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2022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通用8篇)

2022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通用8篇)

2022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 篇1

[民法典]就如一塊千錘百煉,無比堅固的“磐石”,鋪就在“復興號”列車帶領人民駛向更加幸福的道路上,即使在未來可能還要面對更多更大的風浪,但只要人民羣眾齊心協力萬眾一心的這塊“基石”在,就能讓列車穩穩地全速前進。

2022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通用8篇)

民有 所呼,法有 所應。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許多問題,民法典作出了 明確迴應,如:[民法典]中對各種“人肉搜索” 非法盜取他人信息的行為作出了明確規定,突出的特色規定有 “離婚冷靜期制度” “繼承人寬恕制度” “自助行為制度”,確立了 “自甘風險”規則,同時對遺體器官捐獻 職場和校園性騷擾非法從事與人類基因 人體胚胎有 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嚴格規範。因此,[民法典]將在保障人民權益,增進民生福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也越來越複雜。這部包羅萬象的[民法典]就像一個無形的天網,全方位保護人民民事權利,每一條法律規定都凝結社會生活規則的最大共識,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法制建設更加深入人心。這部具有中國特色 體現時代精神 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立即出色亮相。[民法典]的頒佈實施,開啟了 我國公民權利保護的嶄新時代,它充分體現了 人民的需求,保障了人民的權益,用權利本位構建起整部法典的邏輯主線,必定能夠更好的滿足廣大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民法典]的頒佈實施,必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座“大廈”的重要支柱,必將為法治中國建設築牢根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2022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 篇2

備受矚目的全國“兩會”,於5月28日勝利閉幕,在會上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成為近期百姓最熱議的話題之一。民法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義,從“法”到“典”,一字之差,意義重大,一字之變,躍升的是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象徵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向繁榮強盛。民法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保護民事權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對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許多社會熱點、難點、焦點問題都作了迴應,為規範民事權利義務關係提供了基本準則,這將大大降低國家治理的成本付出,達到國家治理強制約束與規範自律相結合的目標。

稱民法典為一部“小憲法”也不為過。民法典共7編、1260條、逾10萬字,背後是幾代人的心血與期盼,是新中國幾十年法律實踐經驗和法學研究成果的總結,彌足珍貴。法條滲透社會生活、經濟生活各個角落,涉及公民權利各個方面。人格權包含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隱私權等,關係到每個人的尊嚴,是民事主體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我通過學習特別關注到,民法典人格權對“隱私”進行定義,隱私權是人格尊嚴的核心,是一個人社會人格的關鍵。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將“私人生活安寧”納入隱私權,這不只是在文字上完善了隱私的定義,實際上進一步豐富充實了隱私權的內涵和適用保護範圍。這意味着,“侵犯隱私”不僅侷限於此前人們熟知的各種非法獲取、泄露個人“私密空間、私密活動和私密信息”的行為,其他任何可能滋擾、破壞“私人生活安寧”或構成嚴重“擾民”的社會現象,如各種頻發的騷擾電話、短信、強制彈窗廣告以及噪聲、煙塵等各種環境污染等,也被認定為“侵犯隱私”。總之,民法典是公民權利的宣言書,為保障個人合法權利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武器,也為隨着社會發展出現的新興權利,新型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據。民法典是人們用來實現權利,維護權利的有力武器,也是一國世俗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這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必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支柱,必將為法治中國築牢根基,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作為一名紀檢系統的退休幹部、老黨員,我要以身作則,集中精力把“兩會”精神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同時要發揮好老幹部的影響力,加大對民法典的宣傳力度,確保民法典深入人心,在全社會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國家情懷今猶在,繁花似錦向未來!要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抗擊疫情、脱貧攻堅奔小康、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中守正善為,砥礪奮進,有一份熱發一份光,成為新時代合格的優秀的中國老人,真正做到“人老赤子之心不老,人老革命志氣不老,人老奉獻精神不老”!

2022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 篇3

民法典是具有生命力的,它堅持問題導向。而問題的提出和解決,自然是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瞭解民情、集中民智,民法典更好地體現人民的要求、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志,能夠真正用來解決和調節現實生活中羣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各種矛盾和問題,迴應社會關切。

《民法典》完全來自於人民的生活和實踐。無論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拋物、房屋價值想“提前變現”,還是在消費中遇到的“套路貸”“校園貸”“高利貸”;無論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還是遊走在網絡中的Q幣、網絡遊戲裝備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給瞭解答,豐富地展示了與人民相關的點點滴滴。

民法典也是市場經濟基本法,伴隨着民法典的不斷完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製度優越性不斷顯現,“中國名片”在世界範圍的影響力越來越強,中國車、中國橋、中國路等“中國奇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式的發展。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人民用勤勞和汗水創造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一躍而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果來之不易,其中和諧安定、科學規範、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是關鍵,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不斷完善的體現,為中國創新創造提供了不斷成長壯大的優渥環境。“小明”的成長記錄中國法治改革歷程,彰顯“中國之治”的力量,一部民法典,守護我們的一生。

2022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 篇4

我是文院的學生,但是考研想考法律碩士,選修民法學,主要是為了聽一下老師分析地一些案例。因為有些時候,光有理論知識是死板的,只有跟案例結合起來,才能理解地更加生動,記憶才能更加深刻,更有利於民法的學習。

就這樣,在每節課老師生動的案例分析下,那些生硬而又嚴肅的法律條文變得鮮活,對民法的瞭解也更加深刻。隨着學習的深入,逐漸發現,民法是一門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需要維護的就是自己的民事法律權利。

下面,就結合一下我的所學,談一下學習民法的心得跟體會。

首先,從民法的定義來説,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中發生的財產關係和人身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和。在我國《民法通則》中就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係和人身關係。

由此展開來看,民法是解決民事法律關係的法律依據。而民事法律關係是由民事法律規範所調整的'社會關係。也就是由民事法律規範所確認和保護的社會關係。此時,民事法律關係又分為財產法律關係和人身法律關係,絕對法律關係和相對法律關係,物權關係和債權關係這三類。民事法律關係的主體不同於民法中的“人”,它可以是公民(自然人)、個體商户、農村承包經營户、法人和合夥組織等,國家作為一個整體,在特定條件下也能成為民事法律關係的主體。民事法律事實根據客觀事實是否與主體的意志有關,可以分為事件和行為兩大類。

民事法律關係的主體可以是公民。這裏的公民是指具有我國國籍,根據我國的法律規範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自然人。其中由兩個屬性,是自然屬性和法律屬性。公民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公民的民事權利是從公民出生時開始,結束於公民死亡之後。民事行為能力分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及無民事行為能力三種。其中,年滿18週歲的我國公民就具有了行使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權利或者年滿16週歲且經濟獨立的也可以行使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而滿十歲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認自己的行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都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凡是未滿十週歲且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能力的,都是無民事行為能力的。

2022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 篇5

作為中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昨天獲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xx年10月1號起施行。中國民事法律制度從此開啟“民法典時代”。

民法是離百姓生活最近的法律,它協調公民人身與財產的關係,對糾紛給出公平合理的解決方案,民法典被譽為百姓權利的宣言書、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同時它所關涉公民的一點一滴,又都是一小塊鏡片,反射出時代特點和文明進程。

民法是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織部分,更是市場經濟法治的基礎性、支柱性法律。黨的以來,根據黨中央決策部署,十二屆全國人大及其會將編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總則作為立法工作的重點任務。民法總則的誕生,標誌着民法典編纂工作邁出至關重要的一步,這在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民法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終極關懷,正如孟德斯鳩所説,“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民法總則的很多條文最大限度地體現了人文關懷,它對一個人的關注是從“搖籃”到“墳墓”,從胎兒、老人甚至到逝者,權利都得到了關懷和保護。另外,這次民法總則中很多條文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迴應了這個時代人們所提出的社會需求。

意大利法學家貝卡利亞説:“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隨着身體一樣。”民法是人法,落腳點是人,當公民權利在民法的羽翼下自如地伸張,就必然通往一個張揚着理性、灌注着法治的國家。

2022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 篇6

民法原理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真的是無處不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可能會和民法打上“交道”,毫不誇張的説,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基本上都是生活在民法的框架範圍內,因此學習好民法,掌握好民法,運用好民法就顯得頗具實際利益和現實意義。

民法被稱為是“萬法之母”,因此學習法律應當或者必須從研習民法開始。眾所周知,民法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着龐大而瑣碎、完整而嚴密的理論體系。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我們在民法學習過程中應當掌握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更好的對民法知識融會貫通,領會民法學的真諦。

對於民法學的學習方法,曾有諸多的民法學者撰文論述,我結合自己學習民法的實際感受和收穫來對學習民法的方法進行粗淺的介紹。

一、愛好第一,留意培養對民法學習的愛好

興趣是第一動力,熟悉和學習任何一種學科都應當建立在興趣之上,民法學習也是如此,只有對民法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在學習過程中一直保持學習激情和熱情,才可能有動力去對某個詳細知識點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很多人在論述民法學習方法時留意強調如何思維等方面,其忽略了興趣這一大前提,沒有興趣是學不好或者説是學不“專”民法的。因此我們在開始學習民法時就要努力培養自己對該學科的興趣。那麼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培養學習興趣呢?以下幾方面可以參考:

如像本文開始的那段笑話一樣,把現實生活中一些大家熟知的現象想象成民法中的名詞和原理,這樣,一方面有助於我們理解民法中一些名詞的基本含義,更能使我們加深記憶,從而有興趣對這些知識深入學習;還可以通過對一件大家所熟知的事來進行小組討論或者辯論賽的形式來培養學習的興趣;此外可以介紹一些民法學界的知名學者,瞭解他們的求學經歷、畢業院校、學術成就等方面的情況,或許發現其中有自己的校友,這樣也會對民法學習興趣的培養產生一定刺激和促進作用。

二、點面結合,宏觀上把握民法的完整體系,微觀上掌握民法的詳細知識點

民法是法學的“老大哥”,其理論體系是經過長時間發展和完善的,是否能正確的把握民法的理論體系,對於能否把民法“學會”、“學精”、“學專”起着要害重要的作用。民法體系雖龐大,瑣碎的知識也很多,但真正把握起來並沒有那麼困難。孟德斯鳩曾説過:“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睛裏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通過這句名言。我們可以看出民法的權利本位,即民法主要關注對於個人利益的調整和保護,我們每個人都可能也可以成為自己利益的國王。瞭解了民法的出發點,接下來對於其性質、基本原則等方面的理解就簡樸多了:既然保護的是個人利益,那麼其私法性就不言而喻;既然“每個人可以成為自己利益的國王”,那麼其必然要遵守平等、公平、誠信等原則。自然人要進行交往,那麼必然會產生對某些事情的約定或者會對別人造成一些侵害,那麼民法體系中自然會有合同、侵權之類的內容,這樣看來對於物權、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內容就不難理解了。其實仔細分析,對於民法的理論體系,都是可以遵循着“保障個人合法利益為本位”的這條基線來一步步推導出來。把握了民法的基本體系,接下來就要求我們對體系中每部分的具體內容或知識點加以學習和掌握,就像蓋房子一樣,大致的框架弄完後,再開始對於房內佈局進行完善和補充。這樣我們的知識才是系統的,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對於每個知識點的學習,一定要把其“理解透”、“掌握熟”、“運用巧”,不懂就問,勤於鞏固。這樣我們所建的“房子”才會更耐用,更穩固,我們的理論基礎才會更紮實,更充分,對以後的學習和研究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促進作用。

三 民法學習要堅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人生處處皆民法”,民法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早上買菜做飯會形成買賣關係,吃完飯坐車上班會產生運輸合同,下車不小心被狗咬會產生動物侵權問題,去醫院路上交話費不小心交到其他的號碼上產生不當得利問題。其實也正是因為有民法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和諧,變得穩定。我們學習民法不能單單隻從書本上的文字知識出發,還要結合現實生活來學習。我們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民法原理,在實際生活中感受民法的價值,此外我們還要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即所謂民法學習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民法知識只有能夠被運用,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才會被我們所熱衷;同時實踐活動也對我們的理論知識的鞏固和創新起着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在民法學習過程中,要注重聯繫實踐,並在實際生活中豐富理論知識。這樣,也會更好的激起我們學習民法的興趣,更好的“以我所學,服務社會”。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成效的,才是有意義的。

民法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民法理論的高深也是建立在對一個個知識點的記憶和積累的基礎之上的,因此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要克服暴躁和虛浮的學習心態,不要被一個較為複雜的知識點挫傷學習熱情。民法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謂是“痛並快樂着”,而且我們時常會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為此我們要深入淺出的進行理論分析,廣泛大量的進行書籍閲讀,合理變通的解決現實問題。民法學習不僅僅讓我們學到專業知識,同時也會對我們人性的培養,人格魅力的提高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們有理由相信“民法是最具魅力的學科”,民法學習也會讓我們的人生路走的更寬廣,更美好!

2022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 篇7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充分認識頒佈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文章從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等多個方面詳細闡釋了頒佈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黨員幹部只有學好用好民法典,才能急羣眾之所急,想羣眾之所想,才能在民法典實施的過程中讓人民羣眾得到真正的保障。

學好民法典,黨員幹部要做學習的排頭兵。民法典作為人民的法典,堅持人民至上,堅持以百姓心為中心是其誕生之初的重要使命,習近平指出各級黨和國家機關要帶頭宣傳、推進、保障民法典實施,加強檢查和監督,確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執行。作為黨員幹部,必須深入系統的學好民法典,進一步強化法律意識,充分認識《民法典》頒佈實施的重大意義,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民法典普法宣傳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合,讓《民法典》深入心裏,提高運用法律方法維護自身權益、通過法律途徑參與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只有真正學好學通民法典,明白其根本內涵,才能在基層管理中用到實處,用得精準,才能更好為羣眾服務。

用好民法典,黨員幹部要做人民的子弟兵。民法典立足於中國的基本國情、用以解決中國社會的實際問題,走羣眾路線,接地氣,聚焦了人民日常生活中許多關心的問題,並且很多條文也都是司法解釋或者是經由長期的司法實踐上升為法律條文的,跟中國現實是匹配的。黨員幹部要堅持羣眾路線,用真情感動羣眾,只有常懷為民之心,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為民服務基本宗旨,想方設法聆聽羣眾的原聲,才能知道羣眾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才能找到工作的方向,只有將民法典作為自己的工作準則,才能走近羣眾,才能搭建溝通的重要橋樑。

2022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 篇8

20xx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獲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xx年10月1日起施行。這為我國民法典編纂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按照國家立法規劃,屬於我國自己的民法典將於20xx年問世。

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雖然我國曆朝歷代都有各種律令,新中國也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但 是我國的民法體系一直沒能完整地建立起來,而這成為了幾代人孜孜以求的“中國民法典”夢想。這一任務早已上升至國家層次,黨的xx屆四中全會就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這一重大立法任務,《民法總則》誕生為民法典翻開了第一頁。

《民法總則》共206條,全面系統地確定了中國民事活動的基本規定和一般性規則,關係到每個中國人從“搖籃”到“墳墓”的方方面面,被譽為民事法律體系中的“小憲法”。《民法總則》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國家“五位一體”的發展理念,增加了許多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內容;體現了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為經濟社會平衡、包容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民法總則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開篇第一條,賦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資格,完善監護制度,體現了中國特色;基於現行民事法律,對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適應了社會的發展;“綠色原則”被確立為民法總則的基本規定,促進可持續發展;民法總則既傳承我國優秀法律文化傳統,堅定文化自信,又有世界眼光;民法總則健全民事法律秩序,實現公民權利保障法治化,凸顯對民事權利的尊重。

民法總則中鼓勵見義勇為、保護救助人,增加條款消除救助人的後顧之憂;規定英雄烈士是國家和民族精神的體現,是引領社會風尚的標杆,增加惡意詆譭英烈承擔民事責任的條款;針對中老年人監護問題,進一步擴大了被監護人的範圍、調整了監護人範圍、強化了國家監護職能並完善了撤銷監護相關規定;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最低年齡由10歲調整為8歲。這些都是建設法治社會、追求現代文明的具體體現。

作為普通的民眾,隨着我國法治社會的不斷完善,我們一定要加強法律知識學習,提升法制觀念,做學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從而為推動和諧、法治社會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vxw63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