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2022黃詩燕事蹟學習感悟(精選15篇)

2022黃詩燕事蹟學習感悟(精選15篇)

2022黃詩燕事蹟學習感悟 篇1

以身作則好作風

2022黃詩燕事蹟學習感悟(精選15篇)

他的辦公室是上世紀80年代的平房;每個星期走基層在1000公里以上

走進黃詩燕在炎陵縣委的辦公室和宿舍,記者很驚訝。

辦公室是上世紀80年代的平房,工作人員多次要求進行簡易裝修都被他拒絕。宿舍很小,牀上用品都很普通。

“宿舍裏的東西,都是上一任領導留下來的,黃書記上任後沒有添置一件新傢俱。”縣委辦副主任劉明華説,“平時除了接待外,一有時間書記就在走基層,每天都排得很滿。”

“作為黨員幹部,就是要有功名利祿全放下、一心只為千萬家的境界。”黃詩燕多次在講話中這樣説。

“擔任炎陵縣委書記近9年,黃書記為炎陵發展不辭辛勞,每個星期走基層來回車程至少在1000公里以上。”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黃建中説。

“黃書記在炎陵沒有私交圈。”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楊紅兵説,“他常説‘人和人之間最好的感情就是工作上相互支持,在為黨工作、為人民服務工作中交往最好的感情’。”

由於常年在縣裏工作,離家遠,黃詩燕對妻子女兒都照顧不上。平時工作忙,也很少有時間打電話。黃詩燕心裏總感覺愧疚,每次洗衣服都和妻子視頻聊聊天,“等忙完這陣子,就回家好好歇歇!”可這一等,竟等到天人相隔。

在炎陵縣2030平方公里土地上,黃詩燕的事蹟還在傳頌着。他用8年多始終如一的奮鬥,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詮釋了人民公僕的深刻內涵。

2022黃詩燕事蹟學習感悟 篇2

“功名利祿全放下,一心只為千萬家”的黃詩燕,將一名新時代優秀共產黨人的形象,立在炎陵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感召來者,以啟後世。

壹 堂堂正正做事 清清白白做人

炎陵縣紅軍標語博物館前,黃詩燕身穿白襯衫,佩戴黨徽,精神煥發地站在最中間。

“我很懷念黃書記。”炎陵縣委副書記饒祥明拿起桌上的這張合影照片細細端詳,“人們常説,當家3年狗都嫌。黃書記在炎陵工作快9年了口碑還這麼好,他真正做到了堂堂正正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黃詩燕剛來炎陵時,饒祥明先後3次請他去自己家裏吃飯,他都推辭了。第3次黃詩燕説了心裏話:老饒啊,我這個人吃飯很簡單,再説去了你家不去他家,難得平衡,誰家都不去最好,我還可以省點時間做事。

“我可以負責任地説,在炎陵這些年,黃書記沒有接受過任何一次私人宴請。”饒祥明説。

黃詩燕的老家就在攸縣,親戚多,但他從沒有插手過任何一個項目,打過任何招呼。妻子和女兒來炎陵看他,也都是悄悄地坐快巴來回。

宿舍裏,沙發破了,電視機舊了他都不準換,唯一要工作人員添的“傢俱”,是兩把摺疊的椅子。沙發太小,來了人坐不下,添兩把摺疊椅,方便他人,也不佔地方。

黃詩燕去世後不久,饒祥明收到了黃詩燕女兒黃心雨發來的短信。她説,現在還有遠房親戚假借父親之名要求辦事,這是父親不願看到的,請他也不要為他們辦這些事。

“心雨很年輕,但很懂事。黃書記的家教嚴、家風好。”饒祥明感慨。

貳 “我們都尊稱他為‘黃老師’”

入夜,炎陵縣委大院裏,掛在大樟樹上的一盞盞方形路燈亮起來。

以往這個時候,是黃詩燕的散步時間。

散步不僅是運動,也是黃詩燕細察民情、精準調研的微訪。路上少了一個井蓋,路邊的燈沒有亮,甚至大院門前樹下的一盞燈上有蜘蛛網,都逃不過他的眼睛。黃桃上市,他常到路邊的小店去詢問,甚至走好幾裏地趕去集貿市場調查。

有一次,黃詩燕在散步時發現,街頭垃圾堆得比較多。他立刻打電話詢問,原來是一個垃圾處理廠搬遷與當地百姓的協商出了問題。他立即通知相關部門開會。“會上他發了火:這是老百姓生活的大事,必須連夜解決,明天早上看結果。”炎陵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黃建中回憶。

散步,還是黃詩燕與幹部羣眾心連心的貼近。

和大院門口的保安聊天,他發現保安室天花板漏雨,通風不好,馬上通知後勤部門改善;接龍橋邊碰到一位殘疾人,他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錢,並打電話請縣民政局將其送回家。

黃詩燕去世後,炎陵縣鹿原鎮黨委書記賀勇一直沒有勇氣再走那條熟悉的路線。因為“每次路過都是一種煎熬” 。

20__年3月,賀勇調任縣委辦常務副主任。“當時我覺得自己40歲了,有點本領恐慌,甚至不想幹了。有一天他改完我起草的綜合材料後,邀我在大院裏散了幾圈步,以‘老辦公室’的身份和我分享他的經驗,我的心一下就安下來了。”

令賀勇和其他幹部都記憶深刻的,還有黃詩燕的博學多才。他記憶力驚人,散步時,《資治通鑑》《三國演義》裏的一些段落,能一字不差背出來。“私下,我們都尊稱他為‘黃老師’。”

2022黃詩燕事蹟學習感悟 篇3

20__年12月27日。在炎陵縣縣長文專文的辦公室裏,文專文指點着牆上一幅炎陵縣地圖,感慨黃詩燕作為炎陵脱貧攻堅的設計師,政治站位高,富有戰略眼光。

“黃書記將炎陵作為一個大整體來規劃,提煉出‘四老四地’的特點:老祖宗安寢福地、老人家革命聖地、老天爺生態寶地、老百姓宜居樂地。他堅持發展綠色農業、生態工業、文化旅遊三大產業,並通過修建102公里的旅遊環線,改變了炎陵千百年來東、西、南不聯通的交通格局。實踐證明,這條路走對了。”

炎陵縣副縣長陳黎明,同樣佩服黃詩燕的前瞻性:“山溝溝裏的縣委書記,眼光放得很長遠。20__年,黃書記提出了守住‘綠水青山’是炎陵人民的第一選擇,實現率先全面脱貧、率先全面小康是炎陵人民的第一夢想。他很有定力,看準了、盯下去,一張藍圖幹到底。”

20__年,炎陵縣成為全省第一批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貧困發生率從20__年底的16.57%下降到20__年的0.65%,實現高質量脱貧。

20__年10月19日,炎陵縣召開全縣脱貧摘帽總結表彰暨鞏固提升動員大會。黃詩燕向全體與會人員深深鞠躬,講話非常動情,很多幹部都流下了眼淚。當他講到“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時,還脱稿説,大革命時期有3萬多炎陵人為革命獻出生命,希望大家發揚這種革命精神繼續努力。

“黃書記為炎陵脱貧而來,為炎陵脱貧而去。”文專文紅了眼圈,“你看這幅株洲市地圖,從株洲到炎陵,就像一列火車從車頭到車尾,來回近500公里,要花五六個小時。黃書記跑了差不多9年。單是堅持做到這一條,就不容易啊。”

2022黃詩燕事蹟學習感悟 篇4

20__年6月25日,47歲的黃詩燕走進炎陵縣委大院,成為這個20多萬人口的貧困縣的縣委書記。此前,他是株洲市委副祕書長、市委辦主任。

從市委大院到邊陲山區,也有人背後咬耳朵:還不是鍍鍍金,過兩年“曲線救國”,進城升官咧。

黃詩燕沒有理會這些閒言碎語。

7月的大暑天,他戴上一頂草帽下鄉去了。

他去了離縣城最遠的策源鄉梨樹洲村。這裏地處湖南第一高峯酃峯下,旅遊資源豐富,卻是當時株洲唯一的“無電村”。

60多公里崎嶇山路,黃詩燕花了3個多小時。村黨支部書記伍英華向他訴苦:村民自己裝的小型發電機電壓不穩,由於用電強度大幾次把發電機給燒了。全村共25户80餘人,年人均純收入僅1000餘元。

他去了中團村的一户果園,和正在忙碌的市農業科技特派員譚忠誠聊起了炎陵的黃桃。上世紀80年代,當時的縣農業局從上海引進了100株芽苗。雖然炎陵有適合栽種黃桃的獨特地理條件,但歷經近30年發展,還是規模不大,質量不高。

黃詩燕短時間內先後走訪了全縣11個鄉鎮(場)、54個貧困村。他越走心情越沉重,沿途一幅幅圖景在心中揮之不去:船形鄉水壠村大半村民住在“杉皮屋”裏,逢雨必漏;下村鄉坳頭村村民好不容易種出來的水果,因山路閉塞,一公斤兩塊錢賤賣給商販……

一個多月的調研下來,黃詩燕摸清了家底:20__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2970元,分別相當於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52.8%、38.8%;按當年人均收入2300元的國家貧困標準,全縣貧困發生率很高。

沉甸甸的數據讓他寢食難安。歷史的機遇,更讓他深感責任重大。

貧困是文明社會的頑疾。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許下讓窮苦人過上好日子的錚錚誓言。在戰勝貧困的道路上,黨帶領人民櫛風沐雨,接續奮鬥。20__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__-20__年)》,將羅霄山片區列入全國11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炎陵縣納入了羅霄山片區國家級貧困縣,成為國家新一輪扶貧攻堅主戰場之一。

炎陵,這片浸透着革命烈士鮮血的熱土,也似乎一直在等待一個領軍人物的到來,他將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凝聚起這片土地積蓄起來的所有力量,打贏脱貧攻堅的最後一戰。

2022黃詩燕事蹟學習感悟 篇5

通過深入調研與論證,黃詩燕與縣委、縣政府班子成員形成共識:打造炎陵生態休閒農業風光帶和特色水果、有機茶葉、無公害蔬菜、筍竹、油茶、酃縣白鵝、花卉苗木、藥材八大“農字號”特色產業,鼓勵村民“量體裁衣、宜養則養、宜種則種”。

“一帶八基地”的突破口在哪裏?黃詩燕將目光盯準了炎陵的黃桃。20__年,炎陵縣將黃桃產業納入重點扶持,重點推廣良種“錦繡黃桃”,財政每年投入500萬元獎勵扶持種植户。

對此決定,贊成的有,反對的也不少:財政本來就困難,黃桃產業看不到税收預期,每年拿錢去“貼”,值嗎?一家一户分散種植,品質如何保證?都種黃桃,果賤傷農怎麼辦……

黃詩燕不為所動。在他的主導下,全縣砍掉劣質黃桃苗,培育5個優質高效示範點,扶持171個科技示範户;建立“合作社+基地+農户+電商”模式,及時提供良種苗木、技術培訓、農資供應、銷售渠道等服務……

黃詩燕成了炎陵黃桃的頭號推銷員。

每年的桃花節、黃桃大會,黃詩燕都出面“站台”吆喝;北京、廣州等地的供銷對接會,黃詩燕現場促銷;央視推廣炎陵黃桃,黃詩燕琢磨出推廣語,“炎陵黃桃,‘桃’醉天下”。每到黃桃成熟季節,黃詩燕還會到路邊水果店轉一轉,要求有關部門兩天報告一次全縣黃桃銷售信息。

黃詩燕為炎陵黃桃的品牌推介不遺餘力,有人好心提醒:“領導幹部為產品站台代言,不妥。你是縣委書記,更容易招來非議。”

“為老百姓脱貧站台,我怕什麼?”黃詩燕很坦然。

如今,炎陵黃桃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炎陵黃桃”獲頒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出口新加坡、阿聯酋和香港、澳門等地。目前,炎陵全縣8000多户種植黃桃8萬多畝,近6萬人進入黃桃產業鏈,近60%貧困人口通過種植黃桃穩定脱貧。

“農業產業需要培育期。沒有當年黃書記花大氣力抓黃桃產業,炎陵脱貧摘帽不見得有這麼早。”炎陵縣縣長文專文感歎。

20__年11月11日,市農業科技特派員、已擔任炎陵縣黃桃產業辦副主任的譚忠誠在紅軍標語博物館最後一次見到黃詩燕。臨走時,黃詩燕叫住他:“老譚啊,炎陵黃桃發展進入了關鍵期,你怎麼看?我們找個時間探討探討。”

“炎陵黃桃確實碰到了同質化競爭等新問題,他一直在思考黃桃的未來。可惜再也不能和黃書記探討了。”譚忠誠遺憾地説。

貳 高質量脱貧,要增強“造血”功能

黃桃是炎陵老百姓脱貧的大功臣。但炎陵脱貧的舞台上,單靠一個黃桃撐不起整台戲。

如何增強脱貧攻堅的“造血”功能,讓老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以農為主的炎陵怎樣才有發展後勁?

黃詩燕對炎陵脱貧攻堅有着長遠的考量。

要實現高質量脱貧,關鍵是提升產業發展能力,增強“造血功能”。除了綠色農業,發展文化旅遊和生態工業,也是黃詩燕緊緊抓住的大事。

目前,炎陵全縣已形成北有紅軍標語博物館、西有炎帝陵、東有神農谷、南有一批紅色革命舊址的旅遊格局。20__年1月7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發布公告,炎帝陵景區確定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黃書記在天有靈,會為此欣慰。”炎陵縣炎帝陵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園平感慨。不久前,黃詩燕來炎帝陵考察時還對他説:老李,5A要抓緊,千萬不能功虧一簣啊。

為了引進一批優質項目,讓老百姓可以在家門口安心就業,黃詩燕下足了功夫。聽説企業老總來炎陵,他連夜從鳳凰趕回來。一家企業訴苦説招工難,他要求相關部門開着車,帶着招工信息直接進村入户……

幾年間,全縣首個年納税過3000萬元、首個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首個落户炎陵的民營500強企業等不斷湧現,被外界譽為貧困山區招商引資的“炎陵現象”。

20__年11月26日,黃詩燕還陪同省裏一個考察組去湖南全康電子科技公司考察。但這一次,平常總是激情滿滿全程講解的黃詩燕,聲音低了,步子慢了,甚至一個人在角落裏坐了好幾分鐘……

叁 “砸鍋賣鐵,也要讓老百姓住上新房”

清晨,陽光帶着一絲冬的冷冽傾灑,幾棟線條簡單的青灰小樓安然而卧。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末的炎陵縣委大院,樸素、低調。

“20__年黃書記來炎陵時,大家統一認識,不建新大院,把錢花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文專文回憶。

脱貧攻堅,攻的是最堅的堡壘,啃的是最硬的骨頭。貧困羣眾“住房難”,就是炎陵要過的“坎”。

黃詩燕決定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扶貧對象安居、土坯房集中改善三大工程。但三大工程至少需要資金3億多元。對當時年財政收入僅3億元的炎陵縣而言,這道“坎”實在不好過。

“能否只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户住房難題”;“資金缺口大,易地搬遷建房標準是不是低一點……”但黃詩燕態度鮮明:“砸鍋賣鐵,也要讓老百姓住上新房!”

於是,縣委、縣政府“勒緊褲腰帶”,想方設法籌集資金,黃詩燕自己則帶頭“省錢”:工作人員幾次提議,對縣委書記辦公室進行簡單裝修,被拒絕;辦公桌褪色掉漆、書櫃變形,建議換新的,被拒絕……

難關就這樣闖了過去。3年來,全縣1250户易地扶貧搬遷户住進了新房,2543户農村貧困對象實現安居,6122户農村危舊土坯房得到改善。

現在,一棟棟新房映亮了百姓的笑臉。船形鄉水壠村134户村民的土夯牆、杉皮頂房子,已變成了蓋着琉璃瓦的新磚瓦房。在距水壠村40公里之外的炎陵縣易地扶貧集中安置區內,村民魏振靈的住房更“洋氣”:嶄新的紅磚房內,煤氣灶、電飯煲俱全。“以前都是土灶黑鍋,破房爛瓦,哪裏想得到有今天咧。”魏振靈的老婆笑呵呵地説。屋後的菜地裏她種上了白菜、豌豆,還在不遠處的小雜屋裏餵了幾隻雞。

2022黃詩燕事蹟學習感悟 篇6

看過不同欄目的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每一次都很感動,12月11日又看了中央一台的“時代楷模”發佈活動,發佈雲南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黨委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

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點燃了無數貧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誠愛心托起了無數孤兒和困難學子的人生夢想,用自己真情摯愛,詮釋了什麼是大愛無疆、大愛無私、大愛無聲。她以勇者無畏、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續寫着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在張桂梅同志身上,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張桂梅同志對黨和人民的無比熱愛和無限忠誠,充分體現了一切為了羣眾、一切為了人民的為民情懷和堅定信仰。其事蹟陶冶了我們的情操,淨化了我們的心靈,深化了我們的情感,真可謂感人肺腑、振人心魄、令人肅然起敬。根據省委、市委要求,中心全體老師、黨員、婦女都要認真向張桂梅同志學習。學習她恪盡職守、愛崗敬業、心繫羣眾的高尚品德;學習她注重學習、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態度;學習她厲行節約、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淡泊名利、牢記宗旨、忠誠於黨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敢闖敢幹、敢為人先、敢於擔當的開拓精神;學習她堅定信念、執着堅定、無怨無悔的人生追求。

在當前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要把向張桂梅同志學習作為重要載體,張桂梅,像一團火、一盞燈、一顆星,燃燒着、閃爍着、散發出愛的光芒,向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播撒希望的種子,引領她們走出大山。華坪女子高中建校以來,張桂梅幫助了1500多名山區貧困學子走出大山,體現了教育扶貧,在她身上,體現出一名共產黨員勇擔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她以自己的行動和忠誠詮釋基層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展現了新時期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仁心大愛和大公無私的崇高品質。

在實際工作中、要把張桂梅同志作為一面鏡子,認真開展自我剖析,真正心繫學生,心繫職業教育,根據現在生源質量問題、社會現實問題,改變一些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2022黃詩燕事蹟學習感悟 篇7

5月11日,縣市場監管局召開會議學習“全省優秀共產黨員”龍增剛同志先進事蹟。

龍增剛,男,布依族,中共黨員,2019年8月13日,因積勞成疾,引發呼吸衰竭、腎衰竭,經醫治無效不幸去世,年僅47歲;該同志參加工作26年來,拼搏實幹,忘我工作,造福一方百姓,始終嚴守人事紀律和廉政紀律,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被省委組織部追授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

會議號召全系統幹部職工向龍增剛同志學習,學習他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結合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教育活動,爭做一名合格黨員;學習他一心為民辦實事、謀福利的公僕情懷,自覺抵制不正之風,加強服務意識,做好服務工作;學習他愛崗敬業、鞠躬盡瘁的實幹精神,進一步推動食品安全、特種設備安全、行政執法等工作;學習他廉潔自律、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堅決遏制腐朽蔓延勢頭,着力打造忠誠、乾淨、有擔當的市場監管隊伍,持續推進市場監管工作上新台階。

各基層分局局長,局機關全體幹部職工78人蔘加會議。

2022黃詩燕事蹟學習感悟 篇8

1988年,從浙大化工系畢業的陳薇,還是一個鵝蛋臉、長髮披肩,笑容稍顯靦腆的少女。

1991年,清華碩士畢業後,陳薇簽約了深圳一家生物公司,即將過上高薪白領的生活。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幫導師取一份抗體,走進了軍事醫學科學院。

那裏尖端的研究課題和先進的科研設備震撼了她,也吸引了她。

電影《碧海藍天》中有句台詞:“人經常會感受到內心的召喚,如果不去迴應它,人就始終不能平靜下來,如果去迴應它,就意味着必須放棄很多心愛的人和物。”

一邊是錦繡般的前程,一邊是內心強烈的召喚。

在經過衡量後,她最終放棄了大公司的職位,她做了一個改變一生的決定——參軍!投身於國防大業。

同年4月,她被特招入伍。

“清華人到部隊去等於是埋沒了自己,入伍就意味着落伍。”

時光撥回到1991年,那時的大學生還很稀缺,更不用説清華的碩士了。

大家都勸她別犯傻,但她卻“一意孤行”,前往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工作。

她也確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當兩年後她和師弟在一次學術會上碰面後,她發現師弟的收入竟然是自己的上百倍。

而且,科研工作如同航海探索,如果能發現新大陸當然有極大的成就感,但更多時候是枯燥乏味的航程。

點擊播放 GIF 2.1M薪酬低,前途未卜,辛酸孤苦,但她卻內心堅定,毫不動搖,做好了“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準備。

她先是花4年時間成為了微生物學的博士研究生,3年後又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這種孜孜不倦的學習態度,讓人望洋興歎!

從此她開始嶄露頭角,先是入選了軍事醫學的A類人才庫。後來又晉升為研究員,享受首批軍隊特殊人才津貼。

2022黃詩燕事蹟學習感悟 篇9

2月6日,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衞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關於給予張定宇和張繼先同志記大功獎勵的決定》。

其中,張繼先是湖北省第一個為疫情防控工作拉響警報的人。

張繼先,女,現年54歲,1989年7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主任醫師、教授,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湖北省、武漢市委員,湖北省職業病塵肺病鑑定專家,現任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內科黨支部書記。張繼先同志以超強的專業敏感意識,最早判斷並堅持上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第一個為疫情防控工作拉響警報,是醫院救治一線的“帶頭人”,始終不渝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根據官方消息,張繼先是在20__年12月27日把相關情況向醫院領導彙報,醫院迅速上報江漢區疾控中心。

“非典時期鍛煉出來的思維”

張繼先是如何發現的?

20__年12月26日上午,張繼先在專家門診時,接診了家住醫院附近小區的老兩口。兩位老人因發燒、咳嗽就醫,拍出來的胸部CT片,卻與其他病毒性肺炎完全不同。

張繼先讓老兩口叫來其兒子做檢查,兒子沒有任何症狀,但CT顯示肺上也有特殊表現。

同日,還有一位華南海鮮市場商户,存在同樣的發燒、咳嗽和肺部表現。張繼先憑着對傳染病疫情的高度敏感,給這些病人做了多項流感相關檢查,結果全部呈陰性,從而排除了流感。

27日,她及時把四人的情況向醫院領導彙報,醫院迅速上報江漢區疾控中心。

據《中國婦女報》報道,在20__年“非典”疫情防治中,作為江漢區專家組成員,每天下到各個醫院排查疑似者的張繼先,憑着一個醫生的責任和對傳染病疫情的高度敏感,她感到“這裏有問題”。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她説,“我從那個時候(20__年)就有感覺了,什麼叫公共事件,什麼叫羣體事件。”

她提到,“這就是非典時期鍛煉出來的思維。”

去年12月28日、29日,門診又陸續收治3位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病人。前後7個病人症狀和肺部表現一致。

張繼先立即又向醫院報告。

醫院召開多部門會診,對7個病例逐一討論,追問到還有兩例類似患者,到同濟醫院、協和醫院治療,也來自華南海鮮市場。醫院高度重視,立即上報。

據《長江日報》報道,各方信源均證實是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最早上報疫情,給政府及早監測疫情爭取了時間。

在1月29日接受採訪時,張繼先還曾在病房大哭。她説:“病人太多了,我們的醫護人員太苦了!”

20__年1月1日市場被查封

2月4日下午5時,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門診部,張繼先接受了中央電視台“面對面”欄目主持人董倩採訪。

你是怎麼敏感地發現疫情的?你現在幾點上班幾點下班,有沒有休息……一個一個問題問下來,張繼先一一作答。

自疫情發生以來,張繼先沒有休息,也沒有了上下班的概念,開始還能住在家裏,後來就住到了醫院旁邊的賓館,一來方便與家人隔離,二來科室有事可以及時趕到醫院。

“你為什麼要在網上買工作服,不讓醫院配發?”最後董倩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張繼先回答,如果醫院配發的話需要訂做,而網上買能夠很快到貨。

今天下午,張繼先又接受了“戰疫情”特別報道主持人董倩的專訪。

張繼先説,在她來之前,她所在的醫院有18位患者出院,這18位患者全部是在20__年12月11日左右開始入院治療的,入院時的病情都是中度到重度。

在被問及是如何發現華南海鮮市場是疫情的源頭時,張繼先説,醫生在填寫病例時發現,共同點都是去過華南海鮮市場。

2022黃詩燕事蹟學習感悟 篇10

毛相林,男,60歲,漢族,中共黨員,國中文化,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的下莊村村委會主任。1997年,擔任老下莊村支書的毛相林帶領村民向絕壁挑戰,歷經7年時間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天路”。20__年,改任撤併後的新村主任毛相林又帶領村民脱貧攻堅,歷經13年時間探索培育出“三色”經濟。

當好村民修路的領頭人,苦熬6年始終保持頑強拼搏的愚公精神。

“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來回走一趟,眼花頭又昏。”這是老下莊村的真實寫照。下莊四周高山絕壁合圍,生存環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幾乎與世隔絕。全村4個社,96户、近400人住在“井”底。從“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海拔僅200餘米,與外界聯繫,只有3條小路。其中一條“大路”有3個大台階,108道“之字拐”。由於條件所限,四面環山的地理環境、下莊人過着苦種薄收的日常生計。

1997年7月,接任下莊村黨支部書記不久的毛相林,從縣城參加完村幹部培訓班回來,坐在老下莊的“井口”之上,鳥瞰海拔1100多米的那個酷似天坑的古老村子,心底倒海翻江:改革開放都這麼多年了,外面的世界一天一個樣,如果再過些年下莊還是老樣子,我這村支書就有愧百姓,簡直就是白乾了。

那時,毛相林下定決心,要努力改變下莊村的落後面貌。要改變,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路。修通從“井底”到“井口”的鄉村公路。

回家後的毛相林當晚便召開羣眾會,擲地有聲地提議修公路。有人議論,有人搖頭,有人懷疑一無資金二無機械,要硬生生在懸崖上摳一條路,當時的村民沒這個底氣和勇氣。毛相林並沒有泄氣,他扳起指頭給村民們算起了細賬,告訴村民:“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就算我們這代人窮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讓下一輩人過上好日子!”通過反反覆覆的打嘴仗算細賬,村民總算達成共識,同意修路。

1997年11月12日,下莊人終於在寒風刺骨的一個大雪天,在“魚兒溪”畔炸響了第一個向封閉與貧困宣戰的開山炮。

沒有炮眼,放紅繩鑿;沒有挖機,用雙手刨……在峭壁懸崖上,不能爬行也不能站立。就腰繫長繩,放到山間懸空鑽炮眼,放一炮炸個“立足之地”。就這樣,村民們在空中蕩,壁上爬。分好幾個施工班,多處開炮,在半山腰炸開一處處缺口,形成一個個石礅,然後“步步為營”向前推進。

修路難,在懸崖絕壁上鑿路難上加難。男男女女帶着工具和乾糧來到工地,以洞穴、巖壁作為安身落腳之處。為防止晚上睡覺翻身掉下懸崖,他們便在腰間拴根“保險繩”,繩子的一頭拴在巖縫的老樹根上。為鼓舞羣眾士氣,毛相林與村組幹部一起向羣眾發誓:不貪佔便宜,誓死修通公路!公路在村民整齊的號子聲中一尺一寸地向前艱難延伸。毛相林的擔子更重,白天要翻山越嶺到各個工地巡查安全,晚上還要在工地上總結安排工作。

為了修路,毛相林“挪”用了母親700元的養老錢和妹妹寄存的3000元傢俱款,還以個人的名義向農村信用社貸款1萬元;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雙膠鞋,手上和腳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在他的帶動下,一些縣城打工的村民也自發回村加入築路隊伍,甚至有老人主動請纓到工地做飯。

儘管毛相林每天都把安全施工傳導到每個工地,但在挑戰懸崖絕壁時,先後有6位村民獻出了寶貴生命。從不輕易掉眼淚的毛相林哭過,但他從未絕望過。他常説,我個人解決不了的還有組織在,下級解決不了的還有上級在。1999年,巫山縣委縣政府將下莊路納入全縣重點工程建設,給予物資支持。

最終,歷經七年鏖戰,20__年初,懸岸絕壁間一條長達8公里的“抗爭之路”通車了,幾輩人渴盼的出山公路夢想成真。

20__年1月,兩合村合併到下莊村,村民委員會換屆時,毛相林被村民高票當選為村主任。從村支書到村主任,毛相林的工作角色發生了變化,但他不辜負組織和羣眾信任的初心始終未變。下莊的有形的、出行的路摳通了。但人民羣眾要實現全面小康目標,下莊還要再修通一條致富路。

毛相林積極動員有富餘勞動力的家庭外出打工。十年來,先後有百餘村民外出打工,全村每年勞務收入200餘萬元。毛相林又動員村民種植紐荷爾,為把關技術,他挨家挨户地檢查驗收,手把手地教村民打窩種樹。幾年來,全村種下650畝紐荷爾,成立專業合作社進行統一管理,500多畝已試花掛果,預計給村民增加收入200萬元。毛相林還鼓勵村民種植了幾百畝的西瓜和南瓜。僅西瓜一項,村民年均收入3000多元。

細數村民的增收門路,毛相林將其概括為“三色”經濟:藍色(勞務輸出)、綠色(西瓜)、橙色(紐荷爾)。正是在“三色”經濟的催化下,村民的腰包鼓了。20__年通過貧困村脱貧攻堅驗收。

下莊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變化寫在村民臉上,甜在村民心裏,也映照着毛相林花白的頭髮,更激發着他更深的思考。他以20年的執着堅守求證出自己的人生最大值——“成為一名羣眾身邊的好乾部。”

2022黃詩燕事蹟學習感悟 篇11

張楠的真,是真性情、真男兒的真。

對父母他是孝順的兒子,對姐姐他是胸藏大愛的弟弟,對戰友他是無私幫助的兄弟,對國家他是鐵血忠誠的男兒。

從開始認識張楠到回想張楠,他的事蹟讓我感動,讓我動容。更因為他是生活在我們身邊實實在在的英雄,對我產生十分強大的影響。

張楠,我們的好兄弟、好戰友、好班長,您未曾走遠,您永遠都在!

2022黃詩燕事蹟學習感悟 篇12

20世紀70年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一場席捲全國的聲勢浩大的運動。廷·巴特爾參加了這場運動,在這場運動中,他走出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走進了蒼涼、偏遠、閉塞的薩茹拉圖亞草原,時為1974年。面對陌生的環境,一切都必須從頭學起,首先是蒙語,不會蒙語,就沒法兒和牧民進行交流與溝通;然後是在草原生存的基本技巧:騎馬、放牧、打草....廷·巴特爾用心去貼近草原,用心去貼近牧民,草原和牧民給他以豐厚的回報,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裏,凡是牧區生產、生活中所需得知識和技能,廷·巴特爾基本掌握了。

1976年,復出後的廷懋將軍出任內蒙古軍區政委、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第二書記。與此同時,知青可以返城的政策也出台了。在薩茹拉圖亞知青點,人們普遍認為,第一個返城的知青肯定是廷·巴特爾,一個簡單的理由就是他的父親是自治區的高層領導,而是事實卻讓大家看到的是相反的結論。廷·巴特爾不僅不是第一個返城的知青,而是40名知青中唯一紮根在薩茹拉圖亞草原的知青。

草原和草原人民給予廷·巴特爾以極大信任,讓他去經營和管理乳品廠,一年幹下來,廷·巴特爾楞是讓這個瀕臨倒閉的乳品廠盈利5萬元。廷·巴特爾在熟悉草原的過程中找到了有所作為和實現人生價值的支點。他渴望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在入黨志願書上鄭重地寫下“廷·巴特爾”4個字。老將軍廷懋給兒子的禮物是一本《黨章》,並語重心長地叮囑:“好好學,千萬不能辜負黨組織的期望。”

1981年秋,廷·巴特爾在美麗的高格斯台河畔與美麗的蒙族姑娘額爾登其其格組建起幸福的家庭。

1993年,已經出任薩如拉圖亞嘎查黨支部書記的廷·巴特爾又面臨一次考驗。北京軍區按政策規定要在北京為廷懋將軍修建一座小樓,並安排一名子女隨同進京。對巴·特爾來説,這是一次絕好的機會,但他已經把生命融進薩如拉圖亞的廷·巴特爾,捨不得已經圍封的草原,捨不得他親手繪製的草原建設藍圖。他對父母説:“我的事業在薩如拉圖亞,我深情地熱愛着這片草原!”薩如拉圖亞位於渾善克沙地西北邊緣,面積437.5平方公里。這裏曾是一望無際的草原,108眼泉水匯聚而成的高格斯如河在這裏流過。

20世紀80年代,牧區開始推行草原畜牧雙承包制。這一措施極大地調動了牧民的養畜積極性,但卻缺少對牧民的科學引導,導致牧民在追求養畜頭數時無視對草原的破壞,使草原變成黃沙漫漫的沙地,廷·巴特爾大聲疾呼:不能這樣下去了,否則,就連我們賴以生存的空間也將不復存在!廷·巴特爾從這户牧民家裏出來,又進那户牧民家裏,苦口婆心和每一個牧民商量、探討圍封退化草原、禁牧沙化草原的事情,然而,牧民們還是不接受他的觀點和理論。

廷·巴特爾想,共產黨員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率先垂範,牧民之所以不接受他的觀點和理論,是因為這種觀點和理論還沒有變成看得見、摸得着的實際。

1986年,廷·巴特爾在薩如拉圖亞草原上做出驚人之舉,把他和妻子辛辛苦苦發展起來的60多隻羊全部賣掉,用賣羊錢買回網護欄,圈起300多畝草場,一年後的實際效果更是讓牧民感到震驚。廷·巴特爾圍封的300畝草場打下9馬車草,相當於其他牧民1000畝草場的打草量。廷·巴特爾家出欄一頭牛收入1200元,別人家兩頭牛才賣1000元,這鮮明的對比使牧民們悟出一個道理:跟着廷·巴特爾幹,沒錯。

在廷·巴特爾的悉心指導下,牧民們實實在在地落實着保護和建設草原,出現了輪牧區、休牧區。廷·巴特爾把自己的草場細化為8個區,兩個禁牧區,一個種植青貯區,一個種樹種草區,另外4個是春、夏、秋、冬輪牧區。

20__年7月,錫盟盟委、行署在全盟範圍內提出“圍封禁牧、收縮轉移、集約經營”的圍封轉移戰略時,薩如拉圖亞嘎查100%的草場都進行了封育和劃區輪牧,牧民建網圍欄的面積達30萬畝,建畜圈4820平方米,打井49眼,在建設養畜中,牧民人均收入由過去的500元飈升到現在的3600元。“圍封輪牧”對恢復草原植被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草畜不平衡的問題。

廷·巴特爾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所形成的“蹄腿理論”再次給牧民以啟發:養一頭牛隻有4條腿,5只羊卻有20只蹄子。很顯然,5只羊對草原的破壞遠遠大於超過一頭牛,養一頭牛所付出的辛苦要比養5只羊付出的辛苦少的多,既保護了草原,又減輕了勞動強度,何樂而不為呢?

廷·巴特爾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人民羣眾的冷暖時刻裝在心裏,是一名共產黨員不容推卸的歷史責任。”20__年錫林郭勒草原歷史上遭受了一場罕見的雪災。身為薩如拉圖亞嘎查黨支部書記的廷·巴特爾牽掛着雪災中的每一家牧民,他用鐵鍬和雙手開出一條通往牧民家的“雪路”。走訪每一個需要幫助的牧民。薩如拉圖亞嘎查有83户牧民如星星般散落在草原的各個角落,從一家到另一家,最遠距離達80多公里。廷·巴特爾每年不止一次挨家挨户地問寒問暖,把黨的關懷送到每一户牧民家裏,送到每一個牧民心中。

廷·巴特爾給嘎查的幹部立下幾條牢不可破的規矩:不能以任何理由公款吃喝、請客送禮;不能動用集體畜羣;不出錢為幹部購買交通工具;不支付油費。

20__年,阿巴嘎旗經營管理站對嘎查賬目進行清查核資時發現,20__年薩如拉圖亞嘎查沒有一筆招待費,也沒有一筆汽油條子下賬,懷着好奇心一年一年地往前查,8年的賬目沒查出一筆招待費。事實告訴我們,廷·巴特爾是一個廉潔的黨支部書記,身體立行、嚴以律已,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和表率作用,帶出一支廉潔奉公的幹部隊伍。

薩如拉圖亞譯成漢語是月光,廷·巴特爾帶領83户牧民通過28年的努力和奮鬥,使薩如拉圖亞嘎查的天藍了,水更清了,草更綠了;使生活在這“月光”裏的人們富裕了,文明瞭。

2022黃詩燕事蹟學習感悟 篇13

有人説,如果你非常熱愛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如果你非常討厭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地獄,因為你的生活當中,有大部分的時間是和工作聯繫在一起的,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一份工作。

那麼什麼是愛崗敬業呢?我認為愛崗敬業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本職工作,用一種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忠於職守,盡職盡責的工作精神、工作作風。

沒有任何藉口,紮紮實實做好本職工作。當你接到領導交辦工作的時候,是討價還價能推就推,還是盡職盡責努力完成不講任何理由?當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是等待觀望半途而廢,還是自我激勵攻堅克難無往而不勝?當你自覺晉級升遷沒有達到期望值的時候,是牢騷滿腹怨天尤人,還是自我反省加倍努力厚積而薄發?作為一個工作在一線的員工,我時常在想,我究竟能為公司做些什麼!記得剛來單軌公司的時候,我也曾經因為工作上的挫折灰心過、迷惘過,一線工作的繁重和勞累盡人皆知!不知不覺來公司也有兩年多了,在領導的信任和指導下,我自己對所從事的行業和崗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認識。也更能體會愛崗敬業在我們的工作過程中是如何的重要。愛崗敬業説得具體點就是要做好本職工作,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時間抓牢。有句口號説得好:不愛崗就會下崗,不敬業就會失業!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這就是敬業,這就是愛崗,這就是實現人生理想!

就我個人而言,愛崗敬業具體到實際工作當中,就是如何當好一名好員工,發揮排頭兵的作用。在如何當一名好員工上,我也有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一是服從領導聽指揮,從廠內部來説,中層管理者是服務領導、是不擇不扣的執行決策部署的一支骨幹隊伍;二是要能當好助手,能為領導分憂解難;三是要會幹工作懂業務,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懂一行,要善於總結經驗,查找不足,以便能更好的融經驗於工作中;四是要作風紮實,團結配合,幹工作要有吃苦耐勞,講究奉獻的精神,工作過程中也要勤於溝通,善於配合。

公司還處在發展階段,是一個不斷創新、追求卓越、前景十分美好的公司。一個成功的企業同樣不可缺少的是團隊合作、眾志成城!作為一名員工,我希望不僅要奉獻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熱情,更希望和廣大的全體員工團結起來,共建公司美好的未來。

2022黃詩燕事蹟學習感悟 篇14

壁立千仞,羣山合圍。翻幾座大山,盤過108道“之字拐”,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便映入眼簾。這裏地處巫山深處,如“深井”一般,“井底”緩坡上,小樓星羅棋佈,大片柑橘林連綿起伏。

毛相林(上圖,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是下莊村村委會主任,也是老村支書,當地人稱他當代“愚公”。

成為“愚公”,是被窮逼出來的。“鎖”在深山裏的下莊村,以前是巫山縣最窮的地方。村民外出只能徒步翻過絕壁,到縣城得花兩天時間。

不能讓大山“困”住下莊!1997年開始,“愚公”毛相林帶領鄉親們“移山”,用了整整7年時間,在絕壁上鑿出一條“天路”。

路通了,產業也活了。在毛相林帶動下,鄉親們種起了臍橙等水果,發展生態旅遊。隨之,一棟棟新樓拔地而起,一輛輛小轎車來來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20__年,曾經最窮的下莊村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脱貧。20__年,村民人均收入達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

“要自己動手,劈山開路!”

“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小時候,毛相林就常聽長輩們唸叨。坐“井”觀天,村民們有時也開玩笑説要修路,可沒人敢下決心。

直到1997年的一天,38歲的毛相林去縣裏開會,發現鄰村村民家裏有電視機,還有車子來收購蔬菜。“沒想到山裏還能這麼生活!”回到村裏,毛相林馬上召集村民們商量修路的事。

“你看這山,鳥都飛不過去。”“錢從哪裏來?”“要不搬出去算了?”

大夥你一句我一句。村裏有幾百畝地,鄉親們不想離開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可想到修路之難也是特別打怵。

“不能坐等,要自己動手,劈山開路!”毛相林給村民們算了一筆賬:公路預計七八公里,計劃20年修完,每天修1米即可,全村將近400人,只要一起努力,修路是可行的。

不修路,沒出路!幾經周折,全村人終於下定決心。

男女老少齊上陣,冬去春來都不停。大家用最原始的辦法,一塊塊石頭鑿。絕壁上,一個個“空中飛人”綁着繩索鑿開炮眼、放上炸藥……鞋子磨破就赤腳,夜裏不便回家就住山洞。

可是,壞消息還是傳來了。村民黃會元被巨石砸中,滾落下山,悲痛萬分的毛相林一度動搖了修路的決心……此時,黃會元的父親站出來説,“為了子孫後代,我兒子死得光榮!繼續修!”頓時,大家齊刷刷地舉手,擦掉眼淚,繼續走向工地……

終於,20__年春天,一條“玉帶”出現在山腰上,下莊人終於打通康莊大道!

“失敗了不要緊,繼續幹!”

路修通了,村民外出方便多了,當天就能往返縣城。不少村民開始外出務工,賺錢補貼家用。

不過,村裏沒有產業,只能自給自足,村民依然貧困。“修好路,還要發展產業,打開財路!”毛相林又一次站出來,帶領村民繼續“折騰”。

20__年,毛相林看到其他村發展蠶桑賺了錢,便號召村民種桑樹養蠶。沒想到,100多畝桑樹欣欣向榮,30多張蠶子卻死氣沉沉。原來,下莊村海拔高、氣温低,不適合養蠶。

“毛矮子蠻幹,就知道瞎搞!”失敗後,村民們意見很大。毛相林也很失落,在村民大會作檢討。

“老毛心還是好的嘛,只是急了點。哪個能一次就搞成功的?共產黨員還怕這個?”會上,老黨員楊元玖鼓勵毛相林,也平息了大夥的議論。

山裏人,脾氣倔。失敗反而激發了毛相林的韌勁:“失敗了不要緊,繼續幹!”

第二年,毛相林在縣城吃到一種西瓜,覺得特別香甜。他又動心了,想種植西瓜。不過,這次他精明瞭,先請教農技人員,自己試種兩分地。

可喜的是,種西瓜,毛相林成功了。他把西瓜分給村民們吃,還賣到縣城,賺了一筆錢。在毛相林帶動下,下莊村終於有了第一個像樣的產業。今年,村裏西瓜種植面積達200畝。

村民們信心大增,毛相林乘勢而上。20__年,他邀請市縣農業專家深入考察分析,確定發展柑橘、桃、西瓜三大產業。

在毛相林帶領下,下莊村終於打通了脱貧致富路——650畝柑橘套種西瓜、南瓜,150畝桃園套種西瓜。村民劉恆保種了10畝柑橘,去年初掛果就收入2萬多元。“光靠遊客開着小車來採摘,就賣完了,都不用出門嘞。”劉恆保説,明年柑橘進入盛產期,收入還將翻番。

“講述修路歷程,激勵更多人!”

公路通了,腰包鼓了,已年過六旬的毛相林依舊閒不下來。他在琢磨,怎麼能讓村裏在外的年輕人回到家鄉,振興鄉村。

29歲的毛連長曾在外種西瓜、跑銷售。今年春節回家,毛相林上門找他,“連長,留在村裏吧,下莊村需要你們年輕人。”

看着毛相林滿頭白髮,毛連長又回憶起當年修路的場景。看着村裏產業蒸蒸日上,他動心了,選擇留下,還説服女朋友也回來,準備發展民宿,搞直播帶貨。

這兩年,返鄉村民越來越多。200多名外出務工村民中,已有100多人選擇回來,振興家鄉。

20__年,毛相林提議,建一個全村的事蹟陳列室,記錄下莊人修路的故事:“講述修路歷程,激勵更多人!”

在鄉黨委、政府支持下,下莊人事蹟陳列室於20__年落成。毛相林自告奮勇,當起講解員。

在村口的下莊人事蹟陳列室裏,常常可見到毛相林的身影。他在為一批又一批的外地遊客講述當年的奮鬥故事。

“這是我們當年修路時穿的鞋子,已經磨穿了……”毛相林説。這樣的話,毛相林不知講過多少遍,但每次都充滿感情。

看着一撥撥年輕人來來去去,毛相林感慨萬千:“我願當一輩子築路人!”

2022黃詩燕事蹟學習感悟 篇15

鞍山是留下雷鋒奮鬥足跡的城市,雷鋒精神在這裏生根發芽,成為鞍山英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政法英模滕啟剛的先進事蹟為鞍山的英模文化再添厚重。繼被追授為“遼寧省優秀共產黨員”、“遼寧時代楷模”、全國政法系統“雙百政法英模”榮譽後,日前,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決定追授滕啟剛同志為“全國模範法官”。

滕啟剛同志生前任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四級高級法官。他紮根基層法院工作30年,對黨和人民始終懷着深厚感情,以恆心踐初心、以生命擔使命,勤勉履職,忘我工作,用實際行動樹立起一名人民法官的光輝形象。滕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在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期間被發現並廣泛宣傳,在全市、全省引起強烈反響,“向滕啟剛同志學習”在政法系統蔚然成風。

榜樣在前,力量無限。全市政法機關將持續鞏固深化教育整頓成果,大力弘揚政法正能量,不斷深化向滕啟剛同志學習活動,按照市委政法工作會議的安排,堅決實現五大目標,深入開展六大專項行動,重點做好九個方面工作,奮力開創更高水平的平安鞍山、法治鞍山建設新局面,為實現新時代鞍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突破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k3kynz.html
專題