉,兩個一起刷,一下就搞定了。

接下來就是鞋子本身了。鞋子我穿了很長時間,本來很白的一雙鞋,現在變得黑不溜秋。但是爸爸媽媽以前仍然不厭其煩的將我的鞋子洗的乾乾淨淨。真的對我很關愛,我真的不應該天天惹他們生氣,不然我豈不是辜負了他們對我的用心良苦!

我拿了些洗衣粉,先抹在鞋子外面,在拿刷子用力的刷,好不容易才將這隻鞋子的外表洗好。繼而,我又弄了些洗衣粉抹在鞋子的裏面,然後先將刷子放在鞋裏,用力的左刷刷,右刷刷,上刷刷,下刷刷,費經心思才將這一隻鞋子洗完呢!我也感到了爸爸媽媽的洗鞋的不容易!

重陽敬老,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品德。説到這裏,我想起了一句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國小生重陽節主題班會演講稿 篇3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一元肇始,人們認為重陽節是吉祥的日子。現在,重陽節又有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的意義。

據記載,古人在九月秋收之時有祭天帝,祭祖的活動。重陽節始於遠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時期,它是一個具有深刻意義的節日。重陽、中元、清明、除夕被稱為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壽之意,寄託着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重陽節有許多別稱:登高節、曬秋節、敬老節、重九節、九九重陽等。

重陽節象徵着天長地久、長久長壽,是一個美好的日子。在這一天裏,人們可以吃重陽糕、菊花酒,用唱歌跳舞來表示自己愉快的心情。人們會在家裏懷念先人,再去慰問老人,飲宴祈壽,親人們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

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節日,這個節日從遠古就形成了,鼎盛於唐代之後,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意義,但唯一不變的,是那懷念先人祭天祭祖的重陽節。

國小生重陽節主題班會演講稿 篇4

今天是九九重陽節,濮陽廣播電視報社為昆吾國小的小記者們組織了一次“重陽節老少樂”活動。吃過早飯,我早早的來到了戚城公園北門報名參加。由於我來的最早,我便成了昆吾國小五年級組的排頭兵。

我們來到龍宮,首先整了整隊伍,然後圍了一個大圓圈。活動剛一開始,我們班的李彬自告奮勇地説了一段快板,名叫《賣我》逗的我們大家哈哈大笑,真是不亦樂乎!接下來又有人表演了好多節目,都非常精彩有趣。

接下來我們又邀請了老爺爺、老奶奶和我們一起玩遊戲,很快我們都完成了一老一少的組合。這時老師大聲説:“我們來玩個擊鼓傳花的遊戲好不好?”我們響亮地回答:“好!”於是,緊張的比賽開始了,“砰”、“砰”、 “砰”、 “砰”、“砰!!!”鼓聲停了,花落在了一個小朋友的手裏,小朋友表演了過後,和他組合的哪位老爺爺也唱了一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歌聲帶動了全場的氣氛,頓時響起了熱情洋溢的掌聲。

最後,我們玩了最經典的小遊戲——老鷹捉小雞無敵版!規則有所不同的是,每一位小朋友都有一位“老母雞”看護,還是一個老鷹。這回老鷹可犯難了,半天下來也沒抓住一個小雞,累的老鷹都成了“汗人”了。真爽呀!

一轉眼功夫,規定的活動時間到了,我們活動的全體人員又合唱了一首《五星紅旗》把全場的氣氛拉到了最高點!

今天真是老少同樂呀!

國小生重陽節主題班會演講稿 篇5

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陳曼希。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愛幼新風”。同學們,你們都應該知道重陽節吧!對,在我們的語文課本里,曾經學過好幾篇關於重陽節的詩篇呢!比如説: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課本里我們知道了,重陽節是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在我國古代思想中,“六”為陰數,“九”為陽數,九月九日正好是兩個陽數相重,所以人們把它叫做“重陽”,也叫做“重九”。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漢初皇宮中,每年的九月初九,都要佩帶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到了東漢時,民間又有了重陽登高的風俗,因此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關於重陽節的故事很多。據説重陽節從漢朝初就有了。那時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饞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皇宮,賈姓宮女又將此習俗傳入到民間。到了東漢,民間在該日又有登高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以後到了唐朝,文人墨客們寫了很多登高詩,其中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則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當然,古人的登高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同時還有吃“重陽糕“(一種九層糕)、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為昌盛,時間也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經很普遍。“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想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為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這些習俗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的中就有記載。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重陽節這個傳統的節日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把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從而將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講的就是這層意思:尊敬、愛護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時也要象對待自家人那樣去尊敬、愛護別的老人和小孩。最近,從新聞媒體討論的話題中也可看出一二。如“該不該給老人讓座?”“怎樣做一個可愛的上海人?”這些活動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建設和塑造一個具有高度文明、能與國際接軌的國際大都市的形象,而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就是其中的一項內容。作為生活在這座大城市的我們,更有義務為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作出努力。客觀地説,經過改革開放和精神文明建設,良好的社會風氣已經逐漸形成,一些不良的行為受到大家的譴責。反省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學生在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又做得怎樣?我不想對你們的過去予以評價。但是,在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全體同學是否想到,該如何為我們家的老人或者社會上的老人做點什麼呢?希望大家考慮一下。當然,學校政教處也有安排,要求各班的班主任在節後作個統計,看看我們的立達學生在老人節裏為社會、老年人都做了些什麼。

農曆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鍊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重陽這一天,人們賞玩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飲。九月重陽,天高雲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於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藉以示登高(糕)僻災之意。

重陽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重要植物,氣味辛烈,可以防止惡濁重陽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種節令美食。寧靜的傍晚,我獨自一人站在林蔭道旁的一棵樹下,陽光斜斜地織下來,細碎地穿過零落的樹葉,在我的眼睛裏投下斑斑駁駁的閃亮。而我卻絲毫不能從那光芒中獲得温暖,反覺得有一種從骨髓中散出的淒冷。看那枯黃的樹葉光華不再,即便在這尚暖的風中也要凍的瑟瑟發抖,堅持不住就要飄落下來,像蝴蝶絕美的舞蹈,而後歸於寂寞。裹衣離開,我感覺自己就像那些被拋棄和遺忘的敗葉,遠隔親人好友,在這遙遠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氣,咀嚼思念的苦果。

窗外,一陣秋風吹來,我再一次抬頭看那些紛飛在空中的枯葉,忽然覺得它們很像自然的信箋,而關愛是一枚世界通行的郵票,枯葉用盡最後的生命燃燒成一縷縷陽光純淨的燦爛,給無數異地的親朋好友傳遞温情與祝福,讓世界不再孤單。原來只要心心相印,距離永不會阻隔真情;其實只要真情恆久,天涯也不過咫尺比鄰。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歷史的煙雲,又是一年重陽,再頌經典,宛如心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chongyang/3qnqq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