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交換生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3篇

交換生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3篇

交換生又稱學校間學生交流計劃,"學生交換"是以提高不同地區、國家人民間的相互理解、尊重,培養青少年的世界觀為宗旨的項目。下面是本站帶來的交換生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交換生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3篇

篇一:交換生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

我是中法博士生學院公派赴法留學的聯合博士研究生,在法國格勒諾布爾國立綜合理工學院圖像處理實驗室進行為期一年的博士課題研究。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踏出國門,在異國他鄉獨立地長期生活。在臨行前告別父母的時候,自己的內心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擔心的。一個人要處理一切要面臨的事情,法語不熟練,學習壓力又大,令我在興奮的同時,多了一分忐忑。踏上法國的土地,這份忐忑因為周圍人的友好幫助而漸漸消除了。

最該感謝我的法國導師Michel Desvignes先生和他的家人,他對我的關心無微不至。一段段故事令我無法忘記。

當我帶着壓力和好奇感走出機場的時候,一個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手持寫着我名字的紙牌出現在我的面前,他就是我的法國導師Michel Desvignes先生。為了能夠幫助我打理初到法國的一切事情,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從格勒諾布爾來到巴黎。他幫助我提行李,替我買火車票和地鐵票,安頓我住在巴黎近郊的他的父母家。抵達巴黎,迎接我的不是超負荷的行李和長途的疲憊,而是温暖的問候、豐盛的晚餐以及舒適的大牀。回到格勒諾布爾後,他直接把我帶到早已經替我找好的宿舍,並陪我一起佈置新家。

之後幾天,導師一有空,就帶我去學校註冊、去銀行開户……有了他這樣令人心暖的幫助,我很快地適應了法國的生活,迅速投身於課題的研究之中。我希望用課題的成果回報老師對我的關懷。課題的研究是艱苦的。每個工作日,他都來到我的實驗室,檢查我的工作,和我一起解決問題克服困難。就這樣,一點一滴匯成河,課題有了明顯的進展,為我今後順利拿到學位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感謝朋友們。在法國,我結識了很多法國朋友,是他們幫助我更加了解這個國家,是他們帶着我品嚐歐洲的美食,是他們開車帶着我去遊覽歐洲的美麗風景。當然,在異國他鄉,結識一些和我一樣思鄉的中國朋友也是不可少的。很多生活上棘手的事情,因為有了這幫朋友而迎刃而解。

感謝國家留學基金委給我的這個機會;感謝父母和親人的理解、支持和幫助;感謝……縱有千言萬語也是説不盡的。飛機就要起飛了,載着我飛回我的祖國,飛回我一生都要為之奉獻的土地。法國格勒諾布爾,希望我還有機會回到這裏看看,這裏曾留下我太多的足跡與記憶。

篇二:交換生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

當經過10小時飛行穿越整個歐洲大陸的時候,當頭疼欲裂等待飛機着落的時候,當推着3個大行李箱從航站樓走出來的時候,當我那最熟悉的上海特有的空氣不復存在時,當看着周圍陌生的白花花的老外時……

我知道這一切都即將開始了,交換半年去德國,不長不短。現在已經過去一個月,我開始審問自己,我到底交換到了什麼

首先要説的是,德國的學校正式上課分為冬夏兩個學期,我的項目是夏季學期,從3月到7月中旬,具體每個學校的時間會有所不同。其實出去交換,對交換時間的選擇還是比較重要的。因為我們學院通常都是在大三下學期這一年出國交換,往往就會涉及到考公務員、考英語證書等等一系列的事情,所以在決定出國交換前最好要仔細考慮清楚自己的安排。爭取讓出國交換這個“投資”達到最大的收益。

如果有人説,你去外面待了一個月,一定英語特別好了吧,和老外交流0障礙了吧?對不起我讓您失望了,不過我的德語的確稍微聽得懂了一絲絲,也開始會説一絲絲德語。因人而異吧,對於我來説,英語並沒有特別巨大的飛躍。因為我一向自認為是無論在哪什麼都敢説的人,聽力也自以為還行。提升的空間很少。練德語倒是剛剛的!所以不管是英語還是德語要找一個native speaker,德國人的雅思成平均成績再高,還是無法幫你提高英語的。他們只能幫你提高德語。

如果有人説,你去外面一定就是各種玩了吧?看你經常到處旅遊,去品嚐美食,去度假休閒真好啊。對不起我也讓您失望了,我們還沒有自由到,整天都可以不學習想去哪玩就去哪玩,那麼無拘無束,無憂無慮。不過,除了去體驗德國的專業教育,為出國讀研做好適應準備之外,這次機會的確可以當做一場遊學,不僅學而且遊,在遊中學習。同時,交換生確實不同於一般的單純的遊客。首先,我們有長時間的機會去了解歐洲;其次,和外國朋友一同旅遊是一次寶貴的經歷,或者是和當地的華人一起旅遊,這些華人會告訴你一個單純遊人沒有的經歷,告訴你他們眼中的資本主義社會,哈哈;最後,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認識當地的朋友、學習到當地的文化。從當地人的視角看世界。

同時,每次自助旅行我都要做好完善的旅遊計劃,機票,車票,酒店,路線,時間。我用過的地圖幾乎都破舊了,我用過無數次iphone手機查景點介紹和路線,我向很多問多路,有的是英語基礎稍微差一點的西班牙商店老闆,有的是德國老年人。我學會了很多,也能保證自己不會走迷路,確保平安順利回德國。同時我也幾乎熟知慕尼黑和巴塞羅那的地鐵了。

記得有一次去東歐,有四個互惠生也在旅行團裏。(這裏插播下互惠生的定義:以幫人打工來換取學習語言的環境和機會。)Bullshit! 簡直就是販賣勞動力,外國勞動力精貴得像黃金樣,而中國的勞動力爛大街了。當時團裏有個上海工作的阿姨説:“你們這個互惠生的中介簡直是混蛋。你們這幾個互惠生的眼神和這個交換生的眼神是完全不同的。你們不自信了。”的確,他們來這裏沒有太多時間學習,拿着很低的工資,除了當保姆,練口語,運氣好點就全家和睦,運氣差點就整天使喚你幹着幹那。我很慶幸我是一名在交換教育文化和知識素養的一名交換生。

如果有人説,外面的世界和建築是不是很精彩,很美。好吧,一開始的確有如此感覺。整天拿着相機拍這拍那,衞生間都想拍兩張,見個新奇的建築我就拍,現在看見教堂我就要吐了,受夠了,木有感覺的。漸漸的我發現人是有讓我發覺的確有視覺疲勞。首先,長期呆在德國,差點快不會搭配衣服了,這裏的衣服很簡單,德國人氣質又在,穿啥都好看,我們就不一樣了。同樣的衣服穿我們身上很恐怖的;其次,差點覺得德國男人長得是最帥的了,自從去了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大家都知道,西班牙的zara,HM,mango出名的走平民時尚路線),那裏的男女和德國男女穿衣風格、外表一比,西班牙人完爆德國人嘛。不過德國人身高是出了名高,自然穿啥都像model。多嘴一下,其實有錢人不一定快樂,德國人有錢長的高,但是他們渴望户外活動,渴望太陽。西班牙人沒錢也長得不高,但是他們明顯比德國人快樂。

有些時候覺得,德國人很可憐。他們週末的店都不開門,每天晚上很早就關門,他們不能像西班牙人晚上去燒烤店,咖啡廳坐着聊天,他們只能坐在家裏自己做做飯,打掃打掃衞生,自己烤燒烤,弄弄園藝,然後去酒吧夜店泡一晚上、喝酒喝一晚上。其實德國情況和荷蘭類似,生活很乏味,德國人有的是stereotype和“alpha male”的感覺,然而荷蘭人的骨子裏面透着的是feminism的氣息,温順,樂天派.

如果有人説,那裏的超市很棒吧,什麼都有。好吧,德國超市裏的東西的確非常齊全,種類很多。食品包裝上都標明是有機還是無機的;葱是種在盆裏面的,買的話要連盆一起帶走,拿回家種着;酸奶原味和我們家裏自制的味道一樣,無糖很酸,同時,牛奶和酸奶都標明脂含量。亞超也隨處可見。但是,唯一唯一的缺點是,資本主義社會咋就不賣洗臉盆和洗衣服的肥皂呢。

再吐槽幾句,資本主義社會的小費制度害慘我了。公共衞生間都要小費,1歐一次,也就是8塊錢人民幣一次、我們消化系統和bladder又不爭氣,扛不住天天多次消費,每次在外都是憋着,一直憋到在賽百味subway找到免費衞生間或者便宜衞生間。所以,打算來國外的同學的,請提前適應起來!

説了那麼多德國的壞話,但是如果有人問我,還想來德國嗎,我會説,想!我很喜歡這裏。下面就列下德國的精細程度,中國真的不好比的:

1、德國人從不把愛國掛嘴邊,但是他們內心深處有inherent民族榮譽感。

2、德國人最喜歡把每天計劃的事寫記事本上,就連去超市購進新的食材也要記下,然後買一個食材,在手機上把買過的劃去。

3、德國地鐵裏沒有防止人逃票的閘機,沒有必須要刷卡才能通過,不過偶爾有查票的人巡邏,如果查到了,會罰款的哦。

4、德國地鐵裏的人不用手機上網,還是一本書靜靜閲讀,或是和旁邊的朋友聊天,或是靜靜看向窗外。

5、衞生間裏有兩捲紙,一卷放架構上,一卷放盒子裏備用。

6、德國的洗手間裏多數馬桶上沒有水箱的,水箱是做在牆裏的,這個就意味着馬桶水箱裏的機關零件必須在水裏泡上幾十年不能壞,對中國馬桶,我們有這個信心保證他幾十年不壞?

7.火車上,售票處有免費提供的列車時刻表,按照字母排序,一個城市一張表,從凌晨1點到晚上24點,每個時間區域內,詳細列出往返目的地的雙向車次時間表,標明每趟列車是否有餐車,是否可以攜帶自行車。

8在中國見到的窗户基本向外開,德國的是向內開。我跟我的室友説我們是向外開的,她説那擦玻璃的時候豈不是很危險,大半個身子在外面。而且他們的窗户有兩種打開方式,一種豎着開,一種橫着開。而且他們告訴我這種窗户是一百多年前發明的了。

篇三:交換生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

大二的第二個學期,對我來説是個很特別的時段。大二的時候,我被選作廈門大學的交換生,寒假後前往台灣東海大學進行了為期一個學期的交換。在台灣度過的一個學期,我覺得,讓我有了很大的變化。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給我帶來的改變也是多方面的。當然,毫無疑問,這一切都將歸功於東海大學。我深深發覺,這為期不到五個月的交換生活已經深深讓我對這所學校產生了感情,讓我刻上了東海大學的烙印。

當時選擇東海大學主要是基於兩個原因:其一,她是一所私立大學,且在台灣的私立院校中名列前茅;其二,她是一所由基督教教會創辦的教會大學。我赴台交流的目的在來台之前就已明確:瞭解台灣私立名校的辦學模式以及宗教對大學教育的影響。很慶幸有了如此寶貴的交流機會,讓我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有了更加具體而微的感受。這次台灣之行的經驗,也將啟迪我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不斷思考相關議題,以期得出答案。

很多同學談到赴台交流的心得感受多半會分享他們在台灣各地旅行的經驗。當然,我也不例外。在學習之餘,我和朋友一起走遍了大半個台灣。但我始終覺得,我不是單純以一個觀光客的身份去欣賞台灣的風景、品嚐台灣各地的特色小吃。如果從文化的角度來解讀,我更願意將之解釋為遊學歷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沒錯,我遊歷了很多台灣的名山大川,在那裏,我萌發了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無限熱愛;我探訪了很多台灣的名勝古蹟,在那裏,我看到了台灣在歲月洗禮之後所留下的滄桑歷史。當你真正踏上台灣的土地,一定會與我有着相同的感受:這裏,江山如畫;這裏,歲月如詩。這次交流的經歷,雖然短,但讓我真正愛上了台灣這片土地,一個從小隻在電視裏看過、課本上讀過的有日月潭、阿里山的地方。我相信,我的愛是真誠的。

短短一個學期對我的學習特別是我以後的學業規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這一切都得益於東海大學所提供的寶貴教育資源。很多大陸生不太瞭解東海大學的歷史和她的學術傳承,不知道她曾經(尤其是60、70年代)在台灣的教育發展史上乃至整個中華儒學發展上佔有突出的地位,而這些也正是我珍視並看重的地方。來到東海之後,我有幸與諸多名師結緣。受教於陳以愛、張子立、劉榮賢、陳榮波、張一中、張燕梅、潘兆民、李金星、劉超驊等諸位老師。各位老師雖然教學方法不同,政治傾向各異,但他們對中華文化的熱愛是一致的,他們對學術的態度認真、專業,對學生的關懷體貼、真摯,讓我非常欽佩。特別是陳以愛老師和張子立二位老師,更讓我崇敬。陳以愛老師讓我對學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一次長達數個小時的夜談中獲益甚多;張子立老師對我的專門指點和幫助,讓我的專業視野更加開闊,臨行前的一段時間他多次和我暢談對兩岸問題的看法使我突破了以往認識的侷限,在此特別感謝。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東海聽了一場蔡仁厚先生的講座,蔡先生的仙風道骨讓我深切感受到了一個儒者的道德修養,加深了我對儒家思想的推崇和嚮往。總之,在東海的這一學期,應該是目前我在學術領域進步最多最快的一個時期,我後半程大學生涯的學術發展將與東海給我在學術上帶來的思考密不可分。

一個學期的台灣生活,讓我對台灣社會也有了不少的感觸。首先,台灣是一個人情社會,不是説在那裏動輒就要找關係、走後門,而是説那是一個充滿人情味兒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睦友善、禮貌文明。在台灣生活的這幾個月,無論是校園生活還是旅行途中,總會遇到好心的台灣人給我們提供種種幫助。當他們聽出我們的大陸口音的時候,往往愈發親切和藹。通常就是一些不經意的細節,讓人頗為感動。其次,台灣是一個尊重文化的地方。在這裏,博物館、圖書館、藝術展隨處可見。知識分子、藝術家、科學家受到全社會的推崇,在社會上享有極高的聲譽。最後我要説,台灣是一個“混亂”但又有序的社會。她在政治上、在國家認同上的確是混亂的,但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她是安定有序的。台灣讓我相信,一個普通人,只要不違法,勤奮上進,願意為生活努力打拼,他可以過得很幸福。

最後,我想説,台灣是一個可以看到中國的地方,看得到中國的不足,也看得到中華文明的延續。來到台灣,才能真正體會什麼是詩人筆下的鄉愁,真個是: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感謝我在台灣遇到的所有人!我愛台灣!我愛東海大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x7m08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