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2022學習徐前凱事蹟心得體會(精選17篇)

2022學習徐前凱事蹟心得體會(精選17篇)

2022學習徐前凱事蹟心得體會 篇1

徐前凱,男,漢族,中共黨員,1987年12月出生,20__年12月入伍,重慶榮昌人,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重慶車務段榮昌站車站值班員。

2022學習徐前凱事蹟心得體會(精選17篇)

他18歲參軍,曾在洪水中救起放牛娃,在寒冬跳進淤泥里加固連隊的魚塘。退伍後,分配到遵義車務段,後調入重慶車務段,先後6次獲段崗位技術比武第一、第二名,多次榮獲段“安全生產標兵”“先進生產者”稱號。

20__年7月6日15時49分,他跳火車救下一名穿行鐵路的68歲孤寡老人,自己的右腿被火車碾斷,導致膝蓋以上高位截肢,其胸懷善良之心,勇行扶危之舉受到社會各界廣泛讚譽。

榮獲“最美鐵路人”“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新時代·鐵路榜樣”等稱號 。

徐前凱同志在橫穿鐵路老人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的關鍵時刻,捨生忘死,挺身而出,用熱血奏響了一曲英雄凱歌。

他的事蹟被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重慶日報等媒體報道後,瞬間刷爆網絡,引發無數網友的感動與敬佩。

徐前凱剛入伍時,身體瘦弱,體能較差,但他沒有氣餒,拼命“開小灶”查缺補漏、強化訓練。

5公里武裝越野,他給雙腿加綁沙袋還要多跑幾公里;單雙槓手臂力量不足,他舉啞鈴、做俯卧撐直到汗水滴濕整張報紙;手榴彈投不遠投不準,他把揹包繩一頭栓樹上一頭綁手上來回揮動練爆發力、練“瞄準”,以致手掌脱皮見血。

不到半年,他的體能科目全部達優,長跑、器械測試還經常進入“前三甲”。

20__年5月的一個暴雨天,徐前凱巡邏返回途中發現一個放牛娃被困在河中央。他毫不猶豫地縱身跳下水,救下隨時可能被洪水吞沒的放牛娃。

當得知放牛娃剛上國小二年級,父親病逝、母親改嫁、與爺爺相依為命時,他掏出身上僅有的160元錢,後來每月發津貼都會拿出一部分錢給他們爺兒倆送去。

兩年軍旅歷練是徐前凱人生寶貴的課堂,得到了意志的磨鍊、黨性的錘鍊,他憑着過硬的素質與高尚的人品,不僅入了黨,還被評選為“優秀士兵”。

20__年感動中國人物徐前凱事蹟學習個人感想感悟5篇範文(五)

20__年7月6日15時22分,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重慶車務段榮昌站值班員徐前凱等人開始調車作業。

15時49分,當機車推進車列運行至車站聯絡線293公里580米處時,意外發生了。

正在作業的徐前凱看到,在列車前方10多米遠的地方,突然出現了一位老婆婆。

徐前凱的第一反應是按下停車按鈕,竭力呼叫停車,用力地吹響口笛提醒。列車以大約10公里的時速行駛,即使按下剎車鍵,依然會繼續滑行約50米才停下。

“讓開,讓開,快點讓開,撞上來了!”吐出口笛,徐前凱大聲吼道。

耳背的老婆婆依然愣在軌道中間。

10米、8米、6米……

容不得多想,來不及猶豫,説時遲、那時快,徐前凱大吼一聲,縱身一跳,飛奔救人。

由於距離太近,救人過程中,徐前凱右腿在側身旋轉用力時進入鋼軌,火車車輪無情地從他的右腿上軋過。

“那個穿工裝的小夥子從火車上跳下來,跑過去拉老婆婆,第一次沒拉動,第二次又上去才把她推出來,結果自己就沒跑脱,火車從他腿上軋過去。”現場目擊者、村民吳開華説,“其實他是可以躲開的,但還是選擇了再次救人。”

老婆婆得救了,徐前凱的右腿卻被軋斷了。

“看到那一幕,我的眼淚止不住啊,人在一邊,腿在一邊,但他還在關心老婆婆受傷了沒有。”榮昌站站長李毅回憶當時情景的時候,眼眶濕潤。

唐俊是重慶市榮昌區中醫院外科醫師,參與了徐前凱前期搶救以及截肢手術的全過程。

“我們乘120救護車趕到時,天上飄着雨,現場情況比較複雜。”唐俊介紹,徐前凱整個身子趴在鋼軌邊的地上,右下肢已缺失,鋼軌的碎石子上有很多血跡,一位老婆婆癱坐一旁。

初步診斷顯示,徐前凱因失血過多處於失血性休克狀態。“再晚點後果不堪設想。”唐俊和同事一邊緊張地搶救,一邊通知當地血站緊急送血。

“患者徐前凱傷肢離斷,殘端毀損嚴重,無再植條件,經上報院領導後,在積極抗休克的同時進行截肢手術治療。”截肢手術主刀醫生黃紹棲説。

最終,手術3個多小時,輸血1600毫升,才使徐前凱轉危為安。

徐前凱奮不顧身救人的事蹟經媒體報道後在山城重慶引起了強烈反響,不少市民和網友希望給他募捐,還有愛心企業發起了專項資助,但均被徐前凱及家人婉拒。其實,徐前凱家的經濟條件非常一般,父親退休金每月3000元多一點,母親的才20__元出頭。

徐前凱的父親徐榮貴説:“我兒子救人是因為他認為這件事該做,不是為了別人的捐贈,更不是希望以此來獲得什麼回報。”

網友“悦來越好”留言稱讚徐前凱:“用一條腿去換取一個人的生命,他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眼淚止不住落下,他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 鐵 路 的 驕傲!”

2022學習徐前凱事蹟心得體會 篇2

為了早一天重新站起來,截肢手術後十天,徐前凱就躺着舉啞鈴,開始練習手部力量,進行康復治療。第十八天,在父親的攙扶下,拄着枴杖開始試着走路。

徐前凱每天堅持進行康復性訓練,雖然疼痛和汗水伴隨始終,但他一如平常堅強勇敢、陽光樂觀。20__年11月7日,在醫護人員認真細緻的幫助下,一副義肢支撐着他實現了真正意義的站立——沒有枴杖、沒有攙扶。

20__年12月26日上午,成都局集團公司在重慶隆重舉行徐前凱表彰報告會。會議由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王新文主持。報告會上,集團公司工會主席李翌科宣讀了對徐前凱的表彰決定,重慶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馬岱良和集團公司總經理曾憲海共同為徐前凱頒獎。

堅毅的性格、良好的表現也讓徐前凱收穫了愛情,20__年8月17日,徐前凱迎來人生重要的日子:他和餘光敏登記結婚了。如今,他們的寶寶出生了,初為人父的徐前凱提及兒子,總是滿臉笑容。

他説,有家、有了她、有了寶寶,心裏就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他要做兒子的榜樣,20__年初,徐前凱先後榮獲20__年度“新時代成鐵榜樣”、20__年度“新時代鐵路榜樣”“最美鐵路人”。

徐前凱本人除了參加了成都局和總公司舉辦全局和全路巡迴報告會以及中央電視台“最美鐵路人”節目錄制外,他還利用空餘的時間,靠左腿在牀上做平板支撐、踩單車等訓練,裝上義肢進行康復訓練等。

同時,他還利用網絡、書籍學習鐵路部門的新要求、業務新知識,避免與工作脱節,增強自身的業務素質。

徐前凱樹行義之道、懷利人之心、行助人之事,在平凡的崗位幹出不平凡的業績。他關鍵時候敢出手,危難面前勇擔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捨己救人、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展現了共產黨員不怕犧牲、甘於奉獻的優秀品質。

正如20__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詞詮釋了的那樣:“縱身一躍、奮力一抱,短短5秒,剎那間的本能之舉,映射出最耀眼的光芒。生命從來不是等價交換,沒有‘值不值’的追問,只有‘該不該’的回答——義薄雲天!”

2022學習徐前凱事蹟心得體會 篇3

“縱身一躍、奮力一抱,短短5秒,剎那間的本能之舉,映射出最耀眼的光芒。生命從來不是等價交換,沒有‘值不值’的追問,只有‘該不該’的回答——義薄雲天!”這是“感動重慶”組委會授予徐前凱的頒獎詞。

據悉,20__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典禮由重慶市委宣傳部、市網信辦、市文明辦、市委外宣辦指導,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枱)、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承辦。“感動重慶年度十大人物”評選活動自20__年舉辦以來,今年已是第12個年頭。隨着越來越多“感動人物”的湧現,這項活動已成為重慶市“禮讚平民英雄、弘揚凡人善舉”的重要平台,評選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今年的年度人物評選候選人由90名“感動重慶月度人物”和71名各部門和區縣增補推薦的候選人共計161人組成,經過市民投票、評委會投票評選出“感動重慶十大人物”。

20__年7月6日下午,正在進行調車作業的徐前凱發現前方突然有一位老婆婆橫穿鐵道。眼看列車就要撞上老婆婆,他立即發出停車指令,隨後不顧自身安危從運行中的火車上跳下,奮力將老婆婆向外拉出道心。老婆婆得救了,徐前凱的右腿卻不幸被火車碾壓,造成高位截肢。

徐前凱的英雄事蹟被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及重慶市各大媒體報道後,瞬間刷爆網絡,無數網友為之動容。據統計,僅新浪微博有關話題閲讀量就突破2.4億次,討論近3萬次。中國鐵路總公司、重慶市、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授予徐前凱“見義勇為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勞動模範”等榮譽。

2022學習徐前凱事蹟心得體會 篇4

“感動交通”組委會對徐前凱跳車救人的壯舉給予了高度評價,頒獎詞中稱讚:“人世間,幸得英雄如你。生死攸關之際,鐵軌前,呼喊,奔跑,奮力搶回了一個生命,卻失去了自己的右腿。生命因壯舉而美麗,年輕的你不愧為我們交通人的驕傲!”

時間倒回去年7月6日下午,當時,正在進行調車作業的徐前凱突然發現前方有位老婆婆橫穿鐵道,眼看列車就要撞上老婆婆,徐前凱立即發出停車指令,隨後不顧自身安危從運行中的火車上跳下,奮力將老婆婆向外拉出道心。老婆婆得救了,徐前凱的右腿卻不幸被火車碾壓,造成高位截肢。

徐前凱的事蹟被各大媒體廣泛報道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得到了社會大眾的感動和欽佩。令人欣慰的是,去年底,經過治療和康復訓練,徐前凱右腿裝上義肢後,已可以藉助手杖獨立行走。徐前凱還表示,希望今年可以通過刻苦訓練離開手杖自如行走,早日回到工作崗位上。

記者瞭解到,“感動交通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由交通運輸部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共同舉辦,涵蓋了鐵路、公路、水路、民航、郵政等各領域。活動自20__年開始,到今年已經是第五年。徐前凱是繼新鄉橋工段東明橋樑車間巡守工陳忠印、昆明機務段動車組司機王勁達之後,第三位榮獲此殊榮的鐵路職工。

2022學習徐前凱事蹟心得體會 篇5

近日,在團委的帶領下,一股向徐前凱同志學習的熱潮在廣大鐵路青年中流淌開來。一名普普通通的車站值班員,能在電光火石的一瞬間,在千鈞一髮的生死關頭,首先考慮到的是老人的生命安全,全然忘卻自己的安危。在多次採取各種提醒措施都無法引起老人的注意後,奮然一跳,用自己的雙手推開了橫穿鐵道的老人,可自己的一條腿卻留在了隨即駛來的車輪下。單腿高位截癱,正值青春的27歲,用一條腿的代價捍衞了鐵路青工的風采,用甘於奉獻的青春書寫了感人的篇章。

每每讀罷徐前凱同志的先進事蹟,心中總是有一種泛酸的滋味和一種油然而生的敬意。年紀輕輕,卻懂得捨己為人、助人於危難,在剎那的一瞬間,是來不及多過多思考的,所有的行動都是本能的反應,是日常習慣的再現。徐前凱同志能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本能的做出跳車推人的舉動,定是與其平日裏的學習積澱密不可分。日常生活中的種.種行為習慣決定了一個人的道德品行和人生境界,良好行為的塑造是關係到一個人定足立位的根本,更關係到一個人在關鍵時刻能做出什麼樣的反應。

關鍵時刻的舉動更是考驗一個人人品的方式,徐前凱同志在關鍵是沒有考慮自己的安危與風險,而是義無返顧的跳車救人,這更充分體現了其人品的高貴。在面對一個老人的違章橫穿鐵路線路,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會是職責,會是謾罵,會是批評,會是警告。這一切都沒有錯,老人確實做了違反鐵路章程和法律的行為,理應遭受批評和警告,可當面對他的生命受到威脅,多次提醒都未能奏效時,你會怎麼做?任何一個生命都是可貴的,都是值得關愛的,更何況是一位年長的老人,尊老愛幼早就是我們習以為常的美德,是我們中華民族引以為榮的傳統,可此時幾人記得。徐前凱同志就是踐行這一美德的最好典範,也許當時他沒有時間多想,但本能的舉動已經最好的詮釋這一切,讓良好的人生品行再現。

作為一名普通的鐵路職工,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書寫助人為樂、甘於奉獻的篇章,已是不易,更何況還是為一名素不相識的老人而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中國鐵路的青工數以萬計,若是每一名青工都能像徐前凱同志學習,我們賴以生存的鐵路單位將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少了些許的抱怨與憤恨,多了不盡的感激與歡樂,新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後一句就是友善,友以待人,善以接物,共同建設和諧社會,共同營造良好的氛圍,共同聆聽和諧鐵路的聲音。

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鐵路青年,雖然我們的工作很普通,力量很弱小,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徐前凱同志那樣,將良好的品行養成一種習慣,將甘於奉獻看成一種生活態度,要知道,眾人划槳開動大帆船,中國鐵路這艘巨輪將會更好的揚帆起航。

這個時代需要甘於奉獻的青年來建設美好,來共鑄和諧。讓我們每一名青年都立足根本,從身邊小事做起,從自己的本職工作做起,養成捨己為人、甘於奉獻的好習慣。習總書記説得好,只有為人民做出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温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讓我們謹記總書記的教誨,甘於奉獻、多為社會做貢獻,鑄造無悔的青春。

2022學習徐前凱事蹟心得體會 篇6

近段時間,好多學校興起了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的熱潮,我們學校也不例外。“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張桂梅數十年如一日,堅韌執着、勵精圖治,勤儉節約、無私忘我,不忘初心、獻身扶貧,為羣眾辦好事、辦實事。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張桂梅是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張桂梅作為千千萬萬基層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自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她始終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這三十年中也一直積極踐行這一人生追求。

她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蹟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張桂梅同志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參加工作30多年來,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

作為一名教師,她心繫困難羣眾,始終相信羣眾利益無小事,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投身教育扶貧行列,在她的努力下,華坪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她長期拖着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兑現了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諾言。她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自己卻甘守清貧。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張桂梅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家訪。張桂梅身體不好,但是她卻從來不讓學生家長來開家長會,自己拖着生病的身體進大山挨個對學生進行家訪。在遇到有輟學思想的學生時會不厭其煩、苦口婆心地給學生和家長做工作,不讓一個同學掉隊。就是這樣的家訪,張桂梅堅持了十年,幫助很多想輟學的孩子又重新走進了學校,坐在了課堂上學習。

張桂梅的事蹟感動着每個人,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生生的榜樣,她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慈善事業的精神讓我們欽佩。“俯首甘為儒子牛”是魯迅先生的寫照,也是張桂梅的寫照。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着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着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雖然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但卻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

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和用生命點燃的人生故事傳説,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製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着英雄的概念.”張桂梅的精神,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張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種平凡的精神,體現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和回報,具體落實到自己的事業和學生上,在普通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着追求。

身為教師的我,在學習了張桂梅的一些先進事蹟後,聯繫自己的實際想想,覺得作為一名戰鬥在一線的教師,和她相比,我確實深感慚愧,還有我身邊的一些老師,大多時候都把個人的切身利益掛在嘴上,缺少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和精神,有時候學校安排做事,總是各種藉口推脱,好像一切事情都是學校領導的事情,他們只負責完成教學任務就行了。試問這些老師和張桂梅如何能相提並論,怎麼有資格和張桂梅老師放在一起比較呢?我們的一些老師確實應該好好學習學習張桂梅老師那種無我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了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後,我也反思了自己,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為培養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才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而這些人才,首先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必須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我們身為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質量就會出問題!我們以後一定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教書育人,培養一批對國家有用的人才。教書育人的同時,還要在學業上不斷進步,修養上不斷完善,做學生熱愛、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做無愧於時代的光榮教師。

2022學習徐前凱事蹟心得體會 篇7

“榮譽不屬於我個人,屬於整個中國”

在袁隆平連連獲獎載譽歸來後,有媒體的記者採訪他時問道:“對於您的貢獻,您自我作何評價”

他平靜地説:“這不是我個人的榮譽,是我們中國的榮譽,我只是一個學科帶頭人,一名代表。我講一個故事:1997年8月,我去墨西哥參加作物遺傳與雜種優勢利用的國際討論會,並被授予先驅科學家榮譽稱號。這次會議有60多個國家的600多位科學家參加,其中12位是中國人。我因為簽證的關係,遲去了兩天,在舉行儀式的頭一天午時才到。我到了後,那12箇中國人喜出望外,説,袁教師你最之後了,我們急死了,你來了之後,我們的地位就提高了。因為在5名被授予先驅科學家稱號的人之中,其餘4名都是美國人。那一刻,我深深體會到,榮譽不屬於我個人,屬於整個中國。”

2022學習徐前凱事蹟心得體會 篇8

20__年春節雖然很冷,但最美的逆行者卻温暖了我們的心。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中國人回家與家人團圓的腳步:沒有想到我們會重蹈20__年非典的覆轍,也沒有想到我們在這場抗疫戰爭中需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更沒有想到當我們居家不曾踏出家門半步時,有多少“逆行者”正在冒着生命危險拼命拯救病人的生命……

他們説:“國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疫情,“逆行者”們不計個人安危,迎難而上。他們仁心仁術,大愛無疆;他們馳援武漢,義不容辭。

在奉勸民眾不要去武漢的同時,他們卻寫好請願書逆流而上。他們不是偉人,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成就,但是他們用平凡的雙手救死扶傷,用自己的生命尋找更多人的生命線,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患者的人生!

鍾南山院士今年已經84歲的高齡了,原本可以享受天倫之樂,卻選擇了臨危受命。他從沒有過絲毫猶豫,就像當年面對肆虐的非典一樣,匆匆出發,奔赴戰場。他在高鐵上的那一張照片,感動了我,也感動了全國人民。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衞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73歲,當國家有難,人民需要之時,毅然挺身而出,拼自己全力,逆行在疫情一線。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去研製抗擊疫情的藥,她一天只睡三個小時。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江應安説:“70多歲的老人了,不分晝夜,這個老太太,真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

“你爭分奪秒,為生命築起希望的港灣。你忘了害怕,堅守着捨生忘死的諾言。你忍住淚水,放棄見親人最後一面。你逆行向黑暗,無懼危險。你與病魔激戰,拯救病患。你為人民奉獻,犧牲在前。白衣天使,大愛人間。這就是中國醫生! ”這一則電視上的公益廣告道出了逆行者們的大無畏精神。是啊,疫情無情,人間有愛!退縮,從來不是我們中國人的性格!我們擁有着力量,我們必定會勝利!

加油,逆行者!加油,武漢!加油,偉大的祖國!v

2022學習徐前凱事蹟心得體會 篇9

李軍生於1986年9月,四川瀘縣人,20__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__年7月至20__年12月,在四川工業科技學院工作。20__年1月由四川工業科技學院選派到馬爾康市沙爾宗鎮黨委掛職擔任副書記負責對口扶貧工作,並定點幫扶沙爾宗村,於20__年12月14日不幸離世,終年33歲。

“去年,我兒子被飛石砸了,他給我兒子籌了5萬元錢治傷,是我們的大恩人。”人羣中,沙爾宗村村民昌旺斯甲紅着眼來為李軍送行。馬爾康駐村幹部王年忠駐着枴杖,一拐一瘸趕到殯儀館,送李軍最後一程,“作為一名扶貧幹部,他堅守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腳踏實地,將熱血潑灑在這片土地上,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這幾天,村裏都有人自發為他守夜,點酥油燈祈禱。”村委會主任祝昌海説,李軍在村上很熱心,不管大小事情,他都要盡心盡力地幫村民們解決,大家都很信任他。

前來送別的四川工業科技學院副院長黃斯欣説,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李軍用真心去感化每一名學生,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他先後6次被學院評為“優秀輔導員”“優秀教師”,2次被德陽市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李軍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的座右銘。”沙爾宗鎮黨委書記南卡爾甲説,在援藏幫扶和脱貧攻堅的700多個日子裏,李軍勤勤懇懇做好每一件工作,辦農民夜校,抓思想脱貧;在摸索中發展產業,帶動老百姓脱貧致富;熱心幫助羣眾解決生產生活問題。去年,沙爾宗村如願摘掉貧困帽子,15户貧困户家庭人均年收入均已超過3750元。李軍也被馬爾康市委授予“優秀駐村扶貧幹部”稱號,沙爾宗村被評為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和州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

“今天送別戰友李軍,心痛,心疼。”崇州援藏工作隊副領隊方馳説,李軍是我們援藏幹部大軍中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員。他在馬爾康脱貧攻堅一線奮戰了700多個日日夜夜,他的生命印記刻在了沙爾宗鎮每一個幹部羣眾的心裏。他像一位使者,把高原上的農牧民當成自己的親人,為他們排憂解難;他像一條紐帶,讓先進發展理念在藏區落地生根,開出致富花朵;他像一座燈塔,照耀着所有援藏隊友在脱貧奔康的大路上與藏區羣眾一道攜手前行。

2022學習徐前凱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李順達、申紀蘭抱着“搞好生產,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追求和信念,帶領西溝人民鍥而不捨地苦幹實幹,讓一個貧瘠的西溝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展覽館內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西溝人那種艱苦奮鬥、不怕困難、改天換地的英雄氣概。感受到了“立場堅定的政治素養,心繫羣眾的公僕情懷,廉潔奉公的優秀品德,奮力開拓的創新精神,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和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這就是偉大的紀蘭精神。

學習紀蘭精神,就是要緊緊圍繞我礦當前的發展重心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今年是我礦項目建設的攻堅年,同時也是“標杆年”,我們更應該學習申紀蘭同志的勞模精神。作為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唯一的一至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同志始終保持着共產黨員的優良作風。她身不離西溝,手不離勞動,心不離羣眾,自覺接受羣眾的監督,幾十年總是身先士卒,和人民羣眾站在一起,與人民共甘共苦。她淡泊名利,生活簡樸,永遠保持廉潔奉公的優良品質,保持着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得到了羣眾的擁護與愛戴。

學習紀蘭精神,就是要學習申紀蘭同志廉潔奉公的優秀品質。申紀蘭同志既是全國著名勞模,又擔任過多個領導職務。知名度大了,但她為人民立新功的思想沒有變;地位高了,但她共產黨員的本色沒有變。

學習紀蘭精神,就是要學習申紀蘭同志幾十年來對黨的事業、對人民的無限忠誠,緊緊圍繞我礦“忠誠、正義、敬業、協作”核心價值觀開展工作。正如她在臨別時深情的告誡:“大家要永遠聽黨話、跟黨走,高度的與習近平同志這個核心保持一致”。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純潔性的最真實的體現。

2022學習徐前凱事蹟心得體會 篇11

人民大會堂小禮堂的報告廳裏,同事和弟子都表現出了明顯的緊張和興奮,而袁隆平卻依然故我,明亮的眼睛,頑皮的笑容,與兩個月前活躍在氣排球場上氣定神閒的神態並無兩樣,薄薄一頁紙的演講稿握在手裏,幾乎不怎麼看。

這不禁讓記者想起5月份的長沙記者見面會時,他把演講稿丟到一邊的情形。對於開會發言,袁隆平顯示出了他的“大師風範”。

“我有兩個雄心壯志”

“請這麼多領導和高層人士來聽報告,我感到很不安,我並沒有大家讚揚的那麼好,我聽之有愧。我覺得光榮應該屬於國家,屬於從事雜交水稻工作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幹部。”對於同事們的誇讚,袁隆平表現出的是一個科學家的謙遜。

對於自己的功績一帶而過的袁隆平,在談到超級水稻時卻顯得興致勃勃:“今生,我還有兩個心願,也可以説是我的兩個雄心壯志。”

擁有老驥伏櫪精神的袁隆平説,他的第一個心願就是爭取在20__年實現第三期超級雜交稻大面積示範畝產900公斤的目標。

“計劃到20__年在全國推廣6000萬畝,產出現有8000萬畝所產的糧食,也就是説,等於增加了20__萬畝耕地,可多養活3000萬人!”説到這兒,站在演講台前的袁隆平抬起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第二個心願,是在國外進一步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現在,全世界有22億畝水稻,如果其中一半種雜交水稻的話,所增加的糧食可多養活4—5億人。”

袁隆平不到10分鐘的報告,被全場一次又一次熱烈的掌聲打斷。

“這一天早該來了”

在人頭攢動的會場中,記者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在前排忙碌,照相機、攝像機全副武裝,時而對準講台,時而對準細心聆聽報告的領導和觀眾,她就是袁隆平身邊的祕書辛業芸,記者與她在長沙曾有一面之緣。

在她休息的空當,記者抓住了這個大忙人。

“今天我太激動了,就像過年一樣。”辛業芸眼眶微微發紅。

“袁老師對於祖國、人民和全人類的貢獻太大了,我以前也曾陪他到過很多地方作報告,甚至去過美國,但是,在人民大會堂的報告,這是第一次。我覺得袁老師為人類做出的貢獻太大了,我始終覺得袁老師應該有一場這樣的報告會,他早就該站到今天這樣的演講台上。”辛業芸激動得語調微微發顫。

一轉身,又有一個熟悉的身影映入了記者的眼簾,袁隆平的兒媳,也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工作的段美娟,也手舉相機對準了演講台,準備將這歷史性的一刻記錄下來。

“爸爸這次過來穿的還是20__年來北京領國家最高科技獎時買的那套降價西服,這麼多年,這套西服就是他每次出席重要會議的禮服。”看到台上的袁隆平,兒媳段美娟説:“平常很少能看到爸爸穿得這麼正式,都是方便下田的休閒裝。”

爺爺的夢

在報告會進行到尾聲時,演講台上出現了8個身穿白色小紗裙、頭扎羊角辮的可愛娃娃,她們是來自湖南第一師範附小的國小生們。稚嫩的孩子們用她們甜美可愛的童聲,將一首《爺爺的夢》獻給了她們心中可愛可敬的科學家爺爺———袁隆平。

親愛的爺爺請允許我,一個吃着您發明的稻米長大的孩子來告訴您我內心的祕密和夢想———長大了我也要做科學家接過您手裏的接力棒心懷世界,正直善良讓所有的人都遠離饑荒我也要成為天空中最亮的星星就緊挨在您的身旁我也要讓世界的夜空因為我們中國人的存在變得更加美好,更加閃亮!

站在一旁的袁隆平看着孩子們可愛的模樣,滿臉的笑意,這位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的人民科學家望向孩子們的笑眼裏,也藴含了對這些科學“種子”們的殷殷希望。

2022學習徐前凱事蹟心得體會 篇12

張楠的真,是真性情、真男兒的真。

對父母他是孝順的兒子,對姐姐他是胸藏大愛的弟弟,對戰友他是無私幫助的兄弟,對國家他是鐵血忠誠的男兒。

從開始認識張楠到回想張楠,他的事蹟讓我感動,讓我動容。更因為他是生活在我們身邊實實在在的英雄,對我產生十分強大的影響。

張楠,我們的好兄弟、好戰友、好班長,您未曾走遠,您永遠都在!

2022學習徐前凱事蹟心得體會 篇13

我公司黨委積極響組織開展了向袁隆平同志學習的活動。我認真參加了學習活動,並進行了學習總結。

通過學習,使我對袁隆平同志有了我瞭解較全面的瞭解。袁隆平同志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傑出的農業科學家、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科技工作者,立志解決人民羣眾的吃飯問題,五十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於雜交水稻科學研究,提出了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使中國水稻產量不斷邁上新台階,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可以説,袁隆平同志是我國當代知識分子的楷模。他獻身科學、頑強拼搏、勇於創新,以農業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不斷造福人類。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團結協作、甘為人梯,桃李滿天下,贏得了廣泛的讚譽。他還是傑出的無黨派代表人士,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積極參政議政、獻計出力,為統一戰線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袁隆平傑出的科技才華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達到了完美結合和高度統一,贏得了社會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風,為我們樹立起了學習的典範,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第一:學習袁隆平院士為國、為民、為事業不畏艱難,勇於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説:“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作為一名具有高級職稱的黨員,身處脱硫環保調試工作第一線,我應該把個人的理想同公司、國家環保事業及民族的奮鬥目標統一起來,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事業發展國家富強緊密聯繫起來,牢固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和永遠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不斷進取,刻苦鑽研,認真做好本職工作。

第二:學習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袁隆平院士認為:“成功的要決在於知識、汗水、靈感、機遇。”20世紀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遺傳學説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視野開闊,通讀外文資料,瞭解到了孟德爾、摩爾根現代遺傳學理論研究的新動向,於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他為我們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立人,學一生,愛一行,鑽一行,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在脱硫環保崗位上百折不撓,鍥而不捨,樂於服務,甘於奉獻,積極投身國家環保事業的建設中。

第三:學習袁隆平院士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自從事雜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從大處着眼,從難處着手,從全局着想,所以每次課題的啟動總能帶動不同地區和單位的合作攻關。20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現的“野敗”材料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作攻關的步伐,使得後續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實現。從這點上,我想作為一名調試技術人員,應該需具備這種精神,團結同志,傾聽大家的呼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工作的預見性,理順關係,全力以赴把公司交給的任務完成好。

第四:學習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謙遜豁達,不以權威自居;他作風純樸,關心他人;他熱愛生活,健康樂觀。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當代優秀知識分子憂國憂民、造福人類的宏大報負、自強不息、勇攀高峯的創新精神、不畏艱辛、迎難而上的奮鬥意志、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思想境界。

袁隆平院士對事業的執着和奉獻深深地激勵了我,我要儘自己全力來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袁隆平是我們黨培養出來的當代科技工作者的傑出代表,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當代知識分子憂國憂民、造福人類的宏大抱負,自強不息、勇攀高峯的創新精神,不畏艱辛、迎難而上的奮鬥意志,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思想境界。他是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湧現出來的我國當代知識分子的突出典型,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一面光輝旗幟。可以説,袁隆平院士的這種精神不僅鼓舞了我們,更淨化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作為一名環保工作者,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更好地學習環保專業新技術和新知識,拓寬知識面,提高調試技術水平,同時更好地參加政治學習,提高政治素養,從各方面以袁隆平院士的先進事蹟為榜樣和標準來不斷督促並提高自己,以爭取更大的進步。

2022學習徐前凱事蹟心得體會 篇14

“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

無論在民族中學還是後來的女子高中,教學質量一直是張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學時,曾經有一個班令老師們頭疼,張桂梅卻主動要求擔任班主任。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為看住那些晚上總想跑出去的學生,她把行李搬進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們漸漸接受了張桂梅,感覺“就像在家裏,和媽媽住在一起”。但是,男生們不知道,他們粗重的鼾聲、夢話和腳臭,常常讓張桂梅睡不好覺。她甚至從下午開始就不敢喝水,擔心晚上起夜時學生趁機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張桂梅在宿舍裏鋪了兩張牀,一張自己睡,一張留給需要特別關心的學生。為了隨時關照學生,她睡覺不脱衣服。有個和張桂梅住在一起的學生,始終不肯和她多説話。這期間,張桂梅在食堂打飯時,摔了一跤,肋骨斷了三根。她沒有住院就又回了學校。每天早晨仍然5點起牀,但要靠學生抱起來;夜裏很晚睡下,還要忍着疼痛和學生聊會兒天。3個月後,這名學生抱着張老師大哭起來,説一定不會辜負張老師。

如今,張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腫塊,頭上還有骨瘤,她的肺出現了問題,嘴脣經常沒有知覺,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牀,喊吃飯,喊跑步,喊睡覺……“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張桂梅説。

為給學生解饞,張桂梅每個月輪流帶着學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張桂梅去付賬時,學生髮現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錢。學生們這才知道,張老師每頓飯只捨得吃兩角錢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費僅3元。

她至今還在用一部老式諾基亞,手機裏存着學生和家長的電話,“聽説智能手機容易壞,怕換手機後這些電話號碼會丟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別人買給她的。她去參加黨的xx大前,華坪縣委給她7000元置裝費,讓她買套西服去北京開會。她卻用這筆錢為學校買了台電腦。

她把獲得的3萬多元獎金,捐給了災區;5000元的勞模獎金,一次性交了黨費;30萬元的“興滇人才獎”獎金,捐給了華坪縣丁王民族國小;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囑咐撥給她治病的兩萬元,她也捐了;她甚至還想預支自己的喪葬費,把這些錢用在山區孩子們身上。

她把自己的xx大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的榮譽證書,全部捐給了縣檔案館。她説:“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

2022學習徐前凱事蹟心得體會 篇15

20__年6月1日下午,王紅旭同志勇救兩名落水兒童,將生命永遠定格在35歲,用美好青春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為組織動員我校廣大青年向王紅旭同志學習,校團委組織部分別於6月23日12:30在主校區B103、6月24日12:40在新校區A104開展“範文參考網學習王紅旭同志先進事蹟”主題團日活動。

活動以兩段視頻引入主題,重現英雄壯舉:危急關頭,王紅旭同志置生死於度外,不顧江水湍急,勇保兩名落水兒童性命。王紅旭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堅定信念、“見義勇為·捨己救人”的優秀品德以及“向上向善·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無不感動着在場所有人。隨後,主持人提問大家,邀請大家一起暢談了解的英雄故事,多位同學分享了鍾南山院士逆行武漢、許長峯力保羣眾財產不受損失等感人故事,他們所體現出來的無私奉獻精神與愛國為民精神,值得我們新一代年輕人傳承和發揚。主持人也藉此呼籲大家要崇尚英雄、捍衞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

通過本次團日活動,希望大家學習王紅旭同志的義舉大愛,那些自發走進江水結成“救命人梯”,和他一起託舉起兩條生命的普通人,也會定格於這座城市的記憶之中。我們相信,對一位英雄的敬意,一定會轉化成更多人的善意;人性的暖流,一定會讓重慶這座城市,越來越美好、越來越有温度、越來越讓人嚮往!

2022學習徐前凱事蹟心得體會 篇16

“最艱難的成功,不是超越別人,而是超越自己。”

從抗擊非典,到援非抗埃,再到此次武漢抗疫,在生物安全領域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一直在努力超越自己。

1月26日,陳薇受命率軍事醫學專家組緊急趕赴武漢,率領團隊圍繞新型冠狀病毒的病原傳播變異、快速檢測技術、疫苗抗體研製等,與軍地有關單位迅速建立起聯防、聯控、聯治、聯研工作機制。

核酸檢測是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技術支撐。抵達武漢後,陳薇帶領專家組僅用一天即完成帳篷式移動檢測實驗室和檢測平台搭建工作,應用自主研發的檢測試劑盒,配合核酸全自動提取技術,迅速形成日檢1000人份的核酸檢測能力。

為加快推進科研與臨牀有效融合,陳薇率領科研人員在病原學、免疫學、空氣動力學等領域展開研究,快速建立“核酸檢測—抗體篩查—多重病原檢測”的鑑定鏈條,精準診斷臨牀患者感染類型,率先在火神山醫院等3家醫院推廣應用,有效提高了臨牀診斷準確率和治癒率。

疫苗,是終結新冠肺炎最有力的科技武器。在武漢,陳薇率領團隊與後方科研基地聯合作戰,集中力量展開應急科研攻關,爭分奪秒開展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究。

這是一個個值得銘記的閃光時刻——

3月16日,陳薇帶領科研團隊研製的新冠病毒疫苗,成為國內第一個獲批正式進入臨牀試驗的疫苗。

4月10日,完成疫苗一期臨牀試驗接種的108位志願者,全部結束集中醫學觀察,健康狀況良好。

4月12日,該疫苗開展二期臨牀試驗,成為當時全球唯一進入二期臨牀試驗的新冠病毒疫苗。

談及疫苗研發,陳薇説:“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疫苗成功進入臨牀試驗,是我國科技進步的體現,也是大國形象、大國擔當的體現,更是對人類的貢獻。”

建設國家生物安全科學與產業創新中心,是陳薇的夢想。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她一直在為此積極建言、大聲呼籲。

“已知有手段,未知有能力。”這是陳薇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面對已知和未知,她帶領團隊時刻枕戈待旦,不斷超越自己……

採訪手記

在陳薇看來,一個人的職業選擇如果能與國家重大需求相結合,個人價值就會成倍放大。在數十年如一日為國奉獻、為民解難中,陳薇和戰友們竭力實現自己的價值,成倍放大自己的價值。

作為一名軍人,她聞令而動、敢打敢拼,展現了鋼鐵戰士的血性本色;作為一名黨員,她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作為一名院士,她領銜研發全球第一個進入二期臨牀試驗的新冠病毒疫苗,彰顯了我國的科技實力,用實際行動譜寫了絢麗的奮鬥篇章。

2022學習徐前凱事蹟心得體會 篇17

“我人生的價值在於改變了一代人,不管有多少數量,只要他們過的比我好,我就滿足了!”這是張桂梅校長在接受採訪時説的一段話,她的一生貢獻給了教育事業,作為一名知識的傳播者,她是偉大的,無私的。看完了她的事蹟,也讓我對於自己的人生價值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我出生在雲南的一個邊陲小鎮,所幸,我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但在我身邊也有過同樣的事情發生,我清楚的記得我的一位國中同學,沒有上完國中就回家了,她的家在雲南的一片山區裏,後來我在朋友那裏得知,她是回家結婚了,家裏給介紹了一個對象,所以只能放棄了上學的機會,那時對於我來説,還不知道這意味着什麼,現在想來,也許那個同學的一輩子就被圈禁在了大山深處。

人們常説知識改變命運,對於小時候的我來説,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我也還沒有明白知識是如何能改變人命運的,但是,現在的我,在錯過了最好的學習環境和最佳的學習時間後,我明白了,還記得高中時,我媽媽也常和我説讓我好好的學習,不要一輩子就蝸居在一個不大的城市,以為自己所處的這一片天空,就是整個世界。那時的我處於青春的叛逆期,幹什麼都要和父母對着來,現在我也曾不止一次後悔過當時沒能早點懂事,沒能聽父母的好好學習,但是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人生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

踏入教育這個圈子是我沒有想到過的,在填報大學聯考志願的時候,我也有想過要讀教育,但是在父母的勸説和自己對於未來的迷茫下,我放棄了,而是選擇了在當時看來似乎比較吃香的計算機系,走進教育的圈子,也算是偶然,在大學時,朋友介紹我去做一個兼職,是市教委給的一個國中生科學實踐課程,我當助教。有一次,因為安排上的失誤,有兩個孩子沒有安排老師上課,負責人讓我臨時帶兩次,那是我第一次作為一個老師上課,課後的成就感是巨大,後來我開始在不同的機構做兼職,畢業後來到了高思,也算是正式走入這個圈子。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做教育是一個神聖的職業,肩負着教育強國的重擔,一開始,我也想親自和學生們傳授知識,但是我自身的能力限制了我,後來我想,給學生們介紹適合她的老師,能夠從側面幫助到也是好的,一開始這個工作確實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成就感,特別是在家長找我,説老師特別好,孩子有提升的時候,這種滿足感上升到了一個極點。進入教育行業,我的初衷就是想讓更多的孩子學到更有用的知識,讓他們的未來有更多的選擇性,這樣就夠了。雖然我們是以營利為目的,但是確實幫助了一些孩子不是嗎?但是當這份工作給我帶來滿足感的同時,也有家長的投訴和謾罵,我也動搖過,也想過要不要繼續下去。但是今天這則新聞給了我很大的衝擊,張校長在創立學校之初,也遇到過很多的困難,也有過很多人的不理解,但是她為了心中的信念堅持下來了,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影響的不只是一代人,起碼是三代人會因為讀書而改變自己的未來,我感受到了教育強國的重要性。

北京的教育環境確實比一些山裏的環境好了太多,給我們的感受自然也沒有山裏老師那麼強烈,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想,我們肩負的不僅僅是一個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同時也是肩負了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希望和信賴,更肩負了教育強國,國家興亡的使命感。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而我們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是少年強的重要一環。我們的力量很弱小,小到可能對一個孩子的未來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我們的力量也可以很強大,只要被家長和孩子們信賴,我們同樣可以改變千千萬萬個孩子的未來。

我還記得小時候的第一位語文老師,那是一個從大城市來的語文老師,很漂亮,普通話也很標準,正是在她的教育下,我的普通話沒有大多數南方人的口音,那是我的啟蒙老師,我也記得我的最後一位語文老師,一位有着幾十年教齡的老教師,我是他的最後一屆學生,也是他告訴我,年輕就要敢拼,敢闖,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會有着我意想不到的精彩。這兩位老師都在我人生的重要時期對於我有着特殊的意義。我更加記得去年的高思年會,年會上須老師向我們展示了高思和其他一些邊遠學校的合作,也帶着我們的產品走遍了中國的每一寸土地,也告訴我們有無數的孩子可以享受和北京同樣的教育資源,對於北京的孩子來説,這可能沒有什麼稀奇的,但是對於那些孩子來説,可能就是開啟了人生的另一扇窗,人生因此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人們常説一個詞——言傳身教。我想新聞裏那個想考到東三省的女孩,也是受了張校長的言傳身教吧,不想自己的人生以後侷限在一個地方,想要有很多的精彩,能看到,她説起目標時,眼睛裏都是有光的,是對未來的期待。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能做的還是太少,我也許不能影響一代人,但是我能努力做到影響身邊的人,不忘教育的根本,也不忘我的初心。我想如果有機會,我也想去教教那些孩子,也想有一個親自改變他們的機會,也想親口告訴他們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從思想上改變他們。

這篇新聞給我的感觸太多,有的話也不知道怎麼説出口,借用公司的一句話——始而初心,十而用心,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張桂梅事蹟學習心得體會4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感想,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作為一個基層黨員教師,將以張桂梅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幹好本職工作。

張桂梅是一個基層教育工作者,也是每一位教師思想、行動的楷模。首先她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具有崇高的師德:愛崗如命,愛生如子,是一株咬定青山的松樹,紮根在教育最基礎的崗位上,一去就是幾十年。二十多個榮譽,足以證明她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揮灑的汗水和心血,為社會培養一拔又一拔合格的建設者和高技能人才,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張桂梅還是一名優秀的中共黨員,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個普通人對祟高信仰的不懈追求和不斷超越。正因為有無數個張桂梅的奮鬥,才有力地撐起了國家的脊樑,不斷超越,在國際事務中居於舉足重輕的地位。作為黨員教師,我要以張桂梅為榜樣,學習她為了教育事業發展而捨去小我;學習她在平凡崗位上創造奇蹟,抒寫人生優美的華章;學習她在基層教育崗位上踐行一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p94x6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