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關於《閲兵盛典》心得體會600字(精選6篇)

關於《閲兵盛典》心得體會600字(精選6篇)

關於《閲兵盛典》心得體會600字 篇1

隨着20__年10月1日的到來,五年一度的閲兵儀式也正式開始了,自從預告片開始,我與家人就頗為期待閲兵直播的到來,不僅回想起上一次閲兵儀式那輝煌壯闊的場面,簡直讓人感到熱血沸騰,不能自己,因此這一次的閲兵式直播是絕對不能錯過的重要節目!

關於《閲兵盛典》心得體會600字(精選6篇)

20__年10月1日是祖國成立以來第70週年,也是祖國母親70年壽誕,在這一天,天安門廣場也開始了盛大閲兵儀式,隨着義勇進行曲這一雄偉激昂的國歌響起,一支支受閲方隊緩緩從遠處前進,踏着整齊的步伐,手握我國生產的精鋭武器,在每次響亮的口號下,英姿颯爽的變換隊形,整齊的一步步不斷的前進,就猶如祖國70年來不斷向更美好的生活前進!

59支方隊依次呈梯形前進,聯合軍樂團吹響屬於他們的勝利軍號。在160宇架飛機的護航下,完成這盛大有莊重的閲兵典禮!據説這一次的閲兵受閲規模達1.5萬人數,堪稱我國閲兵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

祖國自1949年成立以來,舉辦過大大小小各種不同規模的閲兵儀式,從建國初期因飛機不足,只能通過多飛兩次以充場面,到如今各種不同精良武器裝備的成型,足足發展了70年的時間,70年,我們的祖國不斷髮展壯大,從只有僅僅17架飛機到如今世界第三大國,我們僅僅發展70年,就將曾經被人肆意侵略的時代扭轉過來,更是在世界各領域中不斷地發起衝擊!

本次閲兵儀式中,我國也是展現了好幾款世界最新型戰鬥武器與公眾眼下,更是體現出身為一個大國的從容與自信!祖國已經發展七十年了,我們不再依賴於別人,真真正正的走出自己的發展道路,猶如一條蟄伏於深淵的潛龍,早已成功騰飛而起,成為一條再也無人膽敢輕視的巨龍!

祖國已經開始騰飛了,但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還會繼續成長,我們要不斷努力學習,為祖國未來的蓬勃發張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讓我們與祖國一起成長,一起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關於《閲兵盛典》心得體會600字 篇2

20__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的日子,我早早地就在電視機前等待,心中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盼望着閲兵快點開始。我從電視畫面中看到,金秋十月的北京秋高氣爽,空中不時飄着一朵朵白雲,天安門城樓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中,顯得更加雄偉壯麗。

上午十點整,總理宣佈慶祝儀式正式開始,鑲嵌着國徽的56門禮炮,分兩組交替鳴響70響,每組28門禮炮同時鳴響為一響。透過這聲聲炮響,我眼前浮現的是一幅充滿反抗日軍侵略的畫面,耳邊迴響的是一聲聲前進的號角。

説話間最激動人心的時候到了,載着習近平總書記的紅旗檢閲車平穩地駛出天安門城樓。習近平總書記站立在行駛的檢閲車中,向海陸空三軍問好。“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主席的問候如和煦春風,温暖軍心。“首長好,為人民服務。”官兵們的回答似驚雷迴盪,山呼海應。問候、回答震撼人心。受閲方隊猶如堅固的鋼鐵長城堅不可摧。

接下來,戰士們邁着矯健的步伐走向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閲。走在最前方的國旗護衞隊員,帶領着參與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方隊,伴着雄壯的國歌聲,護衞着鮮豔的五星紅旗旗冉冉升起。我的目光注視着五星紅旗,隨着電視裏的國歌高聲唱起,方隊依次走進天安門廣場......

偉大的祖國,真誠祝願您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祖國萬歲!

關於《閲兵盛典》心得體會600字 篇3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這段歷史不能忘卻,更不容篡改和抹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強調牢記歷史,並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

一輛輛海陸空裝甲車除了我認識的一些坦克,其他的我竟全然沒見過,而且這些裝甲車一看便明白是尖端科技的產物。在這時,我突然想起在1949年我國開國大典時,我們的武裝裝備被外國記者笑稱為“萬國牌”,只有騾馬才真真地產自中國。這段心痛的往事在此刻最後能夠雪恥了,心中不禁一陣激動。

習近平主席站在轎車上開始向檢閲部隊問好,那一個個高大魁梧的解放軍戰士像一杆杆標槍直挺挺地立在那裏,散發一種不知名的硬氣質,等待着主席的問候,等待着人民的檢閲。但是這卻讓我覺得這不像是受檢閲的,倒是像是在戰場上整裝待發的軍人——中國軍人!而主席也微笑着向這百萬雄獅致敬和問候。

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就是要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我們要把抗日戰爭給予我們的豐富經驗和重要啟示,轉化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鬥的實際行動。要堅定不移地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要堅定不移地鞏固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要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用心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要堅定不移地加強黨的執政潛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關於《閲兵盛典》心得體會600字 篇4

彈指揮間,滄桑鉅變。七十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是誰領導黎民百姓衝破黑暗,迎來光明?是誰帶領廣大人民浴血奮戰,保家衞國?是誰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與解放?是他們,他們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中國人!

猶記得,曾經華夏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史,在帝國主義的鐵蹄下,在法西斯的槍炮聲中慘遭蹂躪。《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一個個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完全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淵,成為了任人宰割的羔羊。中國人民要反抗,要鬥爭,絕不能向侵略者低頭。1921年7月23日,中國成立了。中國是人民利益的真正代表,在國家和人民最危難的日子裏,為了祖國的光明和富強,他們以傲然之氣擔當天下大義,在血與火的考驗下,在烽火連篇的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英勇戰鬥,讓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之勢;把希望的種子灑向人間,綻開了一片爛漫的紅色,撐起了一片和平的藍天,使祖國掙脱壓迫的鐵鏈,從民不聊生的封建社會,走向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社會,使中華民族的希望重現,使新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新中國的誕生歷程鄭重地告訴我們:沒有,就沒有新中國!

關於《閲兵盛典》心得體會600字 篇5

我們在星光燦爛下傾聽時代的鐘聲,我們在漫漫長夜中等待黎明的曙光,多少次,我們心潮難平,多少次,我們輾轉難眠,多少次,我們都是為了這不同尋常的一天——祖國母親70年華誕!

仰望長空,歷史的星光依然閃爍!我們的中國古老而偉大,我們的中國壯麗而永生!紙上書寫着的是她的智慧,指南針上旋轉着的是她的方向,炮火迸發出的是她嚮往未來的努力。刀光劍影下她一次次迴歸和平,精神劫難中又一次次積薪,重獲新生。為了祖國的成長,無數人前仆後繼,嘔心瀝血,為了祖國的富強又有多少人燃盡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即使在那封建主義的絞殺下,即使在那帝國主義的炮火中,中國人依然用自己的脊樑挺起了中華古老的長城。七十年前的十月一日,我們的祖國振翅一飛,再度衝上雲霄,向全世界發出了最為雄健豪壯的聲音:“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巨人的吶喊,震盪環宇,讓羣山響應,大海回波!

從那以後,一代新的天之驕子站立起來,他們用自己的靈魂之火温暖了祖國一度冰冷的身軀,用青春的熱血點燃了祖國曾經暗淡的靈魂,用激越的歌聲紡織了祖國的一身彩霞。

置身歷史,我們溶於其中,分享着那過去的興奮與悲痛;放眼未來,我們會發現,面前的道路更遙遠更艱難。讓我們在新世紀到來之際把科學、理性、民主,進步作為自己的偉大目標,讓我們用高尚的品德,優異的成績獻給祖國。放眼未來,將中華兒女的豪氣與龍的傳人的膽魄融於自己青春,獻出自己的智慧和愛,讓我們在五星紅旗下莊嚴宣誓,我們將努力奮鬥,為了美麗的祖國我們將竭盡全力,為了祖國美麗的永生,我們將努力奮鬥!

關於《閲兵盛典》心得體會600字 篇6

今天是20__年10月1號,今天對中國人民來説,都是意義非凡的一天。因為今天不僅是我國的國慶節,也是建國70週年的偉大日子。而我今天也特意早起,洗漱吃飯完了之後,就在電腦前守候着閲兵儀式的開始。

在喜慶洋洋的禮炮聲中,閲兵儀式正式拉開了序幕。緊接着三軍儀仗隊領銜全軍,率先登場。儀仗隊士兵整齊的方塊隊伍,炸出一大波實時彈幕,網友紛紛大呼神奇。接着是地面分隊緊跟其後,各種新型載具武器輪番上陣,讓人目不暇接。面對這些新型的武器載具,並不怎麼關注軍事我,都叫不出名字來,只知道國家的實力越來越強勁了。在地面分隊展示完畢之後,代表現代空戰中堅力量的空軍開着新式戰鬥機,拼接這精湛的飛行技術,在空中畫出了各種圖案,慶祝祖國70週年生日。

就在空軍出現的同時,很多網友開始自發刷彈幕:“飛機再也不用飛兩遍了,這盛世,如您所願”。視頻上的實時彈幕也如同一同參加閲兵一般有序,網友紛紛表示對國家不斷髮展壯大的欣喜,和對周總理以及為中國崛起鞠躬盡瘁革命家們的致敬!

看到這裏,不知不覺眼淚以及模糊了雙眼,雖然我沒有經歷過那些艱苦的歲月,但是被眼前的這一幕幕所感動。現在生活有多美好,之前的人們奮鬥地就有多艱難。在這歲月靜好的日子裏,我想我們都應該感謝那些為中國崛起奮鬥過的人,無論是被載入史冊的人,還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都值得我們尊敬和懷念。

轉頭看現在的中國,看看這天安門此時此刻的盛況,誰敢相信這是70年前還傷痕累累的國家。但是黨卻一直相信,中國會越來越好,總有一天,中國會完全崛起。想毛爺爺,鄧爺爺等偉人,在那個時代裏説的那些遙不可及的“夢想”,到了今天都一一實現了。而今天的我們,除了要堅信黨的領導外,還要加倍努力,不要成為“垮掉的一代”,要努力讓祖國母親變得更強大。

在建國70週年的今天,我希望祖國能夠越來越好,“此生無悔入華夏,來生願在種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wrnpx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