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學習抗疫先鋒事蹟感悟(精選18篇)

學習抗疫先鋒事蹟感悟(精選18篇)

學習抗疫先鋒事蹟感悟 篇1

2月19日上午,__和村醫給居家隔離對象測量完體温回到村委會,就接到弟妹的電話,弟妹説天氣甚好,她們準備去__鎮__遊玩。__聽後心裏非常着急,她耐心地把其中的危害講給弟妹聽,但是,弟妹覺得__太囉嗦,對她很是不滿,大年30以來由於疫情的影響和持續的陰雨天氣一直沒出門,今天趁天氣好想外出散散心,而__卻百般阻攔,她們在電話裏吵起來了,__説:“如果你不聽我勸,執意要去,別怪我不顧及親情,那我只能舉報你危害公共安全”,弟妹氣得掛斷了電話……幾分鐘後,__的電話又響起了,是弟妹的聲音:“嫂子,我錯了,沒懂你的良苦用心,我們不去了”,__聽後嘴角上揚,眼眶卻濕潤了。

學習抗疫先鋒事蹟感悟(精選18篇)

__,__縣__鎮六合村婦聯主席,20__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天性肢體3級殘疾的她,在工作和生活中充滿了熱情和能量,是身殘志堅的典範。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她積極響應省、市、縣、鎮婦聯號召,動員本村婦女羣眾開展疫情排查、重點對象管控、防疫宣傳、勸阻紅白喜事、清潔家園衞生、慰問居家隔離對象等各項工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她一直以實際行動詮釋着一名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一直為遏制疫情蔓延、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半邊天”力量。

學習抗疫先鋒事蹟感悟 篇2

二月十五的清晨,寒風呼嘯,雪花紛飛!飛舞的雪花落在她的身上和帽子上,她卻渾然不知,此時的她,正走在__村偏僻的小路上,而接下來,她還要敲響一百多位村民的家門!

自防疫工作開展以來,__鎮黨委副書記、__村疫情防控工作組組長__一直駐守在__村一線,每天深入各家各户摸排、奔走田間地頭宣傳,有時候趕上天氣不好,衣服髒了、鞋子濕了,她也沒來得及換,就這樣一穿就是一整天……

__鎮雖然臨近縣城,但__村位置偏遠、地形複雜,又因緊鄰錢糧湖、人員流動大,給防控工作帶來很大困難。但自接到疫情防控命令後,__沒有退縮,為了守住一方淨土、她每天都挨家挨户瞭解情況、檢測體温、發放宣傳單,甚至還主動開起了村裏的廣播會。終於,村裏三五成羣聊天的不見了,愛好打牌的不敢了,婚喪宴席也不辦了……以至於同事們都佩服她,只要有她在的地方,就是一句口號:呆在家、不出門!

形勢依然嚴峻!眼看着鄰近__村的錢糧湖鎮確診病例不斷攀升,__壓力也越來越大,她深知管控力度還要加壓,流動人員必須更嚴防範!1月31日,在接到縣指揮部4級阻斷指令後,她立馬組織村幹部對全村所有路口進行封堵,只留1條綠色通道設卡放行,凍結人員流動,並對所有羣眾實行網格化疫情防控動態信息管理,及時上報聚集、聚餐、打牌等各種人員流動和身體異常情況,真正做到“信息不漏一人、疫情不瞞一人”!

自始至終,她全面認真摸排涉湖北人員及與確診、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工作,做到不漏報、不瞞報、不錯報。2月6日,__瞭解到:__村一村民與錢糧湖確診病例有過接觸史!刻不容緩,顧不上被感染的風險,她帶着片區幹部立馬趕到該村民家中,測量體温、詢問接觸史、登記建檔、勸導隔離……為了羣眾的安危,她不敢漏掉一個細節,同樣的問題問了一次又一次,注意事項交代了一遍又一遍,體温也量了一道又一道……此後,__不管多忙,每天都會抽時間瞭解他家的情況,並督促片區幹部及時送上物資,而這户村民也十分理解,他説:“我們一家7口雖然人隔離了,但愛沒有隔離,為了大家,我們決不出門!”

每天晚上村裏的碰頭會已成為常態,但正月十五的那一輪滿月卻在__村顯得格外地圓!會議結束後,她撥通了婆婆的手機號“爸爸好些了麼?……”其實,早在一年前,公公因為心腦血管疾病癱瘓在牀,從去年下半年便一直在住院,本想着過年能好好照顧幾天,但疫情來了,面對羣眾,她沒有選擇!這麼多天來,她一直沒有回家,只要一想起自己的家人,她就覺得滿是虧欠,但每次打電話,都是同樣的話語:“我們都很好,不用擔心,你安心做自己的事!”,家人的這份理解讓她不禁淚濕了眼眶!

二十多天來,她用心用情抓宣傳、盡心盡力管防控、全心全意戰疫情,正因為有了這份執着的堅守,才讓__村在疫情面前依然美麗如名,而她身上流露的果敢、堅毅、不服輸,也真正讓人明白了什麼才是“巾幗不讓鬚眉”!

學習抗疫先鋒事蹟感悟 篇3

稻菽千重浪,雜交最閃光。您是一位偉大的父親——雜交水稻之父。“稻”念袁隆平,千古永流芳。

您是偉大的理想家,激勵中華民族為夢想而奮鬥。心中有理想,腳下有力量。理想如燈,照亮人生;理想如水,滋潤征程。從植物園中理想的誕生,到對農學專業的選擇,到對雜交水稻的偉大夢想: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對事業的偉大理想讓人敬仰,對人類的偉大理想讓人仰慕。“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近年來,雜交水稻年種植面積超過2.4億畝,袁隆平最新育成的第三代雜交稻“叁優一號”,20__年突破了週年畝產稻穀3000斤大關,每年可多養活8000萬人口。偉大的理想成就偉大的事業,偉大的事業讓人生永恆。您是當代“神農”,是奮鬥榜樣,激勵我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征程中譜寫新篇章。

您是偉大的實幹家,啟迪中華民族實幹成就偉業。夢想引領方向,實幹成就偉業。您是一位偉大的實幹家。您説:“搞育種的就是要堅持在第一線,這樣才會發現新品種,才會接近靈感”。把腳步留在三尺稻田裏,把身影留在稻香中。夏天的烈日、秋天的泥濘,冬天的冰雪,春天的風沙,都阻擋不了您行走在田間地頭、試驗場地的腳步。挽起褲腿的雙腳,拿起稻穗的雙手,滿臉皺紋的面孔,睿智的目光,您是最偉大的農民,您用雙手牢牢托起了中國飯碗的充盈。您説:“我的工作主要在試驗田,越是打雷、颳大風、下大雨,越要到田裏面去看看,看禾苗倒伏不倒伏,看哪些品種能夠經得起幾級風。”您是真正的耕耘者!您的耕耘風采,啟迪我們在復興偉業創造新的奇蹟。

您是偉大的科學家,助增中華民族誌氣、骨氣、底氣。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敢於衝破桎梏,敢於創新探索,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從幾萬稻苗中尋找,從幾顆稻苗中培育,三系法誕生,雜交水稻誕生,海稻誕生,從“南優2號”到超級稻,從雜交水稻茁壯生長在祖國廣袤的土地上,到雜交水稻在世界多國“生根開花”。“要提高糧食單產,只能依靠科技”“中國完全有實現糧食生產自給自足的能力,不會出現‘糧荒’”。“在中國實現耐鹽鹼水稻種植1億畝的目標,前景很美好”。一粒種子充盈了中國飯碗,精彩了世界糧食。您用一生的事業解決農業科技的卡脖子問題,助力中國農業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走上世界舞台,您是增強中華民族誌氣、骨氣、底氣的偉大科學家之一。您是中華民族的豐碑。高大的豐碑賦能中華民族浩然正氣,走向偉大,昂首闊步世界舞台。

五月田野豐收在望,您走了,給我們留下“東方魔稻”稻浪飄香。5月22日晚,聯合國官方微博發文悼念袁隆平院士:袁隆平院士為推進糧食安全、消除貧困、造福民生作出了傑出貢獻!國士無雙,一路走好。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在社交平台推特上寫道,“一生修道雜交稻,萬家食糧中國糧。我敬愛的大師千古!”今天,我們一起“稻”念袁隆平,袁公必然千古永流芳。

學習抗疫先鋒事蹟感悟 篇4

20世紀70年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一場席捲全國的聲勢浩大的運動。廷·巴特爾參加了這場運動,在這場運動中,他走出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走進了蒼涼、偏遠、閉塞的薩茹拉圖亞草原,時為1974年。面對陌生的環境,一切都必須從頭學起,首先是蒙語,不會蒙語,就沒法兒和牧民進行交流與溝通;然後是在草原生存的基本技巧:騎馬、放牧、打草....廷·巴特爾用心去貼近草原,用心去貼近牧民,草原和牧民給他以豐厚的回報,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裏,凡是牧區生產、生活中所需得知識和技能,廷·巴特爾基本掌握了。

1976年,復出後的廷懋將軍出任內蒙古軍區政委、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第二書記。與此同時,知青可以返城的政策也出台了。在薩茹拉圖亞知青點,人們普遍認為,第一個返城的知青肯定是廷·巴特爾,一個簡單的理由就是他的父親是自治區的高層領導,而是事實卻讓大家看到的是相反的結論。廷·巴特爾不僅不是第一個返城的知青,而是40名知青中唯一紮根在薩茹拉圖亞草原的知青。

草原和草原人民給予廷·巴特爾以極大信任,讓他去經營和管理乳品廠,一年幹下來,廷·巴特爾楞是讓這個瀕臨倒閉的乳品廠盈利5萬元。廷·巴特爾在熟悉草原的過程中找到了有所作為和實現人生價值的支點。他渴望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在入黨志願書上鄭重地寫下“廷·巴特爾”4個字。老將軍廷懋給兒子的禮物是一本《黨章》,並語重心長地叮囑:“好好學,千萬不能辜負黨組織的期望。”

1981年秋,廷·巴特爾在美麗的高格斯台河畔與美麗的蒙族姑娘額爾登其其格組建起幸福的家庭。

1993年,已經出任薩如拉圖亞嘎查黨支部書記的廷·巴特爾又面臨一次考驗。北京軍區按政策規定要在北京為廷懋將軍修建一座小樓,並安排一名子女隨同進京。對巴·特爾來説,這是一次絕好的機會,但他已經把生命融進薩如拉圖亞的廷·巴特爾,捨不得已經圍封的草原,捨不得他親手繪製的草原建設藍圖。他對父母説:“我的事業在薩如拉圖亞,我深情地熱愛着這片草原!”薩如拉圖亞位於渾善克沙地西北邊緣,面積437.5平方公里。這裏曾是一望無際的草原,108眼泉水匯聚而成的高格斯如河在這裏流過。

20世紀80年代,牧區開始推行草原畜牧雙承包制。這一措施極大地調動了牧民的養畜積極性,但卻缺少對牧民的科學引導,導致牧民在追求養畜頭數時無視對草原的破壞,使草原變成黃沙漫漫的沙地,廷·巴特爾大聲疾呼:不能這樣下去了,否則,就連我們賴以生存的空間也將不復存在!廷·巴特爾從這户牧民家裏出來,又進那户牧民家裏,苦口婆心和每一個牧民商量、探討圍封退化草原、禁牧沙化草原的事情,然而,牧民們還是不接受他的觀點和理論。

廷·巴特爾想,共產黨員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率先垂範,牧民之所以不接受他的觀點和理論,是因為這種觀點和理論還沒有變成看得見、摸得着的實際。

1986年,廷·巴特爾在薩如拉圖亞草原上做出驚人之舉,把他和妻子辛辛苦苦發展起來的60多隻羊全部賣掉,用賣羊錢買回網護欄,圈起300多畝草場,一年後的實際效果更是讓牧民感到震驚。廷·巴特爾圍封的300畝草場打下9馬車草,相當於其他牧民1000畝草場的打草量。廷·巴特爾家出欄一頭牛收入1200元,別人家兩頭牛才賣1000元,這鮮明的對比使牧民們悟出一個道理:跟着廷·巴特爾幹,沒錯。

在廷·巴特爾的悉心指導下,牧民們實實在在地落實着保護和建設草原,出現了輪牧區、休牧區。廷·巴特爾把自己的草場細化為8個區,兩個禁牧區,一個種植青貯區,一個種樹種草區,另外4個是春、夏、秋、冬輪牧區。

20__年7月,錫盟盟委、行署在全盟範圍內提出“圍封禁牧、收縮轉移、集約經營”的圍封轉移戰略時,薩如拉圖亞嘎查100%的草場都進行了封育和劃區輪牧,牧民建網圍欄的面積達30萬畝,建畜圈4820平方米,打井49眼,在建設養畜中,牧民人均收入由過去的500元飈升到現在的3600元。“圍封輪牧”對恢復草原植被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草畜不平衡的問題。

廷·巴特爾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所形成的“蹄腿理論”再次給牧民以啟發:養一頭牛隻有4條腿,5只羊卻有20只蹄子。很顯然,5只羊對草原的破壞遠遠大於超過一頭牛,養一頭牛所付出的辛苦要比養5只羊付出的辛苦少的多,既保護了草原,又減輕了勞動強度,何樂而不為呢?

廷·巴特爾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人民羣眾的冷暖時刻裝在心裏,是一名共產黨員不容推卸的歷史責任。”20__年錫林郭勒草原歷史上遭受了一場罕見的雪災。身為薩如拉圖亞嘎查黨支部書記的廷·巴特爾牽掛着雪災中的每一家牧民,他用鐵鍬和雙手開出一條通往牧民家的“雪路”。走訪每一個需要幫助的牧民。薩如拉圖亞嘎查有83户牧民如星星般散落在草原的各個角落,從一家到另一家,最遠距離達80多公里。廷·巴特爾每年不止一次挨家挨户地問寒問暖,把黨的關懷送到每一户牧民家裏,送到每一個牧民心中。

廷·巴特爾給嘎查的幹部立下幾條牢不可破的規矩:不能以任何理由公款吃喝、請客送禮;不能動用集體畜羣;不出錢為幹部購買交通工具;不支付油費。

20__年,阿巴嘎旗經營管理站對嘎查賬目進行清查核資時發現,20__年薩如拉圖亞嘎查沒有一筆招待費,也沒有一筆汽油條子下賬,懷着好奇心一年一年地往前查,8年的賬目沒查出一筆招待費。事實告訴我們,廷·巴特爾是一個廉潔的黨支部書記,身體立行、嚴以律已,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和表率作用,帶出一支廉潔奉公的幹部隊伍。

薩如拉圖亞譯成漢語是月光,廷·巴特爾帶領83户牧民通過28年的努力和奮鬥,使薩如拉圖亞嘎查的天藍了,水更清了,草更綠了;使生活在這“月光”裏的人們富裕了,文明瞭。

學習抗疫先鋒事蹟感悟 篇5

“初心永不忘,使命肩上扛。當人民需要的時候,咱們共產黨員要擔當。”近日,CCTV隆重推出戰“疫”之歌《跟我上》,獻給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共產黨員,詞曲催人奮進,超燃超振奮!黨旗是號角,黨徽在閃亮,黨員在行動。在抗“疫”一線,廣大黨員幹部挺在前、做表率,敢擔當、勇作為,讓黨旗在戰“疫”一線高高飄揚!

提高政治站位,築牢疫情防控高牆。“我也怕病毒,但我是村支書,我不帶頭誰還敢衝?”巡邏喊話,值守勸散,防疫消殺,代購代買,監測重點防控人員……這是江西省蓮花縣琴亭鎮金家村黨支部書記金望明這十幾天來黑白“連軸轉”的日常。面對疫情每個人都是弱小而無力的個體,但廣大黨員幹部逆行而上、“疫”不容辭,用責任和擔當築牢基層疫情“防護牆”。他們不是醫護人員,卻依然忙碌在最前線,一個口罩就是他們的防疫裝備,一個喇叭就是他們的宣傳武器,手裏時刻拿着厚厚一沓“告知書”和“明白紙”,挨家挨户地發放和張貼。大事難事看擔當,危難時刻顯本色,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實幹擔當,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強化政治擔當,擎起模範帶頭旗幟。“我是黨員,讓我先上”。共產黨員是什麼?共產黨員就是在危急關頭、緊要時刻能站出來,面對矛盾、面對困難能衝上去,燙手山芋、急難險重任務能接得住的人。自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廣大黨員幹部聞令而動、聽令而行,在黨組織的號召下,他們來不及享受新春佳節的歡愉,來不及陪伴許久未見的親人,一份份“請戰書”、一個個“紅手印”、一張張“勒痕臉”書寫着“責任”;一户户摸排登記、一道道關口堅守、一次次排憂解難照映出“擔當”。疫情面前勇擔當,越是艱險越向前。疫情防控是一場硬仗、一場大考,“疫”考當前,他們率先垂範、衝鋒在前。正如有的羣眾所説:“無論何時何地,老百姓只要看到黨員在行動、黨旗在飄揚,心裏就不慌、就有底。”

壓實政治責任,鞏固主題教育成效。“由於我不是中共黨員,村支部沒有安排我優先參與疫情值班,現在我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請讓我到值守的第一線去。”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危難之處方顯共產黨員身手,共克時艱之際,有許多人在疫情值守點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防疫是戰場,有人衝峯在前,奮不顧身,堅守抗疫一線;疫情也是一張考卷,有人在用具體行動檢驗踐行初心使命。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疫情防控工作正成為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試金石和磨刀石,我們堅信,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各級黨組織的強大優勢,有廣大黨員幹部的無私奉獻,有人民羣眾的堅實依靠,就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學習抗疫先鋒事蹟感悟 篇6

鍾南山語錄

其實,我不過就是一個看病的大夫。——《鍾南山傳》開頭

大家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

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

什麼時候,你把體質鍛鍊和功能鍛鍊看成跟吃飯、工作、睡覺一樣,那麼,你的境界將會達到一個新高度。

體育培養人的三種精神:一是競爭精神;二是團隊精神;三是高效率。把體育精神拿到工作、學習上來,是極為可貴的。

人最關鍵的需要一個是呼吸的空氣,一個是吃的食物,一個是喝的水。這些都不安全,什麼幸福感都沒有。

環保問題的解決,不能單純靠政府,這是個全民的問題。

健康是一所學校,人,應該學會關愛自己。

最好的醫生是你自己。

什麼是道德標準的核心?簡單一句話就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想到別人。

空氣好了,老百姓會覺得政府了不起。

健康是一顆空心玻璃球,一旦掉下去就會粉碎;工作只是一個皮球,掉下去後還能再彈起來。

若想身心鬆,三樂在其中: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

學習抗疫先鋒事蹟感悟 篇7

在20__年抗擊SARS的戰鬥中,鍾南山主動要求承擔廣東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較早確立了廣東的病原,並率領團隊總結出“三早三合理”的診療原則,成為抗擊SARS的領軍人物;他本着實事求是的精神,主動向國外的專家學者以及新聞媒體介紹中國政府所採取的正確措施,維護了祖國的聲譽。他積極在本職崗位上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堅持每週二的大查房和週四的專家門診,為患者服務;他堅持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教導學生“學本領和學做人相統一”,以身作則弘揚“醫德就是想方設法解決病人的實際困難”的價值觀。

鍾南山是我國呼吸疾病領域內的學術帶頭人。他和同事一道努力,使研究所的學科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步:20__年成為國家重點學科,20__年建立博士後流動工作站,20__年主持的《廣東省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__年順利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現場評審和答辯。鍾南山積極推動呼吸病學的國際學術交流,擴大我國在該領域的學術影響。鑑於他的學識和貢獻,他成為世界慢性氣道疾病防治執行小組組員,20__年底又被聘為世界衞生組織急性重症傳染病應急委員會顧問,參與國際急性傳染病諮詢工作。

鍾南山積極履行政協委員職責,參政議政,積極獻言進策。近年來他對“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極為關注,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提出系統的解決思路,並在全國兩會期間提出議案,有力推動了相關工作的改進和發展。鍾南山熱心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多次參加社區義診、健康講座等活動。

鍾南山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廣東省模範共產黨員、全國白求恩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1997年當選黨的xx大代表,為全國政協第八、九、十屆委員。

學習抗疫先鋒事蹟感悟 篇8

從一個瀕臨倒閉的鄉鎮企業起步,通過不斷奮鬥和創新,完成了從艱苦創業到卓越創新的實踐和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飛躍。對亨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崔根良來説,他的身上寫滿了傳奇故事。昨天,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光明日報等多家中央媒體的記者齊聚吳江,集中採訪崔根良的先進事蹟。

崔根良是土生土長的吳江七都人,父母是普通農民。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崔根良從部隊退伍後投身商海,在浙江承包了一家鄉鎮企業。正當他在異鄉事業蒸蒸日上之時,老家吳江七都鎮的黨委書記“三顧茅廬”邀請他回鄉,擔任瀕臨倒閉的吳江七都絲織服裝廠廠長。此時的崔根良,做出了一個讓外界感覺“很傻”的決定,他放棄在外賺大錢機會,毅然回到家鄉,一頭扎進絲織服裝廠裏,和員工們一起奮戰在生產第一線。幾個月後,絲織服裝廠扭虧為盈,淨利潤60多萬元。

當傳統產業遭遇困境後,他又帶領員工,放棄了傳統絲綢紡織產業,開始創辦新興電纜光纜企業。面對資金缺乏,人才缺乏等種種實際困難,他沒有氣餒和退縮,而是夜以繼日地拼命工作,實施“三借策略”,一連攻克了建廠批件、啟動資金、電纜生產技術、技術人才、品牌與市場等難關,把亨通這個企業建了起來。此後20多年裏,崔根良帶領亨通集團勇於創新,突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先後研發掌握了光纖光棒核心技術,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創新實現轉型升級、自主發展之路,使企業連續十一年入圍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民企100強,躋身全球光纖通信前三強。崔根良始終牢記黨員宗旨,傾心慈善事業,積極回報社會。他先後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非公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全國優秀企業家、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捐贈個人”、中國十大慈善家、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江蘇“時代楷模”等榮譽稱號。

記者見面會上,吳江區委書記樑一波在致辭中指出,30多年來,崔根良始終勇立潮頭,以愛黨愛國為信念,以產業報國為己任,勇於創新、不畏艱難、敢爭一流,肩負起對企業和國家的責任與擔當,讓人深切感受到他身上務實求真的擔當力量。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亨通集團繼續保持着強勁的發展動力,20xx年全年納税總額8.2億元,位列全區第一。作為一名黨員企業家,崔根良在吳江民營企業中第一個成立黨委、紀委、黨校,親自擔任集團的黨委書記,打造出一支非公有制企業“先鋒梯隊”,腳踏實地地履行一名共產黨員的承諾;他飲水思源,致富圖報,推動成立江蘇省首家由民政部直管的非公募慈善基金會——亨通慈善基金會,視慈善為回報社會的終身事業,踐行着一個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焦建俊對崔根良的先進事蹟給予了高度評價,焦建俊説,在崔根良身上,有一股敢創大業,追求卓越的激情,有一股鋭意進取,敢攀高峯的創新精神,有一種愛黨愛國,信念堅定的可貴品質,更有一種感恩人民、回報社會的責任和擔當,希望參與採訪的各級媒體記者能深入瞭解,找準定位,進一步發揮好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

學習抗疫先鋒事蹟感悟 篇9

廷·巴特爾,男,蒙古族,1955年6月出生,1974年9月參加工作,197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原黨支部書記,歷任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從“將軍之子”到“草原之子” 他紮根牧區40載,是帶領牧民脱貧致富的“最美奮鬥者”

廷·巴特爾同志是開國少將廷懋之子。1974年,年僅19歲的廷·巴特爾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毅然放棄留在大城市工作機會,來到偏遠閉塞、生活艱苦的薩如拉圖雅嘎查下鄉插隊,一干就是47年。他靠着不服輸、不認輸的韌勁和紮根草原、建設邊疆的志向,憑着“心裏裝着百姓,讓牧民過上好日子”信念,紮根牧區,艱苦奮鬥,譜寫了共產黨員一心為民的壯美詩篇。

廷·巴特爾剛插隊到嘎查時,嘎查牧民生活困難,牧民人均收入不足40元,當時牧民沒有磚瓦房,土房也很少見,牧民住在蒙古包裏,睡覺就蓋一件皮襖,看到這些,廷·巴特爾心裏不是滋味。1993年廷·巴特爾擔任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書記後,心裏就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改變這個狀況。他挨家挨户募捐基礎母羊,籌集數百隻母畜建起集體“流動扶貧羊羣”,每100只羊為一個“流動扶貧羊羣”,承包給貧困户飼養,每年羊毛收入和80%的成活羊羔歸貧困户所有,20%的成活羊羔歸嘎查集體,這項措施產生了明顯的扶貧成效,獲得了錫林郭勒盟“科技發明獎”。為了激發貧困户脱貧內生動力,廷·巴特爾讓牧民給貧困户打分,對好吃懶做、勞動表現不好、家庭不和睦、不愛護草場、不參加義務勞動的扣分,對積極主動、吃苦耐勞的加分,按得分高低排序決定先幫扶誰後幫扶誰,通過獎勤罰懶的辦法,先後有24户貧困户實現由輸血式脱貧轉變為造血式脱貧。

1997年,草場承包到户,作為嘎查黨支部書記的廷·巴特爾,把最好的草場留給了牧民,把全嘎查退化最嚴重的、誰也不想要的草場留給了自己,總計5926畝的草場大部分被白沙地覆蓋,牧草稀疏,大風一起,白沙氾濫。為了提高牲畜生產效益,同時防止自家草場進一步惡化,他率先在自家牧場推行“圍欄輪牧”,在當年生態最差的草場上養出了最肥壯的牲畜,不僅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還明顯改善了草原生態。在他的引導下,圍欄輪牧、科學放牧、持續發展成為嘎查牧民的共識,得到普遍推廣。

為了實現穩定脱貧,他積極開拓集約化產業發展路徑,組織嘎查“兩委”、牧民成立嘎查股份制公司,發展奶製品、風乾肉加工、生態魚塘等特色產業和“牧民之家”旅遊產業,嘎查牧民人均收入由當初的40元達到20__年的1.88萬元,翻了幾百倍,牧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蹄腿理論”到“青山綠水” 他秉持生態優先理念,是推動綠色發展的“改革先鋒”

薩如拉圖雅嘎查地處中國十大沙漠沙地之一的渾善達克沙地北緣,氣候惡劣、草場退化嚴重,是距北京最近的風沙源。

上世紀80年代,內蒙古牧區開始推行“草畜雙承包制”,牧民不注重科學養殖,盲目追求多養多放,草場沙化嚴重。

廷·巴特爾深知草場就是牧民的命根,要想讓牧民過上好日子,一定要改變牧區的生態環境。為了找到治沙辦法,他走遍方圓百里的沙窩子,組織牧民在嚴重退化的沙地,因地制宜種植黃柳、沙棘等耐旱作物,並積極爭取上級生態建設項目,建成1處沙地柏保護區和2處3000畝黃柳基地,有效遏制草場退化。

他積極探索草原生態保護與畜牧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路徑,帶頭作“牛”的文章,提出了著名的“蹄腿理論”,即養5只羊的效益與養1頭牛相當,養1頭牛,只有4個蹄子踐踏草原;養5只羊,卻有20個蹄子踐踏草原。通過引進西門塔爾優質肉乳兼用牛和本地牛雜交,選育培育高產優質母牛,在實施“少養精養”策略下,實現了恢復生態、增加收入的雙贏目標,走出了一條“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牧區經濟、促進牧民增收”的新路子。廷·巴特爾的做法,產生了“以點帶面”的示範效應,很快在阿巴嘎旗和錫林郭勒盟草原得到廣泛推廣。在他的引領下,阿巴嘎旗堅持發展畜牧業和草原生態保護並舉,引導牧民“減羊增牛”,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增加了牧民收入。如今,薩如拉圖雅嘎查作為渾善達克沙地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堅持草畜平衡、綠色發展,實現了天藍水綠、草長鶯飛,重現了“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風貌。

從“嘎查書記”到“廷·巴特爾大講堂” 他無私奉獻,是踐行初心使命的時代楷模

20__年,為了讓自己的好經驗更多地惠及牧民羣眾,廷·巴特爾提議並在錫林郭勒盟委、行署支持下,在嘎查建立起專門的農牧民培訓基地,以現身説法的方式,傳授幾十年中鑽研摸索出來的生態建設和牧民增收經驗,人們親切地稱之為“廷·巴特爾大講堂”。

20__年,他從嘎查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上光榮卸任。他離崗不退色,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廷·巴特爾大講堂”。用自己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十九大精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無償傳授生態保護、科學養畜、算賬理財等經驗,現場觀摩廷·巴特爾家及周邊牧民幾十年來在保護生態、脱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建設成果,慕名來學習的有區內外的,還有蒙古國、俄羅斯等國外的學習參觀團。20__年在推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期間,他認真貫徹國家民族政策,入户走訪牧民開展思想教育工作,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如今,“廷·巴特爾大講堂”年培訓人數達到2萬多人次,不僅造福了一方牧民,也成為了全國各地學習牧區現代化建設典範。

他紮根牧區47載,帶領牧民脱貧致富、建設草原,實現了生態保護和牧民增收雙贏,得到了廣大羣眾的普遍信任和支持,先後被授予“改革先鋒”“最美奮鬥者”等稱號。如今,薩如拉圖雅嘎查草美了、樹高了,廷·巴特爾的傳奇故事還在千里草原續寫!

學習抗疫先鋒事蹟感悟 篇10

1930年9月,袁隆平出生於江西德安。他的童年及青少年時代主要是在武漢和重慶度過。對於這樣一個生長在大城市,並自小就上教會學校的人來説,在風華正茂的時候違背母親的意願選擇學農,實在是出人意料。

大約我“6歲時一次郊遊,曾在武漢郊區參觀了一個園藝場。滿園裏鬱鬱葱葱,到處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鮮豔的果實。我覺得那一切實在是太美麗了!美得我當時就想,將來我一定要去學農。”

沒有指點江山的豪情壯志,沒有功成名就的意氣風發,有的只是質樸的表白,有的只是對美麗的特別感悟與無悔執着。時隔60多年的漫長歲月,袁隆平憶及當年的感受,仍不免雙眼灼灼,神采煥發。可見當年那片花果鮮豔的園藝場,在風雨飄搖、國事艱難的年代,曾是多麼深刻地打動了一個孩子純真的心。這片美麗的記憶,成了袁隆平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情結與夢幻,使他從此與“農”結下了不解之緣。也正是這片美麗的永遠,最終改變了袁隆平一生的命運,並進而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16億中國人的命運。

1953年,從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的袁隆平,為了追求心中的夢,毅然從四川重慶來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峯山旁的安江農校任教。

在安江農校,他一呆就是19年。回顧在安江農校的教學生涯,袁隆平感觸良深:“我在教學過程中,積累了較多的生物學知識和農業生產實踐經驗。因此在以後的作物育種科研中,才具有一定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裏,袁隆平以非凡的努力完成了知識與經驗的積累,為將來的科研打下了基礎;同時,一場夢魘般的饑荒最終促使他全力以赴的編織雜交水稻夢。安江農校成為袁隆平騰飛的起點。

一生的付出,為的是戰勝記憶中那夢魘般的饑荒

20世紀60年代初期,一場罕見的饑荒席捲神州大地。安江農校寧靜的校園也無法倖免。袁隆平為這沉痛的現實深深感到不安。在這種情況下,青年袁隆平響應黨的號召,和學生們一起來到黔陽縣的硤州公社秀建大隊支農。生產隊長老向企盼地對他説:“袁老師,聽説你正在搞科學試驗,如果能研究出畝產800斤、1000斤的新稻種,那多好啊!我們就可以不怕饑荒了,苦日子也就可以結束了。”老隊長的話又一次喚醒袁隆平藴藏在心底的童年之夢,從那一刻開始,他將“所有人不再捱餓”奉為終生的追求。

三年困難時期,我親眼見過有人餓死倒在路邊、田坎上,很多人因飢餓得“

了浮腫病。當時我們農校的老師被下放到艱苦的地方鍛鍊,在集體食堂裏,我們吃的菜就是一大鍋紅薯藤,加一小酒杯的油來煮,跟豬食差不多。飯是雙蒸飯,用水蒸了兩次,飯粒兒看起來大,吃下去一會兒就餓,整天想的就是能吃頓飽飯就好了。

人類能否戰勝飢餓?我認為主要靠科技進步,再有一個和平環境,通過不“

斷研究,取得農業科技的不斷提高,就能解決飢餓問題。我是學農的,每年做點優產育種研究,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我曾經做過一個好夢,夢見我們試驗田裏種的水稻,像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帚那麼長,粒子像花生米那麼大,我們幾個朋友累了,坐在稻穗下面乘涼。”

回憶起當年的那場災難,袁隆平那種濟世情懷,那種對生命的真摯的呵護與關愛,讓人分明感受到了一位偉大科學家內心的崇高與博大。

夢當然只是夢。為了通過科研的力量在實踐中一步步接近這個夢,袁隆平以一種義無反顧的精神一頭扎進了雜交水稻這個世界性的難題中。不為別的,就為了讓現實中落後、貧困的農村能變得富饒而美麗。為此,他所經歷的困苦與磨難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但他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着,努力着,“真的,我從沒後悔,我這個人有點痴,認準的一定要走到底”。他一直這樣説,也一直這樣做。雜交水稻已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培育雜交水稻,是他生命中最強的音符

對於一個幾千年來受貧窮與飢餓折磨的民族,有着高產量的雜交水稻良種來幫助解決吃飯問題,這是一個多麼巨大的貢獻啊。難怪一些地區的農民稱他為當代“神農”,而國際同行稱他的研究是“全人類的福音”。他先後獲得了國內國際多項頂尖大獎,身兼數十個學術和社會職務。浩瀚宇宙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閃爍翱翔;風雲市場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股票隆重上市。袁隆平,由安江農校的一名普通教師,終於登上了中國“雜交水稻之父”的殿堂。

不知多少人夢寐以求的輝煌、榮耀、名利,卻絲毫也沒有使 袁隆平發生任何改變,他還是始終如一的戀着雜交水稻事業。從播種到收穫,他依然風塵僕僕的騎着摩托車去試驗田;從春夏到秋冬,他依然分秒必爭的察看着育種基地。他心中想的只有他的試驗,只有他的雜交水稻。

通過科技進步,現在我國常規水稻的畝產平均為“700斤左右,我們培育的雜交水稻平均畝產達800斤左右。我們正在研究一種超級雜交水稻,畝產將達到1500~1600斤,有希望在2~3年內培育成功,那時又將推動全國的水稻產量上一個大的台階。我們?超級?稻的培育十分緊張,不管我在哪,都要求基地三天報一次數據,這樣我就可以隨時對情況進行分析。我們有信心,提前兩年實現畝產800公斤的目標。”

1998年,國家國資局對“袁隆平”品牌進行了無形資產評估,認定其價格達1000億元人民幣。對此,在社會上反響很大,各方面給予積極評價,並譽為昭示着中國知識經濟的風暴和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時代的真正到來。

農平高科上市後,社會上有人稱“袁隆平一夜之間變成了億萬富翁”,他卻很平靜,對此一笑了之。他仍然一如往日的奔波在試驗田地裏。

在我的有生之年,我還有兩大心願:一是把超級雜交稻研究成功,大面積“

應用於生產,這樣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就解決了;再一個是讓雜交稻進一步由中國走向世界,?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雖已屆古稀之年,但袁隆平仍是魂牽夢縈着雜交水稻;雖已沒有了園藝場的美麗與繽紛,但那種淳美與質樸,卻更能透出一種科學巨人所特有的崇高品質與境界。

學習抗疫先鋒事蹟感悟 篇11

“加油”是有用的,並且還是必要的。一聲“加油”不僅能傳遞出積極的正能量,更能提振人們的信心。關鍵時刻的一句“加油”,就是再堅持一下的動力和契機,就是人們心中始終葆有的希望,就是戰勝不幸、苦難、疾病的勇氣。加油的作用不僅在於接受者,也讓傳遞者受益。

我們不僅要在口頭上喊出“加油”,更要在行動中將“油”加到實處。疫情發生以來,很多温暖故事不斷詮釋着這種共識:醫護人員衝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春節期間許多企業職工放棄休假,加班加點生產急需物資;不少企業、個人捐款捐物、助力防疫……這些如同寒冬裏的一股股暖流,匯成防控疫情的堅強力量。

一句句“加油”折射出國民心態正在風雨中的成長,守望相助成為越來越普遍的共識和行動。這份温暖,是隔不斷的血脈親情,是血濃於水的同胞深情。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當此非常時期,每一個你我不是孤軍奮戰的個體,而是同舟共濟的“我們”。只要我們心手相牽、團結一心,烏雲終將散去,陽光終將照進家園。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學習抗疫先鋒事蹟感悟 篇12

1995年以後,張桂梅離開大理喜洲,隻身來到麗江華坪。初來乍到,她便放棄了進入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的機會,而是選擇了中心中學,承擔了4個畢業班的政治教學工作,畢業班的女生工作,此外還協助學校搞文藝工作。在工作中,她盡職盡責,奉獻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設成立正在住院做手術的張老師得知民中學生最窮,生源素質最差,經費最緊張,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設備最差時,她又主動要求調到民中工作,抓學生學習、管學生日常都親歷親為,一步步推動着教育工作的發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斷湧現。

1999年2月,華坪縣教育局黨委和中共華坪縣委分別發出通知;號召全縣教職工和全縣人民向她學習,縣委還授予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優秀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並獎給她1000元,但張桂梅把 1000元獎金當場就捐給了縣慈善機構。

説到慈善,張桂梅這一生幾乎都與慈善事業掛鈎。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張桂梅意識到,提高山區女孩的素質,至少可以改變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籌建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從20__年起她便開始為這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四處奔波。

20__年,張桂梅當選為黨的xx大代表。張桂梅和她籌建免費女高的想法逐漸被更多人知道。麗江市和華坪縣各拿出100萬元,幫助張桂梅辦校。20__年8月,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成。

張桂梅表示,學校能辦起來並走到今天,離不開黨和政府作堅強後盾。華坪女高的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均由縣財政保障,學校建設由教育局負責。教學樓牆上,掛滿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關心和幫助,她都記在心裏。

為了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很重要的工作。辦校10多年來,張桂梅走了11萬公里家訪路,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中。山區偏遠、山路艱辛,很多學生的家只能靠步行達到,連爬山過去都得好幾個小時。

在她的帶動下,10多年來,華坪女高以自身獨有的特色和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斷髮展成長。張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視角,不斷摸索出貧困山區學生教育的規律;把育人當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標,走到學生心裏;她通過家訪瞭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變教育背後的貧困。“山裏的學生太窮太苦了,又那麼善良懂事,我想幫幫她們。”正是秉承着一顆仁愛之心,張桂梅“讓教育走得更深更遠”。

學習抗疫先鋒事蹟感悟 篇13

隨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國各地的擴散迅速,我局迅速反應,積極行動。在抗擊疫情的嚴峻時刻,身為一名共產黨員,他衝在前、做在先,帶頭放棄休假,提前返崗,一直堅持工作在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線,守衞在公園廣場第一線,充分發揮了一名共產黨員臨危不懼、奮不顧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優秀品質。他就是____示範區住建局二級機構園林局監管中心主任,中共黨員——__。

“黨員幹部就是要衝在前,幹在前,奉獻在前。幹部幹部,就是要幹給大家看,帶着大家幹。”

__對一線的工作人員進行防範意識的培訓,堅持每天對他們進行測量體温,並作一記錄,督導大家佩戴防護口罩,防護用品。並親自指導大家對各公園、遊園、廣場等公共場所重點區域、公廁、果皮箱、垃圾筒、座椅座凳、扶手、健身器材等人能夠接觸到的區域展開全方位的消殺消毒,做到垃圾隨產隨清,管轄區公廁內洗手液做到隨缺隨補,確保對管轄範圍內公共場所每天無死角、無盲區消毒2遍以上;加強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對發現在園區內人員較多的聚集及時進行疏散,防止疫情擴大蔓延。確保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宣傳指導、督促檢查、信息排查、垃圾清掃、衞生消毒、物資發放等任何一個環節、任何一個地方都活躍着他的身影。用__自己的行動詮釋着共產黨人的初心,用自己的付出踐行着共產黨人的使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這場肺炎疫情,早已不是隻屬於某一羣人的戰役。比起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英雄們和那些義無反顧的逆行天使們,我的付出不算什麼。堅守崗位,每天做到宣傳到位、防控到位、排查到位,盡我的一切力量,最大限度切斷疫情進入。”__説。

__堅信,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在這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阻擊戰的關鍵時期,只要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全力以赴、齊心協力,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戰!

疫情終會過去,春天必會到來。

學習抗疫先鋒事蹟感悟 篇14

通過學習滕啟剛的先進事蹟,我認識到他在完成職業所賦予的職責與使命中,肩負起了作為法官應有的擔當。我深刻體會到向英模學習必須要落實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

不管多忙,現場永遠是滕啟剛的衝鋒陣地,接到案件,他會第一時間到現場去調查,查清案件事實。我要學習他對案件的“較真”,對真相的執着追求。

見賢思齊、奮發努力。我要向先進看齊,以先進為榜樣,身處行政崗位,要以“螺絲釘”的精神,沉下心,耐得住寂寞,把忠誠擔當鐫刻進日復一日的瑣碎工作中,將默默奉獻書寫在平凡崗位裏,以紮實可靠的作風,以奮鬥拼搏的姿態,主動投身到遼河法院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學習抗疫先鋒事蹟感悟 篇15

座談會上,申紀蘭代表向與會人員分享了自己數十年如一日守護初心,始終對黨忠誠,聽黨話、跟黨走,執着為民,樸實奉獻,積極履行代表職責的經驗與心得感悟。山西省人大常委會祕書長郭海剛傳達了省人大常委會黨組《關於在全省各級人大代表中開展“向申紀蘭學習,做人民好代表”活動的意見》,長治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郭康峯和全國人大代表董林、山西省人大代表石金平、晉中市人大代表趙麗琴、陵川縣人大代表宋曉永、平順縣北社鄉人大代表曹愛青作了交流發言。

會議指出,申紀蘭代表參與和見證了中國民主法治建設進程,詮釋了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實質內涵,生動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她的優秀品質和先進事蹟,是全省每一位人大代表學習的榜樣。

會議認為,申紀蘭代表身上集中體現了對黨忠誠、一輩子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政治立場,集中體現了心繫羣眾、執着為民的人大代表情懷,集中體現了樸實無華、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集中體現了與時俱進、永不停頓的改革創新精神。山西有申紀蘭這樣的好代表、好榜樣,就有更好的條件塑造和形成優秀的代表羣體,開創全新的代表工作局面。

李悦娥強調,向申紀蘭代表學習,就是要不斷提升政治站位,堅守初心使命,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履行代表職責過程中,落實到各項具體工作中,始終保持正確政治方向;要自覺踐行羣眾路線,深深紮根在人民之中,執着為民,心繫羣眾,對羣眾滿懷真情,關心羣眾冷暖,傾聽羣眾聲音,解決羣眾具體困難,用實際行動踐行好“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莊嚴承諾;要帶頭弘揚奮鬥精神,樸實無華,保持本色,腳踏實地,無私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忘我工作,始終保持人大代表的良好形象;要牢固樹立創新意識,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轉化為推動依法行權履職的具體行動,增強履職意識,提高履職能力,用新擔當新作為履行好新使命,把新時代人大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各機構負責人及設區的市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在舉國上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我省選出的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同志,光榮地出席了在北京舉行的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頒授儀式,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給她頒授了“共和國勛章”。這是申紀蘭同志長期堅守初心努力奮鬥榮獲的最高榮譽,是全省人民的光榮。為充分發揮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的精神引領、典型示範作用,敬仰英雄模範,學習英雄模範,引導全省各級人大代表以申紀蘭同志為榜樣,更好地履職盡責、發揮代表作用,經山西省人大常委會黨組研究並報省委同意,決定在全省各級人大代表中開展“向申紀蘭學習,做人民好代表”活動。

學習抗疫先鋒事蹟感悟 篇16

有人説,如果你非常熱愛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如果你非常討厭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地獄,因為你的生活當中,有大部分的時間是和工作聯繫在一起的,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一份工作。

那麼什麼是愛崗敬業呢?我認為愛崗敬業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本職工作,用一種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忠於職守,盡職盡責的工作精神、工作作風。

沒有任何藉口,紮紮實實做好本職工作。當你接到領導交辦工作的時候,是討價還價能推就推,還是盡職盡責努力完成不講任何理由?當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是等待觀望半途而廢,還是自我激勵攻堅克難無往而不勝?當你自覺晉級升遷沒有達到期望值的時候,是牢騷滿腹怨天尤人,還是自我反省加倍努力厚積而薄發?作為一個工作在一線的員工,我時常在想,我究竟能為公司做些什麼!記得剛來單軌公司的時候,我也曾經因為工作上的挫折灰心過、迷惘過,一線工作的繁重和勞累盡人皆知!不知不覺來公司也有兩年多了,在領導的信任和指導下,我自己對所從事的行業和崗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認識。也更能體會愛崗敬業在我們的工作過程中是如何的重要。愛崗敬業説得具體點就是要做好本職工作,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時間抓牢。有句口號説得好:不愛崗就會下崗,不敬業就會失業!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這就是敬業,這就是愛崗,這就是實現人生理想!

就我個人而言,愛崗敬業具體到實際工作當中,就是如何當好一名好員工,發揮排頭兵的作用。在如何當一名好員工上,我也有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一是服從領導聽指揮,從廠內部來説,中層管理者是服務領導、是不擇不扣的執行決策部署的一支骨幹隊伍;二是要能當好助手,能為領導分憂解難;三是要會幹工作懂業務,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懂一行,要善於總結經驗,查找不足,以便能更好的融經驗於工作中;四是要作風紮實,團結配合,幹工作要有吃苦耐勞,講究奉獻的精神,工作過程中也要勤於溝通,善於配合。

公司還處在發展階段,是一個不斷創新、追求卓越、前景十分美好的公司。一個成功的企業同樣不可缺少的是團隊合作、眾志成城!作為一名員工,我希望不僅要奉獻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熱情,更希望和廣大的全體員工團結起來,共建公司美好的未來。

學習抗疫先鋒事蹟感悟 篇17

__同志是成都市金牛區駟馬橋街道樹蓓街社區黨委書記。作為一名西藏邊防服役26年、社區工作19年、黨齡45年的老黨員,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疫情,__表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老兵,衝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保護好轄區居民,我責無旁貸”。

01作為黨委書記,責任在前

苟書記一直關注武漢疫情。1月23日,在參加完街道防控工作部署後,苟書記立即召集會議社區兩委會議,制定了以黨員為先鋒、以支部為堡壘、以院落為陣地工作方針。

一是社區兩委分片分院,入户排查,落實好排查、隔離措施;

二是向各二級支部下達任務,要求支部要將不聚餐、不串門等防控措施宣傳到位,黨員必須執行,身體條件允許的黨員要參與院落入户排查工作;

三是面向轄區54個院落,逐個開展防控宣傳,落實防控責任。

四是做好轄區商鋪企業的防疫宣傳,切實落實防控措施。

五是明確防疫重點,每天對全社區街道、院落、市場做到2輪消殺,對碧蔓汀布控得力力量,僅2天就完成了3000多户居民的排查。共設置54個防控工作點,開展了3輪排查,居家隔離118户292人,做到了轄區應隔離盡隔離,無瞞報人員、無病例發生、無病例擴散。

02作為老兵,衝鋒在前

社區防疫工作千頭萬緒,樹蓓街10000多户居民更是情況百出,苟書記認為自己不能坐在辦公室指揮、聽彙報。

一是帶領社區兩委,對轄區賓館、居民小區、沿街商鋪挨家挨户地宣傳和摸排,提醒居民“戴口罩、勤洗手、少聚會、不串門”,協同物業做好小區的封閉管控,要求對所有進出小區人員、車輛進行詳細詢問,嚴格登記好從哪裏來、有沒有發熱,家裏有多少人等等,做到“四登記、四詢問”。

二是每天巡視社區各防控點位,對防控中的疑難問題更是親自上陣,想辦法、做工作、教方法。如對個別居民謠傳鄰居從武漢回來的事,苟書記直接出面找了當事雙方,在調查取得可信行程的基礎上,一是要求傳謠人自己出面澄清,二是對傳謠人進行了批評教育。

03作為長者,關懷在前

社區防疫工作任務重、事情多,社區工作人員年輕,苟書記總是肯定在前、幫助在前、關懷在前。

他一是要求社區兩委要多關心院落防控人員,肯定他們的貢獻,也要指出工作的不足,多想具體的操作辦法。

二是真誠關心隔離人員。考慮到居家隔離人員易產生情緒波動,還要求網格員做好後續工作,經常電話聯繫隔離户,瞭解他們的身體狀況,對他們進行關心和關愛,確保安心居家隔離。

三是自己以身作則,他每見到防控人員,必説“辛苦你了!”,就連工作餐,苟書記都讓堅持其他工作人中先吃,自己最後吃,有什麼吃什麼,他的説法是“我年紀大點,餓過肚子,禁得起餓”。

04作為兒子,忠在孝前

__同志65歲了,他連續10多天只吃泡麪和餅乾,天天和年輕人一起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上。1月23日接到街道防疫工作會緊急通知時,他剛把年屆九旬的老父親的從蒼溪老家接來成都,還沒來踏進家門,他的兒子也從雲南回來過年。防疫1個月來,他幾乎每天不到8點就出門,常常晚上10點過才回家,他沒有陪家人好好吃過一頓飯、聊過一次家常。他對父親説:“你在家不出門就很安全,社區2萬多居民更需要我”。

學習抗疫先鋒事蹟感悟 篇18

為廣泛深入地學習宣傳崔根良同志先進事蹟,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的開展,蘇州市公路管理處積極響應市委,市委組織部、宣傳部,市交通運輸局黨委號召,組織全體黨員於7月20日上午集中收看了崔根良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

崔根良同志是亨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他是改革開放以來湧現出的優秀企業家代表,他 30 多年如一日,以愛黨愛國為信念,以產業報國為己任,艱苦創業,勇於創新,大力發展民族工業,突破國外技術壟斷,先後研發掌握了光纖光棒核心技術,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創新實現轉型升級、自主發展之路。他以守法取信市場,以關愛回報社會,贏得了尊重和聲譽。他先後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非公經濟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全國優秀企業家、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捐贈個人”、中國十大慈善家、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今年4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決定,授予崔根良同志全國“時代楷模”榮譽稱號,並在全國廣泛開展向他學習的活動。

報告會上,區委書記樑一波、亨通光電公司副總工程師肖華、亨通高壓電纜公司總經理李自為、吳江電視台記者張萍分別以《民營企業家的優秀代表》、《創造中國光棒的日日夜夜》、《在亨通每個人都能出彩》、《有一種身份叫共產黨員》為題,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講述了崔根良同志的先進事蹟,真實還原了崔根良與他的亨通集團,為大家生動展示了崔根良艱苦創業,書寫幾度輝煌;熱心公益,展現大愛之心;矢志不渝,扛起共產黨人的責任擔當的“時代楷模”形象。崔根良也以《永不停歇創業創新的腳步》為題,講述了自己40多年來創新創業的心路歷程和體會感悟,深刻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樹立了新時期企業家的標杆。

聆聽報告的每位黨員同志都深受教育、深受鼓舞,大家紛紛表示,要積極響應上級號召,結合正在開展的“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以“時代楷模”崔根良同志為榜樣,弘揚他“敢為人先、敢創大業、敢攀高峯、敢爭一流”的精神,努力當好黨員先鋒、幹部表率,推動公路事業的不斷髮展提供堅強保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kozde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