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學習塞罕壩精神心得體會

學習塞罕壩精神心得體會

導語: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人,我們要做到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牢固樹立樂於奉獻的光榮感和責任感,將工作思維由被動應付向主動服務轉變,想幹事、會幹事、能幹成事,在奉獻中不斷進步成長。

學習塞罕壩精神心得體會
【學習塞罕壩精神心得體會1】

記得第一次到塞罕壩,我被眼前一望無際的松濤所震憾,被荒漠變綠洲的驚世之舉所折服。塞罕壩是河北林業的一筆財富,也是全國創業史上的一座豐碑。在舉國上下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作為一名務林人,更希望塞罕壩精神能夠再次進入廣大幹部羣眾的視野,通過點燃學習塞罕壩先進羣體的火把,讓塞罕壩精神薪火相傳。對此,我個人有三點體會:

第一,學習和弘揚塞罕壩艱苦創業、戰天鬥地,“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鬥精神,大興艱苦奮鬥之風。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也是塞罕壩精神的精髓,更是我們黨的立業之本、取勝之道、傳家之寶。塞罕壩通過幾代人的艱苦奮鬥,打造出亞洲最大的人工林基地,創造了人類奇蹟。我們學習和弘揚塞罕壩精神,就要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自覺踐行艱苦創業、厲行節約、勤儉辦事的優良作風,發揚自強不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保持不畏困難、堅忍不拔、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為推進黨和人民的事業努力奮鬥。當前,要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大手大腳,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使艱苦奮鬥精神真正成為凝聚民心在改革中攻堅克難的無價之寶。

第二,學習和弘揚塞罕壩人不怕困難、不懼風險,“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大無畏精神,大興知難而進之風。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寶貴品質,也是塞罕壩精神的重要內容。面對當時滿眼荒沙、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塞罕壩人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克服難以想象的重重困難,闖出了一條具有塞罕壩特色的創業之路。這種精神,與今天我們所倡導的開拓創新、攻堅克難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我們學習和弘揚塞罕壩精神,就要始終保持一種敢做善成的勇氣、保持一種逆勢飛揚的豪氣,不怕任務艱鉅、不怕責任重大,敢於挑起重擔,敢於克難制勝,敢於奮勇爭先。善於在挑戰面前捕捉和把握髮展機遇,善於在逆境中發現和培育有利因素,夙興夜寐思改革,廢寢忘食謀發展,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優良的作風迎難而上、鋭意改革、不斷求索。

第三,學習和弘揚塞罕壩人獻身林業、無怨無悔、鞠躬盡瘁、“衣寬解帶終不悔”的奉獻精神,大興敬業奉獻之風。幾代塞罕壩人不怕苦、不怕累,不為名、不為利,甘於奉獻,甘於寂寞,以實際行動,展現了塞罕壩人的高尚情操,在河北林業乃至全國人民心目中樹立了崇高的形象。我們學習弘揚塞罕壩精神,就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黨和人民事業任勞任怨、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造福人民羣眾。要把人生價值與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多想羣眾少想自己,多想事業少想名利,堅持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要堅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僕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利,堅持慎獨慎微,謀事幹事,始終保持共產黨人埋頭苦幹、甘於奉獻的政治本色。

【學習塞罕壩精神心得體會2】

55載天道酬勤,譜出生態史詩;數十載矢志不渝,鑄就綠色長城。位於河北省最北端的塞罕壩,儘管在蒙古語裏意為“美麗的高嶺”,可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這裏被荒漠、流沙佔據,最高氣温33.4℃,最低氣温-43.3℃,年均氣温-1.3℃,年均積雪達7個月,年均無霜期64天,年均6級以上大風天數76天。55年的艱苦創業,三代塞罕壩人在極端困難的立地條件下,在140萬畝的經營面積上成功營造出面積112萬畝的世界上面積最大人工林的綠色奇蹟。如果把人工林按1米株距排開,可繞地球赤道12圈,不僅為京津築建了一道防沙源、涵水源的綠色長城,也鑄就了“忠於使命、艱苦創業、科學求實、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偉大的時期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精神是由一個個鮮明具體的“座標”組成,從而形成一個能夠長久涵養後人的“精神譜系”。革命時期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建設時期的抗美援朝精神、好八連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紅旗渠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改革時期的女排精神、經濟特區拓荒牛精神、新時期創業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北京奧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勞模精神……這些紅色精神猶如鮮活生動的歷史鏈條,把可歌可泣的中國精神串接起來,展示出來。

塞罕壩精神植根於140萬畝的塞罕壩土地,源於幾代成百上千名塞罕壩人的奉獻奮鬥,成長於塞罕壩日益輝煌的綠色事業之上,契合了時代發展的要求,是這些紅色精神的傳承、光大和延續,是中國精神的時代表達和最新詮釋,成為永遠飄揚的精神旗幟。

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歌德説過,奇蹟是信仰最寵愛的孩子。也正是沿着“忠於使命、艱苦創業、科學求實、綠色發展”這條由“信仰”鑄就的道路,一代又一代塞罕壩人奮鬥在塞北荒漠,用辛勤的汗水不斷澆灌,用堅韌的精神作為支撐,55年如一日,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奇蹟。從“飛鳥無棲樹,黃沙遮天日”的茫茫荒原到“萬里藍天白雲遊,綠野繁花無盡頭”的美麗高嶺,塞罕壩精神的產生、發展到發揚光大,既是塞罕壩機械林場人精神風貌的生動寫照,又是時代發展所形成的精神財富。

當年貼在塞罕壩地窩子門框上的一副對聯:“一日三餐有味無味無所謂,爬冰卧雪冷乎凍乎不在乎——樂在其中”,充分表達了塞罕壩人戰天鬥地的壯志豪情和樂觀主義精神,印證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性和實用性,既給我們留下了一道怡人的綠色長城,也為我們築起了一道精神長城。每個時代都有着不同的代表精神,但為追求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偉大精神是一致的,塞罕壩精神是當前時代精神不可或缺的關鍵組成部分,是中國構築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之旗。

偉大的事業呼喚偉大的精神。一個前進的時代,總有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一個強大的民族,總有一種百折不撓的意志;一個崛起的國家,必然始終保持着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精神振奮則百業俱興,形神怠馳百事俱廢。今天,我們已經踏上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經濟進入調整期、改革進入攻堅期、社會進入轉型期,各種矛盾疊加凸顯……這都要不斷爬坡過坎、攻堅克難,也必然伴隨調整的陣痛、成長的煩惱。如何以更大智慧與勇氣啃硬骨頭、涉險灘,完成艱鉅繁重的社會轉型與改革攻堅任務?如何衝破思想觀念障礙,突破利益固化藩籬,不斷為創新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讓中國夢沿着綠色發展的航程展翅飛翔?這些,在塞罕壩精神中都能找到“答案”。

精神是時代最盛開的花朵。要成就偉大的事業,就要弘揚55年鑄就的塞罕壩精神,把其貫注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體現到創新創業的各個崗位中,化作永不停滯的血脈、永遠傳承的基因。這樣,追夢的腳步才會格外堅實,圓夢的力量才會更加澎湃,才會以厚重的奮鬥底色托起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在“信仰”鑄就的道路上高歌猛進、闊步前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om0rw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