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通用23篇)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通用23篇)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

在校園裏,大大小小云朵無處不見,有看得到的雲朵形態,更多的是融入課堂的新型教育手段。20xx年起,盧灣一中心國小的“雲課堂”致力於在現代教育大背景下,進一步探索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教育教學效益。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通用23篇)

那一年,包瀅蕾老師一畢業就來到了學校。一次頭腦風暴中,吳蓉瑾提出了“雲廚房”的想法,並且讓包瀅蕾當“大廚”,教孩子們做簡單的飯菜,通過短視頻做成課程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上課,沒想到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孩子們的追捧。跨學科的融合,也在學校有了雛形。之後的每一年,麪粉節、雞蛋節、麪條節……結合着中國的`傳統節氣,“雲廚房”成為了孩子們培養綜合素質的另一個課堂。

之後,學校又研發了適用與教育教學的“雲系列”:“雲課堂”、“雲廚房”、“雲課桌”、“雲手表”、“彩雲圖書館”等,希望通過探索、實踐,為每一個孩子創造隨時、隨地、隨需的學習空間,記錄他們的成長體驗。而“雲系列”的開發也不斷在提升課堂的品質,學生的學習能力。

包瀅蕾説:“回頭看看,吳校長的每一次創新,都走在前頭,對於我們年輕老師來説,剛開始的時候會感覺壓力好大,但之後發現,校長會陪着我們加班,幫我們找專業人士解決技術難題,也就充滿了創新改革的動力。”包瀅蕾説,吳蓉瑾就像個領航員,帶着她,就一直向前衝。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2

餘元君同志的優秀事蹟值得我們學習。

一、學習他踐行宗旨、崇尚實幹。他刻苦鑽研、業務精湛,是公認的洞庭湖保護與治理的專家和複雜水系的“活地圖”。求真務實、敢抓敢管,敢於較真碰硬、嚴格把關,組織建成了一大批利在長遠、惠及百姓的優質水利工程。學無止境應該是我們工作與生活的主旋律,無論黨性學習、業務學習還是德育學習,在我們一生之中,不應該劃上條條框框,不應該有年齡界限。我們要以元君為榜樣,不斷追求進步。

二、學習他無私奉獻的精神。他主動挑起最艱苦繁重的工作,加班、出差是常態,洞庭湖治理每一處工地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足跡;面對急難險重任務身先士卒、衝鋒在前,汛期經常奮戰在洞庭湖防汛一線,遇重大搶險更是不顧個人安危、經常吃住在堤上,險情不除,不下火線。他常説“我們做的每一項工程,都事關老百姓安危,一定要認真負責,保證質量,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們應像餘元君同志那樣,業務要精通,事業要謀劃,責任要牢記,不斷提升專業能力,用釘釘子的精神落實好每一項工作。

三、學習他嚴以律己、清廉淡泊。他乾淨幹事、克己奉公,先後主持了洞庭湖區數百個項目的技術評審和招投標工作,經手的資金、合同不下百億元,無一例負面反映;為人純樸,不計較個人得失,不追求個人名利,從不向組織提任何個人要求。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醒,不斷提高黨性認識,甄別身邊的陷阱,打好自身防禦的補丁,自覺踐行共產黨人的價值觀,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以餘元君同志為代表的,專注於共產主義事業的優秀共產黨員們為榜樣。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3

“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故人淚滿襟”。年僅49歲的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同志在工作途中突然離去,未留下隻言片語。他卻用最果敢的行動,最無私的付出,最無畏的犧牲,詮釋了公僕情懷,用生命點亮前進的“燈塔”,是踐行“兩學一做”最生動的實踐。

以忠誠為魂,做心中有愛的好乾部。廖俊波同志曾説:“能夠當一個領頭人,讓23萬政和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只有心中有黨、心中有人民的好乾部,才會始終將忠誠擺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對黨的事業高度負責,將人民的冷暖記在心頭,用最質樸的真心,最果敢的行動,為羣眾盡心盡力盡責,見證着一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

以民生為本,做心中有民的好乾部。當地羣眾説:“園區是廖書記用腳步丈量出來的”。面對地處山區,交通閉塞,基礎薄弱,全省倒數第一的“政和”標籤,他集思廣義,召開三天社會發展會議;他帶頭深入基層,與羣眾共商發展大計;他廢寢忘食,天天工作至深夜;通過短短4年,實現了全省倒數第一到全省前十的“飛躍”。而只有心中有黨、心中有民的好乾部,才會如此忘我工作、鞠躬盡瘁,為了人民羣眾的幸福貢獻自己的全部。

以擔當為要,做心中有責的好乾部。發展等不起,唯有大擔當。廖俊波同志信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他所主政縣的工業園區從20__年7月破土動工,3個月完成徵地3600畝,半年後首家企業投產,創造了“政和速度”。正是這種敢於創新、敢於突破、敢於擔當的精神,為政和縣的快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源動力”,樹起了實幹的豐碑,成為社會發展的“領頭羊”,是人民羣眾當之無愧的“主心骨”和“貼心人”。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4

9月29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時代楷模”稱號。劉永坦院士的先進事蹟,在校內外引起熱烈反響,哈工大師生從不同角度暢談了學習劉永坦院士先進事蹟的認識、體會和感悟。

“劉永坦院士用一生詮釋了一名紅色戰略科學家的初心和堅守,是全體哈工大人做人的標杆、學習的楷模、奮鬥的航標,同時也充分證明,中國大地上完全能夠源源不斷培養造就大批優秀人才、培養出大師。”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書記熊四皓表示,面向新百年,工大建校100週年賀信精神為引領,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繼承和發揚以劉永坦院士為代表的老一輩哈工大人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加快推進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內部治理四項重點領域改革,堅持紮根東北、愛國奉獻、艱苦創業,不斷改革創新、奮發作為、追求卓越,為各類人才搭建幹事創業的平台,培育更多傑出人才、打造更多國之重器。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5

一百多年前,五四運動拉開了中國現代歷史的序幕,也為穿越世紀風雲的青春史詩寫下序篇。五四運動開啟的“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九十年後已經匯成波瀾壯闊的滾滾洪流,注入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使之發揚光大,沒有任何力量和困難可以阻擋它前進的步伐。20__年的今天是五四運動90週年紀念日,而這一年,又將是我們新一輪改革開放的第一年。撫今追昔,在歷史的嶄新階段,中國人民將更高地舉起思想解放和進步的旗幟,繼承”五四”光榮傳統,弘揚“五四”精神,加快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步伐,奔向更加宏偉的目標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不僅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而且還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同時也是現代中國青年運動的發端,正是在五四運動中,中國青年作為一支新生的社會力量登上歷史舞台。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青年運動確立了正確的方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一代又一代先進青年在黨的領導下,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進行了不懈奮鬥,建立了卓越功勛。

五四運動的精神乘着這春風的浪潮隨之湧來。作為一名新世紀的青年,親眼目睹了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的社會一步一步走向了現代化發展建設的新時代。親身感受到了黨對我們青年的關懷、重視與栽培。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概括地講,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我們應該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前仆後繼,英勇奮鬥,積極進取,勤奮工作。“五四”運動所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所有中華兒女都應萬分珍視,大力弘揚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五四運動的精神時刻提醒着我們,愛國的思想應該時時記在心中,發揚“五四”精神,與時俱進,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信念,始終堅持正確的前進方向,勇敢地肩負起時代賦予的崇高責任,開拓進取,勇於創新,搶抓機遇,應對挑戰。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6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育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對一個國家來説教育是一件大事,對一個家庭來講更是一件大事。由於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分適齡兒童無法正常入學,對上學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種奢望,但張桂梅,一個62歲的老太太,瘦弱多病、無家無子,卻用行動讓1645名貧困女孩邁向了大學之路,實現了華麗轉身,她就是人間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並不難,難得是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對張桂梅來説,她這一輩子都在為貧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勞,為建立一所免費女子高中,面對旁人的不解、質疑甚至是謾罵,她都不予理會,牢記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擔,為改變貧困山區教育落後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現實情況,她四處奔走,拉贊助,搞募捐,最終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費女子高中成立了,這不僅僅是一所學校,而是無數貧困女孩改變命運的希望之門,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學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張桂梅,由一名普通的中學老師,義務當政府新建的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再到雲南省華坪縣女子高中黨總支書記、校長,這一個個身份的轉變和疊加,對她來説不僅僅是一個稱謂的改變,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對當地組織的關心和照顧,都化作了她為當地教育事業做努力貢獻的動力,她不為名利,不圖回報,只為讓每一位貧困的孩子能夠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她用一雙勤勞的雙手撐起了貧困孩子未來的天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張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過19年的努力實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教育奇蹟,她知行合一,身體力行,用行動向我們廣大黨員幹部上了一堂生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課,是用行動讓貧困女孩華麗轉身的“天使”。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7

鄧稼先給我的震撼很強烈。他是一個普通人,因為有了異乎尋常的堅定而成功。這堅定猶如陽光,打碎瞭如霧的迷茫。楊振寧説:“這條路,就算再選一次他還會這麼走的。”為什麼如此自信,從字裏行間我們不難看出,鄧稼先先有夢想,有堅持。而這份精神,深深打動了我。我從未覺得,夢想如此美麗。

鄧稼先總讓我有種莫名的激動,他的熱情與勇敢讓我覺得他一定是一個有夢想的人。夢想是目標,讓你永遠不知疲倦地走;夢想是燈光,讓你在迷茫中找到希望;夢想是動力,是失望後站起來的勇氣。它讓平凡人變得偉大,它讓迷茫的人找到堅定。若有了夢想,也可以成為鄧稼先一樣的人,把自己的生命毫無保留地獻給某樣東西。這份熱情,它會讓灰姑娘高傲地站在舞台上,在鋼筋水泥的世界畫出一抹綠色。

鄧稼先讓我知道,夢想是遙不可及的旅途,它可以是10年,或者20年,或更久。也許很久以後它也不會實現,但我們努力過,堅持過,曾流過汗水,曾灑出熱淚。它不是成功與失敗,它不是金錢與權力,它不是工具和支柱。它是一雙天使的翅膀,讓你在浩大的天空中飛翔。在籠中的鳥兒啊,衝出籠子在空中盡情飛翔吧,當夢想在堅持的路上,這天空,這世界,這宇宙,也不過如此,他們甚至無法容下一個夢想。

我們教育人,應該有教育的夢想,只要有了夢想,我們才會創造奇蹟,才會書寫未來,改變教育的顏色,改變教育人的生活模式。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8

水情巡查員、搶險施工人員、清潔員、安置點廚師、道路養護工……暴雨洪峯中,這些防汛抗洪成員來自一個特殊羣體。

在安徽安慶,一批當年建檔立卡脱貧户,懷揣着鞏固脱貧成果、保衞家園的一腔熱血,懷揣着對黨和政府、社會的感恩之心,投入這場抗洪戰鬥。

暴雨中的“吹哨人”

“這是今天早上7點的水位情況,請查收……”

暴雨泥濘中,桐城市呂亭鎮金塘窪水庫邊,一個小個子身影艱難地撐着傘,對着水庫水位標尺仔細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後向村幹部報告了最新水情。

他叫饒愛兵,是石橋村村民,今年44歲,身患殘疾,曾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户。20__年通過五保補助收入、農業支持性補貼、土地流轉收入、生態護林員工資等國家扶持政策,實現脱貧。

連日來,雨情水情形勢嚴峻,金塘窪水庫水位不斷上漲,防汛部門決定有計劃地組織放水,以騰出庫容。

“因此,對水庫水位的觀測很重要。”村幹部江勇説。

隨着防汛工作量不斷加大,從轉移、護堤到搶險,村裏人手捉襟見肘。住處距離水庫較近的饒愛兵主動向村委會請纓,成為水庫義務巡查員。

“饒愛兵每天定時查看、上報水位情況,有時一天從早到晚要跑五六趟,從不間斷。”呂亭鎮鎮長殷鋭説。

事實上,饒愛兵義務幫村裏做事已是家常便飯,每到秋天焚燒秸稈時,他都在田間來回巡查,看到有火情就及時報告。

“黨和政府幫助我脱了貧,今天輪到回報的時候了,我是自願的。”饒愛兵説,“這都是我能做的事,我要一直盯到雨不下為止!”

昔日被幫扶者走上一線保衞家園

持續強降雨讓長江北岸支流水體菜子湖水位不斷上漲,嚴重威脅周邊鄉鎮安全,安慶市宜秀區沿湖幹部羣眾紛紛行動起來,奔向抗洪搶險一線。

“小五子,你沒防過汛,跟着大伯、大叔們多學着點,不懂要多問。”人羣中,羅嶺鎮脱貧户楊積富對兒子楊小五大喊。隨後,兩個人分別奔向自己的防汛“崗位”:楊積富上山參與運送物資到圩堤,用於擋浪防護;楊小五到東方紅圩大堤查漏排險,加固圩堤。

“黨和政府幫我脱了貧,現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應該為村裏做點事,這裏才能安心。”楊積富用手戳戳自己的胸口説。

在桐城市孔城鎮紅廟村,圩堤出現險情,急需棉被堵住涵漏,戴澤敏等16名脱貧户捐出自家舊棉被。

在望江縣賽口鎮金堤村,脱貧户石時結將自家房屋騰出幾間,讓堤壩巡查人員歇腳住宿。

在潛山市水吼鎮風光村,脱貧户宋曰勝成了道路養護工,每天冒雨對村內道路進行不間斷巡查,及時清理路面垮塌泥土與落石,保障交通安全。

即使在安置點,也有脱貧户挺身而出的身影。在桐城市雙港鎮南河村安置點楓樹國小,被安置在這裏的脱貧户姚如意,看到村幹部忙得分身乏術,便拿起掃帚、拖把,主動承擔起安置點的衞生清潔工作。

在懷寧縣江鎮鎮模範國小安置點,案板上的魚肉、蔬菜碼得整整齊齊,一些轉移過來的村民幫着洗菜、配菜,忙碌中不時傳來笑聲。而掌勺的大廚陳文兵是模範村的脱貧户,也是這所國小的代課老師。

從7月6日安置點設立第一天,陳文兵每天早上把家裏安排好,就上街買菜,到安置點做早飯、中飯、晚飯,深夜才回家。“這點事,同黨和政府幫我們脱貧相比,真的是微不足道。”她説。

鞏固脱貧成果 回報社會

安慶是安徽省扶貧重點地區,國家層面的重點貧困縣和片區縣佔全省的25%,貧困村佔全省的12%,貧困人口占全省的14%。

據安慶市扶貧辦統計,歷經幾年攻堅克難,全市貧困人口由20__年建檔立卡時的67.63萬人降至2020__年底的1.06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__年的15.28%降至2020__年底的0.3%。

“現在我們375個貧困村已全部出列,5個貧困縣(市)全部摘帽,脱貧人口人均年收入由20__年的4394元增加到20__年的12679元。”安慶市扶貧辦副調研員陽操説。

鞏固脱貧成果,是廣大脱貧户的心聲。

望江縣華陽閘附近,幾十名村民正在全力準備抗洪物資、搶險護堤,每天從早上6點工作到晚上8點多,吃飯都在江堤上。20__年脱貧的大號村村民顏德友説:“大夥辛辛苦苦發展起來的脱貧產業,不能讓大水吞了。”

為防止因災致貧返貧,安慶市脱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委組織部17日聯合發文,要求各地在抓好防汛救災各項工作的同時,針對貧困户、貧困村切實開展聚力幫扶行動。

“昔日的被幫扶者,今天走上一線保衞家園、幫扶他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黨和政府,反哺社會,這是扶貧先扶志成果的真實寫照。”安慶市委副祕書長、扶貧辦主任童宏葵説。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9

他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積極投身脱貧攻堅事業,主動來到深度貧困的“民族直過區”承擔扶貧任務,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改變了當地貧困落後的面貌。

他致力於農業科學研究,取得多項重大科研成果,立足農村實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創辦院士科技扶貧指導班,為雲南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培養了1000餘位科技致富帶頭人。

他情繫三農,紮根邊疆,掛鈎聯繫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以來,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間地頭,與少數民族羣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受到各族羣眾真心愛戴和社會各界高度讚揚,被親切地稱呼為“農民院士”。

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稱號。

新時代的年輕黨員幹部和大學生要像朱有勇等老一輩人才學習,學習他們崇高的愛國精神、堅定的理想信念、無私的奉獻精神、踏實的工作作風、堅定的人民立場、真摯的愛民情懷,把視線投向國家發展的航程,把汗水灑在艱苦創業的舞台,把青春寫在中國大地上,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積極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珍惜大有可為的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持之以恆奮鬥,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0

通過學習林學敏同志先進事蹟,反思自己的工作,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 林學敏同志的事蹟對我們質監事業提出了時代的要求。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黨的xx大制定了我國在新世紀新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同時,我國已加入wto,面臨的國際競爭越加激烈。要完成好黨的xx大提出的各項任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於把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堅強領導集體。

作為質監戰線上的一員,我們應該自覺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時事政治,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科學文化水平,增強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的才能;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努力做到科技、理論、思路的“三創新”,不斷地思索,改進工作方法,繼承和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眾,以人為本,堅持向黨負責和向人民羣眾負責的一致性,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管理、技術和產品質量中存在的標準化、計量、質量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方面的實際問題,同時為消費者、企業和社會創造安全的生產、生活環境活動。

在學習中保先進。林學敏的事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集中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體現了共產黨人奮發有為、開拓進取的創業精神,與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結合起來,對照林學敏同志找差距,充分激發廣大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的內在動力;與開展“行風建設年”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以“抓行風、帶行業、創一流”為主題,切實抓好公務員、執法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三支隊伍建設;與開展爭創“五個十”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發揚林學敏同志“勇爭一流”的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學習、勤奮工作、幹事創業、爭創一流,全面提高質量技術監督工作和事業發展水平。

我們要以林學敏同志為榜樣,學習他胸懷全局、服務經濟的大局意識,爭創一流、開拓進取的拼搏精神,勤政敬業、鞠躬盡瘁的崇高品格,克已奉公、清正廉潔的革命本色,把質監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在創新中求發展。質量技監工作有其特性,只有不斷增強質檢活力,提高隊伍素質,才能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相適應。如何改革創新,林學敏做出了很好的榜樣,他從調動全局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入手,實行制度改革,讓每一位幹部職工都繃緊一根弦,從而增強了大家爭先創優的責任意識。林學敏的創新精神,值得我們發揚光大。

因此,我們應當圍繞全局的工作目標,立足本職崗位,用力、用心、用腦,盡職盡責地幹好工作,工作不但要求過得去,還要求真、求細、求效果,自覺向高標準、嚴要求看齊;不斷提高各項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不但自己分管的工作要高標準完成,還要努力做到一專多能,發展有利於推動工作開展的多方面能力;對於工作不滿足於現狀,不停滯於不出差錯或少出差錯的低標準,要敢於不斷嘗試一些新思路、新方法,工作任務超前謀劃,目標落實提前考慮,不斷促進工作水平上台階,為推動全省質量技術監督事業快速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在奉獻中得進步。林學敏時刻牢記黨的宗旨,把百姓的利益刻在心中。為了給老百姓營造良好的質量環境,他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特有的品質,常常是心中裝着老百姓,惟獨沒有他自己。特別是在患病期間,他憑着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以頑強的毅力堅守工作崗位,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林學敏的百姓意識為他贏得了良好的口碑,也為黨旗增色添彩。

我們就是要學習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把自己擺在服務者的角度,牢固樹立樂於奉獻的光榮感和責任感,熱忱為消費者服務,為企業服務,為社會服務。工作思維由被動應付向主動服務轉變,想幹事、會幹事、能幹成事,通過優質的服務來體現質監工作人員的風貌。

作為質監系統的青年一代,我們應當以林學敏同志先進事蹟為榜樣,緊緊圍繞當地經濟建設為中心,把服務當地經濟建設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確處理監督與服務的關係,走監督與服務相結合的道路;要以爭創“五個十佳”和爭“四個一流”為目標,發揚林學敏同志“唯旗是奪、永爭第一”的精神,分析爭創差距、制定爭創計劃,咬定趕超目標,落實趕超措施,全面提升各個層面、每個崗位的工作水平、管理水平、發展水平,爭創全省先進典型;在工作中,要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學林學敏同志勤政敬業、鞠躬盡瘁的崇高品德,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全身心地投入到質監工作中去;要積極開展“行風建設年”活動,以“抓行風、帶行業、創一流”為主題,抓好“三個結合”;要從自身抓起,從具體事做起,學林學敏同志嚴格自律、克已奉公、清正廉潔的革命本色,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抓住精神實質,把握先進內涵,明確思想導向,切實把先進精神融入到當前工作中去,保證做到思想得到昇華、素質得到提高、行為得到規範、紀律顯着加強、作風顯着改進、工作顯着進步的目標,為實現質監事業跨越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1

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着説:“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着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着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向傳遞真愛的使者張桂梅學習為主題的“感恩行動”在迅速掀起,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

張桂梅為何與“感恩”產生聯繫,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從她的人生軌跡中找到了答案。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

我們要認真學習張桂梅同志精神,帶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記宗旨、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大家決心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打造文化旅遊名市,構建和諧大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要認真帶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記宗旨、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

作為一名戰鬥在大理市太邑山區的教師,我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打造文化旅遊名市,構建和諧大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2

今年入汛以來,我國南方地區汛情災情嚴重,7月份以來,洪澇災害已經造成24省(區、市)2300多萬人次受災。近幾日,長江今年第2號洪水、淮河今年第1號洪水又相繼形成,太湖繼續超保證水位,多地防汛抗洪形勢越發嚴峻。防汛救災既是戰場,也是考場。當羣眾面臨險情,需要轉移的時候;當突發險情出現,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的時候,當村莊需要有人留守巡查的時候,我們看到有很多基層幹部二話不説擔起了重任,成了大夥兒心裏的主心骨。

7月16日至17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區遭遇暴雨,持續強降雨使清江干流水位猛漲。17日,流經恩施州首府的清江河水漫過河道,導致城區大面積被淹,部分路段積水深達數米。當天16時30分,恩施市城市防汛應急響應由II級提升為I級,淹沒區羣眾迅速轉移。

在恩施市勝利街一帶,水面已經快漲到了沿街商鋪的二樓,不少人被困在樓上。危急關頭,幾名搜救隊員駕駛着皮划艇前往救人。

劉本雲是恩施市“兩違”清理整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災情發生後,劉本雲帶着本單位一些身強體壯的同事一早就來幫助轉移被困羣眾了。

天漸漸變黑,劉本雲和他的同事已經奔波了一天,但考慮到可能還有羣眾被困,他們找來手電筒又繼續搜救。

在十幾個小時的救援中,劉本雲和同事駕駛皮划艇來回搜救50多次,搜救被困羣眾近200人。這其中,有多少人是踩着他的肩膀下來的,他已經記不清了。作為一名基層幹部,今年46歲的劉本雲曾當過21年兵,有26年黨齡,一些責任和擔當已經深入骨子裏。

劉本雲説:“因為高空比較高,其它地方不能保證老百姓安全。踩在我肩膀上,一是給老百姓信心,第二個也能確保老百姓的安全。”

雖然説起來輕鬆,但實際上救援被困羣眾的時候,劉本雲他們也曾多次身處險境。

劉本雲説:“在救援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險情,有的人比較重,當時在初期的救援過程中經驗還不是很豐富,我們自己也差點栽到水裏面去。”

湖北恩施市“兩違”辦快速反應大隊大隊長晏軍説:“當時的情況比較險,有被大水淹沒的弱電線把我們的船隻纏住了,好不容易才脱身,想起來有點後怕。”

羣眾都安全轉移了,但劉本雲卻閒不下來。18日凌晨,恩施的強降雨暫停,清江水位有所下降,主城區的積水也逐漸消退。但這場洪水卻造成恩施市城區內淤泥淤積、遍地狼藉,道路嚴重阻塞。為了早日恢復家園,劉本雲又和救援人員及當地羣眾一起忙着清淤清障了。

位於恩施市清江西路勝利街片區的商鋪是受災最為嚴重的區域之一,劉本雲和恩施市“兩違”辦應急分隊的38個人正在這裏清淤。沿街清掃的時候,經營商鋪的楊維書認出了他,前一天,正是劉本雲將被困商鋪二樓的她給救了出來。

這場洪災造成恩施市城區內淤泥淤積,道路嚴重阻塞。為了儘快恢復道路通暢,7月19日晚,恩施市城管部門對城區5個受災嚴重的重點路段進行全面清障作業。顧不上多休息,在大型作業車無法進入的狹窄街道里,劉本雲和他的同事們又忙活開了。

劉本雲説:“明天如果清淤沒清理完,我們繼續清淤,直到把淤泥、垃圾清完,老百姓恢復生產生活,我們再收隊。”

安排好夜間巡防的點位後,江蘇南京秣陵街道東旺社區黨委書記崔吉安和同事們繼續巡堤。社區內2.5公里的秦淮河堤岸,他們每個人都有一片責任區。巡堤看起來好像挺輕鬆,但其實責任重大,來不得半點馬虎。前一天,他們這裏就剛剛發生了一起險情。

7月18日凌晨,南京市降下大暴雨,秦淮河水位再度上漲。東旺社區所在的秦淮河東山站水位已經超過警戒水位1米多,巡查人員發現堤壩背水坡出現了一處散浸,必須及時處置。

江蘇南京江寧區秣陵街道東旺社區黨委書記崔吉安説:“當時心裏有點緊張,因為聽專家講散浸它要是處理不好,發生的後果不堪設想,堤壩出問題都從小的散浸開始的。我們幾個社區幹部還有老同志一商量散浸口的事,口應該在它迎水坡的上面,我們當時臨時制定了一個方案,打樁弄木板用沙袋填土。”

方案定了,機械、物資也很快到位。工作人員在背水坡開始圍堰蓄水,挖掘機則用車斗在迎水坡打木樁,木樁四五米長、碗口粗,淋過雨格外重,至少需要兩個人在水中扶好才能打下去。

崔吉安帶着水性好的同事和村民跳入水裏輔助挖掘機打樁。兩個多小時連續作業,40多名社區黨員幹部和村民齊心協力,終於及時排除了這一散浸險情。

正在用手機錄視頻的是留守在村裏的二灘村村委會主任胡雨清。十幾天前,二灘村所在的江西省鄱陽縣昌洲鄉遭遇洪水,村民大都撤到安置點或投親靠友去了。因為走得匆忙,很多人家都沒來得及收拾,現在暫時又回不去,放心不下家裏,有不少人都給留守在村裏的村委會主任胡雨清發消息,希望他能幫忙去看看自己家裏的情況。

誰家有需要,胡雨清都會到他家門口用手機錄一段視頻發過去,讓大家安心。同時,他還會經常在微信羣裏向大家通報決口封堵的進展。

昌洲鄉四面被昌江水包圍。7月9日晚,保護昌洲鄉的中洲圩發生潰堤,決口長達188米,昌洲鄉15個行政村被淹,萬餘名羣眾被緊急轉移。當時,發生決口的正是胡雨清所在的二灘村。他告訴記者,7月9日下午他們發現村外面一處圩堤開始漏水,就迅速組織人員去封堵,可惜沒有成功。

險情發生後,因為昌洲鄉羣眾已經全部妥善安置,沒有發生人員傷亡。現在,村裏就剩胡雨清和另外幾個留守人員,除了幫村民拍視頻溝通一下現狀,每天晚上他們還要划船在村裏巡邏。

村裏斷電,這段時間胡雨清留守的日子並不好過。胡雨清説:“我們現在早晨用柴火煮一點麪條吃,沒有電,有個好心人捐了一台發電機,但是油很貴,只有晚上很熱、睡的時候發兩三個小時電,其它時間沒電的。”

前幾天,中洲圩封堵決口到了最關鍵的時候,運送石料的車都要從村裏唯一的道路上通過,有時會壓壞道路。為了不耽誤封堵施工進度,一有情況胡雨清他們就要出去幫忙修路。

經過5天5夜不間斷的搶修,18日上午,中洲圩決口順利合龍。不過,因為水位下降不夠,還有不少民房仍然淹沒在洪水中,轉移羣眾想回家還需要一點時間。而村民回來後,還有不少事等着胡雨清他們去做呢。

雖然留守的日子又累又寂寞,但胡雨清覺得一定能熬過去。他希望村民們能早點回來,大家一起努力,重建家園。

這些基層幹部,危險的時候衝在前面,撤離的時候留在後面;巡堤的時候不放過一處險情,轉移的時候不落下一位羣眾。他們的擔當,讓羣眾心裏有了底。當前,全國防汛進入“七下八上”階段,長江流域中上游地區降雨仍然偏多,黃河中上游、海河、松花江、淮河流域可能發生較重汛情。在這樣一個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的關鍵時期,需要基層黨員幹部衝鋒在前,也需要所有人守望相助眾志成城。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3

_年, 我校教職工在上級部門的安排部署下, 採取集中學習和自學的方式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 學習之後,我為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而欽佩,我為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持在三尺講台上而敬佩。

張桂梅和許多人一樣, 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 但是幸運卻沒有垂青她, 不幸之神卻於她如影隨行: 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的肝臟。 磨難沒有使她消沉, 病魔沒有使她倒下。 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 在講台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在講台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 她放不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 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依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用她的話説就是“如果説我有追求, 那是我的事業; 如果説我有期盼, 那是我的學生;如果説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傳説, 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製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着英雄的概念, 這些英雄就生長在普通的生活中。

從張桂梅的事蹟中, 我聯想到今天一些不能安心教書育人 為人師表,不能將心思放在講台上,再對比張桂梅同志的高尚人格,讓人感到如此的震撼。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 我們應該像張桂梅同志那樣為學 為人 為師,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的教育事業需要更多像她那樣的教師。我們學習張桂梅, 就是要學習她處處以共產黨員的先進標準要求自己,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淡泊名利 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她愛崗敬業 為人師表,為教書育人恪盡職守 嘔心瀝血的精神; 學習她崇高師德 治學嚴謹, 為追求學術鍥而不捨求真務實的精神; 學習她珍愛生命 堅忍不拔,為戰勝病魔而不屈不撓 積極樂觀的精神。 她是當代知識分子學習的楷模!今後的工作中,我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向張桂梅同志學習。

一 熱愛教育事業。 對教育的熱愛主要來自於教師對教育在中華民族振興道路上地位與作用認識, 我要以實際行為,紮根於中學教育,讓受教育的孩子成才。回想參加工作以來的歷程: 從 1 997 年 9 月,我就報着一顆對教育事業無比嚮往和追求的心走上三尺講台,開始我平凡的事業。在這十三個春秋所走過的歷程中, 我永不退縮, 更不放棄,我為之努力着奮鬥着,當我取得了一點點微不足道的成績時,我才真正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光榮與自豪。

二 關愛學生。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 教育的主體, 只有把學生培養好,振興中華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要培養學生,就離不開對學生真摯的愛,愛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使學生樹立遠大理想, 成為德 智 體 美諸方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改革不斷更新的今天,過去的那種教書匠式的方法肯定是不再可行了。 現在的學生, 比以前的學生多了更多的想法,受外界的影響也更大,在提高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該用什麼手段來教育學生? 我認為, 要教育好學生, 杜絕學生的逆反心裏 厭學情緒,讓學生真正喜歡上這門學科,絕不是靠武力手段,或是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 應該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他們, 孩子有時是淘氣, 有時是一時管不住自己,並不是真的想要犯錯誤。我們應該多給他們一些機會,多理解理解他們, 多跟他們談談心裏話, 走進他們的生活, 瞭解他們的心聲,從而對不同的心聲進行因材施教。

三 不斷更新教育觀念, 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 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有新的理念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才能適應培養創新人材的需要,才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 重視學生的自我鍛鍊和個性發展, 使全體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優的發揮,使每名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發展。只有過硬的業務能力,在學生面前才有威信,才有利於教學和班級的管理。 所以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瞭解國內外最新的教育動態,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為教學和班級管理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工作中我不斷向有經驗的教師和班主任請教, 認真總結自己的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經驗, 用科學 合理有效的方法指導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使自己的教法和班級管理工作不斷煥發新的活力。

通過學習張桂梅同志用生命點滴寫就的人生故事傳説, 我深切的感受到一個平凡教育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 “她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張桂梅的精神, 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張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種平凡的精神, 體現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把對國家 對人民的熱愛和回報,具體落實到自己的事業和學生上, 在普通教學崗位上, 恪盡職守嘔心瀝血 淡泊名利 執着追求。 我作為教師中的一員, 我要用心感受 用心學習張桂梅的精神,學業上不斷進步, 修養上不斷完善, 做學生熱愛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做無愧於時代的光榮教師。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4

金銀潭醫院——武漢最大的傳染病專科醫院,目前收治的全部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這些天,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常常凌晨2時才能躺下,6時30分就起來工作。張定宇在這場與病毒賽跑、與死神競速的戰事中,已經戰鬥了33天。而他自己,也在同“漸凍症”進行着頑強鬥爭。同為醫務人員的妻子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在十幾公里外的另一家醫院接受隔離治療。57歲的張定宇顧不上被感染的妻子,用一瘸一拐的腿,夜以繼日地與病毒賽跑。

在過去的三十多天,張定宇院長一直戰鬥在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前線,可是他是一名雙腿已經開始萎縮、上下樓梯都艱難的漸凍症患者,曾隱瞞病情也要衝鋒陷陣,因為他是一名醫生,是一位共產黨員,秉持着治病救人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和擔當。他用自己“漸凍”的生命托起更多生命的希望;爭分奪秒搶救患者,甚至無法照顧被感染的妻子。張定宇院長曾説:“這樣的疫情和災難,無論發生在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後果都不可想象。我很感恩,當我們為了搶救病人不顧一切,背後支撐我們的,是整個中國。”最美的逆行,體現的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在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優秀共產黨員憑藉黨員“優先”的精神意志衝鋒陷陣,在無數生死攸關的時刻突出重圍、絕處逢生。現在,雖遠去了戰爭年代的硝煙,但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同樣考驗着我們。疫情時刻威脅着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影響着我們社會的正常運轉。從人之常情來講,張定宇院長可以選擇在患病初期選擇治病修養,可從共產黨員、醫生這一身份來講,他選擇了逆行,衝到一線。張

定宇讓我們看到,廣大黨員幹部應該秉持着怎樣的精神意志,應該以什麼樣的擔當作為戰鬥在一線。最美的逆行增添的是迎難而上的信心。張定宇在20__年被宣告生命餘下的路不會很長,張定宇卻説:“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張定宇同志把共產黨人的面貌展現在了防疫的戰場。“每位共產黨員都是一面旗幟”、“若有戰,召必回”,和他一樣,還有許許多多黨員幹部衝在一線、站在前沿,我們可能叫不出他們的名字,記不住他們的面孔,但他們下沉一線、衝鋒一線的身影,像火種像燈光,在這寒冬裏帶給我們温暖堅實的力量。

廣大黨員幹部像一個又一個衝鋒在前的“戰士”那樣拼搏,把黨員的身份亮出來,把先鋒帶頭作用發揮出來,把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書寫出來,團結帶領羣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們就一定能贏!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5

多年來,您帶領仙林街道黨工委堅持奮戰,順應新時期羣眾的新期盼、新需求,不斷推進“六化融合”社會治理創新,攻破基層管理工作上的個個難點,收穫了連續9年上訪“4個零”的成績,打造出新時期城市版的“楓橋經驗”,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國家級榮譽16個,羣眾滿意度長期保持95%以上……您為廣大黨員幹部尤其是基層黨員幹部做出了示範、樹立了標杆。我們要向您學習。

學習您對黨忠誠的優秀品格。“黨組織把我放到這個崗位,乾的是基層黨務,打的是黨的根基。我們紮根越深,黨的事業就越興旺。我一定牢記初心使命,深耕細作責任田,努力當好常青樹。”多年來,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領仙林街道黨工委,以黨建工作為引領,順應新時期羣眾的新期盼、新需求,不斷推進“六化融合”社會治理創新,攻破基層管理工作上的個個難點,贏得了居民的擁護和支持。您就是街道社區黨組織戰鬥堡壘上的一盞明燈,照亮自己更照亮廣大的基層黨員幹部。

學習您愛崗敬業的高尚情操。您無論是在衞生局擔任工委副書記,還是在信訪局擔當局長職位,抑或是上任仙林街道黨工委書記,不管哪個崗位,您都是那樣履職盡責、兢兢業業;您總是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和業績,贏得黨員幹部羣眾的信任。我們要以您為榜樣,向您學習,自覺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立足崗位,忘我工作、無私奉獻,始終做到羣眾有事隨喊隨到,在平凡的崗位上抒寫不平凡的人生業績。

學習您淡泊名利的如水情懷。多年來,您牢記宗旨,建好建強街道社區黨組織,讓社區成為了幸福家園;您創新網格化機制,開展“進萬家門、訪萬家情、送萬家暖、結萬家親”活動,化解老百姓急難愁盼……幾年下來,社區矛盾少了,居民笑臉多了。仙林街道因此先後榮獲了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街道、國際安全社區等國家級榮譽16項,吸引了各省市近1000批考察團前來考察學習。然而,在這多如牛毛的榮譽中,您自己的個人榮譽卻一項都沒有。每當別人問起這個問題,您總是笑笑説,“我覺得榮譽都是集體的,拿先進集體,代表着每個人都是先進,包括每個老百姓都是先進。通過黨員帶動羣眾,工作大家做、困難一起克服。所以榮譽是大家的,包括十九大代表這個榮譽也是屬於集體、屬於大家的。”我們要以您為榜樣,向您學習,學習您這種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精神,始終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勤奮敬業、任勞任怨,腳踏實地幹出一番事業,成就有價值的人生。

學習您敢闖敢幹的擔當精神。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直面矛盾和問題,是共產黨員的本色。骨子裏,您就是一個敢於“頂真碰硬”的人。您擔當作為,總是主動把千斤重擔扛起來。在城市基層工作中,街道社區是兜底的,您敢擔重任、敢滾釘板、敢打硬仗。有個拆遷安置小區,1056個地下室被老百姓私自佔用18年,亂搭亂建、雜物成堆,安全隱患大,成了街道的“燙手山芋”,誰都不敢碰。怎麼辦?是您堅信“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不分晝夜發動黨員、幹部10個月連軸轉,持續做工作,引導推動羣眾參與配合,正是您這種實幹苦幹的精神,感動了羣眾,大家從懷疑到支持,紛紛參與進來,最終拔掉了這個“硬釘子”,而且許多居民也從上訪户變成了志願者。我要以您為榜樣,向您學習,恪盡職守、擔當作為,堅持做到敢於擔當、不怕困難,不畏兇險,一心為民,耕好基層責任田,努力當好基層常青樹。

瞭解您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心生敬佩,但我認為對您的敬佩之情要昇華出更深刻的意義。那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以您為楷模為榜樣,堅守自己的崗位職責,自覺增強黨性觀念,自覺強化黨性修養,把心思集中在幹事創業上,奮進新徵程,建功新時代,為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詮釋責任與擔當而不懈努力奮鬥,為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添磚加瓦!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6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着億萬人民的心。在這場無硝煙的戰鬥中,“您們”主動站出來勇敢無畏!“您們”迅速衝進去與時間賽跑,同病毒作戰,拼命搶回我們的親人、愛人、朋友、同事!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期待“您們”也能好好走出來,我們一道共賞春暖花開!

從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確診到隔離病區組建,作為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的一名呼吸內科醫生,彭銀華深知“有場硬仗要打”。得到妻子的理解,他推遲了原定正月初八的婚禮,主動請纓上一線,一直堅守在隔離病區,"白加黑"輪班倒。

大年三十,同事們心疼他,讓他回家休息,他婉言拒絕,“讓更多有家人的同事多休息,我年輕,我先頂上”,簡短和妻子通完話,彭銀華醫生再次義無反顧穿上隔離衣,全身心投入到更需要他的戰場。

但是,不幸還是發生了。正月七年級這一天,彭銀華被確診了。

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學科主任陳浩:他正在工作崗位上,我們讓他去做個CT,做了CT就是磨玻璃影,然後我們讓他趕緊停下手中工作,住院。

在金銀潭醫院住院期間,彭銀華在朋友圈裏留下這樣一條動態:“雖然只是一名普通的醫生,但是我也要向積極分子學習,申請入黨,在共產黨的帶領下,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未曾想到,2月20日晚上,年輕的彭銀華在醫院裏被救治了27天,最終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如果沒有這場疫情,此時,彭銀華應該正在和妻子度着蜜月。如今,斯人已去,他辦公桌抽屜裏的婚禮請柬,還沒來得及發出去,推遲的婚禮,也再也無法舉行。

我們要銘記像彭銀華這樣的英雄,我們要銘記每一個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爭作出貢獻的英雄,當人們都在躲避退讓,你們卻在勇敢逆行;當人們都在惶恐不安,你們卻在堅定前奔。時代需要英雄,人民需要榜樣。一個英雄可以影響感召千萬人,可以匯聚起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一個榜樣可以鼓舞士氣,可以帶動起全民打贏防疫戰爭的信心。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我們一定會勝利!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7

“治癒患者給醫者帶來的心靈慰藉,是任何酬勞都不能取代的”

20世紀70年代,李桓英來到蘇北農村,第一次見到麻風病人。當時的醫務人員頭戴防護巾,身穿隔離衣,手戴膠皮手套,場景令人恐懼……然而,看到病人被疾病折磨的樣子,李桓英產生了深深的同情。她暗下決心:一定要讓麻風病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我們不能怕病人,而要愛病人。”在日常診療中,她總是用微笑告訴人們:麻風病人不可怕。每當遇到窮困家庭的患者,李桓英總是給予更多的關懷和照顧,捐錢捐物,從不吝惜。

20__年3月,一名來自河南的麻風病患者前來就診。經瞭解,這家人中竟有5名新發麻風病患者,平時以撿拾垃圾為生。李桓英看到患者的腳部感染,又着急又心疼。她當即拿出隨身攜帶的1000元錢,作為患者的生活補助。

20__年5月,一名年僅24歲的男性患者前來就診,當時他手部已感染,發生了隱匿骨髓炎,需要手術。李桓英説:“患者這麼年輕,一定要為他的將來着想。”隨後,她聯繫了醫院骨科主任會診。由於患者有綠膿桿菌,李桓英又親自幫忙聯繫,找到了能做手術的機構和醫生。很快,患者接受了擴創及死骨摘除術,大大提高了生活質量。

1993年,雲南省文山縣有一名高三女學生,臨近大學聯考前被診斷為麻風病。此時,李桓英正好來到文山,立即仔細為她檢查,並耐心地開導:“現在得了麻風,就像得了一塊皮膚癬,只要聯合化療一週,就失去傳染性了,你可以邊學習邊治療,最多兩年就能治好!”後來,這名女學生考上了大學,併成為一名教師。

李桓英説:“治癒患者給醫者帶來的心靈慰藉,是任何酬勞都不能取代的。能治好患者的病,是我這一生最大的幸福。”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8

張定宇:當生命開始倒計時,他選擇為患者爭取生的希望

張定宇,中共黨員,現為湖北省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武漢市傳染病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他長期從事醫療一線工作,曾赴阿爾及利亞、巴基斯坦等國開展國際醫療援助,帶領湖北省第三醫療隊赴汶川抗震救災,榮獲原國家衞生計生委授予的“20__—20__流行季H7N9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稱號。

20__年12月,武漢部分醫療機構陸續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張定宇對此高度警惕,憑着多年專業經驗,他感到這個病不簡單。華南海鮮市場首批7名不明肺炎患者轉入金銀潭醫院後,醫院正式開闢專門病區,他一邊叮囑醫務人員加大防護,一邊帶領大家率先採集病人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送檢,確認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為確定病源贏得了寶貴時間。作為武漢最大的專科傳染病醫院,金銀潭醫院收治的全部是確診患者,張定宇帶領600多名醫護人員,一直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往往凌晨2點剛躺下,4點就得爬起來,接無數電話,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為了增設新隔離病區,從1月24日除夕夜開始到1月26日晚上11點,他曾連續兩天兩夜沒有閤眼。 “作為共產黨員、醫務工作者,非常時期、危急時刻,必須堅決頂上去!”在他的帶領下,全院240多名黨員沒有一人遲疑、退縮,全都堅守在急難險重崗位上。

然而,堅強的背後卻是羸弱的身體 。早在20__年10月,張定宇就被確診為漸凍症,受病情影響,他的腳步變得高低不平,上下樓越來越艱難。有人問起時,他總説只是“膝關節不好”,直到疫情期間終日奔忙難以遮掩,才把實情告訴大家。 “如果你的生命開始倒計時,就要拼了命去爭分奪秒做一些事!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才能從病毒手裏搶回更多病人。”自己的身體可以不顧,對妻子他卻滿懷愧疚。1月14日,同樣身處抗疫一線的妻子被確診感染病毒併入院,他也怕失去相伴28年的愛人,但那些危重患者留住了他的腳步,一連三四天都顧不上去探望一眼。在漸凍漸短的生命裏,張定宇選擇奮勇向前,與千千萬萬白衣衞士一起,托起患者生的希望。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19

今天下午,老師帶領我們看了《鄧稼先》這部影片,這是一個關於愛國主義的敍事片。看完之後,我內心對鄧稼先爺爺充滿了敬佩之情,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電影主要講述了鄧稼先在美國留學後的第九天,回到了祖國,和他的妻子、孩子過着幸福的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上級領導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讓他擔任設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部主任的重任,帶着十幾名剛剛大學畢業的大學生畢業的大學生,經過兩年多的時間,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終於成功在西北大漠上爆炸了。隨後,鄧稼先帶領他的團隊又成功在1967年6月17日爆炸了第一顆氫彈。在1979年9月13日的那次空投核試驗,降落傘未打開,核彈落地也沒有爆炸,鄧稼先從吉普車裏走出來,穿戴着一身防輻射的設備獨自一人去尋找那顆氫彈,隨後他便得了不止一種癌症,住進了醫院,在兩年後的7月29日在北京不幸去世,終年62歲。

在這部影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鄧稼先不顧趙敬璞副部長和司機的阻攔,還呵斥副部長,不讓他們一起跟過去,還有基地的領導陳彬,他説:“老鄧,你不能走,你不能去,你的命比我值錢。”鄧稼先聽後激動不已,但依然沒有聽從多方勸阻,毅然走進了爆炸區去尋找這枚氫彈。

這部影片的敍述重點是楊振寧和鄧稼先的妻子許鹿西,我認為這部影片過多地突出了楊振寧先生的重要性,跟鄧稼先同志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更加襯托出了鄧稼先那優秀的品質。

讓我們祝福國家的強大,並奉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的明天也會更加美好!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20

近期,看了黨支部生活十一期的《又見“雷鋒”》一文,瞭解到關於郭明義同志先進事蹟,有很多的感觸。這樣的先進事蹟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他幾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實踐着雷鋒精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很好的詮釋了什麼叫做奉獻,什麼叫做無私。

郭明義説:“我所做的一切,如果在30年前,在全民學雷鋒的時代,應該是極其平常的。我這樣去做事,就像父母撫養子女、兒女孝敬老人一樣,沒有那麼多複雜的動機和緣由,就是天經地義的事。”可是我們都知道,現在的社會和30年前迥然不同,有多少人為了一個“利”字,背信棄義,損人利己,很多人都已經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似乎將社會道德都已經淡忘了。而郭明義同志卻始終堅持自己的價值觀,無私奉獻,單位多次分房他都婉言拒絕,在現在社會能面對房子不動聲色的人絕對少之又少,可他就寧願自己住在小房子裏,把機會留給身邊他認為更有需要的人,其實他自己何嘗不需要房子呢?這就是郭明義同志的奉獻精神!有很多人認為雷鋒時代已經遠去,雷鋒精神也逐漸淡去。郭明義同志的先進事蹟告訴我們,雷鋒精神還在,而且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好同志,這樣的好黨員。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我們的`精神世界也應與時俱進,對於我們的社會發展大有裨益,不可或缺。我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從身邊小事做起,向郭明義同志學習,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克己奉公。可能我們只是非常渺小的個體,不能有轟轟烈烈的成績,可如果每個人都做一件小的好事,匯聚起來就是件大事,何況,為人民服務無小事,只要投身於實踐,向郭明義同志學習,我們就能把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發揚光大。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21

20__年6月17日,在雲南農業大學20__屆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校長盛軍帶領全體畢業生再次學習了朱有勇院士的先進事蹟,勉勵學農愛農的農大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不忘初心、根植土地,學習學長、師長朱有勇院士,一生成長於土地,根植於土地,收穫於土地,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看完朱有勇院士的事蹟後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憂國憂民、胸懷天下的高尚情操和他腳踏實地的幹事創業精神令人肅然起敬。”基礎信息工作學院的馬月炎決心學習朱院士認真、誠懇、心繫農民和永遠心懷感恩之心的品質,在將來的工作學習中做一個勤奮敬業的有用之才。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畢業生緱敏琪一進校就聽説農大有著名的兩“zhu”--朱有勇和版納微型豬近交系。通過四年的學習,緱敏琪更加佩服這位“農民教授”,他在事業上取得驕人成績,仍懷揣感恩之心紮根田間地頭帶領老百姓致富。他是我們做人做事的方向標,指引我們農大學子植根沃土,書寫人生新篇。

而我們作為雲南農業大學的學子,我們不僅為母校有這樣的“農民教授”而自豪,更要以他為榜樣,腳踏實地的學習,將來也能在自己的領域幫助他人,造福社會。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22

鄧稼先先生是一位中國核物理學家,他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衞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為了更加了解他的人生和貢獻,我在這個週末看了關於鄧先生的電影——《鄧稼先》。

鄧先生的家庭並不富裕,他還需要照顧老婆和孩子,即便如此,鄧先生還是接下了他的任務。研發核武器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鄧先生當然也知道,那會導致他難以和家人在一起,但鄧先生卻果斷的答應了幫助。從此,我們可以看出鄧先生的愛國和不會退縮的精神,即使身負重任,與家人兩地相思,鄧先生也不會退縮。

再次就是鄧先生對工作的投入。接了重任的鄧稼先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到任務中裏,他帶領着大家刻過度疲勞,思路中斷時,他着急着説:“唉,一個太陽不夠用呀!”。除了熬夜研究和研發,鄧先生不僅在科研院所裏費盡心血,還經常到炎熱乾燥的戈壁試驗場。他冒着酷暑嚴寒,在試驗場度過了整整8年的生活,有15次在現場領導核試驗,從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在核試驗現場對人的身體並不健康,可為了研究,鄧先生顧不上自己的健康,一心用在研發武器。

鄧先生應成為我們的榜樣,雖然我們不能像他一樣製造核武器,為國家做出那麼大的貢獻,但是鄧先生的精神卻是我們可以學習的:不要在困難面前退後,不要輕易放棄,只要努力做一件事,就會得到回報!

王紅旭先進事蹟學習心得 篇23

近日,黃文秀的先進事蹟在各大新聞媒體上被廣泛宣傳,引發了社會的熱議。作為北京師範大學選調生的她,本可以在大城市裏選擇輕鬆的生活,從事輕鬆的工作,但是“固執”的她卻毅然選擇回到她那窮困的老家,因為她心中始終掛念着家鄉的困難羣眾。

從黃文秀扶貧手記的字裏行間裏,我們不難看出她從一個扶貧“新手”逐漸成為“熟路”的過程是艱苦的。從家鄉困難羣眾最開始對她的“質疑”,認為她只是來這裏鍍金的,不會真心紮根這裏幫助大家脱貧,到後來走村入户,“死皮賴臉”的向鄉親們瞭解情況、收集訴求,全完將自己融入困難羣眾之中,到後來老鄉們慢慢接受她、認可她,這個過程並不容易,也充滿了委屈。她背地裏流過多少淚,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她始終將自己的責任扛在肩上,將自己的使命記在心中。

從黃文秀扶貧手記的字裏行間裏,我們不難看出她從一個扶貧“新手”逐漸成為“熟路”的過程是快樂的。“我也要讓家裏的孩子在大學裏申請入黨”,讓孩子入黨是她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是她希望將自己未完成的使命和責任繼續傳承下去的希望。25000公里,是她心中的長征,是她在駐村一年時間裏車輪走過的印記,也是她將自己奉獻給基層、奉獻給困難羣眾的永恆記憶。

黃文秀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她的精神必將長存,必將成為所有扶貧幹部的標榜。我們要學習黃文秀的先進事蹟,學習她紮根基層,默默奉獻的精神,學習她為了黨和國家事業,為了困難羣眾早日過上幸福生活甘願犧牲寶貴生命的無畏精神,她和所有奮鬥在扶貧第一線的基層幹部就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當前正值全黨上下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湧現出了我縣新化鎮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先進典型,她的先進事蹟和她所彰顯出的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高尚品格和崇高品質感染着我,令我靈魂深受觸動,肅然起敬。

初心就是情懷,詮釋着對黨的忠誠。黃文秀同志是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生,畢業後毅然放棄大城市優越的環境回到家鄉工作,並主動申請到偏遠地區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立志帶領鄉親們脱貧致富。正是這份堅定的理想信念,正是這份為人民服務的情懷,讓她從內心真正熱愛這份工作,主動作為。黃文秀同志的這種忠誠於黨、真心為民的政治品格非常值得我學習。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我要始終牢記為民謀福祉就是我們的初心,牢牢把握理想信念的總開關,做到信念過硬,帶着深厚感情到羣眾最需要的的地方去,到艱苦的地方去,以自己的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

使命就是擔當,時不我待只爭朝夕。黃文秀同志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始終把脱貧攻堅的責任扛在肩上。正如她在扶貧心得中寫道“在我駐村滿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車儀表盤的里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我心中的長征”。黃文秀同志這種嚴謹務實的作風、忠於人民的情懷、只爭朝夕的敬業和吉林大學黃大年教授對地球勘探事業的執著何其相似?他們都是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生動體現,用自己的能力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作為縣紀委書記,作為廣大紀檢監察幹部中的一員,更沒有理由鬆懈,更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主動擔當履行職責,帶領全體紀檢監察幹部以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堅韌,以更加嚴格的標準,用正風肅紀的實際成效作為交給人民羣眾的最好答卷,切實增強羣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榜樣就是力量,打造過硬紀檢隊伍。黃文秀同志駐村一年多時間,從新手蜕變為熟悉脱貧攻堅工作的能手,帶領羣眾脱貧奔康;她舍小家顧大家,在父親做手術住院期間,始終心繫羣眾,獲得了羣眾高度讚譽,她是我們新時代的楷模,榜樣的力量激勵我們前行。我們在黃文秀同志身上看到了初心、感受到了使命、更找到了差距。作為紀檢監察機關,為全縣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為脱貧攻堅保駕護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是我們的天職使命。作為紀檢監察幹部,更要以“五個過硬”的要求展現新擔當新作為,做到“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鍛造一支讓黨放心、人民滿意信賴紀檢監察鐵軍,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0週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p9nez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