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心得(精選17篇)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心得(精選17篇)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心得 篇1

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啊!有端午節,中秋節,元宵節,勞動節,清明節,臘八節,元旦節……民間工藝也是多種多樣,有微雕,刺繡,剪紙,泥塑,皮影,吹糖人,磚雕,瓷刻,木偶,蠟染,臉譜……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除夕和春節,春節是農曆正月七年級,(陰曆年)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在春節的前一天是除夕夜,傳説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人害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色,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一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笑到:“婆婆若讓我在家帶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説,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天漸漸地黑了,“年”來到了村裏,可大家只聽得“年”的一聲喊叫,原來是因為那個乞丐身穿紅色披袍,還把老婆婆的家打扮的燭火通明,還放着煙火和爆竹。所以“年”不敢靠近,只好逃走了。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心得(精選17篇)

沒過多久,這件事就廣為流傳了,大家都效仿那個乞丐的做法,每到初夜那一天家家户户燭火通明、守更待歲。果然,“年”再也沒有出現過。

更因此,到了春節家家户户也會張燈結綵,所以,過年才有了貼窗花,放爆竹的習俗。春節更有拜年的習俗,相互問候。還有吃年夜飯的傳統美德。——一家人都在一起開開心心的吃一頓晚餐……還有許多習俗。

中國的習俗和傳統我們都不應該忘記。魯迅説過:“惟有民魂是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真的有進步。”覺醒吧!我希望我們用全部的聰明才智和生命熱血來傳承我們的優秀民族文化,來構建我們的祖國輝煌。請“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吧!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心得 篇2

不管怎樣,中國人都不能忘“本”。

“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在緊急情況下,推開了兩名學生,自己卻被車輪碾壓,雙腿高位截肢。不少人感歎她的舉動,但也有人替她感到惋惜。對比《二十四孝》中的某些類似“埋兒養母”的極端行為,這種行為更讓人尊敬。

文章中提到的有違當今社會主義所“規劃”的和諧藍圖的“傳統道德”如今註定要被剔除,倘若繼承這些糟粕,必定會收到法院的“通知書”和“警察的手銬”。對那些垃圾道德必須剔除,毫無疑問。“三綱”,“五常”,男尊女卑,為千年後的我們描繪了一個男權社會。“裹腳”定義了當時的審美標準,那也註定要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被巨浪衝走,儘管它在某些人的腦海中根深蒂固。——正所謂“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今天的我們可以用千年後的眼光重審過去的歷史事實,諷刺當時的文化糟粕,卻不知道後人千年後亦會用這樣的眼光打量今天我們的一切。

千年前“精忠報國”的英雄與現在騙津貼的“士兵”形成鮮明對比。過去文化的精華大都隨時間的拉長減輕了質量,甚至湮滅了。

不可否認,自中國打開大門迎接外來文化的同時,我們便遭到外來文化的侵襲。新舊思想道德文化的激烈碰撞,新時代的先進文化才能佔到上風,而中國本土的傳統文化精華大都失去了,或者改變了最初的形態,遭到扭曲,甚至泯滅,無跡可尋。“聖誕日”“復活節”充斥店家“商戰”,“七夕”演變成了“情人節”;——這是多麼的遺憾。

我們承認,中國傳統道德中是精華與糟粕並存,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就成了必然。中華上下五千年所孕育的未間斷的文化精華,留傳至今是一筆無法用金錢丈量的巨大財富,更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驕傲,是區別於其他民族血脈的獨特精髓。換言之,這就是“本”這就是“源”。

我們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傳統道德文化,衡量其思想價值,繼承並發展精華,保持傳統道德的內在思想形態,維護精華的本原,將它帶入當今的生活實踐中去,在它的基礎之上構建符合這一時代的道德文化大廈。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心得 篇3

遙遠的東方有個美麗而古老的國家——中國。她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有着數不盡的神話傳説;有着文明而古樸的民風;有着燦爛無盡的民族文化。世上最雄偉、壯觀、迷人的山,世上最沸騰、氣派、醉人的河,滋養着她勤勞、堅韌、可愛的兒女。她善良、多情、博愛、深沉、又充滿智慧,是地球媽媽幾百個孩子中的一個。你看,她開放了,漸漸朝着富裕接近,明天的她一定更強大。這就是我的祖國,我深愛的祖國,我是中國人,愛説中國話。

從漢語誕生的第一天起,已經和中華民族的歷史緊緊相連。五千年的歲月積累,早已像高山一樣博大雄偉,似海洋一般廣闊無垠。獨特的四聲,有着音樂般的聲調,配合我國特有的詩詞歌賦,即可終日吟唱世代相傳。這種世界上使用最廣泛、最有活力的語言,生生不息、蓬蓬勃勃,它包含了多少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修築萬里長城是為了保護它不受傷害,英雄兒女為了捍衞它的尊嚴浴血奮戰抵禦外強,正是他們撐起了我們民族的脊樑,祖國的希望,是他們用滿腔的熱血,譜寫了無愧於時代的凱歌,才使得我們的母語響徹神州,那麼氣勢磅礴,那麼雄壯嘹亮。這是一種多麼美麗的語言啊!

正是會説這美麗語言的民族,創造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漢字——方塊字。它以平凡的一筆一畫組成了不平凡的統一體,以其獨特的結構向世人展示中華民族傳統的悠久,展示歷史的浩蕩、曲折,和中華民族的與眾不同。它的魅力是任何別種文字所無法企及的。它是一首古老的情歌,深情、纏綿;它是一首精闢的詩,刻骨、醉人;更是一篇抒情散文,向人訴説着滿腔激情,令人隨之起伏、盪漾,大有與之同生死、共命運之勢。

課堂上,老師帶領我們走進文學的殿堂,盡情地在古詩美文中流連忘返。同學們一起欣賞“漢字宮”,領略古人造字的偉大;一起翻閲背誦古典詩歌,與詩人一同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一起品詞析句,體會漢語的精華。點點滴滴使我們愛上了語文,愛上了文學,愛上了我們偉大的祖國。

多彩的語言,豐厚的人文,綿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啟心智,長知識,令我們愛上了漢語,瞭解了民族文化,感歎着祖國的偉大。

是啊,漢語是熱血一般黃河的波濤,是羣星一般祖先的謎,是春蠶口中吐出的絲綢古道。它是遨遊太空時發出的問候,是奧運升旗時奏響的國歌,是每次放飛白鴿時祖國的生日。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心得 篇4

中國,一個以五千年文明為積澱,以百餘年磨難為基點,以五十餘年發展為基石,多少榮辱悲歡,多少興衰成敗,成就了中國這隻浴火重生的鳳凰!

在當今開放的世界裏,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世界才會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才能更加地充滿生機和活力。

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晚,村裏便鼓聲四起,霎時間村當街便擠滿了人,有敲鑼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玩龍的,村裏好不熱鬧。小孩子穿着棉襖在街上你追我趕的,不時地放着炮,老人們聚成一堆兒聊天,年輕小夥兒,俊俏姑娘則在給人們表演節目。

而清明節,人們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門上;端午時,奶奶總會給我們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節呢,我們一家老小坐在院子裏,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真是人間一大樂事。

可現在呢,“洋節”來襲,西方的情人節代替了我們的七夕節。洋節風靡而傳統節日卻逐漸被人們淡忘,身為一名中國人,你難道不應為此做些什麼嗎?

現在,每當過年時人們總是出去大吃一頓,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有許多人在歎氣,説:“怎麼一點年兒都沒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這些文化習俗正在揮手向我們告別。

清明節人們哪還會在自家門前插一枝嫩柳呢?僅僅去墳裏掃掃墓,而已。端午節,還有誰會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圓之夜,又有誰會和家人們愜意地坐在院子裏手拿月餅,抬頭賞月呢?

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慢慢被人們所淡忘。傳統佳節在現在社會裏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呢?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形財富,傳統佳節藴含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這些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作為一名高中生,我能倡議大家為弘揚傳統文化而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於這個民族,它更屬於這個世界。我們要盡全力把我們的傳統佳節推廣到世界上,讓世界變得更加炫彩多姿。保衞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你還等什麼?快行動吧!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心得 篇5

又一個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不熱鬧,反而有點淒涼。革命先烈們,你們犧牲了多少啊!

這幾天,我看了電影《兩個小八路》,他們很勇敢,在無數戰爭硝煙的洗禮中,留下了那感人的故事。他們在佈滿了硝煙的戰場上為八路軍們通風報信;在充滿危險的鬼子的軍營,不,是兇殘的豺狼的老巢前獲得敵情,傳遞給戰士們;在火焰蔓延和子彈飛過的戰場上奮不顧身……他們為了革命,和鬼子、當漢奸的二鬼子拼搏着。抗日戰爭的勝利凝聚了多少他們的血汗!這兩個小八路年齡只有十幾歲!

槍中發出的子彈,是戰士們發出的呼喊;手雷中冒出的巨火,是戰士們對日軍的憎恨;大炮中冒出的巨煙,是戰士們內心為革命而奮鬥的志向長城。一個個烈士們倒在了通往勝利的道路上,贏在了革命戰場上,他們用血抹亮了自己閃耀的名字,用生命換來了現在美好的生活,用高聲的呼喊換來了解放後和平美麗的祖國……烈士們,你們在説什麼?啊!我聽見了!你們在説:“為了革命,為了下一代,衝啊!”你們走了,但留下了無數後人的思念,留下了血染紅的五星紅旗!“烈士忠魂千秋在,英雄浩氣萬古存”,烈士們,你們安息吧!我們一定會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更加繁榮!

做一個文明少年,拋開不該想的東西,尊重先烈們。

經常聽到有同學説不文明詞語,還改編先烈們的故事,這怎麼行呢?做一個好少年,好學生,佩戴好紅領巾,乾乾淨淨、開開心心迎接每一天。

同學們,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心得 篇6

隨着社會的變革,一個嚴峻的現實是,我們很多傳統節日都被冷落了,誠然,聖誕節、復活節等“洋節”的到來帶給了我們新鮮活躍的西方文化,拓寬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的見聞,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如今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人,似乎對“洋節”過分偏愛從而忽視了我們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這個農業文明向城市文明、工業文明轉化的時代,傳統節日儀式上的淡化雖難以避免,但節日若是被人們淡忘,甚至尋覓不到一息對傳統節日的記憶,那將是危險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需要優秀傳統文化滋養,不尊重不善待傳統文化,難免逐漸喪失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在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如何堅守傳統文化,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重視的課題。

每一個佳節都寄託着華夏兒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願。在中國,每個傳統節日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寓意,每個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都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裏面所藴含的是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人類智慧的結晶。當下,只要我們記住傳統節日內涵,牢記傳統節日所藴含的深刻韻味,改變傳統節日的慶祝方式未嘗不可。

當然,堅守傳統文化內涵意在守住民族文化的深刻內涵,這並不意味着墨守陳規或固步自封,而應是呼應時代、順應發展要求、創新形式和突破。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心得 篇7

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中國的傳統博大精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我們學的唐詩宋詞、四大名着;我們用的文房四寶;我們吃的中藥、喝的茶:還有我們穿的服裝、用的瓷器等等。這都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它們數不勝數,隨處可見。

傳統文化也包括節日,我國有各種各樣的節日:過春節可以吃到象徵幸福平安的餃子;過清明可以拜祭去世的親人;端午節可以吃到香甜的粽子;中秋節是全家團圓,一起吃月餅、賞月的好日子;重陽節是登高、佩戴茱萸的日子;國慶節是慶祝建設國家的節日……在所有的傳統節日裏,我最喜歡的還是春節。

在春節那天,大街小巷都洋溢着換了喜慶的氣息。家家户户都喜氣洋洋,掛上紅燈籠,貼上紅春聯,嘻嘻哈哈地放鞭炮。那些辛勤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在家內出入,臉上都掛着幸福的笑容。大年三十的晚上,人們把各種的食物端上桌,打開電視,邊看春晚邊吃食物邊嘮家常,其樂融融。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只有傳統節日,還有傳統美德。

雷鋒,一個萬眾皆知的名字,一位普通的解放軍戰士。他沒有沙場上浴血搏殺的經歷;更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也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他有着一顆樸實無華的心,有着樂於助人的精神,僅僅憑這些,他的名字被人們深深的銘記在心。“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這句話是讚美雷鋒的,他走到哪裏,好事就會做到哪裏;他走到哪裏,他那幫助別人而又不圖回報的思想就會帶到哪裏。雷鋒説過:“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自己的生活崗位上……讓我們向雷鋒學習,獻出自己的所有力量去幫助別人,為他人着想。

這,就是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這,就是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心得 篇8

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悠久歷史創造了數之不盡的燦爛文化,發明了世界的科學技術。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不僅在科技方面研究成果豐碩,創造了令人驕傲的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活字印刷術和_,還在思想、藝術、製造、教育等各領域遍地開花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

我們應該學習蘇步青爺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精神,還要知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意思:每一個人都要擔負起國家民族興亡的責任。我覺得愛國是一條光明的道路。

我們不僅要熱愛祖國,還要傳承祖國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精神的家園。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中華民族歷來崇尚文化,熱愛藝術,在五千多年文明發展歷程中創造了源遠流長,魅力永恆的文化。中華文化有博大精深的內涵,有益於世界發展,已經並將繼續對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現在全世界正興起中國文化熱,這正是中華文化有益於促進世界發展的證明。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對於一個炎黃子孫來説,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依戀,一種血肉相連的情感!我們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節日,共同的禮儀美德和民族精神。正是這些共同讓我們血脈相承,中華民族文化連綿不斷。

我為祖國感到驕傲,我們每個人來到這世界上,都要在社會中生存,都要獲得生存發展的物質資源,都要尋求慰藉心靈的精神家園。而這一切首先得之於祖國,所以我們把祖國視為“母親”。失去祖國就等於失去了自己的母親,我們就變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祖國繁榮富強需要每一個兒女傾注愛的力量,需要每一箇中華兒女許下堅定的誓言:為國爭光。

中華一家親,只有五十六個民族擰成一股繩,中華民族才能擁有強大民族凝聚力,才能不斷創造歷史偉業,才能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才能維護祖國統一安全,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華一家親首先要關愛夥伴,種下友誼之樹,結下友誼之果。尊老愛幼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更不能忘記:尊敬長輩,愛護弟弟妹妹。這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是每個人應該做的。

“文明是一種運動,而不是狀態;它是一次航行,而不是一個港口。”這是法國作家雨果的話。舉止文明是一粒最有生命力的種子。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弘揚文明傳統,樹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只要心裏播下這粒種子,它就會在我們的精神世界裏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那麼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美好!自己文明的同時,也要提醒身邊的人文明。

民族復興,首先是文化復興。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為復興中華做出應盡的貢獻。

對於學習,我們不僅要充滿興趣,愛讀書,愛學習,還要牢牢記住雷鋒叔叔的釘子精神,刻苦鑽研,爭取早日成才,以奉獻社會,服務人民。有這樣一句話,“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每個人都擁有激昂向上的心態,做一個陽光少年,那麼中華民族的前途必會如初升的太陽一般蓬勃向上。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心得 篇9

中華傳統文化中,有的如詩文之雅趣,有的如曲樂之悠揚,有的如對聯之巧妙。而我最喜歡的,是寫意的國畫,那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心靈上的淨化。

望·初遇

初遇國畫是在一次美術展覽會上,至於畫的內容卻也記不清了,只記得看到那幅畫,我只覺很美,美得讓人移不開目光。從那次開始,我總是央求父母讓我學習畫國畫。也許,這就是意境之美吧。

尋·相知

父母給我找了一位國學老師。初學之時,大概就是老師畫一筆,我就畫一筆,畫完心中總是不解:為什麼每筆都和老師畫得差不多,畫完的整體卻不如老師畫的那麼好呢?懷着心中的疑惑,我去問了老師,老師告訴我:“國畫是離不開生活的,你需要在生活中多觀察,看到萬物之間的聯繫,你的困惑就可以解答了。”我趁着假期與父母走訪許多奇山異水、名勝古蹟,隨着遊覽的腳步,我似乎也漸漸體會出來什麼是物體的透視,怎樣搭配才能最好地體現出畫者要傳達的意思。

高山配流水,近處是潺潺的流水,水邊楊柳依依,垂在水面,泛起一圈圈漣漪。遠處是雄偉的山峯,霧氣裊裊,山尖在雲霧之上,顯得更加挺拔。一幅幅作品的完成,意境也越來越深。畫筆或勾勒或渲染都是一次次美的享受。這,就是畫之美,更是意境之美、文化之美。

悟·相識

隨着我畫技的提高,老師告訴我,一幅畫如果給人留下的印象只是美,那絕對是失敗之作。一幅畫是該有神韻的,就如山水與花鳥是分不開的一樣。如果在楊柳的枝頭添一隻小鳥,如果在空中畫幾羣歸雁,給人的感覺會大不相同。我開始用筆嘗試,漸漸發現,我添的事物也不能隨意,必須與所表達的情感一致。就如“春江水暖鴨先知”,如果想描繪春日之景,就需添幾隻鴨,而若是畫秋日之景,畫鴨子則是萬萬不可的。古人偏愛四君子“梅蘭竹菊”,寄與高潔的志向;幾匹奔騰的馬,便可體現奮求上進的決心。這和詩文中的意象倒是相似,惜別畫折柳,相思即明月。國畫,不僅僅是美的享受,更是在景中寄託了畫者的心情。再看一幅畫,我彷彿能與她溝通。透過畫,既看懂了畫者,又是自己情感的昇華。

每次畫畫,我心中都有着不同的心情。但每次畫着畫着,我的心情都漸漸歸於平靜。國畫之於我,更像是一位無話不談的朋友,同享快樂,共擔痛苦。這或許就是文化的力量。我有責任去繼承,卻更享受接觸文化的過程。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國畫之美,依舊在不斷延續着……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心得 篇10

中華傳統文化有獨特魅力,總那麼使人着迷,吸引了無數的人:詩詞讀着儒雅,崑曲聽得沉醉,對聯用得巧妙……我們都有責任傳承屬於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而我與傳統文化的緊密接觸,是一段在淡墨濃墨,點染河山中的難忘故事。

七歲那年,我第一次接觸到了國畫。爺爺對國畫情有獨鍾,每次都手把手教我國畫。我那時不懂事,總覺得畫畫這種東西誰還不會?便總想掙脱爺爺的大手“任意妄為”。爺爺也不惱,依舊慈祥温和地告訴我:國畫的精髓便是靜和謙,每一筆都是靜與動的中和。我那時當然不懂,只是之後安分了許多,在爺爺蒼老與温暖的手中,體會着運筆的温和與緩急,靜下心來。

後來,我長大了些,爺爺更蒼老了,而他與我最難忘的聯繫,仍是國畫。爺爺八十大壽時,我親自畫了一幅紅海棠送他。看着那筆墨,我才發現國畫的紅是隆重而不輕浮的,綠是沉靜而不黯淡的,恰如那紅海棠靜綻芳華。這幅畫裝裱後一直放在爺爺的卧室裏,將莊重與沉靜的魂帶入我和每一位家人的心靈。

國小將畢業,我仍成長着,國畫也算我的一技之長了。一次藝術節我報了國畫,卻因沒有時間,直接將過去我的得意之作中的一幅交了上去,卻並未得獎。爺爺聽後教訓我:國畫雖古,也是有人格的,不準被人侵犯它的尊嚴。再好的畫技,若沒有認真的靈魂作支撐,便是黔驢技窮,也不尊重自己。我在這一次教訓中領悟,國畫也有作為高雅藝術的尊嚴,從此我不再輕慢,在任何事上都認真對待,尊人尊己。

而在去年暑假,爺爺過世的消息卻突然傳來,讓我幾近心碎。我獨自坐在屋子裏,看着牆上掛滿的我成長的痕跡,它們都有爺爺愛的影子。我又想起了那靜靜綻放的海棠,此刻它定還將美留於筆紙,靜靜展現它的美吧?它隨時都是孤獨的俠客,人間的仙子,它的情懷揮之不去。我突然明白了爺爺的用意,國畫的美是永恆的,它用愛感染我,於筆墨間教我謙和,教我沉靜,教我莊重,教我正直。這些,都在將我培養成一個真正內外兼修的中國人!經歷人生滄桑的爺爺,明白這筆墨丹青的真諦,而我,也通過這明白了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不論何時,我都應將國畫的魂,將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魂傳承下去,因為這,也是每一個有愛有靈魂的中國人的心願……

世事變遷,唯有一個民族最本真的文化之美能傳承下去。也許丹青背後無關你我他,無關發生了什麼,總能讓我們受真善美的薰陶,自發做些什麼。這就是我與國畫,與傳統文化的故事。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心得 篇11

剪紙,是我國的民間文化藝術瑰寶之一。一把剪刀和幾張紙,能做什麼呢?經過靈巧的雙手,它卻可以變成形象生動、風格迥異的精美圖案噢!剪紙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剪紙團花、剪紙漢字、剪紙圖畫等等。

爸爸有一套以剪紙十二生肖印成的郵票,爸爸小心地珍藏着。看着剪紙世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樣,有膽小的老鼠,肥胖的牛,兇猛的老虎,可愛的小白兔,威武的龍,長長的小蛇,雄偉的白馬,潔白的羊……太精美了,它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它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結晶。

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於裝飾。剪紙可用於點綴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記得每年過年時,媽媽總會買一些剪紙,如大紅的“福”字,它在一個圓中套着,象徵着圓圓滿滿、福氣安康;還有那色彩豔麗、層次分明,又好似吐露着淡淡芳香的剪紙牡丹,它象徵着吉祥富貴。媽媽總是把它們貼在家裏最醒目的地方。看着這些剪紙,有的地方細可如春蠶吐絲,有些地方粗可如大筆揮抹,心想剪紙的人肯定是一個心靈手巧,有着聰明才智的藝術人,向人們展示了一副副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讓其飛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見識到中國的剪紙文化是多麼精彩。

剪紙藝術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心得 篇12

舞獅是我國古老的民間傳統文化之一,今天,老師就讓我們親眼目睹了一場精彩的舞獅表演。

瞧,這隻調皮的小獅子一蹦一跳地上了台,它長得十分可愛,銅鈴般的大眼睛,胖乎乎的身子,還穿着一身鮮紅的“衣裳”,張着血盆大口,真惹人喜愛。它先用前爪向大家揮了揮,好似在向我招手呢!然後,小獅子跳上一根木樁,抬了抬前爪,慢悠悠地跳了過去,突然,它的腳一踏空,我的雙眼猛得一閉,然後提心吊膽地睜開,出乎了我的意料,小獅子在梅花樁上做倒立蜻蜓呢!害得我為它捏了一把汗!然後,小獅子來到了鋼絲前,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輕而易舉地走過了鋼絲,兩位舞獅的叔叔真是配合得默契,教室裏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小獅子跳梅花樁就更精彩啦!看,它在梅花樁上來了一個180度旋轉,然後,又穩穩當當地落在了梅花樁上,又在一根又一根的梅花樁上做不同的動作,看得我們是眼花瞭亂,目不暇接,舞獅快結束了,小獅子又來了一個360度翻跟斗,我們個個都讚不絕口,一起喝彩,教室裏又響起了潮水般的掌聲。

看完舞獅表演,我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心想:能把舞獅表演得這麼活靈活現,舞獅的兩位叔叔在台下不知吃了多少苦,花了多少時間,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心得 篇13

今天,天氣非常晴朗,路邊的花都開放了,爸爸媽媽帶我一起參加了三(1)班組織的去西安市自弘中學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體驗活動。我們玩的非常開心,還學到了很多知識,很有意義。

自弘中學以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為主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包括草編、繩藝、剪紙、泥塑、臉譜等很多藝術課程和遊藝項目,內容很豐富,安排得非常充實。

早上,我們聽了自弘中學的哥哥姐姐們組成的古樂隊的演奏,並在校長的帶領下參觀了很多藝術品的展覽和現場製作藝術品的過程。我選擇了繩藝和臉譜的課程,並在老師的輔導下現場製作了兩個作品,編了一條漂亮的紅手鍊,畫了一個很個性的臉譜,很有成就感噢。

下午的安排就更有意思了,我們玩了打陀螺、滾鐵環、跳房子、砸沙包、跳皮筋、套圈等這些傳統遊藝活動,大人孩子都玩得特別開心。我們覺得比電腦遊戲和遊樂場都好玩。

對了,最有趣的是,《都市快報》記者去採訪了我們,晚上在電視上已經播出了《小手拉小手 非遺咱傳承》的節目,我在電視上已經看到了自己的特寫,很滿足哦,太有意思了。你們要是想看看,就去網上搜一下吧!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心得 篇14

非常感謝湖北的郭永琴老師及我尊敬的教練,使我有幸於20__年11月7日在湖北天門參加了傳統文化學習,這也是我第一次參加如此大型的公益論壇,此次論壇的標題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四天的學習,真的感觸特別深,收穫非常大。

__月x日下午從漢口坐火車再轉汽車於晚上七點多到達“茶聖”陸羽的故鄉天門,而我們落座的金穗賓館正好在陸羽大道邊,庭園式賓館,環境非常好。一到天門就聽當地的朋友説天門乃“三鄉寶地”,全國有名的僑鄉,狀元之鄉和棉花之鄉,真是好地方啊!難怪是湖北省四個直轄縣之一,確實有獨特之處。安頓完畢,早早休息,養精蓄鋭,迎接明天開始的精彩學習!

第二天早上七點不到就來到賓館旁邊的會議場所天門劇院,已有早到的百姓排好了幾米長的隊伍,每個人都很規矩,不大聲説話,有很多穿唐裝的義工開始為我們服務,安排好人羣,驗票,問好,態度非常温和,臉上總掛着舒心的微笑,不斷地説您好,謝謝,並鞠躬。還真有些不習慣,感覺像身處幾千年前的禮儀之邦,不由得內心安寧下來。每個人都很安靜,相互禮讓,沒有擁擠、插隊、吵鬧、浮躁、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論壇?什麼樣的環境?帶着疑惑,跟隨義工老師的引領有序的進入會場,並依次坐下來,每個座位上都有一個文件袋,裏面備有筆、筆記本、《弟子規》、《愛與感恩歌曲集》、論壇温馨提示。

不由感歎會務準備得細緻到位。整個會場充盈着舒緩典雅的音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舞台上大幅紅底黃字的論壇主題,右邊還有一高大的`古聖先賢孔子像。舞台兩邊有兩個大屏幕,右邊顯示舞台全景,左邊顯示音樂視頻,會場兩邊和過道都有不少義工老師笑容可掬的引領人羣有序就座,沒有喧譁,一切是那麼的和諧,井然有序。約莫七點五十分左右會場一樓已坐滿,一穿紅色唐裝的義工老師走上講台,先深深對觀眾鞠一躬,然後請我們拿出《弟子規》,和她一起念:“弟子規 總敍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朗朗的讀書聲響起來,充滿整個會場,猶如回到古時的私塾、讀完,義工老師感恩大家並再次深深鞠躬,緩緩走下來。緊接着便是論壇温馨提示的獨白,告知我們會場注意事項且為我們準備了營養健康的素食中餐及開水、涼水、茶葉水、生薑水、紅糖水等。不由得再次感歎會務的用心和細心!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心得 篇15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倫八德:夫義婦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為首,我們就應該以身作則,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養父母之慧。

人生當中有很多挑戰,改壞習慣的過程是不斷上進的,但不是直線上升,而是總會有很多波折的曲線上升。在我們平常處事行事的過程中,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確。“各自擇,天心地寧;各相擇,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少説抱怨的話,多説寬容的話;少説諷刺的話,多説真誠的話;少説命令的話,多説尊重的話;少説批評的話多説鼓勵的話。家裏的每個人,都做好了,那這個家自然興盛,自然和諧。

百善孝為先,什麼是孝?如何行孝?有父母去奉養,又親爹、親孃可以叫,是一種人生的幸福,不能做“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後悔事。

我們中國人的孝並非愚孝,舜的故事告訴我們孝敬父母,不能讓父母難受,傷心,“大杖則走,小杖則受”的心靈才是對父母真正的孝順。

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今之孝者,立身行道,而揚名於後世。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心得 篇16

刀剪劍、傘、扇屬於人類文明的物質文化,是人類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增加行為能力,提高生活質量而發明的。它們不僅具有可供欣賞的物質外觀,也在長期的製造和使用過程中逐漸積累着精神文化的內涵,成為體現歷代人民智慧、情感和審美文化的載體。

2月4日,我和媽媽一起去參觀了刀剪劍博物館。在參觀的過程中,我不由得發出一聲聲驚歎。原來,我們平時用的剪刀中有那麼多學問,如:全手工製作一把剪刀,需要七十多道工序。即使藉助小錘、拋光、砂輪等小型工具進行半機械化製作,也要二三十道。先把洋元放在爐子上加熱,然後不停地錘打,使鋼和鐵融在一起,再做成若干個大小一致的剪刀片。這個工序比較難,如果沒有融合在一起,很容易形成斷鋼,做成的剪刀片上會有黑痕,用力一敲就斷了。此外,製成的剪刀尖子容易形成純鋼尖,沒有韌性,剪到硬一點的東西就會斷。

在那裏我還見到了奇形怪狀的剪刀,有的只有半邊;有的刀片是正方形的······

參觀完了,我覺得作為一箇中華兒女,真是一種榮幸,我為祖國驕傲!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心得 篇17

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由於國情不同,各國走向現代化的道路,遇到的問題、阻礙也各自不同,中國是一個的文明古國,有着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

傳統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精神形態,是一定社會存在的反映,這種傳統文化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對社會長期發生作用。

另外,中國傳統文化有着消極因素,這與現代化發展是不利的,就其傳統文化的消極因素表現是:

1、缺乏民主精神。中國長期處於封建社會,封建意識對人們影響極深,封建專制思想一方面嚴重壓抑和束縛個性發展,另一方面,造成特權思想,直到今天,中國人仍缺乏民主意識。

2、法制觀念淡薄。中國傳統文化不重視法制,實行的是人治,如實行的是皇權至高無上,因而君言就是法。在我國今天社會主義社會裏, 人民羣眾已經成為國家主人,國家的一切法律反映了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但封建特權思想嚴重,權大於法,情大於法的事,還時有發生。

3、商品意識差。中國是個農業國,重農輕商十分嚴重。過去,經商是被人看不起的,不知商業是產品流通的重要環節,對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繁榮經濟,方便,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現代,沒有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也就無法走向現代化。

4、守舊意識嚴重。中國的小農經濟廣大,個體經濟,靠天吃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容易滿足於現狀,非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起來造反和自學接受新東西的。

二、由傳統文化走向現代化,是推動社會主義不斷髮展的精神動力

區分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拋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也就是使傳統文化走向現代化,才能更好地為社會報務。傳統文化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符合時代需要的新型文化,但這種轉化需要社會實踐,使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生活相結合,才能使之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個根本的結合點 。

得到合理配置,造成中國經濟長期落後。現在市場經濟是以市場機制作為配製社會資源的基本手段,是按照市場經濟運動規律建立起來的一種經濟管理體制。因此它能有效激勵企業發揮主動性與競爭性,調動廣大人民羣眾的與創造性,成為現代化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一定的經濟總是與一定的文化相聯繫的。經濟與文化相互滲透,相互影響,今天的經濟,也就是明天的文化;而明天的文化,也將是後天的經濟。人是社會活動的主體,任何一項經濟活動,都是具有一定觀念文化的人去從事的,沒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與思想首先素養的人,就無法勝任,所以,現代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將對人們現有的文化觀念進行檢驗,新的取捨,另一方面,促使人們必須努力學習一切先進的東西,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質,才能適應形勢發展需要,這就是市場經濟對傳統文化走向現代化的根本決定作用

它是建全社會主義法治的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法制意味着合法性、權威性、公正性。法治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一是引導作用—引導市場經濟向健康的方向發展;二是規範作用—通過法律規範政府和市場主體的行為與秩

序;三是保障作用—保障市場主體的平等競爭與正當權利。這些都是現代文明與現代文化的體現,而中國傳統文化在這方面卻有很大的缺陷。中國傳統文化在法制思想上強調實行人治。法律僅作為治國的某種輔助手段,這種缺乏權利意識的傳統文化,在市場經濟就難以存在與發展了

市場經濟是效益經濟,市場經濟要求對中國傳統文化那種“君子謀道不謀食”把“義”與“利”對立起來的舊的價值觀的否定,從而增強人們的務實精神與進取精神。實際上,人們的實踐活動,是離不開利益原則的。要保證市場經濟所追求的價值的實現,不僅個人實踐活動要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學會按法辦事,而且也促使政府及行政管理部門必須提高工作效率,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標籤: 弘揚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m97lx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