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有關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感悟(通用16篇)

有關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感悟(通用16篇)

有關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感悟 篇1

“此刻,能與你並肩作戰,就是我最大的幸福。”2月9日下午,正趕往__村採訪的__,被__這條微信給深深暖到了。她堅信,經歷戰“疫”的愛情更堅定。

有關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感悟(通用16篇)

__與__,這對奮戰在防疫一線的“90”後情侶,他們以並肩作戰的方式,滋養並昇華着他倆的愛情。

收集各村組防疫的好做法與好故事,前往鄉村採訪拍照,晚上再連夜加班趕稿、發稿。這就是__縣__鎮黨建辦專幹__連日來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每天她的電話總會是最繁忙的,只要村組有線索,她總會第一時間馬不停蹄地往現場趕。《黨員防疫突擊隊,守護人民羣眾的尖刀》《這位“空中戰士”疫情中屢立“戰功”》等一篇篇來自鄉村一線最鮮活的防疫故事,源源不斷地從__的筆頭流出,在整個小鎮傳遞着一個個有温度的戰“疫”故事。

__,__縣__鎮紀委副書記,負責全鎮疫情防控的後勤保障工作。幾天下來,他幾乎跑遍了__所有的大藥店,他已經記不清兩週來,往返縣城及__有多少趟了。為保障口罩、酒精等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的供應,從採購發放物資、轉運發放宣傳資料等工作“一條龍”。經他手採購發放的口罩、酒精、消毒液、方便麪、木炭等物資,只有那本密密麻麻的記錄本最清楚。

2月7日上午8點,在__鎮廣播室,__、__兩位年輕人正在錄製最新的疫情防控工作通告。這是他們奮戰防疫一線12天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並肩作戰。連日的奮戰,讓這對近在咫尺的戀人,見面的時間屈指可數。這次僅有的合作,讓他倆甘之如飴。原來,這次合作正好趕上了他們相戀兩週年的紀念日,這場戰鬥賦予了他們的愛情不一樣的色彩與意義。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這一刻,我彷彿見到了詩人舒婷筆下的那棵“橡樹”與那株“木棉”,讓我們向這對“90”後幹部的愛情致敬!

有關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感悟 篇2

20__年,全國人民都在進行一場特殊的“戰疫”——與從湖北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做戰鬥。在這場“戰役”中,__六中教師__、__家庭體現出別樣的風采。

每個學生都不能停學

響應省教育廳、市縣教育局“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和要求,__六中決定從2月4日至17日進行網絡教學,解決學生因疫情無法正常到校上課的問題。但老師們都在自己家中,因此大多沒有教材、教具,任課教師的指派成了最大的難題,__夫妻倆都是高三教師,為了每個學生都不停學,欣然接受任務,毅然走在最前。

__夫婦有倆小孩,大的上六年級,小的還只有7個多月,為了方便備課、上課,一家四口都來到了學校。因為事發突然,沒有請到保姆,兩個人只好輪流上課、帶小的孩子、輔導大的孩子學習,還要自己做飯,忙得不可開交,每天都是等到安頓好孩子,備完課去休息,已經是深夜了。

和大部分老師一樣,直播教學對__夫婦來説也是頭一次。為了給學生更好的上課體驗,他們開始學習摸索不同的教學方式,開微博直播、安裝各種互動平台和直播課堂軟件,不斷學習,不斷嘗試。直播過程中遇到問題,他們一起想辦法解決:開始時手機直播沒有支架,他們就用手一直拿着,另一個得空就立馬過來幫忙;後來給學生演示答題時發現手有點抖,怕學生看不清,就一起想辦法固定手機——找來孩子的奶粉桶擱着,再拿個杯子壓住。他們講解時耐心細緻,注重互動,及時收集反饋信息,進行調整,力求讓學生聽懂,是學生們公認的好老師。

網絡直播課對老師的要求比平時更高,準備要更充分,耗時比平時也更多,有時備課兩小時,二十分鐘就講解完畢了,但他們每一堂網課都是精心準備,認真負責,經常是備課到深夜兩點。

大的孩子在父母的解釋下,明白了疫情的嚴重性,乖乖地待在家裏,從不吵着出去玩,因為父母都忙於工作,只能在學習上自我管理,完成學習任務後,就幫忙照顧妹妹,負責家裏的諸如洗碗、晾衣、打掃衞生之類的力所能及的家務,一個寒假裏完全成長為了一個小大人。

每位師生都平平安安

“致所有親們:因疫情嚴重,建議居家隔離,確保不感染!如果您確需外出,請將去向於每天12:00前在此羣報告,我彙總後報告學校工會,敬請配合!”自1月23日起,__六中數學教研組微信羣的17位成員每天十點左右都會收到這條來自教研組長__的信息,然後立馬回覆動向:“在家”“在家”“在家”……得知組裏有一位女老師曾經在疫情爆發後去過湖北,__立即打電話過去,仔細詢問情況:現在哪裏?體温多少?有無咳嗽?去過哪裏?與誰同行?接觸過誰?交通工具?瞭解到她目前在家,一切正常,__趕緊提醒她主動隔離,自我監測,之後每天詢問其體温等情況,及時向學校彙報。

__是__六中辦公室副主任,為了紮實打好師生新型肺炎防控保衞戰,她大力進行宣傳工作:第一時間編輯微信公眾號《病毒齊預防健康過大年》,向全體師生及家長髮放假期生活提示,開展健康教育,向學生和家長宣傳普及疫情防治知識和防控要求,引導學生和家長居家或外出時做好防控;通過公眾號積極編輯轉發縣教育局《致全縣師生及家長的一封公開信》、市教育局《疫情危機下的心理調適》、省教育廳《致全省師生的一封信》,並通過微信朋友圈積極轉發防控海報,在教師工作羣及時發佈相關信息,最大限度地避免師生們信謠傳謠;積極撰寫新聞,從正面引導輿論,其《戰疫情、顯擔當,__六中響應”停課不停學”》的新聞報道登上科教新報。除此之外,她還負責每天收集全校師生假期動向摸排信息,不厭其煩、認真填表,及時報送。

這樣的家庭,無疑是我們__出色的疫情防控工作和不斷崛起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中堅力量,也因為有這樣的家庭的大量存在,我們__的疫情防控工作一定會取得全面勝利,教育教學工作一定會更加強大,我們__的明天更美好!

有關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感悟 篇3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生命重於泰山。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結束不久,我們就迎來了抗“疫”這場“大考”,這也是檢驗主題教育教育成果、考驗共產黨員信念是否堅定的“試金石”。

大“疫”當前,他們聽黨指揮。基層是疫情防控的最前線,簡單來説,基層的他們就是最前線的“步兵”,沒有“炮彈重器”,就是“赤身肉搏”。曲金玉,49歲,養馬島社區的一位醫務人員,主動請纓每天往返隔離區,做決定前,她沒跟家人商量,問起她是否惦記家裏,她説到,“也是挺想他們的,但是,當時的情況我沒多想,就覺得‘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責任重於泰山’,在這個特殊時期,我是醫護人員,更是黨員,就要聽黨指揮。”在隔離區,憑藉30多年的臨牀工作經驗和防護知識,曲金玉積極配合疾控中心的人員進行環境消毒,每天她都要進出隔離區6次以上,為留觀密切接觸者進行2次體温檢測,時刻關注留觀人員的身體健康狀況。像曲金玉這樣的醫護人員還有很多,有的還主動參加到馳援武漢的隊伍中去,即使冒着被感染的風險,他們亦無所懼,只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共產黨員。在疫情面前,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舍小家為大家,聽黨指揮,抗“疫”前行。

大“疫”當前,他們能打勝仗。初春的煙台,雪是常客。就在抗“疫”阻擊戰有序推進之時,一場大雪突襲了牟平,一夜間,這座城市變得銀裝素裹。即使天氣條件惡劣,仍有那麼一羣人在堅守,他們冒嚴寒、頂風雪,堅守在戰“疫”一線,誓做“風雪守城人”。在這嚴寒雪天,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迅速啟動清雪防滑應急預案,清雪隊伍頂風冒雪、連夜作戰,出動200餘人、機械設備80餘台搶清道路,天亮之時道路已全部清掃完畢;廣大的公安民警輔警同志堅持雪中站崗,確保道路暢通、防控工作有序開展;基層鎮街黨員遇雪防疫不停,路在滑也阻擋不了他們前進的腳步,堅持做好入户隨訪等工作。在疫情面前,他們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用平凡的舉動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大“疫”當前,他們作風優良。“越是危難時刻,越是重任在肩,越需要發揚過硬作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大敵,湖南張家界疾控科長謊稱在家隔離實則全家飛泰國避難,“表哥”“表姐”的出現,這些問題為防控工作敲響警鐘。在牟平,廣大黨員幹部們堅持疫情就是命令,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在“抗疫保電”攻堅戰中,供電公司“疫情應急小分隊”始終奮鬥在一線,13個共產黨員服務隊為確保城鄉居民用電安全可靠,提供7×24小時電力保障服務,沒有人抱怨、沒有人掉隊、沒有人應付,他們無怨無悔、默默付出,只為守候身後這座城和城裏的人們。

病毒無情人有情,感動我們的“他們”還有很多很多,共產黨員堅持的就是不斷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過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學習成果將在這場戰“疫”中得以實踐,心繫羣眾、信念堅定的共產黨員經得起這樣的考驗。

有關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感悟 篇4

暴雨來襲,清澗災情告急!

進入7月份以來,清澗縣連續遭受強降雨襲擊,暴雨引發了嚴重的洪澇災害和局地山體滑坡,清澗縣所有鄉鎮受災,城鄉居民財產、市政設施、交通道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遭受嚴重損毀,初步統計造成直接損失7.17億元。紅棗一直是清澗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7月上旬正值紅棗開花坐果期,連續強降雨造成全縣50萬畝紅棗盛果林落果達3成以上,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億元以上……

面對罕見災情,清澗縣委、縣政府組織縣直各部門全力配合各鄉鎮做好搶險救災工作,數萬名幹部羣眾團結拼搏、眾志成城,形成了一道抗災害、保民生的堅實屏障。

汛期來臨之際,清澗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防汛工作專題會議,強調“一定要確保人民羣眾生命安全,要確保人民羣眾財產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災情發生後,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搶險救災工作會議,針對隱患地段的搶修措施進行專題研究。同時,成立了13個排查工作組,對全縣重點區域安全隱患進行拉網式排查,並組織搶修受毀公路、通訊和供電供水設備,確保公路、通訊暢通和供水、供電安全。

在史無前例的災害面前,清澗能夠無一人傷亡,與該縣在塌方、滑坡等自然災害來臨前堅決執行“三個必須”緊密相關:即所有靠山窯洞內的居民必須全部搬走,所有存在地質災害安全隱患地段的居民必須全部搬走,所有低窪地段的居民必須全部搬走。該縣及時轉移安置居民7000多人。並對撤離羣眾原住房屋、窯洞採取加貼封條、替換門鎖、停水停電等措施,並安排專人進行嚴格監管,嚴禁心存僥倖的羣眾返回居住。

回憶起7月14日窯洞被掩埋的情景,清澗縣雙廟河鄉賀家畔村的白家和感到十分慶幸。7月14日,鄉幹部們在賀家畔村排查中發現,白家和家的窯洞存在山體滑坡隱患。鄉幹部們反覆勸説白家和夫婦撤離,但白家和堅決不願意撤離。工作人員經過短暫商量後,強制他撤離到賀家畔村學校居住。僅僅撤離出來兩個多小時後,白家和家窯洞邊發生了嚴重的山體滑坡。安然無恙的白家和感激地説:“是鄉政府幹部救了我全家人的命”!

災難給人的痛楚是刻骨銘心的。但在防汛救災過程中,感動、真情隨處可見。清澗縣在防汛救災中凝聚的正能量不斷湧現。

7月25日清晨,清澗縣再次遭受強降雨突襲。該縣城管局當即組織三路救助隊,分別來到隱患存留的東門灣、西溝貶、赤土溝等三個村。在西溝貶村旁210國道上,淤泥越積越多,頃刻間堵住了路邊的下水口。城管局副局長韓龍在如注的雨水中,用鋼筋捅,用鐵杴鏟,用手刨,最後爬到橋頭找出水口後自己累得都快站立不住了……兩小時後,該段路上下出水口全部貫通。

清澗縣設立了石台寺國小和師家園則國小作為撤離羣眾的臨時集中安置點。受災羣眾陳彥斌説:“鄉政府給發了新被褥,還發了200元臨時生活補助。”

據介紹,為安全度汛,清澗縣還專門下發了300萬元的防汛專項資金,目前,窯洞坍塌住户每户得到500元補助,因災難撤出住所的得到200元補助。

有關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感悟 篇5

“他是最可愛的人,是我們值得驕傲的祖國之花!”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之際,10月25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向全社會公開發布“時代楷模”、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首任所長徐振明的先進事蹟。14日,“時代楷模發佈廳”節目在北京、吉林兩地同時錄製。

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的傑出代表、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徐振明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保家衞國捨生忘死、英勇戰鬥,曾多次榮立戰功。轉業後,他退伍不褪色,居功不自傲,主動申請到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楊靖宇烈士陵園)工作,父子兩代默默付出,守護英雄陵墓62年,在平凡普通的工作崗位上執着堅守、無私奉獻。

錄製現場,通過視頻短片、訪談、歌曲等形式展現了徐振明先進事蹟,將我們的思緒拉回到那激情燃燒的歲月。一個個真實、細膩的故事,一幕幕温馨、感人的畫面,讓在場觀眾無不為之動容。95歲高齡的徐振明老人精神矍鑠,全程參加發佈活動。

2萬多平方米的烈士陵園,一守就是一個甲子,這其中有哪些難忘的故事?發佈儀式現場,曾多次採訪過徐振明的通化市政協文史專員孫豔華為大家講述她眼中的這位老英雄。“徐振明身上那股執着勁兒令我印象最為深刻。大家看我手裏拿的這雙靰鞡鞋,是東北抗聯戰士穿過的,它是陵園的一件收藏品。”孫豔華現場為大家講述鞋子的來歷。有一次,徐振明聽説通化縣大川鄉有個村民家中收藏着東北抗聯戰士穿過的鞋,他不畏天氣嚴寒、道路險阻,頂風踏雪去了三次。

“徐振明剛到陵園時,他最憂心的事,就是陵園裏的藏品有90%都是複製品。他堅持認為,搞教育得用真東西,講真故事。”孫豔華説,徐振明一有空閒,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到處蒐集歷史資料和實物。

隨後,徐振明的兒子徐永軍與現場觀眾分享了他和父親守陵的故事。

徐振明即將退休時,將守護陵園的“接力棒”交給了兒子。然而他依然時刻牽掛着傾注了自己大半生心血的地方,每天一大早,都會照舊來陵園走一走、看一看。退休在家休息了半年之後,他再一次回到了陵園,成為了一名門衞。“有一天我去陵園,突然發現我父親在當門衞,一問才知道是他主動向組織申請回來的。我最初很是不解,他以前是這裏的領導,怎麼能去當門衞呢?但是他十分堅持,説只要能在這兒繼續為將軍守陵就很滿足。”

發佈儀式在吉林廣播電視台設立分會場,機關幹部、退役軍人、大學生代表現場聆聽了徐振明的先進事蹟。大家被他的故事所感染,聽到動情處時,不少觀眾眼含熱淚,自發起立鼓掌表達敬意。

“我們吉林省軍休所20名老兵今天有幸來到分會場觀看發佈儀式,大家都被徐振明老人英勇頑強、戰無不勝的英雄氣概以及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忠誠品格所感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要學習老英雄戰時忘死、平時忘我的崇高精神,把歷史使命擔在肩上。”原16集團軍政治部副主任張義軍在觀看發佈活動後動情地説。

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主任高境遠曾和徐振明一起共事,在觀看發佈儀式後,她説:“徐振明老人是我們陵園的老領導、老前輩,也是抗美援朝的老英雄。我們要學習他忠於事業、不忘初心的精神,更要繼承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永葆初心、永擔使命,幹事創業、不懈奮鬥,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脱貧攻堅、推動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作出更大貢獻。”

柏合暖兵服務隊隊長李桂梅從20__年開始便投身多種形式的關愛老兵活動。“今天現場,我受到徐振明老人先進事蹟的感染,今後將帶領志願者們全心全意關愛老兵。”她説。

發佈儀式即將結束時,主持人剛強與徐振明老人面對面交流。徐老已經不能用言語流暢表達,然而他的眼睛裏卻閃着光芒。“聽説您還會唱歌呢,咱們一起唱一段好不好啊?雄赳赳,氣昂昂……”在主持人的帶動下,老人唱道:“跨過鴨綠江……”話音剛落,掌聲雷動。短短几秒的即興演唱,彷彿讓眼前這位跨過近百年風雨的老人又回到了意氣風發的青年時代。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生金辰蓉在節目錄制結束後説:“徐振明爺爺無論在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代,都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擔當,令我印象深刻。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一定會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崇尚英雄、學習模範,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有關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感悟 篇6

假如今年的你39歲,丈夫病故、父母離世、無兒無女、身處異鄉,你是選擇庸庸碌碌虛度餘生,還是在奮鬥之中書寫新的人生華章?而她選擇了化悲痛為力量,紮根小城華坪20餘載,把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通過愛心傾注到當地的教育事業之中,帯領1600多名貧困女學生走出大山,播撒下希望,用責任和擔當書寫了新時代的“小城大愛”故事。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

在觀看張桂梅同志事蹟視頻時,我的眼眶就一直是濕潤的:當她暑假天天走那麼遠山路,只為了去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告知家長孩子成績很好,只要考上了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就能免學費就讀時;當她夜晚在手腳關節處塗完治療風濕的藥酒,躺在辦公室冰冷堅硬的條椅上時;當她面對鏡頭,説出唯一的願望“我想要再多活兩年,把這些孩子送入大學”時,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

愛心。

“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為孩子們多做點事。”樸實無華的語言下,藴含着張桂梅對山區貧困學生最深沉的愛。她把家訪當常態,10餘萬公里的山路被踩在腳下,成為1500多户家庭走訪的“墊腳石”,為的就是減輕“山裏人出出趟門不容易”的負擔,瞭解到每一個學生最真實的情況,做通家長的思想工作,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她愛生如子。她雖然沒有孩子,可是她卻是許多孩子的媽媽。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中午、晚上看着學生睡覺,給學生蓋被子。學校學生和孤兒院50多個孩子,住院她陪着,給他們送飯,付醫藥費,資助學生讀書,自己連卻洗衣機都沒有。就這樣,她將愛播灑進孩子們的心田。

堅定。

“黨員在,女高就有辦下去的希望。”剛剛成立之初的華坪女高,師資緊缺、學生家底薄,被認為是一所“絕對辦不下去的學校”。但張桂梅卻不信這個“邪”,帶着8名教師,其中6名黨員,佩戴黨徽上課,發揮黨員帶頭示範作用,把黨員教師們內心的澎湃激情轉化為堅定信念,造就了獨特的麗江華坪“女高精神”,華坪女高也逐漸成為當地學生、家長嚮往的學校,教育教學成績日漸顯著。張桂梅和學校的黨員教師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成功需要無比堅定的信念,我們要從她身上汲取精神養分,對於選準了的方向、認準了的事,要敢抓敢管、取作敢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奉獻。

面對接踵而至的各項榮譽,張桂梅始終保持着入黨時的那份初心,把自己微薄的工資用於資助貧困學生和收養孤兒,把70多萬元的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一條洗得褪了色的牛仔褲、一件很老氣的花襯衫、一雙舊舊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視鏡,是伴隨她多年的“行頭”,生活十分清苦。她所有的心思都奉獻給了自己最熱愛的教育事業。對她來説,“讓最底層的百姓看到希望,讓所有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奉獻理所應當!

面對“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華民族謀幸福”的歷史使命,我們要以張桂梅這樣的榜樣為標杆,對標對錶,學習她身上無私奉獻的品德與情懷,立足本職崗位,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不講條件、不計得失,一心一意幹好每件工作,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學習榜樣精神,傳承榜樣力量!

有關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感悟 篇7

“忠於做好事,而且一做就是一輩子。”這麼多年來,周維忠為沿江村的百姓帶去電,帶去光,也帶去了希望,他也成為了殘障青年的“電爸爸”、孤寡老人的“電兒子”、村民隨叫隨到的“電管家”。

在周維忠女兒周莉的眼中,父親是一個“憨爸爸”。“自己家裏條件不好,他還把錢一直往外貼。”在報告會上,周莉回憶往事説,“小時候家裏燒紅燒肉,我還沒吃一口,就被村裏的身體殘疾的孩子吃光了。我曾一度非常不理解父親,覺得他太傻太憨了,但隨着一年一年過去,爸爸還一直在默默做着好事,村裏人都感謝他,這時候我覺得爸爸特別偉大,作為他的女兒,我心裏很富足,發自內心地支持他。”

作為一名工作在供電服務一線的普通共產黨員,周維忠一直以黨員身份嚴格要求自己,多年來羣眾滿意率100%,一羣同事紛紛加入了他的黨員服務隊。“他是我們的勞模班長,我們都願意跟着他,將黨員服務工作進行到底。”在報告會現場,儀徵市三新供電公司濱江業務所職工丁星説。

在報告會上,一個個感人故事,一幅幅催人淚下的温暖場景,令台下觀眾深受鼓舞。“今天在現場真的被感動了,他就是江邊的一束光,温暖了百姓,是我們揚州的驕傲!”一名觀眾感動地説。

“這就是榜樣的力量,我們將持續舉辦宣傳學習活動,使周維忠的模範故事深入人心。”報告會後,國網儀徵市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呼籲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崇德向善的隊列,與道德模範攜手前行,將正能量的光束越照越遠。”

有關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感悟 篇8

崔根良同志先進事蹟報告團首場報告會在吳江人民劇院舉行,為我區慶祝建黨95週年、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提供了生動教材。區委書記樑一波以《民營企業家的優秀代表》為題講述了崔根良同志的先進事蹟,並期盼吳江出現更多像崔根良這樣的民營企業家。區領導盛紅明、沈金明、李斌、李銘、徐曉楓、周春良、周學林、範建坤、屠福其、王悦、於向軍、吳衞中、沈向東、肖仲偉等出席了報告會。

報告會上,區委副書記盛紅明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授予崔根良同志全國“時代楷模”榮譽稱號的決定》。蘇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繆學為系統概括了崔根良同志先進事蹟的時代內涵和精神實質,傳達了中共蘇州市委對深入開展向崔根良同志學習活動的要求。區委、組織部部長周春良主持報告會。

崔根良同志是亨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他30多年如一日,以愛黨愛國為信念,以產業報國為己任,艱苦創業,勇於創新,大力發展民族工業,突破國外技術壟斷,先後研發掌握了光纖光棒核心技術,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創新實現轉型升級、自主發展之路。他以守法取信市場,以關愛回報社會,贏得了尊重和聲譽。他先後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非公經濟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全國優秀企業家、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捐贈個人”、中國十大慈善家、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今年4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決定,授予崔根良同志全國“時代楷模”榮譽稱號,並在全國廣泛開展向他學習的活動,要求全社會學習宣傳崔根良同志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先進事蹟,弘揚其“敢為人先、敢創大業、敢攀高峯、敢爭一流”的精神。

報告會上,區委書記樑一波、亨通光電公司副總工程師肖華、亨通高壓電纜公司總經理李自為、吳江電視台記者張萍分別以《民營企業家的優秀代表》、《創造中國光棒的日日夜夜》、《在亨通每個人都能出彩》、《有一種身份叫共產黨員》為題,用質樸的語言、真摯的情感、鮮活的事例,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講述了崔根良同志的先進事蹟,真實還原了崔根良與他的亨通集團,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時代切入點,以民營企業家的創業豪情,以實業鉅子的創新激情,以黨員帶領羣眾的發展熱情,創造了非凡業績,作出了突出貢獻。為大家生動展示了崔根良艱苦創業,書寫幾度輝煌;熱心公益,展現大愛之心;矢志不渝,扛起共產黨人的責任擔當的“時代楷模”形象。崔根良也以《永不停歇創業創新的腳步》為題,講述了自己40多年來創新創業的心路歷程和體會感悟。

樑一波在報告中指出,30多年來,崔根良同志從一家鄉辦小廠起步,依靠艱苦創業,全面創新,走出了一條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做優的發展之路,把企業帶進世界同行的前列;他用愛黨愛國的信念、產業報國的擔當和奉獻社會的情懷,為時代樹立了榜樣。作為一名黨員,崔根良同志時刻以坦蕩無私的胸懷回報着黨委政府的支持;作為一名企業家,他堅守正道,潔身自好,始終做到政治清醒、經濟清楚、生活清白。他是一面旗幟,披荊斬棘、永不停歇走在創業創新路上;他是一個標杆,心繫祖國、回報人民,始終牢記共產黨員的宗旨使命;他是一面鏡子,義利兼顧、誠實守信,映射出自己的清白人生。

樑一波強調,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再次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指明瞭方向。區委、區政府一定貫徹落實的指示要求,靠前服務,積極作為,真心實意支持包括亨通集團在內的廣大民營企業發展。同時,也期盼有更多像崔根良這樣的民營企業家,用拼搏成就大業,用創新改變未來,用奉獻承擔責任,做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在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奮鬥中譜寫人生事業的華美樂章。

報告會生動感人、催人奮進,全場響起了32次掌聲,讓大家真切感受到,崔根良這位令人肅然起敬的民營企業家身上,有一股敢想敢幹、追求卓越的激情,一種鋭意進取、勇攀高峯的精神,一份實業報國、回饋社會的擔當,這是時代的精神,更是楷模的力量,使聆聽報告的每位同志深受教育、深受鼓舞。

報告會要求,全區各地各部門要把開展向崔根良同志學習活動與當前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慶祝建黨95週年活動結合起來,迅速掀起向崔根良同志學習的熱潮;進一步加強對崔根良同志先進事蹟的宣傳報道,積極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擴大報告會的影響力,以便更多的同志特別是廣大企業家參與到向崔根良同志學習的活動中;全區廣大黨員幹部務必以實際行動落實好報告會精神,以崔根良同志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職崗位,再創新的佳績,為建設“強富美高”新吳江作出更大的貢獻。

有關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感悟 篇9

張桂梅,中共黨員,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是媒體多年關注報道的一位先進典型人物。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同志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矢志不渝、執着追求,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她心繫困難羣眾,投身教育扶貧,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她長期拖着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兑現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諾言;她始終艱苦樸素、甘守清貧,卻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華坪女子高中連續9年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保持100%。

張桂梅的事蹟感動每個人,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着的榜樣,她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慈善事業的精神讓我們欽佩。“俯首甘為儒子牛”是魯迅先生的寫照也是張桂梅的寫照。

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着説:“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着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着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向傳遞真愛的使者張桂梅學習為主題的“感恩行動”在迅速掀起,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張桂梅為何與“感恩”產生聯繫,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從她的人生軌跡中找到了答案。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

我們學習她的精神品質,有利於在社會主義經濟大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才,這些人才,首先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必須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我們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質量就會出問題!這是很危險的,學習張老師的事蹟,很有現實意義。

有關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感悟 篇10

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廣大黨員、幹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學習,不忘初心、紮實工作、廉潔奉公,身體力行把黨的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和羣眾中去,真心實意為人民造福。

如何把握廖俊波同志的精神閃光點呢?一是不忘初心,牢記囑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廖俊波同志任職期間,牢記黨的囑託,盡心盡責,帶領當地幹部羣眾撲下身子、苦幹實幹,以實際行動體現了對黨忠誠、心繫羣眾、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二是實幹擔當,心繫人民。廣大黨員幹部要牢記總書記的要求,以廖俊波同志為楷模和榜樣,實幹擔當,真誠為民,用心、用行詮釋‘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和羣眾中去。”三是無私奉獻、大愛如山。他舍小家顧大家,無怨無悔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操勞奔波。

怎樣才能學好廖俊波同志的先進事蹟呢?關鍵就看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你自己的也許平凡的崗位上如何盡心盡力地做好每一件事。首先要對照廖俊波同志的先進事蹟,查找自身不足,不斷改進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其次,幹事實為先!要有一顆實實在在為人民服務的心,要實實在在地為立足本職為人民多幹事,幹好事,幹實事!第三,不忘初心,無私奉獻。更要團結和帶領周圍的人,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努力凝心聚力,積小善為大德,點滴之水可匯成汪洋大海!

有關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感悟 篇11

在春節前夕,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在大家起吃團圓飯的時候,你們有沒有想過有這樣的一羣“逆行者”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犧牲了與家人們團聚的機會;在大家舉杯高呼時,“逆行者”們正在與病毒做鬥爭保護着我們的生命……他們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再累再苦也要為國家做貢獻,為民族做貢獻!

整個寒假我足不出户,除了寫作業之外,我每天都會閲讀新聞,其中有許多新聞,温暖人心。我站在窗台邊,刷着新聞。其中最讓我關注的就是疫情發展的情況,有喜也有悲,有笑也有淚……望着空無一人的街道,毫無生機的樹木,我心灰意冷。接着,“逆行者”這三個刺眼的字眼映入我的眼簾。“逆行者?”我暗中自問道,想着想着,我就想到了年齡高達84歲的鐘南山爺爺。

在20__年1月18日的上午,他在深圳連夜搶救新型冠狀病毒的相關病例之後,乘坐高鐵返回廣州,連飯都顧不上吃,便去往武漢。但因為座位太少人太多,只能將他安排在了餐車的一角。照片上的鐘南山爺爺由於工作大疲勞在車上便熟睡了,他那臉上一條又一條的皺紋寫滿了憂愁。本在他的這個年紀,可以在家享福,但他卻選擇了前去逆行支援武漢,去前線奮鬥。當鍾南山爺爺聽到,人們自發在街道上面唱起了國歌時。心裏面十分的激動,眼中飽含着淚水。在“白衣天使”的這個隊伍中,還有許多人像鍾南山爺爺一樣,站在一線抗擊疫情,他們都是最美的“逆行者”!讓我們起為中國加油!為武漢加油!

在我們的社區或者小區中,也有這一羣“看似不起眼”的“逆行者”他們是:保安以及環衞工人們。其中令我最欽佩的也就是保安了們的職責猶如泰山一樣重。他們進入小區的人測量體温,還要沒日沒夜的保護我們的安全。他們是我們的“保護傘。

這個春節,家庭的團圓,平安喜樂並不是憑空而來的,在這背後有千千萬萬的“逆行者”在背後默默付出着。“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讓我們向最美的逆行者致敬!

有關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感悟 篇12

9月的廣州仍是一派夏日景象,在位於天河區五山路的華南農業大學,校園中的紫荊花樹仍是鬱鬱葱葱;波光粼粼的洪澤湖畔有不少晨讀、鍛鍊的身影。然而與往年不同,校園中唯獨少了一個陪伴華農走過了幾十年發展歷程的身影--老校長盧永根。

1930年,盧永根出生於香港,1936年開始入讀香港粵華中學附屬國小,接受到較好的教育。抗日戰爭時期,戰爭的殘酷讓盧永根的民族意識開始覺醒。

國中時期的盧永根,在嶺英中學碰到了思想進步的語文老師林莽中(蕭野),並經他介紹到香港培僑中學讀高中。在盧永根看來,培僑中學的三年時光,是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在這裏他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定的革命者。

1952年,作為華南農學院的首批學生,他在這裏遇到了我國著名農業科學家、教育家丁穎先生。踏着老師未竟的步伐,他繼承了丁穎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野生稻種,後來逐步擴充到1萬多份水稻種質資源,這成為我國水稻種質資源收集、保護、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寶庫之一。

即使退了休,盧永根對水稻的研究熱情也依舊不減。20__年前後,盧永根和學生們根據文獻,前往廣東高州、佛岡、遂溪、博羅、惠來等地蒐集資源。野生稻多分佈在山頂、水澤等人跡罕至之處,許多地方只能徒步。彼時盧永根已是七旬老人,卻依然興致勃勃。山高無路,荊棘叢生。到最後,盧永根體力不支,可仍堅持要去現場,於是學生們架着他,慢慢往上爬。老照片上,盧永根一手拄拐,一手扶樹,在野生稻旁笑得格外開心。

盧永根一生致力於水稻的遺傳育種研究。20世紀80年代初期他帶領團隊研究水稻的雜種不育性,並和助手張桂權一起提出了水稻“特異親和基因”的概念,以及應用“特異親和基因”克服秈粳亞種間不育性的設想,被業界認為是目前對栽培稻雜種不育性和親和性比較完整和系統的新認識,對水稻育種實踐具有指導意義。

從1983年開始,盧永根擔任了13年華農校長。其間,他打破學校面臨的人才斷層困局,給有能有為的年輕人拓展了廣闊天地。作為一名老黨員、老教師,盧永根同樣以他的一腔愛國之情去教育和感染他的研究生、青年教師和出國學習訪問的學者。華農知名教授、20__年新增選的中科院院士劉耀光,當年曾受教於盧永根。去日本留學後他在當地工作數載。盧永根接二連三給劉耀光寫信,向他介紹學校的情況。在盧永根的一再書信動員下,劉耀光最終於1996年回到華農,潛心科研,大有建樹。而包括温思美、彭新湘等一大批優秀的青年科技人才,也正是在他的感召下,放棄國外的優渥生活,回到祖國,來到華農,成長為各自研究領域的中堅力量。

20__年3月,盧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賓教授將畢生積蓄合計880餘萬元全部捐贈給華南農業大學,成立“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用於扶持農業教育事業。這是華農建校108年來,最大的一筆個人捐款。

很多老一輩的華農人更不會忘記,1984年的那個夜晚,盧永根在華南農業大學紅滿堂草坪上給全校學生作的3個多小時報告--《把青春獻給社會主義祖國》中所説:“我今天的發言,如果能像一束小火花一樣,點燃你們心扉中的愛國主義火焰,並迸發出熱情,去為振興中華而奮鬥,那是我所熱切期待的。”

有關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感悟 篇13

燕振昌,男,漢族,坡胡鎮水磨河村人,1942年5月出生,20__年12月12日,因操勞過度導致心梗突發,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燕振昌同志196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12月至去世前,曾歷任水磨河村黨支部書記、黨總支書記、黨委書記。燕振昌同志在村黨組織的領導崗位上整整工作了44年,帶領全村黨員幹部羣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把一個昔日的貧窮村建成了遠近聞名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也用一生的實際行動踐行着“三嚴三實”。

要學習燕振昌同志恪守信念、對黨忠誠的政治品質。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動力之源。燕振昌同志始終把紮根基層的信念植入心靈深處,把永遠聽黨話、自覺跟黨走作為最重要的人生信條。早在青年時期,剛剛高中畢業的他就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四改”工作中,繼之又主動請纓擔負起了生產隊隊長的重任,憑着踏實肯幹的態度和業績突出的表現,迅速贏得了廣大羣眾和上級黨組織的信任,短短三年就被任命為村黨支部書記。隨後,雖然有數次脱產當國家幹部的機會,但都沒有動搖他在家鄉幹事創業的決心。

正是懷着對黨的無限忠誠,對家鄉和人民羣眾的無比熱愛,燕振昌同志把全部精力傾注於水磨河村的發展和建設上,把火熱的青春和整個身心獻給家鄉人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忠實履行共產黨員的神聖職責和光榮使命,為我們樹立了光輝典範。學習燕振昌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樣,忠誠黨的事業,心繫基層、紮根基層、服務基層,在平凡的崗位上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終身。

要學習燕振昌同志淡泊名利、廉潔奉公的高尚情操。淡泊明志,夙夜在公,是共產黨人應有的精神追求。燕振昌同志常説凡事捂着蒙着遲早要出事,這是對“公職”的敬重;定期公佈、審計村裏的財務支出情況,這是對“權力”的敬畏;為自已規定的“五個不沾邊”(錢不沾邊、物不沾邊、獎金不沾邊、紅白喜事酒場不沾邊、煙不沾邊),源於他心底無私。學習燕振昌同志,就是要以燕振昌同志為鏡,牢固樹立正確的地位觀、權力觀和利益觀,不為名利所累,不為浮華所誘,清正廉潔,克己奉公,以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贏得羣眾的擁護和信任。

有關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感悟 篇14

在應對超強颱風“利奇馬”過程中,宣城市績溪縣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夏在下鄉巡查時突遇山體塌方,不幸遇難,年僅33歲。今天上午,當地數百名羣眾自發為他送別。

這是8月10號下午,宣城市績溪縣荊州鄉村民拍攝的一段視頻,視頻中,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夏正準備出發前往下胡家村查看災情,誰承想,這竟是李夏生前最後的畫面。

受超強颱風“利奇馬”影響,績溪縣東北部普降大到暴雨,8月10號,荊州鄉3小時降雨量達96.5毫米,強降雨導致多處山體塌方、道路中斷。面對險情,本來每週五都要回縣裏與妻子團聚的李夏主動請纓,深入村組開展搶險救災。

回憶當時情況 下午3點左右 我們一起先到了鄉里的敬老院 排除了險情 做好安撫工作 我們又準備感到下胡家村

他們決定撤回安全地帶,回撤途中,李夏又折返護送一對母子離開塌方地段。就這樣,觀察了十幾分鍾後,下午4點30分左右,三人再次路過塌方地段時,忽然從山頂傳來“轟隆隆”的聲音,泥石流瞬間向下滑落,李夏躲避不及,被泥石流捲走……

經過13個半小時的持續搜救,李夏遺體在下游約2公里被找到。這位年僅33歲的紀檢幹部,將生命永遠定格在為民服務的路上。

李夏,1986年出生,20__年,通過公務員公開招考進入績溪縣長安鎮人民政府工作,20__年7月至今,任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作為一名基層紀檢幹部,李夏始終將羣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參與處理問題線索75起, 追繳超發五保户資金1.2萬多元,清退違紀款上萬元。

李夏同志把不畏風險、不懼艱難、忠誠擔當、恪盡職守的精神帶到了抗台搶險工作一線,用年輕寶貴的生命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有關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感悟 篇15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彰顯“忘我”的博大胸懷,“先天下之憂而憂”折射“無私”的崇高境界,“無非一念救蒼生”陳述“犧牲自我、服務人民”的深情告白。看透得失,才有餘閒;心有餘閒,才能寬廣。為了百姓,可以忘我;為了人民,可以忘私。忘記小我才能成就擔當大我,捨棄自己才能成全千百萬自我。

十多年前的千山法庭特別簡陋,滕啟剛總是在雙休日自己買材料、下班後自己裝修,面對妻子的不解,滕啟剛卻説“公家的錢也是錢,得省着花”。對易引發村民鬧訪、村民有嚴重疾病等不利於訴訟解決的案件,滕啟剛不懼山路崎嶇一定先到被訴村民家、鄰家瞭解情況,他收結的219件案件中有210件是以調解和撤訴方式結案。滕啟剛在公園湖邊散步時遇到有人溺水,他水性雖不好,但還是當即下水救人,事後卻悄然離去。

“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張口閉口都是老百姓,都是別人的事兒,從來沒有他自己……”千山區法院院長金峯説。大賢秉高鑑,公燭無私光。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學習滕啟剛同志,要求法院幹警遇到重大挑戰、重大任務、重大困難等急難險重問題時要坦然面對、奉獻自己、大義擔當、砥礪前行,把初心變恆心,努力奔跑,把壓力變動力,勇做追夢人,以“小我”多一點奉獻,實現對“大我”的成就。

有關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學習感悟 篇16

近日,陽山街道機關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積極分子集中觀看了《崔根良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實況錄像,學習宣傳崔根良同志先進事蹟,營造了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全面深化開展。

崔根良同志是改革開放以來湧現出的優秀企業家代表。當看到他響應黨和政府召喚毅然放棄高收入回到家鄉帶領家鄉人民致富創業時,我們看到了一個共產黨人愛黨、愛家鄉、愛人民的高尚情懷;當看到他帶領全體員工將虧損多年的絲質服裝廠不到一年實現扭虧為盈,將負債一百多萬,停產多年的鄉鎮農機廠轉產為通信電纜廠,拼搏四年多就已在同行業中排名全國第一時,大家看到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奉獻精神、創新精神。他30多年如一日,艱苦創業,勇於創新,大力發展民族工業,突破國外技術壟斷,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創新實現轉型升級、自主發展之路。

報告會感人肺腑、催人奮進。黨員們深受鼓舞,進一步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紛紛表示要以崔根良同志為榜樣,凝聚起幹事創業的熱情,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更好地為開發區發展建設做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e80vx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