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安全演講稿 >

關於食品安全的發言稿大綱

關於食品安全的發言稿大綱

在饑荒的年代裏,我們擔心的是缺少食物,而現在,我們擔心的是食品安全。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有關於食品安全的發言稿3篇,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食品安全的發言稿大綱
關於食品安全的發言稿篇1

老師、同學們: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關注食品安全,保障身體健康》。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健康、對食品安全更加關注,特別是“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更給我們敲響了關注食品安全的警鐘。“食品安全”已經成為關係到國民健康、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市場繁榮的重要因素。

而對於我們每位同學個體而言,學習和了解相關的食品衞生知識、養成良好的飲食衞生習慣、增進自我保護意識,抵制低劣食品的誘惑,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實可行的。但我們時常還會看到在校園周邊的雜吃店、餐飲店甚至流動小攤點前,一些學生在購買、食用價廉質次的食品。那麼,你瞭解看似誘人並且便宜的這些食品背後隱藏着怎樣的危險嗎?據衞生監督部門的技術人員介紹,由於學生的零花錢相對有限,所以這些經營者絕大多數是以“便宜進便宜出”為原則,購進一些“三無”產品,多數食品就是以色素、糖精為主要原料。營養專家也發出這樣的提醒:油炸、燒烤、煙燻食品不僅會使食物營養成分變性,還有可能因為原料的質量問題而造成毒害,有些甚至含有致癌物,嚴重危害青少年的生長髮育和身體健康。冷飲在儲存過程中不能排除交叉污染,不少銷售商是把冷飲與凍肉合放在一起,有的則是原料本身就不合格。而且,在衞生部門多次檢查中發現,學校周邊店的進貨來源比較雜亂,有的店主不能出具採購食品索證登記,或相關的進貨信息記錄不全,有的店主甚至購進過期、變質食品或三無食品。而對於路邊流動的小攤點,上述要求更是無從談起,其實就是無證非法經營。因此,校園周邊的食品衞生隱患,已成為一個頑症。要消除這一頑症,除了需要衞生、城管、工商等執法部門加大檢查、取締工作力度外,還需要我們的學生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自覺抵制不衞生食品的誘惑,不買不良食品,杜絕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發生。所以,在此我建議同學們:

1、要樹立食品安全觀念,瞭解食品安全知識,增強自我防護能力。在購買食品時,應選擇正規的大型商場和超市,選購食品應儘可能選擇一些知名品牌。同時一定要注意食品包裝上有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是否過保質期。若在小店裏買食品一定要看好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注意包裝袋有無破損,外包裝有沒有被改動過的痕跡。無生產許可證、qs標誌的食品堅決不能購買和食用。

2、培養良好的飲食觀念。不食用流動攤點的小吃、零食等,自覺抵制三無食品、低質食品的誘惑,在校學生儘可能到學校食堂就餐。

3、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不挑食,不偏食,每日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自備水杯,多飲白開水。其實,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一些飲料含有防腐劑、色素等,經常飲用不利於青少年學生的健康。

4、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不隨便在校園內吃零食,不亂扔紙屑,包裝袋等垃圾,保持整潔的校園衞生環境。

老師、同學們,食品安全無小事,“病從口入”重預防。現在已進入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的季節,各種病菌也在悄然滋生和迅速蔓延。讓我們自覺行動起來,關注食品安全,重視“問題食品”對身體健康和青少年成長的危害,遠離“問題食品”、“不合格食品”,不斷提高我們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為構建平安和諧、健康向上的校園環境而不懈努力。

關於食品安全的發言稿篇2

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與大家分享的是關於食品安全的問題。

俗話説得好: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品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食品安全直接關係着人民羣眾的生活,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更關係着子孫 後代的幸福和民族的興旺昌盛。不講食品安全,哪怕是一塊豆腐,一根豆芽,都 能讓你身體殘缺;不懂食品安全,哪怕是小小的一包鹽,就能中斷免疫系統的正 常運行;不要食品安全,哪怕只是小小的一個意念,就能讓生機勃勃的生命處於 危險之中。 健康,何等重要!生命,何等珍貴! 一旦我們失去了健康,甚至是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我們不可能再重來一次。 所以我們要時刻維護自己的健康,珍愛自己的生命,而食品安全則是生命健康最 有力的保證。

最近我們不斷從報紙、電視中,看到有關食品安全的新聞:南京“冠生園” 事件,讓人們望月餅而生畏;三亞的“毒鹹魚” ,使我們談“鹹魚”而色變;廣 東的“瘦肉精”事件,令我們望肉而怯步;號稱生命殺手的“蘇丹紅”竟出現在 我們最喜歡吃的辣味食品裏;去年 8 月 8 日北京地區的福壽螺事件,使 131 人發 病,至今想起來還會讓人膽顫心驚;還有近來的染色饅頭、毒豆芽、蒙牛毒牛奶 等事件接二連三地發生,究竟要到什麼時候才停止啊? 面對這一件件讓人觸目驚心,不寒而慄的事件,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我們 還能吃什麼?我們吃的安全嗎? 上述重大事件都已熟知,可是,你們可曾注意到在我們周圍,劣質食品也正 在悄悄地危害着我們的身體健康。 現在,有很多人還是不關心不注意自己所吃食品是否是安全健康,只想着滿 足一時的食慾。 我想再一次提醒大家, 那些東西不但不衞生, 而且在製作過程中, 還有可能產生致癌物。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有責任維護社會食品安全,從我做 起,從點滴做起,瞭解食品衞生安全常識,學習食品質量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 監督和揭露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和不法分子,傳播食品安全知識,為食品健康盡 一份自己的力量。

“以人為本,安全第一” ,食品安全需要你我的參與;食品安全需要你我共 同的努力。生命的美好從健康做起,身體的健康從食品安全做起,食品的安全從 我開始。為了陽光更加燦爛的明天,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吧!

關於食品安全的發言稿篇3

近期,頻繁發生的食品質量安全事件再次觸動了消費者脆弱的神經。

當消費者把矛頭對準了超市、企業、商販的同時,對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拷問又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期待也增加了一層。人們不禁要問:我國食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現有監管體制下,食品質量安全屏障為何屢被突破?如何從根本上保障食品質量安全?

食品安全標準要細化也要進化

4月11日,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違規加工生產的“染色饅頭”被曝光。據調查,其違規行為至少有兩條,一是在麪粉中非法添加山梨酸鉀、色素、甜蜜素等食品添加劑。二是將超過保質期的饅頭回收重新制作新饅頭。

“到底加多少玉米才叫做合格的玉米饅頭?目前依然無標準可循。國家在制定食品添加劑管理規範的時候,也沒有把餐飲食品納入應用範圍當中。沒有要求這些無包裝產品制定嚴格的食品標籤,沒有要求這些產品説明其中到底添加了什麼、加了多少、主要成分是什麼……總之,監管部門缺乏監督管理的依據,生產企業也沒有準確的規則需要嚴守。”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説。

據瞭解,目前對於包裝食品來説,大多數產品都有相關的產品標準,並印在包裝上面。然而,饅頭這類沒有包裝的食品,包括飯菜、小吃等各種餐飲產品,大部分沒有產品質量標準。這就造成一個執法的空白。

這引發了消費者對非包裝食品的質量安全標準的高度關注。

20世紀80年代初,英、法、德等國家採用國際標準的比例已達80%,日本國家標準有90%以上採用國際標準,而目前我國食品安全標準採用國際標準的比例為60%。專家指出,我國食品安全標準依然存在數量偏少、標準陳舊、與國際接軌程度不高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們的食品監管標準嚴重滯後。一方面我國的標準太老太少,未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我國食品標準太多太亂,衞生標準、質量標準、國家標準、企業標準……各標準間重複交叉、層次不清,而且同一個產品甚至有幾個互相矛盾的標準。由此可見,我國的食品標準制定工作還應進一步完善。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指出,加速完善食品標準,應組織制定和完善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在內的食品標準體系,對標準統一整合,統一公佈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標準建設的另一要求就是動態先進性,就是説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要隨時進行標準實踐情況的追蹤、調查、評估,不斷的修訂原有標準或者制定新的標準。”洪濤説。

監管要切實負起責任

按照我國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的監管涉及衞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這些部門是按照從原材料到產品、市場、餐桌的順序進行分段監管。從田間地頭到餐桌,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監管部門把關,為公眾的食品安全構築屏障。

然而,這個安全屏障卻屢屢被突破。

食品質量安全事件發生後,人們都在質問,有關部門為何在媒體曝光後才加大監管和執法,我們的監管為何不能“未雨綢繆”。這就説明目前我們的監管體系存在很多問題。

今年3月15日,國務院發佈文件,對20xx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作出安排。這個文件指出,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基礎薄弱的狀況尚未根本轉變,食品安全領域的違法行為時有發生,食品安全管理責任不落實、監管工作不到位等問題還比較突出。

“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翁士洪博士認為:“這種新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還存在缺乏有效的決策中心、垂直管理部門與地方政府關係不順、部門利益導致監管碎片化等許多深層的體制性障礙。”

在此次上海饅頭事件中,違規加工生產饅頭的公司工作人員表示,並非沒有監管,監管部門一個月會抽查一次。當監管部門來檢查的時候,公司就把東西拿到辦公室給他們檢查,不讓他們去車間,“他們一來我們就把車間的門關上,不讓他們進去。”

“這麼多年的經驗證明,一個事情如果一個部門管不了,多個部門必然也管不好。”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説,消除監管真空地帶、建立無縫對接的監管理念已經提了很多年,但在執行上依然不到位。在劉俊海看來,對食品安全應該是零容忍,對監管不力的政府部門與相關責任人都要做出嚴厲處罰,該撤職的要撤職,該降職的要降職,不能總是無人為監管缺位負責。現有的監管隊伍已經足夠了,卻總是監管不好,總要有人為此負責。

“不少政府部門依舊將發展放在第一位,認為企業發展起來了,其他問題都是小問題。”劉俊海説,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發展必須是在規範中的發展,不能總是無規範地亂髮展。

食品的信任體系需要重建

在食品質量問題面前,明明已有不少企業為此付出沉重代價,但仍有不少後來者踏上這條“不歸路”,“前車之鑑”很難成為“後世之師”。除了有監管不力的因素外,道德和責任的缺失也不容忽視。

對此,温家寶近日在同國務院參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座談時也強調,近年來相繼發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等事件,這些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李裏特説,“市場經濟本質上是秩序經濟,是道德經濟。食品安全的有效檢驗必須建立在生產者、交易人有着良好的經營理念和誠信的基礎上。”

李裏特曾對日本農業考察,他説,與中國情況相反的是,日本農民會把不好的東西留給自己,他擔心這些東西賣出去後會砸了自己的牌子。“農民對自己的產品有榮譽感和責任感,他們成立公司,農產品是有品牌的。”

“小、散、亂不僅僅存在於農業領域,”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祕書長馬勇指出,中國食品工業的現狀是企業分散、技術薄弱、裝備落後。這種現狀的直接結果是市場競爭激烈,為了生存,降低直接的生產經營成本,在利益的驅動下,非常容易出現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各種引發食品安全問題的行為。

對於不斷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周立認為,食品安全鏈上的生產者、消費者、企業、政府四個主角都有責任,並且環環相扣,每個主角扮演的責任需要清楚地界定,既要明白共同的收益也要有相應的約束機制。而針對當前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的特點,出台更有效的措施,通過嚴格執法築牢企業的道德基石,是廣大人民羣眾所期盼的。

“食品安全危機背後是信任危機,信任危機背後實際上是食品的生產模式帶來的。”周立説,“目前,消費者還沒有達到自發監督的境界,但是又不相信目前的產業鏈條,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終究還是要重新建立食品的信任體系,比如生態農業模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anquan/pxz46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