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最新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6篇)

最新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6篇)

最新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心得體會 篇1

通過學習<<課堂教學>>,受益菲淺,特別對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情境,教學關係等方面印象尤為深刻.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教學的有效性,離不開教學生成性及教學情境等環節,它們是相輔相承.現將談談我在教學活動 的幾點體會.

最新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6篇)

一、要注重教會學生學習

1.適當開設數學閲讀課,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很多學生認為,數學課只要帶着耳朵來聽足矣.其實不然,數學學習離不開書本,進行數學閲讀,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數學閲讀課就是課堂內,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各自獨立地進行學習。即使九年級學生處在複習階段,也還是離不開對書本的閲讀.當然,教師首先告訴學生閲讀的範圍,指導學生閲讀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等;學生通過閲讀、思考、分析、訓練,弄清知識原理,學會例題,也可以對例題進行改造.既完成練習,又複習舊知識;課堂後段教師用適量的時間進行點評、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數學閲讀課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學習能力,為他們主動地去學習、以及獲取課外知識提供可能。

2.注重知識生成過程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數學中概念的建立、結論、公式、定理的總結過程,藴藏着深刻的數學思維過程。傳統教學相對比較注重結果教學.教學中如果只注意結果,學生在應用知識時總顯得比較吃力.進行這些知識生成過程的教學,就顯得至關重要,它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數學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識的引入和生成過程的編寫,這也正是為了培養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們應當改變那種害怕浪費課堂時間,片面追求提高學生方法運用能力的做法,應當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利於學生參與認知的教學環節,把概念的形成過程、方法的探索過程,結論的推導過程、公式定理的歸納過程等充分暴露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自己探索和發現的過程,真正成為認知的主體,增強求知慾,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時,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等邊對等角,而是可以先讓學生將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對摺,讓學生髮現它們相等這個特性,從而進一步提出結論的數學理論推導過程.並且學生可通過摺痕得到添加輔助線的方法----------作底邊上的高或頂角平分線或底邊上的中線去構造兩個全等的三角形,通過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導出結論;同時,通過學生親手操作,學生還會發現等腰三角形軸對稱等特性.這樣,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這種探索精神也勢必激勵學生去習,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二、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情境教學以優化的情境為空間,以創設情境為主線,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方法和學生的具體學情,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富有情境的氛圍,讓學生的活動有機地投入到學科知識的學習之中,情境教學講究強調學生的積極性,強調興趣的培養,以形成主動發展的動因,提倡讓學生通過觀察,不斷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在實踐感受中逐步認知,發展,乃至創造,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例如,教師設計這樣的一個情境來學習過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個點確定一個圓:有一位老奶奶家裏的圓鏡弄碎了,想重新配一個,該拿哪一塊?請你給她拿個主意. 問題提出後,學生們十分感興趣,紛紛議論,連平時數學成績較差 .的學生也躍躍欲試,學生們學習的主體性很好地被調動了起來,在不知不覺中投入了數學課堂的思維活動之中.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教學是思維活動的教學,是思維過程的教學,沒有學生的思維活動的數學課是不成功的,數學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課堂的情境,以及教師的循循善誘和精心的點撥。因此,課堂情境的創設要以激發學生思維活動為出發點。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維情境會抑制學生的思維熱情,所以,課堂上提問的設計、題目的選擇、情境的創設等課件都要充分考慮對學生思維活動的啟發性,這正是課堂情境創設所要達到的目的。

數學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問題是數學的靈魂。課堂上,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以激勵學生解決問題的動機,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獲得積極的心理滿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這一點,可以用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求知慾。

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講授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間製造一種“不和諧”,將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相關的情境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要小而具體、新穎而有趣、具有啟發性,同時又有適當的難度,與課本內容保持相對一致,不要運用不恰當的比喻,這樣不利於學生正確理解概念和準確使用數學語言能力的形成。教師要善於將所要解決的課題寓於學生實際掌握的知識基礎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懸念,把問題作為教學過程的出發點,以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

例如,在對 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通過具體問題的解決創設出如下誘人的問題情境:而這正是要學的課題。於是教師便抓住引出課題,再引導學生分析畫法的實質,並用幾何語言概括出這個實質,即這樣,就由學生自己從問題出發獲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導學生根據上述實際問題的啟示思方法。除創設問題情境外,還可以創設新穎、驚愕、幽默、議論等各種教學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學內容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讓學生深切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並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這正象贊可夫所説的:"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教師要傳授知識,更要育人。如何在數學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學中也得到了較好的體現,法國著名數學家包羅•朗之萬曾説:“在數學教學中,加入歷史具有百利而無一弊的。”我國是數學的故鄉之一,中華民族有着光輝燦爛的數學史,如果將數學科學史滲透到數學教學中,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於增強民族自信心,提高學生素質,激勵學生奮發向上,形成愛科學,學科學的良好風氣有着重要作用。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適應地選擇數學科學史資料,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比如圓周率π是數學中的一個重要常數,是圓的周長與其直徑之比。為了回答這個比值等於多少,一代代中外數學家鍥而不捨,不斷探索,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其中我國的數學家祖沖之取得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為了讓同學們瞭解這一成就的意義,從中得到啟迪,我選配了有關的史料,作了一次讀後小結。先簡單介紹發展過程:根據這一段教材的特點,適當選配數學史料,採用讀後小結的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人類對圓周率認識不斷加深的過程也是學生深受感染,興趣盎然,這對培養學生獻身科學的探索精神有着積極的意義。

有效的教學離不開好的教學情境,創造和諧的教學情境,才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才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三、要以新課標為指導進行數學課堂教學

傳統的課程只有教師與教材,新課標的數學課程是教師、學生教、學材料教學情境與教學環境構成的,就是説,課程是變化的,是教師和學生一起探究新知識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一部分,也是課程的建設者,教學過程教師與學生共同創新課程和開發課程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應該以新課標為標準.

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體驗數學,體驗數學具有自然科學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一切現象都存在一定數量和空間關係,它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自然科學的工具.任何一門自然科學都離不開數學思想方法,數學語言及思維方式.它是其它自然科學的基礎,生活離不開數學.例如,模特高跟鞋高度的選擇,儘量讓自己的身高滿足黃金分割比例;又如,商品買賣,儲存貸款等都用到數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聯繫生活.

其次,在數學教學中,把數學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做數學,探究數學知識,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傳統教育把學生看成是一個容器,學生的任務是接受知識.但新課標要求,教學並不是老師塞給學生多少知識,學生腦子可裝進知識,學生可以有選擇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是自己自主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的過程,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及主體性和獨立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恰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創新思維及實踐能力.

再次,在教學中,應把教學過程看成是教師與學生互動,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的教任務實際是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系統和發展自己的潛能,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統一的,是交往互動.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能只作聽眾,應自覺地動起來,操作數學,通過思考探究,發現數學知識.在教學中可通過師生及生生之間進行合作交往,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他們的交往能力.同時,在發展個性中,要關注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還有,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處理師生間的關係,他們應該是平等的,民主的.教師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成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學生是獨特的,獨立的和發展的人,是發展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和主動性.

只有把<<課堂教學>>的五個方面把握好,才會使自己的課堂煥發精彩的光芒.

最新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心得體會 篇2

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也積累了一些有用的教學經驗,但通過20xx年遠程教育通識培訓(課堂教學反思)的學習,使我又進行了一次“充電”。我學到了一些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它給老師們提供了一吸取新知識的好的平台。它通過網絡,無論是“教”還是“學”,從內容到形式都新穎獨特,激發了我的學習興趣,對我不斷地獲取知識和提高教育層次是非常有益的,對日常工作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豐富的創造力和非凡的預見性,更能使我們領悟到教育學習的真諦,那就是人人享有終身接受教育的權利!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同時也對遠程教育有了實實在在的認識,今天我想借此機會來談一點體會。

這次學習我對《課堂教學反思》這專題的視頻專題講座、案例評析、互動對話、思考與活動等知識非常感興趣,學過了,還想再學一遍。通過聽課,孔凡哲老師講的專家型教師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做好課堂教學反思、課堂教學反思的方法等;這對於中青年骨幹教師的成長而言是一個啟迪。光具有專業理論、成熟的經驗案例是不會成長為專家型教師的,要想成為專家型教師就需要不斷地反思;因為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動力源。只有經過反思,使原始的經驗不斷地處於被審視、被修正、被強化、被否定等思維加工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使經驗不斷得到提練和昇華,才可生成強大的理性力量,才能成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力槓桿。對於像我年過半百,又工作在教學的前線上十多年,為什麼只能是一個有經驗的教師而不是名師、專家型的教師呢?通過學過了《課堂教學反思》才醒悟,我缺少的是反思呀!

由於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為遠程教育開闢了新的天地,這種開放式教育模式是現代遠程教學技術與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是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大提高了人們接受教育的自主性,為終身學習、自主教育和高等教育大眾化創造了條件。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在未來的學習中,我將努力通過這方便的學習平台來增強學習意識,更新鞏固知識結構,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提高自身修養與內涵,繼續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加強反思,為成為專家型的教師努力奮鬥!

最新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心得體會 篇3

課堂要效率是我們教師一直關注並執着追求的目標,我對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作了以下幾點的思考:

一、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深入解讀教材是基礎

國小數學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體系。課程改革使國小數學教材發生了

翻天覆地的變化。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媒介,解讀教材成了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解讀教材即有效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內涵,以保障教學活動高效的開展。深入地解讀教材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吃透新課程的理念

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教學觀念隨着新課標的誕生,已經逐漸淡出了教學陣地。《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新課程理念倡導“以生為本”的思想,就是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下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要做到這這些,一定要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觀念不改變,相當於換湯不換藥。

比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有價值説的是這兩個方面:一是學習內容有價值,二是學習方式有價值。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如聽一位老師上的“與11相乘的速算”,這個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中經常碰到的。學生通過計算、觀察、思考、討論、交流找出規律,運用規律進行計算,在獲得與11相乘的速算技能的同時感悟到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樂趣。

(二)領會教材意圖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不能認為讓教材再現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必須經過再加工重新創造,使教材“新鮮出爐”,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態度、能力的過程之中。筆者曾聽過一節“認識整時”的課(數學第一冊第91-92)。講課的老師從第91頁的主題圖引出了課題,接着在師生互動中認識整時,動手操作撥“整時”後教師指導正確寫整時,最後以第92頁的插圖來鞏固對整時的認識。整節課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落實得很紮實。可講課的老師對插圖並沒有物盡其用,只是看一幅説一幅,缺少了有機的結合起來觀察與討論,難免令人感到浪費了珍貴的教學資源。實際上,教材中的插圖都是經過編寫教材的老師精挑細選,幾乎每一幅圖都不止一層意思。筆者建議授課的老師把第92頁的插圖(一位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學習時間的安排)以“先分後總”方式加以詮釋,即先讓學生自主選擇插圖講解圖意,鞏固對整時的認識,再讓學生綜合起來看這幾幅圖談談自己的感受。儘量讓學生主動的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經驗結合起來,體驗到數學學習是有價值的,並有意識的建立學生的時間觀念,滲透要養成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二、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優化教學過程是關鍵

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邊統一的活動過程。任何學生在走進課堂之前,都不是

一張白紙。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知識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賦予的意義每個人的領受是不同的,學習者在認知、解釋和理解世界的過程中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一)優化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決定着教學活動的方向,決定着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選擇,決定着教學效率的提高。傳統教學目標搞“一刀切”,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要為每個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學目標是不切實際的空想主義,但是制定分層目標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標、上限目標、發展目標。如在教學算法多樣化時,筆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學生則要求會運用多種算法,能力更好的學生在會運用多種算法的基礎上學會擇優或想出更好的方法。這樣從學生的認知差異出發來設計差異化的教學目標,最終“促進所有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應有的發展。”

最新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心得體會 篇4

傳統教學使用的是粉筆、黑板。有人戲言:一支粉筆走天下。這種單調的教學手段,制約了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發展。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注意教學手段的優化。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結合聲音,動畫等,更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能夠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對於發揮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把“靜止”的內容變為“活動”的形象,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解決問題等能力,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幾何圖形”是國小數學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解題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由於年齡關係,學生的思維發展處於具體形象向抽象過渡的階段,解答相對複雜的圖形就顯得力不從心。如果利用多媒體教學,讓靜止的幾何圖形動起來,問題就變得簡單了。例如:教學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時候時,我們可以通過電腦演示用平移、加線、旋轉、重組重疊圖形等方法化解難點,找到解題的突破口,讓學生看到具體形象的過程理解圖形的組成,從而找到解題方法。

但在多媒體的選擇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經有一段時間,大家為了趕時髦每一節課都用多媒體。開始的時候,很有新鮮感,可在反思中覺得並不是每一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多媒體,太多的刺激會讓學生疲憊不堪,降低課堂的教學效率。而只有適當使用,才會發揮的優越性。多媒體技術畢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種手段。

(三)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係

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既要精心預設又要注重生成。預設是教師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環節等做出的設計性的展望。目的是為了讓課堂教學有序、有效的進行。生成是在課堂中自然出現的,這種出現與教材的精心設計是密不可分的,當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預設與生成是一對矛盾統一體。沒有充分的預設不會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礎。生成是預設的補充和拓展,兩者在教學過程中相輔相成,同樣重要。

作為一個數學教師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識,寬容的接納來自學生的生成,善於抓住和篩選有效的生成資源。朱國榮老師在上《分數的意義》時,請學生從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學生回答不一,有的認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認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還有的認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這時,朱老師沒有馬上否定説錯的學生,也沒有用事先預設好的問題拉着學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靈活引導,把握好動態生成的新資源,展示出動態生成的藝術,達到了巧妙運用生成促進學生髮展的目的。就像布盧姆説的那樣:“人們無法預測教學產生的成果的全部範圍,同樣,沒有了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其為一種藝術了。”

(四)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1.小組合作學習要講實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什麼都是小組合作學習,要根據學生和教學的需要而組織進行。內容簡單的不用小組合作學習,內容較難的先要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再組織小組合作。這樣,每個人都有思維上的參與,實現人人學數學。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應的規則。合作學習的關鍵是教師要科學組建學習小組,即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愛好、成績等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優化組合。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為目標的。筆者曾在學校組織的家長開放日,教《應用題的練習》(四年級)時要求學生四人小組自主分工:一是把應用題拼組完整,二是讀題,三是寫出算式,四是説出解題思路。在反饋過程中,證明四年級的學生自己能做出優勢互補的合理的安排。動手能力強的拼,朗讀水平高的讀,書寫能力強的寫,條理清晰的説。小組合作的實效性得以彰顯,使大家都得到了鍛鍊併發揮了自身的長處,得到了聽課老師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2.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的策略

在課堂學習中,合作小組常常表現出不善於合作的狀況。一次,筆者在執教老師請學生小組合作時觀察到以下現象:有的學生託着下巴冷眼旁觀,有的學生溜到別的小組,有的東張西望……所以,教師在平時要採取策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1)鼓勵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都能積極的相互支持和配合,進行有效的溝通,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清楚的理解對方的想法與觀點,積極承擔自己扮演的角色。對那些內向的、怕羞、不敢説的學生要多加鼓勵和點撥。(2)指導學生學會傾聽。傾聽,説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就有困難了。首先,要樹立傾聽的意識。教師應該告訴孩子們:如果你想得到別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別人,而傾聽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種方式。其次,當眾口頭稱讚那些願意認真傾聽他人的學生,建立起榜樣。最後,評一評哪些學生學會了傾聽。(3)達成共識。讓學生對組內的認知衝突進行有效解決,從而解決問題,理解知識,建立並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彼此信任。

最新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心得體會 篇5

師生之間多多交流,會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是課堂教學改革信息的反饋,多聽學生的心聲,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此,我深有感悟。

一次美術課上,一年級八班的一個學生袁華晨怯生生地對我説:“老師,咱課上能不能換位呀,我喜歡和孫小迪一起做作業。”原先也有很多同學希望這樣,但我都沒允許過,怕他們在一起光知道玩耍,但看着他稚嫩的小臉和渴望的眼神以及新課堂教學改革對課堂教學要求就是讓學生自主,又想到這個男生手工課對他是個弱項,這樣孫小迪可以幫他,於是便微笑着點了點頭説:“老師滿足你的要求!”他聽後非常高興,2個人合作的非常愉快,作業做得非常優秀和成功.等課上了一半的時候,我表揚了他的進步。這下可不得了了,好幾個同學説都願意自由組合,我一想這樣課堂不就亂套了呀,等換完座位就該下課了,我就沒答應他們的要求.等下課鈴聲一響,我剛走出教室,感覺一“小尾巴”跟了上來,回頭一看,馬佳璇怯怯地問我"老師為什麼同意他換座位,不同意我們換,老師是不是不喜歡我們呀?"一句話問的我語塞,我趕緊説"不是,不是,我怕換位耽誤大家的作業時間,下次上課之前可以提前換好就可以了,OK?"

這,給了我一個小小的啟發:如果在課堂上安排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創作,能激發孩子們的創作熱情,而且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而現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恰恰缺少的就是合作精神)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更愉悦地把學習積極性參與到課堂中來,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我便答應了所有學生們的要求.我又跟同學們説:“我滿足了大家的要求,也希望大家滿足老師的要求,做出讓老師最滿意的創作,而且還要注意課堂紀律,不要太"放肆"了,而影響別人.” 再上課時,我發現每一自由組合的同學都能積極主動地創作和學習。通過好的學生和相對弱一點的學生的搭配組合,對後進生的轉化起到一定的效果,每次面對他們的合作創作都滿意地點了點頭,説:“真不錯,繼續努力喲!”

每一個學生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想法,只要老師願意去聽,細心去感受,就會深入到他們的心靈深處,探知他們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會在教學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不斷地探索、實踐、領悟。與此同時,不要忘了多和學生交流,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最新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心得體會 篇6

這是一次中國標誌引領的世博之旅,這是一次白板環境下的全新學習體驗,這是一次闖關競技中的趣味訓練,這是一次傳統文化與白板技術的完美結合。白板技術使課堂妙趣橫生,白板技術為課堂帶來無限精彩。

這是我執教的《春聯》一課的教學特色,本課在20xx年全國新媒體新技術觀摩研討活動獲得了專家的好評,究其原因,我想就在於我利用白板技術創設情境,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自主學習、快樂學習的平台,讓學生“樂”中有所學,“樂”中有收穫。

一.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創新

1.利用白板聚光燈功能依次出現五個福娃, 播放春聯欣賞視頻。激發了學生興趣,為下一步教學做鋪墊。

2.利用白板優勢檢測生字,如:運用白板的拖拽功能為字選正確讀音,聚光燈功能認讀本課詞語,書寫功能強調重點字形等。我還將利用白板技術優勢創設情境,為五位福娃家選對聯。學習中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來解決問題。

3.品讀感悟部分,我利用交互式白板課件,通過圖片、動畫及影視等手段進行有梯度的訓練,落實教學重點。環環相扣的故事性情境設計使枯燥的練習變得興趣盎然。

4.練筆環節,播放世博會場館視頻和上海歡迎國際友人圖片,同時伴隨教師深情引導,激發學生創作熱情。達到較好的創編效果。

5. 利用白板鏈接網站功能向學生推薦相關網站,把學生的語文學習由課內向課外進行延伸,開闊了學生視野。

二、白板技術使用剖析

【整合點一】激趣導入

環境設計背景:

(學生分析)福娃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象,四年級學生探究慾望強,讓福娃走入課堂布置學習任務,學生易於接受,樂於參與,可以興趣盎然地進入學習的情境中。

(教學內容解讀)四年級學生在春聯的表現內容和形式特點的理解上有一定難度,通過視頻的激趣,可以使學生很快的進入到學習狀態中來。

(技術特點)這裏藉助白板課件的聚光燈功能出示福娃,激發學生興趣。任務驅動的形式,為下一步教學做鋪墊。

環境實施方法和過程:

上課伊始,我利用白板的聚光燈功能依次出示五位福娃,並播放春聯視頻,激發學生興趣,同時提出問題:“福娃們不知應該為自己的家選什麼樣的春聯,你們願意幫助他們嗎?” 學生的興趣被充分激發,任務的驅動更為本課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環境設計和實施評價:

此環節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課堂實施中,春聯的視頻調動已有的知識體驗,學生熱情高漲,參與慾望強烈。

【整合點二】以福娃過新年和福娃闖關設置情境

環境設計背景:

(學生分析)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閲讀能力。對於春聯學生並不陌生,有初步的對對子的知識基礎。但對仗和音律方面的特點,學生初次接觸,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此環節運用多種白板功能,創設情境,突破難點。

(教學內容解讀)課文以五幅春聯為例介紹了春聯形式特點及表達內容,重點強調了春聯對仗工整,音律和諧的特點。

(技術特點)這裏運用白板技術優勢創設情境,白板的透鏡、拖拽、連線、書寫等功能的巧妙應用,使學生對春聯特點有更深的理解。

環境實施方法和過程:

這部分是整節課中白板功能運用最多的環節,品讀部分,我運用白板勾畫功能在電子課本上現場勾畫並分析春聯的特點,然後又利用白板技術優勢創設情境,為五位福娃家選春聯,例如:晶晶的家是一所竹梅掩映的房子,則出示竹梅掩映圖,再利用透鏡功能顯示房間的主人——,然後為他的家選春聯。(梅開春浪漫,竹報歲平安。)最後讓學生談談從中感受到了什麼?並指導學生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從晶晶家出來時,我們已經完全體會到這幅春聯意境。運用這種方法依次為五位福娃家選春聯,這部分裏電子白板透鏡及拖拽等功能的巧妙應用達到了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闖關環節裏,我組合課外資源,運用白板的連線,書寫,層次關係等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加深了對春聯特點的理解,達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

環境設計和實施評價:

此環節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實施中,多種白板功能的應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們感受到合作的樂趣,滿臉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交互式電子白板的這些特殊功能特點,帶來了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變化,創設了更優質的信息化的學習環境,有效促進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整合點三】播放世博視頻,學生創編世博春聯

(學生分析)四年級學生有初步的對對子的能力,這是創編春聯的知識基礎;當時上海世博會剛剛開幕,學生心中充滿一種民族的自豪感,這是創編春聯的情感基礎。

(教學內容解讀)語文源於生活又迴歸生活,創編春聯是所學知識的靈活應用,又是本課的情感昇華。

(技術特點)白板的鏈接視頻功能使學生受到最直接的視覺震撼。

環境實施方法和過程:

我結合當時世博會剛剛開幕的實際,鏈接世博視頻,並配以深情講述,激發了學生內心的民族自豪感,學生的創作靈感呼之欲出,此時再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自由選擇圖片寫下聯,課堂生成了許多精彩的世博春聯。課堂容量大了,但學生絲毫不覺得累,整個課堂精彩紛呈,高潮不斷。

環境設計和實施評價:

本環節白板技術的巧妙應用拓展了教學空間,使學習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學習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昇華了學生情感。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入而全面的認識

總之,集中了現代媒體教學優勢的交互式電子白板為語文教學的高質,高效提供了一條更便捷的途徑,它大大提高了課堂容量,優化了課堂結構,“樂學”的教學思想就是用精湛的教學藝術,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了學生,孩子們在精彩的互動課堂上享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最新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心得體會 篇7

快樂無憂的幼兒園小朋友,再從幼兒園小朋友到真真正正的國小一年級學生,也許他們還不曾意識到將為期十多年的學習之路就算開始了。從他們那撫摸新書包的輕柔動作中,從他們那揹着書包進入校園的輕快腳步中,從他們那充滿好奇地打量老師的明亮眼神中,我強烈地感受到:孩子天生就是學習的料啊,他們多愛上學!順着這樣的思路想下去,我猛然警醒——國小老師的工作不要那麼複雜,唯一可做、唯一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計地讓孩子這天生愛學習的勁兒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並永久永久地持續下去!難道不是嗎?甜蜜的愛情需要情趣,幸福的生活需要情趣,否則人們會感覺乏味,那為什麼孩子的學習就可以不需要情趣呢?我又想:我能夠給他們有情有趣的感覺嗎?我能讓剛入學的孩子感到學習的快樂嗎?反思與實踐同行,以下是我悟出的些許頭緒,權當自勉之用。

一年級孩子進入語文學習之門的第一張通行證就是漢語拼音,對待這一學習語言文字的工具性知識,我們不能輕之亦不可重之,就像蘇教版教材編委、特級教師高林生所説:老師要像媽媽教嬰兒説話那樣一遍又一遍説就行了,不談發音技巧,不説發音部位,耐心反覆操練就是唯一的好辦法,而“反反覆覆”就免不了單調乏味,為此我試着動腦筋給語文課堂上的聽、説、讀、寫各環節進行了一次有趣的“大包裝”,如激勵他們認認真真讀,我會説:“誰的嘴巴金嘴巴?”孩子們總是起勁到邊呼應邊高舉小手:“我的嘴巴金嘴巴!”如果確實讀對了,我會豎起大拇指大張旗鼓地表揚:“你的嘴巴金嘴巴!”又當我要求他們用心聽老師或者同學講話時,我會神祕地問:“誰的耳朵金耳朵?”如果他們真的仔細聽了,我會摸摸他們的小耳朵,貼着他的耳朵説:“你的耳朵金耳朵!”瞧着被表揚孩子的那得意勁兒,我深知此法靈,百用百靈!當我在黑板上示範書寫後要求學生也來寫一寫或者指出書上某處是,我會充滿期待地問:“誰的手指金手指?”孩子們舉起小手告訴我:“我的手指金手指!”隨即他們會很專心地完成我的“指令”,對待出色者或進步者我會伸出手和他們握握手,説:“大手握小手,一起朝前走!你的手指金手指!”可愛的孩子在興奮之餘卻忘記了哪隻手是右手,看到他們左手換到右手,右手換到左手的激動樣,我明白這是“趣味説法”外加表揚激勵起的作用。

一年級的孩子在學習語文的起步階段,我要讓他們體會到依靠夥伴、團結合作的快樂,每次開始同桌合作學習前,我會説:“黃金搭檔黑白配!”聽到我這麼説,他們立刻拉起了同桌的手説的説,讀的讀,特別是能幹一點的孩子會像小老師一樣幫助那些不夠用心的同桌,如果同桌倆都能很好地完成我下達的“命令”,全班同學會大聲表揚他倆:“黃金搭檔黑白配!”把這些深受孩子喜歡的廣告詞或食品詞移植到我和孩子的語文課堂裏來,嗨,還真有用!先不説學習效果有多大幅度的提高,最起碼孩子們高興了,快樂了,願意上語文課了,而不至於討厭、害怕語文課。

教師外花壇裏種有一排小松樹。一天,我在強調坐姿的時候,忽然來了靈感,順口説到:“同學們,你們看那小松樹多直啊,它們在看我們寫字呢,如果我們坐得不直,小松樹會笑話我們的,咱們和小松樹比一比,好嗎?”打那以後,看到孩子們趴在桌子上寫字時,只要我説一聲:“小松樹!”孩子們就會邊坐正邊回答:“來啦!”

最新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心得體會 篇8

自從前幾天去清怡中學聽課,好像作為一個局外人,看別人的課堂教學,對於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那位看官要説了,你每天上課,也有時候聽課,為什麼單單這次才有認識呢?俗話説,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雖然自己每天上課,但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認識問題,從自己的主觀願望出發,到底作為一個聽課的人的角度,應該怎樣認識課堂教學呢?這是原來思考比較少的問題。

其實,原來就經常看蘇霍姆林斯基的論述,我們教師,在上課之前的所謂的備課,不是單單考慮知識的傳授,而是要更多的考慮作為一個學生該怎樣思考,怎樣認識和把握這些知識。

好,書歸正傳,説説我的心得。

從聽課的感受來講,大致我覺得有兩類,第一類就是文綜類,還包括藝術類。這樣的課堂應該給聽課的人,包括學生和聽課的老師,讓他們感受美,欣賞美,進而創造美。例如語文課,要體驗美麗的語句,試着讓學生去高水平的朗讀;音樂課,要感受美的旋律;等等。要是這樣的課堂教學,被上課的老師搞的很枯燥,那就不成功。

理綜類的課程呢,應當讓學生或聽課的人有成功的體驗,覺得,我會了,我對於生活中的現象明白的更多了,我更加清晰的認識了這個世界。

總之,學生或者聽課的老師應當是享受的,欣賞的,愉悦的。而不應當是枯燥的,迷茫的,被動的,煎熬的。

在最近的課堂教學中,我有意的注意了這個問題。在上課之前,想辦法要我們的課堂教學變得有成功的體驗,因為我是教物理的。想辦法讓我們的同學在課堂教學中題目“會了”,自然現象“明白了”。對身邊的事物,例如樓頂上的鋼筋幹什麼用?(防雷)高壓線上最上面有一根細線,幹什麼用?(防雷)家裏的燈泡工作電壓是多少?有沒有辦法測量燈泡的工作電壓?燈泡的電阻有沒有辦法測量?哪些為什麼導線用銅線和鋁線?等等等。

通過這樣搞,我們的課堂教學真的變得很生動,很活潑,很享受。當然,這裏不但是學生享受,老師也覺得上課很有趣,把課堂教學,就是我們的本職工作,變成了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你看,我們工作,是享受。休息,更不用説。我們的生活其實是時時刻刻都在享受,這就是高質量的生活狀態。

最新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心得體會 篇9

兩年來,我積極實踐我校靈動課堂的教學模式,以生為本,以學定導,生進師退,小組合作。使學生煥發出驚人的智慧和生命力。

數學是一門思維科學,邏輯嚴謹,學習者往往手動傳遞心動與思考。而傳統數學課堂,老師主講的時間幾乎佔據一節課的三分之二,國小生注意力不能持久,就會交頭接耳小動作不斷。在我校實施靈動課堂後,學生能在創設情景下很快進入自主探究的狀態和氛圍中,教室非常安靜。儘管孩子們面對面的坐着,很少出現用調皮的神情或動作打擾對方。對學時,速度較快的同伴悄悄交換,暗暗尋找焦點問題。因為學生們已經明白,現在的探究是下一環節合作交流的基礎,“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

學習的過程只停留在師生互動,顯然是一種狹義的學習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對學,羣學無疑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同齡學生之間更具有共同的語言和認知水平的可參照性。認知容易產生共鳴和見解衝突,這恰好就是學習的契機。經過培訓的小組長根據學生的基礎,性格,能力,妥善安排本組學生髮言的順序。做到全員參與,一般會把發言的機會先給基礎較弱不善言談的孩子,儘管他表達的慢,但其餘五名成員儘可能的鼓勵和期待。只要你的發言是自己用心思考的結果,哪怕是錯的,對同伴也是啟發。

由於受心理特徵影響的原因,國小生普遍存在着喜歡別人聽自己説,而不喜歡自己聽別人説的現象,但是我們的靈動課堂必須以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互相傾聽為保障。特別是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時,仔細傾聽同伴的見解,及時做出修改是靈動課堂學生交流的基本功。經過兩年來的培養和訓練,孩子們聽同學發言時,看着自己的活動單思考結果,如果同學的回答與自己的思考相一致要表示認可或贊同。如果意見不一致,要迅速對自己存在的問題或爭議做出標識。最為可貴的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盲從,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迅速做出判斷。如全班展示時,不僅聽展示同學的發言,而且會對他所寫所塗所畫的展示材料仔細辨認,做到關注細節,關注區別,擴大收穫。

隨着我校“以學定導、多元互動”的靈動課堂評價體系的建立,使優秀小組的評選成為學生學習評價及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課堂進展的每個環節,學生都有比較明確的積分要求。每天積分,每週積分並評比,每月評出優秀小組進行表彰獎勵。小組長,學科長的責任心很強,整個小組組員暗暗加油,小組展示有錯,其他組的同學躍躍欲試,強烈提出展示自己小組或個人的見解。甚至學生把週末的主動多寫的作業拿來給個人和小組加分!這樣的小組評價使學生加強了自律,培養了共贏的意識,增強團隊的競爭力。

當然進步與困惑並存,收穫與挑戰同在!但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我感到欣慰,也倍增了我探索靈動課堂的信心與勇氣!

最新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10月24日,我有幸參加了第六屆“黃河口之秋”課堂教學觀摩活動,聆聽了於永正老師及周象霞等幾位老師的課和李家棟老師的報告。他們的課精彩紛呈,出神入化。我親身感受了於老師高超的教學技巧,精湛的教學藝術和高尚的教師風範,受益匪淺,從於老師的課中,我明確了語文教學的方向。

一、重視基本語文素養的養成

語文是什麼?語文就是寫一手漂亮的漢字,説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有通順的表達。而於老師在教學中就十分重視語文素養的養成教育,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注重寫字的指導。寫字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如果説面容是我們的第一張名片,那麼字就是我們的第二張名片。容貌是父母給的,我們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寫一手漂亮的漢字。雖然我們已經進入到電腦時代,但仍需要把字寫規範、美觀,這是提高個人文化修養和民族素質的需要。寫字教學首先從一筆一劃的板書開始。在這幾節語文課上,每位老師都讓學生伸出手,跟老師板書課題,、課後生字,指導字型結構和筆劃順序。如於老師在執教《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課時,重點指導了“妻、龐”這兩個課後生字,他先讓學生觀察,然後指名到黑板上寫這些字,考考學生的觀察力,結合學生的板書,再作重點筆劃的指導,教給學生“一看、二寫、三對照,一個更比一個好”的寫字口訣,並時刻提醒學生要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這些都是我們在教學中經常忽視的。我們往往用潦草的連筆字來板書,以此來炫耀自己高超的寫字功底,教學生字只指導讀,而忘了指導寫,造成大多數學生寫字筆順不對,現在想來,這難道不是我們的“功勞”嗎?

二是注意培養語感,重視朗讀在感悟中的作用。於老師説過:“語文的味在哪裏?在朗讀裏。”朗讀是教語文的根本大法,丟掉一個“讀”字,幾乎什麼都不會有了,包括“人文性”。課堂上,於老師並沒有過多地對文本的講解,只是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的指導學生讀書就像説話那麼自然、流暢,讓學生在語言精美處駐足鑑賞,反覆涵詠,用聲情並茂的範讀引領學生感悟,讓學生與文中的人物走到一起,想到一起,以產生心靈共振,情感共鳴。以此來教會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感。語感有了,語言的內化也就有了,為孩子打下紮實的語文功底。

二、文意結合,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人文性是指在學習和訓練中感知、感悟,從而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薰陶。工具性則體現在字、詞、句、篇上。教學不僅使學生從語言獲得思想、情感、道德、文化等信息,還應該讓學生認識課文是如何運用語言來負載信息,從中內化語言材料,掌握語言表達技巧,積累語文感性經驗,提高語文能力。我們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中只注重語言文字的識記、理解,而忽視了語言表達教學,教出的學生高分低能,翻開我們的作文本不難看出,十個學生中有三個句子不通順,五個流水賬,兩個學生寫得稍具體,還是抄的優秀作文,表達能力極差。而於老師就十分重視語言表達能力的教學,使學生明瞭深邃的思想情感要藉助高質量的語言形式來表達,並較成功地外化為各種語言作品,培養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尊重學生,平等對話

平等民主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產生一種安全感,美國人本主義教育家羅傑斯認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他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於老師經常在課堂上説:“誰能認真讀書我就摸摸他的頭”;每次板書,六十多歲的他都要半蹲下身子,為的是不遮擋孩子的視線,讓孩子看清字的寫法。於老師堅持“蹲下來看學生”,對學生有更多的理解和關愛,這是一種境界,這才是真正的語文教學。

課堂是師生的平等交流,教師蹲下身子和學生對話,從內心深處尊重學生,呵護其難得的參與熱情,保護其稚嫩的思維幼芽,哪怕是幼稚的、膚淺的,甚至是觀點相反的見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課堂上才會出現小手如林的現象,那我們就不必抱怨甚至怒斥學生不積極回答問題了。

於老師的課厚重質樸,從容自若,流淌着濃濃的語文味。在大興多媒體教學的今天,於老師用一本書,一支筆,用實實在在的板書、朗讀,引領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聽於老師的課,就像面對秋天的田野那麼沉靜。這次聽課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我還時時沉醉在於老師的教學藝術中。我將在於老師教學思想的指導下,重建新的教育理念,改變教學方式,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在語文教學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最新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6月,上海師範大學黎加厚教授帶領他的研究生團隊來到我省,進行國外的翻轉課堂和微課程教學法的培訓。我有幸參加了該次培訓。培訓結束後,我在網上查閲了許多相關資料,對翻轉課堂模式有了比較淺顯的認識。本次的遠程培訓又提供了一個學習平台,讓我能夠更加深入地瞭解翻轉課堂這種新的教學模式,為今後的有效教學提供指導。

翻轉課堂, 於20xx年在美國各地興起,作為一種“破壞性”的創新教學模式,很快就吸引多方關注並風靡全球。翻轉課堂模式表現為:教師創建幾分鐘到十幾分鐘的視頻,學生先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然後再回到課堂上進行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與傳統課堂相比,翻轉課堂的教師、學生的角色發生重大變化,教學技術應用方式更加多樣,其優勢也得以顯現。

一、 師生角色的重大變化增加了學習的互動

翻轉課堂最大的好處就是全面提升了課堂的互動,具體表現在教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在翻轉課堂中,教師的角色已經從知識的呈現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促進者,這讓教師有時間與學生交談,回答學生的問題,參與學習小組,對每位學生的學習進行個性指導。在學生完成作業後,教師可以注意到部分學生會被相同的問題所困擾,於是就組織這部分學生成立輔導小組,為他們舉行小型講座。小型講座的精妙之處在於當學生遇到難題準備請教時,教師能及時地給予指導。

因此當教師成為學習的指導者而非知識的傳遞者時,就有機會觀察到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髮展起他們自己的協作學習小組,讓學生們彼此幫助,相互學習和借鑑,而不是將教師作為知識的唯一傳播者。

二、教學形式的翻轉變革實現個性化學

翻轉課堂是形式是先學後教,這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把預習部分轉化為觀看視頻。預習內容以視頻的形式出現,這比傳統材料更加形象、具體化,並伴有教師的指導和建議,從而更有利於學生的預習。此外,傳統教學的統一課堂卻無法真正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都不同進行分層教學,而翻轉課堂承認了學生的不同,並能真正實現分層教學,每個學生可以按自己的學習速度在任何時間地點來進行學習。學習速度快的學生可以掌握更難的課程內容,速度慢的學生則可以進行反覆複習學習,並通過聊天軟件向老師和同伴尋求教師的幫助。

這種翻轉模式不僅僅是教學手段的變革,關鍵是把課堂教學轉化為課外甚至是校外,是對課堂地點的演變,使課堂變成了一切皆為教室。這是翻轉課堂的理念的轉變和課堂教學的重大變革,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極大的便利,有利於知識的高效掌握。

三、技術應用的多樣化促進能力的學培養

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習內容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進行數字化後在課外傳遞給了學生,那麼在課堂內更需要高質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在具體環境中應用其所學內容來進行更高層次的學習,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獨立解決問題,開展交流和合作來進行探究式活動等。這些教學技術和方法可以在課堂上得到充分應用,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翻轉課堂這種新型的教育教學形式,翻轉了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模式,已成為了現代教育教學中一種有效教學模式。

最新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和學生深陷在應試教育的泥潭中,以“時間戰”“題海戰”為教學法寶,這樣雖然能暫時地提高學生成績,卻嚴重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其結果是高投入低效益,教師累學生苦,付出與效益不成正比,今年我們學校組織學習了有效課堂教學,讓我對教學有了一種新的認識。

有效教學是指在符合時代和個體積極價值建構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時空內不低於平均水準的教學。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學生學得好不好。具體地説,有效教學有四條標準:首先,教學有價值,教學的價值體現在滿足了學習者的學習需要;第二,教學有效果,教學的效果體現在學生學習有無進步;第三,教學有效率,教學效率體現在學習者用最少的投入達成目標;最後,教學有魅力,教學的魅力體現在吸引學習者繼續學習。

通過對有效教學的深入學習,我認真地反思了自己的課堂教學,發現了諸多無效的教學行為。

第一,我總是重視教師的教,而常忽視學生的學,每次上課前,我都精心的計劃和準備課堂內容,爭取讓物理課堂大容量。上課時,我常忙於把自己的內容講完,老師講得富有激情,口乾舌燥,學生卻歪來倒去,無精打采,遇到這種情況,我雖然也要調動一下,注意一下,但一會兒又忙於講授了,這樣上課教師上得累,學生收穫卻不大,這就與有效學習中學習有價值學習有效率相違背,教師做了很多無用功。

第二,教學魅力不強,物理學科應該是知識性,藝術性的完美結合,而我的物理課堂更多的注重知識性,沒有太多的情境設置,沒有太多的師生共鳴,藝術性強調得極為不夠,雖然學生不討厭物理,但也説不上非常喜歡。這就讓學生學習物理較為疲軟,興趣不很濃。另外,我對於個別問題較大的學生缺乏及時的指導及教育,導致教學效果反饋不夠及時,當然教學效率也就不夠高了。

針對以上情況,改進教學就勢在必行,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改進無效教學:

一、把和諧的師生關係帶進課堂,和諧的師生關係有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反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要受到壓抑,教師在課堂上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帶進課堂,在這一點上我深有體會,有時因為早上的家庭作業情況不好,就會怒氣衝衝的直進教室,先把學生罵一頓,然後再上課,在這個時候,自己是出了氣了,學生也安靜了,但卻發現學生的思維遲鈍了,發言也不積極了,反之,教師的態度和善面帶笑容,學生就勇於發言,思維活躍,知識掌握得也比較好。

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教師必須對自身的角色進行正確的定位,即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要設計一些緊扣教學內容的問題,力求找到最簡單的方法講給學生聽,不多説廢話。從而有效的統領教學,讓學生有效地學習,指導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能主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學。

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學習餘地,教師不僅要把知識傳給學生,而且要指導學生學會學習,也就是教學生“漁”,而不是送給學生“魚”,我覺得教師要敢於捨得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課前要讓學生預習,不作任何提示和講解,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時間和空間;其次,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餘地,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全面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注意學生不會的東西,在關鍵的地方加以提示、點撥;再次,在練習中要留給學生充足思考的餘地,在課後的作業中,須設計新穎的、富有啟發性的、思考性的習題。讓學生通過獨立練習,增強思維能力,增強學習的興趣。

最新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整理完課堂教學改革心得,喝口水,抬頭望窗,夜不算深,有些明淨,宛如我此時的心情,輕鬆而明快。

近年來,課堂教學改革的浪潮未等大家做好接準備就已洶湧而來,似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通過學習杜郎口等學校的教育教學經驗,我感受到課堂教學改革將是一場艱苦的,但卻是勢在必行的革命.“改革如同潮水一樣既能推波,又能覆舟,誰抓住了這一機遇,誰就適應了發展”。在去年濰坊市骨幹教師培訓會上一教育專家的這些話語激起了我藴藏在心底的豪情,同時也勾起我對課堂教學改革的憧憬。

在參加了多次關於新課堂教學改革的培訓後,把大腦徹底的洗刷了一遍,人教版美術新教材的編者胡知凡教授過説“換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麼都是新鮮的:排了幾十年的的課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圓周會議”形的,千篇一律的教室佈置也太沉悶了,教室佈置要有個性化,課堂是學生的……。全市的校長教師在一起,聽講座、提問題,激昂的轉變觀念、互動、自主學習、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動搖的,沒有絲毫懷疑的,顛撲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條就要重新審視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詮釋了。許多新鮮的詞句“自主、快樂、高效”如急風驟雨,容不得你半點猶豫就劈頭蓋臉而來,看着大家突然忙碌起來,我的壓力驟然而升:不學習,就要落後,不轉變觀念,就要被淘汰!

容不得半點猶豫,帶着“自主、快樂、高效”的新理念用於課堂實踐,讓孩子們自主,讓孩子們快樂,讓孩子在自主快樂中實現課堂學習的高效。幾節課下來,看着孩子們亂哄哄,孩子們自主快樂了,一節課下來,體會只有一個字:亂!剛剛湧起的一點激情也逐漸冷卻下來。難道新課改就是亂,亂就是新課改?我疑惑了:難道這就是課堂教學改革?不,課改決不是這樣!是不是哪裏做不到位呢。通過實踐,漸漸地,我的思維變得開闊了,對課改的理解逐漸撥雲見日:我之所以茫然,是因為將課改想得過於神祕而無法企及;之所以感覺亂,是自己的思維還定格於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中,從心理上還沒有徹底的接受新課改的教學模式。其實,課堂教學改革只是一次契機,它就是我們一直在做,而且從未間斷過的追求,只是一些更富學識的人將它完整的歸納並積極推廣的教育理念。它並不清高,也不象我們想象中的那樣不可能,它是可行的,也是可信的,更是自主、快樂、高效的!

贊訶夫説過:“書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的加温,傳授越多,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教學中,我深深地會到課堂教學改革會讓教師輕鬆,讓學生快樂;課堂教學改革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課堂教學改革中學生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一生,新課程中的教師也將煥發出新的生命。教師將與課堂教學改革同行,將與學生共同成長。

最新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我校實行“三四五”課堂教學模式已有一年的時間了。“三四五”課堂教學模式的推行為課堂教學的充實和豐富增添了活力和動力,為學生素質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我通過自己的專研、與同行的探討、觀摩課以及説課彙報等形式,對該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我認為,在實施“三四五”課堂教學模式時,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自學教材時三維目標要明確,自學提綱要有指導性和操作性。

深刻理解“課標”要求。認真分析教材,用精煉的語言進行高度的概括,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三維教學目標,對學生的自學提出具體要求,讓學生明確應該自學哪些內容,知道自學應該達到的目標。自學提綱中問題的設計要緊扣教材,引導學生鞏固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的自學成果。同時,通過自學提綱發現自己在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所設計的題目要有很強的針對性,基礎性,題量要適中。

二、合作交流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自主思考的基礎上,帶着各自的疑難問題進行小組內的討論,解決學習中疑惑問題,或者對自學提綱進行組內批閲,交流,相互檢查落實的情況。小組長調控學習的狀態,並結合小組成員共同疑惑的問題,準備在班內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以小組成員的身份,參加某一小組的交流討論。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真正地讓學生都當“演員”,學生跟着教師“導”的方向走,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地位,有利於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展示提升要保證展示的方向性和順暢性。

教師的調控指揮下,各小組代表依次展示小組的學習成果,表達小組的觀點和看法,提出小組疑惑的問題,,達到引發討論,共享成果;在班內展示,交流和評價,活動中讓學生學會聆聽,積極思考,大膽發表自己獨立的見解。教師注意捕捉學生對地理問題分析的新觀點,新方法,營造多維互動氣氛。同時,要給予適時引導,保證展示的方向性和順暢性。

四、擴展延伸要有實效性。

擴展延伸,引導,激勵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和研究,教會學生“舉一反三”的分析方法,擴大知識面,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理解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切記延伸要有度,不可漫無邊際,要有實效性。

五、反饋驗收需要老師好好的把握和設計。

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驗收題。習題設計要有層次,體現不同水平學生的要求;要圍繞教學重點和緊密聯繫地理熱點問題;要注意突出疑點、難點和易錯點,習題的數量要適當,最好能夠當堂完成,並進行及時反饋與矯正,確保課堂的效益,落實“堂堂清”的教學要求。

最新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愉悦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是啟迪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前提和關鍵。數學課堂也需要營造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構建和諧課堂,只有這樣才能有利於學生學習,學生才能樂意學習數學。在教學中,我採用以下幾種方法營造和諧課堂,培養樂學興趣,受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 營造課堂氛圍,煥發樂學熱情。

我們都知道,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學習的思維處於最佳的狀態,而緊張的課堂氣氛難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因此,要創設和諧愉悦的課堂環境,促使學生想學習。同時,教師要提供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能學習。例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計算”時,我提出在長6米、寬4米的房間裏鋪地磚,商店有25釐米²、36釐米²、64釐米²三種型號的地磚讓學生自由選擇,並要求學生説明理由。這樣,學生學習的熱情就會煥發起來。

二、 鼓勵動手實踐,激活內在動機

觀察和實踐是探究數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動手實踐具有綜合的教育功能,它不僅為學生提供具體、形象、生動的感性材料,構建愉悦和諧的課堂,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學會用探究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圓椎體的體積”時,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弄清圓椎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我事先要求學生用硬紙板各做了一個等底等高的空心圓柱體和圓錐體,課堂上將學生帶到沙堆邊,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用黃沙注滿,並反覆地倒進倒出,逐步體會圓錐體的體積公式推導過程,通過這樣的實踐操作,使數學課堂變得寬鬆,樂學。

三、 強化參與意識,提倡合作交流

過去,我班的學生參與意識不高,更談不上合作交流,更多的是被動地接受學習,學習效果很不理想。見此狀況,我結合我班實際,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和學習指導。讓學生從中感受成功,尋回願意學習的心態。

下面談一談我班學生數學學科存在的問題和教學措施。從總體上看,我班學生數學成績普遍較差,呈現為:沒有優生,而後進生比重突出。通過多方面比較和分析,我發現我班學生對計算方面和數量關係的理解及應用能力偏低。見此情況,我在整理和引導學生複習的過程中,重點強化學生的計算關,優化數量關係。特別是對後進生進行單獨輔導或強化訓練,遵循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入手,促使他們從練習中得到啟發或掌握一些基本的計算、應用能力。同時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此外,還安排一些學習相對好的同學幫助他們整理知識和對知識點的再次鞏固或強化。至於對那些成績在中上水平的學生,教師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強化訓練。分層次,有步驟地安排他們練習,同時要求他們在練習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直至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方法。

總之,我班學生目前存在的實際問題較多,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情況也各不相同,基礎相對薄弱,最基本的概念、計算法規、公式都記不清楚,加上學生間沒有一個好的競爭意識。針對這樣的狀況,我將採取除以上這些方法外,還要對每個學生都嚴格去做。如果這樣做後,還沒有轉變目前的局面,我真的沒有辦法可行了。最後,我真心的希望各位同仁給予我寶貴的建議和方法指導。

最新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心得體會 篇16

學習了課堂教學這門課程,收穫良多。

課堂教學是一門複雜的藝術和科學,學習了課程,讓我的思維得以拓展,觀念得以更新,認識得以深化。教學的有效來源於速度、收益、安全的綜合,在預設的基礎上,通過興趣化積極性的和諧情境,讓學生的生成在知識、技能與過程、方法的有效融合中和諧發展,這樣的教學關係,才是真正有利於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暢效關係。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大為和前瞻,是師生成功對話交流的首要條件。只有教師終身學習,才能使得教學科學預設,讓學生生成更有成效,學生才能全面發展。師生三圍目標的創設,必須服從於學生的積極主動自覺,否則,知識、技能與過程、方法就會偏離發展的軌道。教學情境的獲得,是基於充分認識師生雙方需要基礎上的獲得,設置科學的教學情境,離不開教師對學生需要的充分認識和了解。在掌握時代信息和知能構建的前提下,需要、平等、民主、情感和期待的對話,才能對學生的和諧有序自我提高與發展起到真正的引導、推動和促進作用。

總之,科學和諧課堂教學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個自我覺醒和專業素質的不斷更新和持續發展的過程,是應勢所需,不斷強化師生雙方共同需要的整合體。在我日後的教育教學中,一定會融合我的學習心得,在教育教學中真正體現學得性精華,讓自身的教育教學更為有效和成功。

最後我要真誠感謝所有為這門課程付出辛勤勞動的老師和朋友們!是你們的付出和努力讓我們有了這個極其寶貴的學習機會,收益匪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q3jln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