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觀後感(通用16篇)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觀後感(通用16篇)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觀後感 篇1

儘管在艾滋病監區工作,可毛卓雲不穿防護服,也不戴口罩、手套,面對面與在押人員談話、交流,有時還免不了發生身體接觸……舉動看似“另類”,實則大有深意。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觀後感(通用16篇)

因為毛卓雲發現,這些艾滋病在押人員內心很敏感、脆弱,情緒也極不穩定,他們害怕被冷漠和歧視,渴望被關愛。聊聊天、拍拍肩、握握手,或者一個擁抱,對在押人員來説,是一種莫大的尊重和安慰。

有一次,一名在押人員得知自己的判決後,情緒失控,在監室內自傷自殘。“當時他臉色發白,雙手冰涼,對人生充滿了失望、怨憤。”毛卓雲用了很多辦法安撫,效果都不明顯。最後,冒着被攻擊,甚至被傳染的風險,毛卓雲走上前去,把他擁入懷中,才令他的情緒漸漸平復。

毛卓雲還想方設法對在押人員進行心理干預和疏導,引導他們重拾自我;向他們傳授病理學等知識,幫助在押人員正確認識艾滋病,併為他們申請免費的抗病毒藥物;教導他們提高身體素質……曾經的一位在押人員陳某回憶:“自從我得艾滋病後,連親朋好友都躲着我,可毛警官卻像父親一樣教育我,我怎能不認罪悔過,好好改造?”

善意,温暖了冰封的內心,感化了盼歸的心靈。12年來,毛卓雲的監區從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觀後感 篇2

12月4日晚,中央電視台《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CCTV20__年度法治人物頒獎禮》落下帷幕,寧波市看守所民警毛卓雲作通過層層評選推薦,當選為CCTV20__年度法治人物。

12月5日,由省公安廳組織,市公安局承辦的毛卓雲同志媒體座談會在市公安局召開。

會上,毛卓雲向省市各級媒體記者分享了他參評的所見所聞和獲獎心得體會。寧波市司法系統代表、市看守所“毛卓雲工作室”民警、艾滋病防治醫療系統代表、派出所基層民警等人講述了他們眼中的毛卓雲,如何用法律、温情關愛艾滋病在押人員,如何用實際行動書寫憲法精神、傳遞法治力量。

一談起毛卓雲,許多身邊的同事、朋友都感慨“非常不容易”。

“能拿獎非常不容易,全國有280多萬民警。” 省公安廳宣傳處副處長俞濤説。

市司法局馮羣敏處長也感慨道:“法治寧波建設十三年,毛卓雲是第一位全國法治人物,榮譽背後,離不開他自身的咬牙堅持和家人的全力支持。”

市公安局監管支隊支隊長裘敏華列舉了一串數據,全市民警1萬多名,其中監管民警600多人,平均年齡40多歲,像毛卓雲這樣工作20至30年的監管民警有70多人。

而毛卓雲從事男性艾滋病在押人員專職管教工作,是監管工作中風險最大的一環。

“不容易。按在押人員的説法,他們判的是有期徒期,幾年就出去了,但許多像老毛一樣的監管民警在這裏工作一輩子,是‘無期徒刑’。”

裘敏華説,許多艾滋病在押人員出去後給毛卓雲寫信,前後有幾百封,很多人稱呼毛卓雲“毛爸爸”“毛老師”“毛領導”。他還建了微信羣,給他們介紹最新的治療信息,鼓勵他們重新做人,“他把風險留給自己,把安逸留給別人,令人尊敬。”

寧波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研究所副主任醫生李懷亮和毛卓雲認識十多年,他説多年前寧波曾出現過艾滋病小偷,因為過去沒有集中關押場所,經常是被抓後沒多久又回來了。

後來設置了集中關押場所,總得有人去幹,毛卓雲主動去做這件事。“艾滋病跟普通傳染病不一樣,它不能治癒,誰都怕有個萬一。我很佩服他。”

而後,市看守所的兩位年輕民警易招、戴亞洲也表示,自己從事管教工作時間不長,毛卓雲老師的事蹟增強了他們的工作信心,他們立志用行動來傳承毛卓雲老師勇於擔當、敬業奉獻的精神品質。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觀後感 篇3

“老毛膽大心細、有責任心,工作專挑‘硬骨頭’。”在同事眼中,毛卓雲是一名英勇的戰士。

20__年,寧波市看守所設立艾滋病監區,承擔全市艾滋病在押人員的羈押任務。這些人多數與犯罪有關,因吸毒感染上艾滋病的他們脾氣暴躁,抵抗心理強烈。

在那個“談艾色變”的年代,面對職業暴露的高風險,很多人顧慮重重。誰來接手這個“燙手山芋”,看守所領導犯了難。毛卓雲卻主動站了出來,還拍着胸脯立下了“軍令狀”:“給我半年時間,管得好,讓我幹;管不好,我主動退下來。”

“老實説,沒有思想鬥爭,那是不可能的。”回憶起第一次進入監室的情形,毛卓雲坦言,自己的內心是發怵的。因為害怕被感染,那時他常常自費去做HIV檢測,卻連檢驗報告都不敢去拿。“可風險再大,也總得有人幹,何況我是黨員,應該衝鋒在前。”

為了克服恐懼,幹好這份工作,毛卓雲下了狠功夫,不僅自學艾滋病的防治知識,還學習心理學、病理學,掌握了疏導艾滋病患者心理的辦法。漸漸地,毛卓雲成了這一領域的“行家裏手”。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觀後感 篇4

毛卓雲,男,1963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現為寧波市看守所管教四大隊民警。

12月4日晚,中央電視台《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CCTV20__年度法治人物頒獎禮》落下帷幕,毛卓雲作通過層層評選推薦,當選為CCTV20__年度法治人物。

12月4日是全國第6個“國家憲法日”和第15個法制宣傳日,“CCTV年度法治人物”評選活動由司法部、全國普法辦、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共同舉辦,緊緊圍繞“弘揚憲法精神、傳遞法治力量”這一主題,全面梳理20__年在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等各個領域的重大成果,對優秀法治人物進行表彰,對新中國成立70年來,波瀾壯闊的法治進程進行特別回顧。

獲得該獎項者,必要代表着“過去一年在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等各個領域法治中國建設所取得的成績,從不同角度展現和詮釋出20__中國法治進程的腳步”。

20__年起,毛卓雲一直從事男性艾滋病在押人員專職管教工作。

據悉,毛卓雲還作為“全國最美基層民警”候選人赴北京參加了公安部的評選活動,接下來他很有希望再添一項全國級榮譽。下步,寧波公安將持續開展向毛卓雲同志學習的活動,以此全面提振寧波公安隊伍的精氣神,進一步激發廣大民警輔警幹事創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推動寧波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再上新台階。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觀後感 篇5

和所有的小男孩一樣,小時候我眼中的父親就是無所不能的超人。雖然由於軍人的身份,他在家時間不多,但每次回家都會帶給我小禮物,帶我出門玩耍。兒時,用子彈殼做成的掛墜或是飛機,是我在小夥伴中炫耀的最大資本,而那一抹軍綠也在我心中埋下了種子。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發現父親也只是一個普通人,他會因為我的調皮搗蛋而發脾氣,會有諸多無法排遣的煩心事,也會遇到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難和困惑。

我讀大學那會兒,父親差不多一學期會給我寫一到兩封信。我不解的是,通訊便捷的時代,父親為何要採用幾近原始的寫信方式呢?對我的疑問,父親並沒直接回答,而是給我講了一個“傳家”的故事:父親是參軍入伍後在部隊考取的軍校,在軍校就讀時,我的爺爺也是這樣給他寫信的。這是一種傳承。

父親在業餘生活中,更像是一個文化人。他愛好書法,愛好閲讀,喜歡和文化人交朋友,得着空閒就會揮毫潑墨寫上幾幅。練字,能使人專注和靜心,能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而且,從事公安這份職業,面對和接觸的,更多是社會和人性的陰暗面,如何在充滿負能量的工作環境中保持內心的一份靜氣和正氣,保持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不改初心,有一份文化藝術的寄託,實在是很受用很有效的,這也是父親教給我的。

當年,父親決定接手艾滋病犯監管工作時,我與母親並不知情。直到一天吃晚飯時,母親拿着一份報紙質問父親,問那個照片上的背影、那個報道里的毛警官是不是他的時候,父親沉默了,過了一會兒,才像做錯事的孩子一樣,慢慢道出原委、説出實情……母親慢慢地接受了父親選擇的工作,只是不時地叮囑他在與艾滋病看管對象接觸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那幾天晚上,我總想起一個以身飼虎的佛教故事,父親的選擇雖然沒有故事中的王子這麼壯烈,但我覺得,他有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巨大勇氣和善意。這令我有一種源於親情的驕傲感。

父親為了更好地做好監管工作,在與在押人員接觸時,不戴口罩和手套,不穿防護服,監室裏發生的種.種危險情況,他從不告訴我和母親,這無非是不想讓我們擔心。他的雲淡風輕,是把對家人的愛深埋心底,是另一種愛的方式。現在,作為兒子,也作為警察,我想我可以而且開始深深地理解他了。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觀後感 篇6

“踏實做人、規矩做事、平淡生活。”在毛卓雲的辦公桌旁,有這樣一幅自己寫下的毛筆字,一直勉勵着他。每到深夜,毛卓雲會記下工作的所思所感所想,並經常温習總結。

在毛卓雲的工作日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20__年9月9日凌晨,小王(化姓)因吸毒過量產生幻覺,再加上有精神分裂症,做出傷害巡警的事。入所時的小王全身沾染鮮血,又拒不配合民警,大吵大鬧,情緒失控。毛卓雲無法與其交流,就學着小王坐在地上,看着他哭,陪着笑,為幫助他發泄情緒,允許他大聲叫喊。

某天,小王邊哭邊喊:“毛領導,毛領導,他們都不要我了,你也不要我了嗎?”毛卓雲聞訊趕來,看着孩子一樣無助又嚎啕大哭的小王,冒險進入監室,把他抱入懷中,小王在“毛領導”的懷抱中漸漸地平和下來。

高牆之內,囹圄之中,“毛領導”從“心”出發,用善意真情點亮了迷途的燈、温暖了冰封的內心、感化了迴歸的心靈。

通過多年的積累,毛卓雲歸納出艾滋病管教工作“五心法”,包括走近內心的“近心法”、用知識淨化心靈的“正心法”、合理宣泄壓抑的“勞心法”等。他撰寫的10多萬字心得體會,總結出數十個代表性案例,填補了監管業務研究的“空白區”。也是去年,“毛卓雲工作室”獲得公安廳命名授牌,為全省特殊監管對象管理工作提供經驗遵循。記者在現場看到,監區裏還掛着一塊“紅絲帶工作室”的牌子。寧波市看守所相關負責人説,本來工作室是以毛卓雲的名字命名,但毛卓雲很謙虛,堅持改成了“紅絲帶工作室”。

在毛卓雲眼裏,這些在押人員不僅僅是犯罪嫌疑人或罪犯,更是病人。他們懼怕病魔,更害怕冷漠;他們渴求被治癒,也渴求被關愛。有“艾”而沒有“愛”,他們就是社會安全與穩定的“定時炸彈”,而毛卓雲憑着韌勁,甘做“艾”的守護者、默默無聞的“拆彈人”。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觀後感 篇7

“少小離家,鄉音無改,曾經勇冠巾幗,如今再讓世人驚歎,以點滴積蓄匯成大河,灌溉一世的鄉愁,你畢生節儉,只為一次奢侈,耐得清貧,守得心靈的高貴。”這是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馬旭的頒獎詞。

1933年,馬旭出生於哈爾濱市木蘭縣。14歲就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參加過遼瀋戰役、抗美援朝戰爭。1961年,馬旭作為軍醫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1962年秋,馬旭第一次登機跳傘,直到1984年,年已5旬的她還曾跳傘兩次。20多年間,馬旭曾跳傘140多次。她嬌小的身軀閃現在山壑叢林、皚皚雪原、碧波南海、大漠戈壁……

主持人在採訪中問到:“為啥您跟阿姨都穿着這身衣服?”“我們就一直穿着這個衣服。我們很少買什麼新的衣服,趕時髦的衣服我們很少。這些都很好,發的衣服都穿不爛,為啥不穿呢?”老人操着一口家鄉話,蒼老的聲音顯得那麼得樸素,就是這樣的樸實卻打動了無數的觀眾。在視頻中看到,那小小的院落,斑駁的石階寫滿了“簡陋”二字。馬奶奶家的陳設也非常簡單,除了滿屋子的書外,幾乎沒有什麼顯眼的擺設。沙發也都露出了破棉絮,睡的也是老式的硬板牀,穿的是部隊發的軍裝,吃的只是牛奶、麪條這樣簡單的食物。

自1983年起,馬奶奶與她的丈夫工作重心轉向科研,着手將多年的醫務工作與跳傘經驗結合起來,並在軍內外報刊發表了100多篇學術論文,並撰寫了多本相關書籍,填補了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空白。離休後,夫妻倆就一直居住在武漢,過着簡樸的生活。馬奶奶説:“我家裏最值錢的東西,就是我搞科研打的櫃子,將近五六百塊錢。”聽到這,我不免有些奇怪,難道馬奶奶的退休工資和搞科研的報酬都不足以為自己添置新的傢俱麼?隨着鏡頭的切換,我看到了櫃子裏滿滿的書籍和科研數據,這才明白,這不僅僅是個書櫃,它還承載了老人近半輩子的努力與夢想,這才是無價的啊!為了讓自己在事業上有所作為,擺脱生育的拖累,馬奶奶在新婚第二個月就做了絕育手術。很多人都不理解,自己沒有孩子,又是正師級離休幹部,到了晚年為何不像其他老人那樣養養花,釣釣魚,頤養天年呢?但他們把這種最簡單的享受都放棄了,把全部的精力與心血都用於自己鍾愛的事業。

人行千里常思親,樹高千丈不忘根。馬旭少小離家,戎馬一生,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是卻始終如一,到了晚年更是思鄉心切。9月,馬旭將畢生的積蓄一千萬元全部捐給家鄉木蘭,用於孩子們的教育。教育是她對家鄉希望的寄託,她説:有了知識就有了財富,有了財富更有知識。

平凡的老人,樸素的心願,無不讓人動容。她的行為無聲,卻給人以無窮的力量。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觀後感 篇8

有一個男孩,居住在巴塞羅。被貧窮的父母賣掉,在大街上苦苦流浪。被一個馬戲團收留,到了馬戲團,才知道上了當,不練到要求就不能吃飯,還得被捱打。終於有一天,他逃出了魔掌,但已經被打得遍體鱗傷。

他跑到一個到巴塞羅的船上,他給別人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大家一半是可憐,一半是酒興,都紛紛給他錢,他正盤算着是買一點兒吃的之後,把錢給父母,還是全花完。正想着,聽見有人説:“巴塞羅人最笨了。”另一個人説:“下等的國……”剛説到這兒,頭上一把金幣像雨點一般地灑下,“拿回去”孩子大喊,我不要你們的錢。

讀了這個故事,我想到了我國的科學家錢學森,當時他身在國外,中國那時非常窮,但他還是不忘記自己的祖國,學會了本領後,就堅持要回國。但是美國不讓回,他就轉到日本,日本也不讓回,他又轉到了德國……就這樣走呀走,千辛萬苦終於回到了中國,並且發明了導彈,成為“導彈之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熱愛自己的祖國!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觀後感 篇9

一、學習她恪盡職守、忠誠擔當的專業精神

王婭,1976年成為一名電力工人,1986年進入天津高壓供電公司(現國網天津檢修公司)工作,先後在220千伏北郊變電站、海光寺基地站任值長,20__年5月退休。在王婭的職業生涯中,始終堅持學習,求知探索,勤奮鑽研電力專業技術。她參與編寫的《電力系統運行技術問答》作為變電運行專業培訓的基礎教材,在全國電力系統使用了十幾年,她參與主持編寫的《監控中心現場規程》等技術規範,在天津市電力公司變電運行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她愛崗敬業、恪盡職守,始終堅守變電運行一線,一絲不苟落實各項工作要求,累計執行操作票3100多張無差錯,僅在退休前一年時間裏就發現並緊急處理了7次設備缺陷,實現了26年安全生產無責任事故,展現了一名優秀變電運行職工的風采。

二、學習她扶弱濟困、舍已助人的高尚品德

王婭積極參與無償獻血、捐款捐物等活動,用大部分積蓄捐資助學,情暖寒門學子。1989年“希望工程”剛剛發起時,月收入不足200元的王婭就捐出100元。從1998年抗洪救災到20__年汶川地震,從南方水災、西南旱災到青海玉樹震災、甘肅舟曲地質災害,從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到天津市慈善基金會,王婭愛心捐贈的足跡從未間斷。退休後的17年裏,她把捐資助學當做畢生心願,累計捐贈23次以上,她用善心善行弘揚社會公德,生動詮釋了志願精神,善行天下,大愛無疆。

三、學習她淡泊名利、大愛無聲的人格力量

王婭為人謙和、不慕名利,她的慈善之舉在退休多年之後才為人所知。她尊重每一個受捐助者,處處為別人着想。中央電視台《朗讀者》邀請她錄製公益節目,她到場支持但婉拒出鏡,説“不要給孩子們帶來心理負擔”。當時一名受助學生就坐在她身後,她始終不肯相認。在她病重時還跟隨興華青少年基金會遠赴甘肅山區家訪,渾然忘記病痛折磨。她樸實無華的仁愛之心、默默無聞的奉獻之心,體現出一名普通職工的高尚品行。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觀後感 篇10

我要比洋人強。這句話是我國着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小時候立下的承諾。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有一天,小振寧家來了幾位客人,他們問小振寧長大想不想做大官,而小振寧卻説他不想做大官,還説:我要比洋人強!原來小振寧一天在大街上撿樹葉時看見一個車伕正在很努力的拉着黃包車,而車上的洋人卻破口大罵車伕,還用皮鞋蹬車伕的脊背。小振寧看後很生氣,很憤怒;還有一次,小振寧看到幾個持槍的洋人正在欺侮一個佝僂着背的盲人乞丐。從此,小振寧就立下承諾:我要比洋人強。後來小振寧發奮學習,1945年,他前往美國深造,受到費爾米教授的高度評價。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從我要比洋人強這句話,從中我體會到楊振寧從小就有愛國的精神,他寧願自己不做大官,也不能忘記自己是中國人,這種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像楊振寧這樣愛國的人士很多,徐悲鴻就是其中一個。徐悲鴻年輕時就在法國巴黎徐樑畫院和巴黎國力高等學校學習繪畫。他在畫院向一個外國學生挑戰,看看誰是人才。從此,徐悲鴻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學好繪畫,為祖國爭氣,為中華民族爭光!他經常到羅浮宮,凡爾賽宮和巴黎各大博物館去臨摹世界名畫,一去就是一整天。最後,徐悲鴻用他自己的努力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

你們看,徐悲鴻和楊振寧這兩位愛國人士為我們祖國爭了多少口氣啊!但是也有部分中國人不知道愛國,不把愛國放在第一位,只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就出賣祖國利益,這真是中華民族的敗類。例如日本侵略中國時有些人為了身存,竟然投靠侵略者,去和日本小鬼子並肩作戰,他們還配得叫中國人嗎!

楊振寧先生是跨世紀的偉大物理學家,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里程碑性貢獻。他心繫祖國科教事業,為國家的科技發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推動了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的成立。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觀後感 篇11

去年12月,周秀芳為改造校舍的事回到漵浦。記者見到她時,她眉頭緊皺。“我給自己定的任務還沒完成。”周老師説,她計劃在漵浦縣興建的9所希望國小雖然目前已經完成了5所,但入駐的老師還沒有着落。“我想一個學校最少要一個老師,最好是兩個。因為又要上課又要給孩子們做飯,一個人忙不過來。而且這些學校都在高山上,兩個人能相互照應。”

今年快70歲的她,一個人教着3個年級的課,還要管二三十個孩子的吃飯問題。“老實説,身體確實有點吃不消。如果有人願意來幫忙,哪怕是愛心接力,一個人一次一個月也行。”周秀芳説,她希望更多有能力的人來加入支教扶貧隊伍。

她發愁的第二件事是建設資金。她發起援建的希望國小——漵浦縣兩丫坪鎮黃金村希望國小已經開建,目前她已經從寧波教育系統爭取到了15萬元,從漵浦縣當地財政爭取到了一部分支持,還有一部分資金尚無着落。計劃中,還有三所希望國小也在籌建。

此外,周秀芳和孫紹富還一直在為建設支教基地的事奔波。他們準備動員愛心人士在漵浦縣九溪江建造一所幼兒園和一個支教基地。 今年已經69歲的她,還沒有停下來的打算。“只要我的身體條件允許,我還想再為孩子們幹上十年。”

這就是周秀芳,一個普通的退休教師,一個讓人欽佩的老阿姨,為了讓山區的孩子們能夠有書讀、有學上,她早將個人生活置之度外,只留下一個純潔完整的支教夢,和一顆忘我付出的赤子心。她以大愛無私的奉獻精神,踐行着公益夢想,播灑着愛心希望,這樣的精神難能可貴,讓我們感動。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觀後感 篇12

《感動中國》晚會1月20日在北京錄製,馬旭的頒獎詞由策劃劉凱根據集體討論的意見執筆撰寫。

對於馬旭,我們強調以最樸實的形式來表現,既不拔高也不刻意地塑造。我們就是非常樸實地把她的事蹟呈現出來,不説大話、空話、套話。

感動中國製片人朱波(中)和白巖鬆、敬一丹商量給馬旭頒獎環節 “感動中國”欄目組提供

白巖鬆和敬一丹20xx年來一直是《感動中國》的主持人,今年敬一丹已經退休了,很少主持節目,但是對於《感動中國》她非常認真。這次,正在照顧生病母親的她,專程從外地飛回來主持節目。白巖鬆和敬一丹的主持詞都由他們自己親筆撰寫。他們説,雖然每年主持很多節目,但《感動中國》一直是他們最期待、最看重的節目。他們的主持詞、現場採訪,全部都是他們獨立完成的,他們不希望策劃團隊代勞協助。欄目組每個人都是這樣,為《感動中國》傾盡全力,以一種神聖的心態來參與節目製作,傾盡各人專業能力的最大限度來完成每一個環節。

和馬旭面對面:老人的質樸、倔強讓節目組成員落淚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觀後感 篇13

“一個人可以沒有視力,但不能沒有事業。”“再窮不能窮教育,只要我每年省一點,一年下來也能多資助幾個孩子。”……報告會上,朱麗華用樸實的語言、真切的情感講述了她雖然雙目失明,但始終自強不息、熱心公益的感人故事。40多年前,朱麗華因為兩次意外事故而使雙眼徹底失明,但她用奮鬥來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雙手推出了璀璨人生。她刻苦鑽研中醫推拿技術,成為全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醫師,為22萬多人次患者緩解病痛,並帶動了100多名殘疾人就業;她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捐款金額高達333萬元。近年來,朱麗華同志榮獲全國“自強模範”、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道德模範”等諸多殊榮,現在還擔任着省盲協副主席、嘉興市政協委員、嘉興市盲協主席,嘉興麗華推拿診所所長。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觀後感 篇14

在一些人看來,商人和企業家其實是不一樣的概念。就商人而言,他們的目的就是賺錢,很少會從中拿出部分回饋社會或者是做一些實事。與之相比,企業家的概念則相對較廣,雖説同樣是賺錢,但真正能夠稱得上是企業家的人其實都有一顆愛國之心和奉獻之心。就目前而言,其實排行榜上有很多富豪都是純粹的商人,而不是企業家。自外資進入內地以來,其實第一位真正的意義上的企業家並不是李嘉誠,而是一位女性,她的名字叫做伍淑清。

搜索引擎上對伍淑清的介紹十分簡單。伍淑清出生於1948年,畢業於香港嘉諾聖心書院、美國加州Armstrong學院,最為重要的是,她是美心集團老闆伍沾德的女兒。1970年,22歲的伍淑清從美國留學歸來之後便回到了香港,並出任香港WTC(俱樂部)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但事實上,伍淑清的傳奇事蹟並不只是如此簡單。

1978年,伍淑清剛好30歲,也恰逢改革開放正式開始,但合資企業的條文尚未正式出台。不過儘管如此,伍淑清卻下定決心開展內地投資。許多人並不知道的是,當時絕大多數人的普通話都講不標準,伍淑清更是隻會説粵語,聽不懂內地人夾雜着方言的普通話。為了方便交流,伍淑清特意學習了2個月的普通話之後才去到內地考察。

由於當時交通不便,伍淑清從香港去內地只能是乘坐民航飛機。不過當時飛機上的食物卻沒有現在這般美味,當時飛機上的東西都是冷的,空姐還是到處提着暖水瓶走來走去為乘客沖茶。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觀後感 篇15

站在大劇院的講台上,黨徽在朱麗華胸前格外鮮豔,而她穿的條紋襯衫,正是今年9月20日在杭州接受“浙江省道德模範”表彰時的那一件。

朱麗華1994年10月入黨,現任省盲協副主席、市政協委員、市盲協主席,是嘉興麗華推拿診所所長。40多年前,兩次意外事故讓她的雙眼徹底失明,但她用奮鬥來追逐光明,靠自己的雙手推出了璀璨人生。

她刻苦鑽研中醫推拿技術,成為全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醫師,為22萬多人次患者緩解病痛,並帶動了100多名殘疾人就業;她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80多人次,捐款金額高達333萬元。近年來,朱麗華榮獲“全國自強模範”“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道德模範”等諸多殊榮。

似乎感受到台下灼灼的目光,朱麗華讓志願者扶着她走到講台旁,向在場的聽眾深深鞠了一躬。頓時,嘉興大劇院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

在掌聲中,朱麗華摸索着走到講台上,將她的初心故事娓娓道來。

“一個人可以沒有視力,但不可以沒有事業。我叫朱麗華,是一名盲人黨員,也是嘉興市目前唯一的盲人中醫師……”

掌握推拿治療的方法是她夢想的啟航。為22萬多人次緩解病痛,治療308例腦癱患兒的背後,是她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頑強品質。

一次,為了抱住突然抽筋的腦癱患兒,她因急性扭傷造成腰椎間盤突出,那年春節她是在醫院度過的。剛剛出院回到家,市福利院領導趕到她家説,來自全國各地的20個腦癱患兒正在等她治療。當時,朱麗華的母親含着淚送她出門。

説到母親,朱麗華聲音開始顫抖,一時哽咽,久久説不出話。在她失明後,是母親晝夜陪伴她,後來不論是開設診所還是捐資助學,母親一直支持着她,攙扶着她參加各種場合。但在去年4月2日,母親永遠離開了她,25天后,朱麗華鄭重地簽下了器官捐獻書。

2023感動中國人物毛卓雲事蹟觀後感 篇16

我覺得,正是這一屆又一屆感動中國的人物,還有那千千萬萬雖然沒被頒獎,卻擁有着同獲獎者一樣品格或成就的人們,讓我們這個社會變得更加温暖,讓我們可以活得更有尊嚴、更有安全感,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充滿了希望。

讓孩子們看感動中國頒獎盛典,不僅僅是為了積累寫作文的素材,應該讓他們明白,我們為什麼要有這樣的頒獎盛典?讓他們寫下內心真正的感動,讓孩子們的心靈從此種下一顆美好的種子,種下一顆善良、勇敢、無畏、追求真善美的種子,在以後的日子裏萌芽生長、開花結果。

當一個人具備了助人為樂的美德,有了甘心服務他人的品格,有了奉獻社會的責任,有了為國為民的信念,那麼,他的心胸將更加廣闊,他的境界將更加高遠,他未來的成就將更加不可限量。

因為找到了生命意義的人,明確了自身價值所在的人,會更有力量,會更有自律,會更懂得提升自我,因為唯有如此,才能實現自身價值,完成自己確定的使命。

如果你覺得我以上説的都是口號,如果以為都是空洞的説教,那我很遺憾。我希望每一個家長,儘可能引導着孩子向着更高遠的目標進發,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讓我們記下他們的名字,也記下他們的豐功偉績,更重要的是,讓更多的人向着更好的自己開啟嶄新的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ze9ll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