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通用24篇)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通用24篇)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 篇1

今天早上來到學校,學了《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第二節中學生的發展與教育,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關於關鍵期:奧地利生態學家勞倫茲在研究鳥類的自然習性時發現,剛卵出的幼禽,如小雞、小鵝,會在出生後很短的一段時間內追逐自己的同類,若錯過了這段時間,便很難再學會此類行為或“印刻”自己的“母親”。他認為這個時間是幼禽認識並追隨母禽的關鍵期。後來,發展心理學家將動物的關鍵期概念引入兒童行為學習的研究領域,認為兒童心理的發展同樣存在關鍵期。這是個體早期生命中一個比較短暫的時期,在此期間,個體對某種刺激特別敏感,過了這一時期,同樣的刺激對之影響較小甚至沒有影響。已有研究提出,2歲是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4歲是形狀和知覺形成的關鍵期,4—5歲是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當然,兒童的行為學習與動物的完全依賴本能的學習不同,即使錯過了關鍵期,有的能力經過補償性學習仍有可能獲得,只是難度要大的多。所以,我們要抓住關鍵期的有利時機,及時進行適當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通用24篇)

我家寶寶快2歲了,從今天起我要把重點放在培養他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上,多問他是什麼?為什麼?培養他勤思考並善用語言表達的習慣,否則孩子可能只會養成傾聽的習慣了。

第三節中學生的人格的發展(一)人格的發展階段不同的'心理學家對人格的發展有不同的看法,這裏介紹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埃裏克森人格發展理論。埃裏克森認為,兒童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必須經歷八個順序不變的階段,其中前五個階段屬於兒童成長和接受教育的時期。

1、基本的信任感對基本的不信任感(0—1。5歲)

該階段的發展對周圍世界,尤其是對社會環境的基本態度,培養信任感。如果父母或照料者給予嬰兒適當的、穩定的與不間斷的關切、照顧、哺育與撫摸,嬰兒就會對父母產生一種信任感,認為這個世界是安全而可信賴的地方,這種對人對環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個性品質的基礎,是以後各個時期的基礎。

2、自主感對羞恥感與懷疑(2—3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主性。兒童初步嘗試獨立處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許幼兒去做他們能力所及的事,鼓勵幼兒的獨立探索願望,幼兒就會逐漸認識自己的能力,養成自動自主的個性;反之,父母過分溺愛和保護或過分批評指責,就可能使兒童懷疑自己對自我和環境的控制能力,使之產生一種羞恥感。

3、主動感對內疚感(4—5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主動性。由於身體活動能力和語言的發展,兒童有可能把他的活動範圍擴展到家庭之外。兒童喜歡探索環境,承擔並學習掌握新的任務。此時如果父母或教師對兒童遇到的問題耐心聽取,細心回答,對兒童的建議給予適當的鼓勵或妥善的處理,則兒童不僅發展了主動性,還能培養明辨是非的道德感。反之,如果父母對兒童的問題感到不耐煩或嘲笑兒童的活動,兒童就會對自己的活動產生內疚感。有時,當兒童的主動性產生衝突時,也有可能產生內疚感。

4、勤奮感對自卑感(6—11)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勤奮感。這個時期絕大多數兒童已進入學校,他們追求工作完成時所獲得的成就感及由其成就所帶來的師長的認可與讚許。如果兒童在學習、遊戲等活動中不斷取得成就並受到成人的獎勵,兒童將以成功嘉獎為榮,培養樂觀、進取、勤奮的人格;反之,如果由於教學不當,或努力不夠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視,兒童容易形成自卑感。

5、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2—18)

自我同一性指個體組織自己的動機、能力、信仰及其活動經驗而行成的有關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謹慎的選擇和決策,尤其體現在職業定向、性別角色等方面。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這些方面和各種選擇,或者他們根本無法在其中進行選擇,就會導致角色混亂。

我覺得孩子的培養方面,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一定要擔當起培養孩子的責任。採取民主型的教養模式,因為民主型教養模式下培養出的兒童是最成熟的,他們有能力,獨立性強,自信,知足,愛探索,善於控制自己,喜歡交往,自我肯定。我們不能成為專制型的父母,更不能成為放縱型的父母。作為老師更要成為民主型的老師。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 篇2

生活在信息時代中的我們,每天都有不同的社會輿論話題出現在我們身邊。所謂社會輿論,就是針對特定的現實客體,一定圍內的“多數人”基於一定的需要和利益,通過言語、非言語形式公開表達的態度、意見、要求、情緒,通過一定的傳播途徑,進行交流、碰撞、感染,整合而成的、具有強烈實踐意向的表層集合意識,是“多數人”整體知覺和共同意志的外化。

下面我就用兩個例子來講講。首先是剛過不久的嶺南20週年校慶,校慶前,在“今日嶺南”的微博熱烈討論20週年校慶晚會,再次傳關於“神祕嘉賓”的話題,引來不同程度的關注,但出現最多的評論的是“不用想太多了,神祕嘉賓絕對是咱們的峻哥李峻副校長”。事件的開端要追溯到11年08級的畢業晚會前,有人在微博刷出“神祕嘉賓”引來眾多師生的關注,直到峻哥表演時才發現神祕嘉賓的就是他,然後兩年的畢業晚會都有人在微博刷“神祕嘉賓”,峻哥接二連三地以“神祕嘉賓”的身份登場,讓學生們的期待感不再像始初的熱烈,甚至有人感到審美疲勞,所以才出現對峻哥“吐槽”的`現象。因為校慶晚會是全嶺南的盛典,眾多師生、校友通過絡、微博的傳播途徑進行交流、碰撞形成的集合意識,都是他們對於嶺南校慶關注的共同意志外化。

第二個例子的就是絡熱點。新鮮出爐的20xx絡吐槽榜的第一名——汪峯要上頭條。從汪峯9月13日宣佈離婚後,相繼有不少汪峯的信息曝光,常被調侃在搶頭條,但汪峯就是始終沒有上頭條。有友總結了汪峯上頭條的五連敗,還編了個順口溜:“離婚撞正鵬菲斷,表白又遭恆大淹。新歌隆重才上線,四爺若曦戀情宣。明星組團來搗亂,子怡力挺也徒然?。”還建議他到哥倫比亞大學唸書,學習如何發新聞、上頭條,相當搞笑!現在一提到汪峯,大家印象最深的已不再是《中國聲音》的導師,而是微博友發起的“幫汪峯上頭條”的熱門話題。因為汪峯宣佈離婚時碰上王菲李亞鵬離婚,在演唱會上向章子怡表白時又遭遇恆大奪冠,發佈新歌的時候,吳奇隆劉詩詩楊冪劉愷威等明星們集體宣佈喜訊,鑑於以上種種不幸,友們在大呼汪峯沒有上頭條的命時,貼心地發起幫汪峯上頭條的活動,這倒讓汪峯以“上不了頭條而上了頭條”成為名符其實的“頭條男神”。輿論具有反映羣眾的興趣、態度,具有很強的社會影響力,汪峯“搶頭條連敗”使眾多友為其惋惜以至於出現“幫助汪峯上頭條”的行為,間接提升了汪峯的知名度。

不管輿論是是壞,都會影響我們的心理,我們在輿論中接受教育,明確行動的規,是個人社會化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應該擺正自己的心態,在輿論中吸取對自己有益的信息,提升自己的個人修養。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 篇3

這學期學習了社會心理學,有一點心得體會。

社會心理學是現代心理學的支柱之一,它與人格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一起構成了現代心理學的基本結構。本書在介紹社會心理學的歷史、理論、方法、研究的基礎上,選取了社會心理學的幾個主要研究領域,並從理論和實際上對其加以分析這些領域包括:社會認知,社會行為,社會態度,人際關係,社會交換與影響,團體與組織心理,以及最新受到重視的文化心理學和健康心理學。在對這些領域的知識進行分析的時候,作者力圖使其與我們所生活的時代聯繫在一起,從而使社會心理學的理論和知識對我們的生活有所幫助。

學習社會心理學能夠使人們對自己有一個更加清楚的認識。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儘管常常可能會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但由於種種原因,人們對自己的認識遠遠少於他人或者事件的認識。學習社會心理學的第一個好處是認識自己。

在學習社會心理學我也學會了認識他人。生活中人們時時刻刻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儘管不同的人的行為差異很大,但還是有規律可循的。 在漸漸瞭解自己之後,我發現自己以前總是在怨天尤人,不僅如此,還喜歡把一件小事考慮的很複雜。但是現在我發現所學習的心理學的知識在我腦中結成了一張大網,活生生的經歷時時接受着理論的檢驗。我瞭解了,我不怨了。我學會了忍耐,學會了寬容。有人説:“主動與被動緊一線之隔,而生命情

調卻神情懸隔。”還有人説:“當你不能改變環境時,最好改變自己。”也有人説:“當你不喜歡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時,請馬上改變。”於是,我選擇了後者那就是所謂的“改變”,雖然説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還是願意去嘗試,並且希望用時間來證明自己是可以做到的!

學習社會心理學的第三個好處是認識社會。通過學習社會心理學,我能夠理解自己所處的社會的特性,瞭解了在這樣的社會中應該如何生存下去,這對即將畢業的我有很大幫助。

學習社會心理學的最大好處是認識生活的價值。生活的意義不在於有錢或者名聲響亮,而是在於:一是能夠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夠決定,而不是由他人決定;二是能力,能夠有足夠的實力把自己決定或者他人交給的任務完成;三是關係,在生活中和他人建立起密切的聯繫,而不是孤軍奮戰;四是自尊,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和積極的評價。通過學習社會心理學,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了自己生活的意義。

通過對社會心理學的學習,我的性格,為人處事的方式,甚至價值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學會如何去關心他人,處理事情時開始考慮的周到了些。逐漸開始觀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緒上的變化,併力所能及的給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導,和言語上的安慰,以緩解輕度的心理上的問題,也許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從小的行為的改變,可以看到心理學課對我大的影響。可以毫不誇張的説心理學的學習使我無論從文化知識上,

還是從自身修養上我都進步了不少,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地成長着。我很感謝我們的老師以及我們的同學,是他們讓我懂得了許多許多……心理學不僅讓我瞭解了許多心理特點,也讓我掌握瞭如何正確對待周圍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學會了自我調整,失意的時候,悲傷的時候,我會不經意地想起在課堂上為我們講課樂觀快樂的金葵老師,使我終於明白了“快樂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放開胸襟,包容這個世界,我們會生活的很超然,成功也會不求而遇的。

雖然這個學期社會心理學的課程已經結束了,它能帶給我們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東西得靠我們自己去悟,去體會。做人,不但需要被愛,還要去愛人,更要愛自己,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領悟到世間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愛,才會找到一條比旁人更美麗,更寬廣,離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説,快樂,對大多數人來説,已成為遙不可及的夢,其實不然,一個人要快樂是誰也阻止不了的,快樂的因子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關鍵在於你自己想不想快樂,當遇到心煩的事時候,樂觀一點,勇敢一點,博學一點,那快樂就在你身邊。心理學的價值就是讓世界充滿快樂!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 篇4

心理健康,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在我沒有學習心理學的時候,我一直對這個概念似懂非懂,自認為對"心理"有不小的心得體會,但恐怕還説不出個所以然來;時至今日,在老師的講座下,對其認識不知不覺中已是不同往日。對普通人而言,一件事物最值得關心的莫過於其價值。同樣,我們最關心的就是在大學裏開展心理衞生工作的意義了。

總體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進意志、個性、氣質等非智能結構發展的需要,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需要,是適應未來社會競爭的素質教育的需要,是探究一個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紀律的科學。學習心理學,對於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有着重要意義,同時對於關注他人,幫助他人也有重要意義。一個人的內心情感——喜怒哀樂憂傷悲會直接表現為外在行為上,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會使外在的生活充滿愉悦之感。學習心理學之後,會逐步瞭解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心理健康狀態,同時也會更加關注周圍的人。以前會厭煩電話裏父親母親隔山隔水的嘮叨,會因為同學之間處事不快而大動干戈,會覺得似乎受委屈的總是自己卻很少從對方立場去考慮問題。而在學習護理心理學之後,才學着多多關注他人。也許那些是我們的至親至愛,是我們的同學朋友,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當我們用公正、公平的心態去考慮問題後,才能讓自己的生活過的和諧,與環境相和諧,與社會相和諧。

其次,進入大學後,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因而需要有較強的自控能力,學習自覺自己主性,否則要麼因方法不當,不得要領而事半功倍,要麼自控力不好,浪費時光。

克服自卑我們周圍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願意接受自我。對青年來説,正確評價自我、接受自我至關重要。它關係到建立正確的自我觀念,適應環境,促使性格健康發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證。怎樣才能增進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們做到真正瞭解自我、樹立符合自身情況的奮鬥目標、不斷擴大自我的生活經驗、誠實坦率、平心靜氣地分析自我,找出問題之所在,就能及時予以補救,化失敗的打擊為增進自我接受感的動力,由主觀因素造成的心理動機的種。種衝突都可能讓大學生產生挫折感,如學生所學專業與本人不相符合,班集體中人際關係不協調,生活上不適應以及個人的外貌,身高,經濟狀況,家庭狀況不佳等等。

正確走好感情之路,學習心理學讓我們的氣質類型粗略地歸納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鬱質四種。同學們在戀愛過程中,不同氣質類型的人常有不同的表現。但由於氣質本身並無優劣之分,故其表現也都有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各種氣質類型的人都可能嚐到愛情之果的酸甜苦辣。戀愛的不順利,原因很複雜,但氣質方面的消極因素無疑也起了作用。有的固然失之於古板遲滯,而有的卻恰恰受害於過分的靈活通便。但擁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知識的同學,每個人都能走好自己的感情之路:擁有膽汁質的人,在戀愛過程中儘可能發揮自己胸懷坦蕩之長,不猶豫地向你真正所愛者吐露衷情,但切忌急躁,且應注意方式。另外,對性知識,性行為的不適當的認識和理解,也會形成心理壓力,從而進一步發展心理問題。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 篇5

要想明確課程和教學的關係,就必須知道“課程”究竟指的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眾説紛紜。從現行的教育教學觀念對一門學科的定位來説,我們可以把“課程”視為一種“在教學目標、內容、計劃等方面都已設計和編制完備的靜態的產品”。

已經設計和編制好的課程一旦被選用,課程就進入了實施階段,課程實施就是教學活動的過程。換句話説,教學是以“課程為中介而展開的教師與學生的統一行動。”因此“教學”可以説是一種動態的、實施課程的活動過程。

不少課程論者把教學看作是課程領域的一個部分。因為他們認為沒有教學,課程設計和編制變成了一件沒有實際意義的事情。

美國學者塞勒等人提出了以下三個隱喻,對於我們思考和認識課程與教學的關係十分的有益。

隱喻一:課程是一幢建築的設計圖紙;教學是具體的計劃和詳細的説明。教師則是施工的工匠,教學效果是以達到設計圖紙的要求程度來衡量的。

隱喻二:課程是一場球賽方案,這是賽前有教練和球員一起制定的;教學則是球賽進行的過程。球員要根據賽場的具體情況隨時作出明智的反應。

隱喻三:課程可以被認為是一個樂譜;教學則是作品的演奏。同一樂譜,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演奏效果;關鍵在於指揮家和樂隊對於樂譜的理解和演奏技巧。”

這三個隱喻告訴我們課程和教學肩負的任務不同,但它們之間又存在着先後相續、動靜有致的聯繫。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我們更多的是想方設法的做一個出色的工匠、球員和演奏者,卻很少注意思考和研究學科課程的目標和內容是如何確定的。其實我們每個人如果能加強課程研究,使自己對所擔負的課程教學任務有一個清醒的、明確的認識,那麼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就會容易得多。

當我們跳出課堂、跳出學科,站到課程的位置,用課程研究者的目光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時,我們會有更多的思考和發現。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學什麼,怎樣學,為什麼這樣學,也會在自己的頭腦裏變得清晰和淺顯。

課程與教學的`關係,我們明確了之後,可以再重新審視這三個隱喻,來思考自己課堂上老師和學生的關係。課堂的師生關係,是工匠與材料的關係?還是教練和球員的關係?還是指揮和樂隊的關係?不一樣的師生關係,能反映出不一樣的課堂,不一樣的教學思考,不一樣的教學情態和效率。我們可以對照這三個關係和三個隱喻來檢討自己的教學,來審視和規範自己的行為,來提升自己的認識。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 篇6

今天是愚人節,一個洋節,年輕的時候還有心情和人開個玩笑,到了如今的年紀,直接就忽略+無視,就是很普通的一天,一切如常。

今天上午在家裏看《學校心理學》的教材,讀到第八章兒童社會技能的測評與訓練,聯想到前幾天幫孩子解決打人男孩的事情,很有些感觸,也為自己對問題的處理方法找到了理論依據。

“社會技能是個體為圓滿完成一項任務所表現出的特定行為。“同伴接受定義法以兒童得到同伴接受的程度來界定社會技能的高低。與打端寶的男孩R因為和班級裏很多同學都有過肢體衝突,且都是他主動打人,所以很不為同學所接受,處於被敵視被孤立的狀態。行為定義法説,社會技能是特定情景下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將盡可能產生或維持某種強化行為,儘可能減少或消除懲罰。R同學對老師和家長的批評表現出當時害怕,但轉眼就忘記懲罰的可怕,然後依然固我的狀態,懲罰對其已失去威懾力,他也沒有任何減少和消除懲罰的行業改變。社會效度定義法説,社會技能是在給定的情景下,能預測兒童的某些主要社會性發展結果的行為,如同伴接納和受歡迎程度,對自己有重要影響的他人的評判,與前兩者有關的其他社會行為。R在學樣不被同伴接納,不受同學歡迎,被老師和同學視作班級公害,令父母頭疼不已。無論用哪種定義方法看,R都是在社會技能上有缺陷的。

“在學校環境中,社會技能對兒童各方面的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些社會技能缺陷或不被同伴接納的兒童,出現不良症狀的比率較高,主要表現為學校適應不良,休學、退學、少年犯罪、早期精神失常以及導致成年期心理障礙等。“R目前是學校適應不良的狀態,從社會技能缺陷的表現上看,是最初級的階段,但隨着年齡和年級的增長,如果其社會技能不能得到提高,他所面對的問題和困難會越來越多,會越來越焦慮越來越苦惱,久而久之,後面比較嚴重的症狀就會出現,這不是危言聳聽。想要幫助R的初衷就是這點,孩子還小,改變和教育的空間很大,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不能給他及時有效的糾正與幫助,他就會偏離正常的發展軌道,一路跑偏下去。目前的狀態主要是教育的方法不對,沒有及時疏導他的焦慮情緒,沒有體會他想要解決問題的強烈願望和想要解決問題卻不得法的着急,只是説教與批評,説不到孩子心裏去,對孩子沒有實際的幫助。最重要是,沒有教會他欠缺的社會技能,以及如何處理自己因為社會技能不足而導致的情緒喚起。

“社會技能欠缺兒童,往往缺乏必要的能力與同伴進行融洽地互動,或者在給定一個技能的扮演中,不知道其關鍵性的一步,是一種獲得性或習得性障礙。比如,R因為與同學們的衝突被大家所孤立,他特別想和班裏同學做朋友,特別想被同學接受與喜歡,但他不知道造成現在局面的原因是自己,也沒有人幫他把自己的行為和自己的願望聯繫起來,因此他不知道該如何實現自己的願望。這種技能缺陷的矯正,主要通過示範、指導訓練或演練法教給兒童。

也可能,R也知道是自己的暴力行為導致了自己的不被喜歡,但他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或者説不知道該如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攻擊性行為。R自己曾經和媽媽説過,他也知道打人不好,也希望自己能改變,但總是一着急就控制不住自己。這種情況的出現,可能是在事情發生的當時,孩子有了“情緒喚醒反應”,進而反映出孩子有自我控制方面的欠缺。“情緒喚醒反應如害怕、焦慮等並不能構成社會行為操作缺陷的一個表現,但當這些情緒喚醒反應的出現抑制了社會行為的獲得或操作時,我們分別稱之為自我控制技能缺陷和自我控制操作缺陷。”

自我控制技能缺陷,是指兒童因為某種情緒喚醒反應抑制了技能的獲得,因而無法學會一項特定的社會技能。影響技能獲得的情緒喚醒反應主要有兩種,一是焦慮,二是衝動。“焦慮抑制了適時的應對性反應,因此兒童未能學會怎樣與同伴互動,是因為焦慮和害怕抑制了社會性行為的獲得;反過來,可以通過強化社會性行為的獲得,從而在社會情景中進一步減少焦慮。衝動是社會情景下潛在的短期反應傾向,有衝動行為的兒童不會適當的人際互動技巧,因為他們的衝動經常遭受到同伴的拒絕,造成這些兒童無法得到適當的行為規範,或者處於無人理睬的境地。其衝動性反應方式使其表現出了令人厭惡的社會性行為,從而導致了同伴、父母、教師的拒絕。隨着這種拒絕環境的進一步強化,反過來,兒童的行為遭受到言語、身體上的懲罰,這種惡性循環使得兒童無法學會適當的人際互動技巧。“R因為自己的攻擊性行為,被同伴、教師和家長拒絕,被孤立、批評和懲罰,他很苦惱卻不知道如何改變,內心的焦慮是必然的,當被拒絕的感覺襲來時,他會比別人更容易表現出失控,做出衝動下的行為,進一步惡化局面,陷入惡性循環。面對拒絕情境,他是害怕的緊張的着急的和抗拒的,所以當類似的情境重複出現時,他的焦慮會隨之被喚起,使適時的應對性反應被抑制,一着急腦子一片空白,再疊加因社會技能欠缺而導致的不知所措,而更加焦慮。他因為拒絕場景被喚起的衝動而被重複拒絕,因為被拒絕場景重複出現而更加衝動,且因為被拒絕的狀態,沒有人願意和他交往,他更加沒有機會習得適當的人際互動技巧,只能在焦慮與衝動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如果不及時干預矯正,這是一條不歸路。

解決這種問題的辦法,“首先是要降低兒童的焦慮”,所以我告訴R的媽媽,要看到他的優點,給他肯定和積極的能量,讓他自己認可自己,重建自信。讓她告訴R,偶爾控制不住情緒是很正常的,大人也不能做到隨時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更何況他還是個孩子,降低他的壓力。提醒R媽要多鼓勵他,對他的一點一滴的進步都給予肯定,對他的小毛病給予理解和寬容,讓他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和小能量,建立起自信。“然後再輔之以示範、指導訓練或自我控制策略,教給兒童怎樣去抑制那些不適當的行為,訓練兒童對刺激的控制,以識別潛在的衝突情境,對兒童偶然表現出的適當行為予以強化。”所以我讓R媽告訴他,可以先試着努力做到,控制不住自己的時候儘量不影響別人,教他一些不影響別人的發泄情緒的方法,堅持努力就好。告訴R媽重點要放在教會孩子如何維護同學關係,交到朋友的技能上。R媽也説讓他每天在孫老師有時間的時候,跟孫老師講講今天在愛護、幫助同學方面的自己做的怎麼樣,或者是一件事都可以,慢慢讓他體會到愛護、幫助同學的那種開心愉悦的感覺,他就會越來越懂得約束規範自己行為的。這些都是指導孩子學會一些具體的社會技能,能夠有針對性地解決他眼前的困境。從長遠看,還需要父母對孩子的內心有更多關注,對孩子的衝動行為有更多包容和有效指導,對孩子的進步有更多鼓勵以強化適當行為,在生活中對孩子有更多正確社會技能的示範,給孩子提供更多習得社會技能和自我控制技能的機會,讓孩子內心充滿陽光,相信自己認可自己欣賞自己,才能達到自內而外的和諧。

通過這樣對照實際案例的的整理,我的思路更清晰,對這部分理論的理解也更深入,對相似概念的區分也更準確。理論與實踐結合,才能使一種能力泛化,使解決一件事的方法變成解決一類問題的方法。

繼續學習,繼續感受,助人自助,成人達己。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 篇7

通過一學期的課堂學習和翻閲課本,我對《教學心理學》這門課程有了一定的瞭解和心得。

最主要的是,我明白了教學心理學和我們學過的教育心理學是不同的,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整個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教學心理學是教育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只涉及教學情境(主要是課堂教學情境),非常詳盡。

教學心理學主要研究範疇是學校教學情境,研究主題是教與學雙方(主要指師生),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揭示教學情境中主體的心理活動、心理特點和心理規律。

我們作為師範類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將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主要的問題在於三個部分一是學生有着不同的特點,表現出不同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學生在學習概念和規律時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礙;二是教師該如何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安排教學活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動機和興趣,如何培養學生的智能,如何結合教學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是教師應具有何種教育觀念、知識結構、教學能力和教學行為等。而這三個問題正是教學心理學這門課程的教授的主要內容。

我們這一學期的課程中,簡單學習了很多教與學的心理學原理科學設計和安排教學活動的原理、策略和技術,還包括如何有效促進學生知識、技能和能力的獲得,以及如何有效促進學生的情感、人格和品德的發展。這些知識對於指導我們未來的教學實踐、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價值,作為一名教師,教學任務不僅僅是灌輸知識,如今新課程常將課程(學教)目標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因此我們更需要這些專業課程的指導。

結合本專業課程的思考,我們可以説,物理教學過程是根據一定的培養目標、教學目的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在教師的組織、指導和幫助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使學生通過各種活動認識客觀世界、掌握物理知識(包括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等)和物理方法,經歷科學探究過程,訓練物理基本技能,促進智力、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發展,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的過程。

中學生基本的物理能力主要有: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等,綜合的物理能力有學習能力、分析問題和問題解決的能力、創造能力等。在這些能力中,

思維能力是核心。物理能力的培養是中學物理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在我國推行以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今天,中學物理教學必須將學生物理能力的培養作為核心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瞭解有關物理能力的問題,如中學生物理能力的結構、中學生物理能力的發展、中學生物理能力的培養等問題。

而在中學物理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心理因素,影響和制約着物理知識的教學。如學生在學習物理概念時,常常由於前概念的干擾、感性認識的不足、思維方法的不當、數學知識的影響以及概念間的混淆等原因出現心理障礙,制約着學生正確概念的形成;學生在學習物理規律時,常常因為感性知識不充分、日常錯誤觀念的干擾、思維定勢的負遷移、抽象思維能力不強等原因造成對規律理解的不深刻、應用的不靈活等。因此,研究中學生形成和掌握物理知識的心理規律,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物理知識的研究,是至關重要的。

但是上面兩段提到的問題,由於對教學心理學的學習還不夠深入,加之很多本專業的師範類課程還沒有學習,又沒有進行實習,缺乏實踐經驗,所以對本學期所學的知識還不能很快地學以致用,心中隱隱有一些想法,但不能科學系統地表達出來。相信經過今後更多的學習和實踐,可以加深對這門課程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應用能力。

無論如何,通過教學心理學這門課程的學習,最重要的收穫就在於,發現了自己在今後的教學要注意的問題,尤其明白了是在教學情境中心理活動、心理特點等因素對教學效果的影響,以及將會參考這些心理因素注意調整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和教學活動安排的合理性。所以這門課程對我的認知產生了一些有益的影響和改變,令我心中對教學隱隱有了方向感,這於對我將來的從業是一個非常有幫助的指導。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 篇8

銷售是一門藝術、銷售是一門學問,銷售必須做到站在對方的立場為自己着想,銷售心理學是每個銷售人員必須掌握的,銷售的一切行為都離不開心理學,多瞭解客户心理,站在用户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不要讓用户對你產生牴觸,明明確確的告訴用户你是誰,你要跟他們介紹什麼,你給用户介紹的產品是否對他們有幫助,用户為什麼現在必須要買你的產品?這種種都涉及到了銷售心理學範疇。

銷售心理學教會你銷售之道:

1、對於不熟悉的客户、對於第一次銷售的客户,你賣的不是你的產品,而是你的禮貌,你的專業

2、回頭客你賣給他們的是你的熱情,比較着急的客户你賣給他們的是時間,比較慢的客户你需要賣好你的耐心

3、對於有錢的.客户來説,你賣給他們的是尊貴,沒錢賣實惠,你要時刻記住,豪客賣的是仗義、專業賣的就是專業,只有小氣才是賣利益的

銷售心理學提升技巧和辦法銷售心理學提升技巧和辦法

銷售心理學教你如何更好的留住用户:

1、不要咄咄逼人的銷售你的產品

2、要時刻在乎、在意客户的需求以及感受

3、不要擺出一副你以為你別客户更懂的態度

4、用你的專業性打動客户,告訴客户這些都是他需要的

銷售心理學教你與陌生人銷售的技巧:

1、儘量讓對方説的多,對於話題的內容要專業。

2、通過語氣來表達你的願望,不要讓別人覺得你捉摸不定、飄忽不定。

3、要保持中立和客觀,不要只是堅持某一個看法,要對事物有衡量種種價值的尺度,試圖更好的去了解別人的動機和背景。

銷售心理學教會我們的不僅僅是銷售的一些技巧,更能夠讓我們抓住用户心理、瞭解用户意圖,促成銷售成單,這才是銷售心理學的最主要意圖。做銷售一定要了解自己銷售的產品和服務,究竟能夠給用户帶來怎麼樣的價值利益,你能否更好的向客户和用户説明和展示你的產品和服務帶給他們的價值感受,銷售心理學教會我們需要營造完美第一印象,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提升自己,給客户他們想要的東西。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 篇9

在本學期,我們學習了《教育心理學》這門課程,經過一學期的學習,我對教育心理學這門課程有了較深刻的體會。

在上這門課之前,就聽學哥學姐們説老師是個平易近人的老師,上課總是面帶笑容,課堂氣氛很活潑。當真正開始學習這門課的時候我發現確實如此,老師總是能讓原本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起來,而且在課間插入的精彩視頻更是讓我們感觸良多。感謝老師精心收集的短片,這很好的開闊了我們的視野,也讓所謂的多媒體教學真正的多媒起來。而且在泡泡堂中插入的小動畫總能給同學帶來會心一笑,讓整個教育心理學學習的過程都充滿了快樂。老師在課堂中的這些設計讓我們深深愛上老師的同時也愛上了這門課。儘管很多知識、理論學習起來有些枯燥,但我感覺同學們還是能較好的融入到課堂中去,邊聽課,邊思考,真正用心的來學習這門課程,學習教育心理學的知識。

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我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也對學習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認識,下面是我對本門課程的心得體會: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介於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它的研究對象是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和規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和發展規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過這些規律對受教育者進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學科的研究有助於促進整個心理科學的.發展,對教育實踐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這也是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課,在整個心理體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教育心理學主要分為四個模塊,一是學習的本質,二是學習的過程,三是影響學習的因素,四是教學與管理。其中,學習與學習理論是本書的核心內容之一。它既介紹了學習的本質,並對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學習理論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我認為這部分內容相當重要,它讓我開始了對學習的思考,第一次去嘗試理解人類是怎樣學習的。行為主義、認知派、人本主義、構建主義等對人類的學習作出了不同的解釋,其中的很多觀點都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在佩服和敬仰這些偉大的心理學家的同時,我學會了用辯證的方法來看待問題。他們提出的理論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對問題得到很好的解釋,但也必然會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細深入的思考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對我們的學習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人類學習機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謎。

關於認知領域的學習過程和行為領域的學習過程,我們主要學習了六個方面的內容:知識的學習、學習策略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動作技能的學習、學習的遷移、品德的形成。這是對認知領域和行為領域的學習過程的詳細介紹。這幾方面的內容都是很實用的。而且我個人對這方面的內容比較感興趣,所以很喜歡學習這部分的知識。

掌握知識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也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知識的定義,知識的分類,知識的表徵形式,以及元認知和概念學習,這些關於知識學習的內容讓我對"知識"二字有了不同的認識,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沒學習之前雖然覺得自己很清楚什麼是知識,但卻不能用準確的文字表達出來,學習了教育心理學後才知道知識是指存在於語言文字符號中的信息,或者説是主體在與環境相互作用而獲得的信息及其組織形式。學習了這門課程後,感覺到自己的專業素養提高了,能用心理學的一些術語和理論來解釋學習中的一些現象。在不經意間就會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現實聯繫起來,嘗試着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去理解、解釋。

學習策略的學習這章內容,我認為非常重要,雖然在我們的日常學習中經常會使用某些策略,但從未系統的考慮過,經過學習,我們可以系統條理的瞭解我們在學習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這部分知識給國小高年級兒童和中學生進行學習策略輔導,幫助不善於使用學習策略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更加輕鬆愉快的學習。智力和創造力是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的重要表現,也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創造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智力的測量。對於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學家設計出了一個又一個量表進行量化,對神奇的智力進行測量,這讓我感受到了心理學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學把心理和教育融為一體,把心理學的理論應用到教育中來,真正實現了它的價值。對於創造力的培養也讓我有很深的感觸。隨着年齡的增長,創造力似乎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幼兒的創造力水平很高,而成年人的創造力水平則比較低。

對於動作技能的學習,知識的遷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內容也同樣讓我獲益匪淺。例如:知識遷移的學習定勢説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瞭解了這個理論以後,可以知道我們在以後的學習和教學中,善於運用已有的學習定勢,因勢利導,促進新的學習和問題解決,同時,還可以避免由於學習定勢對問題解決帶來的干擾。

總而言之,通過這一學期對《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我收穫良多。不僅有專業知識的積累和專業素養的提高,而且對很多學習事件有了嶄新的認識和感悟。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 篇10

不知不覺,我們這學期的設計心理學已經上了一大半了,通過學習,自己的認識也有了很大改變,原來認為設計是自己的事情,是一門非常激進的學科,必須有自己的個性,現在發現設計的涉及範圍相當廣泛,人與物、人的聯繫十分密切。因此理解其各個方面的心理特徵就顯得十分重要。

設計心理學是設計專業的一門理論課,是我們做設計必須掌握的學科,是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把人們的心理狀態,尤其是人們對需求的心理通過意識作用於設計的一門學問,它同時也能研究人們在設計過程中的心態,以及設計對社會及對社會個體所產生的心理反應,反過來在作用於設計,起到使設計能夠反應和滿足人們的心理作用。通過對着門課的學習,我對設計和心理學的意義有了初步瞭解。

設計是與我們生活聯繫十分緊密的一門學科,設計心理學,是以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手段去研究決定設計結果的人的因素,其研究對象不僅僅是消費者,還包括設計師。消費者和設計師是具有主觀意識和自主思維的個體,都以不同的心理過程影響和決定設計。

從我們學習的專業來説,使用方式及文化內涵只有符合消費者的要求,才可以獲得消費者的認同和良好的市場效應;而設計師在創作中必然受其知識背景的影響,即使在同樣的限制條件下也會產生不同的創意,因此,設計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消費者的心理,主要研究購買和使用商品過程影響消費者決策的因素;對設計師而言,就是如何獲得及有效的設計參數,另一個重要內容是設計師的心理,主要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如何發展設計師的`技能和創造潛能。

綜上所述,設計心理學是對設計師的深層意義上的研究和訓練,過去從未有與此相關的專門研究,而我們所學的只是院校僅對學生進行純技能的訓練,沒有積極主動的開發學生的大腦,所以我認為還有些缺陷,不過這種學習卻對以後的發展有積極、重要的意義。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 篇11

人們口中所説的營銷,並非是推銷、經營銷售。

而是以消費者為中心,達到消費者的合理需求,並對市場進行調查研究;從而來開展市場。

使它在市場中佔有一定的地位。

雖然我從事此營銷工作,但其中仍有很多問題需要來研究、探索;比方説:“消費者與供應商之間的關係與市場之間的關係等等。

想精通這一行,首先要以消費者做為導入點。從而更深層的瞭解企業、酒店。

及其更多的部門所存在的問題。

最終採取措施來解決,營銷最突出的特點是依據消費者的心理,為他們的需求而開創產品,並不是賣自己所能創造的產品,是要出生產消費者需要的產品;想在競爭對手、市場中佔有不被侵略的地位,就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變。”這樣一個循徊的規律。

它的作用在於溝通消費者與市場之間的供求關係,在達成消費者的需求上,從中獲得一定的經營利潤。

以上這些內容是我對營銷學的感想,如有不好之處望多諒解,多提保貴意見!

銷售心理學學習心得

《銷售中的心理學》這本書裏面的東西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只能作為參考,我們所要做的是根據自身情況去改變自己的缺點,書裏面的東西不一定全是對的,也不一定在每個人身上都能展示開來,要不然人與人之間就沒有差異了。

我們要學會做與眾不同的自己,模仿加改變才能有創新,才是你自己的東西,書不僅僅是讓我們學到了知識,主要的是對於我們心靈的啟發。

特別是在看銷售之類的書籍時,估計很多人看完過後都認為是“瘋子”寫的,世界上怎麼可能有像書裏寫的這樣的人,“瘋子”,肯定是瘋子。我以前不理解,經過一段社會經歷過後,我能感覺到社會上真的需要這樣的“瘋子”,他們往往走在富貴的最前端,我以前公司的.銷售總經理他就是這樣的人,他的業績每年都在公司排第一,他沒有什麼文化,估計國中還沒有畢業,他做事很少安套路做,很多時候不安遊戲規則辦事,也是個很幽默的人,他的性格非常適應我們這個行業的發展,也決定了他一生的命運,在上海有房有車。同行中很多人會死在前輩的後面,某位很優秀的銷售員去一家大企業談業務,談了幾次沒有談成功,回來説了挑剔之類的很多理由,其他銷售員肯定想都不敢再想去這家談業務了。

無形中從心靈深處把他打敗了,太按照潮流做事了。

我們做任何事應該永遠只相信自己,別人和你説的,有的是在偽裝自己,好讓他的形象不至於在你的心目中遭到破壞,我們只能作為參考,別人永遠不能影響我們,我們才是影響我們自己的關鍵。

我們要把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不能因為別人而把它送出去,我們不期待別人使自己快樂,相反能將快樂和幸福帶來給別人。

我們現在還很年輕,錢只是我們最後的目標,更多的是要提升自己,等到我們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儘管我來到公司將近半個月了,但是我沒有感覺到一種團結合作的氛圍,特別是銷售這一塊,大家很少有機會在一起交流經驗,這是一種不好的現象。

我希望我們能像一首歌裏面寫的:想飛上天,和太陽肩並肩世界,等着我去改變,想做的夢從不怕別人看見,。

在這裏我都能實現,大聲歡笑讓你我肩並肩,何處不能歡樂無限,拋開煩惱,勇敢的大步向前,我就站在舞台中間,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沒有地平線,在日落的海邊,在熱鬧的大街,都是我心中最美的樂園,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有你在我身邊,讓生活更新鮮,每一刻都精采萬分!

我們都有夢,所以才會努力,煩惱才會愈來愈多,這些都是因為我們已經慢慢長大了。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 篇12

20xx年1月11日,與我是個特別好的日子。因為那天我終於通過了心理諮詢師3級的滬考最後一個模塊,終於在最後一次機會中安全滑過。雖然考了2年才通過小小的三級應該不是啥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我覺得還是有些體會和經驗可以分享。

學習的動力必須是興趣,我對心理學的興趣從小就有。國小一年級的時候,我就喜歡在晚託班一邊做作業一邊偷偷瞄別的家長來接同學,從簡短的對話和外表推測這家人的故事。後來就喜歡看小説和心理學的文章,阿加莎從人性入手的那些偵探類小説一直都是我的最愛。三年前有幸在選修課時搶到大熱的社會心理學,當時就想着怎麼用巔峯理論,從眾心理,錨定效應試試手。不過始終感覺到這些知識都是一些片段,我理解為"術"。看起來很神奇,能吸引人對心理學的興趣,學習不枯燥但始終缺少紮根的感覺,始終覺得經不起推敲。越來越多的問號隨着學習出現了,這些方法共性上是什麼理論,怎麼會發現這些心理規律的,為什麼不同人對同一件事會產生不同情緒?當時就意識到只有理論系統地學習心理學才可能解開這些謎題。當時朋友推薦了德瑞姆的二三級課程,因為這課程足夠系統,學習目的是應用(諮詢師方向)而不是科研,我感覺不會很枯燥,馬上我就決定報名了。

當時我MBA還有最後一個論文加上本職工作,不可能在這個課程上投入太多的精力。雖然報名直接是二三級連讀,但我是興趣大於證書。所以我折中的選擇是這樣的:所有上課能去都一定去,上課不以考試為目的。因為老師們並不是純讀書本劃重點,有很多經驗和故事分享來加深記憶。上課就好像是在聽故事,這不是特別美好的一件事嗎?考試前我也沒有時間把教材通讀,不過現在的新版本教材讀起來也是蠻有意思。2年前呢,我就選擇不看書!複習課上把思維導圖看一遍再聽一遍解題思路和模板,就這樣去考試啦!所以首考3個模塊,只過了一個模塊,文字案例分析。我對這個模塊的要求理解就是在不做錯誤判斷的前提下,儘量發散性思維,聽到的、學到的、夢到的…所有沾邊的都寫上。用邏輯思路清晰的模板寫下來就大功告成了,完全不需要背書,找到規律就好。

二考,這次雖然我也信誓旦旦想要讀書10遍,變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惜惰性使然,還是沒看一個字。不過這6個月時間我也沒閒着,後續德瑞姆有短焦的小組課程,我堅持每週都去。又不多花錢,不去白不去,是不是。而且這才是真正接觸到一些心理諮詢師的日常的開始,怎麼聊不尷尬,怎麼問能得到回答,怎麼才能體現出關注。這真的讓我體會到心理諮詢師這行可能有的酸甜苦辣滋味。同時我還聽程立勛的語音真題,一個是開車時候聽可以節約時間,開小差也沒關係再聽幾遍,還有就是主要有解題思路特別是選擇判斷題的!這點很重要!因為我也沒做APP題庫二考選擇判斷題模塊也過了!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因為很多題目我是真不知道答案,就猜唄,能讀懂了題目再排除法。我感覺我有一半可能都是用了程老師的方法蒙對的。不過還是卡在了簡答論述題和影視分析模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三考,鬼使神差的沒有帶打印好的准考證回家,一定是我的潛意識作祟。所以我缺考了…不過這半年內我也沒有斷開過心理學的學習,我參加了幾個沙龍和工作坊想了解一下各種流派和技術手段,比如房樹人,沙盤,OH卡,性心理學等。最終我先選擇了沙盤作為第一個工具進行了深入學習。主要是沙盤有一個自己體驗的過程,通過10次歷時4個月的個人體驗,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接受心理諮詢會是什麼樣子,我的感覺,在沙盤過程中與自己似有似無潛意識的那種關係。妙不可言!在這過程中,對於書本上的知識理解也更深了一點,那些理論更活靈活現了。

四考,這次是挺失敗的一次考試,仍然沒過。雖然我參加了考前輔導班。但是考試教材全面變化,導致應試型的輔導對我並沒有什麼效果。這裏我要説,因材施教很重要,輔導班的老師對於題目解答思路都有很詳細很負責的講解,但是對我這樣理解型的"人才"沒有用…其他同學倒是通過率不少。所以還是要對自己有準確的判斷很重要。

五考,這回真的是最後一次機會了,第一次考試的2年期限到了,取消資格認證的期限也到了。背水一戰吧,拿起書看上10頁,感覺書已經劃滿了。這次德瑞姆的幫助複習力度明顯加大很多,以下各種都是免費的,都是免費的!一週一次的模塊複習,按照書上章節,老師各有特色。有教畫小人記憶的,有閲卷老師串講無難度的,有案例多多幫助記憶的。老師們專注新教材,按照章節講又比較有系統。感覺比按照考試模塊講更容易記憶。另外每週有在線微課,反正不要錢可以隨時回聽,我都是找有空的時候回聽的。還有哦,瑞德心理有程立勛按照新教程要求講簡答論述題的歷屆真題。還是老樣子,對於題目和答案的邏輯有個印象,然後把課上聽到的那些東西都擴充到答題內容中。就算是沒背過書,也知道大致是7條還是8條,然後就湊唄,總算順利湊到數啦!

總結這兩年的心得。第一,真心喜歡心理學很重要,我發自內心地有一萬個理由去學習。科技發展地迅猛,人工智能發展可以超出你的想象,但是我覺得最終肯定繞不開人心。每個人的感知覺不一樣,對事物的反映就會不一樣,哪怕是科學證明完全一樣的事物。研究成因,琢磨規律,善用規律,這是可以畢生學習和領悟並且受益的事兒;

其次,不要只接受那些由心理學衍生出來的各種神話,必須瞭解枯燥的系統的東西。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心靈雞湯只是安慰劑,得把燉湯的材料搞清楚,這樣才能舉一反三自己做,好材料一起吃下去才能是自己真正的'營養;

再有,學習過程中隨時觀察自己,學到的知識先在自己身上做實驗。如何和周圍原來覺得難相處的人相處,如何搞定固執的長輩,不懂事的小輩,不能得罪的老闆,自己又不覺得特別委屈。看看是不是確實有用,能不能很快調節自己的情緒到穩定狀態。如果有效果必然對於以後的學習充滿了信心,如果沒有效果那就繼續尋找正確的打開方式。拿來就能用的知識才是有用的知識;

最後,必須給自己一個小目標,漫無目的地學習無法判斷效果,有個小目標會容易獲得成就感,轉而提高興趣。比如考過3級,比如考個派系執行師的證,比如參加多少次公益諮詢師活動,再比如我的遠大理想支援偏遠山區的希望國小。小目標完成後再建立一個小目標,最終的大目標成為知名諮詢師,不用退休,工作到老賺錢到老也是可以實現的嘛!哈哈!

作為一個不努力不優等學生還絮叨了那麼多,主要表達意思就是,既然學習心理學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心情愉快,那就一定可以找到一個讓自己比較愉快的方法學習。希望有更多的人重視心理學,喜歡心理學,找到愉快的方式方法學習研究心理學!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 篇13

1990年,我在山東的一家醫院出生。我媽媽跟我説生我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她眼睜睜地看着旁邊牀位的人一個接一個的生完走人,她卻一直從7月31號早上生到8月1號凌晨。我想我要是我媽,我肯定恨死我這個彆扭的小孩,但是媽媽一見到我就“不計前嫌”了。

爺爺見到我説的第一句話是:“這孩子怎麼嘴這麼大。”爸爸見到我的第一句話是“啊呀!是雙眼皮!嘿嘿。”事後,爺爺跟我媽媽這麼説:“這次沒關係,等政策開明瞭,你再生一個。”媽媽當時的心裏想法是打死也不生了,去他的政策,啥政策都不生了。於是乎,我便開始了獨生女兒的生活。

沒錯,我爺爺是有些重男輕女的,但是他隱藏的比較好,我長這麼大都沒有直接感受到自己被“輕”了,都是聽第三方的語言才知道爺爺的重男輕女。可能是我比較遲鈍,對於我來説,遲鈍是一個大大的優點。爺爺是在我高三的時候去世的,肺癌,來的快沒有太大的痛苦,當時我住校,被臨時叫回家裏才知道是爺爺生了重病,但是當時大人都不告訴我是什麼病,我只覺得是一個比較難治比較耗時間的病,也許調養個幾年還是能好起來的。我被臨時叫回來,大人叫我在牀前陪爺爺,我還真是遲鈍,什麼都沒多想,天天就跟爺爺説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説什麼等考上大學帶他去海南旅遊啊,讓他講怎麼追奶奶的事情,直到後來有一天爺爺忽然跟我説,説讓我以後找對象要找老實的靠譜的,不要光看家世相貌,我當時還覺得爺爺想的真多。其實這之後沒幾個月,爺爺就去了。

在準備爺爺的葬禮的時候,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我偷了兩盤準備燒給爺爺的磁帶(爺爺是陝西人,特別喜歡聽秦腔,叔叔爸爸知道這個,給他錄了好幾盤秦腔,我偷的是這裏面的幾盤),我把這兩盤磁帶裝到書包裏,參加完葬禮回到學校繼續準備大學聯考。當大學聯考成績下來之後,我考得還不錯,有天晚上我坐在地上收拾高中的書,從書包裏翻出這兩盤磁帶,忽然就特別特別難過,終於哭了出來。我忽然想起來高二的暑假,爺爺只是身體虛弱,還能出去遛大街的時候,我有天去爺爺奶奶家,奶奶他們都出去了,就只有我和爺爺坐在沙發上不知道該幹什麼,爺爺拿個小茶杯還挺愜意的喝,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爺爺已經面色大不如從前了,可我沒有注意到。我不知道怎麼地,就問了爺爺這樣一個問題,我問:“爺爺你覺得你幸福麼?”爺爺回答“幸福啊。”

我繼續問:“什麼是幸福?”爺爺擺出大牌的架勢告訴我:“其實多麼有錢多麼有權那都不是幸福,你看我現在兒女都有工作,身體健康,不愁吃穿,還很孝順我,我有很多老朋友陪我打牌聊天,我就覺得我很幸福啊。”話説完,我準備回家,做公車回家,爺爺起身送我,但是我萬萬沒有想到他一送就送到了公交車上,我坐在爺爺旁邊問他爺爺你為什麼要跟我一起啊?你去那邊有什麼事情嗎?爺爺説就出來走走,順便送送你,等我到站爺爺和我一起下了車,我問爺爺要不要去我家坐坐,爺爺拒絕了,我問去哪,他説他溜達回去,我一直看他過了兩條馬路才轉身回家。現在我想起爺爺,經常會問自己,爺爺到底幸不幸福。

我想爺爺不到我家坐還可能是因為爸爸媽媽離婚了,他覺得不方便到我家坐,其實沒有什麼不方便的。自我有記憶起,爸爸媽媽就一直在吵架,爸爸愛喝酒抽煙,媽媽愛大喊大叫(吵架的時候),我喜歡哭。離婚是一直掛在口頭上的,記得國小3年紀的時候,我第一次見到手寫版的“離婚協議書”,是我在翻抽屜找東西的時候無意中看到的,我知道是媽媽寫的,當時一下就蒙了,一直以為他們只是氣頭上説着玩的,沒想到媽媽居然真的有這個想法,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是覺得他們離婚不好,因為當時班裏有個小朋友爸爸媽媽離婚,同學老是欺負她,所以我想了一下,把那份離婚協議書撕掉了,我沒有跟爸爸媽媽説起過這個事情,結果是他們當時沒有離成婚,我覺得是因為我。後來我長大了,更加理解媽媽,到初四快大學聯考的時候,在他們矛盾進一步激化的時候,我跟他們説,還是離了吧。分家產的過程比較麻煩,我堅持跟媽媽過,爸爸做出了讓步。其實我當時是十分恨爸爸的,我一直覺得他們吵架的原因是因為他老喝酒抽煙,所以他們離婚,爸爸走了之後我是十分輕鬆的。現在想想,還是自己太不懂事了,太小,看不透問題。

他們離婚後,我從來沒有主動跟爸爸聯繫過,更沒有在意過他,雖然媽媽多次跟我説他們離婚是他們自己的問題,爸爸還是愛我的。直到我高一的一個暑假,我正在玩電腦,忽然一個電話打過來,是爸爸,能聽出來他喝了酒,他對着電話就哭了,我不記得他當時説了些什麼,我也一直在哭。因為反應比較遲鈍,我作出真正意義上的迴應是在4個月後,有天晚上失眠,可能是心血來潮,我拿了信紙到宿舍廁所裏(高中宿舍沒有桌子,也不讓打手電,只能在廁所)開始給爸爸寫信。這可能是我長這麼大第一次給他寫信,大致是我知道他是關心在乎我的,其實我也很關心他,我不希望他繼續老喝酒抽煙生活沒有規律,讓他自己保重身體,把自己打扮的帥點,找個漂亮的阿姨,告訴他我還是隻有他這一個爸爸,以後是一定會奉養的,只是我們都不會表達罷了,讓他不要太難過。等到,高二暑假放假,媽媽從學校接我回去的時候,在車上忽然告訴我,爸爸結婚了,就是在今天。我當時是很無語,覺得爸爸太草率了,動作怎麼這麼快。等我再次見到爸爸,他已經是已婚男士了,西裝領帶頭髮梳的很整齊,我誇了誇他的裝扮,他説他結婚就是穿的這個,我又無語了。爸爸結婚後,買個車,酒就喝的少了。

我不知道離婚家庭的小孩是不是會遇到和我一樣的難題,就是媽媽會問,你爸爸現在那位怎麼樣?我不知道怎麼回答才能不讓媽媽想太多,我現在是一律説,那個阿姨明顯不如你有氣質會打扮,還特別嘮叨,看起來比你老。我媽媽是我最重要的人,也是我最愛和最愛我的人。我有的時候想如果我國小沒撕那個離婚協議也許媽媽現在能找個更好的人,現在媽媽也結婚了,但是我總是有遺憾。我以前還是太任性,他們離婚後,我問媽媽你會再結婚麼,她説她在我上大學之前不會結婚,媽媽就真的這麼做了。我也是前不久在跟媽媽的一次閒聊才發現,其實我一直認為對的做法並不一定是對的好的,媽媽有次跟我説找對象要認真挑,不要着急結婚,等結婚了之後就不要輕易離婚,因為再婚之後你會發現其實都沒有原配好。我聽了之後一下就傻了,我問媽媽怎麼會這麼想,是不是叔叔對你不好,媽媽説不是,只是覺得還是親爸親媽和孩子在一起的家庭好,對孩子好。我一直都不敢承認,他們當年離婚最高興的是我,我覺得他們離婚,對大家都好,如果他們現在都不幸福那我就錯大了。我對媽媽説我很好,我現在就怕你沒不好。媽媽沒有再説什麼。後來我問爸爸,如果你和媽媽都和現在的.對象離婚,你們兩還有沒有復婚的可能,他説沒有可能,他説很多事情我都不知道。我知道現在已經回不到從前了。

我媽媽很是關心我的思想狀況,他們離婚之後她怕我想不開,還一直開導我。媽媽在鬧離婚的時候情緒一直很差,和我也經常吵,皮膚睡眠都不好。現在媽媽跟我説,現在什麼都想開了,也不那麼恨我爸爸了,其實我們一家三個人,那時候都是不懂事的小孩,也許分開也是好事。媽媽現在起色什麼的是很好了,可我總是擔心她現在的老公欺負她,就像以前我不在家就怕爸爸欺負媽媽一樣,其實爸爸媽媽只是吵架,從來沒動過手。

現在我終於也20了,過了稚氣的童年,叛逆的青春期,再回頭看看我的家庭,有個更多的理解,雖然被我們幾個不懂事的給弄散了,但是爸爸媽媽對我的愛還是一直保護我走到現在,繼續做別的孩子也有的最堅強的後盾。走過了害怕,記恨,原諒,接受,到現在我已經是滿滿的對家庭的歉意了,好在現在也是我有能力道歉的時候了。不能夠自暴自棄,不能放縱自己,我知道爸爸媽媽現在是希望我幸福的,所以我必須幸福給他們看。

生活是很瑣碎的,把瑣碎的事情處理好,生活還是很有意思的。我喜歡和媽媽貧嘴,用各種古怪的理由反駁媽媽,出門喊我媽“姐”,但經常跟我媽嘮叨,我媽不是嘮叨的女人,我是。媽媽更像是我的朋友,開得了玩笑,有一個做錯了事情會跟我道歉的媽媽,還沒有什麼是比這個更幸運的了。爸爸麼,他現在比較喜歡搗鼓電腦,前一陣子給奶奶家按了電腦,不知道用了什麼裝置可以不用交錢按寬帶,就是能夠偷到別人的網絡上網,自己高興的不得了,還開始研究做菜,以前他是懶的要命,能做一手好菜但就是不做,現在時不時到奶奶家秀下自己的手藝,還是像個大小孩。以前我對爸爸那邊的親人説的話都比較敏感(因為他們離婚我很支持的關係,姑姑他們對我有些疏離),現在我也覺得不是那麼在意了,因為很多東西他們都不知道,他們也不知道我希望的是什麼,不過那都不是很重要,我在奶奶爸爸跟前開開心心的不讓他們擔心,其他的反倒不是那麼難接受了。

爭吵,眼淚,畏懼,面對,嘗試,原諒,接受,愧疚,輕鬆,歡樂,理解,這些填滿了我成長的過程,這些也成就了現在的我。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 篇14

《高等教育心理學》是我十分喜愛的一門學科,它是介於心理科學和教育科學、理論科學和應用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通過對《高等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理及學習動機有了一定的認識。

在高校教育中,大學教師往往表現為社會代言人,是各種新思想新觀念的輸出者,而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和確立時期,學生大多都會以教師的言行為榜樣。因此,教師在教育勞動中抱有什麼樣的勞動態度,表現出怎樣的道德修為,直接薰陶着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直接影響着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直接影響着正在成長着的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教師的道德品質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

大學生們正處於青春期,相對於中國小生而言,他們有其自身的特點,主要體現在認知發展和社會發展兩大部分。大學生認知發展的特點主要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以及思維等方面。大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能夠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並且在實際觀察中,他們能夠從一定的目的出發,對事物進行細緻的觀察;大學抽象深奧的內容和較高的學習標準,促使大學生的邏輯記憶力高度發展,他們的記憶是在充分理解所學材料的意義和實質的基礎上進行記憶,並能深入分析所學內容,還能將新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之中;隨着知識經驗的增多、思維能力的發展,他們的想象處在由理想轉為現實的關鍵期,並能根據要求和需要朝着一定的目標進行想象,想象的內容也逐漸豐富起來,且創造性的成分日益增多。

大學生社會發展的特點主要包括情緒、情感,意志、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方面。大學生由於生理、心理的'進一步成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社會實踐領域的擴大等,從而產生了許多新需要,伴隨着這些新需要的是否滿足,大學生的情緒、情感表現出新的特點:首先,他們在內外環境的影響下,產生了大量的、新的、較強烈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而他們對需要的認識和評價尚不完善,對情緒的控制力還不強,會出現時而情緒高漲,時而自暴自棄,時而平靜、時而激動,時而外顯、時而內隱。其次,進入高校後,他們在逐漸產生更廣泛的需要,如自我實現的需要、渴求知識的需要、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和愛情的需要等等,這些需要的滿足與否,使得他們出現了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高級情感體驗。大學生意志發展的特點體現在雖然自覺性有所提高,但還存在惰性;雖然理智成分增加但還缺乏自制力;雖然勇敢但缺乏毅力;雖然獨立性明顯提高但仍存在依賴性;雖然果斷性增強但仍帶有衝動型。總的來説,大學生的意志品質既有成熟的一面,也有薄弱的一面。大學階段是價值觀和人生觀確立和穩定的關鍵時期,在大學低年級階段是人生觀初步確立、不穩定的時期,在這個階段,他們一方面喜歡更多地從社會的意義和價值來衡量和評價所從事的活動和接觸的事件,併為此展開激烈的討論,另一方面他們的人生觀基本上是從感性體驗中得來的,外界環境和人際交往發生變化時,他們對生活的意義和人生價值的看法也會隨之改變。到了大學高年級階段,是價值觀和人生觀真正確立和穩定的關鍵時期,從思維發展水平看,因為這個時期他們的抽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不僅能對科學知識進行抽象的概括,而且能對複雜的社會生活進行概括的認識,對社會和人生問題也力圖進行深入本質的哲理的思考;從自我意識水平看,他們已經能夠經常地進行自我評價,對自我的生活意義進行反思;從社會性需要的發展水平看,他們有着強烈的求知、社會實踐和人際交往等的需求。

通過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有助於我們青年教師儘快熟悉和適應高校的教育工作,儘快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教師。通過此次課程的學習,我也有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終身學習,不斷創新

“終身學習”是一種十分可貴的精神,當今高新技術發展飛速,在醫學領域,知識的更新亦是日新月異。這就提醒我們必須時刻充飢,保持學習。同時,秉承“走出去,引進來”的原則,汲取他人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將新法與舊法進行比較、更新,保持創新精神,不落伍!

二、師生角色互換

今後工作中,我們老師可以經常以換位思考進行自我反省、自我學習。在教學上,應該懂得將教學藝術化,學會抓住學生的心理,引起他們對知識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改變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教師應當從知識的傳輸者變為知識的引導者。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授課方式是否吸引人、重點是否突出、學生接受程度如何、今後工作生活中是否具有應用性、甚至老師的肢體動作、語音語調、脾氣等等都可以換位體會和思考。

三、注重臨牀教學知識積累

對於我們醫學類專業而言,理論與臨牀聯繫尤為重要。我們平時在醫院工作時,就需要不斷加強臨牀與理論知識的雙重學習。而且在工作中需要注重特殊病例、疑難病例圖像和臨牀資料的積累,以備今後教學中作為典型案例分析、講解。

四、注重學生的情感關懷

這個時期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都是敏感的,他們剛剛離開家鄉、離開父母外出求學。我們老師也要注重與他們的情感交流,當師生關係成為一種良好的朋友關係,你的教學工作也將取得一半的成功吧!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葉豔豔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 篇15

十種心理弱點

十種弱點

由於抑鬱而形成認知失真的十種現象,一旦您情緒不佳,不妨對照一下。

如您是屬於某一種,那麼請自我調整自己的弱點。

(一)放大化

有位青年想與女友約會,結果汽車久候不至,他憤然道:“我無法容忍這件事,這個世界糟透了。“這不就是一個典型的放大化嗎?只能説,不能按時與女友約會,這件事不盡如人意,但也不是無法挽回的,更談不上整個世界糟透了。其實,等汽車也許只有1O分鐘,但他感到很長很長。如果不是赴約會,而是在與女友親密交談,即使是一個小時,他也會覺得約會的太短。

(二)疑心病

凡有疑心病的人,總是虛構—些因果關係去解釋別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止言談。例如,有位教師上課時發現,有一名學生打瞌睡,竟得出這樣的推論:“看來,我的確是個不受歡迎的教師。“據瞭解,這個學生前晚熬了夜。又如,有位婦女見到別人小聲交談,就認為是在議論她。

(三)爭公平

具有講公平的人,要求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應該是公平的,每個人都應當享受同樣的待遇。其實,世界不可能是絕對公平的,人吃雞,雞吃蟲,蟲吃草,這公平嗎?企求絕對公平的結果,總是抱怨世界的不公平,忌恨比自己強的人。

(四)應該論

許多人的情緒被“應該式“所操縱。例如如果我對某人好,他就應該對我表示感謝,如果我為某事工作,就應該獲得,否則,就要憂鬱寡歡,這種人總是認為自己有資格立刻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一切。實際上,這只是。

(五)貼標籤

人在憤怒時,最常發生的變形,是給他人“貼標籤“。例如:“品質惡劣“、“落井下石“、“蠢驢“等等,這樣一來,根本就看不到對方的任何優點,只能從標籤出發來對待人,從而造成彼此之間相互仇視的態勢。

(六)依賴癖

有的人依賴異性,有的入依賴,有的人依賴子女。一旦離開他人,便無法支撐起自己的情感生活。這種情感的依附性,使人註定會生活在對孤獨的極度恐懼之中。離開這種情感陷阱的最好辦法是要人格獨立。

(七)尋讚許

許多人把獲得他人的讚許,作為自己的一種強大的支配力量。一旦別人不再施捨讚許,就會變得一無所有,就會覺得自己一錢不值。尋讚許者的錯誤在於,把別人的讚許做為衡量真理的唯一標準,其實質是:“不自己“。

(八)至善迷

至善狂要求自己或別人的所作所為一定要十全十美,盡善盡美,到頭來,卻使自己或別人變得無法接受。無缺在這個世界上是根本找不到的'。人的一旦陷入這種絕對化的境地,就會與現實撞車,就會泛起一種幻滅感。

(九)自封心

具有自封心的人,總是藉口秉性難易,不願再自己,發展自己。例如,“我這個人特愛衝動,這輩子無法改了。“仔細一想,他這是先給自己扣個帽子,然後,在大帽底下開了小差。其實是害怕約束自己,企求原諒自己。

(十)內疚狂

過分的內疚是一種畸形感,總是主動承擔本來不是自己的。例如,有位婦人認為:“我對女兒的離婚負有不可推卸的,因為我沒有同女婿好好談談。“這種負罪感,使她經常在心緒不寧的情緒下生活,似乎女兒離婚,完全是她的過失。這種自然是於身體極有害。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 篇16

第一堂課,是針對女生的,我們用十個句子寫下了”我是什麼樣的人”的小紙條,令我很有感觸,我發現自己對自己的瞭解真的是不怎麼樣,寫道第六個的時候就有點卡住的感覺,最後還是憑感覺寫了下來.我想到高中的時候班主任也有一次把我們班女生湊到一塊開特殊班會,那時候我們對老師講的要加強自愛,我懂得自我保護等等,以一種説教的方式講給我們聽有些反感,現在想來,老師是很有主見的.在小小的分享中,我感到了把一些消極評價用一種積極進的語言表達出來,用一個”輕度”來修飾一下就會有的不同結果.很多事情,都不是絕對的,關鍵看你是怎麼評價.

在看<走路上學>那段視頻的時候,我哭了,那恐怕是我看得最短的視頻還哭了的記錄.生活的不易與艱苦下,親情是那麼温暖照人.在感歎自己是幸福的時候,我想起了我媽媽在地裏拾棉花樂呵呵的説的話”能夠不生病,和你爸爸好好幹活,有好收成,掙錢供你們姐弟倆上學,這就是很滿足了”,每當想起這些,都感到自己如此幸福,我想,知足者常樂,我媽媽在言傳身教.

我們還加班加點的看完了楊瀾的<一問一世界>之後才知道看得不全.裏面對我感觸最深的一件事是”公民楊瀾”,不管她有多成功,楊瀾都可以把自己定位好,以一個公民的身份去做事.這讓我想起了我爸爸的一個習慣,那就是按時看新聞,從6:30的山東新聞到中央新聞再到濱州新聞,一直要看到將近八點鐘,這時候我和弟弟任何喜歡的電視劇動畫片都要一邊去,全家一塊看新聞,我在家的時候常常和他一起看,但是大學以後,這個習慣就失去了.媽媽經常笑爸爸”你有把去當官,看新聞有什麼用”爸爸經常會對新聞裏的事情和我做討論交流,甚至一些歷史問題也要問我,小時候覺得新聞裏的事都是真的`,爸爸説的也都是對的,但現在常常是爭執起來,無果而終.我想我爸爸做公民最好的表現就是看新聞,關注國家大事.現在,我們常常抱怨我們沒什麼公民權利,我想,少一分抱怨,好好作我們作為公民應該做的事,哪怕僅僅是關注一下新聞,你也會有你的滿足.

我還問了老師兩個問題,其中一個是明明白白問的,是關於我容易受到驚嚇的原因,另一個恐怕老師還不知道,那是在我扮演考三十分的學生做歸因時問的,因為我發現我弟弟經常會有這種歸因來説明他為什麼沒有考好,我以為這種方式是不利於他進步的,沒料到恰恰相反,這種外歸因是很健康的。

還有老師講的那句”原汁原味的生後就是這樣,酸甜苦辣,陰晴圓缺,悲歡離合,你做的,是照單全收,其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現在,我還沒有那麼豁達,仍然對一些事情難以釋懷,但我在學着豁達起來,我很高興,我這方面的表現得到了我最好的朋友的肯定,她在給我的信中寫道”大一的時候你經常抱怨學校有多麼不盡人意,但是大二卻變化很大,字裏行間都想在像在笑呵呵的,真高興你能有這樣的變化”,我覺得,這和我在社會心理學這門課上學到的感受到的有很大的關係。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 篇17

上週我們公司組織了實戰營銷技能與技巧提升培訓,主講老師_老師給我們進行了為期一天的培訓,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天時間,但是對於我們對銷售技能和技巧了解更進一步。十分有幸參加公司組織的銷售培訓活動,參加這次銷售培訓心得是,要做好銷售工作,銷售員必須要認真、堅持、用心、自信,並要不斷學習,以下是我對這次銷售培訓心得體會。

首先培訓目標是熟練掌握銷售流程各環節規範行為標準,能靈活運用,提高成交率;透過銷售技巧和服務細節的把握與實踐,提升品牌形象與銷售服務水平,提高顧客滿意度。之後譚老師開始講了銷售理念和信念,計劃和信息分析,人脈等於錢脈,還講到了如何維護客情,如何幫忙經銷商銷售到終端客户才是真正的銷售出自己的產品,而不是庫存的轉移。其中營銷是信息的傳遞與情緒的轉移,見客户之前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好,一個好的業務員務必要磨練自己,有用心的心態,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讓客户願意跟我們做業務。

再次,詳細講解了傳統式銷售與顧問式銷售的區別,並且要從傳統式銷售向顧問式銷售轉變。提出正確的問題,大多數銷售人員沒有問正確類型的問題,即使他們在打推銷電話之前就事先準備好了問題,但大多數人沒有事先準備。提問技巧很糟糕的影響是巨大的。這會導致拖延和反對,帶給不正確解決方案的糟糕演示,沒有區別於競爭對手,以及錯失銷售機會等形式的阻力。

還有專業知識的學習,就像_老師講到的“客户花錢買的不是價格而是價值”,我們有時遇到專業點的知識,無法應答。這樣顧客在心理上就感覺到了――“不專業”銷售員,真正讓自己成為一名專業的銷售員,提高我們定單的概率,就要多學習專業知識,要做到平時不懂的問題要多問多記,勤學好問。還有儀表形象我們就應注意的細節問題,從着裝到坐姿,眼神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此外用心傾聽很重要,專業人士常因一向對自己及其產品喋喋不休,而錯過了重要的線索和信息。更為重要的.是閉上你的嘴,讓客户説話。你就應引導談話,然後傾聽和正確的消化吸收,我們瞭解到很多客户真正需要什麼,以使你能正確定位你的產品。年輕人就應做自己該做的事而不是自己想做的事。學習,成長,鍛鍊自己是我們就應做的事,雖然很累很疲憊,還要忍受皮肉之苦,但感覺收穫很大。

活在俗世,只要我們有所付出,總希望也要有一份回報,我們説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在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這個大原則是不變的,你付出汗水,收穫口糧,付出才智收穫肯定,付出時間收穫智慧。我們也説:投之與桃,報之與李,在人與人之間,你付出真誠收穫信賴,付出幫助收穫感激等等;在人與人、人與事共處、能為他人考慮的大前提下,收支基本上保持着平衡。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 篇18

半學期的課程即將結束了,雖然剛開始覺得每週五大清早的跑到醫院來上課其實是浪費我的寶貴時間,還不如在寢室睡懶覺實在,但是通過這半年來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課堂上與老師的互動和課後關注他的微博,我才真正認識到醫學院開設這門課程的用意以及學好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從而讓我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尋找到了樂趣。

循證醫學的定義是指運用最新的臨牀研究證據,結合醫生的臨牀經驗,在充分尊重病人價值觀的前提下,選擇合適的醫療決策以及醫療決策實施過程的監督和管理。最新的臨牀研究證據主要來源於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臨牀試驗和系統性分析,臨牀經驗是指臨牀工作者從醫多年累計的工作經歷,帶有一定的主觀性。

病人的價值觀與很多因素密切相關,因人而異,相差甚遠。我從該定義中得出的結論是:通俗而言,循證醫學的本質就是為了尋找治療方案的依據,而依據的尋找除了需要緊跟最新的臨牀指南,還要結合醫生自身的經驗和病人的個人意願,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追蹤病人對治療措施的執行情況以及執行的效果。

其目的在於不斷促進臨牀醫療決策的科學化與臨牀醫學的發展,逐漸提高臨牀醫療的服務質量和醫務工作者的臨牀診療技能以及醫護人員的整體科學素質,從而推動整個國家醫療衞生事業的發展。由此看來,循證醫學這門課程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而是融合了臨牀醫學、流行病學、預防醫學、醫學統計學、醫學心理學等多門學科於一體的綜合性學科。

剛開始選擇這門課程,或許每個人都抱着不同的想法,估計有人是想學好Meta分析以便多寫幾篇綜述,有人是為了多拿幾個學分,其實不管最初的目的是什麼,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真正有所收穫才是最重要的。課堂上的學習從循證醫學的定義、發展歷史等理論知識到Meta分析的基本知識、典型病例分析討論等,涉及的課程包括預防醫學、內科學、外科學、醫學心理學等一些重要學科,涵蓋的知識面廣,內容豐富,收穫也頗多。

對於我們自身而言,學好循證醫學不僅僅侷限於學習這門課程,而是要從當好家庭醫生入手,將自己生病的家人當作自己的患者,給他們提供合適的醫療決策,從身邊入手,從小事做起。真正做好這一點其實還是挺不容易的。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國內外各種疾病最新的臨牀指南,然後還要有豐富的臨牀經驗,其次,我們還要慎重考慮病人自身的身體和經濟狀況,考慮他們的醫從性,綜合以上所有因素,選擇適合病人的醫療方案。如果能真正做好一名家庭醫生,我們也應該將自己的病人當作家人,切實為病人考慮,從而到達最佳的診療效果,收穫雙贏。

在這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那就是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現階段的醫療矛盾?四川省人民醫院周曉輝醫生的死亡帶給了我極大的觸動,死是需要勇氣的,到底有多大的.壓力和怎樣的無奈才導致一樣一名優秀的醫務工作者選擇了自縊身亡?從這一事件中,我感受到的滿是悲哀和傷痛,我傷痛又有這樣一位優秀的隊友從我們醫療團隊因非正常死亡而離世,我悲哀的是醫護人員的死亡已經無法喚醒人們對醫療環境麻木的心靈。

因醫患矛盾導致的醫務人員的受傷、死亡比比皆是,醫務工作者們的人身安全由誰來保障?這些意外事故的發生與個別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有着極大的關聯,但和許多病人對醫務工作者的不理解和無理取鬧也是密不可分的,最重要的是這種局面與我國的基本國情以及整個大的醫療環境密切相關,要想真正改善這種局面,任重而道遠。由此,我不禁感歎,作為一名即將步入醫療行業的醫學生,我該如何抉擇,是選擇隨波逐流

?還是考慮另覓良處?想想曾經選擇這個行業時的雄心壯志,再看看如今的膽戰心驚,我所有的遠大抱負已經被現實消耗殆盡。我一直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猶豫不決。通過這段時間的思考和這門課程的學習,我認識到了社會現實的一面,這是我們無法改變也無法掌控的,生活還得繼續,人生還得向前走,我們只是芸芸眾生中平凡的一員,我們的吶喊無法喚醒整個世界的麻木,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該做的每一件小事,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做到問心無愧,做到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何必在意別人怎麼看,這樣,就足夠了。

這門課程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是它對我的深遠影響將會在我醫學生涯中時刻鞭笞着我…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 篇19

幼兒心理學是研究3——6、7歲幼兒心理髮展特點和規律的科學。有幸在遠程研修中學習到了幼兒心理學知識,讓我受益匪淺。

我認識到,對幼兒進行教育,如果不懂得幼兒的心理髮展的特點和規律,必定不會成功,甚至適得其反。

讓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幼兒學習的心理特點。幼兒學習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在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由興趣驅使的學習積極性;語言指導下的直觀形象性;學習的無意性和個別差異性。在我及我周圍的同行中,很少人懂得以上這些,所以在進行教學活動過程中,常常不知不覺地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扼殺了。

有時,當孩子向老師提出各種問題時,老師根本沒有考慮到孩子好奇、好問、好探究、好模仿的學習心理,常常給孩子的就是隨口亂答,甚至還表現出不耐煩。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從幼兒的興趣和適合幼兒的活動入手,給幼兒創設利於他們學習的環境來進行教學活動。另外,對幼兒提出的任何問題,首先都要給予肯定,然後認真回答,回答不出來的,可以請其他幼兒回答,如果都不知道,老師就直接告訴幼兒,老師將下班後在書中或網上找答案後再告訴你。同時,也請幼兒自己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找答案。像周香老師講的案例裏的老師一樣,既保護了孩子的求知慾,又激發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還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學習了幼兒心理學後,對“幼兒教育國小化”這一普遍現象,我也是體會深刻,感到茫然與無奈。根據幼兒的心理髮展特點及規律,幼兒的認知力、理解力還未達到國小生的水平,機械的模仿、死記硬背,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在幼兒園學的國小知識最多能讓幼兒一、二年級時一時領先,以後就不可能了,這樣反而還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幼兒應該在活動與遊戲中獲得知識、開發智力、培養其各方面的能力。

可是,目前的學前教育狀況又如何呢?我們有目共睹,深有體會。

我期待着讓每個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科學的教育觀早日駐入每個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心中。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 篇20

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和羣體的社會心理現象的心理學分支。個體社會心理現象指受他人和羣體制約的個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如人際知覺、人際吸引、社會促進和社會抑制、順從等,簡單説它是一種羣居的社會中個人心理現象。根據心理諮詢師培訓機構教育內容,社會心理學的理論價值在於提高人認識自身的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質量。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有關社會心理學學習心得。

1、認識自己。學習社會心理學能夠使人們對自己有一個更加清楚的認識,對自己的行為特徵和性格特點進行長足的瞭解。只有足夠了解自己,才能在現實生活中,在遇到問題時,可以第一時間反省自己的不足。只有對自己的瞭解足夠,才能處理對其他人或事件的問題。

2、認識他人。每個人都不盡相同,但通過某些途徑和特徵,發現他人的行為還是有規律可循的。在漸漸瞭解自己後,發現以前處理問題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如果瞭解他人,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會發現,包容一個人原來對自己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裨益。

3、認識社會。我們常説的一句話就是社會的水太深,通過學習社會心理學,我能夠理解自己所處的社會的特性,瞭解了在這樣的社會中應該如何生存下去。

4、認識生活的價值。社會心理學學習心得裏面最大的成果,是激發了我對生活的理解。做到獨立、掌握處理事情的能力、建立良好的社交關係,這是通過社會心理學學到的方法,也是生活的意義所在。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 篇21

人際關係之我見

一直以來,人際關係都是與成功息息相關的因素,古語裏關於成功的三要素有“天時、地利、人和”,其中“人和”強調的就是和諧的人際關係。

從某個角度上來説,良好的人際關係,應是個體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用誠實,寬容和諒解的原則,樹立自我良好形象,形成集體中融洽的關係,並積極向外拓展自己的交際面,不斷贏得他人和社會讚譽,輔助人生走向成功的最佳手段。在本學期人際關係心理學的課堂上,我學到了很多,使我在以後的生活中能夠更好的與別人交往,提高了我的人際交往能力。

生活在現代社會這個大舞台上,要做一個成功的人,處理好人際關係非常重要。因為人際關係的好壞往往是一個人心裏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綜合表現,每個人的成長與以後的發展都與你的人際關係息息相關,它是人成功的命脈。

大學四年,我們最基本的人際關係問題就是寢室關係問題。比如,一個寢室有六個人或者是八個人,可就是有那麼個別的同學做的特別差,從不掃地,從不扔垃圾,從不整理內務,不僅懶,還常常要享受。剛開始接觸的時候,室長或室友會幫着多做一些,可是時間久了,就會覺得心裏特別不平衡。又或者,在一個混合寢室裏,另一個本專業的同學和另一個專業的同學關係很好,但是我行我素,不管其他人,從不參加寢室的活動。一個寢室七八個人,無論如何也無法達到和睦相處,總有那麼一兩人缺乏集體責任感,總會有兩三個人發生衝突。

人際關係可以因為衝突,從親密的、坦誠的、安全的、和睦的、友好的,轉為疏遠的、隱祕的、害怕的、憤怒的、仇恨的,可以使一個原本善良温和的人,成為一個散佈謠言,破壞他人名譽的人,因為他無法宣泄內心的情緒,只好向外人發泄與訴苦。由於外人的不知情而盲目同情,更增加了多變性關係的不和諧。因此在處理人際衝突時,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當時當地解決衝突;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得到他人的認可與接受,能夠與周圍的`人友好相處,能夠獲得長久穩定的友誼和愛情,但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良好的人際關係不是由個人的主觀願望所能決定的,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就需要建立起一種健康的社會交往行為態度。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是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一件法寶。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有做錯事講錯話的時候,都有無意中傷害到別人的時候,如果這時毫不退讓,斤斤計較,不僅會使自己的情緒變壞,造成心理波動和失衡,還會激起對方的不良情緒,造成矛盾對立和激化,使衝突加劇,甚至會導致關係破裂,無法補救。因此,在人際交往中,要學會寬容和忍耐,要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設身處地地為別人着想,要能夠容得下別人的某些缺點和不足,尊重別人那些和自己不同的興趣和行為習慣,只有化干戈為玉帛,友誼才能長存。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 篇22

記得老師説過管理心理學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是“以人為中心”。以前一直沒有過對這門學科的瞭解,從選修這門課一直到上完,我有了不少收穫,雖然對這麼學科的學習和了解還是非常的少,但我仍對這麼學科有了很好的認識,並且有興趣和想法在將來繼續在這門學科上學習下去。 管理心理學它是研究組織中的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用科學的方法改進管理工作,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門學科。它的研究根源和目的是探索人的行為產生的原因以及人的動機與人際關係發生發展的規律。主要研究社會心理現象以及個體,羣體,領導組織的心理活動。 管理的實質是“對人管理首先就要了解人”,瞭解所要管理的對象的性格特徵,瞭解他的工作環境,瞭解他的工作能力。

瞭解了才能很好的管理,才能很好的調動對象的積極性,提高工作能力。 當領導管理自己的下屬,調動下屬的積極性,當老師的要管理自己的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這一切就是要領導者考慮的問題。在管理心理學中,激勵就是調動人的積極性的過程。激勵大師金克拉曾説:“你若想成為人羣中的一股力量,便必須掌握激勵,生活就是這樣,你把它放入自己所處的人際中,人們就記得你信任你,就像黑夜相信燈光一樣。” 激勵便是“激發鼓勵”。激勵是管理心理學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學的核心問題,也是管理心理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

激勵是一個心理學術語,是指持續地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或者説,激勵是引起個體產生明確的目標指向特定行為的內在驅動力。在管理工作中,激勵就是管理者對員工的激發和鼓勵,激發員工的工作動機,鼓勵員工的工作幹勁,通過運用各種管理手段刺激員工的需要,激發其動機,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發揮其才能,釋放其潛能,最大限度地、自覺地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績,也就是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它是一名管理者的基本職責和必備能力。工商企業只有一項真正的資源:人。現代管理是以人為中心的管理,而激勵則是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的核心。能否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是衡量一名管理者是否成熟、是否稱職的重要標誌。所有管理工作者要想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都應該運用行為心理學的知識,尋求適應員工心理、扣緊員工心理的管理之道,以確保員工儘可能最有效地工作。 研究管理心理學,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掌握個體與羣體的心理,激發每個人的積極性,做到人盡其才。

從而將每個人才的潛能及時激發出來運用在最恰當的地方,同時能讓員工看到到自己的能力,塑造他們的成就感,這樣一來員工的積極性提高了才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運行,達到自己的想要的目的。 老師説在激勵中應該讓下屬感覺到有福利可享,只有當他們有所回報,他們才會有積極性去做每件事情。 可以毫不誇張的説,21世紀只有兩種管理者,懂得如何去激勵員工的管理者和失敗的管理者。而激勵要因人而異,要按需激勵,物質精神激勵並重等等。 激勵在管理中的作用人人皆知,但是如何使激勵有效,我想這是每位管理者都頭疼的事情。為了弄清楚這一問題,我查了一些資料。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 篇23

在得到上面學習了武志紅老師的心理學課,每次點開課程的第一句話“生命的意義就是成為你自己”,即簡潔又深烙我心。

和大多數人一樣,我的內心也夾渣着各種複雜的情感,包括正義的、邪惡的、貪婪的、慷慨的、憤怒的、感動的、悲痛的、愉快的。這些情感有時候讓我很焦慮、悲觀和墮落,認為自己一事無成,一無是處,沒有任何值得驕傲的地方,死能量佔據了我的內心世界;然而有時又讓我感到安慰、積極和上進,認為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內心善良,富有責任感,熱愛學習和工作,受他人信任和尊重,生能量充滿了我的身體。這種即矛盾又統一的心理世界,我想大都數人都曾經歷過。

如果你做出了改變,命運也會悄然的'發生改變。正如魯米的詩:

“不要簡單滿足於聽別人的故事,不要單單滿足於知道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

展開你自己的神話,

讓每個人都明白這句話的意義;

我們,打開了你。”

從此以後我可能還會彷徨,迷茫但已不在恐懼掉入黑暗之下,似乎有一盞燈在指引着我前行,而我手中也有一根微小蠟燭,閃爍着小火花,我照亮了自己,也照亮別人,我們一同照亮了彼此。

心理學學習心得集錦 篇24

古人云:“開卷有益”。再讀《教育心理學》這本書,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理解。品讀完《教育心理學》,回顧我們的教學實踐,很多教學現象與書本中的理論竟然不謀而合,書中的內容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已經不再是枯燥的定義、概念和原則,是對我們教育教學具有指導意義的經驗。《教育心理學》這本書,拓展了我的知識面打開了我認識教育及心理的思維,獲得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讓我受益匪淺。通過閲讀這本書,我有如下心得體會。

心理教育是培養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心理潛能,促進個性發展的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構建相互作用的社會活動過程。

心理教育內容包括髮展學生的認識能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養健康的情緒、高尚的情感、堅強的意志、良好的個性(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徵)。協同教學實驗提出的六個“學會”,即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造、學會關心、學會自我教育,既是心理教育的目標,又是心理教育的基本內容。

首先通過學習教育心理學,我知道了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結構框架、學習性質、學習流派及主要爭論的問題;通過學習,自己對教育心理學的知識體系有了比較清楚地認識,對一些基本概念有所瞭解,特別是對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問題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差異等內容有進一步的深入瞭解。這些有利於自己在教學中根據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做好教學工作;有利於自己用科學方法指導工作,減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通過學習,我也更加明白教師和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師這個職業有其工作獨特性。作為一個教師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穩定的心理素質,堅定的意志品質,不斷地努力學習和提高。而作為一名學生忙學習態度和品德也是非常值得重視的,需要不斷的提高自己,掌握不同的學習技巧和學習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要善於瞭解學生,知道學生存在個體差異,知道他們存在不同的心理差異;會辯證地看待問題,面對學生的差異,採取不同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進行分層教學,進行個別化教學、適應性教學;及時瞭解學生,不斷消除學生的心理困惑,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堅持性、獨立性和責任感。

另外意識到師生交往和課堂互動的必要性師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際關係,作為教師要能夠和自然地和每個學生交流、談心,做他們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願意接近。要能夠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建立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有統一的奮鬥目標,師生關係融洽,互相愛護、關心和幫助。教師要真正瞭解和理解學生,不要有認識上的偏差。給學生適當的期望值得,促進學生全面成長。要在平時的工作中積累經驗,不斷探索學生心理髮展規律的方法,形成科學的對待學生的態度。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因為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人格的培養對學生來説是最重要的。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這都是將成為我更加努力的動力,我會把學習中得到的體會實踐於我的教學工作中。

“習得無助”是我從這本書中讀到的“新”名詞,我常常會埋怨現在的孩子上課不認真,學習成績不理想,原來現在很多孩子出現厭學心理,害怕去學校,害怕見老師,瞭解了這些心理學理論,對我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辦事,有章可循。用愛,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靈的圍欄”變為“心靈的花園”,要用仁愛澆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陽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養護它,讓它永遠垂青着綠茵,飄着花香,結滿碩果,給孩子們真正帶來成長的快樂和終身發展的幸福。部分原因就在於“習得無助”,而且不僅僅是學習方面。

對於孩子來説,由於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約束的能力相對較弱,如果總是經歷失敗,那麼對事情的興趣就會大大下降,尤其是象學習這種需要付出長期努力的活動。而對學習一旦失去了信心,學習就很難進行下去,當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結果。所以,對於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給予鼓勵,讓他們自己品嚐更多的成功,體驗更多的成功後帶來的喜悦。這樣孩子才會把繁重的學習任務,變成內在的動機,只有有了內在的動機和興趣,學習才會變得輕鬆。同時體驗了更多的成功之後,孩子才會更有信心,也才會更願意去嘗試困難,面對挑戰,戰勝自我,才會出現良性的循環和不斷的進步。

總之,《教育心理學》從用教育心理學去發現學生、呵護學生、激勵學生、引導學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學亮點、培養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等方面出發,從多角度、多方面分析、總結了教師如何在教育中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如何利用心理學的知識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作為一個教師,真的很有必要學一些有關心理學方法的知識,或許純理論的東西,學起來會有些累,像《教育心理學》就是一本不錯的好書,值得每個教師好好品嚐。瞭解了這些心理學理論,對我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辦事,有章可循。用愛,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靈的圍欄”變為“心靈的花園”,要用仁愛澆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陽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養護它,讓它永遠垂青着綠茵,飄着花香,結滿碩果,給孩子們真正帶來成長的快樂和終身發展的幸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kznen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