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精選28篇)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精選28篇)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1

伍淑清認為,很多社會問題的根源都源自於教育,她自己的經歷就是最好的例子。伍淑清祖籍廣東台山,1948年中秋出生在香港,少時就讀於香港,後赴英美留學。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精選28篇)

伍淑清上國小時,來自北京的中文老師教他們中國歷史、古文,也常常講起內地的情況、北京的故事。這樣的教育不僅為伍淑清打下了紮實的中文基礎,也賦予了她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1998年,伍淑清發起成立“中華青少年曆史文化教育基金”,每年資助組織香港中學生到內地參觀考察。20__年,伍淑清成立了中華基金中學。談到她創辦的學校和香港其他學校的區別,伍淑清説我們學校的校歌是中文的。教學以英語為中心,也要懂得普通話和廣東話。學校常常組織學生跟老師去內地和國外考察。每次出國,伍淑清都會安排學生到當地的中國使領館拜會,在國旗下唱國歌,讓學生們知道出了國,為他們提供保護的是中國的使領館。伍淑清講她曾花2萬多元錢從內地買地球儀空運到香港,她説因為內地買的地球儀不僅有中文名字,而且大陸跟中國台灣是一個國家。而在香港或其他地方買的地球儀,中國台灣有可能和大陸是分開的。

因為擔心當代香港青年在成長中因缺乏國家觀念而被誤導、被利用,伍淑清邀請了多位有心人編寫了《國史百聞》,介紹近當代一百宗歷史事件。同時,專門培養能夠教授中國歷史的老師,讓香港的年輕人瞭解,香港和國家是不可分的。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2

1978年12月10日,伍淑清從深圳羅湖到成都,第一次踏上了內地的土地。12月23日,在從武漢到廣州的火車上,她從廣播裏聽到了鄧小平的聲音。伍淑清回憶説:“我的普通話和四川話都不太好,具體內容記不住了,但關鍵的話卻至今記得很清楚,鄧小平説:‘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歡迎外商到中國投資’。”來自北京的這個聲音非同一般,這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信號。

1979年,伍淑清便帶了幾個朋友和同事到內地具體考察。那個時候,沒有從香港到四川的直達航線,這些“香港同胞”要先從香港坐火車到羅湖,到羅湖後,從深圳坐火車到廣州,再坐飛機經貴陽到成都,輾轉幾個地方,用了一整天的時間。10多天的考察後,由於內地交通基礎設施十分落後,速度很慢,服務水平很低,他們反反覆覆轉火車、換汽車、改乘輪船,多次折騰,最後終於返回香港,從那些天奔波辛勞的切身經歷中,伍淑清體會到了內地交通條件和服務真是差到了非徹底改善不可的地步。到港後第一件事就是向父親伍沾德講述在內地的親身感受,認為與當時的香港比較,內地的經濟社會發展處於十分落後的狀態,就連當時屬於豪華交通工具的飛機上為乘客提供區區幾種簡單的食物都是冰冷的,交通設施、服務理念、技術設備等等都有差距。但同時,她也敏鋭地看到內地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市場巨大,一旦發展起來,有着令人嚮往的潛力。

通過考察,伍淑清對民用航空領域產生了興趣。早在1978年10月9日,鄧小平就指示民航要用經濟觀點管理。1980年2月14日,鄧小平還指出,“民航一定要企業化”。

中國民用航空業的歷史是一部值得所有中國人(包括港澳台以及海外僑胞)引以自豪的歷史。1949年11月2日,中國民用航空局成立。民航初創時,僅有30多架小型飛機,年旅客運輸量僅1萬人,運輸總週轉量僅每公里157萬噸。從這一天開始,新中國民航展開了飛翔的翅膀,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經歷了十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

在發展的過程中,民航由於領導體制幾經改變,航空運輸發展受當時政治、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比較大,那時候,1978年,航空旅客運輸量僅為231萬人,運輸總週轉量才只有每公里3億噸。

經過再三斟酌,最後伍淑清向家人建議,可以考慮到內地投資發展,既可以抓住商機,還可以用自己經商的實踐能夠為國家做點事情。伍家一直是做食品行業的,考慮到在這個行業比較熟悉,也許可以把美心集團在做香港食品的經驗和內地航空服務業的發展結合起來、和改善內地交通條件結合起來,也就是把香港和國外現代食品業的理念、技術形成的餐廳從地面搬到“空中”。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3

王婭生於1952年,今年66歲,是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的一名退休職工。16歲時曾到內蒙古五原縣插隊,後來在河北省的一個縣城當了一年民辦教師,農村孩子對知識的渴求給王婭留下深刻印象。

1989年,希望工程正式設立,王婭立刻捐出100元,而當時她的工資還不足200元,捐出的是她月工資的一大部分。

此後,她的愛心捐贈從未間斷:汶川地震、南方水災她各捐款20__元、甘肅舟曲地質災害她又拿出4800元……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天津市慈善基金會,也都留下來她持續的愛心捐贈足跡。

這些年到底捐了多少錢,王婭自己也説不清,而她現在每個月的退休金也才4000元。“我就是個普通人,做的這些事實際上很普通,沒有什麼。”王婭説,“當你看到有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有大的能力就多幫點兒,小的能力就少幫點兒,反正是盡力去幫。”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4

感動中國20__年代人物揭曉,在這個獲獎名單當中,有這麼一位科學家在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統計物理和場論四個領域擁有13個諾貝爾獎級別的成就,他在1957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是華人學術實力的天花板,被公認為理論物理學史上的頂級大師。

他為中國科學事業默默奉獻五十餘載,他説,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幫助中國人克服了自己不如別人的心理。

他就是代表着華人世界裏最高科學成就的楊振寧。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一些無良的媒體對他的科學成就,和對中國的貢獻選擇性失明,卻故意去放大他的生活和隱私。這就使得不少人不瞭解這位科學家的科學成就以及對國家的貢獻。實際上,楊振寧所做出的科學成就以及對於中國的貢獻已經遠遠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科學家顏寧曾説過這樣一段話:

楊振寧先生,你是我們的‘愛豆’。我可能畢生也無法達到您的高度,但從您可以看到華人可以到達怎樣的高度,這對我也是一種激勵。

1956年,楊振寧和另外一位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共同發表了一篇名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守恆質疑》的論文,正式提出了“宇稱不守恆”,這是一個什麼級別的科學成就呢?

當時兩人找到有着“東方居里夫人”之稱的華人物理學家吳健雄,希望她用實驗驗證了這個發現。吳健雄等物理學家還真的成功證明了“宇稱不守恆”。於是,就在第二年,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就授予了楊振寧和李政道,成為了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宇稱不守恆”的成就對於99%以上的物理學家來説是無法企及的高度,更不要説能拿一次諾獎都夠一個科學家吹一輩子的,畢竟一共不到1000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可是你不知道,“宇稱不守恆”對於楊振寧來説,不算是頂級的科學成就。如果把他一生做出的科學成果排一個順序,在四大領域有13項諾獎級別的成就,而“宇稱不守恆”頂多能排到第三位。那他最大的成就到底是什麼呢?

答案是:楊米爾斯理論。那這個理論到底厲害在哪裏?

話説現代科學有兩大支柱,一個是相對論,一個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的黃金年代是上世紀的前30年。到了上世紀的40,50年代,量子力學日臻完善,連計算機之父約翰?9?9馮?9?9諾依曼這樣的人物都不得不放棄研究量子力學,轉投其他領域。

此時的物理學家們一直都在嘗試,用對撞機來獲取微觀世界的物理學現象,結果就是撞出了100多種粒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物理學家都有一個大大的問號:如何才能把這些粒子安排得明明白白?

當時科學家們就發現,這麼多的粒子基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費米子,一類是玻色子。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就打一個比方,假如一個東西可以無限切分,切到最後切不下去時,就會剩下基礎粒子,其中費米子可以理解成最小的“顆粒”,佔據一定的體積,最基本的費米子有夸克,電子等。

而玻色子更像是膠水,通過傳遞“相互作用”把費米子聚合在一起。科學家發現,宇宙中一共存在着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分別是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

其中,膠子可以傳遞強相互作用,W和Z玻色子傳遞弱相互作用,光子可以傳遞電磁相互作用,還有一種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可以賦予粒子質量。

在這個基礎上,科學家們用“粒子”“相互作用”和“場”的概念,就把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統一了起來,創立出了一個叫做“標準模型”的理論,這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後的又一座理論物理高峯。

楊振寧和他當時的研究生助手米爾斯一起做出的楊米爾斯理論,就是“標準模型”的理論,解決了強力的機制問題,用楊米爾斯理論來強力的科學家一共有5位,這5位被分為2批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5

近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黃文秀同志不幸遇難,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親切慰問。他強調,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我認為,在黃文秀同志身上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應該學會強信念、勇擔當、甘奉獻。

強信念要有“有志者,事竟成”的堅韌。信念是巍巍大廈的棟樑,是滔滔大江的河牀,是葱葱森林的土壤。思想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人生。只要心中帶着信念,帶着期望,那麼終有一天你會獲得“繩木鋸斷,水滴石穿”的成功。心中有信念,才會活的有意義、有奔頭,才會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積極健康的走過一生。要向黃文秀同志學習,有信念並且能為之堅守,在堅守中實現人生價值,為新時代的長征路做出貢獻。

勇擔當要有“為官避事平生恥”的魄力。擔當是一塊“試金石”,是一種“精氣神”,是一股“正能量”。習近平總書記常勉勵黨員幹部要勤勉任事、敢於擔當,不要逃避責任、無所作為,有多大的擔當才能幹多大的事業。擔當是幹部必須具備的品質,想幹成一件事,成就一番事業,就不能當“太平官”。一個勇於擔當的幹部,身上總有一種敢説敢為、敢闖敢幹、與時俱進、鋭意進取的精神風貌,有一種勇立潮頭的氣概,同強的比,與快的賽,向高的攀,力爭上游,勇創一流。要向黃文秀同志學習,勇於擔當,實現人生價值,為新時代的長征路做出貢獻。

甘奉獻要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勇氣。奉獻,通俗的説就是助人為樂。助人為樂,就是善良的人懷着道德義務感,主動給他人以無私的幫助,並從中獲取快樂。這是中華美德的體現。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有了助人為樂的品德,就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品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要向黃文秀同志學習,甘於奉獻,實現人生價值,為新時代的長征路做出貢獻。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6

回顧歷史長河,微風陣陣,浪花朵朵,一時多少豪傑。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亞洲飛人”蘇炳添以9秒98獲得第六名,創造了歷史,成為我心中的英雄。

和許多調皮的男生一樣,蘇炳添小時候也很愛表現自己。他喜歡奔跑時風馳電掣的感覺,便參加了田徑隊。20__年,18歲的蘇炳添進入了廣東省隊。剛進專業隊時,他的成績不錯,練了近一年,成績不升反降。他心中很不好受,為什麼經歷了長時間的訓練,成績反而退步了?他甚至一度想過放棄。教練袁國強卻説:“你之前不是跟我練習,所以這段時間成績肯定會有起伏,再過一段時間,你的成績才會慢慢體現出來。”蘇炳添聽了,又堅持了幾個月,經歷了一場比賽,才真正確定自己要走下去。如果沒有這段經歷,他便不會有後來的成績。

20__年,蘇炳添遇到了瓶頸,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換起跑腿。以前是右腳在前面,當時換成了左腳在前面。就好像你一直用右手吃飯,突然換成左手的感覺。高強度的訓練,不協調的起跑,是蘇炳添一段痛苦的經歷。事實證明,他的方法使得成績有了很大提升。

有一段時間,他看着別人訓練,自己也很想練,但他沒法兒練,十分痛苦。他還是挺過來了。

20__年雅加達亞運會男子100米決賽他獲得了冠軍。東京奧運會,他成為第一個進入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的黃種人,創造了奇蹟。正是敢於擔當、敢於衝鋒的精神,令他成就了自己。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英雄的精神會永遠留存在人們心中。我將以蘇炳添為榜樣,在漫漫人生路中,任憑風吹雨打,不怕困難、不退縮。為祖國衝鋒、為祖國爭光,成為新時代的拼搏者,成為新時代的開拓者。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7

今天是一星期一度的法制課,太喜歡上了,終於能讓緊繃的神經放鬆下來。今天老班到班裏表情很嚴肅,好像要舉行什麼隆重的事情似的,果不其然,老師打開立體機,大屏幕上顯現《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吼……”這個歌聲好熟悉呀!汶川大地震中,這個歌聲響過……

開始了,主持人宣佈頒獎典禮正式開始,開始以後,我還在寫作業,就是隨便看看,後來,第一位老科學家錢偉長與錢學森齊名講述了他這幾十年,從考到清華大學,而又放棄上清華的行為,去探救國的方法,讓我感到慚愧,來面對這樣一位老科學家,應給予最真摯的敬意,我竟然還在寫作業,真是悲哀,老人家講述在新中國成立前後,與三錢的研究的情況。雖然他已不幸長逝了,但他的忠精報國的精神讓人感到無限敬佩,雖然他的兒子已白髮蒼蒼,但他這種精神不會消失的。

一位位感動着我們的人物出現,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孫東林,他呀,是出於農民工頭,在臘月二十九那天,為了讓農民工拿到回家過年的錢,冒着大雪在公路行駛,最後發生車禍,妻子和兒子都在這場車禍中不幸去世,看到這裏我不禁想到我自己,誠信在自己眼裏到底算什麼!必須要嚴以律己,才能取得成功。

面對這一場場用鮮血和眼淚換來的感動,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學習條件,努力學習,將來報效祖國,報答父母,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8

“吳天一院士是新中國第一代少數民族大學生,大學畢業之後到現在60多年,一直工作在青藏高原,推動了我國高原醫學從無到有、由弱變強。”青海省衞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李曉東介紹,20世紀50年代末,吳天一院士和他的妻子響應黨的號召,來到高原建設青海,新中國成立之後,全國各地建設大軍來到青海,吳天一院士發現這些建設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不適症,特別是心慌、頭疼、胸悶等高原反應,痛苦不堪,甚至獻出了寶貴生命。作為一名醫生的他,當時下了一個決心,要攻克高原病,守護高原人民和高原建設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當時高原病在我國醫學研究領域尚屬空白,在超過半個世紀的高原醫學研究的生涯中,不畏艱險、嚴謹治學的求學精神,使吳天一院士成為了一名真正的高原人。”李曉東深情回憶。

紮根在青藏高原投身高原醫學研究,除了堅定和堅守之外,李曉東認為,正是因為吳天一院士為民服務的初心,矢志報國的理想,求實進取的追求和甘於奉獻的品格。在漫長艱辛的奮鬥歷程中,他用腳丈量大地,用心服務人民,用科學報答祖國,用最真實的經歷和最昂揚的精神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展現了一名高級知識分子赤誠的家國情懷,詮釋了一名醫生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職業精神。

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副院長王晉是吳天一院士的學生。他表示,高原醫學研究的核心就是人類如何適應高原低氧環境,吳天一院士帶領的科研團隊,充分利用世界上最優越的高原缺氧天然試驗場所這一難得的地理優勢,常年投身科學研究,60多年來不斷推動高原醫學取得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他説,吳天一院士對我們這一代乃至下一代人的成長都起到了積極的榜樣作用。我們最應該學習的,是他對高原醫學研究的執着和堅守,畢生致力於科學研究、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初心和使命。就像吳天一院士所説,年輕一輩生在偉大的時代、偉大的國度,擁有偉大的使命和許多建功立業的機會,更應該珍惜這些機會,投身於偉大的事業中。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9

“我是從廣西的貧困山區出來的,我想回去建設家鄉,把希望帶給更多父老鄉親。”一句樸實的話語,透露出的卻是“準90後”女孩黃文秀對青春的無悔選擇。興許,在偌大的體制當中,身為第一書記的她僅僅是為基層默默奉獻的“路人甲”之一,甘於放棄更優厚的待遇,把本屬於獨自內心深處的“鄉愁”變為為當地羣眾解憂濟困的實招,這是黃文秀最為質樸的“初心”。

紮根一線撕下女孩“文弱”的標籤,不懼怕入户連吃“閉門羹”,實地勘察跑項目、做方案,在職責範圍內為農户申請產業獎補,看似一樁樁不起眼的“小事”,卻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解決了心頭的“大事”,一年“駐村期”,她用心用情書寫下了平凡卻偉大的“實績”:實現88户418人脱貧,完成屯內1.5公里道路硬化,新建4個蓄水池,安裝17盞路燈,集體經濟增收6萬多元。為實現心中的“小目標”,黃文秀秉承的是共產黨人艱苦奮鬥、踏實做事的優良傳統,堅持用“土”辦法挨家挨户進行遍訪,帶領羣眾學習別村的種植經驗發展特色產業,在積“跬步”中把理論轉化為實踐,用篤定的意志完成自己的使命。

不“鍍金”只“打鐵”。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沒有書生氣的黃文秀,用實際行動走到了羣眾“心裏”,用心幫扶、用情交流、用智突圍,在革命老區的她,堅信“山溝溝”也能有“好兆頭”。拿起書本可以出謀劃策,撲下身子可以兩腿沾泥,作為一名具備高學歷的“第一書記”,黃文秀從沒有“高高在上”的驕傲感,更沒有把一線作為仕途的跳板,而是像體温計一樣,實時監測着各個貧困村、貧困户的動態情況,掌握貧困羣眾的第一手信息,為實施精準扶貧創造了可操作條件。打鐵需要鐵打的人,在城鄉間奔忙,在村屯間穿梭,把脱貧作為奮鬥事業的她牽住了百坭村發展的“牛鼻子”,把常人眼中的“艱苦”化作幹事的熱情,堅信只有帶領村民們一起衝破交通、產業和教育的屏障,才能真正拔掉“窮根子”,如今步入百坭村,道路平坦了,用水清潔了,產業興旺了,晚上也亮堂了……往昔破舊的村貌換了個模樣。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10

《河南日報》一版頭題刊發了長篇人物通訊《大山深處播火人》,一位名叫張玉滾的80後鄉村教師帶着他淳樸真摯的笑容,給廣大羣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他的事蹟更是被廣泛稱讚,非常值得我們歌頌、學習和銘記——他擇一事、終一生,紮根深山艱苦奮鬥20xx年,一心一意為山區教育事業做貢獻,為山區孩子們點亮了前進道路上的希望之光。

今年9月被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的張玉滾,是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國小校長,紮根黑虎廟國小20xx年之久。面對艱苦的環境,他始終任勞任怨,默默奉獻。張玉滾先後教過500多名孩子,培養出16名大學生。他説,自己願意做那十八彎山路上的一輪明月,願守住村裏孩子一個個可愛的笑臉,守住這片希望之花,努力照亮山村孩子走出大山的路。有他在,村裏沒有一個孩子失學。

20xx年畢業後,張玉滾便回到家鄉高丘鎮黑虎廟國小任教,從代課老師開始做起,20xx年轉為正式在編的人民教師後依然堅守崗位,20xx年來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甘守清貧,無私奉獻。張玉滾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師德標兵”“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等眾多榮譽稱號和“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 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學生面前教育他們一個人的追求應當是什麼、在廣大羣眾面前展示自己時時刻刻心裏裝着學生、事事為學生着想,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是新時代“四有”教師的模範,是共產黨員的標杆,是出彩河南人的優秀代表。

正是因為張玉滾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他獲獎無數、身懷乾坤,卻從不曾想過離開自己平凡的崗位。選擇紮根偏僻山村,矢志不渝奮鬥在基層教育一線,正是選擇了做真正有意義、有正能量的事——把希望的種子埋在土壤中最深的地方,沒有陽光的照射,那他就是光,是照亮山村學生走出大山的希望之光!

當我得知,今年9月,遠在江蘇師範大學求學的王克翠同學專門在黑虎廟國小建校60週年活動時趕了回來,面對張玉滾校長,她表示“在黑虎廟國小上學是我的榮幸。”那一刻,張玉滾雙眼濕潤,他覺得這些年吃的苦,值了!我的心裏也有很大的觸動,簡單的“榮幸”二字,包含着多少同學們對張玉滾校長、對黑虎廟國小的感謝,又藴藏着多少黑虎廟國小教師們的辛勤付出!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有幸成為了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正在努力主動向黨組織靠攏。如今年輕一代的我們,是新時代的接班人、是共產黨的後備力量、是祖國的希望。而張玉滾的事蹟無疑是一份傳播正能量的強心劑,讓我明白這社會上堅守自己內心、默默奉獻的人有很多很多,他們的付出總有一天會被大家看到、被認可,同時更深刻的感悟到了“有付出就會有收穫”的道理。我深深感悟到,要始終明確自己身上的擔子有多重、自己肩負的責任有多大,要始終堅定內心信念,提高精神追求、固化理想信念,看淡外界物質誘惑,更要相信自己對信仰的選擇,積極傳播正能量。

張玉滾説,他願意,用知識之光、夢想之光照亮更多孩子的前程。而我的願望是,有朝一日也能憑自己的努力,成為照亮別人前行道路上的一束亮光。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11

近日,黃文秀的先進事蹟感動着全社會,中宣部追授她“時代楷模”稱號。在學習了她的先進事蹟後,我深有感悟。

黃文秀生於1989年,於年在北京師範大學法學碩士畢業。對這樣的她來説,想要投身於一線城市,找一份高薪的工作更加容易。可是她卻沒有選擇這條路。年7月,她成為廣西定向選調生,被分配到百色市委宣傳部工作。年9月至年3月,掛任百色市田陽縣那滿鎮黨委副書記;年3月起擔任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在碩士畢業後,她毅然選擇了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家鄉,在脱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試問,有多少人能夠像她這樣,走出去還要回來,在百坭村,她用自己這麼多年的學習成果,施展學識、建設家鄉。扶貧一線的青年幹部更應該學習先進,發揚模範精神,堅持在最艱苦的地方,紮實推進工作。

不僅如此,黃文秀不僅敢於涉險灘、走泥路,更是將羣眾放在第一位。20__年6月16日,黃文秀同志利用週末回田陽縣看望病重手術不久的父親後,因暴雨心繫所駐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連夜開車返回工作崗位,途中遭遇山洪暴發不幸遇難,年僅30歲。可以説,她的青春,全部都奉獻給了脱貧攻堅事業。是真正的用實際行動來詮釋初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幾個字一定一直牢牢地記在她的腦海裏,她的心裏。

學習了她的事蹟後,對我產生了非常大的感觸。“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句話應該是一份使命一份責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時刻走在最前線,無論是基層黨員還是領導幹部,都應該向榜樣看齊,向典型學習,學習黃文秀同志,注重在基層一線發現問題、分析研究問題、主動解決問題,攻堅克難、擔當作為,不負青春。我們要發揚黨的優良作風,不和組織講條件,不給組織添麻煩,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奉獻在邊疆,奉獻在基層。

黃文秀説過,“每天很辛苦,但很快樂”。正是因為她把個人的追求融入到了黨的理想之中,才會因為理想的更遠大而快樂和自豪。她是我們青年的榜樣,是激勵我們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勇於擔當作為的楷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12

在吳天一身後,是許許多多跟他一樣立足本職、默默奉獻的黨員醫務工作者。他們有的一生紮根在艱苦偏遠的邊疆、山村,默默守護當地百姓的健康平安;有的日夜奮戰在寂靜的實驗室裏,在技術攻關和藥械研發路上披荊斬棘;有的常年與蚊蟲、釘螺、病毒打交道,用堅韌與汗水築起防控疾病的銅牆鐵壁……他們心中裝着人民、工作為了人民,在各自崗位上頑強拼搏,不計較個人得失,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崇高情懷。他們都是可愛可敬、值得銘記的平凡英雄。榮光,同樣屬於他們。

致敬英雄,的方式就是向他看齊。這些優秀的共產黨員就在我們身邊,他們的事蹟可學可做,他們的精神可追可及。他們用行動證明,每名黨員都能夠在民族復興的偉業中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今天,衞生健康事業在迎來巨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各種風險挑戰,需要黨員醫務工作者以先進典型為榜樣,繼續錘鍊堅強黨性,牢記初心使命,用忠誠與堅韌,用專業與仁心,為衞生健康事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在平凡崗位上鑄就醫者的光榮與夢想。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13

他在半決賽以9秒83小組第一的成績進入決賽。雖然在決賽中只取得了第六名的成績,但是已經創造了歷史,他是有史以來第一位黃種人站在奧運會百米決賽的賽場上,創造了新的亞洲紀錄。

9秒83的意義到底有多偉大呢?我們還得從86年前的一個世界紀錄説起。1935年美國的黑人田徑明星歐文斯,創造了100米跑10秒3的世界紀錄。當時的醫學界就給出了這樣一種言論説,人類肌肉纖維所能承受的運動極限絕對不會超過10米每秒。那第一個打破它的是誰呢?是吉姆·海因斯跑出來9秒95,於是在以後跑進10秒成了所有運動員的目標。從首個跑進10秒的吉姆·海因斯,到下一個卡爾·劉易斯,再到如今的閃電博爾特,百米項目基本上全是被黑人壟斷。而我們黃種人到20__年,才出現了蘇炳添這個9秒99突破10秒大關的第一人。

到現在,上過太空的地球人已有近550人。不過,百米跑進10秒大關的地球人不超過134人。這次百米決賽除了蘇炳添都是清一色的`黑人,連一個白人也沒有。從生物角度來説,黑人的白肌纖維含量90%以上,四肢長而有力,臂展較大,跟骨大,腳底厚而多肉,弓形腳,落地的時候緩衝性能更佳,相對而言,確實跑得快跳得遠。

但即使是黑人有了這麼大的基因優勢下,從第一屆奧運會開始,也就是1896—1984年的20屆奧運會,88年也只有兩個人跑進了10秒,百米10秒一直是全人類的挑戰。這麼多年,亞洲進10秒的只有4人6次,蘇炳添跑了3次,他這次跑了9秒83,把亞洲紀錄帶入了世界短跑領域的頂尖行列。

“蘇神”是這次決賽場上唯一的80後,很多田徑運動員基本上在25—28歲左右就退役了,但32歲的他還能去刷新新的亞洲紀錄。他不像腿長手長的博爾特,跑到百米終點只需要41步,他需要48步,他雖然是第6名,但他更是全世界的第6名,中國的第一名!

亞洲飛人——蘇炳添,真偉大!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14

20xx年2月18日,大家心心念唸的《感動中國》如期而至,又會有哪些能擔當、有作為的人從芸芸眾生之中脱穎而出呢?

伴隨着陣陣掌聲、滴滴熱淚,這十位20xx年的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逐步揭曉:綻放在高山礫石的藏波羅花鐘揚、為人民掃除雷患,為戰友血染雷場的杜富國、赤手空拳勇鬥歹徒,身中五刀不退縮的退伍老兵呂保民、軍中的“居里夫人”馬旭、完成“史詩級”備降的英雄機長、雲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守島32年,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王繼才王仕花夫婦、只要能摘帽,失明也心甘的張渠偉、守望鄉村教育,一干十七年的張玉滾、人生價值在於奉獻的程開甲。

在這十位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王繼才、王仕花夫婦了。

每天國旗同太陽一起在開山島上升起後,王繼才夫妻倆便會開始一天裏的第一次巡島,他們來到哨所觀察室內,用望遠鏡掃視海面,看有無過往船隻,看島上的自動風力測風儀、測量儀是否正常。

“島東邊是硯台石,西邊有大獅、小獅二礁和船山。這上面的4個燈塔也是老王當初建議設立的。老王説,有了燈塔就可以保障過往漁船的行駛安全。”妻子王仕花指着海面上的4座燈塔説,有了這幾處燈塔,路過的漁民心裏就踏實。

登上燈塔,四處遠望,怪石嶙峋,才感受到小島的陡峭。“這段路很陡,離海又近,千萬注意腳下。”走在後山的台階上,瘦弱的王仕花攥着記者的手,怕記者摔倒。

不知有多少個雨大風急的日子,在這段狹窄陡峭的山道上,王繼才也是這樣牽着王仕花的手一路巡邏;不知有多少個寒冬的冷夜,一根揹包帶繫着一前一後兩個人在倔強地前行。 同樣的巡島場景晚上7點再次出現,不同的是,夫妻倆的手裏多了一個手電筒。一天的工作結束後,夫妻倆就要記錄當天的守島日誌。一摞摞的巡查日誌被王仕花裝在大麻袋裏,拿出來,帶着一股動人的厚重鋪滿了整個桌子。

日誌上一筆筆字跡,正是王繼才生命中的一個個刻度,寫盡了忠誠、責任和堅守。沿着一級級石階巡邏、瞭望,順着王繼才留下的印記一路走下來。這條路,他們走了32年。一年四季,日復一日,一日兩次,沒人要求,沒人監督,他們從風華正茂走到了鬢髮花白……

如何銘記一份32年的堅守?不論是家國大愛還是至親相處,我想黃海邊防的哨所會記得,開山島上的五星紅旗會記得,王繼才用腳步堅守過的每一寸土地會記得…… 因為,祖國不會忘記每一個平凡堅守背後的邊防人!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15

3:0完勝美國隊!23日的20__女排世界盃“天王山之戰”沒有想象中膠着,中國女排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實現七連勝,同時在衞冕冠軍的道路上邁出最堅實的一步。這是中國女排的勝利,更是女排精神的勝利。30多年前,中國女排創下世界大賽“五連冠”的壯舉,在國門初開的那個時代,女排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崛起的縮影,也激勵着一代國人發憤圖強、鋭意進取,不斷譜寫時代壯歌。30多年過去了,中國已經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朝着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邁步前進。當此之時,雖然我們已經不需要用金牌來證明強大,但為國爭光的愛國主義精神、敢於爭先的頑強拼搏精神,永遠是振奮民族自信心的強大力量。此時此刻重提女排精神,不僅是因為過去五年裏中國女排勇奪20__年世錦賽亞軍、20__年世界盃冠軍、20__年奧運會冠軍、20__年大冠軍盃冠軍和20__年世錦賽季軍,始終位列世界頂尖行列,更是因為女排精神歷久彌新,在新時代不斷地豐富和擴充着自己的,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本次世界盃,中國女排已經迎來七連勝,戰勝了美國、巴西等主要爭冠對手,距離衞冕又近了一步。但郎平和中國女排深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對她們來説,每一場比賽都是一次“從零開始”,每一次比賽都要拼盡全力,惟其如此,才鑄就了強大的中國女排和傳承至今的女排精神。説到底,女排精神之所以為女排精神,最根本的正是為國爭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無論何時何地,中國女排勝不驕敗不餒,始終把為國爭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贏要贏得光明磊落,就算輸也永不放棄、超越自我,打出中國人的精氣神來。美國隊我們已經贏了,但世界盃還沒有結束。中國女排,加油!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16

“一個民族有一羣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中國核動力事業能夠從無到有、由弱變強,中華民族能夠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離不開一大批像彭士祿院士這樣忠於黨、忠於人民、熱愛祖國、熱愛科技事業的科學家。

回望歷史,他們為了國家富強,選擇上草原、進沙漠、蹲山溝、踏海浪,逆風而行,奔波於祖國大地,與炎炎烈日、凜冽風沙做伴,讓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回望歷史,他們為了理想信念,選擇隱姓埋名、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把生命置於危險之中,把國家置於安全之地。

歷史是的老師。全黨目前正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科技部明確提出,緊抓三個結合點,把學習領會黨領導我國科技事業創造輝煌成就的歷程、我國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寶貴經驗和科技界創造的偉大精神融入學黨史的全過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細化深化,切實增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科技創新工作的本領。可謂正當其時、針對性強、十分必要,必將為科技創新事業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學習歷史是為了更好走向未來。深切緬懷彭士祿院士,就要把他與祖國同行、與科學共進的科學家精神匯入到中國力量、中國夢想中,讓我們在科技自立自強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17

王婭的事蹟,得到了西青區上下的高度關注。記者們密切跟蹤記錄着王婭善人善舉的點滴。在繁重採訪工作中,我們總是願意擠出一點時間去記錄她。我們多希望自己快一點,再快一點,把她的故事寫得生動,把她的鏡頭拍得美麗。終究,我們來不及對她説謝謝,來不及與她擁抱,來不及了。今天,我們赴王婭最後的約。

記者的眼睛,一直為尋找西青的美睜開,記者的眼睛,也被王婭真情打動而輕輕閉上。鋼鐵意志鑄成的新聞戰士,不會在大雨滂沱的報道中流淚,不會在幾百米的高空中恐高流淚,然而今天,我們都哭了。新聞也許會過時,紙張泛黃,影像模糊,網頁丟失……但王婭的精神會永遠在我們的報道中湧動。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18

愛國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財富中最珍貴的,它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愛國的.感情在一切感情之上,它是一種紐帶,是一種號令。沒有愛國,國家就不存在了;不講愛國,國家將一盤散沙;沒有愛國主義,就不可能抵禦外侮,一擊就破。

愛國,就意味着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就意味着無條件地服從國家的召喚。當我們在巨大的個人利益的誘惑面前,當我們通過自身努力有所成時,當國家面臨生死存亡關頭時,我們千萬不要忘了我們的國家。我們要用生命和汗水扞衞我們國家的尊嚴。如果因為一己私利而損害了國家利益,其人將成為歷史的罪人,永遠遭人唾棄!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19

決定號召廣大婦女向張桂梅同志學習,學習她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政治品格,學習她人民至上心有大我的家國情懷,學習她執着奮鬥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發揚奮鬥精神,強化使命擔當,立足崗位建功,為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貢獻巾幗力量。

今年63歲的張桂梅,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滇西深度貧困山區,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帶領1900多名女孩圓了大學夢,創造了大山裏的“教育奇蹟”。20__年,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159人才加大學聯考,150人上本科線,她卻覺得不滿意,和大城市存在差距。她就是這樣一個執着堅守認真十年如一日的人。

懂感恩,敢擔當,她是孩子們的希望。她説她總想為這個縣城做點什麼,她做到了。她救了一個又一個孩子的命,她為那些窮困山村的孩子帶去希望,但是山區人們的觀念十分老舊,重男輕女的思想還很嚴重,只是把孩子們養大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只有從根源上入手才能解決問題,只有讓山裏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才能讓孩子真正擺脱山區。她想應該讓山裏的孩子接受教育,並在不懈努力下創辦了學校。

有信仰,敢作為,她是孩子們的依靠。為了感恩,為了讓更多家庭擺脱貧困,她開啟了十幾年漫長的走訪工作,看着張桂梅嬌小的身軀有些許脆弱的面容,很難想象她走訪了800多個家庭,帶出了1900多個學生,改變了一個女孩一個家庭甚至是一代人的命運。孩子説,只要有她在,就可以安心的學習讀書,她就是孩子們最信任的校長。

記初心,擔使命,她是新時代的榜樣。23年,始終默默無聞的堅守着“培養貧困山區孩子”的初心,她説她把這個初心想的很簡單,就想讓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用知識改變他們的命運,操場裏“共產黨人頂天立地代代相傳”幾個大字,在青山之間更加醒目,也許正是這樣一種信仰,讓她堅守着初心與使命,讓她守護着一個個貧困家庭的希望。

每一個時代都有值得歌唱的人,每一個小小的信仰都應該用盡全力守護,張桂梅一生都在為孩子們着想,她長期拖着病體忘我工作,她説“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新時代的年輕人有很多誘惑,也有很多迷茫,只有找到自己的目標,才能,實現人生價值,不負入黨誓言。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20

應該説全身很多地方的機器都有損壞。但是你做高原,你沒有這樣的獻出你不可能會有這樣的獲得。

身體屢遭重創,而理想的火焰卻愈然愈旺,吳天一對於高原病學的研究也愈發深入、透徹。20__年,青藏鐵路修建,吳天一擔任醫學專家組組長,他主持修建了45個高壓氧艙、38個低壓艙,建立了三級救援體系,以確保每一位築路工人都能得到最有效的高原救治。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21

3:0零封美國隊,打破了世界盃8年逢美不勝的歷史,取得七連勝,這是23日在20__年女排世界盃第七輪比賽中中國女排取得的成績。

零封韓國隊、喀麥隆隊、俄羅斯隊、多米尼加隊、日本隊,戰勝巴西隊。中國女排是整場比賽截至目前唯一一支保持不敗的隊伍,接下來還有4場比賽,總教練郎平在接受採訪時説:“我們的目標都是升國旗,奏國歌!”

這個目標讓無數中國人沸騰,贏得全網刷屏級點贊,聽起來簡單的目標,要付出的卻不止汗水那麼簡單,不止是取得的驕人成績。這些背後的故事,更令人心潮澎湃——史無前例的五連冠,國人的激情被中國女排徹底點燃,七連勝,這個戰績讓人想起:1981年11月16日的傍晚,第三屆女排世界盃的決賽正在進行,緊張時刻,整個國家都安靜了下來,人們緊張地守在,黑白電視機和收音機前,中國女排和號稱“東洋魔女”的,東道主日本隊,正進行慘烈的冠軍爭奪戰:“中國隊把球傳起來!”在主場球迷震耳欲聾的吶喊聲中,主攻手郎平頂住壓力,瞅準來球,高高躍起,一記重扣,“鐵榔頭”扳平了比分。中國女排最終以3-2戰勝日本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

17:15!中國隊勝利啦!隊員們都跑在一起!中國隊以3-2,勝了日本隊,以7戰7勝的優異成績,奪得了本屆世界盃的冠軍!這是主持人激動到哽咽的聲音,成千上萬的中國人也是熱淚盈眶,他們高呼:“中國萬歲!”

一時間,女排奪冠新聞佔據了國內幾乎所有報紙的頭版頭條。“在那個年代,再沒有比女排酣暢淋漓的扣球,更能讓中國人感到揚眉吐氣的事了。”當時正主管女排的魏紀中在回憶錄中寫道

然而,這只是一波五連冠的開頭一個屬於中國女排的黃金時代才正式拉開帷幕。

1982年第9屆女排世錦賽中國女排完勝東道主祕魯女排,首次摘得世錦賽桂冠。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女排在逆境中不可思議地扭轉了局勢,中國女排摘得金牌,五星紅旗又一次在賽場上高高升起。

1985年女排世界盃重回日本,中國女排決賽大敗古巴女排,再次封王。郎平高高躍起的畫面永恆定格成一個時代的經典。1986年,再到女排世錦賽,中國女排實現前無古人的“五連冠”戰績,王者之師的名號

響徹中華大地。天安門前人潮人海的歡呼,優秀隊員被印上郵票,女排姑娘們參與國慶遊行,接受山呼海嘯的致敬,只有那個年代的中國女排,能穿透黑白電視屏幕變成彩色。

那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人們意識到,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體育水平,我們和世界強國相比都存在不小差距,必須奮起直追,國人的激情被中國女排徹底點燃,“振興中華”成為那個時代的最強音!

中國女排成為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女排精神也成為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寫照,追溯歷史,女排精神是在艱苦奮鬥中磨練出來的。

1951年11月,新中國第一支中國女排在北京成立,當時條件艱苦,沒有特定的訓練場地,全隊就進行全國拉練,據首任主教練馬啟偉回憶:他們揹着行囊“行軍”,相當於游擊隊,可以説是另一種長征。

1964年東京奧運會,大鬆博文率日本女排奪取奧運會冠軍,1965年4月,周恩來總理邀請大鬆博文來華訓練中國女排。

當週總理詢問女排訓練情況時,大鬆毫不客氣地説:“我正在訓練的中國選手,連日本一半的訓練量都不到。”周總理嚴肅地説“請你把大鬆精神移植到中國女排的訓練中。”大鬆博文在回憶錄裏寫道:“中國姑娘聰慧勤勞,將來中國女排必定超越日本隊,她們總有一天會奪取世界冠軍!”

1972年中國女排漳州訓練基地建成,所謂的排球場就是搭建的竹棚,每天姑娘們進去是個人,出來卻是一團泥。一天至少8個小時的訓練,衣服破了,球鞋開口了“三合土”場地的沙粒,嵌進隊員們的皮肉中,要用小鑷子才能揀出來,女排老隊員回憶説:“每天訓練完,我們就開始相互拔刺,並樂着比誰身上的刺兒多。”

低谷期的堅持,她甚至都不敢抱自己女兒,時間回到90年代,中國女排在經過五連冠的戰績之後陷入了新老交替的陣痛,中國女排主教練和隊員更換頻繁,此消彼長,十餘年間,中國女排再沒能站上三大賽世界之巔,在低谷時,中國女排一直在奮力堅持,從未選擇過放棄。

1995 年退役後赴美留學的郎平“臨危受命”,回國擔任女排主教,她拋家別女一個人回到北京。

回國執教,不僅薪水不高,風險和壓力都是巨大的,工作也特別辛苦,豐厚的待遇和優裕的生活條件都沒有了,還要長期面對同丈夫、女兒兩地分居之苦。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病痛的折磨,讓郎平心力交瘁。

1999年之前,包括在亞特蘭大奧運會期間,郎平昏厥了好幾次,醫生在給郎平做手術時,發現她的膝蓋已經老化到70歲的水平。

“女兒向我跑來時,我不敢抱她,我怕抱不動她。”這是昔日的世界第一主攻手發出的無奈感歎,不到四十歲的她身體已幾近崩潰,作為主攻手,郎平的兩個小指斷是經常斷掉的。

此時女兒已入青春期,正是最需要母親的時刻,郎平考慮再三,主動辭去了中國女排的帥位。

好在女排精神已是一個烙印,一直在姑娘們心中流傳。

20__年雅典奧運會,中國女排主力隊員因傷退賽,決賽對陣俄羅斯隊時,在先負兩場的情況下實現激情澎湃的驚天逆轉。

中國女排在低谷中,逐漸找回自己的狀態,第二個黃金時代正在來臨。

20__年國際排聯公佈的世界排名,中國僅列第五位。很多人把這時的中國女排形容成一塊“燙手山芋”,4年換了3位教練,已經沒有第二個能夠接手或敢於接手的教練。

“三十年前我可以,三十年後依然沒問題!”同年5月郎平在中國女排最危難的關頭再次選擇了挺身而出!

“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會竭盡全力。”重新出山的路,並不好走

但郎平上演了王者歸來。

20__年亞錦賽,中國女排戰勝韓國隊,重回亞洲巔峯。

20__年裏約奧運決賽,中國女排迎戰塞爾維亞,在先失一局的情況下絕地反擊,連扳三局,

時隔12年,再奪奧運冠軍。千萬台電視機前,裁判的最後一個哨聲響起解説員喊道“中國隊冠軍”!無數中國人相擁而泣,心中的熱血前所未有的洶湧翻騰!

20__年女排奧運會資格賽上,中國女排以三戰全勝的戰績第一時間拿到奧運門票,如今在奧運前最後一次大考——20__女排世界盃中,女排姑娘們又贏得七連勝!

看比分似乎沒有想象中的那般複雜,但女排姑娘力拼下的每一個球都重若千鈞!

“只要穿上帶有中國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國出征。”平時訓練時郎平經常親自上陣,不斷地給隊員喂球、指導訓練細節,用她的話説就是:我一個快60歲的老太婆都還在拼,沒有人好意思偷懶!

輸過贏過奮鬥過,哭着笑着堅持着,這支隊伍用一次次的拼搏展現體育的本質,更讓人看到了不畏競爭、執着堅持的女排精神!

30年前女排精神激勵,振興中華!30年後女排精神已紮根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中國為什麼行?因為有一種精神叫女排精神!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22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裏,都流出一首讚歌。我和我的祖國,像海和浪花一朵……”每當聽到這首動聽的歌曲,我的心就像不斷跳躍的音符,搖晃顛簸。是的,祖國和人民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誰也離不開誰,就像魚和水,魚離開了水就沒有了生命,水沒有了魚就沒有生機,變為死水。

看着祖國日益強盛,每一箇中華兒女都為之驕傲自豪。穿梭在城市間的羊腸小道轉眼間變成了寬大氣派的柏油馬路。一棟棟高樓,一個個旅遊風景區滿載着中外遊客……想起當年過的窮苦日子,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可是我們的同胞沒有就此停留,而是一往無前全力拼搏,才有了母親今天的昌盛繁榮。我們只想説:中國媽媽,我愛你!

想想祖國的過去,盡受屈辱。面對那些一直對中國這塊寶貝垂涎三尺的餓狼們,一次又一次的進攻,清政府腐敗無能,把自己的土地一塊又一塊的分給他們。為什麼?因為閉關鎖國使中國已經從世界上的發達國家變成了落後國家。政府是無能的,可是中國人的愛國之火是不息的!虎門銷煙的林則徐;堅持收復新疆的左宗棠…是他們用愛國譜寫的樂章讓祖國這首歌唱響了世界!

今天,我們不會再面臨生離死別,不會再面臨槍林彈雨,不會在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而是生長在肥沃的泥土裏,有着辛勤園丁的修修剪剪;有温暖陽光的照耀;甜滋滋的雨露;温柔白雲的遮擋……那我們要以怎樣的方式愛國?

無論是生活在最底層的工人農民,還是有優厚待遇的白領、工程師、領導,都可以用自己的心來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而我們能做些什麼呢?我們只有像他們一樣做好我們自己。我們要從小就樹立起愛國意識,尊老愛幼,坦坦蕩蕩,誠實守信,珍惜時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至理名言永不忘記。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積少成多,水滴石穿。

其實愛國不需要豪言壯語,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簡簡單單,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相信我們不會愧對祖國這片沃土,讓自己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23

“逆行者”這個詞最近悄然火了起來,那麼到底什麼是逆行者?逆行者就是在危險情況發生時,在所有人都在想盡辦法撤離時,那些把生命置之度外,向着危險的地方去拯救更多生命的人……

誰都知道武漢是疫情重災區,可是仍然有太多人選擇逆行而上。他們與病毒作鬥爭,他們與死神搶奪生命,他們用火熱的中國心書寫着大愛的文字,他們不斷地用行動詮釋着什麼是“信仰”,什麼是“使命”。奮鬥在一線的醫生,維護社會治安的警察,堅持前方報道的記者,許多滯留武漢的異鄉人,甚至還在上學的學生……千千萬萬人的命運,都在這個新年對彼此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人們關注着手機上的最新消息,一條條來自一線報道,一串串令人揪心的數字,越來越多的人被捲入這場巨大漩渦。讓人欣慰的是,更有越來越多的人請戰、報名,他們“不計報酬,不論生死”。不管是抗擊一線還是支援後方,他們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勇敢負責的精神,堅守自己的崗位,認真完成本職工作,用實際行動築牢疫情防控的防線。

奔跑着,在死神的世間與時間賽跑;穿梭着,在陽世和陰間搶救生命;堅守着,病毒不退前進的步伐不停;也逆行着,不怕困難病毒不消決不退縮!哪怕前方是萬丈懸崖,也要義無反顧往下跳;哪怕背後死神在揮着鐮刀,也要從容不迫向前跑。責任,他們的肩頭,承載的是全國人民對他們的信任。他們是最普通的中國人,卻也是最偉大的逆行者!

防控疫情,他們是“最美逆行者”。84歲的鐘南山院士,帶領一流技術團隊,在前線努力工作;無數志願者,從全國各地而來,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社區工作人員,用實際行動築牢基層防疫第一防線。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也正凸顯了全國人民的團結一心,我們在努力,我們再努力。

這本是一場毫無温度的災禍,但逆行者卻讓災區的人們感受到世間的温暖。20__年的非典,我們挺過來了,20__年的H7N9,我們也戰勝了,20__年的肺炎,肯定也會在各階層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最終勝利!

武漢封城,封鎖住的是病毒的擴散,而鎖不住的,是武漢人民生生不息的希望和全國人民對武漢的祝福。武漢,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全國人民都在等待着,等待着病情過去,等待着武漢重新煥發生機,等待着……再去武漢吃一碗熱乾麪,再等一場櫻花盛開。

這世上本就沒有歲月靜好,我們所謂的安逸,其實只是因為有人在背後替我們負重前行。逆行者,是“偉大”的代名詞,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在他們的帶領下,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美好的明天指日可待!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24

百色市凌雲縣遭遇強降雨,持續暴雨引發山洪,黃文秀在抗洪救災途中不幸遇難。黃文秀從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之後,回到家鄉百色支援建設,成為廣西百色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的第一書記。

聽完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的報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現代社會發展的節奏太快,快到很多人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初心,甚至不知初心為何。科學家、建築師、軍人一個個為家為國且高尚神聖的職業一直是我們在孩童時代的理想,而隨著年紀的增長,思維以及認知的具化,理想漸漸成為考一所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經濟獨立、獨善其身.......所有生活的零碎,都不再能夠拼湊得起最初夢想的藍圖。也許是因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越來越淺薄,也許是因為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也許是對於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的認知超越不了“小我”。而黃文秀的事蹟,正是能夠讓我們在感動、感慨的同時,從這些情感碰撞中再去找到自己的初心,用榜樣的力量盪滌靈魂、砥礪初心、呼喚擔當。

每每學習榜樣的先進事蹟時,帶給我們的都是無數的震撼和感動,伴隨的也必定有犧牲和死亡,緬懷悼念後我們要擦乾眼淚,努力繼承烈士們無畏艱難險阻,流血犧牲,愛黨愛國愛人民的偉大遺志。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25

一次次之路不知道方便了多少觀眾。一張張笑臉不知給多少人帶來了温暖。在大街小巷,在機場車站,總會有一個忙碌的身影,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志願者。

志願者是城市跳動的脈搏,是都市亮麗的亮麗的風景,由一羣熱愛公益的熱血青年組成的團隊撐起了社會的公益事業。

在20__年北京奧運會中,志願者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北京奧運會期間,各個比賽場館每天會產生上百噸的生活垃圾,一批由垃圾分揀志願者組成的隊伍,每天在忙碌地分揀,回收場館垃圾。他們用最髒最累的工作,換來了奧運場館的清潔。

走進垃圾大棚,牆上掛滿了“綠色奧運”的標語,才顯出這個垃圾大棚的與眾不同。飲料瓶子,充氣棒,飯盒,紙板箱,甚至飯盒,西瓜皮!20多個帶着口罩的分揀志願者正忙着分揀堆積如山的垃圾。為了防止細菌感染志願者們還需戴上手套,穿上長褲和膠鞋,每個人的腦門上豆大的汗珠吧嗒吧嗒不停的往下掉,但沒有一個人嫌苦抱怨。這是多大的意志力啊!

在8月23日下午的國家游泳中心正舉行花樣游泳決賽,一日本花遊選手突然在水中昏厥,3名醫療志願者在一分鐘內就趕到了水池邊,對運動員進行緊急救治……

朋友,這樣的場面還有很多;朋友,像志願者這樣默默無聞在背後工作的人也還有許多,你發現了?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26

,葉連平出生于山東青島。1940年隨父親到上海進光夏中學讀國中。18歲時,他隨父親到南京進入到美國大使館做勤雜工。“我的英語底子就是在美國大使館打雜時磨出來的。”在大使館工作的三年零六個月裏,葉連平認識了司徒雷登、巴特沃斯,“也見過宋子文、孫科、白崇禧等公眾人物,還跟宋美齡握過手。”1949年後,葉連平同幾位居民合夥開辦了夜校,開始做掃盲工作,後來在江蘇南京的琅琊路國小一直工作到1955年。1965年,葉連平輾轉來到安徽和縣。1978年,因為人員調動,卜陳學校一個畢業班連續一個月沒有人上課。有人推薦了葉連平,已經50歲的他重回熱愛的講台。國中不能組織晚自習,他就把40個孩子按照自然村分成五個組,打着煤油燈,一個星期到村裏五天輔導孩子學習。他帶的第一屆畢業班,11人考上中專,比另一個班多9個。發現孩子們成績下滑,他就會上門家訪。

1991年,63歲的葉連平退休了。那天,葉連平捧着教材、參考書,還有兩個省下的黑板擦,交到教導處,久久沒有走出來,“趴在桌子上哭得不像樣”,他捨不得那三尺講台,不願意離開他的學生。

退休後,他幾乎一天沒歇,附近國小有老師請假,都找他代課,短則幾天,長則三年,哪有需要,喊一聲就去了。“我失去的太多了,怕來不及補償。整整20xx年啊。現在就想拼命幹,能補一點是一點。”

長期的教學中,葉連平獨創了“四步教學法”。“葉老師的授課方法,一般在黑板上分成四塊,即病句、辨析、新單詞、語法。”程雨秋今年讀九年級,六年級時,她來這裏補過英語。

程雨秋父親早逝,母親打工。今年9月,葉連平讓程雨秋在他家裏吃午飯。“我剛開始覺得很尷尬,但時間久了覺得葉老師就像爺爺一樣,我也就自然了一些。到現在,我開始有了家的感覺。”程雨秋告訴記者,“我六年級的時候,英語很差,經常不及格。媽媽把我送到葉老師的英語補習班來補課,因為葉老師從來不收任何費用。今年我九年級了,英語考了139分。”

到卜陳村工作生活40年,連同退休後的20xx年來,葉連平教過的學生有1000多名,村民們對他都有着説不出的喜愛和尊敬。57歲的村民曹法銀一家三代都是葉連平的學生,“葉老師一毛錢都沒收過。有時候我們感覺不過意,把家裏雞下的蛋給他,他都不肯收。”

曾有人問葉連平,為什麼退休了不好好享福?“我這樣就非常幸福。只要和孩子們在一起,我就是享福,都忘記頭上有多少白髮了。”葉連平説。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27

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一個普通人,但普通的王婭卻散發出如此耀眼的光芒,即使處於癌症晚期依然捐資助學,病危之際依然思考着如何奉獻自己的剩餘價值,甚至覺得自己的能力有限想要幫助更多的人。她一生堅持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燃盡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

王婭的行為告訴我們,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會收穫快樂,學會幫助別人,也是所有不平凡人奉行的品格,而正是因為幫助別人,才使他們真正的不平凡。雖然生活樸素,她的高尚人格以及對於人生的追求,無不讓人動容,也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意義在於樂於助人,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她的所作所為,喚醒了許多人對高尚人格的嚮往,激發起人們內心深處的愛心和向善的力量,甚至是一份社會責任感,每一位瞭解了王婭故事的員工都為之鼓舞,她用博大的愛心感動了我們每一個人。王婭所做的一切,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和高度評價,同時作為基層工作者具有良好的示範效應,是一種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的精神動力。

雖然王婭離開了我們,得到王婭遺體捐贈的人依然在代替着王婭生活下去,也註定王婭的精神會生生不息,我們作為新時代天津電力的一份子,更應該將王婭的奉獻精神持續地傳承下去。

關於感動中國2023感動中國伍淑清觀後感作文 篇28

因為要保證工人的安全,生命是第一位的,青藏鐵路建設的時候,這些工人很多都要寫血書的,一定要參加。

吳天一和醫療團隊的目標是“不死一個人”,他們按照最高標準,制定了縝密周全的醫療救助體系,而最終5年14萬築路大軍無一因高原病死亡,這被國際醫學界稱為高原醫學的奇蹟。

守護高原人民和建設者的生命健康,是吳天一的初心,而六十多年來,他把自己的生命和激情都融進了廣袤的青藏高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p9yr6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